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

2 英语习语学习策略的探究

3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4 《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5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析国际资本流动——以中国为例

6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7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

8 苔丝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之对比研究

9 Hemingway’s Individual Heroism from Santiago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0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11 论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汉译

12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

13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14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5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分析—以饮食习俗为视角

16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17 心灵的挣扎:浅析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中萨蒂的困境

18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

19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

20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

21 The Bluest Eye: Cultural Hegemony and Spiritual Dissimilation

22 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爱玛》中的理性主义

23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24 “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

25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26 探讨发现式学习理论在高中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27 从春节和圣诞节看中美文化差异

28 Individual Factors in the Tragedy of The Lady with the Camellias

29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的节奏分析

30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

31 中美居民不同储蓄态度对比分析

32 外语学习中的个体差异

33 探析《蝴蝶梦》中的悬念写作手法

34 中英征婚广告对比分析研究

35 “理想化”和“反理想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主题辩析

36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37 英语名的取名艺术

38 汉英语序对比浅析

39 从世纪后服饰发展比较中西文化差异

40 克里斯加德纳的成功之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评析

41 奉献与救赎:浅谈欧?亨利小说的宗教精神

42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43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

44 The Study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

45 探讨武侠和骑士形象的异同

46 解读《哈利?波特》中纳西莎?马尔福的形象

47 The Raci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TV Media

48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49 《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悲剧英雄的伟大之处对比

50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成功之道

51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

52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53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54 《木马赢家》中父亲的缺席

55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56 浅析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57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

58 An Eco-analysis of The Yearling

59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形象新析

60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

61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62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

63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

64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65

66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

67 从海明威的死亡哲学看麦康伯的死亡

68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69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70 《小妇人》中四姐妹价值观的发展

71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72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73 《红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体

74 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75 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

7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77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

78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79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s and the Commercial Effect

80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81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82 浅析模糊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83 流行语的翻译

84 从心理学角度看哈克贝利.费恩的性格

85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风格的表现

86 语用移情及其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87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88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

89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90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91 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92 浅析造成盖茨比悲剧的因素

93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

94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

95 An Embodiment of Virtue--- A Moral Insight into the Image of Tess

96 中美电子商务的选择性分析

97 A Brief Study of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Reading

98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99 从“爱的习惯”看多丽丝?莱辛笔下的两性关系

100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

101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02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103 透过《格列佛游记》看斯威夫特的讽刺艺术

104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义

105 西方吸血鬼与中国鬼的文学形象比较(开题报告+论)

106 Expl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

107 英语非限定性动词的语言分析

108 Negative Transfer and the Errors Committed b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109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110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菲茨杰拉德的女性观

111 浅谈英语幽默的文化特征

112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113 翻译的对等性研究及其应用

114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

115 浅析《我弥留之际》中达尔的悲剧

116 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

117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18 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和雪莱的比较研究

119 爱伦坡哥特式小说探析

120 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

121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122 从《红楼梦》两个译本比较谈习语翻译的文化处理

123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Death of a salesman

124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

125 浅议中国菜名的英译

126 中西方饮酒礼仪的比较

127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

128 《西风颂》两个汉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129 Study of Translating Skills of Business Correspondence

130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

131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

132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133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134 A Research on the S 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

135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136 分析《等待》的悲剧

137 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分析

138 论商务名片英译——以功能对等为指导

139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40 《小城畸人》里的象征主义手法分析

141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

142 中美穿越剧中文化构架差异研究——以《步步惊心》和《回到未来》为例143 On Morality in Shakespe are’s Macbeth

144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145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

146 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147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148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149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50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

151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152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153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

154 A Comparison of Valu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155 论商务谈判口译员的角色

156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157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58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

159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

160 中外服装品牌英文标签语言的跨文化研究

161 论“看,易,写”方法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

162 《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中悲剧性的差异

163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164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

165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166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167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

168 论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黑色基调---在美国梦里挣扎

169 角色中体现的悲剧主题——《榆树下的欲望》与《雷雨》之对比分析170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

171 从英式桌球斯诺克看英国的绅士文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72 《老人与海》和《热爱生命》的生态比较

173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174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175 Comparisons of Sino-U.S Family Education

17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177 政治演说中名词性隐喻的认知研究

178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179 On Symbol ism in D.H. Lawrence’s The Rainbow

180 对《名利场》中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

181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

182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183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184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

185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18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187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

188 《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命运分析

189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技巧

190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

191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192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

193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

194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195 《德伯家的苔丝》中亚雷形象分析

196 对《红字》中完美人性的求索--浅析海斯特与丁梅斯代尔的自我思想较量与精神升华197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

