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王振阳学号:1101170136 同组人员:李钊、贾玉林、梁强

实验地点:机械楼421

时间:2012年12月31日~2013年01月05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3年01月07日

成绩与评语:

指导教师:周严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选题一信号发生电路的设计

1. 设计及实验任务

1)确定图1.1中的元件参数,搭建实验电路,调试实验电路,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技术要求如下:

图1.1 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电路

①幅度要求:方波±5V,三角波±2.5V。

②频率调节范围:100Hz~10kHz。

2)对举例中的电路加以改进,使输出三角波能够沿纵坐标平移,但波形形状不变,要求移动范围为±5V。设计电路原理图,搭建并调试电路验证设计。

3)对举例中的电路加以改进,使输出三角波变为锯齿波。设计电路原理图,搭建并调试电路验证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①幅度要求:方波±5V,锯齿波波±2.5V。

②频率调节范围:100Hz~10kHz。

4)对举例中的电路加以改进,使输出的方波变为占空比可以调节的方波,但周期不变,要求占空比调节范围1%~100%。设计电路原理图,搭建并调试电路验证设计。

2. 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任务一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电路参数的设计

电路由电压比较器和积分器构成,A1 和R1、R2 组成同相输入迟滞比较器,A2、R5 和C 构成积分器。在通电瞬间,比较器的输出电平V o1 是随机的,设刚通电时V o1=+V z,积分器输出负向斜变,当A1 的同相输入端V1+从正过零时有V+=R2/(R1+R2)*Vo+R1/(R1+R2)*V o1,V o=R1/R2*V z,比较器输出翻转为-V z,之后积分器输出正向斜变,当A1 的同相输入端V1+从负过零时有V o=R1/R2*V z,比较器输出又翻转为+V z,之后积分器输出负向斜变,当A1 的同相输入端V1+从正过零时,比较器输出再次翻转为-V z,积分器输出再次正向斜变,如此周而复始,V o 输出三角波,V o1

所选参数:R1=R3=R4= R6=5K,R2=10K,C=0.1uF,稳压管Vdz=5V,R5为电位器(最大100K),直流供电电压10V,运放A1、A2型号:LM356

(2)实验调试步骤,记录调试的波形、数据等中间及最终结果

1.按设计的电路和选择的参数搭好电路

2.示波器一端接V o1一端接V o,接通直流稳压电源后输出波形如图所示。

3.改变R5阻值,可见波形频率发生变化,变化范围满足100Hz至10kHz

(3)结果分析

理论分析:V o1输出即稳压管电压,理想应该为±5V的方波,其占空比应为1/2;V o输出三角波,其幅度满足V o=R1/R2*V o1,即±2.5V,其周期T=4*R1*R5*C/R2=2*R5*C,随R5变化而变化,要求频率范围100Hz~10kHz,所选电容C=0.1uF,则R5应在500Ω~50kΩ,所选电位器R5满足条件。

1.输出波形形状正确无失真,占空比也为1/2,改变R5阻值,波形频率发生变化,变化范围满足100Hz至10kHz。

2.三角波幅度达到要求,但是方波幅度没有达到±5V,理论上方波幅度与电阻无关,与稳压管有关,更换电阻后幅度无变化,用万用表分别测量两个稳压管上的电压,结果一个+2点多伏,一个-2点多,可见是稳压管没有达到要求,更换稳压管后还是无变化。

3.方波幅度与三角波幅度之比比2略小,理论分析其比值等于R2/R1,所以可能是电阻实际值有一定误差

2)任务二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电路设计及原理说明

根据设计要求,三角波能沿纵坐标平移,即基准电压发生变化,所以原电路第一级的比较器的基准电压需要可变,改

变后的电路图如图所示,其中R4=16K,R7为最大值20K的电位器,则基准电压V-=[R7/(R4+R7)]Vcc

(2)实验调试步骤,记录调试的波形、数据等中间及最终结果

按设计的电路图和元件参数改动电路调节电位器R7,发现输出没有上下平移,但是方波占空比和频率却发生改变

(3)结果分析

理论分析:V+=R2/(R1+R2)V o+R1/(R1+R2)V o1=2/3V o+1/3V o1,V-=R7/(R4+R7)Vcc,令V+=V-得V o=3/2(V-—1/3V o1),当V o1在±5V间变化时,输出V o相应上移或下移(斜向上/下移动),调节V-应该不改变频率和幅度;根据选择的参数Vcc=10V,当V-=5V时输出已没有翻转,输出为直线;

实际操作后却没有能实现上下平移,方波占空比和频率却发生改变,与理论分析相差很大,改变R4、R7后没有改善;检查电路无误,重新连接后输出占空比正常,改变电位器(调大),一开始无任何变化,当调得很大时波形有很小的位移(斜向上),但随即变直线,可见应该是电位器R7和电阻R4的参数问题,而且这种接法所得的V-值不能线性变化(V-=R7/(R4+R7)Vcc),不利于实验观察,可以考虑将R4也换成电位器。

3)任务三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电路设计及原理说明

锯齿波的定义是上升与下降的斜率的绝对值不等,而A2的三角波输出V o的上升与下降曲线斜率和电容反馈支路上的阻抗有关:V o1为高电平,则V o为下降曲线,其斜率k1=-V o1/(R5*C);V o1为低电平,则V o为上升曲线,其斜率k1=V o1/(R5*C),可见只要用二极管将上升下降区间分开,对应不同的R5即可。电路原理图如图,不改变上升时的斜率,改变下降时的斜率,电位器R5不变,R9为可调电位器。相应的周期T=t1+t2=2*R1*C/R2*(R9+2*R5),由于R9和R5都是变位器,所以理论上可以在频率100Hz~10kHz间任意调节。

