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西方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各国政党的危机意识已然觉醒,努力寻找适合本党发展的新模式,导致政党政治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诸如政党意识界限模糊化、政策主张趋中化、运作方式媒体化、政党格局多元化、组织形式区域化、国际化等。

【关键词】西方政党变化发展

西方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进行社会政治活动的合法规则、程序和方式,这些政党通过执掌国家政权或参与政治实施政策纲领,扩大政治影响,实现利益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的变迁,西方各国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及时调整政策倾向,政党才能得以维持生存、扩大发展空间,政党政治也才能实现创新和完善。

一、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环境面临的新变化

1.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政党执政基础发生改变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业已从制造业占主导的物质型生产转变为服务业占主导的服务与知识型生产,而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则逐渐取替第一、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这种改变势必引起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的变化。如今,传统产业阶级的规模不断缩小,以服务业和知识型生产为社会主体的新中间阶层正在快速成长,社会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新中间阶层人数众多,价值取向迥异,政治态度温和,他们的出现必将改变当代西方社会结构,缓和阶级冲突。这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无疑会对西方传统政党,尤其是以工人阶级为执政基础的左翼政党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对政党选民基础的影响:政党是由拥有共同利益、追求共同政治目标的人群组成,可以说,这些人群是政党的“生命线”。当今,西方国家传统产业阶级人数减少,新兴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使得那些以产业阶级为选民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执政基础面临衰弱危机,其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以传统制造业工人为选民基础的左翼政党,例如,“1966年英国大选中,左翼政党工党得票中的81%来自作为体力劳动者的工人阶级。”可是,传统产业工人不仅人数逐渐减少,内

2018学年政治人教版必修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对于民主党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B.民主党派是统一战线组织 C.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民主党派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政治联盟 解析:题干指向民主党派,故A项不符合题意;人民政协是我国的统一战线组织,B项不正确;D项“全体中国人民”表述错误。C项正确指出民主党派的地位,入选。 答案:C 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A.坚持人民民主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遵守宪法和法律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故选B项。 答案:B 3.2017年1月12日下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第6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建言献策。在此之前,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提升中华老字号品牌质量”调研组在沪调研,并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对“老字号”品牌传承和保护、企业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政协开展调研和座谈() ①体现了审慎行使法律赋予的决策权②有利于协助党和国家实现民主决策③是改革社会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④是在掌握实情和民意的基础上履行职能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针对提案开展调研和座谈,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政协工作反映真实的民意,协助党和国家机关实现民主决策,②④正确;政协不是国家机关,对国家经济社会事务没有决策和管理的权力,①③错误。 答案:C 4.2017年5月25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第67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完善住宅房地产调控,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言献策。这表明,政协() A.与中国共产党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B.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C.积极进行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D.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 (1)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 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 政职责。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 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 举 (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 (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 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 日渐高涨 (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 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二.北美大陆的新体制