198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

199 文化视阈下英汉数字“九”的对比研究

200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

白象似的群山

《白象似的群山》中话语含义的语用研究[摘要]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白象似的群山》,其风格与传统小说迥异。整篇小说没有人物介绍,以对话贯穿始终,成功地运用对话塑造了人物。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在此作品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合作原则是每种语言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会话含义为读者提供了一条顺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通幽曲径。 [关键词]白象似的群山;对话;合作原则;会话含义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最具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它写于1927年,收入海明威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小说情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位姑娘在一个西班牙小站等火车,男人设法说服姑娘去做一个小手术。是什么手术小说没有直接交代,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经验我们可猜到那是一次人工流产。整篇小说以对话贯穿始终,没有人物介绍,没有情节的来龙去脉,听不见作者的任何声音,小说几乎全由一对男女的对话构成。下面从合作原则和对话含义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对话。一、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会话的目的在于相互了解,达成某种共识。在日常的会话交际活动中,语言使用者能够成功地进行语言交际活动的前提是要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规则系统。在交谈过程中,会话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交际目的,通过交谈理解对方,实现交际目的。因此为了准确有效进行交际,会话者之间都要采取合作的态度,遵循一些原则,这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语言学家格赖斯在60年代末,提出的合作原则。格赖斯认为,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的语言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互相配合,以求能够相互理解对方的意思。根据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学说,会话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合作原则,实际上就是会话者所普遍持有的一种假设,即交际双方都要本着互相合作的原则,使会话围绕着主题进行,并且使其与交际目的相吻合。合作原则是人们会话顺利进行的保证,但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有意或无意违反了“合作原则”,这样,就产生了“会话含义”。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包括四大准则:一是数量准则: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二是质量准则: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三是关联准则:说话要相关。四是方式准则: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说话要有条理。[1](P154)合作原则是保证会话顺利进行下去的首要前提,一般情况下,交谈双方总是遵守合作原则的,然而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并非恪守以上原则。恰相反,人们会无意或者有意地违反以上原则,意欲表达自己的言下之意,这时听话的一方要认定对方还是遵守着合作原则的。说话人之所以违反准则其目的在于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力,越出表面意义,从符合准则的角度去理解话语的含义,从而推导出一定的特殊会话含义。[2] 二《、白象似的群山》主人公违反合作原则各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实例分析整篇小说没有人物介绍,没有情节的来龙去脉,听不见作者的任何声音。真是浮在海面上1/8的冰山,另外7/8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对其中的对话进行分析正是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的很好的方式。解读之后我们更能深切地体会到海明威式的写作特色。当我们运用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去解读他实际上是与读者进行的对话,就能品味出他一定语境下的会话含义,顺利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白象似的群山》中主人公对数量、质量、方式和关联这四条准则逐一蔑视,现举例如下:(一)违反数量准则,产生会话含义数量准则要求发话人提供的信息适量,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因此,当发话人提供的信息不足以适应谈话的需要, 或提供多于所需的信息时,就会产生会话含义。如《:白象似的群山》中刚一开就蔑视这一准则:“咱们喝点什么呢?”姑娘问。“天热得很。”男人说。“咱们喝啤酒吧。”“Doscervezas.”男人对着门帘里面说。“大杯的?”女人在门口问。“对。两大杯。”[3](P192)姑娘以问他们要喝点什么开始了对话,但男人却有些心不在焉,没有给姑娘明确的答复,而只是简单的评论了一下天气。实际上他似乎想要说点其他的什么事情,而不仅仅是回答她的问题,这就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准则和关联准则。他既没有给出相关的回答也没给出回答所需要的信息。当姑娘建议喝啤酒时,男人也没明确的回答,直接要了两杯啤酒。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从谈话的一开始男人故意打破合作原则来和这个姑娘保持距离,来达到他其他的目的。(二)违反质量准则,产生会话含义根据质量准则,话语必须真实可靠,有足够的证据,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有时说话人故意说虚假的、没有根据的话,产生会话含义。“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她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象。”男人把啤酒一饮而尽。“我也许见到过的,”男人说。“光凭你说我不会见过,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你是不会见过的”[3](P193)此处姑娘的比喻很奇怪。男人用了强调词“从来没有”强调他既不能也没有心情谈论与他们的主题无关的东西。但引起了姑娘的不快,然后他又自相矛盾的说“我也许见到过的”。此处他的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

