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环境作文教案

家乡的环境作文教案
家乡的环境作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家乡的环境

习作目标:1.调查研究,展开想象。

2.写出真是的感受

习作内容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次习作,就请你写一写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情。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写法点睛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小学生要义不容辞地做环保小卫士。怎样才能写好这篇环保习作呢?

一、占有详尽的材料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占有详尽的材料是习作的前提。首先,调动多种感官细心地观察,观察时既要从整体到部分,又要进行横向、纵向地比较,善于分析思考;其次,拟好提纲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然后,查阅文献资料;最后,整理、筛选资料。

二、明确习作的主题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是习作的大敌,因此,习作之前必须有明确的主题。这次习作可以确立的主题很多:保护鸟类(动物),就是爱护家园;保护树木,就是爱护家园;节约水电气,就是爱护家园;不用塑料袋,方便筷盒,就是爱护家园;不吃珍稀野生动物,就是爱护家园;治理废气、废水、废渣,就是爱护农家肥料园;使用环保产品,就是保护家园……

三、选择恰当的文体

根据自己的爱好或主题的需要,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文体形式来表达。比如写一写调查报告──习作中要写清楚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参加调查的人员,要具体详细地介绍看到的家乡环境的现状;写一写想象作文──习作中放飞想象,把家乡未来的环境与现在的环境加以对比,期望明天一定更加美丽迷人;写一写趣事──从活动选择有趣的或者动人心魄的事写下来,只要写得具体生动,一定能吸引读者;写一封书信──借助书信向你的亲友或者向有关部门的领导,讲一讲家乡环保的现状或者赞扬环保的先进人物;写一写童话──利用几种小动物或植物来编一个童话故事,让它们和人类说话,讲述自己的喜怒哀乐或酸甜苦辣,告诉人类重视环保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四、抒发自己的真情

真情需要感受、需要体验。真情实感来源于真和实,相信你通过调查家乡环境的情况,你有很多收获,有很多话想说。不论是保护环境的事迹让你感动,还是环境污染严重让你震惊,都包含着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如果在习作中能把这种真情写出来,那一定能打动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关心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写作时,应该把自己的心理活动真实地表达出来。

例文展示、点评

调查小报告

调查地点:母亲河江边取饮用水处

调查对象:母亲河

调查内容:我们喝的水是否干净

我们来到母亲河专门提取饮用水的地方。江面的颜色是土黄色的,看上去十分浑浊,感觉里面一定满是泥沙。(点明地点,目睹江面。)

我们用一个小瓶取了一些水。水在瓶里还是浑黄色的,一点也不透明。凑近鼻子闻一闻,一股腥味、臭味、土味立刻扑面而来,难闻极了。水在瓶里两三个小时后开始变清点,但还是乳黄色的,看上去很不干净,下面已有一层薄薄的泥沙沉积在瓶底。再仔细看那乳黄色的水,里面有许多悬浮物,像空气中布满了灰尘一样。(提取水样,眼观鼻闻,不同寻常。)

我们顺着河边走了一段路,大家都仔细观察了一下江面,江面上有许多漂浮物:垃圾、灰白色泡沫、油渍……真是脏极了!(实地考察,发现污染。)

调查结果:没想到我们的自来水竟来自于这么脏的江水,让人感觉很恶心。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得怪病了,这样的水里不知有多少细菌呀!我希望人们对饮用水的水源一定要爱护,不然总有一天,我们只能喝有毒的水了。(陈述结论,发出感慨。)

教师点评:小朋友,调查报告难写吗?读了这篇习作,我们就知道了,其实只要记下调查时看到的、感受到的情况就可以了。当然,应该调动你所有的感官,仔细地看、听、闻、想,有的还可尝一尝,这样你的调查报告就会更真实、更具体。但在写报告时要注意格式,在写结果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议论或者提出问题,这样习作的价值会更大。

树林大变身

我家后山的树林变样了,不信你看看这两张照片吧。(开篇点题。)

高高的山坡上,一群人正在拼命地砍树。一个人说:“这棵树做我家房子的大梁正合适。”另一个人说:“这木头准值不少钱!”……原本布满浓密树林的山头变了,像一个落了许多头发的病人,难看极了!最可怕的是,环山公路变成了一条“险路”、“土路”,因为每天都会从山上滑落下许多泥土,那些没树根稳固的泥土不断地滚落下来了。(人的一言一行关乎树林的命运哪!)

