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

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

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

3.(2008·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

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

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

朝代的御瓶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5.(2009·临沂模拟)《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 右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B.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C.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

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

7. 《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

前。”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

A.灌溉工具 B.冶金工具 C.农耕工具 D.交通工具

8. 古代有货郎(右图)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你既然装做

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从哪个时

期开始(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9. (2008·山东文综)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

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2010·四川卷)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1.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下图),以纪念在中国存在

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2. 2010年2月25日时代周报载文指出:明清的经济政策具有连贯性,它是由明代开国君主朱元璋一手设计,可称为“洪

武型”的经济政策,是宋朝政策的“大跃退”。由此可以看出,“洪武型“经济政策的特点是

A 固守农耕经济

B 扩大商业往来

C 规范商业行为

D 发展对外贸易

13.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丝织品

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14、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15、我国能够把生铁和熟铁混炼成钢的灌钢法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16、我国用水力鼓风冶铁始于

A.战国B.西汉C.东汉D.魏晋南北朝

17、下列哪一项是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

A.飞钱B.柜坊C.交子 D.票号

18、隋唐时期,促进商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农业经济的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D.纸币的发行

19、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A.市民的生活B.文化的交流C.家对人民的统治D.商业的发展

20、关于民间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②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②民间手工业在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④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

①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基础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徭役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境况④以家庭为

生产、生活单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水利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的发展 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

23、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24、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关于经济与政策的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腾文工土》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6分)

(2)材料二中两段材料反映了某土地制度的变化,请问该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土地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政策与经济的关系。(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市”①“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②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l:《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2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6分)

(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2分)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3分)

(3)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根本目的何在?(2分)并针对土地兼并问题采取一些抑制措施,请举一例说明。(3分)

参考答案

1.【解析】B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通过“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炭化粟粒、粟壳遗存”确定

①是对的; 通过稻谷遗存多在南方,粟粒遗存多在北方确定②是对的; 通过北方也有稻谷遗存和南方也有粟粒遗存确定③是对的; 至于④,材料并没有关于谁先谁后的说法,不符合,所以是错的。

2.【解析】A 古代社会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A图即是直接反映。B图涉及的是土地所有制方面的变化,C图表现的是古代的渔猎生产方式,D图表现的是古代的畜牧业生产方式。

3.【解析】A此题审题时可抓住材料中“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这一关键信息,尤其是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这一关键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该水利工程应为四川地区的都江堰。

4.【点拨】D “生活富裕”不符合小农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承担繁重徭役和赋税、贫穷易破产的特点。

5.【解析】D 从瓷器的名称“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可判断该瓷器属于青花瓷,元朝时才出现青花瓷,所以该瓷器不可能出现于元朝以前。

6.【解析】C 商周时期以来,冶炼用皮囊鼓风。后来,鼓风装置由人力驱动(人排)发展到畜力驱动(马排),后又改为水力驱动(水排)。

7.【解析】D,“商”的标志悬于官员的官袍之上,商人缩在官袍的阴影下,旁边堆积了大量财富,现象的表明明清商帮对官府的依赖性。明清商帮只是商品经营的一部分,不会成为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明清商帮是各地商人以地缘关系聚合而成的商人群体,不是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颠覆明清专制统治的是辛亥革命。

8.【解析】 C注意题干隐性时间提示“《水浒传》第七十四回”,可知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是从宋代开始的。

9.【解析】D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以及手工业发展情况。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北宋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夜市、草市、晓市开始出现;同时,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中国开始出现彩瓷是在元朝,元朝出现了青花瓷,故②错误,宋代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官窑;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于明清时期,故④表述错误。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徽商最早出现于明中期以后,故选D。

10.【解析】D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物,在商鞅变法是提出并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出现了工商皆本思想,但重农抑商观念仍难以瓦解。故只有D表述错误。

11.【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千年古税的历史约开始于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所以选B。

12.【解析】A 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是“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由朱元璋时期开始实施、贯穿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其特点就是保护小农经济,固守农耕文明。

13.C; 14.D; 15.C; 16.C; 17.B; 18.D; 19.D; 20.D; 21-25:BDABD

26.【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所有制的演变。第(1)题,从材料一中家庭既从事农业生产,又进行纺织,说明小农经济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生产形态。从政治制度角度来分析,则是封建专制统治,推行重农抑商。而从思想上分析则因为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第(2)题,关键信息: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说明私有土地的出现。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应从生产力来分析,铁力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来社会转型的影响,从经济与政治两个角度来分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富人、地主有钱主要用于置办土地,关键信息: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其后果是使我国资本主义萌芽萌芽难以发展等;第(4)题,史轮相结合,阐述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