如何快速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把握住了文章的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题型上看,本考点主要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命题人可就文章的一段或几段出题考查,也可以对全篇进行考查。就对全篇结构的考查而言,其命题设问方式往往表现为:①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②分析本文谋篇布局的技巧; ③文章是如何表现主旨的。 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一、辨明文体,选准角度。 1.文体不同,行文的思路会有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有各自的特点。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全篇的结构;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只是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才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才在结尾加上“尾声”;散文的结构尽管多种多样,但还是存在着某些大体相似的形态,有的是对比式,有的是逐层深入式、层层铺垫式,还有的是一线穿珠式或片断组合式。辨明不同的文体,抓住这些结构特征,再选准适当角度展开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全文。以散文阅读而言,从线索、文眼、意境、手法(如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等角度入手,可快速把握文章思路。 2.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对文章进行内容上的归类整合。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性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化来划分;议论性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划分,也可以按论证结构(并列、总分、层进)来划分;说明性文体,应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顺序,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部分,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例1.( 2008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试题考查的作品《时间怎样地行走》(作者:迟子建)是一篇散文。分析此文结构,应首先弄清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然后弄清这根线索是按什么顺序来叙事抒情的。因为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紧密相联。抓住了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 【答案】作者以人生过程为线索,贯穿对时间的不同感悟:①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②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③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④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⑤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二、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文章的结构层次是受内容制约的,要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的了解。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文学作品阅读题必经的一步。一篇文章都是由若干自然段组成的,而每一段又都有一个中心内容。首句往往与本段内容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各段的首句抽调出来进行整合性联读,往往会发

白象似的群山的精神生态解读

2012年2月学术交流Feb.,2012总第215期第2期Academic Exchange Serial No.215No.2 [收稿日期] 2011-12-01[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HGJXH C110746) [作者简介]戴茗柯(1977-),女,河北沧州人, 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教育与英美文学研究。《白象似的群山》精神生态解读 戴茗柯 (哈尔滨医科大学外语部,哈尔滨150086) [摘要]《白象似的群山》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作家通过凝练的句式、简 朴的措辞、有限的文字向读者传递了无限丰富的内容。作品生动地刻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 的精神生态状况。海明威对两位主人公精神世界的关注,揭示了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精神问题,即 人们不知不觉陷入了精神的荒原。通过对工业文明给人类精神生态所造成的破坏行径进行了揭 露,海明威试图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激发人们对生活真谛、生活意义的思索,促使人们对内 心精神生态平衡的关注,从而呼唤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的思想信仰,最终解决精神生态 上所出现的危机。 [关键词]海明威 ;《白象似的群山》;精神生态;迷惘一代[中图分类号]I712.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0-8284(2012)02-0172-04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享誉世界的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著名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一生经历颇丰,曾亲眼目睹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支援过西班牙内战,因《老人与海》获得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代表作品有《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 和《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一、海明威与《白象似的群山》 海明威的一些作品,如 《老人与海》等之所以在世界文坛占有突出的地位,是因为小说中塑造了很多虽然命运坎坷,却精神强大、具有尊严、无所畏惧的“硬汉形象”。但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 义批评的出现,很多文学批评家针对海明威的这些作品展开了批评和攻击。“硬汉形象”过多,女性形 象塑造的缺失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一些评论家认为海明威只会针对着男人来写作而不会描写女性。这些批评对海明威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反而引起了人们用另外一种视角重新关注其作品,重新评价其小说中的人物。人们发现,其实在他的作品中并非单纯的描写男性,相反,他对两性关系十分关注和敏感,可以称之为是一个拥有双性视角的作家。 海明威是伟大的小说家,同时也是热爱自然向往自然的作家,他一生的经历大多和大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海明威涉猎广泛,游泳、打猎、滑雪、钓鱼等和大自然相联系的爱好伴随他一生。这些广泛的兴趣和活动也实现了他那些和自然相关的设想,并且那些美好的想象在他的作品中也得以充分的体现。海明威作为一名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作家,他在作品中通常将人类生存状况与大自然相结合,来揭露文明社会的破败与虚伪。由于海明威具有一种向往自然的理想,因此,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人类与自然 环境关系的问题。他的这些写作方面的典型特征在其作品《白象似的群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写于1927年,收录在故事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中。小说 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新颖的选材、深刻的内涵表现了主人公梦想的幻灭,受到各领域专家和学者的普遍赞誉。该小说对话虽简练易懂,却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人物

第五讲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第五讲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解读考点】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 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①表现了狗的忠诚,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得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 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 一、分析的前提条件 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

