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教程文件

6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教程文件
6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教程文件

6电容式传感器习题

及解答

第6章电容式传感器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将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接成差动形式,则其灵敏度将()。

A. 保持不变

B.增大一倍

C. 减小一倍

D.增大两倍

2、差动电容传感器采用脉冲调宽电路作测量电路时,其输出电压正比于()。

A.C

1-C

2

B. C

1

-C

2

/C

1

+C

2

C. C

1+C

2

/C

1

-C

2

D. ΔC

1

/C

1

+ΔC

2

/C

2

3、当变隙式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极间的初始距离d0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A.灵敏度K0增加 B.灵敏度K0不变

C.非线性误差增加 D.非线性误差减小

4、当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d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A.灵敏度会增加 B.灵敏度会减小

C.非线性误差增加 D.非线性误差不变

5、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物位时,应该选用()。

A.变间隙式 B.变面积式

C.变介电常数式 D.空气介质变间隙式

6、电容式传感器通常用来测量()。

A.交流电流 B.电场强度 C.重量 D.位移

7、电容式传感器可以测量()。

A.压力 B.加速度 C.电场强度 D.交流电压

8、电容式传感器等效电路不包括()。

A. 串联电阻

B. 谐振回路

C. 并联损耗电阻

D. 不等位电阻

9、关于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和变介质型差动电容传感器

B.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线性特性

C.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非线性特性

D. 适用于变面积型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线性特性

10、下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

A.调频测量电路 B.运算放大器电路

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D.相敏检波电路

11、在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中输出的电压U的大小与()相关

A.仅电源电压的幅值和频率

B.电源电压幅值、频率及T型网络电容C1和C2大小

C.仅T型网络电容C1和C2大小

D.电源电压幅值和频率及T型网络电容C1大小

12、电容式传感器做成差动结构后,灵敏度提高了()倍

A.1 B.2 C.3 D.0

二、多项选择题

1、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其灵敏度与极距()。

A. 成正比

B. 平方成正比

C. 成反比

D. 平方成反比

2、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测量位移量时,传感器的灵敏度随()而增大。

A. 间隙的减小

B. 间隙的增大

C. 电流的增大

D. 电压的增大

3、电容式传感器中输入量与输出量关系为线性的有( )

A.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

B.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

C.变电荷型电容传感器

D.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4、电容式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中,()用于单个电容量变化的测量

A.调频电路 B.运算放大电路

C.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D.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5、电容式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中,()用于差动电容量变化的测量

A.调频电路 B.运算放大电路

C.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D.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三、填空题

1、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2、电容式传感器根据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和电容式传感器。

3、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单位距离改变引起的

4、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单位输入位移所引起的灵敏度与两极板初始间距成

关系。

5、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适用于型和

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线性特性。

6、电容式传感器中,变介电常数式多用于的测量;电容式传感器中,变面积式常用于较大的的测量。

7、变间距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成反比,所以适合于微小位移的测量。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与成正比,所以不适合微小位移的测量。

8、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单位距离改变引起的。

9、电容式传感器利用了将的变化转化为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

10、电容传感器的输入被测量与输出被测量间的关系,除(①变面积型,②变极距型,③变介电常数型)外是线性的。

11、电容式传感器将非电量变化转换为的变化来实现对物理量的测量,广泛应用与、、角度、等机械量的精密测量。

12、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

和的变介质型3种。

13、移动电容式传感器动极板,导致两极板有效覆盖面积A发生变化时,将导致电容量变化,传感器电容改变量C

与动极板水平位移成关系、与动极板角位移成关系。

14、忽略边缘效应,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

(线性、非线性),变介质型电容式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

(线性、非线性),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输入量与输出量的关系为

(线性、非线性)。

15、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做成差动结构后,灵敏度提高了倍,而非线性误差转化为

关系而得以大大降低。

16、电容式传感器信号转换电路中,和用于单个电容量变化的测量,和用于差动电容量变化的测量。

四、简答题

1、根据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2、如何改善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非线性?

3、电容式传感器有哪几种类型?差动结构的电容传感器有什么优点?

4、电容式传感器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的信号调节电路?各有些什么特点?

5、简述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6、影响电容式极距变化型传感器灵敏度的因素有哪些?提高其灵敏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带来什么后果?

7、下图左是电容式差压传感器,金属膜片与两盘构成差动电容C1、C2 ,两边压力分别为P1、P2。下图右为二极管双T型电路,电路中电容是左图中差动电容,UE电源是占空比为50%的方波。试分析:

(1)、当两边压力相等P1=P2时负载电阻RL上的电压U0值;

(2)、当P1>P2时负载电阻RL上电压U0大小和方向(正负)。

8、简述差动式电容测厚传感器系统的工作原理?

9、根据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它的分类,电容传感器能够测量哪些物理参量?

10、总结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缺点,主要应用场合以及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1、为什么电容式传感器易受干扰?如何减小干扰?

12、简述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要有必要的公式推导)

13、简述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要求给出必要的公式推导过程)。

14、根据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说明它的分类,电容传感器能够测量哪些物理参量?

15、试推导差动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并与单极式相比较。

1

C

1

C

2

d

1

d

2

43

1—固定电极;

2—绝缘垫;

3—质量块;

4—弹簧;

5—输出端;

6—壳体

16、电容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根据其基本原理说明它的分类并分别举例说明其应用(要求每种类型至少例出一项应用)。

17、试分析圆筒型电容式传感器测量液面高度的基本原理。

五、计算题

1、已知变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间距离为10mm ,ε=50μF/m ,两极板几何尺寸一样,为30mm ×20mm ×5mm,在外力作用下,其中动极板在原位置上向外移动了10mm ,试求△C=? K=?

2、当差动式极距变化型的电容传感器动极板相对于定极板位移了 △d=0.75mm 时,若初始电容量C 1=C 2=80pF ,初始距离d=4mm ,试计算其非线性误差。若将差

动电容改为单只平板电容,初始值不变,其非线性误差有多大?