(2)实验调试步骤,记录调试的波形、数据等中间及最终结果

按原理图改动电路,输出波形如图所示,调节R9,则输出锯齿波,且变化明显

(3)结果分析

输出结果较理想,虽然用两个电位器理论上可以实现要求的频率范围调节,但是略繁琐。

4)任务四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电路设计及原理说明

其原理与任务三基本一样,只是要求周期不变。理论计算上,周期T=T1+T2=2*R1*C*(R5+R5’)/R2,则R5+R5’为常数,即两二极管支路电阻之和为常数,所以可如图作改动,则对应的方波占空比t1/T=(R1/R2*a*R10*C)/(R1/R2*R10*C)=a,变化范围为0%~100%。

(2)实验调试步骤,记录调试的波形、数据等中间及最终结果

实际调节电位器后的波形如图,其周期确实没有改变,只是占空比范围较理论范围要小。

实际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相同,只是占空比范围不够,应该与二极管的自身阻值有关。

选题三基于热电偶的温度测量电路的设计

1. 设计及实验任务

1)参考图3.1电路的设计思路,采用LM35集成温度传感器作为冷端补偿元件,自行设计K型热电偶具有冷端补偿能力的温度测量电路,搭建并调试所设计的电路。

图3.1 具有线性校正和冷端补偿的热电偶测温电路

2)采用ADC0809作为模/数转换器,设计完整的基于热电偶的具有冷端补偿能力的数字化温度测量电路,实现温度的数字化测量,搭建并调试所设计的电路。

2. 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任务一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电路设计及原理说明

该任务的实现有两个要点:1.冷端补偿,即热电偶的输出电势与补偿元件LM35的输出电势要相加,可以用差动放大电路实现;2.单位统一的问题,因为热电偶的温度系数是40.44uV/℃,而补偿元件LM35的变化速率是10mV/℃,所以LM35的输出必须先转化为uV级再与热电偶电势相加。

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R1=R2=R3=R4=R6=5K,R7=1M,R5为电位器,调至4.04K,两级运放为LM356. LM35的输出电势U经反相放大器,U1=-R5/R7 *U=-4.04*10^-3,总输出Uo=(1+R3/R4)R2/(R1+R2)*U2+R3/R4*U1=U1+U2,其中U2为热电偶输出电压,所以经这样的电路使输出恰好为冷端补偿后的热电势。

(2)实验调试步骤,记录调试的波形、数据等中间及最终结果

1.按设计的电路图搭建电路。

2.电路输出接万用表,万用表调至mV档,热电偶与温度计插入热水中。

3.开启电源,等万用表和温度计都稳定时分别读数,数据记录如下:

电势值(mV)温度计示数(℃)热电偶分度表对应值(大约值)

2.8 70 70

1.8 46 45

1.4 33 35

0.5 15 15

(3)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比较满意,实测值与理论值较接近,但是实验用万用表的mV档只能显示至小数后1位,而热电偶分度表中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所以结果相对不够精确,也影响了数据的分析,可以在原电路图中再做修改,将原输出再放大1000倍后输出,则万用表可测至后三位。

2)任务二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电路设计及原理说明

(2)实验调试步骤,记录调试的波形、数据等中间及最终结果

(3)结果分析

测控电路电子秤课设报告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人体电子秤设计 院系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1102 学号 2011010652 学生姓名丁向友 指导老师刘国忠 实验时间 2014.06-2014.07 实验成绩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3)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3) 三、总体方案设计 (3) 四、电路设计及调试 (4) 4.1称重传感器电路 (4) 4.2信号调理电路 (5) 4.2.1放大电路 (5) 4.2.2调零电路 (7) 4.3比较电路 (7) 4.4或非电路 (9) 4.5显示模块 (10) 4.6报警系统 (10) 五、电路调节 (10) 六、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11) 6.1准确性 (11) 6.2稳定性 (12) 6.3关键点电压 (13) 七、总结 (14) 八、参考文献 (14)

一、课程设计目的及意义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是测控电路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独立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测控电路》理论部分的必要补充。 课程设计内容为典型测控系统电路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完成测控系统任务分析、电路总体设计、单元电路设计以及电路调试等各个环节。掌握有关传感器接口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运算电路、显示电路以及执行部件驱动电路等内容在测控系统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有关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课程设计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以AD620、LM741、LM339为核心,进行智能人体电子秤的设计,并详述该系统硬件的设计方法。该系统集称重、显示、报警于一体,功能齐全,实用性强,充分利用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测控电路、信号分析与处理、传感器等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机的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投入到实际运用中,便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及运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任务 任务:设计一个人体电子秤测量系统。 要求: 1)基本要求 最大称重:150KG 用3位半数字显示表头显示体重,输入电压范围0-2V, 当体重大于W1时,点亮LED1,发出声音提示; 当体重小于W2时,点亮LED2,发出声音提示。 2)提高部分 提高线性度 可以设置W1和W2; 语音提示; 自由发挥 三、总体方案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称重传感器模块、滤波放大电路模块、调零模块、报警电路模块、LCD显示模块等部分组成。人体的体重信息由称重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测量电路进行滤波放大,通过显示电路进行显示,如体重超出设定范围系统还会报警。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与要求 (3) 1 .设计内容: (3) 本小组选择的题目 (3) 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一、课设背景: (3) 二、系统设计方案 (4) 1、结构框图: (4) 2、系统原理与原理图: (4) 3、系统的功能 (4) 三、传感器选择: (5)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E200B (5) 选择的原因: (5) 工作原理: (5) 参数 (6) 四、单元电路设计 (6) 红外线采集接收电路 (6) 红外线采集接收电路电路图 (6) 信号的放大处理电路 (7) 信号的放大处理电路电路图 (7) 信号的比较电路 (7) 信号的比较电路电路图 (7) 信号的取反电路 (8)