政治现代化与政党现代化 文档

3000字如果把1898 年看作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始,那么,至今已有百年历史。1 0 0 年前,中国部分志士在“变法图强”的意念驱使下,开始了以变革政治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戊戌变法”,而这次变法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失去了上层资源。从此以后,中国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在现代化道路上的惶惑旅程。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逻辑必然。历史地看,这一过程既具有政治现代化的一般特征,诸如政治结构的变革、政治功能的调适、政治参与的扩大、政治认同的提升、政治文化的世俗化取向、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等等,同时又体现出了自身的逻辑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政治现代化的模式以西方政治文明为参照;政治现代化的目标是以政治现代化带动其他领域的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既有渐进和改良,又有激进和革命。有学者总结说:欧洲民主化遵循的是“自由平等——议会制度”这样一条逻辑,而中国的民主化“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入手,先提出立宪主张,而后才出现自由平等思想,遵循的是议会制——自由平等这样一条恰好与欧洲相反的逻辑”。今日看来,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逻辑特殊性,带有强烈的政治浪漫主义色彩。 从世界历史来看,所谓现代化道路其实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的创新,二是财产所有权的变易,三是政府改革。一般而论,体制与观念是互动的,但这一关系在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却发生了变异,观念与体制相互剥离。政治革命虽然改帝制为共和,但大都是有共和之名,而无共和之精魄——民主、自由、法治等精神,制度与制度之精神互相排斥,致使宪政变成了镜花水月。共和政制和政党政治被各式各样实质上是专制的政治形式所代替。君权被批判,民权却未见勃兴;人治被批判,法治却并未建立;权威观念不断消解,权利意识却并未增长;全能政治被唾弃,有限政府却少有发展。所有这一切又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结构性冲突。同时,在整个政治制度创新的过程中,从三个组成部分来看,思想革命即意识形态的创新最为复杂,它的不彻底为以后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留下了无穷后患。因为思想的高度决定了改革的深度,并关系到解决中国问题的路径取向。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能否孕育出西方式的政治现代化,或言西方政治文明能否脱离其母体而移植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这在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被称为发展阶段与发展路向之争。正是这一“古今中西”之争制约着近现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转型,同时也构成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难境地。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又可以看到,尽管观念和体制不尽统一,毕竟西方各种思潮和政治文明观念的大量涌入使传统的儒家社会政治价值观丧失其统治地位。我们将这一现象权且称为“西化”。西化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浪漫主义的发端,同时也是中国古老的政治传统走上其沉重的现代化转型道路的开始。明白这一基础点对建设当前政治文明的意义深远,这预示着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事业将在一个空前复杂的背景下展开。经过百年的努力和艰难的探索实践,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并通过政治文明的建设,推动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条件。 一般意义上的文明就是指人们行为的合理性。而政治文明则应该是人们合理地对待政治生活,或者说在政治生活方面人们生活的合理性。但是如果一个社会中只有少数人的生活具有合理性,远不能构成一种文明。只有社会上多数人的行为都具有合理性时,才能构成一种文明。因而政治文明应该是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的、社会上多数人对待政治生活的合理性倾向。而且,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发展变化,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机制也会呈现出一个不断调适、健全和完善的变化过程,诸如社会主体尤其是政治主体理性化程度的提高,社会组织合法性基础的巩固和扩大,政治规范的进一步完备、严密和具体,便于操作,权威性不断强化;协调社会关系的途径和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各种社会关系进一步合理,趋于和谐;社会政治心理不断趋于健康,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不断创新,社会的政治价值取向、规范体系更加科学,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日益加强;政治行为逐步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并不断提高效益和质量;政治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经过不断的、适时的调整,与其他社会制度体系的功能不断相适应,更好的实现其所代表的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使政治文明的发展不断适应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应由相关社会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客观要求。 以下我们从政治文明的几个主要表现形式来具体阐释。 由于政治领域总是以权威的存在为前提的,因此,政治文明首先就表现为权威产生和运行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的标准在古代和近现代社会中,在中国和西方社会中是存在巨大差别的。在现代社会,