3、一个圆形平板电容式传感器,其极板半径为5mm ,工作初始间隙为0.3mm ,空气介质,所采用的测量电路的灵敏度为100mV/pF,读数仪表灵敏度为5格

/mV 。如果工作时传感器的间隙产生2μm 的变化量,则读数仪表的指示值变化多少格?

4、一个用于位移测量的电容式传感器,两个极板是边长为5cm 的正方形,间距为1mm ,气隙中恰好放置一个边长5cm 、厚度1mm 、相对介电常数为4的正方形介质板,该介质板可在气隙中自由滑动。试计算当输入位移(即介质板向某一方向移出极板相互覆盖部分的距离)分别为0.0cm 、2.5cm 、5.0cm 时,该传感器的输出电容值各为多少?

5、如图为电容式传感器的双T 电桥测量电路,已知Ω===k R R R 4021,Ω=k R L 20,V E 10=,MHz f 1=,pF C 100=,pF C 101=,pF C 11=?。求L U 的表达式及对应上述已知参数的L U 值。

6、有一台变极距非接触式电容测微仪,其极板间的极限半径r=4mm,假设与被测工件的初始间隙δ=03mm,试求:

1) 若极板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Δδ=±10μm时,电容变化量为多少?

2) 若测量电路的灵敏度K=100mV/pF,则在Δδ=±1μm时的输出电压为多少? 7、已知两极板电容传感器,其极板面积为A,两极板间介质为空气,极板间距1mm,当极距减少0.1mm时,其电容变化量和传感器的灵敏度?若参数不变,将其改为差动结构,当极距变化0.1mm时,求其电容变化量和传感器的灵敏度?并说明差动传感器为什么能提高灵敏度和减少线性误差。

8、极板间距式电容式传感器,极板半径r=4mm,间隙δ=0.5mm,极板介质为空气,试求其静态灵敏度。若极板移动,求其电容变化。

9、有一台变间隙非接触式电容测微仪,其传感器的极板半径r=5mm,假设与被测工件的初始间隙d0=0.5mm。已知试真空的介电常数等于8.854×10-12F/m,求:

(1)如果传感器与工件的间隙变化量增大△d=10μm,电容变化量为多少?(2)如果测量电路的灵敏度Ku=100mV/pF,则在间隙增大△d=1μm时的输出电压为多少?

10、有一个以空气为介质的变面积型平板电容传感器(见下图)。其中

a=16mm,b=24mm,两极板间距为4mm。一块极板分别沿长度和宽度方向在原始位置上平移了5mm,求:

(1)极板未移动时,电容的初始电容值。

(2)极板沿不同方向移动时,传感器的位移灵敏度K (已知空气相对介电常数1ε=,真空的介电常数F/m 108548ε120-?=.)。

11、有一只变极距电容传感元件,二极板重迭有效面积为42

810m -?,两极板间的距离为1mm ,已知空气的相对介电常数是1.0006,试计算该传感器的位移灵敏度。 12、变间距(d)型平板电容传感器,当mm d 10=时,若要求测量线性度为

0.1%。求;允许间距测量最大变化量是多少?

六、综合分析设计题

1、已知: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初始电容pF C C 10021==,交流信号源电压有效值V U 6=,频率kHZ f 100=。求:

(1)在满足有最高输出电压灵敏度条件下设计交流不平衡电桥电路,并画出电路原理图;

(2)计算另外两个桥臂的匹配阻抗值;

(3)当传感器电容变化旦为pF 10±时,求桥路输出电压。

2、如图为二极管环形检波测量电路。1C 和2C 为差动式电容传感器,3C 为滤波电容,L R 为负载电阻,0R 为限流电阻,P U 为正弦波信号源。设L R 很大,并且13C C >>,23C C >>。

(1)试分析此电路工作原理;

(2)画出输出端电压AB U 在212121C C C C C C <>=、、三种情况下波形;

(3)推导),(21C C f U AB =的数学表达式。

第6章 电容式传感器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C

6、D

7、B

8、D

9、B 10、D 11、B

12、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

4、AB

5、CD

三、填空题

1、电容量

2、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变介质型

3、电容相对变化量

4、反比

5、变极板距离;变面积型

6、液位;位移量

7、电容极板初始距离;位移量

8、电容相对变化量 9、非电量;电容量 10、②变极距型

11、电容量;位移;振动;加速度

12、变极板间距离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变介质介电常数

13、线性;线性 14、线性;线性;非线性 15、1;平方

16、调频电路;运算放大电路;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四、简答题

1、答: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变极板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极板间距成反比,适合测量位移量。

变极板覆盖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面积改变量成正比,适合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利用不同介质的介电常数各不相同,通过介质的改变来实现对被测量的检测,并通过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量的变化反映出来。适合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改变的场合。

2、答:单极式变极距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对极板初始间隙的要求是相反的,要改善其非线性,要求应增大初始间隙,但这样会造成灵敏度的下降,因此通常采用差动结构来改善非线性。

3、答:电容式传感器其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差动结构的电容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得到提高,非线性误差大大降低。4、答: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及电容变化值都十分微小,因此必须借助于信号调节电路才能将其微小的电容值转换成与其成正比的电压、电流或频率,从而实现显示、记录和传输。相应的转换电路有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等。

传感器简答题DOC

第一章简答题 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传感器 知识点一: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和功能。(第一节) 1、简述传感器的定义。 2、传感器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说明各部分的作用。(1-1) 3、画出传感器组成原理框图。 知识点二:传感器的分类。(第一节及表1-1) 4、什么是物性型传感器?什么是结构型传感器?试举例说明。

5、按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性质可将传感器分为哪几类? 6、能量转换型传感器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第三节:传感器与检测系统基本特性的评价指标与选用原则。 7、什么是传感器的特性?如何分类。 8、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试举出三个表征静态特性的指标。(200625) 9、传感器检测系统主要有哪些静态评价指标?(套110422)

10、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举例说明表征动特性的主要性能指标? 11、选用传感器的主要性能要求有哪些? 12、什么是传感器的测量范围、量程及过载能力? 13、什么是传感器的灵敏度?如何表示? 14什么是传感器的线性度?如何计算(200825)?

