上海名人故居

上海名人故居
上海名人故居

上海名人故居

虹口篇

鲁迅故居:位于山阴路132弄9号。故居1999年5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三层砖木结构的新式里弄住房,占地面积75平方米,建筑面积188平方米。1977年12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遗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奠基人鲁迅,于1933年4月从拉摩斯公寓迁此。在此居住期间,先后编辑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七本杂文集,翻译《死魂灵》、《俄罗斯童话》等外国名著,编成《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木刻作品集。并掩护瞿秋白夫妇、冯雪峰等共产党人在此居住。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此逝世。

茅盾故居:位于山阴路132弄6号,现已挂牌。

名人遗迹:新文化运动巨匠茅盾夫妇,于1946年5月自重庆来沪住此二楼一间房。茅盾在此积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为报刊写杂文、文艺评论、翻译作品,为反内战、为李公仆、闻一多被害、为保障言论自由等发表宣言。同年12月应邀访苏。1947年4月回国,写出《苏联见闻录》。同年11月,因白色恐怖严重,中共地下党决定让他转移香港。

郭沫若故居:位于溧阳路1269号。该处1994年2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假三层花园洋房,占地416㎡,建筑面积406㎡。2003年10月公布为虹口区登记保护建筑。现为民居,已挂牌。

名人遗迹:1946年5月,新文化运动巨匠郭沫若由重庆来上海住此,进步文化人常在此聚会。邓颖超、齐燕铭等曾借此招待文化界人士、举行记者招待会。郭沫若在此期间担任《文汇报》副刊主编,为反内战、争和平奔走,组织和参与赴南京促进国共和平谈判请愿团,慰问下关惨案受害者,追祭李公仆、闻一多,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等活动。1947年11月,郭沫若离沪赴香港。1946年8月,邓颖超曾在此招待文化界人士;11月,进步文化人士曾在此为朱德60寿辰举行庆祝会。此楼现为民居,外观如旧。

丁玲故居:位于昆山花园路7号。该址1999年5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假四层毗连式公寓。2003年10月,公布为虹口区登记保护建筑。现为民居,已挂牌。

名人遗迹:著名作家丁玲于1933年2月迁入此处,居住面积30平方米。这里亦为中共地下党联络处。在此,丁玲创作了短篇小说《奔》、散文《我的创作生活》等。

沈尹默故居:位于海伦路504号。该处为坐北朝南沿街三层庭院式洋房。占地面积96㎡,建筑面积200㎡。1988年7月,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对外开放,属民办公助性质纪念单位。

名人遗迹:沈尹默,诗人、书法家、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1946年沈尹默自重庆来上海,定居于此,直至1971年病逝。上海解放第三天,陈毅市长即访问了他。沈老在此筹组上海中国画院,倡仪成立市书法篆刻研究会,被聘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任1959、1963年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瞿秋白故居:虹口区山阴路133弄12号,老上海石库门建筑

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纪念馆在瞿秋白故居内建立,于198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瞿秋白诞辰百周年前夕,纪念馆全面整修,完善功能,纪念馆与故居既分开又融为一体,用地面积2282.19平方米。“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瞿秋白同志故居”由茅盾题写。瞿秋白故居于1996年11月20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原亚细亚里),是一幢坐南朝北的三层砖木结构的老式洋房,建筑面积为160平方米。为黄褐色的卵石外墙,奶黄色的大门,左右两旁镶嵌着李白烈士故居紫铜色挂雕和烈士浮雕。

李白烈士,1910年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至1948年被派到上海搞秘密电台工作,和夫人裘慧英携子住在北屋三楼,共三间,计27平方米。党的地下秘密电台设置在小阁楼上。1948年12月29日正式发报时被捕,1949年5月7日被秘密杀害。1985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李白烈士故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2月以区文化局为主负责故居修缮和建筑筹备工作。1987年5月7日正式对外开放,陈云为故居题了馆名,故居隶属虹口区文化局管理。

赵世炎故居:虹口区多伦路145号

赵世炎(1901-1927)字琴生,号国富,笔名施英。四川酉阳(现属重庆市)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孔祥熙故居:虹口区多伦路尽端250号

这是一幢在1924年建造的具有浓厚伊斯兰情调的属阿拉伯风格的建筑。凡这类建筑均呈圆顶、尖塔、马蹄形拱、石造花窗格、釉面砖镶嵌。孔祥熙这幢住宅在正门入口及弧形外墙的窗框间,都有带马蹄形连续拱的柱廊,拱券上部有大量经过简化的几何形交织的图案,图案中没有人及动物造型,这是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图案。在室内外墙面上使用釉面墙砖,屋顶有两座马蹄卷四方亭,原亭上有圆顶,20世纪60年代拆除。孔祥熙此宅原有主楼、辅楼,中间隔天井,主楼三层是主人的卧室及办公用房,辅楼二层是工作人员及佣人住房。从多伦路入口及主楼入口都有精制的铁门,上面铸刻“1924年”字样。1958年主楼入口处的铁门被拆除,在“大炼钢铁”年代被当废铁熔化。

孔祥熙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老三,他前后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副院长、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宋蔼龄孔氏夫妇一生暴敛财富不择手段,其私人财产列于“四大家族”之首,是当初中国最富有的家庭,仅在上海就不止有四处豪宅。

孔祥熙的另一座住宅,在现永嘉路389号。这是一幢西方城堡式建筑,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由北边入口,一进门是喷水池,绕过水池是大客厅,厅内楼梯呈s形逐级向上。高级木材制作的扶手上雕刻着华丽的花纹。每层楼上铺设柔软的织花地毯。上楼后先进入布置有中国传统名画的会客厅,旁边是卧室,附近有书房,桌上除文房四宝外,还有不少玲珑剔透的古玩文物。

孔祥熙的第三座住宅在现东平路9号,是一幢德国式建筑。

孔祥熙的第四座住宅在现虹桥路1472号,是一幢西班牙式建筑。

宋蔼龄泼辣专横,从小在家里以老大自居发号施令。婚后她“垂帘听政”,处处为孔祥熙出谋划策。她对孔祥熙管得很严,不让他喝酒,晚上不许他办公。孔祥熙习惯于每天上午10点起床,一个人早餐,每天午饭前必定洗澡,下午办公,晚上接待客人或娱乐到深夜。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政治在南京,经济在上海,幕前在南京,幕后在上海,孔祥熙同其他高官一样,每周来往于京沪线(现为宁沪线)。每周末夜班火车9点钟到上海,星期日晚班车去南京。大概因为“妻管严”,孔祥熙与宋蔼龄婚姻没有听说发生过纠葛并育有四个孩子。抗日战争前夕,孔祥熙因劣迹昭著,被蒋介石解除官职。1947年孔祥熙夫妇去了南美,1967年8月16日在纽约逝世,宋蔼龄于1973年1月19日在纽约哥伦比亚区一家长老医院病死。孔祥熙的多伦路、永嘉路住宅现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卢湾篇

思南路----上海思南路从前属法租界,叫马斯南路(RueMassenet),取自法国作曲家马斯奈,他的一曲《沉思》,甜美而感伤,揉碎过许多美梦易碎的心。路旁的两条同样静僻的小马路:莫里哀路(今香山路),高乃依路(今皋兰路),都是名从法国作家。这是一条宁静幽雅、林木繁茂的马路。从前这里曾经住过许多名人。思南路61号为时任中华民国的江西都督李烈钧住宅,他的东邻是曾任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的程潜,而思南路61号则是身居国民政府要职薛笃弼的寓所。

杨森旧宅:卢湾区思南路36号, 是当时时尚的欧式花园洋房。在这里他结交上海各界的名流,在他赴抗日前线前,

他把该住所给了自己的朋友照看。而朋友是京戏票友,因此将这里借给一对京剧演员俩姐妹居住,姐妹俩又拜梅兰芳为师,梅兰芳自己家近在咫尺,所以经常来此吊嗓子、演唱和会友,附近的邻里经常可以隔墙聆听梅兰芳大师优美动听的唱腔。思南路36号后来曾是卢湾区首届区委所在地,现为居民住宅。而杨森本人1977年5月逝世于台湾,享年96岁。

周公馆---周恩来故居:卢湾区思南路73号,是西班牙建筑风格的3层花园楼房。

卢湾区思南路51~95号,过去称为“义品村”,是个名人荟萃之地。义品村73号住宅,这就是大家熟知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也叫周公馆,它是一幢三层楼的独立式花园洋房。建筑外墙以水泥拉毛装饰,红瓦屋顶,红色百叶窗,简洁而大气。一楼有厨房、卫生间、浴室、佣人房、储存室等,二楼是大起居室,宽敞的餐厅,还有一间主卧室,三楼有三个卧室,其中的两间带卫生间。住宅前有一个约300平方米的南向花园,在绿茵茵的草坪中央,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塔松,沿着花园周边种着一些郁郁葱葱的树木,使花园显得与世隔绝。据说当年周恩来最喜欢在晚饭后坐在大塔松下的藤椅里和工作人员亲切交谈,研究布置工作。

梅兰芳寓所:思南路87号(昔马斯南路121号),这是一座4层独立式住宅,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正面中间可以开足窗户,在感觉上十分明快。建筑的屋顶采用“梦夏式”,即屋顶的坡度是两折的,顶部较平缓,靠近檐部处就比较陡了。经这种变化,屋顶造型别有风味,富有变化,在建筑造型上很有艺术情趣。有人认为这座建筑属西班牙风格,但其实已不纯了,有些地方有法国南部风格,也有些局部(如窗饰等)又有近代新艺术运动风格的特征,所以也可以说它是折衷主义(eclecism)。但无论如何,它具有温馨的可居性。特别是屋前的茵茵草坪,四周丛林深郁,又有名花奇树,更表现出生机盎然的情趣。楼中最高一层为梅兰芳的岳母和女儿居住,梅氏夫妇则住在三楼,二楼是儿子的卧室,底楼为仆人居住,还有汽车库。

梅兰芳(1894~1961),原名梅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兴,生于北京。1931年到上海演戏,当时是在“丹桂第一台”上演《穆柯寨》等剧,颇受欢迎。第二年的初冬再到上海,演出《彩楼配》、《女起解》、《贵妃醉酒》等戏,自此梅兰芳就渐渐出名了。回到北京后,他深受上海京剧改良派的影响,于是就排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邓霞姑》、《宦海潮》,以及古装新戏《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麻姑献寿》、《千金一笑》等。后来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另三位为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其中数梅兰芳名气最响,当时几乎家喻户晓。

1931年“九一八”以后,梅兰芳便移居马司南路121号。当时他出于爱国主义之情,排演《抗金兵》、《生死恨》。1935年3月,梅兰芳先后访问苏联、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成为驰名世界的艺术家。抗战爆发后,身居沦陷的香港、上海,他蓄须八年,罢歌歇舞,拒绝演戏,靠卖画、典当为生。抗战胜利后,梅兰芳重返舞台,此时多演昆曲。他在表演风格上,无论唱、念、做、妆、饰,均不拘陈规旧矩,推陈出新,有自己的特色,享有“梅派”之称,被看成是中国戏曲表现体系的象征。

梅兰芳住在北京时,他的寓所叫“缀玉轩”。到了上海,他把家中的客厅兼书室取名为“梅华书屋”,取了自己的姓及字(畹华),斋额为清代金冬心的隶书,刚劲有力。京剧“四大名旦”都有自己的斋名,除了梅兰芳有“缀玉轩”、“梅华书屋”外,程砚秋的书斋叫“御霜簃”、尚小云的书斋叫“芳信斋”、荀慧生的书斋叫“小留香馆”,都是那么风雅秀逸,充满诗情画意。这条路上还有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寓所。

皋兰路----原名高乃依路(Rue Corneille),为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诗人高乃依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文安路。1946年改名皋兰路。皋兰路沿路为住宅区,著名住宅有:

皋兰路1号,张学良旧居。

皋兰路2号,卢湾区复兴公园,富有法式情调的小公园。

皋兰路10号,卢湾区眼病防治所(1979年9月--1983年11月)。

皋兰路11号,现为思南路幼儿园。

皋兰路16号,原为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协隆洋行俄国建筑师亚·伊·亚龙设计,昌升营造厂承建,砖混结

