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

上面提到的“山抹微云”词,在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苏子瞻《永遇乐·夜登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附注中记载: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无论是苏轼还是秦观,都颇不以“柳七句法”为然。但是,在秦词中,还是在无意之中暴露出模仿柳永的痕迹。《望海潮》就是如此。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弃千钟。

将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颇多共同之处。杭州和扬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柳、秦分别将这两个大城市当时的盛壮展现在我们面前。上片同写所见之景,发调高亢,交待了城市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总括了城市繁华富丽的气势,接着由风物到市民到仕宦,铺叙城市景物之优美,生活之豪奢。下片也都极尽了描摹之能事,繁盛的场景跃然纸上。

可以说,用铺叙展衍的手法来描摹城市风物景色,二人可谓同出一辙。而柳永作为婉约词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望海潮》词调的创调者,作为秦观以前时代的词人,对秦观的影响不能说不大。尽管秦观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的这首《望海潮》却是反驳的最好证据。李清照《词论》中评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但秦观这首词,故实甚多,也颇具富贵之态。这种长于铺叙的手法,难道不正是柳永词的特点吗?

当然,秦观此词也有自己的特点,与柳词有不同之处,也是高明之处。在秦词的下片,词人将隋炀帝时之扬州与词人时之扬州作出对比,在一盛一衰的变迁中抒发古今兴亡的感叹,起伏跌宕,感慨良深。昔日的纸醉金迷如东流之水随时光而流逝,时过境迁,情绪悲凉。而最后一句“一饮弃千钟”,又颇具豪逸之气,展示了秦词的不同气象。这些都是秦观《望海潮》胜于柳永的地方,这也于二人作词的目的有关:柳永为应制之作,后三句表达的意思已很明显;而秦观则怀古讽今,抒兴亡之叹。由此可见,为词的目的对词格之高下也有很大影响。

高中古诗文欣赏之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

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

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能知人论“词”; 2.通过反复诵读文本,理解词意,感受文本的情思与意境; 3.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韵美,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理解词意,感受文本的情思与意境。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品读赏析法、交流讨论法、教师点拨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课前情景,营造氛围(播放江南视频,激发兴趣) 2.课中情景,引入新课 江南胜景自古叫人魂牵梦绕,而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杭州的美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位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隔年便以60万大军南下功宋。而他当时所读到的这首词就是100多年的词人写的《望海潮》。当然,若说是一首词引发了一场战争,难免有些牵强附会,但这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柳永这首词的影响之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望海潮》,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三、资料链接,知人论词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四、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1.订正字音。 2.明确节奏。 3.朗读体会。 五、二轮诵读,因景明情 注: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1.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样的内容? 2.这首词写的是杭州,开篇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词的上片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 3.词的下阕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风貌? 4.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5.《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 六、作业安排,拓展阅读,三轮诵读 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词,写到自己的练笔笔记上。 2.请选出这首词中你最喜爱的一两个词语或词句,展开想象,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赏析。 (1、2小题二选一) 3.预习《雨霖玲》。 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柳永词两首名句默写

柳永词两首名句默写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望海潮》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 是:,,。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 是 , 。 3.《望海潮》中用,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 用,,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 4.《望海潮》中“,,”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5. 《望海潮》中“,,”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 是:,。 答案《望海潮》 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3.《望海潮》中用"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4.《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5.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 1.《雨霖铃》中“,,”三句写离别前的景物,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2.《雨霖铃》中“,,”这三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 3.《雨霖铃》中的,通过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4. 《雨霖铃》中“,,”三句写饯别时心情的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却不断催促。 5. 《雨霖铃》中“,”两句写留恋之情,描摹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的情状。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及答案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阅读及答案 望海潮 北宋·柳永 东南形胜, 江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1)上阕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3 分) (2)赏析下阕划线的句子 。(4 分) (3)词的上片赞美杭州,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请找出 词中描写“形胜”的句子,并描绘其所写景象。(3 分) (4)“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3 分) 参考答案 (1)上阕是从重要的地理形势、悠久的历史、风景如画的自然风光和物阜 民丰的人文景观等方面表现钱塘繁华的。(3 分。答对一点 1 分,三点 3 分。) (2)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羌笛声和菱歌声,这两句 运用拟人(或: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杭州昼夜笙歌的太平景象和百 姓欢乐和谐的生活风貌。(4 分。内容 2 分,手法 1 分,表达效果 1 分。)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教案 导入新课: 学生唱李煜词《虞美人》(以唱代背检查上节课内容),带出热烈的课堂气氛。 解读作者,明确目标(均用投影展示): (1)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柳永的资料,教师略加补充。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一步:美美地听——感受词的语言美。 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1)第一次听:进行语感熏陶,注意节奏。 (2)第二次听:感受词的意境,注意情感的运用。 第二步:美美地读——语感训练。 (1)第一次读:再播放Flash课件,学生小声仿读。 (2)第二次读: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第三次读: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第三步:美美地品——把握意象,品味意境,掌握技巧。 1.老师作诗词鉴赏技法指导 (1)由意象品味意境。 (2)语言: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3)写作技巧:把握写作技巧。 2.小组讨论 (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3.个人体悟 请闭目凝神,通过意象想象离别场面,品味词中美的意境,然后说说你感受到的意境。(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评点谁的感悟最好) 4.小组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阅读重点】 宋词《 望海潮·东南形胜 》赏析