中国政党与政治作业

1. 请述政党的概念。(教材第一章第一节,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一节) 答:政党是近代以来社会政治主体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政党的斗争是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 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征:1、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2、都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3、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力、最有经验的领袖集团主持的;4、都具有组织纪律性。 2. 请述政党的分类? (教材第一章第二节,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二节) 答:(1)资本主义政党:又可分为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法西斯主义政党等。 (2)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指欧、美、大洋洲各国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等。 (3)共产主义政党:包括中国、古巴等执政党及其他一些国家未执政的共产党。 (4)民族主义政党:19世纪在欧洲、拉丁美洲出现,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为基础政纲。 3. 请述共产党的转型。(教材第二章第二节,视频教学课件第二章第二节)答:1、作为革命党和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之间是有区别的。 1)从政治统治方式来看,作为革命党,共产党主要依靠暴力手段来夺取政权和巩固新生的政权。而作为政权巩固后的执政党,同样的手段对于共产党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 2)从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来看,革命党属于高度集权和直接领导为主的政党,执政党则强调适度分权和间接领导。 3)从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来看,无产阶级政党奉行的是民主集中的组织原则,革命党在对敌斗争的严酷条件下,难以实行充分的党内民主,同时为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必须强调铁的纪律和高度的服从以及必要的保密。而执政党具备了实行党内民主的条件,在坚持党的纪律保障党的意志的集中统一的同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发展党内民主上来。 4)从战略策略或或政策方略来看,革命党的战略策略立足于阶级斗争,强调分清革命的依靠力量、同盟力量和革命的对象,并据此制定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执政党治国的政策方略则要立足于社会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和谐与合作,具有最大程度的包容性。 5)从活动方式来看,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并模范地遵守法律。 6)从对党员的要求来看,革命党对党员个人的要求,重点是对党的忠诚和革命的理念信念,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很少。执政党要执政治国,对党员队伍构成和党员素质的要求均不同于革命党。 2、执政党的功能转变 在发展市场经济和走向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执政党的功能主要是利益综合,精英录用和输送,执掌政权,政治动员与政治社会化,政治沟通等。 4. 推动中国近代政党萌芽的因素。(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 答:推动中国近代政党萌芽的因素: (1)民主危机刺激下知识分子的觉醒;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作业

2014年作业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九章 村民自治有前途吗?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有,因为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广大农村的实践方式,是指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村民自治的开展和发展对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基层民主,带动其他民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1、维持农村稳定,2、促进基层民主建设,3、启示了中国其他民主进程的开展。 第四章 你是如何理解中国国家主席的权力地位的?其重要性如何体现? 答:中国国家主席的权利是最高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各项国家元首的权力。 其重要体现为:1、公布法律权2、发布命令3、任免权4、荣典权。 第一章 你对当前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怎么看? 答: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是1、平等权,2、政民民主和自由权,3、宗信仰自由权,4、人身自由权,5、受益权,6、特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名族团结2.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5.依法纳税 第十章 简述政府发展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理论基点谈谈我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答: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方向是国家有计划地、自上而下地推行的旨在调整国家政治关系和政治结构,完善各项政治制定的变革。第一、政治体制改革对结构的调整。第二、政治体制改革上政府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第三、政府发展上政府工作报告本身沿着一定方向运作,国家权力及国家权力机关逐步过渡到和谐化、高效化、职能化和现代化。 国政府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府机构得到精简、高效,政府职能得以转变,政府人事选拨任命和决策逐渐公化、民主化,政府行为益法律化,随着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政府权力日益分散到经济与社会领域,公民各种权利逐渐得到了体制认真可和法律保障。 政府发展内涵参见教材第261页,政府改革成就: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行政审批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发展方向:公共预算,大部制改革。也可以有其他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010届高三政治我国的政党和政治制度测试题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单元测试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1、Ⅱ卷两部分,请将第1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4分。 日本在野党和自由党为了与执政的自民党争夺政权,两党迅速完成了合并。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 A、日本是实行两党制的国家 B、日本是实行多党制的国家 C、日本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 D、日本是实行联邦制的国家 2、日本的在野党之所以要与执政党争夺政权是因为() A、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根本不同 B、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C、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D、资产阶级政党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据此回答3-4题。 3、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表明() A、中央委员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B、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C、党的最大优势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4、中共中央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表明() A、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B、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 C、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经济领导 D、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思想领导 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据此回答5-6题。 5、这一纲要的颁布体现了() ①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汇总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和完善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王权;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 (1)背景:A.历史传统:13世纪<<大宪章》的签署给王权设定了界限,并形成了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B.政治前提:1688年的光荣革命解决了王权与议会的权力之争。 (2)制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 (1)内容: 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影响: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是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到法治,英国社会进入长期稳定 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 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2)“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首相承担了实际行 政职责。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内阁首相 (3)运行机制: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 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 举 (4)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和两党制的形成,议会选举由个人竞争扩大为两党间的角逐,大选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3.1832年议会改革 (1)改革原因:““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议会基本掌握在资产阶级化得贵族手中,随着工业革 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 日渐高涨 (2)改革结果和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更多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虽然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①国王是世袭产生,是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具有立法权③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的领袖就是首相。 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一二三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 两个趋势:国王权利逐渐削弱,议会权利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A.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B.行政权力有国王转移到内阁; C.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 民民主