【答案】

(1)特点: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2)变化: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严重,因此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经济矛盾比较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启示:经济发展决定政策的变化,政策只有适应经济的发展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反之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

27.【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结合材料即可完整作答,注意分点列出。“特点”应包括市设置于城市中、坊市分开、市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等方面。第(2)问,材料二中的

①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材料二中的②反映了宋代的“市”突破

了时间的限制。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另外可结合明清时期商业发

展的特点加以补充,如商帮的崛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方面。

【答案】

(1)由政府设置于城中;与居民区分开;经营位置、交易时间有限制;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2)打破了坊市界限;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8. 1)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分)

特点: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回答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脆弱性)(6分) (2)材料二。(2分)

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3分) (3)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维护封建统治。(2分)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绘制“鱼鳞图册”。(3分,举出一例即可)

2019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6.3罗马人的法典

1.英国历史学家梅因说:“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况且,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他在这里论述的是() A.《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意义 B.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原因 C.罗马万民法出现的原因 D.罗马“人生而平等”的自然法思想 2.《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一款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查地,以便通行。”第二款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注重形式规则 C.最早的成文法 D.保护贵族利益 4.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系帝国的需要 B.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C.外来移民的需要 D.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5.罗马帝国时期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D.罗马开始颁行《十二铜表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6.2010年央视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认为:“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但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还要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罗马法维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罗马法影响公司组织的诞生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

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 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 A .财产C.信仰B.地域D.血缘 2.西周时期,一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 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 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的王位的是 A .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 D. 三儿子 3.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 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 皇帝任命 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 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6.北宋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从反面说明了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保证C.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D .兵赿多,战斗力赿弱 7.“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 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 参加科举考试C. 投笔从戎戍边 B.等待朝廷察举D.投做官吏幕僚 8.科举制的作用不包括 A. 扩大了官吏来源B、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有利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D.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9.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 尚书-中书-门下 B. 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 门下-中书-尚书 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 .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11.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 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 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C. “事无不总”,负 责执行政令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12.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试题

第四单元 一、单选题 1.(2018·广东汕头一模·28)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这反映出当时() A.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 B.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 C.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2.(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12)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就有仅英国领事处理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英国人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 B.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 C.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高涨 D.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混乱3.(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6)徐继畬曾说:“逆夷以商贩为生,以利为命,并无攻城掠地割据疆土之意,所欲得者,中国著名之马(码)头,以便售卖其货物耳。”他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掠夺工业原料 B.割占中国领土 C.进行资本输出 D.抢占商品市场4.(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6)“(东印度)公司觉得,总是从中国买茶叶,而自己的商品却在中国打不开销路,长期下去与中国人做贸易就挺亏,而且由于硬通货不足,英国商人每每需要从墨西哥或南美等地运来鹰洋、白银才能跟中国人做生意,这样做太费事了。于是,他们希望用一种新的替代物来打破这种贸易结构的不平衡。”这种“替代物”是() A.鸦片 B.棉纱 C.枪炮 D.蒸汽机5.(2018·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7)江苏镇江近日挖掘出一门大炮,新闻报道称“炮体印有清晰的王冠标志和英文字母”,大炮“在沉入江底100多年后重见天日”。该大炮沉入江底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辛亥革命期间 D.渡江战役期间6.(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5)近代以来,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以下是前江苏巡抚梁章钜在看到某条约的内容后给友人写的信件:“江南(指江苏)、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该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7.(2017·山西学业水平·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某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7)近代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说:“上帝的旨意真是奇妙!前次(中国)与外国开战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使中国得以开放。如今,倘这次革命能推翻偶像崇拜而开放,将使基督教的福音传遍中国,其结果岂非同样的奇妙!” 罗孝全评论的“这次革命”() A.借助了西方宗教来发动民众 B.维护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利益 C.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意识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7)“(1864年)7月19日,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20余丈,蜂拥抢入……至21日,城内守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7.《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 1.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2.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子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该馆先后开设外语、化学、物理、各国史略、航海测算、富国策、万国公法等课程。据此判断,同文馆( ) A.标志着西学东渐进程开始 B.致力于“变科举”“改官制” C.为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D.旨在宣传“德先生”“赛先生” 4.“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A.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民族资本家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6.阅读下表,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920—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水平估算单位:亿元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 产值中的% 占工农业总 产值中的%近代工 业产值 手工业 产值 工业总 产值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近代 工业 手工 业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试题1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试题 第1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正确的。 l。周朝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内服与外服制度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 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3。在我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开始形成于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唐朝 4.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 A。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 C.皇权的产物 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 5。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地方权力进一步削弱 C,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D。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6.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c。巩固皇权 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8.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终身制 B.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C.集体领导的任期制 D.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9.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不包括