信号的取反电路电路图 (8) 蜂鸣器报警电路 (8) 五、元器件选择 (8) LM741 (8) LM339 (9) HD74LS00P与非门芯片 (10) 六、电路接线图 (11) 七、调试过程: (12) 八、结果(数据、图表等) (12) 光照度测量 (14) 一、课设背景 (14) 二、系统设计方案 (14) 1、结构框图 (14) 2、系统的功能 (15) 3、系统原理与原理图 (15) 三、单元电路设计 (15) 1.Led发光和光电转换电路 (15) 2.I/V转换放大输出电路以及数字表头显示电路 (16) 3.比较电路及其发光报警电路 (16) 电路接线图 (16) 调试过程: (17) 结果(数据、图表等) (17)

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内容: 室内环境参数测量及安防报警电路设计 温度、湿度、照度测量与显示、报警电路设计; 破门入室、破窗入室、室内防盗、火灾,燃气泄露等报警电路设计。 2.基本要求: 用电路实现,不用软件; 用数字表头实现测量值的显示; 能够设置环境参数测量值报警上下限,并实现声、光报警; 从1和2中各选一项完成; 3.提高部分: 完成1和2中功能或其它自选功能。 本小组选择的题目 室内环境参数测量及安防报警电路设计: 我们选择的是分别是光照度测量和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红外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设背景: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电子电器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种高档家电产品和贵重物品为许多家庭所拥有。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是越来越多。这点就是看到了大部分人防盗意识还不够强.造成偷盗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对财产安全问题十分担忧。 报警器这时正为人们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市场上的报警器大部分都是用于一些大公司财政机构。价格高昂,一般人们难以接受。如果再设计和生产一种价廉、性能灵敏可靠的防盗报警器,必将在防盗和保证财产安全方面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由于红外线是不见光,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保密性,因此在防盗、警戒等安保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等领域中, 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也以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等特点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红外报警器大多数采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其功能也非常先进。其中包括被动

vf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vf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09年12 月28 日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学校进行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各种学校对繁杂的学生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它可以融入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中,不仅方便了学生信息各方面的管理,同时也为教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 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 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 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 的各种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 1 -

、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该系统可以基本实现学生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录、学生信息的录 入、学生信息的浏览、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信息的修改和学生信息的删除。系统 功能模块如下图所示。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主界面 登录 管理 学学学学学 生生生生生 信信信信信 息息息息息 录查浏修删 入询览改除 三、系统设计内容及步骤 3.1创建项目管理文件 1.启动foxpro 系统,建一个项目管理器,命名为“学生管理”。 哑 目f ■ 也 电 岂同左 矣 氏H. 0 存 JI 蛋誤曾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一

计算机操作系统综合设计 实验一 实验名称:进程创建模拟实现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环境: win7 vc++6.0 指导老师: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电话: 实验地点:东六E507 实验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7 年 10 月 10 日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进程创建相关理论; 2)掌握进程创建方法; 3)掌握进程相关数据结构。 二、实验内容 windows 7 Visual C++ 6.0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内容 1)输入给定代码;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2、实验步骤 1)输入代码 A、打开 Visual C++ 6.0 ; B、新建 c++ 文件,创建basic.h 头文件,并且创建 main.cpp 2)进行功能测试并得出正确结果 A 、编译、运行main.cpp B、输入测试数据 创建10个进程;创建进程树中4层以上的数型结构 结构如图所示:。

createpc 创建进程命令。 参数: 1 pid(进程id)、 2 ppid(父进程id)、3 prio(优先级)。 示例:createpc(2,1,2) 。创建一个进程,其进程号为2,父进程号为1,优先级为2 3)输入创建进程代码及运行截图 4)显示创建的进程

3、画出createpc函数程序流程图 分析createpc函数的代码,画出如下流程图:

四、实验总结 1、实验思考 (1)进程创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1)申请空白PCB 2)为新进程分配资源 3)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4)将新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 (2)该设计和实际的操作系统进程创建相比,缺少了哪些步骤? 答:只是模拟的创建,并没有分配资源 2、个人总结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加深了对操作系统的认识,了解了操作系统中进程创建的过程,对进程创建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高 级语言进行模拟演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的课程设计让 我受益匪浅。虽然自己所做的很少也不够完善,但毕竟也是努 力的结果。另外,使我体会最深的是:任何一门知识的掌握, 仅靠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才能 达到功效。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测控电路 题目名称:PT100温度变送器设计学生学院:物信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号:B13072021 学生组员:YU 指导老师:范志顺 2015-12-2