15、生么是传感器的重复性?如何衡量? 16、一般情况下,如何表示传感器的稳定性?(200725) 17、选用传感器时要考虑哪些环境参数?(200525) 第四节: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18、什么是传感器的标定?什么是传感器的校准?

19、传感器的标定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0625)(套110722) 20、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标定?标定指标有哪些? 21、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标定?标定指标有哪些? 第五节: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22、简要说明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1325)

传感器原理教学大纲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与应用/Operation principles of Sens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二、课程代码:08011309 三、课程类别: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是电子信息专业类研究信息采集问题的必修主干课。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非电信号的获取及转换方式,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和工程应用,使学生初步具备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设计、生产、工程应用的基础知识,了解工程、生产及科研中遇到的各种具体或特殊的传感与测试问题,为将来适应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合理选择和善于应用各种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学时/学分:48/3(含实验8学时) 六、先修课程:电路理论电子线路 七、适应专业: 电子、电子信息类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 课堂教学 第一章概论 1、了解信息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理论基础知识。 2、掌握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一般特性、传感器的标定。 重点内容: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教学难点: 二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其分析方法。 第二章电阻应变传感器 1、了解应变片的结构和材料、电阻应变片的工作特性及参数 2、理解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 3、掌握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传感器测量电桥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线性补偿办法。 重点内容: 电阻应变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差动电桥的概念、测量电桥的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电阻应变传感器测量电桥的分析方法、电阻应变传感器的温度误差及补偿办法,应变测量电桥性能的提高。 第三章电感传感器 1、了解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消除方法、差动变压器外补偿电路、差动整流电 路,电感型传感器的应用。 2、掌握电感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掌握电感型传感器的工作特性分 析方法,带相敏整流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重点内容: 电感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主要工作特性及测量电路分析方法,带相敏整流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电感型传感器测量电路分析方法、带相敏整流测量电桥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电容传感器 1、了解差动脉冲调宽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容传感器的应用及在应用中正确处理所 遇到的问题。 2、掌握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点,差动电容传感器的概念,掌握电容 传感器主要工作特性及分析方法 重点内容: 电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工作特性及配用的测量电路,如何在实际工程测量中正确合理的选择电容传感器。 教学难点: 电容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分析及(变间隙式)差动电容传感器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计算、测量误差的分析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第五章热电传感器 1、了解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冷端补偿及测温电路热,电感传感器的基 本应用。 2、掌握金属热电阻、半导体热敏电阻工作原理及特性,温敏二级管、温敏晶体管 及集成温度传感器的测温原理,掌握热电传感器的基本应用。 重点内容: 半导体热敏电阻、集成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工作特性、测量电路,温度传感器的典型工程应用。 教学难点: 热电传感器测量电路的分析方法及测量误差分析。 第六章压电传感器 1、了解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压电传感器的基本应用。 2、掌握压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压电传感器的组成及其测量电路。 重点内容:

传感器主要知识点

1.传感器 定义 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化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精确处理和应用的另一种量的测量装置或系统。 静态特性 指传感器在输入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即当输入量是常量或变化极慢时,输出和输入的关系。 动态特性 输入量随时间动态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也随之变化的回应特性。 扩展 一阶环节 微分方程为 a1dt dy +a0y=b0x 令τ=a1/a0为时间常数,K=b0/a0为静态灵敏度 即(τs+1)y=Kx 频率特性y (j ω)/x (j ω)=K /(j ωτ+1).课后习题1-10 2.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导体或半导体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机械形变,从而导致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现象。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主要由电阻应变计、弹性元件和测量转换电路三部分构成;被测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作为敏感元件,感知由外界物理量(力、压力、力矩等)产生相应的应变。 3.实际应用中对应变计进行温度补偿的原因,补偿方法及其优缺点 原因:由于环境温度所引起的附加的电阻变化与试件受应变所造成的电阻变化几乎在相同的数量级上,从而产生很大的测量误差。 补偿方法:A 自补偿法a 单丝自补偿法 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使用方便,成本低,缺点是只适用于特定的试件材料,温度补偿范围也狭窄。b 组合式补偿法 优点是能达到较高精度的补偿,缺点是只适用于特定的试件材料。B 线路补偿法a 电桥补偿法 优点是结构简单,方便,可对各种试件材料在较大温度范围内进行补偿。缺点是在低温变化梯度较大的情况下会影响补偿效果。b 热敏电阻补偿法 补偿良好。C 串联二极管补偿法 可补偿应变计的温度误差。 4.变隙式电感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输出特性及其差动变隙式传感器的优点 由线圈、铁芯和衔铁构成;在线圈中放入圆柱形衔铁当衔铁上下移动时,自感量将相应变化,构成了电感式传感器 输出函数为L=ω2μ0S0/2δ 其中μ0为空气的磁导率,S0为截面积,δ为气隙厚度。优点 可以减小气隙厚度带来的误差。 5.电感式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传感器的零点残余误差产生原因,如何消除 原因①两个电感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使其输出的基波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和相位不同,调整磁芯位置时也不能达到幅值和相位同时相同; ②传感器的磁芯的磁化曲线是非线性的,所以在传感器线圈中产生高次谐波。而两个线圈的非线性不一致使高次波不能相互抵消。 措施 ⑴在设计和工艺上,要求做到磁路对称、线圈对称,磁芯材料要均匀,特性要一致;两个线圈要均匀,紧松一致。 ⑵采用拆圈的试验方法,调整两线圈的等效参数,使其尽量相同。 ⑶在电路上进行补偿。 6.改善单组式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非线性 传感器输出特性的非线性随相对位移△δ/δ0的增加而增加,为了保证线性度,应限制相对位移的大小。 一般采用差动式结构,使之在结构上对称,减小非线性误差。 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两平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不考虑边缘效应,其电容C=εS /δ式中ε 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 S 极板的遮盖面积 δ 极板间的距离 当被测量的变化使式中的εδS 任一参量发生变化时,电容C 也随之变化。