构,1932-1934年建造)。“文革”期间被毁掉上部的圆尖顶,改为一家工厂。1999年,作了大修,修复了上部的圆尖顶。现为ashanti法国餐厅。

皋兰路18号,虞洽卿故居。

皋兰路20号,卢湾区早教中心。

张学良旧居:皋兰路1号,西班牙式三层独立花园洋房。张学良在1935年12月中旬第三次到上海就住在此。

张在沪时间很短。解放后此楼曾是卢湾区工商联民主建国会的办公处,1992年和1994年大修,保护起来。后改为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迎宾楼,并将屋内几处厅室分别取名敬学厅、幕良厅、忆卿厅、少帅厅,厅内壁挂了张学良、赵一荻的照片及张学良的手迹。这是张学良在上海仅有的手迹。21世纪初,此楼改为荷兰驻沪领事的官邸。

虞洽卿故居:皋兰路18号,是当年名闻上海滩的商界领袖人物虞洽卿住宅。一代商海豪杰虞洽卿旧居,闻人历史,环境清幽,带有私家花园,该楼宇与孙中山、张学良等名人故居毗邻。

香山路----原名莫利爱路(Rue Moliere),为1914年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戏剧家莫里哀命名。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香山路。短短的香山路上,居住过原国民党的立法院长孙科,共产党高官胡厥文,而和思南路相交的南昌路和复兴中路上,更是名人荟萃。既有政界要人,如“国民党元老重臣”吴稚晖、叶楚伧的寓所、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进步人士杨杏佛、何香凝、柳亚子,也有文化艺术界泰斗级的人物,如刘海粟、林风眠、赵丹等等。香山路6号奧古斯丁會寓所(Residence of Augustinian)的舊址現已成為了由上海年輕藝術家成立的藝廊–– AM Art Space。

孙中山故居:莫利爱路(后译莫利哀路)29号(今香山路7号)。

民国7年(1918年)6月26日至民国13年11月21日,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居此。这是中山先生生前最后居住的寓所,他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等重要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居至民国26年。故居建于20世纪初,为两层欧式楼房,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13㎡,建筑面积452㎡。外墙饰以灰色卵石,屋顶铺盖洋红色鸡心瓦。楼前正方形草坪,三面绕以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圃。民国7年,4名加拿大华侨购赠孙中山。为筹集革命经费曾抵押予银行,由几名华侨赎回。

柳亚子故居:复兴中路517号。他于1936年至1940年在此定居。抗战期间,上海沦陷后,柳亚子将其称为“活埋庵”,意在国事危殆之时,无能为力,留居“孤岛”,犹如活埋。现已挂牌,并不对外开放。

名人遗迹:柳亚子,诗人、同盟会会员、南社社长,因反蒋被通辑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抗战时期从事民主活动。抗战胜利后,在香港从事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9年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

丰子恺故居:陕西南路39弄93号。现已挂牌,并不对外开放。

名人遗迹:丰子恺,散文家、画家,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美协上海分会主席。1954年至1975年丰子恺居住在这所房屋,寓所题名“日月楼”。丰子恺生前喜为自己的寓所命名,如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小杨柳屋",上海江湾及后来在其故乡石门湾的"缘缘堂",遵义南潭巷的"星汉楼",重庆刘家坟的"沙坪小屋",上海陕西南路长乐村的“日月楼”。

“日月楼”是一幢西班牙式的别致洋房。门前还辟有一个花园。远远望去,红色的瓦房被碧天绿树簇拥映衬,令人心旷神怡。从前门小花园踏入台阶,走进客厅,里面摆设着陈旧的大菜桌、长沙发、酒柜等零杂家具。在上楼梯处,是一间小厨房和卫生间。二楼室内有阳台。中间有一个梯形的突口,既有南窗,又有东窗、西南窗,还在天窗,白天可看日出日落,夜间能赏当空皓月,"日月楼"果然恰如其题名。

静安篇

张爱玲故居:常德路195号,一幢法式公寓建筑。已挂牌。

名人遗迹:著名小说家张爱玲曾于1939年住在这幢楼51室几个月,又于1942年在这幢楼的60室生活了5年左右。1942年张爱玲在上海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作品。1952年去香港,后移居美国。在柏克莱加州大学中文研究中心任职。1967年一度去英国,担任剑桥雷德克里芙女校驻校作家,后仍回美国加州大学。她是上海孤岛时期的重要作家。

徐志摩与陆小曼故居:延安中路913弄四明村923号。

名人遗迹:著名诗人徐志摩于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影响,1922年回国,1923年参加文学研究会,同时又与胡适等在北京成立新月社。1925年任北京《晨报》主编,提倡新诗格律化。1928年任《新月》总编辑。正是在此诞生了鼎鼎大名的《爱眉小札》。原址已拆迁,目前在弄堂口挂牌。原址是一幢三层楼的新式里弄。

蔡元培故居:海格路(今华山路303弄16号,近华亭路)

蔡先生故居,是一幢黄色花园洋房,外形采用较陡的两坡屋顶,山墙一段露出深色的木构架,深灰色卵石墙面,加上红瓦屋顶,显得亲切而高雅。整幢建筑采用不规则布局,南面有一大片草坪,左侧有一间矮小的花房,两侧屋旁植有龙柏、芭蕉、罗汉松、瓜子黄杨和盘槐。整幢房屋占地2.22亩,建筑面积526平方米。早在1984年就被列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月11日整修后的故居正式对公众开放。整修一新的蔡元培故居纪念馆三楼设立为“蔡元培实物馆”,将首次展出120余件珍贵文物。

李天马故居:静安区万航渡路223弄19号

李天马(1908--1990年),原名千里,字天马,以字行,番禺人。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1962年移居上海,任上海市文史馆书法组长,并多处兼职书法教授。李氏在上海与沈尹默、潘伯鹰等学者往返,推动中国书法的发展。李氏书法擅长行楷,以欧体略参《张猛龙碑》形意,刚柔相济,温雅平淡。小楷法钟、王及唐宋诸家,自成风格。

刘长胜故居:静安区愚园路81号,是1946年至1949年刘长胜同志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副书记时的居住地,也是

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之一。该宅是一幢沿街的砖木结构的三层欧式建筑,落地玻璃门,鹅卵石镶嵌的墙面。2004年5月27日,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正式对社会开放。陈列馆占地239平方米,建筑面积927平方米,共设有三层展示区:底楼主要为30~40年代三个上海地下党秘密联络点的场景介绍;二楼、三楼主要为“中共上海地方组织成立”、“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里应外合解放上海”五大内容陈列展示,它通过油画、雕塑、遗物、实物陈列,场景展示,情景模拟,影视合成等一系列表现手法,介绍了上海地下工作者可歌可泣的业绩,展示了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发展、斗争的历程。

阮玲玉故居:静安区新闸路1124弄9号沁园,是昔日阮玲玉和其母亲居住的地方,旧居共三层,阮玲玉当年住在二楼。一九三五年三月七日夜,阮玲玉在此含恨自杀。这幢西班牙式洋房曾是上海滩最高档的住宅之一,一楼是阮玲玉故居的会客厅,二楼是阮玲玉的卧室,三楼是阮玲玉母亲的房屋。解放后,成为民宅,从一楼到三楼已成为三户居民居住地。这里还居住过影坛双生花梁赛珍、梁赛珠,著名国画家厉国香等,此外,这里也曾设有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点,开展过学生救亡运动。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刘晦之旧居:静安区新闸路陕西北路口附近,院分里外两进,迎大门有4棵高大的广玉兰。那广玉兰棵棵长得枝粗叶大,青翠欲滴,遮蔽了院内一半的光影。到夏天,浓阴就越过墙头,伸到街上,远远望去,非常气派。

这花园的主人名叫刘晦之,是李鸿章大儿子李经方的内弟。刘晦之的父亲刘秉璋曾亲自指挥了镇海战役,打了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个大胜仗。作为良将之子,刘晦之没打过仗,没得过科举上的头衔,却抓住经商机会,成了银行家、收藏家。刘家花园的八角小楼就是在中国现代收藏史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藏宝重地——小校经阁。新闸路上刘家花园里的四棵广玉兰是从李经方的花园里移植过来的。当年,李经方从北站附近的安庆路移居大连,将花园里的树木假山送给了刘晦之。解放后假山被搬进静安公园造景,只有广玉兰依然挺拔于刘家旧址。花园南侧有一幢八角小楼,当年飞檐上的琉璃瓦不复存在,徒留下四周的围栏。眼前是20几家房客分享的场景,又有谁能料到这里曾经藏了500箱古籍线装书、28000块甲骨龟片、数万锭各式古墨、130件古代兵器、二具唐代乐器忽雷、数百件三代彝器……

1919年,刘晦之任中国实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后,把总行迁到了上海,在北京东路虎丘路路口造了中实银行大厦。他推出的“特别有奖储蓄”噱头吸引了大量游资,让财政部长宋子文都不得不佩服。但“人怕出名猪怕壮”,实业银行的兴旺使上海金融界红了眼,最后刘晦之被宋子文等人逼得心灰意冷,索性辞了银行职务,一头钻到他的小校经阁中去了。

荣氏老宅---荣宗敬故居:静安区陕西北路186号,1918年建成,独立式花园洋房,内部装饰无处不雕花。原房主德国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回国后,由著名实业家荣宗敬先生斥资买下来。荣宗敬先生和他的弟弟荣德生是民国时期的"棉纱大王"和"面粉大王,先后共创办了几家企业,被誉为为中国最大的资本家。解放后这里曾长期作为民主党派的机关,改革开放后由久事集团经营。原为荣氏老宅。陈椿江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折衷主义风格。形式丰富,主立面设两层列柱敞廊,具法国古典主义特征。平面复杂,内部地面、木作和彩色玻璃等处装饰精美。荣氏家族由于子孙繁衍和所经营事业的发展,先后离开老宅而另置住房安家,老宅房屋空关数年。上海解放后,由受托管理该产业的代理人荣孝范代表荣家出租与中国经济研究所使用。2002年,荣氏老宅被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看中并租下,租约为10年,成为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旗下各大子公司在上海的驻地。戴杰明和他的同事们搬进这座大楼的那天是2002年10月31日。

毛泽东寓所:静安区安义路63号(原哈同路民厚南里29号),是石库门建筑,是毛泽东1920年来上海时的居住地。1959年5月,这里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沿街的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楼下是会客室兼吃饭间,楼上是卧室,毛泽东就住在楼上。他与同住的李思安、李凤池、陈书农(一说是张文亮)轮流做饭,每人每月仅有3元零用钱,生活十分俭朴。毛泽东从5月5日抵沪至7月初离沪,其间,一直居住在这里。

毛泽东故居:威海路583弄5、7、9号(原公共租界慕尔鸣路甲秀里),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这幢楼的七号,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在1924年2月至年底住过的地方,这里现已建成毛泽东旧居陈列馆,1920年5月5日,毛泽东率领“湖南驱张请愿团”来沪,信在哈同路民厚里29号(今安义路63号),时间达两个多月。民厚里29号是一幢两层楼砖木结构的房子。毛泽东和随同来沪的15岁的张文亮住在前楼下房。1999年12月26日起对社会开放,现作为上海唯一对外开放的毛泽东寓所纪念地。