课程设计报告 一、实验要求:1.说明温度变送器的参数范围0~400度,经电压放大后为0.5-2.5V,经V/I转换成4~20mA输出的电流源。 二、实验原理: 1.同相放大及差分放大部分 2.电流源电路:

V/I 转换电路 对同相放大器有: 对差分放大器有: 三、实验准备: 参考文献:

PT100温度变送器:P t100温度变送器用于Pt100铂电阻信号需要 远距离传送、现场有较强干扰源存在或信号需要接入DCS系统时使用。SWP-TR-08铂电阻温度变送器采用独特的双层电路板结构,下层是信号调理电路,上层电路可定义传感器类 型和测量范围。 产品特点:1、线性化输出两线制4-20mA标准电流信号,模块化结构 2、热电阻温度变送器为引进英国温度计变送器散件组装,保持电路、制造工艺、结构和性能与原装温度变送器不变。 3、变送器有电源极性反接保护电路,当输出接线接反时对线路起保护作用(此时回路电流为零);传感器的不正确接线无论是高限或低限都将导致变送器输出饱和;产品具有 RFI/EMI保护,有利于提高了测量的稳定性。 4、SWP-TR全部采用进口电子元件,性能可靠,低温度漂移。 5、SWP-TR温度变送器量程用户不能自由修改,由生产商出厂时确认生产。 6、热电阻温度变送器电磁兼容性符合欧洲电工委员会(EC)的BS EN 50081-1和BS EN 50082-1标准。 7、热电阻变送器的接线通过壳体顶部的螺丝端子完成。为符合CE认证,信号输入接线长度不能超过3米,输出接线必须是屏蔽电缆,屏蔽线只能在一端接地。 8、变送器的中心孔用于热电阻信号接线,热电阻信号线通过螺丝直接拧在变送器的输入端子上。设计的螺丝端子接受内部或外部接线方式 技术指标:1、输入信号:Pt100铂电阻信号输入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开关型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测控122班 姓名:张小旭 学号:201206040235

目录 一:实验任务、要求及内容 (3) 二:实验过程及原理 (3) 三:分析误差原因 (11) 四:分析电路中产生的故障 (13) 五:实验总结 (13)

一:实验任务、要求及内容 1任务:利用场效应管的开关特性,实现低频信号的幅值调制与解调,以抑制噪声干扰,提高信噪比。 2要求:参考指定的资料,设计出相应的各部分电路,组装与调试该电路,试验其抗干扰性能。 3内容:(1).分析各部分电路工作原理,选择相应的参数。 (2).画出完整的电路图。 (3).分析电路实验中产生的故障。 (4).分析误差原因。 4电路参数:调制信号:正弦波频率<500HZ 幅值<0.1v 。 载波:方波频率:5——10KHZ 幅值:5——7v 占空比:50%。 调制后信号幅值>5v。 5时间安排建议:全部时间一周。其中:设计1-2天,调试2-3天,总结1天安排1天。 二:实验过程及原理 (一)元器件的可靠性检验: 1.运放的可靠性检验:先用运放搭成跟随器,输入正弦信号,用示波器检验器是否跟随;之后用运放搭成反向放大器,输入正弦信号看输出幅值与相位; 2.稳压管的匹配:将稳压二极管串联电阻构成稳压电路,接入电源,测其性能参数,选择稳压值相近的两个稳压管。

3导线的可靠性检验:把将要用到的导线全部用万用表检测其通断; (二)原理方框图: (三)方波发生电路: 原理图如下: 方波发生电路中,积分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001u [()]t o c Q i t dt Q C C ==+? 其中0Q 是t=0时电容器已存储的电荷,由ic=-Ii=-ui/R,得到: 001()t o i o u u t dt U RC =-+? 常量0o U 根据初始条件确定,即t=0时,o u (0)=0o U =Q0/C. 当输入为常量时,输出为: 0()i o o u u t t U RC =-+

【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北方民族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建明 姓名:张国生 学号:XX0233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05信计2班 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一、实验任务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二、实验要求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三、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方法一、用打点计时器测量

所用仪器为:打点计时器、直尺、带钱夹的铁架台、纸带、夹子、重物、学生电源等. 利用自由落体原理使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选择理想纸带,找出起始点0,数出时间为t的p点,用米尺测出op的距离为h,其中t=0.02秒×两点间隔数.由公式h=gt2/2得g=2h/t2,将所测代入即可求得g. 方法二、用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 调节水龙头阀门,使水滴按相等时间滴下,用秒表测出n个(n取 50―100)水滴所用时间t,则每两水滴相隔时间为t′=t/n,用米尺测出水滴下落距离h,由公式h=gt′2/2可得g=2hn2/t2. 方法三、取半径为r的玻璃杯,内装适当的液体,固定在旋转台上.旋转台绕其对称轴以角速度ω匀速旋转,这时液体相对于玻璃杯的形状为旋转抛物面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取液面上任一液元a,它距转轴为x,质量为m,受重力mg、弹力n.由动力学知: ncosα-mg=0(1) nsinα=mω2x(2) 两式相比得tgα=ω2x/g,又tgα=dy/dx,∴dy=ω2xdx/g, ∴y/x=ω2x/2g.∴g=ω2x2/2y. .将某点对于对称轴和垂直于对称轴最低点的直角坐标系的坐标x、y测出,将转台转速ω代入即可求得g.