世界政党政治的变化与发展

自1679年世界上第一个政党建立至今,政党政治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除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均实行政党政治。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利益并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类政党空前活跃。一些政党不仅在本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地区乃至国际事务产生着很大影响。冷战结束后,各国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党际关系,已经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一般的政府交往无法代替的独特作用。一、世界政党格局处于大变动之中两极格局解体之初,世界范围内的政党政治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在原苏东地区和非洲国家出现多党制浪潮,世界新增大小政党上千个,包括民族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新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绿党等。有的国家还出现了极端民族主义或是带有很强宗教色彩的政党。在多党制浪潮的冲击下,发展中国家和原苏东地区转型国家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政党力量和影响受到削弱,有的陷于分裂,有的走向瓦解。总的说来,这些国家的政党格局当时多呈散乱无序状态。各政党力量消长起伏不定,政党之间的关系纷乱迷离,党派斗争显得极为尖锐、复杂和激烈,有时甚至导致剧烈的社会震荡和冲突。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两党制格局也开始面临第三党和独立力量的挑战。近10年来,经过社会政治斗争的无情洗礼和持续不断的分化组合,原苏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政党消失在大浪淘沙般的社会发展进程之中。不少名噪一时的政党领袖,成了历史舞台上匆匆来去的过客。但也有一

些政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本国政治中的重要因素。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逐渐稳定,政党政治走向有序化。街头政治转变为议会斗争,议会民主成为政党角逐政权的主要手段。社会的和睦与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党的自身建设和争取更多的选民支持成为各政党关注的主要问题。到新世纪初,许多国家已初步形成多样化的政党体制和政党政治新格局。世界政党政治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混乱无序逐步转向相对平稳的渐进发展状态。二、发达国家传统政党面对挑战,求变图存早在冷战结束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结构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冷战结束后,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发达国家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分化组合,政党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也随之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政党为争取社会中间阶层、壮大自己的社会基础展开了激烈竞争,有些党甚至把代表和体现社会中间阶层的利益作为参加竞选、执掌政权的基本出发点。也有一些传统政党因缺乏时代精神,对社会中间阶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较为有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近年来,西方国家出现许多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一般不提出执政、参政的政治主张,而主要关注诸如人权、环境保护、地方权利、公民权益等具体事务,也有的积极参与反战、反核、反全球化、反集团化等社会运动。虽然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比较松散,但由于活动能力强,社会影响面广,其作用已逐渐渗透到传统上属于政党的活动领域。此外,由于跨国公司、跨国集团、跨国机构对国际和地区性重大事务的影响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3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三十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2016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听取各民主党派代表、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有着规范党内生活的政治清醒②协商民主是多党合作的方式和根本活动准则③各民主党派作为执政党的友党参与党内决策④政党协商是民主党派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共中央就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听取各民主党派等的意见和建议,这既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加强党建的政治清醒,同时也是民主党派通过政党协商发挥作用的体现;②说法错误,因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故排除;③说法错误,因为民主党派不能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内决策,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2017·辽宁省抚顺市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模拟]2016年9月1日,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民进必须服务大局,为破解改革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献计出力。做诤友讲真话要有责任担当,建关键之言献务实之策要有本领水平。上述主张强调了中国民主促进会( ) ①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③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应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我国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材料中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是民主党派,应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选C。①不选,因为人民政协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③不选,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017·山东省日照市高三期中考试]由民盟中央提交的《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提案》建议全面取消各级政府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这表明( ) ①全国政协具有民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②全国政协具有监督管理中央政府的职能③全国政协具有提案权、质询权④全国政协提出议案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完整版)高一政治我国的政党制度测试题