物联网传感器实验系统软件使用说明书

ATOS物联网传感器实验系统 使用说明书 上海讯连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

目录 1概述 (4) 1.1背景 (4) 1.2应用领域与使用对象 (4) 1.4参考方案 (4) 1.5术语与缩写解释 (4) 2系统综述 (5) 2.1传感器分类 (5) 2.2软件系统功能简介 (5) 2.3性能 (6) 2.4版权声明 (6) 3运行环境 (6) 3.1硬件设备要求 (6) 3.2支持软件 (6) 4软件操作说明 (7) 4.1安装以及使用前的准备 (7) 4.2 软件启动与登陆 (7) 4.2.1功能描述 (7) 4.2.2界面字段解释 (7) 4.2.3操作说明 (8) A)串口配置功能Serial (8) B)进入实验按钮功能Experiment (10) B1:实验一温湿度传感器实验 (11) B2:实验二光强传感器实验 (14) B3:实验三流量传感器实验 (17) B4:实验四霍尔传感器实验 (20) B5:实验五压力传感器实验 (23) B6:实验六气体压力传感器实验 (26) B7:实验七雨滴传感器实验 (29) B8:实验八火焰传感器实验 (32) B9:实验九震动传感器实验 (35) B10:实验十噪声传感器实验 (38) C)进入图书资源按钮功能Library (41) C1:资料一TINYOS开发环境 (42) C2:资料二WINCE平台 (43) C3:资料三Zigbee开发环境 (43) C4:资料四辅助工具 (44) C5:资料五驱动程序 (44) C6:资料六芯片和传感器手册 (45)

C7:资料七演示中心 (45) C8:资料八应用软件源码 (46) D)退出程序按钮 (46) 4.3 LabVIEW函数库 (47) 4.3.1函数库介绍 (47) 4.3.2如何编写一个应用程序 (49) 4.3.3 应用范例 (49) 5.0出错处理和恢复 (49)

传感器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传感器:将能感受到的及规定的被测量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 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特性:①静态特性:输入为0 时,输出也为0,或输出相对于输入应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②动态特性: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通常要求传感器不仅能精确地显示被测量的大小,而且还能复现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静态特性分类:①灵敏度: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 y 对输入量变化△ x 的比值。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的斜率。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S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灵敏度的量纲是输出、输入量的量纲之比。 ②线性:输入与输出量之间为线性比例关系,称为线性关系。③时滞(滞后):输入与输出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④环境特性:周围环境对传感器影响的最大温度。 ⑤稳定性:理性特性的传感器是加相同大小输入量时,输出量总是 相同的。 ⑥精度:评价系统的优良程度。A 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偏离程度;B 精密度:即使测量相同对象,每次测量也会得到不同测量值,即为离散偏差。 ⑦重复性: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对同一个输入值在短时间内多次 连续测量输出所获得的极限值之间的代数差。

⑧温漂:;连续工作的传感器,在输入恒定的情况下,输出量也会朝着一个方向偏移。⑨零点漂移:由于温度或其他原因会导致传感器在检测的基准零点发生变化,偏离零点位置。⑩分辨率: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可感受到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的能力。。 光电传感器光电效应:物体吸收了光能后转换为该物体中某些电子的能量而产生的电效应。 外光电效应:在光照射下,电子逸出物体表面而产生光电子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 光电子能否产生,取决于光电子的能量是否大于该物体的表面电子逸出功A 。由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逸出功,因此对某种材料而言便有一个频率限,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此频率限时,不论光强多大,也不能激发出电子;反之,当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此极限频率时,即使光线微弱也会有光电子发射出来,这个频率限称为“红限频率” 。 在入射光的频谱成分不变时,产生的光电流正比于光强。即光强愈大,意味着入射光子数目越多,逸出的电子数也就越多。 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属于光电发射型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光电子的初动能决定于光的频率,与频率成线性关系,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光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具有初始动能,故即使没有阳极电压也会产生光电流,为了使零点稳定,应加反向截止电压,切电压大小与入射

传感器基本知识重点

模块一传感器概述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依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常传感器由、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是能把外界转换成的器件和装置。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包含、、迟滞、、分辨力、精确度、稳定性和漂移。 3、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指标可分为和动态指标两大类,线性度和灵敏度是传感器的指标,而频率响应特性是传感器的指标。 4、传感器可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传感器,热电阻是型传感器,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是型传感器。 5、已知某传感器的灵敏度为K0,且灵敏度变化量为△K0,则该传感器的灵敏度误差计算公式为。 6、测量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按性质可被分为、和三类。 7、相对误差是指测量的与被测量量真值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8、噪声一般可分为和两大类。 9、任何测量都不可能,都存在。 10、常用的基本电量传感器包括、电感式和电容式传感器。 11、对传感器进行动态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12、传感器的过载能力是指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的能力。 13、传感检测系统目前正迅速地由模拟式、数字式,向方向发展。 14、若测量系统无接地点时,屏蔽导体应连接到信号源的。 15、如果仅仅检测是否与对象物体接触,可使用作为传感器。 16、动态标定的目的,是检验测试传感器的指标。 17、确定静态标定系统的关键是选用被测非电量(或电量)的标准信号发生器和。 18、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必须在所测信号频率范围内,保持条件。 19、为了提高检测系统的分辨率,需要对磁栅、容栅等大位移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 _ 。