徐汇篇

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Route Ferguson)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943年改现名武康路,以浙江省旧县名命名。南起宋庆龄旧居,北至晚清重臣李鸿章的丁香花园,全长1170米,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曾寓居一批旧上海显赫政要人物和洋商富贾,有约30处的名人旧居。如40弄的67、99号是洋人大班住宅;390号是意大利总领事官邸,大批的有志报国青年通过这个窗口留学国外,解放以后则是全球500强企业上海汽车集团所在地,从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辆桑塔纳轿车;而位于武康路与湖南路口的湖南别墅先为周佛海私宅,解放后陈毅、邓小平在这里暂住过,贺子珍则在此隐居了20多年;荣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高锟曾就读于武康路世界学校;113号则是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的故居,巴金在这里完成了被海内外文学界、思想界称之为“一部说真话的大书”的《随想录》。与孙中山共建同盟会、曾与孙中山并称“孙黄”的民国开国元勋黄兴曾在武康路393号居住,孙中山曾多借宿这里商议革命。其中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西班牙洋房,以及当年陈立夫在沪住宅等都汇聚于此。2011年6月11日入选由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唐绍仪旧居:武康路40弄1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32年,西班牙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董大酉设计。建成时为比利时与法国商人合资组建的义品银行产业。1937至1938年,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1862—1938)曾居住于此,并在此被国民党军统(有说为日军)谋杀,成为当时震惊中外的政治谋杀案。

刘靖基旧居:武康路99号正广和老屋,位于武康路和复兴西路路口,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28年,英国乡村别墅式花园住宅。原为英商正广和洋行大班住宅。同宋子文沆瀣一气的唐海安一度居住在此。解放后此房被没收,潘汉年、魏文伯、王震都曾在这里住过,后来作为市委招待所。“文革”后刘靖基先生(1902—1997)年迈回沪,市府安排其全家入住。房子后属刘家所有。

陈立夫、陈果夫的上海公馆:徐汇区武康路107弄2号(原居尔典路)是一幢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建筑风格起源于欧洲中世纪,19世纪在英国盛行,成为当时英国的标志性建筑风格,后传到上海,与在上海的其他欧洲国家建筑风格有很大区别,形成了建筑园地的百花齐放,异彩光芒。因此又被称为英国乡村式建筑,其中以龙柏饭店1号楼“沙逊别墅”最具典型,以后延伸到全市各区,陈果夫的花园住宅就是其中一例。陈氏花园住宅,假三层,面南、砖木结构,建于1946年。这种建筑最明显的形象特征是:在山墙上的半露木构架,部分呈曲线状态。木构架间用清水红砖砌筑墙面,二楼墙体用白粉饰面,红色双陡坡瓦屋顶,清水砖砌烟囱,砖工精致、考究。底层东南侧设置带有出檐的开敞拱券式门洞,东窗带有厚实的梯形窗套、窗楣,有古典主义特征。室内装饰简朴,功能划分合理,使用方便。目前这幢住宅已有七八家住户使用。

巴金故居:武康路113号,在文革结束后,重回武康路113号的巴金老人写下了《随想录》。这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在这里,他写成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一双美丽的眼睛》等译作及小说,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

孙道临旧居:武康路115号密丹公寓,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31年,装饰艺

术派风格的公寓住宅,法商赉安洋行设计。民国时期为义品放款银行使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1921-2007)曾居住于此。

周作民旧居:武康路117弄1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43年,中西式混合风格花园住宅,著名建筑师范能力设计。原为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1881—1955)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原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魏文伯曾先后居住于此。

李及兰旧居:武康路117弄2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西班牙风格花园住宅。原为国民政府军事参谋部参谋次长李及兰(1904—1957)旧居,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曾居住于此。

开普敦公寓:武康路240号,就在湖南别墅的对面,湖南路武康路交叉口,是当年的英国公和洋行设立在上海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现在的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海关大楼、渣打银行等建筑,都是公和洋行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作品,简练动感的造型、清秀流畅的线条,为昔日的上海建筑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郑洞国旧居:武康路274号,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晚期,现代派建筑,局部带有装饰艺术派特征。1950至1952年,抗日名将、原全国政协常委郑洞国(1903—1991)曾居住于此。

原意大利领事官宅:武康路390号,平缓四坡瓦顶一层东、西,南三面均有敞廊,两边设弧形环抱台阶,檐顶为盔形山墙,设落地窗和阳台,这样的地中海式建筑风格在上海已经濒临绝种。地中海风格主要指模仿希腊、意大利、法国南部等地区风格而建的洋房。

黄兴故居:徐汇区武康路393号,人称“黄公馆”,不对外开放,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早期部分建于1912年,新古典主义建筑样式。后续部分建于1933年,装饰艺术派风格。1912至1916年,近代民主革

命家黄兴(1874—1916)曾居住于此。黄兴过世之后,“黄公馆”几经易主,1932年蔡元培、吴稚晖等在此创办上海国际图书馆,它是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的分馆,也是中国第一家国际专业图书馆,1937年迁往北京。这里还曾是上海电影厂的办公楼。

北平研究院旧址:武康路395号,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建于1926年,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由李石曾创办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教育和科学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北平研究院镭学所、药学所、世界社和世界中小学等曾在此办公。

东美特公寓:淮海中路1836—1858号,已更为武康大楼,位于淮海路和武康路的交界处,是武康路标志性建筑。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武康大楼犹如等待起航的巨轮般,以前曾叫诺曼底公寓。这座公寓由法商万国储蓄会于1924年投资建造,请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的大楼,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早期作品。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赵丹、秦怡、孙道临等曾居住于此。

宋庆龄故居:淮海中路1843号,船形德式建筑

上海宋庆龄故居坐落在淮海中路,从1948年起成为宋庆龄在上海的寓所。整个院落占地面积4330平方米,四周樟树环绕,终年葱茏苍翠,环境优雅宁静。白色的假三层主楼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是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底层为客厅、餐厅、书房,二楼是宋庆龄的卧室、办公室和保姆李燕娥的卧室。现在故居中的陈设仍然保持着她生前的原样。这里是宋庆龄生前生活和从事国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漫步其间,似乎仍能感受到伟人的音容笑貌和不朽风范。

张元济故居:徐汇区淮海中路1285弄上方花园24号,是西班牙风格的花园里弄住宅,曾由我国出版界先驱张元济先生居住了整整20年,度过了其事业上的鼎盛时期。张元济的孙辈张人凤和太太如今居住在24号的三楼。

淮海中路1285弄,最初有个好听的名字――沙发花园,它系英籍犹太人沙发的私人花园。1939年,浙江兴业银行购下此园地,新建了70幢三层高的花园里弄住宅,住宅类别有独立式、两户联立式等。风格多是西班牙式建筑,砖木结构,栅门、窗栅、阳台、栏杆都用铸铁精制而成,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是老上海中产阶层的理想家园。上世纪50年代,这里改名为上方花园,寓有幽静美好之意,由我国著名出版家张元济题名书写。虽然是声名赫赫的文化名人,张元济能入住此处,还是借了儿子张树年的光,因为张树年当年正好供职于建造上方花园的浙江兴业银行。张元济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开拓者,解放后曾相继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和商务印书馆董事长。他一生思想开明,主张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张元济,早在1910年,就提出过中国要积极参与世博会、融入世界的观点。

1910年,商务印书馆已经是晚清仅有的15家资产超过百万元的企业之一。时任该馆编译所长的张元济深知,企业要发展,必定要走出国门,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整理好衣物,装上几本线装书,1910年3月17日,张元济登上了上海开往欧洲的轮船。抵达比利时的时间被特意安排在7月,因为布鲁塞尔世博会就在此时举办。那一届世博会,张元济亲眼目睹了法德等国展馆的广大,展品的繁多;也看到了大清国的黯然失色:会场狭小,展地偏僻,门庭冷落……那届世博会,中国参展仅耗银2万两,尚不及慈禧太后一天的日常开销。比利时世博之行对于张元济的触动不可谓不大。他为此写下了一篇《中国出洋赛会预备法议》寄回国内,发表在当时影响最大的《申报》和《东方杂志》上,并提出了“吾中国欲侧足与世界,不可不以赛会为之先导的观点。回国后,在张元济的主持下,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有

关世博会的书籍,宣传世界知识,并参与了1911年都灵、1915年旧金山、1926年费城等多届世博会。展品中包括商务印书馆自己出版的书籍和教科书、教具模型、理化仪器,以及中文打字机等等,并先后取得了不少奖项。

张人凤出生于1940年,1960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长期从事成人教育工作。退休前任上海市杨浦区业余大学副教授、校长,曾先后任上海市杨浦区政协副主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退休后,张人凤亦没有清闲,目前正忙于编著祖父的《张元济全集》,连双休日也不稍息。“我从出生到他去世,一直同他生活在一起,祖父留给我的印象一是勤奋,二是严肃。张人凤说,祖父的严谨、勤勉令他难忘。“我幼年开始形成记忆的时候,祖父已经年届八旬。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每天坐在二楼的一张方桌上,书写不止。张人凤对记者说,早晨当家人来到祖父房中请安时,他早已用过早餐,开始工作。刚过8点,商务印书馆的老师傅就会骑着自行车,送来一大叠书信、文件,请张元济批阅。下午4点,老师傅再将他写好的信件、批复取回。直到1949年张元济中风之前,几乎天天如此。

2009年,民革上海市委提出,希望在张元济故居生前居住的二楼建立一间陈列室,进而逐步恢复整幢楼的原貌。不过至今,24号仍然居住着7户人家。虽然张人凤也迫切地希望能够重新恢复祖父故居的原貌,但和许多名人故居的情况相似,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汾阳路----在1902年-1943年之间称为毕勋路(Route Pichon),是上海法租界的一条街道。大体呈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岳阳路,全长815米。190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筑,以法国驻华公使名命名。1914年上海法租界大扩展时划入界内。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将其以山西省地名改名为汾阳路。沿路为住宅区。

陈毅寓所1:徐汇区汾阳路79号,1905年由法租界公董局建造,外观为白色带城堡状、面积1496平方米,具

有典型法国后期文艺复兴式建筑,为公董局总董府邸。整座建筑,三层,平面和立面中轴线对称。建筑南面是一大花园,有多株百年以上的古樟树。1945年以后为国民党江苏监察区监察使署,也曾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第一任办公旧址。解放后曾为陈毅市长临时住所,60年代初,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迁址于此,2002年改建为工艺美术博物馆,对外开放,里面陈列着大量的玉雕、象牙雕、屏风、织绣等民间工艺精品。

陈毅寓所2:徐汇区爱棠路(今余庆路)190号,是一幢具有现代风格的花园住宅,该建筑分主楼和附楼,主楼三层,附楼原二层。主楼入口处通过柱子架空一角,形成入口门廊。建筑形体简洁,外立面无过多装饰,基本呈现现代建筑风格。柱身的几何装饰图案及室内楼梯铸铁几何花式栏杆则体现了装饰艺术派的影响。主楼西侧为一大片广场绿地,假山上树木茂盛,园内种有广玉兰大树一棵。占地面积6333平方米,绿化面积2373平方米,房屋建筑总面积为2257平方米。据说此宅原为宋子文一处房产。原上海市长陈毅和柯庆施都曾在此居住过。现为上海市委机关幼儿园所在。

白崇禧将军府邸:汾阳路150号就是白公馆。由一个法国富商委托当时鼎鼎有名的美国克利建筑事务所建造,风格沿袭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特色。外观像一架银白色的钢琴,1919年开始设计兴建,一直到1930年才完工。上个世纪40年代是国民党白崇禧将军的府邸,也就是台湾有名的小说家白先勇先生的父亲。后来又成为上海中国画院,60年代成为越剧学院馆,现在左边是餐饮仙炙轩,右边是德国宝莱纳餐厅。

萧军、萧红故居:襄阳南路411弄22号,是一幢新式里弄房子,已挂牌,并不对外开放。

名人遗迹:1934年小说家、散文家萧红与萧军由青岛赴上海,结识了鲁迅,并著《回忆鲁迅先生》,萧军还担任《海燕》、《作家》编辑。

胡风故居:永康路141弄6号,一幢新式里弄三层砖式房子,已挂牌。

名人遗迹:胡风,诗人、文艺理论家。1929年留学日本,翌年参加日本共产党与日本反战同盟。1933年被日本政府驱逐回国,先后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及左联书记等职。1934年冬开始专业写作。1955年5月18日,胡风被捕入狱。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对这桩错案进行了彻底的纠正,胡风1979年获释,此后曾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顾问等。