测控电路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测控电路 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倒车防撞报警装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测控电路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倒车防撞报警装置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地点: 课程设计时间: 同组人员:

目录 引言 (4) 1系统设计的目标和任务 (4) 1.1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4) 1.2系统设计的思路 (4) 1.3方案论证 (5) 1.3.1发送模块 (5) 1.3.2接收模块 (5) 2 AT89S51单片机与超声波简介 (5) 2.2 AT89S51单片机的特点 (6) 2.3 超声波简介 (7) 2.4 超声波测距原理 (7) 2.5 超声波测距误差分析 (9) 2.5.1 温度误差 (9) 2.5.2 时间误差 (9) 2.6 影响超声波探测的因素 (10) 2.7 如何提醒车主 (12) 2.8 基于CX20106A超声波测距的调试 (12) 3.1 倒车雷达的工作原理图 (12) 3.2超声波系统主流程图 (13) 3.3超声波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 (14) 3.3.1复位电路 (14) 3.3.2显示电路 (15) 3.3.3超声波发送与接收模块 (15) 3.3.4 报警模块 (16) 4 调试及性能分析 (17) 4.1 硬件调试 (17) 4.2 软件调试 (17) 4.3测试结果与分析 (17) 5设计总结 (18) 致谢 (18) 附录1电路原理图 (19) 附录2程序 (19) 参考文献 (28)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车辆及私家用车的不断增加,不可避免的交通问题瞬时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其中由于倒车事故发生的频率高,已引起了社会和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倒车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造成倒车时的事故率远大于汽车前进时的事故率,尤其是非职业驾驶员以及女性更为突出。而倒车事故给车主带来许多麻烦,不仅经济上,更有人身伤害,例如撞上别人的车,如果伤及儿童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倒车雷达应运而生,倒车雷达的加装可以解决司机的不少麻烦,大大降低了倒车事故的频率。由于存在视觉盲区,无法看清车后状况,司机在倒车时很容易发生事故。为了减少带来的损失,需要有一种专门帮助司机安全倒车的装置。因此,设计一个小车防撞系统也就变得很有必要。目前测量距离一般都采用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关系进行测量。常用的技术主要有激光测距、微波雷达测距和超声波测距三种。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且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的优点,因此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超声波测距主要用于建筑工地以及一些工业现场和移动机器人研制上,可在潮湿,多尘等环境下工作。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超声波定位技术成本低、工作稳定、精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距离测量定位。AT89S51为小车防撞控制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解决办法,充分利用它的片内资源,实现了超声波测距和报警。 1系统设计的目标和任务 1.1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种基于单片机汽车防撞报警系统的硬件电路,主要利用单片机对超声波传感器采集的模拟数据的处理及存储。 设计的基本要求: 1.快速自动报警功能:当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到汽车后方障碍物与汽车的距离小于安全值时,系统能快速进行声光报警。 2.准确地向终端报警:能够及时并准确地向司机进行报警,快速地实现安全检测。 3.实时检测功能:监测模块能实时采集汽车与后方障碍物距离的变化,将这些数据定时传送给单片机,有利于及时了解当前所处情况是否处于安全环境之下。 1.2系统设计的思路 该系统分为监测部分与终端接收部分。 监测部分,通过超声波系统对碰到的障碍物进行检测,再通过单片机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保证在终端能准确地接收信息,蜂鸣器同时工作;终端接收部分,终端通过单片机分析接收的相关信息,在LED上显示与障碍物的距离。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电路

测控电路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电路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刘建娟 同组人姓名: 课程设计时间:2013.12.25—2014.01.03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题目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电路 课题性质工程设计课题来源参考书指导教师刘建娟 主要内容(参数) 参考期刊、文献等资料设计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电路,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放大电路;(2)设计A/D转换电路;(3)设计单片机程序;(4)设计数码管显示电路; 根据以上内容要求来设计电路图并具体分析电路图的特性。 任务要求(进度)第1-2天: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查阅相关技术资料; 第3-6天:确定设计内容及方案,并按照确定的方案设计单元电路,对各单元电路进行功能分析; 第7-8天:进一步修正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第9-10天: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将各部分内容完整地呈现在报告中,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总结。 主要参考资料[1] 张国雄. 《测控电路》.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2] 陈磊.单片机控制数字光强检测计的设计[J].大学物理实验.2009.4. [4] 孙圣和,王廷云,徐影..光纤测量与传感技术[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审查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引言 照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充足的光照,可防止人们免遭意外事故的发生。反之,过暗的光线可引起人体疲劳的程度远远超过眼睛的本身。因此,不适或较差的照明条件是造成事故和疲劳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统计资料表明,在所有职业劳动的事故中约有30%是直接或间接因光线不足所造成的。对体育场(馆)的光照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光照过强或过暗都会影响比赛的效果。 那么,人们居住的室内对照度的卫生学要求是如何呢?照度是在卫生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光是指能引起人眼睛光亮感觉的电磁辐射,当光线进入眼睛后可产生的知觉称为视觉。人们所见的光是指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在380~760nm (纳米)之间。 采光可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光源两大类。自然采光是指室内和地区的天然照度,有直接的日光照散射光和周围物体的反射光,常用采光系数和自然照度表示。而采光系数是指采光口的有效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一般住宅的采光系数在1/5~1/15之间,居住面积比在1/8~1/10之间(窗面积/室内地面面积)。自然照度系数是用于评价自然光的照度水平。它是反映室内的和同时从室外来的光照射关系。也反映出当地光气候(自然光能源和气候的阳光照度指标的总和)。 本设计采用AT89C51单片机组成光照强度测量显示系统,可以实现对光强的测量和显示。光强传感器采用光敏三极管,对光照强度进行实时采样。设计传感器放大电路,将太阳的强弱转变为电信号,并将强度值显示出来。将光敏三极管接入电路,受光照度不同时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将采集的信号接入运算放大电路,再输入到ADC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单片机中,通过数码显示器显示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电路电压的变化值。光敏三极管和普通三极管的结构相类似。不同之处是光敏三极管必须有一个对光敏感的PN结作为感光面,一般用集电结作为受光结,因此,光敏二极管实质上是一种相当于在基极和集电极之间接有光敏二极管的普通二极管。 设计开始先查阅资料,如元器件资料,方案选择等,可以使用单片机方案,也可以使用模拟电路方案,设计显示电路时注意按照国标显示,并有相应的手动校正电路。其中运用到了许多基本知识,如:电路理论中电阻电路的分析、模拟电子线路中运算放大器、比较器、功率放大器等知识,数字电子线路中开关特性及数字信号等知识,传感器技术中的光电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量电路等部分知识。