20、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 21、在反射参数测量中,由耦合器的方向性欠佳以及阻抗失配引起的系统误差是。 22、传感器在输入按同一方向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称为。 二、判断题: 1、灵敏度高、线性误差小的传感器,其动态特性就好。() 2、测量系统的灵敏度要综合考虑系统各环节的灵敏度。() 3、测量的输出值与理论输出值的差值即为测量误差。() 4、一台仪器的重复性很好但测得的结果不准确,是由于存在系统误差的缘故。() 5、线性度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一。() 6、时间响应特性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之一。() 7、真值是指一定的时间及空间条件下,某物理量体现的真实数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可以测量的。() 8、真值是指一定的时间及空间条件下,某物理量体现的真实数值。真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可以测量的。() 9、传感器的输出--输入校准曲线与理论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与传感器满量程输出之比,称为该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 10、选择传感器时,相对灵敏度必须大于零。() 11、弹性敏感元件的弹性储能高,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受温度影响大,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等。() 12、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13、传感器的阈值,实际上就是传感器在零点附近的分辨力。() 14、灵敏度是描述传感器的输出量(一般为非电学量)对输入量(一般为电学量)敏感程度的特性参数。() 15、传感器是与人感觉器官相对应的原件。() 三、选择题: 1、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期间,其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传感器心得体会 【篇一:传感器实验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教学实践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传感器及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教学实验,在全体同学的大力配合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实践教学任务,达到了实验的预期目的。现将此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实验计划的制定 为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实践环节学到更多的东西,在学期初我就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安排,并与实验室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沟通,充分做好教学实践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每讲授一段内容,就组织同学们做一次实验,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及时的得到验证和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多到实验室做一些创造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3、实验过程的安排 (1)每次实验前,提前下达实验任务,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由班长做好分组工作,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负责本组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2)进实验室时,讲清实验室纪律,不得随意摆弄实验用品,要严格遵守实验章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实验。

(3)实验过程中,认真抓好学生的纪律,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杜绝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 视及时发现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指导或启发。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实验完毕,及时清查实验物品,并督促学生摆放好实验物品,做到物归原位。另外,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并派代表做出总结,谈谈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说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有哪些收获。小组成员之间先进行互评,然后由教师作出补充,并适当给与鼓励。同时督促同学课下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反思改进 在每次实验完毕后,我都把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反思,同时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在下次实践课中加以改进。 总之,这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总的来说基本上能够按照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的改进不足的地方,争取把以后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篇二:实验心得体会】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 做完实验,然后两下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应变片的实验,你要清楚电桥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

《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课程实训总结

对于《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课程实训总结首先谈一谈实训的感受吧! 在6月5日上午的实验准备过程中,李雪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这么课程实训所要学习的内容和所要接触的各项设备。虽然我不是小组的组长,但是我也对实验所需要用到的资料做了备份,对相关软件也进行安装,我想通过自己的电脑进行整体的实验,但是很不幸,以为电脑的权限设置导致了不能正常安装。对这一点还是很失望的。 而后李雪老师因为生病了,真的很是不幸。但是在6月5日下午对于UP-CORTEX-M4进行了了解和安装。但是由于软件是全英文的,出现的错误不能处理,而且没有老师。询问了同学他们也找不到问题。这个结果导致了不能进行试验。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老师对我们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整体试验过程中,对UP-CORTEX-M4开发板和UP-CUP ZigBee2530及UP-CORTEX-M0试验三个大类的实训,过程中有辛酸也有欢笑。再IAR配置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导致了不能进行试验,而且看着其他组进行的特别顺利。内心非常焦急。越是着急就越需要冷静,英语单词不懂不明白就要及时借鉴网络词典进行翻译,不能一直在哪儿等待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要有独立的思维,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就不再继续。 在项目一中,是针对IAR集成环境的搭建任务。在这个文件搭建中最开始是在“UP-CORTEX-M4开发板光盘”这个文件夹中的

\tools\IAR6.30中打开的。但是最终显示文件受损,所以不得不在另寻路径。后来在“UP-CORTEX-M4开发板光盘”这个文件夹中找到了IAR6.30这个软件。再次安装就可以完成了。 在项目一的所有安装过程中未出现其他问题。也成功对项目一进行了安装并且成功完成第一个 IAR 软件中的LED项目的新建。 UP-CORTEX-M4开发中和UP-CUP ZigBee2530 在这次实训中,除了让我对《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有了一定了解,并且能在试验中进行基本操作外,我觉得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收获也是挺大的。 首先,我觉得在一个团队中很大一个不同就是进入小组后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在组长分配的工作上,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负责,要对自己做的实验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应该完成的工作,那下来必须得加班总结待第二天实验之前进行完成。 其次,我觉得实验过程中每一个人要学会将自己优点发挥出来,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每一个人所在的平台不一样,会的东西不一样,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PPT做的好,有的人文档功底好,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这个团队才能更快完成任务。 最后,我觉得到了实际工作中以后,学历并不显得最重要,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交际能力.任何工作,做得时间久了是谁都会做的,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更重要. 因此,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