望海潮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译文】 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装饰华美的桥梁,挡风的帘子、青绿色的帐

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茂盛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孙何外出时,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声势暄赫。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画出来,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注释】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 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 《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 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 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3、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法教法】 自主探究、诵读法、讲授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二、作者简介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前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 三、词的基本常识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的发展: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南宋初年,词人目睹中原沦陷,欲图收复而不能,词中常含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弃疾。待到局势稍定,一部分词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辞藻上来,代表作家是姜夔。 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四、整体感知反复诵读 1、请学生听朗读录音

望海潮柳永阅读答案

望海潮柳永阅读答案 【篇一:柳永两首词名句默写原创题】 txt>柳永两首词名句默写原创题 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张俊仙 《望海潮》(柳永) 1《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 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 ,,。”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 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 ,,。” 5、《望海潮》(柳永)词中的“”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 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柳永)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 句是:“,。” 7、《望海潮》(柳永), 参考答案 《望海潮》 1、《望海潮》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 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 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5、《望海潮》” 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 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 7、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 吟赏烟霞。 【篇二:望海潮导学案答案版】 制:杜慧敏校审:高一语文组使用时间:月日

【教师寄语】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辜负青春。——薄伽丘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3、鉴赏这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_北宋________(朝代)词人。原名__ 三变______,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____耆卿____,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 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 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 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有《乐章集》。 【背景介绍】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 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 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 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词】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 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之谓。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称长调。一般分上下阕。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__婉约________与 _____豪放______两派。明代张綖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 者欲其气象恢弘。” 【课前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课堂探究】 1、概括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根据原文填空。 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望海潮·东南形胜 》柳永.拼音版

望w àn ɡ海h ǎi 潮ch áo ·东d ōn ɡ南n án 形x ín ɡ胜sh èn ɡ 【宋s òn ɡ】柳li ǔ永y ǒn ɡ 东d ōn ɡ南n án 形x ín ɡ胜sh èn ɡ,三s ān 吴w ú都d ōu 会hu ì,钱qi án 塘t án ɡ自z ì古ɡǔ繁f án 华hu á。烟y ān 柳li ǔ画hu à桥qi áo ,风f ēn ɡ帘li án 翠cu ì幕m ù,参c ēn 差c ī十sh í万w àn 人r én 家ji ā。云y ún 树sh ù绕r ào 堤d ī沙sh ā,怒n ù涛t āo 卷ju àn 霜shu ān ɡ雪xu ě,天ti ān 堑qi àn 无w ú涯y á。市sh ì列li è珠zh ū玑j ī,户h ù盈y ín ɡ罗lu ó绮q ǐ,竞j ìn ɡ豪h áo 奢sh ē。重zh òn ɡ湖h ú叠di é巘清q īn ɡ嘉ji ā,有y ǒu 三s ān 秋qi ū桂ɡu ì子z ǐ,十sh í里l ǐ荷h é花hu ā。羌qi ān ɡ管ɡu ǎn 弄n òn ɡ晴q ín ɡ,菱l ín ɡ歌ɡē泛f àn 夜y è,嬉x ī嬉x ī钓di ào 叟s ǒu 莲li án 娃w á。千qi ān 骑q í拥y ōn ɡ高ɡāo 牙y á,乘ch én ɡ醉zu ì听t īn ɡ箫xi āo 鼓ɡǔ,吟y ín 赏sh ǎn ɡ烟y ān 霞xi á。异y ì日r ì图t ú将 ji ān ɡ好h ǎo 景j ǐn ɡ,归ɡu ī去q ù凤f èn ɡ池ch í夸ku ā 。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

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四 .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诗词翻译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前言】 《望海潮》,词牌名,为北宋词人柳永所创。一百零七字,双调,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于过片(下片的起句)二字增一韵的。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等。 【注释】 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胜,优美的。 江吴:“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

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珠玑:珍宝。 重湖:指西湖。西湖中间的白堤把湖面一分为二,分成了里湖和外湖,故有“重湖”之说。 巘(yǎn):小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笛子是羌族的管乐器,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菱歌:采菱的歌曲。

泛夜:指歌声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钓叟莲娃: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少女。 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由于旗很高,故称“高牙”。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1)(1)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投赠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钱塘,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第二天就请了柳永。 意象→意境→情感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画桥——柳色如烟,彩桥如画,春日的柳树,像一片嫩绿的薄薄的轻烟,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写出街巷河桥的美丽。 风帘翠幕——“风帘”,挡风的帘子。“翠幕”,绿色的帷幕。写出居民住宅的雅致。 十万人家——有气势,场面宏大