《宠儿》中塞斯的性格分析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 2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 3 从交际方式的角度比较中美课堂差异 4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 5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6 汉语喜剧小品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7 浅析《雾都孤儿》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8 《咏水仙》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9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10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 11 从女主人公蓓基的人物塑造看《名利场》的社会意义 12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3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 14 查尔斯?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 15 An analysis of the "never lost" qualities on Hemingway and his Sun Also Rises 16 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17 对爱德加?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象征手法的研究 18 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 19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 20 The modern American and Death of a salesman 21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2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23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24 《身着狮皮》中的话语、移民与身份 25 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 26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anity Fair 27 视频辅助和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作用 28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政治观 29 爱情描写与《》核心主题的关系 30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 3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苔丝》 32 An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A Farewell to Arms 33 从节日习俗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以春节和圣诞节为例 34 An Analysis of Gilmore’s American Existentialism in The Executioner’s Song 35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 36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 37 A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L Learning Motivation 38 黑色幽默在《第条军规》中的运用 39 论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40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 41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 42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主要考点有: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即总体组织安排;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某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组织、安排上所起的作用;梳理文章的情节或作者的写作思路。[常见题型] 1、请根据提示,在方框(或括号)中补全文章的主要情节。 2、某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结构。 4、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分写的部分能否调换顺序?请结合 原文分析作答 [考点例析] 1、梳理情节 所谓情节,是指叙述文的主要事件和其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进程。故事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主要是概括药店,理清主要事件或情节的发展过程。 典型题例(2012哈尔滨卷)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 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

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 的 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 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 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赏析

在西班牙的某个小火车站,由巴塞罗那开往马德里的快车还有四十分钟到站。一对男女--男人是美国人,和他一起的女人叫吉格--他们在车站的酒吧门口喝酒,候车。这期间大约半个小时,两个人交谈着,故事描述了他们谈话的情形。吉格怀孕了,男人感到心烦,希望女人去做流产。女人的回答言不及义,心不在焉。在两个地方,我们感觉到他们的分歧变得尖锐起来,涉及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这由他们对手术的不同看法而暴露,男人说: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女人说:不,我们不能。这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一旦他们把它拿走,你便永远失去它了。在谈话的尾声,分歧达到紧张的程度,女人说:你再说我可要尖声叫了。谈话中断了一会儿,列车即将到站,女人平静下来。男人问:你觉得好些了吗?女人说:我觉得好极了。 但是,好极了是什么意思呢?女人同意了男的看法吗?没有结局,故事戛然而止。回顾他们的交谈,可见冲突蓄势待发,过程曲折。对是否做流产本身,两人似乎没异议了。男人说他不会强迫女人做,女人说我可以去做,我不在乎自己。可在表面的一致下,读者感觉到有某种阻碍,人物各自遭受挫折。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关系随之有所变化。车站的这场谈话,是这种变化的前奏。 由故事被这样讲述的特点,我们逐步感受到海明威的力量。他选择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濒临变化的这一个时刻,将潜在的心理趋势揭示出来。而他的表达维持了事件在这一阶段的模糊性,他没有强化和夸张其中尚不明显的东西。他给我们看的是迹象,迹象里包含着可能性,可能性并不是任何明确的结果。 海明威风格的简洁从此可以看出。这种简洁,表现在作家写作时,他非常明确什么东西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它既是一种当下情境,又含孕着其他的,读者通过求索可以获知的东西。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曾用这篇小说来讨论小说的艺术:寻找失去的现在。他启发我们注意到这一点。他认为,海明威这样来写小说,他在小说的艺术上有一个贡献,那就是对这种境况的捕捉:一个对话的视觉和听觉的表面。

《白象似的群山》的语法隐喻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原文阅读

《白象似的群山》的语法隐喻分析白象似的群山原文阅读 一、引言语法隐喻最早由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 提出的通过研究语法结构对语义的体现关系,他区分了两种体现关系: 一致式和非一致式。一致性指语言结构直接反映现实世界的结构,而不一致性是指语言结构并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表现出一种扭曲的关系,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法域中转化,这种不一致即语言单位之间的隐喻过程,也被称为语法隐喻。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只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Halliday, 2000)。 《白象似的群山》是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整篇文章采取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一对在火车站等待火车的情侣之间 的对话。这对情侣在一个小车站等待去往马德里的火车,女孩怀孕了 而男孩极力劝说她接受堕胎手术并掩饰自己是在强迫对方;而女孩希 望留下这个孩子,同时对男孩的态度感到伤心。小说凭借其简介语言 风格受到了评论界的赞赏。对于这部小说的分析层出不穷,但大多都基于文学赏析和文学评论的角度,有些学者尝试利用言语行为分析和语篇分析等语言学理论从语用学和系统功能语法的视角来探讨这部 小说。本文决定从语法隐喻分析这篇小说的对话。 二、语法隐喻