传感器知识点总结

小知识点总结: 1.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 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 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能将敏感元件输出转换为适于传输 和测量的电信号部分。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迟滞、重复性、分辨率、稳 定性、温度稳定性和多种抗干扰能力 3.电阻式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其基本原理是将被 测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的变化,再经相应的测量电 路而最后显示被测量值的变化。 4.电位器通常都是由骨架、电阻元件及活动电刷组成。常用 的线绕式电位器的电阻元件由金属电阻丝绕成。 5.电阻丝要求电阻系数高,电阻温度系数小,强度高和延 展性好,对铜的热电动势要小,耐磨耐腐蚀,焊接性好。 6.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即在导体产 生机械变形时,它的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 7.金属电阻应变片分金属丝式和箔式。箔式应变片横向效应 小。 8.电阻应变片除直接用来测量机械仪器等应变外,还可以与 某种形式的弹性敏感元件相配合,组成其他物理量的测试 传感器。 9.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自感或互感的变化来实现测量 的一种装置。可以用来测量位移、振动、压力、流量、重 量、力矩、应变等多种物理量。 10.电感式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可变自感或可变互感。 11.变压器式传感器是将非电量转换为线圈间互感M的一种磁 电机构,很像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因此常称变压器式传感 器。这种传感器多采用差分形式。 12.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着的磁场中,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 流,称之为电涡流或涡流。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效应。涡流 式传感器就是在这种涡流效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3.电容式传感器是利用电容器原理,将非电量转换成电容 量,进而实现非电量到电量的转化的一种传感器。 14.电容式传感器可以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变极距型(非线 性)、变面积型(线性)和变介电常数型(线性)。 15.霍尔式传感器是利用霍尔元件基于霍尔效应原理而将被 测量、如电流、磁场、位移、压力等转换成电动势输出的 一种传感器。 16.热电式传感器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它利 用敏感元件的电磁参数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达到 测量目的。 17.热电阻测温的基础: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具有正的 温度系数 18.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电阻材料是铂和铜。 19.热电阻温度计最常用的测量电路是电桥电路(三线连接法 和四线连接法)。 20.工业用标准铂电阻100Ω和50Ω两种。分度号分别为 Pt100和Pt50. 21.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动势是由两种导体的接触电动势(珀尔 贴电动势)和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动势(汤姆逊电动势)组 成的。 22.热敏电阻是用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敏感元件,其特点是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能直接将温度的变化转换为 能量的变化。 23.测量方法按测量手段分有: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联立测 量;按测量方式分有: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 测量。 24.偏差式测量的标准量具不装在仪表内,而零位式测量和微 差式测量的标准量具装在仪表内。 25.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有以下3种: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引用误差; 26.误差按其规律性分为三种,即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疏失 误差。 27.形成干扰的三要素:干扰源、耦合通道和对干扰敏感的接 收电路 28.为了抑制干扰,常用的电路隔离方法:光电隔离法、变压 器隔离法 简答: 1、什么是霍尔效应? 答:一块长为l、宽为b、厚为d的半导体薄片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薄片,当有电流I流过时,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动势U h。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 2、简述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答: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物理的“热电效应”。所谓热电效应,就是当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若两个结点的温度不同,那么在回路中将会产生电动势的现象。两点间的温差越大,产生的电动势就越大。引入适当的测量电路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就可测得温度的大小。 3、什么是引用误差? 答:人们将测量的绝对误差与测量仪表的上量限(满度)值的百分比定义为引用误差。 4、如何消除和减小边缘效应? 答:1、适当减小极间距,使电极直径或边长与间距比很大,可减小边缘效应的影响,但易产生击穿并有可能限制测量范围。2、电极应做得极薄使之与极间距相比很小,这样也可减小边缘电场的影响。3、在结构上增设等位环也可以用来消除边缘效应。论述:电容式传感器的设计要点 答:电容式传感器的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独特的优点是与其正确设计、选材以及精细的加工工艺分不开的。在设计传感器的过程中,在所要求的量程、温度和压力等范围内,应尽量使它具有低成本、高精度、高分辨率、稳定可靠和高的频率响应等。对于电容式传感器,设计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予以考虑:1、保证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必须从选材、结构、加工工艺等方面来减小温度等误差和保证绝缘材料具有高的绝缘性能。2、消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说课程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说课程 一、课程地位和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而职业教育直接面向的是社会、面向市场,这就要求教材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而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的开设就是学校领导深深抓住这一主要思想而特意安排的。在现代测量与控制技术中,非电量测量与探测占有重要地位,这就必然用到各种各类的传感器,将各种不同的信号转换成电量。因此,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等问题都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电子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都是与电子技术、控制技术等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传感器技术是研究各门学科的基础,无论哪一门学科,哪一种技术,哪一个被控制对象,没有科学地对原始数据的检测,无论是信息转换、信息处理,还是数据显示,乃至于最终对被控制对象的控制,都将是一句空话,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自动化生产越来越普遍,这一点更说明了传感器技术与检测技术在电子专业占有的突出地位。再加上单片机以及DSP甚至嵌入式的广泛应用,传感器与微机的接口技术也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传感器技术还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尤其是单片机技术搭建了一个桥梁,使单片机技术更能够跟实际相融合,发挥其自动控制的优势。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教材则根据国内外的大量参考书籍和实践资料,在必要理论知识介绍的前提下,推出许多典型应用实例。根据大纲要求,重点介绍了典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为了反映当前技术发展状况,介绍了传感器的使用电路和典型传感器的应用实例,并且较具体地介绍了电路原理、使用方法和特点。 本教材共分为12章。第一章介绍了非电量测量的基本知识;第2章至第10章介绍了典型传感器,讲解了传感器的原理、测量电路和应用实例,使读者对信号的检测、传输和处理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概念;第11章是传感器与微机接口技术,介绍了常用的接口芯片和连接方法;第12章介绍了智能仪器的组成、通用总线标准。本教材总学时60学时,加上实验内容可以达到70学时。具体从本教材的内容上分析,教材虽涵盖了大多数的传感器应用类型,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知识含量多。但是,由于本教材的篇幅有限,而在如此之短的篇幅上详细介绍所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不太可能的,势必会在描述时对一些信息进行删减,作者可能认为这些内容是无关紧要的,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真学习关于传感器的各种工作原理,通过大量业余时间的学习才能把作者认为不重要但又十分必要的内容给学生们补充出来。这门课程不像

