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氯胺酮、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实验二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

实验三肌松药对胫前肌的作用

实验四、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实验五局麻药毒性作用的比较

实验六普鲁卡因的椎管麻醉作用

实验七药物对局麻药中毒的保护作用

实验八泮库溴铵和琥珀胆碱对家兔作用的比较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氯胺酮、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实验原理】氯胺酮属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其麻醉作用主要机制是阻断NMDA 受体;而硫喷妥钠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有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对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可通过记录给药前、后家兔血压和呼吸的变化观察各药的作用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氯胺酮和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二者的作用有何异同。

【实验材料】

器材:粗剪刀、手术器械一套、5mL注射器、兔台、气管插管、动脉夹、动脉套管、压力换能器与张力换能器、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丝线、烧杯等。

药品:0.2%氯胺酮溶液、1%肝素溶液(生理盐水配制)、1%硫喷妥钠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1、取家兔一只,称体重,仰位固定于兔台上,剪去颈部兔毛,以1%普鲁卡因溶液作颈部皮下浸润麻醉,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一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动脉夹阻断血流,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将已充满肝素的动脉套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并连接于压力换能器以进行血压监测。在家兔剑突处皮肤上缝一根丝线以进行呼吸监测,将丝线另一端连接于张力换能器,丝线不要拉的太紧。

2、将压力换能器与张力换能器接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开放动脉夹,分别记录家兔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

3、描记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立即记录给药后0、1、2、3、

4、

5、10、15、20和30 min时间点家兔呼吸和血压曲线,观察给氯胺酮后家兔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4、待家兔呼吸、血压曲线恢复至给药前形态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硫喷妥钠10mg/kg,1 min时间注入,同上描记各时间点呼吸、血压曲线,观察注射硫喷妥钠后家兔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

见描记的呼吸、血压变化曲线。

【注意事项】

1、压力换能器管道系统在连接前需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

2、一半小组实验给药时先给家兔注射氯胺酮,后注射硫喷妥钠,另一半给药次序相反,观察结果有何不同,分析其原因。

3、实验过程认真观察家兔一般反应及呼吸、血压曲线变化情况。

【思考题】

1、氯胺酮和硫喷妥钠对动物呼吸、循环各有何影响及不同之处?

2、根据实验所见临床用氯胺酮和硫喷妥钠麻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二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

【实验原理】硝普钠和普萘洛尔分别属于非选择性血管扩张药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但是二者降低血压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不同。颈总动脉插管并连接于记录仪可随时记录给药前、后家兔血压改变,从而观察各药的降压特点有何不同,以为临床合理应用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目的】观察硝普钠、普萘洛尔对麻醉动物的降压作用特点。

【实验材料】

器材:粗剪刀、手术器械一套、1、5、20 mL注射器、兔台、气管插管、动脉夹、动脉套管、静脉套管、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血压换能器、丝线、烧杯等。

药品:3%戊巴比妥钠溶液、1%肝素溶液、硝普钠注射液、0.5%普萘洛尔溶液。

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1、取家兔一只,称体重,以3%戊巴比妥钠溶液30 mg/kg静脉注射麻醉,仰位固定于兔台上,剪去颈部兔毛,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小心分离气管和双侧颈总动脉。切开气管插入气管套管并固定。

2、右侧颈总动脉下穿线,以备提起阻断血流测升压反射。在左侧颈总动脉的近心端夹动脉夹阻断血流,再将已充满肝素的动脉套管向心脏方向插入颈总动脉以进行血压监测,将血压换能器连接到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

3、分离一侧股静脉,插入静脉套管,连接输液瓶供给药补液。

4、开放动脉夹,描记一段正常血压曲线。血压稳定后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并比较药物作用的异同之处。

(1)提起右侧颈总动脉阻断血流15 s,2 min后重复一次,记录血压变化曲线。(2)血压稳定后静脉滴注硝普钠,滴速控制在30滴/min左右,观察并记录血压变化。待血压降至稳定水平5min后停药,观察血压恢复情况。

(3)家兔血压恢复正常稳定后静脉注射0.5%普萘洛尔溶液0.5 mg/kg,观察并记

录血压变化曲线。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血压变化曲线。

【注意事项】

1、手术过程分离血管时勿刺激神经。

2、换能器管道系统在连接前需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

3、硝普钠不稳定,遇光易分解,输液瓶外需用锡箔包裹。

【思考题】

1、硝普钠和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及作用机制有何不同之处?