南邮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课程设计I报告 题目:课程设计 班级:44 姓名:范海霞 指导教师:黄双颖 职称: 成绩: 通达学院 2015 年 1 月 4 日

一:SPSS的安装和使用 在PC机上安装SPSS软件,打开软件: 基本统计分析功能包括描述统计和行列计算,还包括在基本分析中最受欢迎的常见统计功能,如汇总、计数、交叉分析、分类比较、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及聚类分析等等。具体如下: 1.数据访问、数据准备、数据管理与输出管理; 2.描述统计和探索分析:频数、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分析、分布分析与查看、正态性检验与正态转换、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3.交叉表:计数;行、列和总计百分比;独立性检验;定类变量和定序变量的相关性测度; 4.二元统计:均值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5.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距离分析; 6.线性回归分析:自动线性建模、线性回归、Ordinal回归—PLUM、曲线估计; 7.非参数检验:单一样本检验、双重相关样本检验、K重相关样本检验、双重独立样本检验、K重独立样本检验; 8.多重响应分析:交叉表、频数表; 9.预测数值结果和区分群体:K-means聚类分析、分级聚类分析、两步聚类分析、快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最近邻元素分析; 10. 判别分析; 11.尺度分析; 12. 报告:各种报告、记录摘要、图表功能(分类图表、条型图、线型图、面积图、高低图、箱线图、散点图、质量控制图、诊断和探测图等); 13.数据管理、数据转换与文件管理; 二.数据文件的处理 SPSS数据文件是一种结构性数据文件,由数据的结构和数据的内容两部分构成,也可以说由变量和观测两部分构成。定义一个变量至少要定义它的两个属性,即变量名和变量类型其他属性可以暂时采用系统默认值,待以后分析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再对其进行设置。在spss数据编辑窗口中单击“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窗界面,即可对变量的各个属性进行设置。 1.创建一个数据文件数据 (1)选择菜单【文件】→【新建】→【数据】新建一个数据文件,进入数据编辑窗口。窗口顶部标题为“PASW Statistics数据编辑器”。 (2)单击左下角【变量视窗】标签进入变量视图界面,根据试验的设计定义每个变量类型。

c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c课程设计实验报 告

中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实践)任务书、设计报告 (C++程序设计) 题目时钟控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 9月7日 《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对象:粉冶、信息、能源、交通工程实验2101学生时间: .6 2周(18~19周) 指导教师:王小玲 1.课程设计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程序设计。在设计当中学生综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点,编制一个小型的应用程序系统。经过此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开发一个管理应用程序的思想、方法和流程。 2.课程设计的配套教材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铁道出版社,主编杨长兴刘卫国。 ●《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铁道出版社,主编刘卫国杨长兴。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中国水力电力出版社,严华峰等编著。 3.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自己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开发(如画笔、游戏程序、练习打字软件等),要求利用MFC 工具操作实现。 (2)也可选一个应用程序管理系统课题(如:通讯录管理系统;产品入库查询系统;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 等);

设计所需数据库及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设计所选课题的系统主封面(系统开发题目、作者、指导教师、日期)。 设计进入系统的各级口令(如系统管理员口令,用户级口令)。 设计系统的主菜单。要求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数据的浏览和查询 ●数据的统计 ●数据的各种报表 ●打印输出 ●帮助系统 多种形式的窗体设计(至少有查询窗体、输入窗体) 注意:开发的应用程序工作量应保证在2周时间完成,工作量不能太少或太多。能够2人合作,但必须将各自的分工明确。 4.写出设计论文 论文基本内容及撰写顺序要求: ●内容摘要 ●系统开发设计思想 ●系统功能及系统设计介绍 ●系统开发的体会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Z-Stack 协议栈的SappWsn 应用程序框架的工作机制 2. 掌握在ZigBee 协议栈中添加人体红外传感器驱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装有IAR 开发工具的PC 机一台 2. 下载器一个 3. 物联网多网技术开发设计平台一套 三、实验原理 在Z-Stack APP中的HAL\Target\CC2530EB\Includes组中,提供了一个hal_io.h的文件,如图所示。 其中,提供了名为HalIOSetInput 的函数,可以将燃气传感器端口(P1.0)设置为输入,然后通过调用HalIOGetLevel 函数来获取传感器状态。 四、实验步骤 1、将单片机zigbee协调器拆卸下来,取出烧写器。通过Mini USB接口将zigbee 协调器与下载器和PC机相连。