田汉故居:永嘉路371-381号,是南国社的遗址,一幢新式里弄房子,已挂牌。

名人遗迹:戏剧家田汉于1942-1945年在此居住。田汉早年留学日本,1921年回国后与郭沫若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后与欧阳予倩等创办南国剧社、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电影剧社。1930年参加“左联”,曾任“剧联”中共党团书记。建国后历任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全国政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郑振铎故居:高安路5弄25号,二层楼的小洋房。已挂牌。

名人遗迹:郑振铎,文学家。“五四”时期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与瞿秋白等合编《新社会》旬刊,1921年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主编《小说月报》。1931年后相继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致力于学术研究,并编辑文学刊物。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所所长、文化部文物局长和副部长、中国民间文艺研究理事会副主席等职。

荣德生旧居:徐汇区高安路18弄20号。荣德花园,座落在徐汇区高安路18弄20号,这里是一条僻静的弄堂。主楼建于1939年,它与主人一起经历了兴与衰、福与祸。荣家花园并不宽大,楼房亦不豪奢,建筑风格属于现代派,是一幢没有传统陈式、比较实用、风格简洁、设施新颖的三层住宅楼。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荣老先生注重实际、淡泊虚名的实业家品行。解放后,荣家将荣家花园捐赠给政府,改成为徐汇区少年宫至今。

荣德生,祖籍江苏无锡,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家。荣德生深感只有靠办实业才能发财,使国家强盛,于是与兄长荣宗敬齐心合力创办了中国人自己的民族企业,第一家面粉厂保兴是如此,第一家纱厂振新也是如此。抗战胜利后,荣家摩拳擦掌,准备重振事业。荣家除了要恢复被日寇破坏的茂新、申新、福新等厂外,还计划筹设天元实业公司,创办天元棉、毛、丝、麻综合纺织厂,同时筹设开源机器工程公司……荣老先生策划了一个大规模的发展计划,要把荣氏家族财团原有的20个企业,起码再翻上一番。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抗战胜利后的上海,绑匪乘乱横行不法,绑票暗杀成风,谁有钱谁就有丢失性命之虞,荣家也未能幸免。1946年4月24日上午,荣德生在去总公司上班途中遭绑架。33天后,在支付了50万美金后,荣德生总算平安回家。蒋介石政府迫于压力下令破案,特务头子毛森破案,并追回赎金。然而毛森等人比绑匪更厉害,竟向荣家摊派破案费60万美金!不仅如此,社会上听说荣家已收回赎金,不少社会团体纷纷要求荣家捐款,仅上海一地就有50多个,外地则更多。荣德生被弄得身心俱碎,心灰意冷,只好仰天长叹:“……呜呼,天下无公道久矣!”。奔流不息的黄浦江见证了荣氏实业的曲折历程,上海滩的工商业见证了新旧中国的泾渭气象。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至今还铭记父亲荣德生1952年立下的遗嘱:“余从事于纺织、面粉、机器等工业垂60年,历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艰苦奋斗,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胜利,欣获解放,目睹民族工业从恢复走向发展……毅仁、鸿仁要积极生产,为祖国出力……”。

陈独秀寓所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南昌路100弄2号,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淮海中路(旧名霞飞路)南侧。

蒋介石故居:徐汇区东平路9号,英国式花园别墅,解放后至今,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练琴房和乐队排练厅。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宋子文在今东平路9号买下一座较大的花园洋房,作为宋美龄的陪嫁之物。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执政,经常来上海,这是蒋介石的行宫,提名为爱庐。建议如果白天去,在春秋天,如果夏天区,在晚上在故居的周围游览,可以亲眼见识衡山路的夜生活, 那里晚上经常有娱乐界名人出现。总体来说,春天去比较好。

陶行知故居:徐汇区余庆路146弄13号(近建国路)一幢石库门房子的小房间(有居民居住)内。路边门牌镶嵌他的名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因劳累过度,于46年7月25日在此逝世,享年55岁。2007年8月28日,徐汇区文化局公布陶行知故居为徐汇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徽州歙县人,中国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国者。是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继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周信芳故居:徐汇区长乐路788号临街的一幢独立式住宅是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故居。从故居住宅玻璃大门进入客厅,内部摆设得颇为雅致,当年梅兰芳就常来此地与周信芳一起畅叙友情,互相切磋京剧艺术。穿过客厅是一个过道,右侧通往二楼,扶梯把手用柚木制作,上面雕刻着精细的花纹。柳安木做成的楼梯踏级上铺着深黑色地毯。二楼西南是卧室,旁边为卫生间和贮藏室。在寓所的后院,有一个简易小剧场,原来是供儿子周少麟练功学戏用的。当年,也为招待客人,兴之所至,作些简单的演出。这个小剧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一个二尺许高的小舞台,台前的观众席可摆四、五排椅子。琴弦拉起,鼓锣声响,每每舞台上挂一块蓝地白花纹的天幕,幕布上绣有一只民族传统吉祥物—麒麟,含有大师艺名“麒麟童”之意。周信芳一生对艺术的追求十分执著而刻苦,他每天演完戏回到长乐路寓所,总要到午夜12时左右,临睡前还坚持看一些书报,而次日清晨,他又开始吊嗓子练功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年年如一日,因而始终保持艺术青春。故居的女主人—周夫人裘丽琳女士是昔日上海滩大名鼎鼎的裘天宝银楼老板裘家三小姐。早年她和“戏子”麒麟童相识相恋之时,因为两家门第相差悬殊,裘家与周家双方家长都不赞成。结果还是裘小姐敢作敢为,世上有情人终成眷属。直至文化大革命,周信芳伉俪始终相依相伴。周信芳生前对书法艺术尤其钟情。在故居壁间,悬挂着几幅清朝遗老的书法屏条,内中有一条横幅上书“书法之道”正好是周信芳大师爱好的写照。平日,他时常正襟危坐,认真临帖写字,勤习书法。因为他觉得书法之道与戏剧之道,艺术同源,触类旁通。

李鸿章旧居:华山路长乐路口的一栋三层西班牙式洋房,是李经迈为其母莫氏造的。解放后房子长期归气象局使

用,前些年被一个神秘大老板盘了下来。2008年年初时还做了《梅兰芳》剧组的拍摄地。但凡写到华山路849号丁香花园的文章都说这是李鸿章为姨太太丁香建造的花园,但李家后人都说“根本没有丁香这个人”、“丁香花园不是李家的产业”。真正的李家豪宅是位于华山路长乐路口的一栋三层西班牙式洋房

李鸿章家族,世称晚清第一家。他们祖籍是安徽,发迹却在上海滩。打从李鸿章1862年率领淮军杀到上海算起,李家在上海已经生活了一个半世纪,整整七代人之多。李鸿章本人虽然没有在上海久住,但他在上海却留下了影响深远的事业。上海成了洋务运动的重镇,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中国通商银行、华盛纺织总厂等均在上海扎根。李家的生活轨迹也高密度地隐匿于上海梧桐树下的洋房里,成为了世人口中的传奇。如果说半条华山路都是李家的,也不为过。华山路原本是一条对付太平军的运兵道,也许李鸿章因此对之情有独衷吧。

位于华山路699号的枕流公寓住过很多名流,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便是其中之一。李经迈在上海西区做房产生意没有失败过,杰作之一是上海滩一流的高层公寓——枕流公寓。该公寓的六层和七层就是他的住宅,中西合璧的风格。李经迈去世后,儿子李国超把包括枕流公寓在内的所有房产都卖了,去香港,再转美国,从此就没有回来过。现在的枕流公寓被誉为文化名人楼,住过很多名人,如周旋、孙道临、沈柔坚等等。

位于华山路江苏路口的长宁区卫生学校里的一栋灰白色洋房当年是李鸿章侄孙李国芝的房产,曾办过俱乐部,开过赌场,号称“小开李的花花世界”。从学校沿江苏路方向延伸,有好几栋豪宅都是他的,可惜靠近江苏路延安路路口的花园洋房在造高架时拆掉了。

李鸿章的大儿子李经方曾任驻英公使、驻日公使。他的英国太太住在安庆路。儿子李国焘很有出息,兼通中外文史,当过上海邮政局局长,生前住在富民路182弄的裕华新村里。现在裕华新村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口的阿姨管得相当紧,若是有人打听李家后人住哪幢楼,一律叫你自己去查历史档案。

威海路重庆北路口的储能中学过去是一处大花园豪宅,李鸿章的侄子、清末云贵总督、蔡锷的老师李经羲最后的15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当年门口有巡捕把门,院内有100多名佣人,路边候着成排的马车和汽车,不是一般的威风啊。这是一处很出人才的老房子(目前仅剩沿威海路边的一排)——李经羲的大儿子李国松是著名藏书家、国学家;二儿子李国筠曾任广东省省长。李经羲的孙子辈中也出了两位著名人士,一位是前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另一位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老院长、工程院院士李道增,他们小时候都在此大宅院里生活过。

其他

黄炎培故居: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原为江苏省川沙厅城王前街“内史第”,清咸丰九年(1859

年)举人、内阁中书沈树镛的住宅“内史第“。黄炎培故居在第三进内宅楼。占地面积306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院落。

黄炎培(187-1965)在光绪四年九月初六日(1878年10月l日)出生于内宅二楼东厢。22岁考中秀才并结婚,26岁在宅中开办“开群女校”。后迁居上海,40岁时联合国内各界名流,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57岁又回乡主编《川沙县志》。今“内史第“之前二二进已毁,仅存第三进黄炎培故居内宅楼等少数房屋,结构未改。1991年3月川沙县政府拨款大修,10月竣工,11月6月举行黄炎培故居落成典礼和黄炎培铜像揭幕仪式。“黄炎培故居”匾额由陈云题写,故居内设黄炎培生平事迹展览,陈列有《黄炎培家谱》、《黄炎培日记》、《延安归来》等书籍,以及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来往信件等共270余件。黄炎培居住部分,按原状修复,并复原卧室、书房及楼下客堂等,其中部分家具系原物。1992年5月27日对外开放。

张闻天故居:浦东新区川沙新镇闻居路50号,典型的浦东三合院农舍

张闻天同志,又名洛甫(1900-1976),是老一辈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相当长一个时期的重要领导人。张闻天故居于1985年9月19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初,市文管会拨款对张闻天故居进行全面修缮,修缮时完全保持了故居原貌,增筑了篱笆围墙,修筑了必要的通道。现成为浦东难得的一个人文景观,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陈云故居:练塘镇朱枫公路3516号(近郊青浦县下塘街)

故居是经中央批准建立的系统展示陈云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2000年6月6日建成开馆,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了馆名。陈云出生地--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馆区北依市河,南临西塘港,占地面积52亩,建筑设计体现江南特色,并与陈云故居及周边民间建筑尽量保持风格一致与和谐。

聂缉椝旧居:霍山路上的花园洋房,花园方圆不足三亩,如今是教苑宾馆和霍山路小学的所在地。另一处聂家花园位于辽阳路亚明灯泡厂的马路对面,由五幢三层高的红砖洋房和一个花园及网球场组成。现在挤满了民居。聂缉椝最早是住在江南制造局内的,后来搬到了霍山路。

聂公馆的西北方向是一块聂家捐献的地皮,当年工部局在上面造了一所聂中丞华童公学。学校现在叫市东中学,漂亮的教学楼依然无恙。离聂公馆不远的黄浦江边屹立着聂家的骨干企业——恒丰纱厂,五组厂房雄壮异常。这家中国最早的大型纱厂之一,设备全是当时英国最先进的纺织设备,建国后改为了第三丝织厂。1956年公私合营后聂家还有不少人在其中任职,聂光堃任经理,聂光琦、聂光尧、聂光墉、聂光来分别任副厂长、福利科长、供销科长和厂医。可惜这处老厂房不久前已被夷为平地。

黄浦江在上海的版图上走了个弯弯的“3”字,在它绕过陆家嘴,折向东去的北岸,即现在的许昌路、杨树浦路、辽阳路、霍山路一带,从前是个很有名气的地方,因为清末有一任道台聂缉椝的家园及其主要的家族企业,均坐落于此,他是曾国藩的小女婿,也是李鸿章在沪大办洋务时的得力干将。聂缉椝很能干,离开家乡湖南衡阳才14年,就成了上海滩的“党政军第一把手”,而黄浦江还真是聂家的福地。