A.有利于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 B.有利于希腊航海业的发展 C.有利于文化交流 D.有利于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发展 lO.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A.多为番属关系 B.小国寡民,各邦独立自治 C.众多城邦组成独立国家 D.形成中央集权国家 11.古希腊城邦中最为流行的政体形式是 A.贵族制和民主制 B;贵族制和君主制 C.民主制和寡头制 D.君主制和僭主制 12.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建立的法律是 A.《人权宣言》 B.1791年宪法 C。《拿破伦法典》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3。统一后的德国实际是一个 A.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B.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C.资产阶级军事专政国家 D。带有浓厚封建残余的国家 14.德意志统一的基本方式是 A.革命 B.改革 c.王朝战争 D.独立战争 15.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是 A.罗伯特·沃波尔 B.威廉 c.汉诺威 D.约翰·弥尔顿 16.根据德意志宪法,国会是 A.政府行政机构 B.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C.人民的代表机构 D.对政府有监督权的行政机构 17.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 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 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 B.国家的统一 C.法律的公正性 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 18。右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劫难。这场侵华战争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过关试题 1.(2013?湖北名校模拟)《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2.(201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 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 3.(2013·惠州调研)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 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4. (2013?湖北稳派测试)《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 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 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B.以“孝道”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D.皇帝制度的形成 5.(2013·宜昌模拟)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 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这一论断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 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6.(2013·广东六校联考)“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重用亲信B.频换丞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卷D卷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1题;共42分) 1. (2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 .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 .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 . 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 .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考点】 2. (2分)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 . 禅让制 B . 王位世袭制 C . 中央集权制度 D . 分封制 【考点】 3. (2分) (2016高一上·太原月考) 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王中肩”。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 . 春秋争霸战争 B . 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C . 郑国变法效果显著 D . 统一条件已成熟 【考点】

4. (2分) (2019高二下·福清期中) 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 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 B . 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C . 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 D . 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 【考点】 5. (2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中)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其诸子为争夺爵位而兵戎相见。按照当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齐桓公国君位置的是() A . 大儿子,齐桓公最宠爱的妾所生 B . 二儿子,齐桓公正妻所生 C . 三儿子,与大哥同母,手握兵权 D . 四儿子,为齐桓公最喜爱 【考点】 6. (2分) (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 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A . 内外服制度 B . 古代地名 C . 西周分封 D . 汉初封国 【考点】 7. (2分) (2018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 .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第一单元单元分层突破 [自我校对] 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E.郡国并行制 F.行省制 G.军机处 主题全面分析和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核心整合]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是指中央决策方式,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主要矛盾 (1)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2)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其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割据势力不

断削弱。 3.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4.演变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5.特点 (1)皇权至上。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4)宣扬“君权神授”。 (5)文化专制。 (6)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6.影响 (1)在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2)但到明清时期,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其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即时演练]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执行。从题干中可以看出给事中可以驳回诏书,反映了门下省的职能,故选A 项。宋朝枢密院主管军政,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题

2014-2015学年度???学校8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 A.枢密院把持国家军事决策权B.中央权力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C.通过分散相权扩大统治基础D.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解决 2.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各种不同含义。《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 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材料 中“中国”指的是 A.内陆地区 B.周天子的直辖区 C.中原地区 D.华夏族的诸侯国 3.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 B.贡赋 C.秩序D.礼仪 4.下列历代措施中,不能起到加强中央集权作用的有 A.秦朝全面实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宋朝用分权办法加强地方控制D.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5.两位唐朝学者发表对“秦国统一天下,但享国十五年即亡”的看法。萧瑀认为“秦并六国后,罢诸侯置太守,故二世而亡”;柳宗元认为秦之亡是“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对萧、柳两人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过于暴虐无道而导致速亡 B.两人的看法相同,都认为秦代因废除封建体制而导致速亡 C.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分封,柳则肯定秦实行分封 D.两人的看法不同,萧否定秦行郡县,而柳未否定秦行郡县 6.(2011广东梅州模拟)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御史府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 7.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