2、将实验箱控制方式切换开关拨至“手动”一侧,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协调器旁边的LED灯被点亮 3、打开配套代码中的ZStack-CC2530\Projects\SappWsn\SappWsn.eww工程文件,在“Tools”组中,找到“f8wConfig.cfg”文件,双击打开,并找到大概第59 行的“-DZAPP_CONFIG_PAN_ID=0xFFFF”,将其中的“0xFFFF”修改为其他值,例如0x0010

4、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CoordinatorEB”,点击工具栏中的“Make”按钮,编译工程,等待工程编译完成,如看到警告,可以忽略。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中的工程名称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Options”,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左侧的“Debugger”,并在右侧的“Driver”列表中选择“Texas Instruments”,点击“Download and Debug”按钮。待程序下载完毕后,点击“Go”按钮,使程序开始运行。点击工具栏中的“Stop Debugging”,退出调试模式, 5、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热释红外传感器节点旁边的LED灯被点亮,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EndDeviceEB”,在“SAPP_Device.h”文件中,取消“HAS_IRPERS”的注释,并保证其他的功能均被注释,如图所示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温度测控电路

燕山大学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温度测控电路 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XX医疗仪器X班 学号: XXXXXXXXXX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教师: XX 教师职称: XX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电子实验中心 20xx年7月 2日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评审意见表

目录 第1章引言 (2) 1.1温度测量系统的简介 (2) 第2章温度测量仪的电路设计 (3) 2.1 温度测量仪总体框图 (3)

2.2 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 (4) 2.3 K—℃变换器 (6) 2.4 放大器 (7) 2.5 比较器 (8) 2.6 报警电路设计 (9) 2.7 电路原理图 (10) 第3章仿真与制作 (11) 3.1 电路的仿真 (11) 3.2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12) 第4章课程设计总结 (13) 附录元件清单 (14) 参考文献 (15) 第1章引言 1.1温度测量系统的简介 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温度测量的地方比如热水器、电冰箱等温度测量系统就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了温度传感器、放大器、 比较器、电阻、模拟电路实验箱、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等等。其中温度传感器是一个热敏电阻,它通过感知温度的变化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并影

响电路中二极管和蜂鸣器中所通过的电流,使其产生变化。而后通过multisim 软件仿真的实现来使二极管发光以及使蜂鸣器报警,从而来实现温度预警。 温度的测量是生产生活中时常需要的工作,进入21世纪后,温度传感器正朝着高精度、多功能、总线标准化、高可靠性及安全性、开发虚拟传感器和网络传感器测温系统等高科技的方向迅速发展。 Multisim是加拿大图像交互技术公司(Interactive Image Technoligics 简称IIT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第2章温度测量仪的电路设计 2.1 温度测量仪总体框图 使用温度测量仪,首先经过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作用,使外界温度转换为电流用表示。因为上述为绝对温度K和电流之间的转换关系,而在设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8篇)(优秀版)

《实验报告总结》 实验报告总结(一): 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面,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老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但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但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后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状况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状况,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取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就应要有良好的习惯,就应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就应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就应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我就应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就应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个性仔细。 在最后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个性准确。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己的模块。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数码显示个性需要细致,由于我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后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争取一次性做好,人生没有太多时间去浪费。 实验报告总结(二): 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与体会,这些使我一生受用不尽,记下来与大家共勉: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测控电路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王振阳学号:1101170136 同组人员:李钊、贾玉林、梁强 实验地点:机械楼421 时间:2012年12月31日~2013年01月05日 提交报告日期:2013年01月07日 成绩与评语: 指导教师:周严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选题一信号发生电路的设计 1. 设计及实验任务 1)确定图1.1中的元件参数,搭建实验电路,调试实验电路,验证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技术要求如下: 图1.1 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电路 ①幅度要求:方波±5V,三角波±2.5V。 ②频率调节范围:100Hz~10kHz。 2)对举例中的电路加以改进,使输出三角波能够沿纵坐标平移,但波形形状不变,要求移动范围为±5V。设计电路原理图,搭建并调试电路验证设计。 3)对举例中的电路加以改进,使输出三角波变为锯齿波。设计电路原理图,搭建并调试电路验证设计。技术要求如下: ①幅度要求:方波±5V,锯齿波波±2.5V。 ②频率调节范围:100Hz~10kHz。 4)对举例中的电路加以改进,使输出的方波变为占空比可以调节的方波,但周期不变,要求占空比调节范围1%~100%。设计电路原理图,搭建并调试电路验证设计。 2. 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任务一设计及实验调试说明 (1)电路参数的设计 电路由电压比较器和积分器构成,A1 和R1、R2 组成同相输入迟滞比较器,A2、R5 和C 构成积分器。在通电瞬间,比较器的输出电平V o1 是随机的,设刚通电时V o1=+V z,积分器输出负向斜变,当A1 的同相输入端V1+从正过零时有V+=R2/(R1+R2)*Vo+R1/(R1+R2)*V o1,V o=R1/R2*V z,比较器输出翻转为-V z,之后积分器输出正向斜变,当A1 的同相输入端V1+从负过零时有V o=R1/R2*V z,比较器输出又翻转为+V z,之后积分器输出负向斜变,当A1 的同相输入端V1+从正过零时,比较器输出再次翻转为-V z,积分器输出再次正向斜变,如此周而复始,V o 输出三角波,V o1 所选参数:R1=R3=R4= R6=5K,R2=10K,C=0.1uF,稳压管Vdz=5V,R5为电位器(最大100K),直流供电电压10V,运放A1、A2型号:LM356 (2)实验调试步骤,记录调试的波形、数据等中间及最终结果 1.按设计的电路和选择的参数搭好电路 2.示波器一端接V o1一端接V o,接通直流稳压电源后输出波形如图所示。