傅雷故居:近郊南汇下沙镇王楼村傅家宅

我国著名翻译家和文学艺术评论家傅雷,1908年出生于这里,并在此度过了4年时光。4岁时,他的父亲病逝,母亲携全家搬离此处,迁居上海周浦镇东大街。

目前,位于王楼村傅家宅傅雷故居的30余间房屋中,被拆除改建的已近一半,保留下来的旧屋仅少数几间还有人住,大部分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平面布局原先近似“回”字形的建筑群如今只能依稀辨出模样。中庭空地长满杂草,还竖着电线杆。房屋上空拉着纵横交错的电线。无人居住的平房内,堆放着柴草,屋顶瓦片不整,四墙好似断壁残垣。据悉,傅雷故居原有房屋31间,占地近900平方米,现在已经被村民私自拆除14间,盖起新楼房,占地面积382.49平方米。在尚保留占地432.6平方米的17间房屋中,只有一间为集体所有,其余均为私人住房。一些村民看到邻居已经翻造起新楼,也要求解决居住问题,但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只能以旧房折价的方式给予部分补贴,远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资金短缺是目前此处故居保护的“瓶颈”,目前,区政府只能集中资金对位于周浦镇的另一处傅雷旧居进行修缮,而破损严重、居民动迁困难且交通不便的王楼村故居保护工作只能暂时搁置。

吴昌硕故居:闸北区山西北路457弄12号(近海宁路),一代艺术大师,海派艺术创始人吴昌硕生命中最后14年的居住地。这是一幢石库门三问两厢的二层楼房。这条弄堂呈十字形,联排式,门框用花岗岩条石砌筑,两扇乌漆门上装有铜环,门顶上雕有花饰。主楼为砖木结构,两边有厢房。

吴昌硕集诗、节、画、印四绝于一身,在艺术创作中善于集百家之长,因而被誉为中国美术界海派艺术的创始人,其艺术风格住我国和日本东南亚地区均有较大影响。他在1913年69岁时,携妻从苏州迁居上海,与儿子吴东迈同住山西路吉庆里923号,即今山西北路457弄12号,直到1927年11月29日因中风在这幢楼房中与世长辞。

故居主楼二楼是吴昌硕的画室,紧挨南窗放着一张特大的画案,画案前是一只下面有块踏板的高座椅,室内布置简朴、典雅。吴昌硕逝世前三天,还在此画室挥毫创作了他最后一幅画《兰花》,似乎象征着他艺术生命的清香幽远。二楼后侧是一个宽敞的阳台,种有花木盆景。东厢房二楼是吴昌硕的卧室兼书房。南窗下摆着一张长桌,案头供奉弥勒佛石像一尊。桌前有一张靠背椅,窗旁靠墙是一个放置二十四史的专用书橱。靠北墙放着一张铁床,帐幔上挂着一只葫芦和一把宝剑。写字台旁放着一张楠木沙发摇椅,是吴昌硕75岁生日时朋友送的礼物。室内还有一只保险柜和一面落地镜。西厢房二楼是吴东迈夫妇的居室。主楼底层及东厢房一楼均为客堂间,西厢房一楼曾是吴昌硕弟子王个簃的居室,王个簃1925年在吴家拜吴昌硕为师。后厢房是裱画室,旁边是厨房。前面天井是砖地,平时只放着一辆人力车,供主人外出时使用。据说,吴昌硕住在这里时,经常身穿道服,头顶挽了个小发髻,两手交叉在背后,来回散步。

沈镇故居:长宁区愚园路1136号(茶叶大王沈镇旧居),1936竣工,产证面积432平米,占地一亩(约666平米)花园400平米,四面临空,两层双开间,主楼副楼保存完整,还有地下室。弄堂宽敞停车方便,有独立双车库。原王伯群、沈镇、汪精卫等名人在此留下许多故事,现为长宁区少年宫,并辟为上海市对外开放的旅游单位。现在的业主是沈镇女儿。

旧上海茶叶界的风云人物----沈镇。沈宅这条弄堂都是30年代建成。原来,这里的房子一般都是外国人居住的。沈宅的对面原是国民党财政部长黄伯群的产业。后来,汪精卫的小老婆住在这里。解放后,解放军警卫员的宿舍也搬进弄堂。所以一直有不同的军队驻守,非常安全。解放后,汪的产业成了长宁少年宫,本来很清静的弄堂才热闹起来。愚园路在沈家入住前还有过几家住户。加拿大石油能源部部长小时候就生活在里面,前几年到我国来访问,还特意来看看自己小时候住的房子。沈老先生还记得她,从香港赶回来和她碰面。还有两个英国的兄弟也来过,拿着在这里居住的照片,怀着怀旧的心情来看这里的老房子。沈宅有很多值得介绍的地方:花园里的棕榈、法国冬青;嵌在饭厅墙上的西式酒柜;主楼每个房间里的法式壁炉;曾经被用作红酒酒窖和摄影暗房的地下室。

明徐光启故居:黄浦区乔家路234-244号,是一幢建于明代的住宅,徐光启出生的地方,历史上称为“九间楼”。

徐光启,上海人。崇祯年间,即1628~1644年,曾出任东阁大学士,是历史上上海籍人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徐光启,是一位在中国古代科技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人物,《明史》中有传。

他编写了《农政全书》,对中国古代农学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为了研究农业科学技术,长期在上海老城厢南门外的“桑园”中“艺桑植棉”。“桑园”分东、西两园,故而又被人们称为“双园”。徐光启是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如数学、农田水利、测量等,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他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崇祯历书》的编纂对于我国古代历法的改革是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它奠定了我国近300年历法的基础。通常,人们一提到近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就会想到林则徐。其实,早于林则徐200多年前,徐光启就提出了“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必先翻译”的思想,这比林则徐的“以夷制夷”的思想要先进高明许多。可以说,徐光启才是近代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明嘉靖四十一年,即1562年,徐光启生于上海的一个商人兼地主家庭里。徐家祖籍河南中州,徐光启的高祖从中州迁往苏州,再迁至上海,务农为生。祖父弃农经商致富,因倭寇之乱家道中落,父亲徐思诚仍以务农为主业。也就说,他出生以后,家境已经衰落。因此,徐光启青年时期曾经先后到广东、广西等地,靠教书为生。在这期间,他曾经七次回乡应试,直到万历二十五年,即1597年他三十五岁那年才以第一名考中举人。7年后考中进士。崇祯二年、1629年以后,先后任礼部左侍郎、尚书、内阁大学士。崇祯六年去世。

据史书记载,徐光启故居建于万历年间,又有说建于嘉靖四十一年。不论如何,徐氏故居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宅邸东靠太卿坊,北临乔家浜(即今天的乔家路)”。宅西原有上海最早的天主教小教堂和教士住所,现早已不存。明代所建徐宅,原有一百余间之多,为三进三出式住宅,宅内原有“后乐堂”、“尊训楼”等建筑。清顺治二年,即1645年秋,清军南下时,住宅遭到兵火,今天保留部分仅是当年徐宅最后一进“后乐堂”的一部分。该部分,原来因上下两层各9间,故又被称为“九间楼”。又据《淞云闲话》一书记载,徐光启与意大利人龙华民、邓玉涵、罗雅谷、汤若望等一起修历法,因西洋人习惯于居住楼房而特建“九间楼”的。万历三十六年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受徐光启邀请来沪传教,就是寓居于此楼。徐光启辞官归故里后,也寓居于此楼,在这九间楼写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农政全书》。一位意大利汉学家曾这样评价徐光启和“九间楼”,他说:“徐光启是第一个接受西方文化的,而利玛窦不是第一个传播西方文化的,因此,徐光启比利玛窦更伟大,更不容易。……‘九间楼’是中国明朝的古迹,留传至今太宝贵了。…‘九间楼’是中国上海的宝贝。”

在抗战中,九间楼又被毁去两间,因此现在仅存留两层砖木结构楼房7间,建筑面积缩小至685平方米。顺治初年,清政府为了缓解满汉民族矛盾,特给明朝东阁大学士徐光启建立牌坊,称为“阁老坊”。后来,阁老坊因妨碍交通和城市建设而被拆除。为了纪念徐光启,1933年,给当时称作的“县基路”改名时,命名为“光启路”。

解放初期,“九间楼”内尚有明代古井三口及房内斗拱等饰物。因房屋屡经修缮,已失原貌,但主要梁柱仍是明代硬木(一说楠木),节点的斗拱和部分梁与栿上的卷水云花纹尚存,柱础为覆盆式的石基。1956年文物普查时,居住在这幢楼里的徐氏后人,徐朱二媛老太将徐家珍藏的徐光启绢质画像及明代崇祯皇帝赏赐给徐光启的“诰命”两件,捐献给市文物保管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中改掉了原有房屋特征。徐光启故居成为民居。尽管,建于明代的徐宅已不见了,甚至连九间楼也难复原了,可是现存的徐光启故居仍具有历史的风采,硬木(或说楠木)梁柱,依然完好;柱础、斗拱、替木,仍是当年旧物;宽厚的楼板,也是明代遗物。

1983年11月7日,徐光启逝世350周年纪念时,市文管会特地在其故居前树立了一块书有“明徐光启故居”的石碑,以资纪念。与今天徐光启故居所在的乔家路一街之隔的光启南路(曾名阜民路)250弄6号,是徐氏祠堂所在地。徐氏祠堂,原为徐光启祠堂,有前后各4间房屋,后为老屋,前为新屋,建于崇祯元年,即1628年。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将旧祠改为徐氏祠堂。当年祠堂曾挂一匾,上书“明相国徐文定公祠”。“文化大革命”中,徐氏祠堂内的徐光启塑像和牌位均被毁。在中国科学史和文化史中,徐光启地位崇高,在上海的历史遗产中,徐光启故居和祠堂弥足珍贵。

北京历年中考语文真题基础知识汇总

2014~2018北京中考真题基础知识汇总 【2018】 一、基础·运用(共13分) 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5题。1.圆明园曾有著名的“四十景”,它们的命名多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意味。其中,“上下天光”一景的命名就出自北宋文学家的《岳阳楼记》。(1分) 2.下面是圆明园中“武陵春色遗址”景观说明牌上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2分) 武陵春色,圆明园四十景之一,建自康熙朝后叶,是一处摹.自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意境的园中园。该景园林植物号称山桃万株,东南部以①石为胜,可乘舟沿清溪而上,穿越桃花洞,进入“②”。该景群四周环山,山外东临巨池,余皆清溪环绕。园林主体部分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05米,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B.摹(mú)“巨”字的笔顺是: C.摹(mò)“巨”字的笔顺是: D.摹(二声)“巨”字的笔顺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和词语,全都正确确的一项是(1分)A.①叠②世外桃源 B.①迭②洞天胜境 C.①迭②世外桃源 D.①叠②洞天胜境 3.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学生会主席准备给同学们讲述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的历史。 阅读他的发言稿,完成(1)(2)题。(共4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被园内琳琅满的珍宝震惊了,争先恐后,大肆抢夺。园内能拿走的东西,他们统统掠走【甲】实在运不走的,他们就疯狂打砸。据粗略统计,被掠夺的文物【乙】上至先秦下至清朝的各种奇珍异宝有100多万件。为了销毁罪证,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往日辉煌的宫殿、参天的古树,都化为灰。就这样,英法联军连抢带砸,使圆明园遭受了毁灭性的破。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分号【乙】冒号 B.【甲】分号【乙】破折号 C.【甲】逗号【乙】冒号 D.【甲】逗号【乙】破折号(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结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修改 4. 同学们看到了陈列在圆明园展览馆里的“雨果的一封信”。下面是这封信中的部分内容, 请你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名人故居观后感