1.概念隐喻。在功能语言学中,概念元功能主要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和语态(voice)得到体现。及物性系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表述。韩礼德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胡壮麟等,xx)。在他看来,及物性过程中的各过程都可以隐喻化的,即一个过程可以隐喻为另外一个过程;随着过程变化,该过程的参与者、环境等功能角色相应发生变化;随着功能角色变化,它们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 在词汇语法上也有隐喻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名词化(nominalization)。名词化就是“过程(其词汇语法层的一致形式为动词)和特性(其一致式为形容词)经过隐喻化,不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修饰语,而是以名词形式体现的参与者。”(胡壮麟,1996:4) 2.人际隐喻。人际隐喻通过情态和语气两个系统表达,称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情态隐喻是由情态系统中的情态一致式向非一致式表达的转移形成的。明确的主观情态形式和明确的客观形式都是隐喻性的,因为它们都是以命题的形式,即由小句的形式来表达情态。同样,从一个语气域向另一个语气域的转移的现象称为语气隐喻。 在英语中,情态意义一致的表达形式是情态副词和状语,而情态隐喻则通过动词或系表结构等来表达情态意义。例如:

作为成长小说的《远大前程》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产品说明书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论文化背景对跨文化英语口语交际效果的影响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Current Statu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China 关于《白鲸》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运用的研究与探讨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 Brand Names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从文化差异视角看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象征主义 谈品牌广告文体特点及其翻译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从认知文体学角度分析《一桶白葡萄酒》 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意象对意境的构建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论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的父权意识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揭开马丁伊登死亡之谜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愤怒的葡萄》中圣经的象征和隐喻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对比及效果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 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形象研究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外贸函电中否定信息的传递 论《一个温和的建议》中的黑色幽默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研究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女性形象 评爱伦坡哥特式小说中的恐怖美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追求和理想的分析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

分析《白象似的群山》

《白象似的群山》赏析 08中本四班 严孙钦 080101453 《白象似的群山》堪称海明威短篇小说的经典。这篇小说写于1927年。小说情节十分简单,可以概括为: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个姑娘吉格在一个车站等车,男人试图说服姑娘去做一个手术,而姑娘不愿意做。从文本中,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个男人是谁,这个手术是什么?但看完全篇,我们可以推断出手术应该是人工流产。 从文本上看,整部小说基本上是由男人和姑娘的对话构成。全文一共110小节,其中只有12小节是叙述。开始的时候,两人的谈话似乎有些沉闷。男主人公一出场就暗示着他怀着心事:当吉格问“咱们喝点什么呢”时,男人的回答却是“天热得很”。姑娘想打破僵局,突发奇想说远处群山的轮廓在阳光下“看上去像一群白象”。但男人有些心不在焉,他只关心怎样劝说姑娘去做手术。姑娘显得紧张和忧虑,男人就一再解释和安慰:“那实在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手术,甚至算不上一个手术。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用空气一吸就行了。我以为这是最妥善的办法,但如果你本人不是真心想做的,我也绝不勉强。”姑娘终于急了:“你再说我可要叫了。”在这里,小说的内在紧张达到了高峰,男人就去放行李包等列车进站。回来时问姑娘:“你觉得好些了吗?”姑娘向他投来一个微笑:“我觉得好极了。”小说就这样在高峰处迅速滑下,戛然而止。这就结束了,总让我们感到莫名奇妙。但多看几遍又发觉不同。 小说的叙事视角是很独特的,他不同于鲁迅的《孔乙己》中的小伙计来作为叙事视角,进而展示整个社会对孔乙己的认识。《白象似的群山》运用的是很纯粹的限制性客观叙事视角。小说中没有叙事者主观的评论和解释,叙事是非全知的,我们知道的和小说中的叙事者知道的一样多。小说中的男人我们只知道他是一个美国人,其他的情况我们全然不知。他们是谁,他们之间什么关系,他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做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桥边的老人》阅读解析