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设计任务 (1) 2实验目的和要求 (1) 3实验仪器和元件 (1) 4电路设计 (1) 4.1传感器信号分析 (1) 4.2信号处理流程设计 (2) 4.3详细电路设计 (2) 4.31电荷方法器 (3) 4.32电压放大电路设计 (4) 4.33峰值检波电路 (4) 4.34比较器电路和二极管发光电路 (5) 4.35电源去耦电路 (5) 5、电路处理流程信号分析: (6) 5.1 各处理流程信号分析: (6) 5.2 调试过程 (7) 5.3 最终测试结果及评价 (7) 5.4 传感器信号的进一步讨论 (7) 6心得体会 (8) 7参考文献 (8)

1设计任务 利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设计电路,对振动幅度或加速度进行测量。并完成以下任务: 1、分析传感器输出信号特点及与物理量的关系; 2、输出为0-5V直流电压; 3、当振动超过一定阈值时,点亮指示灯报警;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输入输出关系; 5、进一步分析碰撞检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一种碰撞出现的信号特点。 6、撰写设计报告。 2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利用所学知识,综合传感、检测、测控电路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电路设计与软硬件调试。锻炼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3实验仪器和元件 设备:示波器、电源、信号发生器。 材料:传感器、面包板(实验板)、连接线、电阻、电容、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 元器件: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 4电路设计 通过对电路的特点进行分析,从传感器的信号特点设计信号检测电路。压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电荷,那么第一级应该是电荷放大器,其次根据需要加入一定的电压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 4.1传感器信号分析 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有源(或发电型传感器)。它以某种电介质的压电效应为基础,在外力的作用下,在电介质的表面上产生电荷,从而实现非电量电测的目的。 压力传感器元件是力敏感元件,所以它能测量最终转化为力的那些物理量。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一般有纵向型、横向效应型和剪切效应型三种。

EDA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EDA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题目:设计一个全双工UART电路院系:XXXX学院 学号:XXXXX 姓名:严XX 教师:林XX 时间:2012.06.02

1 课程设计的摘要原理 (2) 2 设计一个全双工UART电路,具体要求如下: (6) 3.UART设计 (7) 3.1 UART结构 (7) 3.2 UART的帧格式 (8) 4 UART的Verilog HDL语言设计 (9) 4.1 UART分频器 (9) 4.2UART发送模块 (10) 4.3 UART的接收模块 (14) 4.4 UART的硬件测试 (18) 5 课程设计总结 (19)

1摘要 UART协议是数据通信及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全双工串行数据传输协议,在实际工业生产中有时并不使用UART的全部功能。只需将其核心功能集成即可。波特率发生器、接收器和发送器是UART的三个核心功能模块,利用Vefilog-HDL语言对这三个功能模块进行描述并加以整合UART(即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 Transmitter 通用异步收发器)是广泛使用的串行数据传输协议。UART允许在串行链路上进行全双工的通信。串行外设用到RS232-C异步串行接口,一般采用专用的集成电路即UART实现。如8250、8251、NS16450等芯片都是常见的UART器件,这类芯片已经相当复杂,有的含有许多辅助的模块(如FIFO),有时我们不需要使用完整的UART的功能和这些辅助功能。或者设计上用到了FPGA/CPLD器件,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所需要的UART功能集成到FPGA内部。使用VHDL或Veriolog -HDL将UART的核心功能集成,从而使整个设计更加紧凑、稳定且可靠。本文应用EDA技术,基于FPGA/CPLD器件设计与实现UART。 实际应用上,有时我们不需要使用完整的UART的功能和这些辅助功能。使用Verilog-HDL将所需要的UART的核心功能集成到FPGA/CPLD内部,就可以实现紧凑、稳定且可靠的UART数据传输。这样,既可以满足实际的应用,实现所要求的简单的通信和控制,又能够去除更多不需要的繁杂复杂的功能实现。 一、UART的原理 串行通信是指外部设备和计算机间使用一根数据线(另外需要地线,可能还需要控制线)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数据在一根数据线上一位一位传输,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与并行通信方式相比,串行通信方式的传输速度较慢,但这种通信方式使用的数据线少,在远距离通信中可以节约通信成本,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本的UART只需要发送和接收两条数据线就可以完成数据的全双工通信,其基本功能是在发送端将控制器通过总线传过来的并行数据,以设定的格式,设定的频率串行地传输出去,并同时在接收端将串行接收到的数据,转换成相应的并行数据发送出去。UART的基本帧格式如图1所示。其中,起始位总是逻辑O状态,停止位总是逻辑l状态,其持续时间可选为1位、1.5位或2位,其数据位可为5、6、7、8位,校验位可根据需要选择奇校验位,偶校验位或无校验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