名 人 故 居 观 后 感 初二(2)沈童

语 巴金故居 简介: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先生在上海的住宅,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 圣地。1955年9月,巴金迁居武康路寓所。这是他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在这里,他写成了被海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公认为“说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以及《团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散文、小说和译作。许多巴金研究者、巴金的热心读者都关注着这幢“独立式花园洋房”,认为这里的一切都应该好好保存,让人 们永远记住,一位文坛巨匠曾在这里长期生活过。 个人感受:巴金的故居位于一条小路上,通往他故居的大门被绿荫遮着,十 分不起眼,我一开始还没怎么注意到,单单一扇铁皮大门就足以看出巴金先生为人处世十分低调。 进入大门,一栋洋房就进 入了我的眼帘,这便是巴金先 生在上海的住所了。我向四周 环视了一圈,扑面而来的青草 香气和各类植物组成的绿色景 观令我着迷。整个巴金故居由 一栋主楼和两栋副楼组成,我

绕整个场地走了一圈,巴金先生的住所外部装饰十分朴素,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眼球的。在副楼的墙壁上,绿色的藤蔓缠绕着,搭配着阳光,在这冬天,也交织出一副盎然的生机。在外部,唯一令我驻足许久去观赏的也只有花园了,然而在这花园中,几乎种满了白玉兰,我细细寻找,也未发现一朵名贵的花,虽不珍贵,却在平凡中透露出淡雅。在巴金先生青年时,主观色彩浓厚,作品以激情宣泄为主要特色,当他来到上海,居住在这个花园洋房里时,已是年过半百,此时的写作风格也正如这花园中的一簇簇白玉兰,创作激情转为平静,在客观写实中慢慢品味过往岁月。赏花的过程中,我仿佛看见巴金先生在写作的空余,栽种着花朵,享受着生活的点滴,我也看见了巴金先生在写字台前,映着阳光,握着钢笔,一边回忆着往事,一边书写着他的经历。 淡淡花香传来,驻留在这平淡的生活中,透露出了别样的清香……. 或许在这座花园洋房中,这片不算大的花园才是整个建筑的魂所在,充分体现了巴金先生到了晚年时的性格和感受。我也幻想着,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有这么一片栽种着白玉兰的花园,闲暇时观赏着花,在闹中取静,不必去理会门外的浮躁,这是种怎样的享受啊。 孙中山故居

探访名人故居

康有为故居 看到这栋房子的第一感觉就是幽静,一个又大又幽静的房子静静地立在那里,散发出古朴的味道和浓浓的书卷气息,墙上有一些裂痕,显得整栋房子又有些 苍凉,写着“康有为故居”的门匾有些骄

傲的高高的挂在上面,宣告着他曾经的拥有者。 刚踏进屋,康有为的雕像先吸引住了我的眼球,这个雕像线条柔和,栩栩如生,仿佛康有为就坐在了我的面前,和我讲述他的故事:“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他和洪秀全、严复、孙中山,代表了

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我有些想哭,他们为了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受了多大的苦啊!更何况那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为了中国人,他们不畏艰辛的向西方国家进发了,他不后悔!只因为他是中国人,不愿看中国人被欺负。 这是一张康有为的全家福,一家人显得很幸福美满。

这是康有为的一个书柜,他把教授弟子的书都放在这里面。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

你知道哪些有关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看侃影娱的回答,9赞)

你知道哪些有关天津名人故居的故事?(看侃影娱的回答,9赞) “百年历史看天津”,天津有英、法、德、意、美、日、俄、奥、匈、比利时九国租界,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天津最具特色而且在全国所独有的便是租界里各式各样的小洋楼,3000多栋风貌建筑、800多栋名人故居,从末代皇帝溥仪的静园到梁启超故居,从著名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的故居疙瘩楼到现代杰出剧作家曹禺的故居,不胜枚举。简单看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吧! 【少帅府-张学良】 张学良故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的故居有前后两幢砖木结构楼房,前楼建于1921年,为三层带地下室;后楼为二层,建于1926年。两幢共有楼房42间,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401.6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495市亩。 该所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前楼正面二、三层设有屋顶平台;室内宽大考究,内部楼梯、地板、门窗等均采用菲律宾木料;卫生设备具全,院内广植草坪。 经过两年多的整修,旧景重现,品味历史,张学良故居博物馆的音乐、装修、服装、家具、人物全景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原貌,用立体的方式重现了天津民国时代五大道的浪漫奢华及传奇故事。 【静园-末代皇帝溥仪】 静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本租界区宫岛路),始建于1921年。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宅邸,1929年7月—1931年11月,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 静园主体建筑属于折衷主义风格,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然而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风格。 静园为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前庭院建有西班牙式二层(局部三层)砖木结构主楼一座,西半部为通天木柱的外走廊,东半部为封闭式。 整理修复后的静园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对外开放,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品牌魅力景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等称号。 【庆王府-庆亲王载振】 庆王府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重庆道(原英租界剑桥道)55号,地处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最集中的“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腹地。其始建于1922年,原为清末太监大总管小德张亲自设计、督建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为华人楼房之冠。后被清室第四代庆亲王载振购得并举家居住于此,因而得名“庆王府”。

初中生优秀范文精选 名人故居之旅

名人故居之旅 名人故居之旅 ――带你游上海 屹立在中国东方的上海,是一座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富有魅力的大都市。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海内外游客。上海也有许多名人故居,它们各有各的风格,今天就随我“名人故居一日游”吧! 我们可乘139路到山阴路,来到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故居。故居坐北朝南,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黑漆铁门内,是小花圃,种着夹竹桃、石榴等。底楼为会客室,里面摆放着一些家具。里间是餐室,放着八仙桌、椅子、碗橱等。二楼朝南大间是卧室。房内有基本家具,所有房间内的摆设都突出了鲁迅爱憎分明的性格。放在梳妆台上的时钟指向5时25分,记录了鲁迅与世长辞的时间,这一刻仿佛时间在凝固。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们乘坐21路至武昌路,转乘17路到思南路,参观周公馆。周公馆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它是深灰色的一底三楼。底层是传达室等。一楼有两个房间,西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卧室和工作室,室内摆设简朴;北间是餐厅。二楼东西两间是代表团主要成员的卧室兼工作室。三楼北面是董必武一家的房间。馆前有个约有220平方米的庭园,植有紫藤、丁香等树木花卉。还有一个小喷水池,四周是黑漆的竹篱笆,环境幽雅宜人。整个周公馆就像周总理的品格一样简朴、整洁大方。 接着我们可以在附近吃点上海特色小吃,然后步行至24路车站,在香山路下车,瞻仰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中

山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8年6月至1924年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在此寓居。在深灰色的两层楼房前面,是一片草坪。室内依原貌布置,简朴洁净。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客房。书房在西间,写字台上放着文房四宝。《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就是在这写成的。壁上挂着孙中山自己绘制的地图,展现了国父孙中山的雄才大略。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在一天内相继参观三位名人的故居。是不是对他们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上海不仅有许多万国的建筑,更有一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上海的都市观光资源,特有的信息、经济资源,多彩的商品、文化资源都在焕发出日益夺目的光彩。让我们期盼在2020上海世博会再相聚! 控江初级中学 预(三)班马思慧

青岛旅游简介

青岛推荐去处: 栈桥、第一海水浴场、鲁迅公园、中山公园、八大关、五四广场、奥帆中心、极地海洋世界(收费)。 (崂山太远,时间不足,就不推荐了) 黄岛推荐去处: 唐岛湾、金沙滩、轮渡、海底隧道。

行程安排: 中午下火车后: 先到海边,去栈桥看看。还可以顺便去中山路,看下天主教堂,有兴趣的话,再到劈柴院看下。(这都在火车站附近) 看时间情况,如果早了,就坐轮渡来我们学校附近住宿(海上风大,所以。。。);如果晚些,就直接坐隧道公交过来。 第二天: 坐公交直接去青岛(1小时左右),到极地海洋世界(1小时左右),中午大概能到奥帆中心和五四广场(青岛地标:五月的风。市政府也在此)(半小时左右)。 下午去八大关(半小时左右),在里面转转。接着去天泰体育场,坐车返回。 晚上吃了饭,没事的话,可以直接来学校门口的唐岛湾转转。 第三天: 坐隧道公交到中山公园下车(一小时左右),进去玩。出来后去第一海水浴场,接着去鲁迅公园(海底世界)看看。 (括号内为行车时间) 附图:

其它看时间啦,有空就去金沙滩看看。。。 附: 1、公交线路: 石油大学-轮渡:长途站坐车,18路,1元,50分钟石油大学-金沙滩:北门坐车,4B路,1元,40多分钟石油大学-银沙滩(鱼鸣嘴):城市桂冠坐车,3路 石油大学-小珠山:长途站坐车,6路(部分到达)

石油大学-青岛中山公园:南门坐车,隧道6路,2元 石油大学-青岛四方长途站:南门坐车,隧道8路,2元 石油大学-薛家岛枢纽站:北门坐车,4A路 青岛火车站-极地海洋世界:321、301专,2元,一小时多些 青岛火车站-八大关(武胜关):321路,312路,1元,半小时青岛火车站-五四广场:321、312、802专、316学生专线,1元,近40分钟 青岛火车站-崂山:321、802专,1元,1小时10分钟 青岛火车站-台东(啤酒街):320、301专,1元,半小时 青岛火车站-中山公园:312、321、316学生专线,1元,半小时 青岛火车站-崂山:802专,1元,1小时20分钟 2、景点介绍: 市内景点:先从海边由西向东说起:八大峡、栈桥、中山路、天主教堂、天后宫、信号山、海军博物馆、小青岛、鲁迅公园、海底世界、小鱼山、第一海水浴场、汇泉广场、中山公园、八大关景区、滨海木栈道、东海路雕塑街、音乐广场、五四广场、奥帆基地、极地海洋世界、啤酒城、海尔科技馆、石老人海滨……崂山。 市北区景点:电视塔、青岛啤酒博物馆等,再就是台东步行街、啤酒街、文化街、婚纱街等

论名人故居对城市文化营销促进作用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5期现代建设 Modern Construction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成为时代的主题。竞争是全方位的,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个人之间的竞争,行业之间的竞争,更有地区之间的竞争。有竞争就有营销,企业营销是为了销售产品,城市营销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城市营销成了获取资源的惟一手段,只有把城市卖出去才能得到城市资源消费。 一、城市营销的基本内容 “城市营销”概念最早来源于西方的“国家营销”理念。菲利普?科特勒在《国家营销》中认为,一个国家也可以像一个企业那样用心经营。国家其实是由消费者、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实际行为结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此外,菲利普?科特勒还认为,城市营销是城市居民、企业和城市政府把城市特有的吸引力、城市形象、城市公共设施等城市的区位产品或城市服务提供给城市的顾客群体如投资者、旅游者等,从而满足城市需要和城市顾客需要的过程(Kotler.P,2003)。 城市营销力求将城市视为一个企业,将具体城市的各种资源,以现代市场营销手段,向目标受众或目标客户宣传或兜售。这里的资源包括产品、企业、品牌、文化氛围、贸易环境、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及至城市形象,等等。 二、城市文化营销的内容 随着城市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城市营销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只局限于经济范畴,为使城市营销持久高效,应充分认识到营销中的文化要素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注重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让城市营销的对象(居民、投资者、旅游者等)在获得城市的区位产品和城市服务的同时,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种融入文化因素的营销观念就是城市文化营销。 对于城市营销而言,其价值应该包括城市的环境、建筑风格、符号文化品、文化氛围、文化特征、价值观等等展示城市文化内涵的要素。多数世界知名的城市都是通过挖掘城市文化的内涵精华来营销城市。例如墨尔本,以多文化交流为城市文化观念,被誉为澳大利亚的文化首都和南半球的巴黎;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最大的经济中心,这一基本特征也决定了纽约城市的文化特征:商业性、多样性和包容性;新加坡巧用阳光,种花植草,很快成为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独有的环境特征造就了特定的城市文化风格,因此,挖掘城市文化特征,形成差异化的城市文化魅力,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 可以看出,城市营销是基于城市资源的一种竞争战略, 而城市文化营销是其核心组成, 由此城市营销要特别关注城市文化营销。城市文化营销包括确立文化营销的价值取向、文化载体营销、创新营销、城市文化品牌创造营销。 名人故居是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逝去的历史文化人物活生生的生活状态的展示平台。《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故居”的解释是:从前曾经居住过的房子。顾名思义,名人故居即名人曾经居住过的房子,所以本文将“名人故居”的范围界定在名人出生地、较长时间居住的住所以及虽短暂居住但为其人生重要阶段的住所。名人故居不同于其他老建筑,它忠诚地记录了主人在创造辉煌历史的过程中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名人故居是名人精神和名人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具有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功能。 名人故居的多少是一座城市历史悠久和文化厚重程度的标志之一,世界各国人民都比较看重名人故居。重视历史名人的遗迹,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保护名人故居的原貌,使之不因时间流逝而毁弃,不仅能让后人感受到我们文明长河的久远,更能形成一种文明氛围,让仰慕文化的人们产生对文化古都的敬仰。 论名人故居对城市文化营销的促进作用 袁玲玲 刘青青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83) 摘 要:城市营销是基于城市资源的一种竞争战略, 城市文化营销是其核心组成。文化名人故居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遗迹,是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文化价值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在城市文化营销的过程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人文价值、经济价值和城市品位象征等方面。在进行城市文化营销的过程中,要注重名人故居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营销;文化;名人故居;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K8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12)05-0062-02 [作者简介] 袁玲玲(1990- ),女,本科在读,北京林业大学, 刘青青(1990- ),女,本科在读,北京林业大学。 – 62 –