哎,这样的山林真是惨不忍睹啊!(抒发感想。)

好多人正在山上热火朝天地植树。在他们身后,一棵棵大树直插蓝天,绿色的树冠好似一把把遮天绿伞,挡住了烈日和风风雨。树上,各种各样的小鸟在蹦着、跳着、唱着,仔细看看,你还能在树下发现活泼机灵的小松鼠、憨态可掬的小熊猫……环山公路犹如一条白色的玉带环绕山间。(几年后,荒山大变样,动物回家啦!)

啊,这样的山林真让人赏心悦目!(抒发感想。)

亲爱的朋友,你仔细看了这两幅照片后,难道不觉得我家乡的树林大变身了吗?我坚信:家乡未来的环境一定美丽迷人。因为我们都是环保卫士呀!(点明主题,环保卫士在行动!)

教师点评:这篇习作巧用了对比手法,作者放飞了自己想象的翅膀呢。美好的想象虽然和现在的景象大不相同,却藏着小作者美好的愿望哩。亲爱的小读者,你也可以试着把自己对家乡未来环境的想象放到自己的作文里,的确这个办法也不错哟!

鱼类告急

太阳暖洋洋地照着静悄悄的河面,整个河面看不见一条鱼,原来,鱼儿们正在开紧急会议呢。(点明人物、地点和事情起因。)

鲤鱼长老自言自语地说:“最近,我觉得空气很不好,闷得慌。”

“可不是吗,我的母亲原来身体很好,现在觉得浑身不舒服。”鲢鱼族长有气无力地说。(诉说身体不适。)

“最近,我跟妈妈去外婆家,发现我们这儿变了。建起化工厂、印染厂,每天浓烟滚滚,下水道里是污水翻腾。”小鲤鱼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比划着。

话音风落,一条青鱼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些工厂排出的带毒素的水都流进了我们的家园。我们生活在这种环境里,就会中毒而死。你看,我们每个家族

都正在失去亲人。”说着,一股黑水冲上来,冲散了会议,河面上又浮起了几具鱼尸……(追问原因。)

一条大黑鱼伤心地说:“我们在这条河里住了许多年,原来这里有许多兄弟姐妹,可现在都被污水害死了很多,我们必须搬走。”“对,要给人类发个信息,告诉他们不能再这样了。污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再排到河里来,否则,我们鱼类的灭绝会严重破坏人类和自然的生态平衡。”众鱼们立即响应。(寻找解决的办法。)

可是怎样向人类告急呢?人类会听鱼儿们的劝阻吗?(发问引人深思。)

教师点评:小作者将自己调查了解到的环境问题,用童话的形式以鱼类的嘴说出来,很有新意。通过鱼类的“告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家乡工厂污染河水的严重性,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字里行间也让我们感受到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我的家乡变了

我的家乡在重庆的东北山区。家乡以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自然资源丰富,人们过着虽不富裕却很快乐的日子。近些年来,人们喜在心头,以为日子越过越好了。可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只只恶魔般的大手向我们伸了过来,风沙、冰雹、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相继出现。走在路上,到处尘土飞扬,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河水由于过多的污水排入,变得浑浊不堪,刺鼻难闻;夏季常常发生特大旱灾,冰雹袭击,暴雨连连;原来山上成片树木也变成了一根根光秃秃的树桩……这一系列的惨状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大自然不得不向人类亮出了“红牌”。(以前的家乡之美一笔带过,为的是具体描写遭到破坏的惨状。)

就在这时,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的重点首先是“退耕还林”。看,那光秃秃的山上有许多人在植树、种草,农民、工人、干部,甚至是小学生,也积极地加入到这一保护家园的行列之中。(国家的战略方针以及产生的影响。)

现在,风沙不怎么大了,旱灾没那么久了,空气也新鲜多了,我想这就是“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带来的好处。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也更深了,不再只为了个人利益而肆无忌惮地破坏各种自然资源了。

生态平衡了,人们富裕了,不但可以回到原来山清水秀的生活中去,而且还能使我们的科技向着更高层次发展。那时,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该是多么壮美,人民的生活该是多么幸福啊!

西部大开发是一首美妙的乐章,我的家乡明天一定更美好!(结尾点题,洋溢赞美之情。)

教师点评:习作中巧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西部大开发”带来的可喜变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原先被破坏的环境正在逐渐改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西部大开发”正确方针的赞美之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