我国的政党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今年下半年,要继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抓好节能减排。材料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是() ①我们党协助政府,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②我们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④我们党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解析:党对政府是领导不是协助,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政府的职能而非党的职能,故①说法错误。材料不能直接体现党的执政方式尤其是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③不选。中央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工作,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体现了党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④正确,选D。 答案: D 2.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十七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为全党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了楷模。从根本上说,建设学习型政党是() A.建设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需要B.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的必然要求 C.知识经济时代对党员的客观要求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 解析:建设学习型政党,才能使党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保持先进性,B正确。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主要涉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C是原因但非根本原因。建设学习型政党需要坚持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不选。 答案: B 3.2010年抗洪抢险有三点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点就是党和政府领导人均对抗洪抢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抢险救援,把人民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我国政府包办一切③党和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④我国党政不分,合署办公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考核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我国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②表述错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④表述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选C。 答案: C 4.2010年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推进西部大开发,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措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当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西方社会结构发生了极大改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各国政党的危机意识已然觉醒,努力寻找适合本党发展的新模式,导致政党政治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诸如政党意识界限模糊化、政策主张趋中化、运作方式媒体化、政党格局多元化、组织形式区域化、国际化等。 【关键词】西方政党变化发展 西方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进行社会政治活动的合法规则、程序和方式,这些政党通过执掌国家政权或参与政治实施政策纲领,扩大政治影响,实现利益要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环境的变迁,西方各国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只有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潮流,及时调整政策倾向,政党才能得以维持生存、扩大发展空间,政党政治也才能实现创新和完善。 一、当代西方政党执政环境面临的新变化 1.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政党执政基础发生改变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方式业已从制造业占主导的物质型生产转变为服务业占主导的服务与知识型生产,而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则逐渐取替第一、二产业成为支柱产业,这种改变势必引起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的变化。如今,传统产业阶级的规模不断缩小,以服务业和知识型生产为社会主体的新中间阶层正在快速成长,社会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新中间阶层人数众多,价值取向迥异,政治态度温和,他们的出现必将改变当代西方社会结构,缓和阶级冲突。这种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无疑会对西方传统政党,尤其是以工人阶级为执政基础的左翼政党产生重要影响。 一方面,对政党选民基础的影响:政党是由拥有共同利益、追求共同政治目标的人群组成,可以说,这些人群是政党的“生命线”。当今,西方国家传统产业阶级人数减少,新兴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使得那些以产业阶级为选民基础的传统政党的执政基础面临衰弱危机,其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以传统制造业工人为选民基础的左翼政党,例如,“1966年英国大选中,左翼政党工党得票中的81%来自作为体力劳动者的工人阶级。”可是,传统产业工人不仅人数逐渐减少,内

后政党政治与中国的未来选择

"后政党政治"与中国的未来选择 全球政治的代表性危机 当代政治的“代表性断裂”蕴含着不同以往的、多重的政治危机。首先是政党政治的危机。政党政治成型于19世纪的欧洲,而在中国则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创新。辛亥革命前后的政党政治试图师法欧洲宪政框架下的多党--议会体制,但在国家分裂、帝制复辟和共和危机的背景下,革命党人和许多政治精英追求的主要政治目标发生了变化。形成现代中国独特的政党政治有三个条件:第一,民国建立后,地方分离、武装割据与党人活动相关联,如何形成新的全国性政治,成为民国初期政治思考的一个重要脉络。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各政党纷纷加入国家的民族主义动员,成为欧洲战争的政治动力,以至战后欧洲思想界对于传统政治模式的反思达到高潮,中国政党政治的重组就发生在这个对于政党政治的反思氛围之中。第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爆发了俄国革命,布尔什维克体制也被一部分革命者视为超越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政治模式。(关于布尔什维克及其政党模式的争论和思考,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展开,这里不能赘述)换句话说,占据这一革命世纪政治中心的政党体制恰是政党政治危机和失败的产物。就其与危机中的政党体制的关系而言,这一深受俄国革命影响的新型政党体制具有“超级政党”和“超政党”的双重要素。所谓“超级政党”是指竞争中的国共两党均不以形成议会框架下的竞争型政党政治为宗旨,而以形成霸权性政党(或称领导性政党)体制