光电传感器基础知识及术语

光电传感器基础知识及术语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小型电子设备,它可以检测出其接收到的光强的变化。早期的用来检测物体有无的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小的金属圆柱形设备,发射器带一个校准镜头,将光聚焦射向接收器,接收器出电缆将这套装置接到一个真空管放大器上。在金属圆筒内有一个小的白炽 灯做为光源。这些小而坚固的白炽灯传感器就是今天光电传感器的雏形。 LED(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现在我们可以经常在电气和电子设备上看到这些二极管做为指示灯来用。LED就是一种半导体元件,其电气性能与普通二极管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当给LED通电流时,它会发光。由于LED是固态的,所以它能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因而使用LED的光电传感器能被做得更小,且比白炽灯传感器更可靠。不象白炽灯那样,LED抗震动抗冲击,并且没有灯丝。另外,LED所发出的光能只相当于同尺寸白炽灯所产生光能的 一部分。(激光二极管除外,它与普通LED的原理相同,但能产生几倍的光能,并能达到更远的检测距离)。LED能发射人眼看不到的红外光,也能发射可见的绿光、黄光、红光、蓝光、蓝绿光或白光。 经调制的LED传感器 1970年,人们发现LED还有一个比寿命长更好的优点,就是它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来开关,开关速度可达到KHz。将接收器的放大器调制到发射器的调制频率,那么它就只能对以此频率振动的光信号进行放大。 我们可以将光波的调制比喻成无线电波的传送和接收。将收音机调到某台,就可以忽略其他 的无线电波信号。经过调制的LED发射器就类似于无线电波发射器,其接收器就相当于收音机。 人们常常有一个误解:认为由于红外光LED发出的红外光是看不到的,那么红外光的能量肯定会很强。经过调制的光电传感器的能量的大小与LED光波的波长无太大关系。一个LED发出的光能很少,经过调制才将其变得能量很高。一个未经调制的传感器只有通过使用长焦距 镜头的机械屏蔽手段,使接收器只能接收到发射器发出的光,才能使其能量变得很高。相比之下,经过调制的接收器能忽略周围的光,只对自己的光或具有相同调制频率的光做出响应。 未经调制的传感器用来检测周围的光线或红外光的辐射,如刚出炉的红热瓶子,在这种应用场合如果使用其它的传感器,可能会有误动作。 如果一个金属发射出的光比周围的光强很多的话,那么它就可以被周围光源接收器可靠检测到。周围光源接收器也可以用来检测室外光。 但是并不是说经调制的传感器就一定不受周围光的干扰,当使用在强光环境下时就会有问题。例如,未经过调制的光电传感器,当把它直接指向阳光时,它能正常动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用一块有放大作用的玻璃将阳光聚集在一张纸上时,很容易就会把纸点燃。设想将玻璃替换成传感器的镜头,将纸替换成光电三极管,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将调制的接收器指向阳光时它就不能工作了,这是周围光源使其饱和了。

机械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课程实训-2017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Detection and Sensor System Design and Practice 课程编码:010131031 学时/学分: 1周/2 一、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根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微机原理等等。 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实训目的及基本要求 (一)课程实训目的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基础》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实训目的是针对典型非电量测量问题和典型测控电路,提出实训题目,使学生通过实践训练,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测试仪器能力,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对工程实际量测试的感性认识。 1、通过工程机械中典型物理量检测方案的设计,使学生掌握针对实际工程目标构建检测系统、完成测量及结果分析的方法。 2、了解常用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方法,并会搭建与调试。能够使学生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检测系统的的能力和检测电路的调试能力。 3、了解信号采集方法、信号复现及分析方法,能够利用采集卡,实现简单的信号采集、处理。 4、初步了解嵌入式系统,了解ARM控制器,能够利用机械结构、传感器、舵机实现机械结构的设计、搭建、利用传感器采集信息、利用舵机控制动作,初步实现智能小车的设计。 5、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撰写论文和表述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课程实训的锻炼,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真正融入自己的知识链,提高综合能力。 (二)课程实训的基本要求 1、根据实训任务进行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案论证、技术参数的选择、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并对需考虑的诸因素进行说明。 2、牢固、熟练地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使用,学会调试测试系统的基本方法,包括传感器的使用,信号调理电路、数字化电路及显示单元的调试,在此基础上自行组建测试系统。 3、在了解和掌握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各单元功能及应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实际工程测试培训或典型电路搭建与特性分析培训。 4、撰写实训报告,包括总体方案论证;系统原理阐述;元器件选择及参数计算、各环节具体电路设计或具体的实训过程训练和实验结果分析。 三、课程实训内容及安排 (一)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教学分为两大模块,实际工程应用的测试技术训练项目模块和利用NI公司的LabVIEW 虚拟仪器开发软件平台以及ELVIS构建的虚拟教学实验平台模块,通过以上模块的实训,来培养

普及一下基础知识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普及一下基础知识——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 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 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后来发现半导体、导电流体等也有这种效应,而半导体的霍尔效应比金属强得多,利用这现象制成的各种霍尔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霍尔效应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基本方法。通过霍尔效应实验测定的霍尔系数,能够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等重要参数。 霍尔效应 在半导体薄片两端通以控制电流I,并在薄片的垂直方向施加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则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势差为UH的霍尔电压。 霍尔元件 根据霍尔效应,人们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元件叫霍尔元件。它具有对磁场敏感、结构简单、体积小、频率响应宽、输出电压变化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测量、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霍尔传感器的分类 霍尔传感器分为线性型霍尔传感器和开关型霍尔传感器两种。 (一)线性型霍尔传感器由霍尔元件、线性放大器和射极跟随器组成,它输出模拟量。 (二)开关型霍尔传感器由稳压器、霍尔元件、差分放大器,斯密特触发器和输出级组成,它输出数字量。

霍尔IC S-5711A系列 SII的霍尔IC是采用小型封装的高灵敏度、低消耗电流的IC。 可检测两极(N极和S极) 磁性,通过与磁石的组合,可进行各种设备的开/关检测。 S-5711A 系列是采用CMOS 技术开发的高灵敏度、低消耗电流的霍尔IC(磁性开关IC)。 可检测出磁束密度的强弱,使输出电压发生变化。通过与磁石的组合,可进行各种设备的开/关检测。 由于采用了超小型的SNT-4A 或SOT-23-3 封装,因此可高密度安装。同时,由于消耗电流低,因此最适用于便携设备。 特点 ? 内置斩波放大器 ? 可选范围广,支持各种应用 检测两极、检测S极、检测N极(*1)、 动态“L”、动态“H”(*1) Nch开路漏极输出、CMOS输出 ? 宽电源电压范围:2.4 V ~ 5.5 V ? 低消耗电流:5.0 μA 典型值、8.0 μA 最大值 ? 工作温度范围:-40℃~ +85℃ 磁性的温度依赖性较小 ? 采用小型封装:SNT-4A, SOT-23-3 ? 无铅产品 用途 ? 手机(翻盖式、滑盖式等) ? 膝上型电脑 ? 数码摄像机 ? 玩具、游戏机 ? 家用电器产品 标准电路