《桥边的老人》阅读解析: 钢丝边眼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人形象模糊,眼镜却很惹眼。作用或有二:恰似摄影镜头,可以定格老人神情;又如一道监狱的铁栅栏,隔离了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联系后文“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 尽是尘土:战争甚嚣尘上;老人风尘仆仆。 涌:人群拥挤,逃离心切。 蹒跚、爬:负重,迟缓,行进艰难。 嘎嘎:军需物资多。 抛:无情。赋予上文“嘎嘎”以幸灾乐祸的得意。 齐到脚踝:自然想见《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句。 踯躅:迟疑?留连?有所期待? 却:前后反差。 累:身心俱疲? 走不动:处境堪忧。 侦察:人物身份。 稀稀落落:人群渐行渐远,冷清。 可是:反衬出孤立无助。 对话中交代人物。有限视角。 露出笑容:故园最亲。 微笑:温馨胜于辛酸。 那时:深情追忆。老人主动倾诉,联系后文出现的“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 噢:漫不经心。 照料动物:朝夕相处,难以忘怀。 最后:语含自豪。 老人外形描写的重复强调。 只得:于心不忍,无可奈何。 凝视:职责所在。联系后文两次出现的“注视”。 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联系后文“神秘莫测”。《白象似的群山》中女孩远眺,映入眼帘的是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乡野与埃布罗河两岸的农田和树木,暗示着生育与手术的抉择。此处是否可以看作生存与毁灭的难以预测。 神秘莫测:形势难料,生死未卜。 始终坐:坐以待毙?注意“遭遇战即将爆发”。 一共三种:细数家珍。 炮火不饶人:语重心长。《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投弹军官威廉逊钻过铁丝网爬回阵地时被德军手榴弹击中的情形令哈里终生难忘。 最后:令人紧张。 没家:孤苦无依。因战争而家破人亡? 只有:相依为命。联系上文的“两只羊……四对鸽子”。 猫会照顾自己:下文一再重复。 简直不敢想:战火无情,动物何罪。 此句问得突兀而生硬,似随口敷衍,实泄露作者情绪。 不相干:态度鲜明。不愿与政治沾边,但政治家挑起的战争却直接扰乱了日常的生活秩序,实际上又最相关。

快速分析文章结构

?快速分析文章结构 ?游晓林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2009年第1期本文字数:3476 小中大 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外在表现,把握住了结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命题人可就文章的一段或几段出题,也可以针对全篇考查。就对全篇结构的考查而言,命题设问方式往往表现为:①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⑦分析本文谋篇布局的技巧;③文章如何表现主旨。那么,如何快速地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脉络呢? 一、辨明文体,选准角度 文体不同,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各有特点。记叙文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织全篇;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只是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才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才在结尾加上“尾声”;散文的结构尽管多种多样,但还是有些基本的模式。有的是对比式,有的是逐层深入式、层层铺垫式,还有的是一线穿珠式或片段组合式。辨明不同的文体,抓住这些结构特征,再选准适当角度展开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全文。以散文阅读而言,从线索、文眼、意境、手法(如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等角度入手,可快速把握文章思路。 [例1](2008年高考重庆卷第15题)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解析]试题考查的作品《时间怎样地行走》是一篇散文。分析此文结构,应首先弄清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然后弄清这根线索是按什么顺序来叙事抒情的。 因为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紧密相联。抓住了散文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 根据题干的提示,联系文章就很容易发现作者的思路: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二、浏览首句,略知梗概 结构层次受内容制约,要想分清层次,必须首先对全文、全段有大体了解。

《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会话分析

《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会话分析 摘要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海明威的作品以及他本人的生平一直受到无数学者及评论家的青睐。整篇小说以会话为主,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对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会话是小说文学体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真实会话相同,小说中的会话也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和策略。人们通过会话直接或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以达到某种目的。本文会运用会话合作原则和福柯的话语权利理论对《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会话进行分析,解读小说人物角色的真实意图。同时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合作原则和话语权利在会话中的应用, 对今后的文学鉴赏及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说会话,合作原则,话语权利理论,言语行为理论 Conversation Analysis in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Abstract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is a short story written by Hemingway, whose works and life has been favored by countless critics. Most of the short story is in the form of conversatio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express their true intentions through the dialogue, which leaves readers a deep impression. Just like real-life conversations, its conversations in the short story also have to follow some linguistic rules and strategies. People express their intentions through conversation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o achieve a certain purpose. This paper will apply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and Foucauldian discours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onversations in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and interpret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haracters' word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helpful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and Foucauldian discourse analysis in conversation, which would be helpful in literary appreciation and teaching. Key Words: conversation,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discourse power, Speech Act Theory 1. Introduction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Ernest Hemingway.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27 and embodied in Hemingway’s second collection of short