2、硝普钠和普萘洛尔分别可用于何种情况的降压,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验三肌松药对胫前肌的作用

【实验原理】骨骼肌松弛药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两大类,去极化肌松药是N2受体激动药,非去极化肌松药是N2受体阻断药,两类药均可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但阻滞方式不同,因此作用特点也不相同。临床以非去极化肌松药更常用。观察阿曲库铵和琥珀胆碱对在体家兔胫前肌的作用特点及二者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掌握两类药物作用特点和临床用法。

【实验目的】学习胫前肌在体制备方法,观察不同类型骨骼肌松弛药的作用特点。【实验材料】

器材:粗剪刀,5 ml、20 ml注射器,兔台,手术器械一套,气管插管,动脉插管,人工呼吸机,张力换能器,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刺激电极,丝线,玻璃烧杯。

药品:3%戊巴比妥钠溶液,0.05%阿曲库铵,0.05%琥珀胆碱。

动物:家兔(体重2 kg左右)。

【方法步骤】

1、取家兔一只,称体重,以3%戊巴比妥钠溶液30 mg/kg静脉注射麻醉,仰位固定于兔台上,剪去颈部及一侧下肢膝外侧兔毛。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气管,插入气管套管,将套管连接于人工呼吸机,调节呼吸频率每分钟30次,潮气量24~26 ml。

2、沿一侧胫骨切开皮肤做长约4 cm纵形切口,下方暴露出踝关节横韧带。分离胫前肌,切断横韧带,穿长线结扎肌腱,在结扎处远端剪断肌腱,使胫前肌游离。然后于膝关节外下皮肤做纵形切口,剪开肌腱膜,分离腓总神经,穿线备用。将结

扎于胫前肌的丝线固定在连接于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的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连接于腓总神经上。

3、电刺激腓总神经,刺激参数分别是:频率0.1 Hz,波宽1 ms,时间1 s,记录正常胫前肌收缩曲线,然后依次进行下列实验:

(1)待刺激收缩曲线平稳后静脉推注0.05%阿曲库铵0.3 ml/kg,肌肉收缩幅度衰减后再次刺激,记录收缩曲线;肌肉收缩恢复10 min后再次注射阿曲库铵0.3ml/kg,作用明显后立即静脉注射0.05%琥珀胆碱0.5 ml/kg,记录胫前肌收缩曲线,观察琥珀胆碱对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

(2)待刺激收缩曲线平稳后静脉推注0.05%琥珀胆碱0.5 ml/kg,观察并记录肌肉收缩曲线,肌肉收缩幅度衰减后再次刺激,记录收缩曲线变化;肌肉收缩恢复10 min后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3 ml/kg,5 min后再次静脉注射0.05%琥珀胆碱0.5 ml/kg,记录收缩曲线,观察阿曲库铵对琥珀胆碱肌松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

绘制不同药物作用的胫前肌收缩曲线,记录结果。

表两种肌松药作用特点比较

阿曲库铵琥珀胆碱

剂量

作用潜伏期

作用高峰时间

作用维持时间

【注意事项】

1.分离腓总神经时切勿损伤,暴露神经后给于电刺激,若胫前肌收缩即证明该神经为腓总神经。

2.刺激强度选择:可从弱刺激开始试验,至刺激增加而收缩曲线不再上升的电压为所需强刺激电压。

3.药物作用不明显时可追加剂量,同时仔细观察动物的呼吸情况以免由于动物个体差异引起死亡。

【思考题】

1.根据实验所见阿曲库铵和琥珀胆碱的作用特点,临床用药应注意哪些问题?

2.不同类型的肌松药相互作用有何表现?