传感器技术学习指南

传感器技术学习指南 一、传感器技术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重要性: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 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及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传感技术是自动检测系统,更是控制系统的前哨,它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好的基础,也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 2、学科边缘性与课程内容的分散性:传感器技术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原理、现象 基础上,用数字化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方法。有两点对学习传感器技术很重要,一是原理性,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现象很多,基本上都可以用来构造成传感器,因此,传感器技术涉猎的理论基础很广泛;二是方法论,传感器技术是适应现代控制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人类从不同视角、更定量地观察世界的方法和技术,强调定量性是本门学科的一个特点,并适应于信号的后处理技术,如AD转换技术,动态测量技术。一方面由于世界的多样性,一方面也由于定量描述的“点视觉”特性,使人们只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因此,传感器技术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并且很多情况下也表现出技巧性与创新性。 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作为“感觉器官”,是将压力、温度、位移量等信息(或者被测量)转化成电信号。而这些转化是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现象和效应来进行的,被测量转化成电信号的方式是各种各样,也就是说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因此本课程信息量大,涉及的范围较广,且各章节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3、课程的实践性;传感器的实践性对于大学生学习传感器技术有不同的影响,简单来讲, 传感器技术深入现代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灶具、冰箱、空调、电视、电话、热水器、汽车等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物品中,与传感器习习相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传感器便于学生很快理解传感器的适用性、作用;另一方面,传感器又深入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如飞机、舰船、遥感等众多的领域,仅从物理不现象来讲,涉及光、电、力、磁等从微观到宏观几乎所有的现象,本课程仅学习常见传感器的构成原理,但这并不妨碍学生有更广泛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做为学生来讲,学习本课程时也应当特别注重实践和实验,亲自动手使用传感器,才能知道传感器的应该与其他电路如何连接,怎样才能正常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传感器门类繁杂,千变万化,本课程并不能包络万象,学生与教师都应当不断从传感器产业发展、个人生活和兴趣、个人的科研项目中总结出有利于教和学的素材来。最后,也由于传感器的实中实践性,也决定了传感器的技巧性,学习和掌握通用传感器的原理、方法,并习惯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是学习研究本课程的最高目标。 二、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本知识点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关概念这部分内容应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为主,宜采用互动学习方式,安排在实训室进行。教师应事先准备好一个简单的检测系统,如用电桥来测位移,这样从一个实际存在的检测系统进行展开,介绍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组成、作用及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可以边演示边讲解有关概念边让学生跟着操作,以增强讲课的直观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传感器原理复习提纲及详细知识点()

] 传感器原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k

线性传感器非线性传感器 迟滞 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输出输入曲线不重合称为迟滞。 产生迟滞的原因:由于传感器敏感元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机械另部件的缺陷 $ 所造成的,如弹性敏感元件弹性滞后、运动部件摩擦、传动机构的间隙、 紧固件松动等。 线性度传感器的实际输入-输出曲线的线性程度。 4种典型特性曲线 非线性误差 % 100 max? ? ± = FS L Y L γ ,ΔLmax——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Y FS——满量程输出值。 直线拟合线性化:出发点→获得最小的非线性误差(最小二乘法:与校准曲线的残差平方和最小。) 例用最小二乘法求拟合直线。 设拟合直线y=kx+b 残差△i=yi-(kxi+b) 分别对k和b求一阶导数,并令其=0,可求出b和k { 将k和b代入拟合直线方程,即可得到拟合直线,然后求出残差的最大值Lmax即为非线性误差。 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 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重复性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常用标准 差σ计算,也可用正反行程中最大重复差值计算,即 或 ~ % 100 2 max? ? = FS H Y H γ 最小 ∑ = ? n i i 1 2 % 100 )3 ~ 2( ? ± = FS R Y σ γ% 100 2 max? ? ± = FS R Y R γ

6.[ 误差部分

t R R T ?=?αα0以消除。 2)$ 3)引入修正值法 知道修正值后,将测量结果的指示值加上修正值,就可得到被测量的实际值。智能传感器更容易采用该方法。 4)零位式测量法 5) 6) 这种方法是标准量与被测量相比较的测量方法,其优点是测量误差主要取决于参加比较的标准器具的误差,而标准器具的误差可以做的很小。这种方法要求检测系统有足够的灵敏度,如自动平衡显示仪表。 5)补偿法 — 6)对照法 13. 粗大误差的判定及处理。 判别粗大误差最常用的统计判别法: 如果对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等精度测量的测量数据为x1,x2,…,xd,…,xn 其标准差为σ,如果其中某一项残差vd 大于三倍标准差,即 则认为vd 为粗大误差,与其对应的测量数据xd 是坏值,应从测量列测量数据中删除。 第二章 》 第三章 电阻式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1. 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化为传感器电阻值的变化,再经过测量电路实现测量结果的输出。 2. · 3. 金属的应变效应:金属丝(导体)在外界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 敏感栅是由多条直线和圆弧部分组成 直线段:沿轴向拉应变εx ,电阻↑ 圆弧段:沿轴向压应度εy ,电阻↓ K ↓(箔式应变片) 5. ! 产生原因 (1)敏感栅电阻值 (2)线膨胀系数不匹配 3d V σ > 被测量 电阻变化 t K R R s g T ?-=?)(00βββ000()T T T g s R R R R T R K T αβαβ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