3.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农业基地

探究精武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戚继光故里研学旅行手册 (课程开发人:秦霞) 蓬莱市易三实验小学 目录 研学基本信息 (03) 致家长的一封信 (04) 家长反馈单 (05) 研学注意事项 (06) 研学课程安排..........................................7-8 研学活动方案.......................................9-10 研学基地简介.......................................11-15 研学过程记录.......................................16-17 研学课程评价.......................................18-20 研学总结心得 (21)

研学基本信息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最美的课堂在路上”研学之旅即将起航,让我们小组合作做好行前的准备吧!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让学生在行走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体验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与山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发〔2017〕2号)精神,结合中小学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求,决定组织年级班的学生参加为期天的蓬莱戚继光故里“探究精武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研学旅行活动。 请家长提醒孩子们在家里要自行准备行李物品,并且做好行前课程预习、安全及礼仪教育,本次活动自愿参与,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家长委员会 年月日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地根,是民族地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地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地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地人类文化地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地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地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地结晶,她有强大地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地作用,表现出来地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地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地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地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地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地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地向往,中国历史地画卷把我们民族地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地工艺品,如诗如画地山水园林,叹为观止地民间艺术,让人折服地诗词曲赋,可歌可泣地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著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地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地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八大菜系全部品尝过吗?哪些小吃是最心仪?风水知识了解多少?名胜古迹又去过几多?历代被封为圣人地有哪些人?名才女子地传奇故事听过多少?哪些历史典故让你毕生难忘?书法美术懂不懂得欣赏?天上星星地母亲是谁?第一首广告诗是怎么样地?你有没有看过花旗锁,吃过嫁女饼,坐过明式家具?五福临门是指哪五福?三十六计每一计都清楚吗?看古装戏懂得每个朝代服饰区分吗?常常听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博大?怎样精深?以下就为大家一一揭开.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总目录) 第一篇、工艺品 第二篇、风俗礼仪和伦理美德 第三篇、历史人物 第四篇、民间表演 第五篇、饮食和服饰文化 第六篇、休闲健身武术中医和各行业 第七篇、美术书法和建筑艺术 第八篇、天文历法周易风水 第九篇、宗教哲学百家学说神话民间传说 第十篇、少数民族风俗和各地名胜古迹 首先奉上地是:第一篇、工艺品 陶瓷、唐三彩、珐琅(景泰蓝)、琉璃、玻璃、绢人、中国结、剪纸、铜器、玉器、金器、银器、珠宝饰物、宝石盆景、花丝、骨雕、牙雕、蛋雕、贝雕、犀角雕、泥彩塑、面塑、吹糖人、木雕、漆器、核雕、竹雕、藤编、草编、柳编.

天津十大景点导游词

天津十大景点导游词 【篇一:天津旅游概况导游词】 天津旅游概况导游词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天津!首先,我代表天津中国旅 行社欢迎大家。我叫xxx,担任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这位是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李师傅。俗话说:千年修的同船渡。今天应该是千年修的同车行。我们一定会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 如果大家有什么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尽量满足您的要求。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天津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小张先 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天津的概况。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素有 渤海明珠之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国务院将天津市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天津共辖16个区县,其中六 个中心区,六个环城区,三个县,以及一个滨海新区。天津四季分明,是宜居型城市。每个季节您来到天津都会看到具有鲜明季节特 征的景致。春有百花夏赶海,秋看红叶冬赏雪。 从历史上看呢,天津大部分地区最早是海,地下至今还可以找到鲸、海豚等海生动物的遗骸。天津陆地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食、丝绸北运的水陆码头,直到元朝,都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的中心。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 津镇”。而“天津”这个名字是永乐初年燕王朱棣所起,这里是他到北 京夺取王位时的渡口,故取此名,意思是天子经游之渡口,并在直 沽设卫筑城,从此有了“天津卫”之称。并成为现在天津城市的发祥地。寨,镇,卫都是军事建制,到清雍正三年,改卫为州,天津从 此转变成了行政建制。并在雍正九年,升州为府,天津就这样从一 个单纯的军事要塞,演变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和贸易港口。 到了近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 国的《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埠后,金融,贸易,加工业迅速发展,成为继上海之后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贸 易中心。近代以来,天津是中国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策源地。留下 了诸多的历史遗迹和轶事传记。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风格多 样的洋楼就是这段历史的写照。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辟为 通商口岸,许多国家争先恐后的抢占地盘,强化租界。特别是到了1900年,八国

上海名人故居

上海名人故居 虹口篇 鲁迅故居:位于山阴路132弄9号。故居1999年5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三层砖木结构的新式里弄住房,占地面积75平方米,建筑面积188平方米。1977年12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人遗迹: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奠基人鲁迅,于1933年4月从拉摩斯公寓迁此。在此居住期间,先后编辑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七本杂文集,翻译《死魂灵》、《俄罗斯童话》等外国名著,编成《引玉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木刻作品集。并掩护瞿秋白夫妇、冯雪峰等共产党人在此居住。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此逝世。 茅盾故居:位于山阴路132弄6号,现已挂牌。 名人遗迹:新文化运动巨匠茅盾夫妇,于1946年5月自重庆来沪住此二楼一间房。茅盾在此积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为报刊写杂文、文艺评论、翻译作品,为反内战、为李公仆、闻一多被害、为保障言论自由等发表宣言。同年12月应邀访苏。1947年4月回国,写出《苏联见闻录》。同年11月,因白色恐怖严重,中共地下党决定让他转移香港。 郭沫若故居:位于溧阳路1269号。该处1994年2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假三层花园洋房,占地416㎡,建筑面积406㎡。2003年10月公布为虹口区登记保护建筑。现为民居,已挂牌。 名人遗迹:1946年5月,新文化运动巨匠郭沫若由重庆来上海住此,进步文化人常在此聚会。邓颖超、齐燕铭等曾借此招待文化界人士、举行记者招待会。郭沫若在此期间担任《文汇报》副刊主编,为反内战、争和平奔走,组织和参与赴南京促进国共和平谈判请愿团,慰问下关惨案受害者,追祭李公仆、闻一多,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等活动。1947年11月,郭沫若离沪赴香港。1946年8月,邓颖超曾在此招待文化界人士;11月,进步文化人士曾在此为朱德60寿辰举行庆祝会。此楼现为民居,外观如旧。 丁玲故居:位于昆山花园路7号。该址1999年5月列为优秀历史建筑。系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假四层毗连式公寓。2003年10月,公布为虹口区登记保护建筑。现为民居,已挂牌。 名人遗迹:著名作家丁玲于1933年2月迁入此处,居住面积30平方米。这里亦为中共地下党联络处。在此,丁玲创作了短篇小说《奔》、散文《我的创作生活》等。

名人故居现状与开发

北京名人故居的现状及开发策略 纵观来说,各地都有代表当地文化的民居,如同陕西的窑洞,山西的大院,江南的水乡,傣族的竹楼,最广泛的莫过于名人故居文化,在历史的每一个角落,都回烙下深刻的人文情怀,而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于北京的名人故居,因为它同首都一样在近现代舞台上浓墨重彩。下面就北京名人故居的的由来、现状、开发意义、开发策略进行探讨。 一、北京名人故居的由来 北京名人故居的基本格局是四合院,而四合院与胡同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通过胡同四合院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大体了解故居的基本由来。 (一)、胡同 北京的胡同在解放前约有3000条,其中带“井”字的有87条,约占总数的2.9‰,比重很大。(数据引自《胡同及其他》第2页)比如王府井大街,井儿胡同等,这反映了胡同与水井之间的某种关系。事实上,今日北京昔日是元大都时,蒙汉人民杂居共处,汉语胡同发音就近似于蒙古语水井发音,表明胡同就是水井的意思,最初胡同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通往水井的交通小巷,也就是普通民居前面的街道,这种特性一直延续的现在,除了名字有井之外,胡同至今为止一直多为小巷、小街道,所以胡同本身的出现与民居是分不开的,而北京的民居形式基本上都是四合院。 (二)、四合院 1、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北京的胡同多是东西走向,这是受四合院的朝向影响,因为四合院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院落的朝向效仿统治阶级坐北朝南,因为南为天,以现崇天礼敬,这样院落前面的街道就是东西向。四合院顾名思义就是四面合围具有一定空间的院落,标准四合院正北方一般为主房称堂屋,长辈居住,东西两侧为厢房,晚辈居住,南边多为客厅书房或下人住房,再南侧是围墙,东南角开大门,这种格局非常符合国人传统观念,长幼尊卑井然有序。当然四合院依据身份也有等级之分,这种等级能够折射当时北京名人的生活状况。 2、四合院与名人故居 当四合院符合传统文化,成为居住主流时,民众就选择四合院居住,名人也不例外。北京自元朝开始作为国都,历经元、明、清三代,元代都城在北海,明清就是现在的故宫,京都内城周边多是王府,内城外边散落民居,所以很多名人故居的四合院

名人故居管理工作总结

名人故居管理工作总结 名人故居管理工作总结 2015年是**同志诞辰100周年,也是纪念活动筹备工作成果最为显著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处紧紧围绕**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这条主线,全力以赴抓建设,隆重俭朴办活动,创先争优强管理,圆满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11月初,故居及纪念馆成功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2月,景区创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初审已通过,有望明年获评。现将2015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工程建设 今年以来,我处将纪念活动系列配套工程建设作为收官之战的大事来抓,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府投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实现年度争取项目资金2.19亿元(含荷文公路6500元),确保了各项工程建设按照年初的预定目标稳步推进。具体工程建设完成情况如下: 经省文物局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我们于9月-10月组织实施了故居本体修缮及消防、安防、防雷工程,维修和重新陈列后的故居更真实自然、更符合当地民俗;6月-10月对**同志纪念馆进行了提质改造和陈列改版,《心在人民—**生平事迹陈列》采用声、光、电、场景复原等现代展示手法再现了**同志光辉而伟大的一生,故居及纪念馆已于11月初恢复对外开放;此外,年内相继完成了廉政书法碑林、文保中心周边环境治理升级、主入口停车场、景区污水生态治理、**艺术馆、文保中心遗物馆陈列布展等项目的建设施工。同时,景区全面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 目前,景区主入口、纪念广场、**故里廉政箴言书法碑林、故居、纪念馆、敏溪湖等景点已于11月全面对外开放,**同志遗物展示区、艺术馆、胡氏家庙将于明年上半年对外开放,景区总面积由原来的1万多平方米扩展到3平方公里,已基本建成为集缅怀纪念、度假旅游、生态休闲、史料研究为一体,配套设施功能齐全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二、顺利举办纪念活动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我们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争取中央、省、市各级领导重视和胡家亲属的支持,班子成员全年100余次赴北京、省市对接协调纪念活动筹备工作。今年以来,中央、省、市均对纪念活动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6月12日,省委副书记孙金龙主持召开了省委常委办公会议, 9月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易炼红主持市委常委办公会议,就纪念活动和项目建设给予了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全年组织召开**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配套建设工程调度会20余次,就纪念活动筹备和工程建设进行了现场指导和专项督查。市级领导多次来景区召开工程协调