为目标。所谓“超政党”是指两者的代表性政治并不同于议会框架下的多党或两党政治。它们更接近于葛兰西所谓能够代表未来的“新君主”。在不同的阶级政治的基础上,以无产阶级、工农联盟、民族解放的统一战线为政治代表性内含的共产党击败了日渐疏离于农民运动及大众政治的、以国家政治为中心的国民党。 无论是西方的多党制还是中国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党的代表性都是越来越不清楚。就中国而言,伴随着无产阶级、工农联盟、统一战线等范畴日渐模糊,政党的代表性及其政治也发生了大转变。关于“代表性断裂”——即政治体制与社会形式的脱节——我曾在不同的场合讨论过。在《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失》中,我集中探讨了去政治化的政治的问题;在《代表性断裂:再问“什么的平等”》中,我解释了平等危机的不同形式及其与代表性危机的关系。在我看来,代表性断裂或上述脱节正是去政治化的后果,其重要的症候是政党国家化。政党国家化是指政党日益服从于国家的逻辑,不但其职能而且其组织形态,逐渐地与国家机器同构,从而丧失了政党作为政治组织和政治运动的特征。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有联系却不尽相同的政党国家化的形态:一种形态是前改革时期的政党官僚化,另一种是在市场化过程伴随政府公司化的趋势而产生的政党与资本的联姻。就政党而言,“代表性断裂”集中表现为政党一方面超越先前的阶级范畴,宣称其普遍代表性,另一方面却与大众、尤其是处于底层的大众更加疏远。我们可以找到对于工人和农民的保护

政党与政治稳定

一、政治制度与社会稳定 亨廷顿的著作给我们明确提出了一个关于政治体制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相关性的理论解释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要点是: 1·一个社会的政治成熟程度与其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密切相关。政治制度化是政治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可以用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和内部协调性来衡量政治制度化的水平;这些理论指标越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政治体系或政体可以根据其政治制度化程度、政治参与程度(亨廷顿对这一概念没有作明确讨论)及其二者比率的高低加以区别。 3·一般而论,政治制度化程度低,而政治参与程度高的社会,政治不稳定;与此相反,若政治制度化水平高,而百姓的政治参与程度低,则政治比较稳定。 二、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实现政治稳定呢?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建立强大的政党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亨廷顿认为其关键因素是建立一个政党,尤其是一个强大的政党。一个国家必须在现代化进程的早期就建立政党,才能有效的协调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制度化之间的平衡、维护政治稳定。亨廷顿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政党对政治稳定的重要性:一是有政党的国家比没有政党的国家要稳定得多。二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越强大就越稳定。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在独立之后发生政变企图统计表明,无政党国家发生政变的机率高达83%,远远高于其它有政党的国家。都有政党的国家之间,有强大政党的国家比那些政党松散的国家更稳定。例如,印度比巴基斯坦要稳定,就是因为印度的国大党比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联盟要强大得多。 政党的作用: 1. 首先,政党具有融合和同化作用。现代化导致了各种新兴社会势力的出现,但同时又缺乏传统社会中融合各种社会势力的政治共同体。如家族、村庄、民族等。因此,急需一个新的政治共同体来揉合这些原生的社会势力,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这个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社会和经济阶级加以同化。 2.其次,政党具有补充制度不足作用,) 任何社会政治制度都会存在不足和漏洞。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并不存在能通过自身调整,而适应现代国家要求的那种传统政治制度。因此,为减少政治动荡的可能性,必须建立政党制度,发挥其补充制度的作用。政党能在政治生活中起组织和动员作用,并疏导动员起来的社会力量,使其通过正常政治手段参与政治,补充政治体制本身的不足。 3. 再次,政党具有弥合作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一般来说,城市是反对派比较集中的地方,他们反对现有的政治制度,而农村是相对保守的地方,政府的稳定主要依靠农村的支持。城市的精英分子为了掌握政权,会将自己的一些现代化口号加以改造,便于农村群众接受上层人物的政治目标。同时他们也多少接受农村群众的一些传统价值准则,以换取对方的支持。政党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政党和政党体制就是弥合城乡差距的制度化手段。 三、政党的力量的体现 1.其组织的群众的支持的大小。政党的力量反映出支持的规模和组织的水平,凡是取得真正或推定的高水平的政治稳定的进行现代化的国家,都至少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例如印度国大党。