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写出都会的人烟鼎盛,楼阁重叠,环境美好,正是一派人间天堂的景象。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云树、堤沙、怒涛、霜雪、天堑(恬静优美,雄伟壮观) 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着整个江堤,汹涌的江涛发怒似的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巨浪,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用“云”来修饰树,既表现了树的浓密,还与前文“烟柳”相呼应,增添了一份清新朦胧之美。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卷霜雪”,“卷”富有形象性和动感,写出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无涯”表现出钱塘江的雄伟壮观。 3、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罗绮(富庶、繁华)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竞豪奢”三个字明写出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4、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叠瓛、桂子、荷花(自然风物,清新秀丽) 西湖的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十分准确地抓住了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特色,写出杭州西湖湖山之美,不同季节之美。 5、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菱歌、钓叟、莲娃(轻松欢欣、祥和太平) 白天,笛声在晴空里荡漾,晚上,湖面上荡漾着优美的采菱的歌声。钓鱼的老翁翁,采莲的姑娘都很快乐。描绘的就是西湖上老百姓欢快劳动的情景,渲染出一种热情、快乐的生活氛围。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表现出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千骑、高牙、箫鼓、烟霞(风流潇洒)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山光水色。词人借对地方长官饮酒赏景、歌咏杭州场景的描绘,塑造了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及赏析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及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 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 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 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 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 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 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 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 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 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 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 这里指*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望海潮》(星分牛斗) 上面提到的“山抹微云”词,在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苏子瞻《永遇乐·夜登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附注中记载: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秦答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无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词句法乎?”秦惭服,然已流传,不复可改矣。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无论是苏轼还是秦观,都颇不以“柳七句法”为然。但是,在秦词中,还是在无意之中暴露出模仿柳永的痕迹。《望海潮》就是如此。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弃千钟。 将这两首词放在一起,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颇多共同之处。杭州和扬州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柳、秦分别将这两个大城市当时的盛壮展现在我们面前。上片同写所见之景,发调高亢,交待了城市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稠密的人口,总括了城市繁华富丽的气势,接着由风物到市民到仕宦,铺叙城市景物之优美,生活之豪奢。下片也都极尽了描摹之能事,繁盛的场景跃然纸上。 可以说,用铺叙展衍的手法来描摹城市风物景色,二人可谓同出一辙。而柳永作为婉约词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望海潮》词调的创调者,作为秦观以前时代的词人,对秦观的影响不能说不大。尽管秦观不愿意承认,但是他的这首《望海潮》却是反驳的最好证据。李清照《词论》中评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但秦观这首词,故实甚多,也颇具富贵之态。这种长于铺叙的手法,难道不正是柳永词的特点吗? 当然,秦观此词也有自己的特点,与柳词有不同之处,也是高明之处。在秦词的下片,词人将隋炀帝时之扬州与词人时之扬州作出对比,在一盛一衰的变迁中抒发古今兴亡的感叹,起伏跌宕,感慨良深。昔日的纸醉金迷如东流之水随时光而流逝,时过境迁,情绪悲凉。而最后一句“一饮弃千钟”,又颇具豪逸之气,展示了秦词的不同气象。这些都是秦观《望海潮》胜于柳永的地方,这也于二人作词的目的有关:柳永为应制之作,后三句表达的意思已很明显;而秦观则怀古讽今,抒兴亡之叹。由此可见,为词的目的对词格之高下也有很大影响。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望海潮·东南形胜 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⑻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⑼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赏析 《望海潮》是描绘北宋时期杭州景象的。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教案: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4.望海潮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象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关于词的发展: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它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词调很多,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同时,同一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如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 除了字数较少的小令,大多数词要分段,一段叫一片,又叫一阕。一般分为两段,少数分为三四段。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望海潮东南形胜知识点,高中生必看

望海潮东南形胜知识点,高中生必看 原文欣赏《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翻译: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

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简介: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柳永,宋代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公元1034年(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字词: 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北宋柳永的一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作者对杭州的自然风景的秀美、壮丽和市井的繁荣、奢华进行了详细具体的描绘,比较真实的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对于《望海潮》词中描绘了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学生理解是没有问题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判断并鉴赏作者运用的高超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有鉴于此,决定采取“由表及里”“抽丝拨茧”的方法进行引导,由学生自主探究,不进行硬性拔高,而强调课堂的自然生成。从而贯彻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鉴赏品评词中的比喻、铺陈、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3、体会并评价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悟词的意境美,鉴赏品评词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导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条件猜一个城市名。

【条件】 1、它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重要交通枢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苏轼、白居易都曾在此为官,并且都留下了著名的人文景观。 3、这里有著名的人文景观灵隐寺、六和塔、飞来峰、岳王庙、西泠印社、虎跑泉等。 4、这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5、这里有“白蛇传”的美丽传说。 6、这里有一个著名的湖,苏轼曾经为其写下“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 7、这里盛产一种有名的茶叫“龙井”。 【答案】杭州 二、上阙欣赏 1、学生朗读,如有错误,正音。 2、今天的杭州风景宜人,看宋代柳永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杭州画卷。这幅画中画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颜色的?是怎样来画的?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人家(市井美貌) 珠玑罗绮 云树沙堤怒涛波浪(霜雪)天堑(自然景观) (意象) 3、从这些意象当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怎样的杭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