最新随笔美文欣赏5篇500字 随笔美文大全

随笔美文欣赏5篇500字随笔美文大全 随笔中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和看到事件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有点火花闪动似,所以需要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因为扔了一段时间之后,您对事件的记忆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故事就很难说得完整,思想的火花可能也消失不见了。下面就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随笔美文欣赏5篇500字随笔美文大全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随笔美文欣赏5篇500字随笔美文大全(一) 回乡漫笔 踏着热烘烘的泥土路回家,一条干涸的石头河曲曲折折伴我同行。粗布衣服粗布鞋,在深深浅浅的土坡儿上走,心里才觉得无比的踏实与舒坦。田野里麦苗儿在低低呤唱,禾垄间玉米叶儿在嗞嗞生长。高压输电线腾空飞架,蜿蜒着向村里延伸而去,修长的铝线恰似我扯不断的缕缕乡思。浓郁的枣荫下遮隐着我梦中的家园,一抹抹炊烟袅袅升起,这怎能掩饰住我久别家园的渴盼;颤巍巍的老奶奶哟,您又站在门前的那棵拐脖儿老枣树下,将孙儿归来的小径望得亲情横溢。 拉着父亲的手回家,父亲枯裂粗壮的手指着屋内新安的电灯,额头深陷的垄沟仿佛从此舒展开来。母亲弓形的影儿,又迫不急待地抓了热乎乎的鸡蛋,将灶台忙碌得油香扑鼻 傍晚,乡村昔日油灯昏黄如豆恰似寒夜天空星星点点闪烁的旧颜永远沉寂在我记忆的海底。倾听宛转悠扬的笛儿在群山环

谷、田间密林里旋绕,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在耳际缓缓徜徉;空气中也仿佛弥散着一种月下黄昏乡村特有的温馨的气息暖烘烘的土炕上织毛衣的妹子儿哟,家乡幸福的日子全都让你的一双纤纤儿玉手织成透进窗户里来的一轮清凉恬静的月牙儿,而窜门的大婶儿却又将一撩撩爆玉米花儿搅得满屋子温情四溢。 走近家园,浓得化不开的乡音溶化在粗茶淡饭的余香里,醉得我一夜没睡。 随笔美文欣赏5篇500字随笔美文大全(二) 梧桐树下 十月,带着榕树对岭南的眷恋,来到黄浦江畔,任往昔的沉重延伸在梧桐树守卫的沪上弄里,流泻在历史的纵横阡陌中。 记得,五年前,在一个秋日的黄昏,我独自沿着静默的黄浦江,听着晚风中吹送的故事,眼里满是上海古城的风风雨雨,还有江面上轮回的太阳和月亮。那时的上海,唤起的,是一个年少者的奋斗情怀和满腔的文化情思。 转瞬,曾经的我,容颜依旧,但面对相同的江水,眼目所及的,总会泛出莫名的感伤和淡淡的忧愁。 看,那飞跃两岸的杨浦大桥,掩映在历史的辙痕中,穿越的、沉淀的,都洋溢在孩子们稚嫩和好奇的明眸里,还有各种肤色搭接的文明之野上。 哪里是人类的起源?哪里是文明的象征?哪里是生命的力量?

名人故居之旅初一作文

名人故居之旅初一作文 ——带你游上海 屹立在中国东方的上海,是一座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富有魅力的大都市。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海内外游客。上海也有许多名人故居,它们各有各的风格,今天就随我“名人故居一日游”吧! 我们可乘139路到山阴路,来到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故居。故居坐北朝南,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黑漆铁门内,是小花圃,种着夹竹桃、石榴等。底楼为会客室,里面摆放着一些家具。里间是餐室,放着八仙桌、椅子、碗橱等。二楼朝南大间是卧室。房内有基本家具,所有房间内的摆设都突出了鲁迅爱憎分明的性格。放在梳妆台上的时钟指向5时25分,记录了鲁迅与世长辞的时间,这一刻仿佛时间在凝固。 参观完鲁迅故居,我们乘坐21路至武昌路,转乘17路到思南路,参观周公馆。周公馆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它是深灰色的一底三楼。底层是传达室等。一楼有两个房间,西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卧室和工作室,室内摆设简朴;北间是餐厅。二楼东西两间是代表团主要成员的卧室兼工作室。三楼北面是董必武一家的

房间。馆前有个约有220平方米的庭园,植有紫藤、丁香等树木花卉。还有一个小喷水池,四周是黑漆的竹篱笆,环境幽雅宜人。整个周公馆就像周总理的品格一样简朴、整洁大方。 接着我们可以在附近吃点上海特色小吃,然后步行至24路车站,在香山路下车,瞻仰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中山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8年6月至1924年孙中山与夫人宋庆龄在此寓居。在深灰色的两层楼房前面,是一片草坪。室内依原貌布置,简朴洁净。楼上是书房、卧室和客房。书房在西间,写字台上放着文房四宝。《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就是在这写成的。壁上挂着孙中山自己绘制的地图,展现了国父孙中山的雄才大略。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在一天内相继参观三位名人的故居。是不是对他们的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上海不仅有许多万国的建筑,更有一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上海的都市观光资源,特有的信息、经济资源,多彩的商品、文化资源都在焕发出日益夺目的光彩。让我们期盼在2010上海世博会再相聚!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 3 篇)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 篇)作为一名导游,总归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 WTT为大家收集的介绍青岛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 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青岛的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很高兴在这个晴朗的日子里见到大家,首先允许我代表阳光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同时也很荣幸的能在今天作为大家的导游,和大家一块来游览我们的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旅途线路有点长,可能较辛苦,我会尽力尽心为大家服务,同时大家也配合好的们的工作,让我们吃得高兴,住的舒心,游得尽兴,满意回家。 青岛旅游资源丰富,美丽的山海风光,深厚的人文景观,风格独特的各个国家的建筑,享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宗教建筑。景点可谓是数不胜数了,栈桥,海水浴场,小青岛,崂山金沙滩各个景点熠熠生辉。还有老城区的的名人故居,鲁迅公园,徐福东渡扶桑的起航地琅琊台,地质奇观马山石林等这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文化古迹征服了众人。海上第一名山——崂山,即是大自然的杰作,

又是人文荟萃的胜地,青岛可谓是山海林泉瀑布交相辉映。 除了传统的观光游,青岛作为集旅游,文化,经济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工业城市,现在还推出了新的旅游特色,度假分健身游,海滨垂钓游,海洋文化游等新型旅游项目。一定会让您的旅途更加有趣。 来到青岛不得不介绍青岛的美食了,当然,海鲜是代表,吃海鲜,喝啤酒,洗海澡是夏季来青岛旅游的一大乐趣。青岛的海鲜种类繁多,海参,鲍鱼等,还有蛤蜊,鱿鱼等小海鲜,从街头小店到五星级宾馆都能吃到新鲜的海鲜。当然了,正值炎热的夏季,一定不要贪吃哦,保护好自己的肚子最好了。 各位游客,不知你对青岛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从历史的角 度看,青岛既古老而又年轻。为什么说她古老呢?因为早在五 六千年前东夷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东岳石文化。说她年轻,是因为青岛从1891 年建置开始到现在,只有100 多年。这一百多年过后已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青岛,是山东和沿黄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金融、信息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青岛正在打造国内更高水平,国际一流的水平的海洋科技产业域,在不久的将来大家看到的是更加辉煌的青岛。 好了,不知不觉的就到了海边了,风光旖旎的青岛一定会让您身心舒畅的,大家注意安全,尽情的玩去吧! 预祝大家身体健康,旅途愉快!

国内外名人故居开发案例分析

国内外名人故居开发案例分析 按照人物属性,可将名人故居分为政治家类、文学家类、科学家类、虚构人物类、社区遗迹类等类型。 一、开发案例分析 (一)政治家类 毛泽东故居 1、开发指导原则 目前毛泽东故居的主要开发思路是以复原为核心,以毛泽东为品牌,大力开发与毛泽东相关的旅游景点、旅游纪念品和接待设施,以韶山地方文化丰富产品体系,带动整个韶山旅游的发展。 2、开发手段及方式 故居复原景观,再现历史风貌;以大品牌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3、具体阐述 毛泽东故居曾出现过旅游过度开发的现象,故居附近集中了过多的楼房、餐饮饭店、纪念品集市和各种摊点,破坏了原有的环境和气氛。因此地方政府制定了以复原为核心内容的保护规划,整治恢复环境,撤出过多的商业设施。 毛泽东故居已成为韶山旅游的核心,故居基本上保持了当年原貌,外观为普通的江南农舍,陈列着床、书桌、衣柜、方桌、板凳、大水缺、碗柜、石磨、水车和大木耙等毛泽东曾留下过印迹的物品。周围绿树成荫、荷塘青山相映成色。 围绕故居建筑,周边几千米范围内分布着相关的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铜像、诗词碑林、滴水洞等景点,将毛泽东文化的各个方面整体展示,丰富了产品的内涵。大力发动与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开发了韶乐、毛家菜、毛泽东题材纪念品、农家乐等相关旅游产品,既丰富了产品体系,又促进了社区的发展。 4、经验与启示 真实再现,还原历史 对名人故居的真实再现主要是对环境以及气氛的一种营造,营造一种“斯人已去音容犹在”的氛围,让游客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不知不觉进入深度体验中。 以文化为核心,挖掘整合资源 毛泽东故居以毛泽东为核心,将有关的革命历程、思想成就、诗词作品、生活习惯、历史遗迹等都开发为可见的旅游产品,形成了丰富的产品体系,为遗产 的活化提供了借鉴。

北京名人故居一览表

北京名人故居一览表(转载) 曹雪芹纪念馆 北京海淀香山正白旗39号 郭守敬纪念馆 北京西城区后海46号 郭沫若故居 北京前海后街18号 鲁迅故居 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 茅盾故居 北京东城区交道口后国恩寺13号 梅兰芳纪念馆 北京西城护国寺街9号 宋庆龄故居 北京西城区后海46号 詹天佑纪念馆 北京八达岭特区 徐悲鸿纪念馆 北京西城新街口北大街53号 老舍故居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毛主席故居 东城区旧鼓楼大街豆腐池胡同15号电话暂无婉容故居 东城区帽儿胡同37号电话暂无 段祺瑞住宅 东城区朝内北小街仓南胡同路东电话暂无 孚王府 东城区朝内大街137号电话暂无 孙中山行馆 东城区地安门大街11号电话暂无 崇礼大院 东城区东四六条63、65号电话暂无 寿恩公主府 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电话暂无 淳亲王府 东城区正义路5号电话暂无

清末兵部尚书志和住宅 东城区府学胡同36号电话暂无 那王府 东城区国祥胡同2号电话暂无 循郡王府 东城区方家胡同15号电话暂无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3号电话暂无 安亲王府 东城区东交民巷15号电话暂无 欧阳予倩故居 东城区张自忠路5号电话暂无 僧忠亲王府 东城区炒豆胡同77号电话暂无 豫亲王府 东城区东单三条内电话暂无 庄士敦故居 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恭俭胡同北口电话暂无梁启超故居 东城区北沟沿23号电话暂无 和敬公主府 东城区张自忠路东部路北电话暂无 可园 东城区帽儿胡同9号电话暂无 奎俊宅院 东城区黑芝麻胡同13号电话暂无 荣禄故居 东城区菊儿胡同中部电话暂无 冯国璋故居 东城区帽儿胡同东部电话暂无 田汉故居 东城区白米仓胡同内电话暂无 叶圣陶故居 东城区东四八条电话暂无 沙千里故居 东城区东四六条内电话暂无 杜聿明故居 东城区美术馆东街电话暂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