人教版高三政治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综合练习

第三课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综合练习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于()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D.提高党执政能力 2.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主要看() A.其组织成员的阶级成分B.是否以掌握国家政权为目标 C.政党的纲领和实际行动D.组织纪律是否严密 3.右侧漫画直接说明服务处工作人员没有() A.认识到群众的事情无小事 B.把对人民负责落实到实处 C.建立各种设施为社会公众服务 D.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4.国务院最近发出通知,定于2020年5月1 日前后表彰三千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其中,私企老板首次参加全国劳动模范的 评比。私企老板和其他国有企业的经理一 样可以参加全国劳动模范的评比,这体现了 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②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A.①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因为()

A.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B.理想信念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C.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状况关系党的执政能力 D.党员思想状况决定现代化成败 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祥林提出:利用全国农村邮政支局、所,开展农资产品配送服务。他的建议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随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组织专人对邮政系统开展配送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三农”问题的调研,最后将“鼓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产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写入2020年中央l号文件中的第五部分第十四款。回答6~7题。 6.为了这份建议,王祥林付出了近20年的心血。他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广大农村进行考察。王祥林三届连任全国政协委员,他先后围绕“三农”问题提出了几十个提案和建议。这体现了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_______作用。①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政治协商②对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民主监督③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④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国务院领导重视王祥林委员的提案,在组织专人调研以后,将其提案内容写进中央l号文件。这个事例说明我国() A.国务院要接受人大和政协领导 B.没有政协参与就没有科学的决策 C.不断坚持和健全多党合作制度 D.不断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8.中共中央决定,从2020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①由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②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具体体现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④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目标() 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保持中国共产党性质的决定因素是()

民初政党政治与民主

民初政党政治与民主思想 尚红娟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以失败而告终,但对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却产生了很大影响:伴随政党政治的展开,民主思潮随之勃兴、高涨;民主思想趋向于本土化、民族化;近代民主的追求也在冲突中得以反思、融合,在失败中走向转变。 [关键词]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民主思想 [中图分类号]K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 3492 (2007) 01 - 0162 - 04 作者简介:尚红娟,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民初政党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政党,是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政党的模式而建立的。在其实施运行中存在很多不足,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病态的发展,如学者所概括:党派林立,党争不休,原则模糊,独立依附,惟利是趋,本性使然,党中见党,派复有派,分和无常,脱党跨党,进出自由,党德败坏,因人而党,主义无别,政见雷同等。[ 1 ]所以,至终,他们也未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政党,但短暂的政党政治时代却对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转型产生了极大影响。学者对此已做出了诸多论述, ①笔者试图就民初政党政治对民主思想的影响做以再探讨。 一、中国政党的产生 中国政党是近代国人追求民主的产物。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是在图谋自强、以敌为师的过程中产生的。满清王朝最后五十年进行的三次现代化尝试:自强运动(1860—1894年的洋务运动) 、变法运动( 1895—1898年) 、立宪运动和革命运动( 1900年后) 。既没有保住自身的统治,也没有实现封建专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变。民族危机的加深却使以儒家封建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所依据的价值观、思想、规范,逐渐失去其内在魅力和权威。而在西学的热潮中,清朝的仁人志士已开始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价值体系引入中国,并对政党观念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早期维新派冯桂芬第一次将中西政治制度做了比较,高度赞扬“君民不隔”的西方民主制度。洋务派郑观应和王韬的著作中公开介绍西方的议会制度,主张进行“君民共主”的政治改革。郭嵩涛、黄遵宪、薛福成、马建忠等封建官僚知识分子作为驻外使节以书信、日记的形式对西方政党及政党制度进行介绍,设计过各种开设议院的方案。甲午战后,大批的政治团体通过报纸、书刊、译著等媒体把政党思想传播开来。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晚清新式教育的兴起,出现了一个反映其政治呼声的新式知识分子阶层。不管是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维新派、立宪派,还是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利益的革命派都把资产阶级民主作为批判封建皇权专制思想的理论武器,把建立各种政治团体、学会或革命组织作为达到本阶级、阶层政治要求的有效工具。为寻求得到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的支持,各大政治集团借助于报刊等媒介,对资产阶级政党观念做了大肆宣传。革命派以《民报》、《20世纪之支那》等报刊为舆论阵地。宋教仁提出“政党者,其目的在于得政权,以己党之政见,为国家之政策,而实行之”, [ 2 ]体现了政党夺取政权,以党治国的思想。改良派以梁启超、秦力山、唐才常为代表,在《时务报》、《清议报》、《政论》、《新民丛报》上对近代政党政治进行介绍和倡导,突出强调政党在近代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及地位,宣称“天下者,党派之天下;国家者,党派之国家也”[ 3 ] ,希望通过改良的方式在君主支持下实行政党政治。 如学者所论,“当原有政治体系受到重创而无法恢复功能时,政党是重建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在那些传统制度或崩溃或软弱或根本不存在的政体中,政党不仅仅是辅助性组织,而且是合法性和权威性的源泉。”[ 4 ]对处于近代化转型之中的中国社会而言,在迫切需要一个或者以一个主要的思想、政治力量来实现社会的整合时,填补这一政治权威真空的最佳组织——