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 分数:班级:姓名: ) 分小题,每小题2分,共5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处,12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①我国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④ D.①②④ C.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 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 3.(2008·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

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一哪列下 朝代的御瓶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庄子·让王》2009·临沂模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5.(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D.①③④.②③④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 C.①②④ 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6. 右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B .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 C 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7. 前。”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交通工具.农耕工具 D CA.灌溉工具 B.冶金工具 《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你既然装做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右图8. 古代有货郎()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从哪个时) 期开始( C. B. 汉代A. 唐代宋代 D. 明代 9. (2008·山东文综)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2010·四川卷)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1.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一枚(下图),以纪念在中国存在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m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教学对象:时间: 课题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 2.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3.2、过程与方法: 4.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先填后背——写出从夏至清的朝代顺序名称。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西夏、、清 【教学过程】 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10分钟) 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 ①第一个国家政权 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 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 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 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 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

殷商降族 (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 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 (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度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大宗(嫡长子传宗继统)小宗(嫡长子同母弟或庶母兄弟) 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①宗法制通过血缘的亲疏,确起其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联系起来,同时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3、礼乐制度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

1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必修1历史第四单元试题 1.(2011年湖南期末)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1年银川期中)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4.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5.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6.(2011年徐州模拟)“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天京变乱 D.黄海海战 8.(2011年山东师大附中期中)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测试题 学校:海南南方民族艺术学校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007·上海历史)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 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悯农》是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 下面图片能反映当时社会耕作方式的是 A.牛耕砖画 B.废井田开阡陌 C.古代渔猎生产 D.古代畜牧业生产 3.(2008·北京高考)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 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4. 2011年10月5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玫茵堂珍宝——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二”专场拍卖会,其中青花如意垂肩折枝 花果纹梅瓶以1.68亿港元高价成交。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 朝代的御瓶 A.东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5.(2009·临沂模拟)《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6. 右图描绘了明清商帮的状况。对下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B.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 C.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 D.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 7. 《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 前。”材料中的马排、人排和水排均指 A.灌溉工具 B.冶金工具 C.农耕工具 D.交通工具 8. 古代有货郎(右图)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水浒传》第七十四回中有“你既然装做 货郎担儿,你且唱个山东《货郎转调歌》与我众人听”。货郎走街串巷较为普遍应从哪个时 期开始(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二、三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2.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国政府取消了长期实行的农业税。历史上我国农业税的起征时间是( )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A A 4.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该诗中你能得到关于唐代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 ...( ) A.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和耕畜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生活 C.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市场交换D.男耕女织,手工业与农业结合5.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B.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C.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7.近几年,广东海洋考古队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B、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有一关于西汉历史的电视剧,一些剧情发生在都城长安的“市”里。下列关于该剧有关西汉“市”的场 景,哪项不符合 ...当时的历史实况( ) A.“市”的四周建有高大围墙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D.“市”门白天定时开关 9.“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这段史料反映了明代苏州( ) A.早期雇佣工人的情况B.机户的情况 C.小商贩的情况 D.机房的情况 10.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的苏州盛泽镇上的施复夫妇,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雇人织绸……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由小说所描写的情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施复夫妇是机户②当时江南一些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 明代手工业还较落后④ 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 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 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华 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D.唐政府设立了新商业特区 12.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其商业活动已不限制在市内。有一本专门介绍这种商业活动变化的书籍,请你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比较合适的书名 ( ) A.《东京城的辉煌》B.《西京城的衰落》C.《汴河两岸好风光》D.《坊墙去除利工商》 13.在2007年央视的开篇大剧《贞观长歌》选取了唐初贞观年间的历史画面,艺术地再现了“贞观之治”的历史。假如你生活在贞观年间的长安,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可以在逛夜市时品尝各种小吃 B、邻居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担任长官 C、在私家店铺中边喝酒边呤咏白居易的《琵琶行》 D、去东市和西市逛街时碰到了波斯、大食的商人 14.下列各项反映上层建筑阻碍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有( ) ①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规模② 政府屡申重农抑商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