从《白象似的群山》中解读海明威独特的行文风格

从《白象似的群山》中解读海明威独特的行 文风格 2011年9月 第8卷第9期 湖北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 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Sep.2011 V01.8No.9 从《白象似的群山》中解读 海明威独特的行文风格 任佳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研室,湖南长沙410151) 摘要:《白象似的群山》作为被誉为”开一代文风”的美国着名小说家海明威的短篇之作,虽情节简单语言朴实 无华,却以其独具匠心的现代叙事艺术,冰山似的写作手法,电报式的语言风格淋漓尽致的描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深沉而含而不露,感情充沛而隐而不晦,短短几千字却似乎包含了大千世界,让文学的可思 性与艺术的可感性巧妙结合,通过独特的别具一格的行文风格,影响着当时乃至于后世的许多作家.本文笔者通过 对《白象似的群山》这部经典之作进行解读,从其客观的叙事视角,精炼的语言,个性化的写作手法入手,对这位文学 大家独特的行文风格进行探究.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讽刺:电报式;行文;风格 作为问鼎美国文坛上文学巨匠海明威,作为举世公认的 文学艺术大师,他敢于冲破常规开辟新路.他永不停息积极探 索,他的小说措辞简洁独具匠心.形象鲜明思想深沉,情感充 沛含而不露,冰山一角蕴藏着大千世界,《白象似的群山》虽短 短千字却囊括宇宙乾坤,这部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让作者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最大限度的埋藏与形象之中,隐而不悔的 将文学的可思性同艺术的可感性巧妙的结合.其独特的行文 风格影响了当时乃至于后世的许多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他 总是”试图按照冰山的原理”写作.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 说,删除了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把丰富的含义和多样化的形 式统一在一个简约的整体结构之中.达到了简约与含蓄的完 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冰山风格”.海明威小说的这种独特的 “冰山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笔者通过对《白象似的群 山》这部小说客观的叙事视角,简洁的文字与戏剧式的片白,

戏文系2016级本科阅读鉴赏课阅读书目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戏剧文学系戏文系本科班(2016级) 阅读与鉴赏课 课程说明及阅读书目 “阅读与鉴赏”课是本系学生入校第一学年的必修主课之一。本课程与写作专业主课紧密结合,撷选中外文学、中国话剧、中国戏曲、古小说和外国戏剧名著,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逐步养成戏剧文学专业学生良好的专业阅读习惯,系统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藉此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判断力。 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组织课堂讨论等形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习惯。 一、戏文系“阅读与鉴赏”课读书笔记要求 1.书目目录 每个阶段需要做出已经阅读的书目目录,笔记的具体内容和目录应该保持一致。 2.剧本阅读: 1)、剧本梗概(200字以内) 2)、分幕分场对剧本主要情节进行记录 3)、对剧中主、次要人物进行分析 4)、对剧本的个人理解 5)、对精彩片断、台词摘抄(自由选取) 3.小说阅读: 1)、人物:对小说主、次要人物的理解 2)、情节:记录小说的情节,并谈个人感受 3)、语言:对小说语言的个人感受 4)、其他 二、“阅读与鉴赏”课考试注意事项 1、每学期期中期末共进行两次笔试。两次笔试成绩与读书笔记成绩之总和为期末最后成绩。 2、考试的目的是督促和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要求学生阅读时深入细致。 3、开学之初,即向同学们公布了读书笔记的要求,请按照要求做笔记,否则将被扣除部分 成绩。 4、笔记中一旦发现相互抄袭现象,抄袭者与被抄袭者均无成绩。 5、读书笔记不收打印稿,全部要求手写。交打印稿者无成绩。 6、读书笔记交来时,请每位同学将班级、姓名写在明显处,并将各科、各次笔记用标签分 开,否则拒收,无成绩。请各班课代表在收笔记时及时检查。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网友来稿)

学习重点: 由于平时人们常把“结构”和“层次”连在一起说成“结构层次”,便有人误解分析结构就是分析层次。其实结构包括下列要素: (1)层次和段落 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应。换一句话说,层次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阶段。这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合为一个考点的原因所在。 (2)过渡和照应 为使文章脉络清晰,文路畅通,写文章总要运用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 (3)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阅读的角度看,抓住开头和结尾,不仅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思路和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主旨,有助于对某些表达技巧的分析评价。 此外,还有线索等。 这样看来,分析文章结构就包含着对上述要素的分析。