政党政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2、政治 政治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就是在社会活动中利用各种手段规范社会的管理。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也是各种团体或个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所结成的特定关系,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这个词一般多用来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3、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指具有固定领土、一定的居民、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和主权的政治单位。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主权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法国让·布丹的作品中,对于布丹来说,主权是“属于共和国的绝对的,永久的权力。”主权不在个人,而在国家,因此主权是永久性的。主权是“主权者的独特特征,主权者不能以任何方式屈服于他人的命令,因为只有主权者才能为隶属者制定法律,废除已经制定的法律,以及修改过时的法律。 4、政党政治 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主要表现在 3个方面:①政党以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就国内外重大政治问题发表意见,对国家政治生活施加影响。②政党争取成为执政党,然后通过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来贯彻实现党的政纲和政策,使自己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集团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这是政党政治的核心。③政党处理和协调与国家以及与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5、议会 议会,又称国会,起源于英国,是从封建性质的等级会议演变而来的,议会是一立法机关,其成员由属该地区的代表组成。这些代表可以是直接或间接选举出来的,也可以是委任的。一般议会除有立法的权力外还有签署外交条约、宣战或批准和谈、选举或推翻政府、批准政府预算等权力。在一些国家里议会还有选举国家元首的权力。但也有一些议会的权力比较少的

通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作业本:第44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人教版(含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明确8个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8个中西部省区,重点就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等情况开展民主监督。这项工作表明( ) ①我国各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联盟 ②中国共产党支持各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责 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国家管理职能 ④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围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重大问题,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意见建议496件。这说明( ) ①各民主党派代表全体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 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 ④我国各民主党派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联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这表明( ) ①政治领导和政治认同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③政党协商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有效形式 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参政党提高参政本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针对人民陪审员制度,民革中央建议降低人民陪审员门槛,推行和扩大人民陪审团制度试点,将更贴近人民生活、与人民衣食住行相关的案件交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的合议庭进行审理。民革中央积极建言献策有助于( ) A.强化民主监督,确保审判公正、公开 B.发挥协商民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 C.完善多党合作制度,拓宽民主党派执政渠道 D.赋予人民审判权,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5.近期,某县举行了2018年县委书记与政协委员“面对面”专题协商活动。委员们围绕“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动改革创新工作”为主题开展调研,全面排摸情况,外出学习取经,积极寻求对策'在专题协商活动上踊跃发言,为全面推动改革创新工作献计献策。材料告诉我们( ) ①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政协协商是实现党科学执政的根本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