金题体悟: 例如(1993年高考第24题)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它强调说:“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是并存的。”因此,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概念的内涵固定化□a限制了思考□b无法产生突破和解决新问题□c对问题的固定反映方式□d限制了发散思维的发挥□e墨守成规更窒息了创新的愿望和灵感□f 强调记忆、练习、再现的聚敛性思考□g忽略应用、联想的扩散性思维训练□h情感因素不足□i缺乏形象和审美内容□j缺乏认知中的愉悦和激励。 第二段(上段)中自a到j有10处没有标点,其中有几处应加分号,其余均为逗号。应该使用分号的是(只填字母)___________。 方法指导: 分析层次,就是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层次有两项要求:一是辨明关系,即辨明各部分之间是承递关系、并列关系,还是总分关系等等;二是分出逻辑结构中的等次,与多重复句的分析在原理和要求上是一致的。 层次是着眼于内容划分的,因此,分析层次的依据是对各部分内容的准确概括。就全文的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自然段内容的准确概括为基础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段归在一起为一层。就段内层次分析而言,是以对各句的内容准确概括为依据的,也就是把内容一致的句子合在一起为一层,余者以此类推。段内层次分析,首先要认清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来说,可以分为记叙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段的类型不同,其组合规律不完全相同。还要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赏析

白象和群山恐怕是很难扯到一块去的,首先,山如何会是白色的呢除非是雪山或冰山。但如果是雪山和冰山,白色便不需要说出。而在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这篇小说里,时间是盛夏,天气非常热,当然不是指的雪山。群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是小说里女主人公的一种感觉。对于读者来说,它不大容易引起共鸣。不仅如此,连她的男朋友,那个美国人也没有共鸣。这个小说的意念是如此的朦胧,我们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故事 在西班牙的某个小火车站,由巴塞罗那开往马德里的快车还有四十分钟到站。一对男女--男人是美国人,和他一起的女人叫吉格--他们在车站的酒吧门口喝酒,候车。这期间大约半个小时,两个人交谈着,故事描述了他们谈话的情形。吉格怀孕了,男人感到心烦,希望女人去做流产。女人的回答言不及义,心不在焉。在两个地方,我们感觉到他们的分歧变得尖锐起来,涉及到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这由他们对手术的不同看法而暴露,男人说: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女人说:不,我们不能。这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一旦他们把它拿走,你便永远失去它了。在谈话的尾声,分歧达到紧张的程度,女人说:你再说我可要尖声叫了。谈话中断了一会儿,列车即将到站,女人平静下来。男人问:你觉得好些了吗女人说:我觉得好极了。 但是,好极了是什么意思呢女人同意了男的看法吗没有结局,故事戛然而止。回顾他们的交谈,可见冲突蓄势待发,过程曲折。对是否做流产本身,两人似乎没异议了。男人说他不会强迫女人做,女人说我可以去做,我不在乎自己。可在表面的一致下,读者感觉到有某种阻碍,人物各自遭受挫折。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关系随之有所变化。车站的这场谈话,是这种变化的前奏。 由故事被这样讲述的特点,我们逐步感受到海明威的力量。他选择了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濒临变化的这一个时刻,将潜在的心理趋势揭示出来。而他的表达维持了事件在这一阶段的模糊性,他没有强化和夸张其中尚不明显的东西。他给我们看的是迹象,迹象里包含着可能性,可能性并不是任何明确的结果。 海明威风格的简洁从此可以看出。这种简洁,表现在作家写作时,他非常明确什么东西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它既是一种当下情境,又含孕着其他的,读者通过求索可以获知的东西。 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曾用这篇小说来讨论小说的艺术:寻找失去的现在。他启发我们注意到这一点。他认为,海明威这样来写小说,他在小说的艺术上有一个贡献,那就是对这种境况的捕捉:一个对话的视觉和听觉的表面。 这个捕捉的意义在哪里呢昆德拉把海明威的小说放在小说的传统里来看。他说到,在十九世纪初期,在司各特、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那里,小说被精心结构,成为丰富的场景;其中集中了情节、思想、心理的全部丰富性。这样的场面里逻辑严谨,描写密集,所谓平凡、日常、偶然和简单的东西被放弃了。是福楼拜使小说走出戏剧性--海明威这样说。昆德拉认为这便是现代小说所发现的东西:发现现在的时间,发现这个时间的结构,发展我们的生活所赖以建立的基础--日常性和戏剧性共存。 昆德拉认为海明威不仅善于把握现实中这种对话结构,而且创造了一种形式,它简单、透明、清澈、漂亮。对于"白象似的群山"这个比喻,昆德拉也谈到,海明威是不爱用比喻的人,小说中的这个比喻,属于他笔下的人物。也有别的论者认为,白象暗示妇女怀孕的体型。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