验证性实验

实验四、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实验原理】局麻药局部滴眼可影响角膜反射。普鲁卡因和丁卡因属于酯类局麻药,而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三种药物脂溶性、作用时间及穿透能力等特性均有较大差异,通过局部滴眼对家兔角膜反射的作用,比较其特点有何不同。

【实验目的】比较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表面麻醉作用特点。

【实验材料】

器材:粗剪刀,兔固定器,滴管。

药品:1%盐酸普鲁卡因,1%盐酸丁卡因,1%盐酸利多卡因。

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1.取健康家兔3只并标记,放入兔固定盒内,剪去双眼睫毛。用角膜刺激器以均等力量轻触两眼角膜上、中、下、左、右五点,观察并记录正常的角膜反射。刺激五个点都引起眨眼反应作为5分记入表内。

2.用拇指和食指将家兔下眼睑拉成杯状,另用中指压住鼻泪管以防药液流入鼻泪管,按下表顺序给药,每只眼睛滴药两滴;轻揉下眼睑使药液与角膜充分接触,停留1min后任其溢流。

3.分别于药后5、10、15、20、25 min同上方法检查兔角膜反射,比较三种局麻药的作用特点有无异同之处。

【实验结果】

兔号眼睛药物

角膜反射得分

药前药后(min)

5 10 15 20 25

1 左普鲁卡因

右丁卡因

2 左利多卡因

右普鲁卡因

3 左丁卡因

右利多卡因

【注意事项】

1.角膜反射试验时不可触及眼睑。

2.滴入药量要准确,药物在兔眼结合膜囊内停留时间应一致。

3.综合全室实验结果进行统一分析。

【思考题】

1.普鲁卡因、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局麻作用各有何特点,有无不同之处?

2.根据普鲁卡因、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作用特点,临床分别用于何种情况下麻醉?

实验五局麻药毒性作用的比较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和丁卡因属于酯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使用不当对机体都会产生毒性作用,健康小白鼠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三种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的情况有何异同。

【实验目的】

比较普鲁卡因、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毒性作用。

【实验材料】

器材:1 ml注射器,500 ml烧杯,天平,砝码,苦味酸等。

药品:1%盐酸普鲁卡因,1%盐酸丁卡因,1%盐酸利多卡因。

动物:小白鼠。

【方法步骤】

1.选取体重及活动情况相近的健康小白鼠3只,称体重并分别标记。

2.按下列次序分别腹腔注射给药:

(1)甲鼠1%盐酸普鲁卡因0.1 ml/10g;

(2)乙鼠1%盐酸丁卡因0.1 ml/10g;

(3)丙鼠1%盐酸利多卡因0.1 ml/10g。

3.注射完毕观察药后各小白鼠的反应情况,如死或活、惊厥等表现并记录。

鼠号药物药后反应

1 1%盐酸普鲁卡因

2 1%盐酸丁卡因

3 1%盐酸利多卡因

【思考题】

常用局麻药的毒性作用有哪些表现?临床应如何防治?

实验六普鲁卡因的椎管麻醉作用

【实验原理】椎管内注射麻醉药产生不同水平麻醉作用,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家兔椎管内注射普鲁卡因,可观察到椎管麻醉作用的表现,了解普鲁卡因椎管麻醉的特点。

【实验目的】

观察普鲁卡因椎管麻醉作用的表现。

【实验材料】

器材:2ml注射器,粗剪刀,酒精棉球等。

药品: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1.取健康家兔一只,观察正常活动、后肢对疼痛的反应及行走步态等情况。

2.剪去腰骶中部约5×5 cm2的兔毛。将兔头夹在实验者左腋下,左手托住臀部,兔身固定于左前臂与胸前,使背部拱起,腰骶部尽量屈曲。

3.用酒精棉球消毒腰骶中部去毛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于第七腰椎脊突下缘向头部方向刺入骶关节间隙,动物后肢出现弹跳反应说明针头刺入椎管内,注射2%普鲁卡因注射液0.3 ml,观察并记录动物药后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记录家兔注入普鲁卡因后步态、后肢对疼痛的反应与给药前比较的变化并分析。

【注意事项】

兔身固定好,注射部位要准确。

【思考题】

哪些局麻药可用于椎管麻醉?椎管麻醉临床常用于哪些手术的麻醉?

实验七药物对局麻药中毒的保护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属于短效酯类局麻药,毒性小,但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毒性反应,部分药物可解救普鲁卡因的中毒反应,有些药物甚至加重其毒性反应,因此临床用药应注意避免中毒的发生,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选用适当对抗药物解救。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对普鲁卡因中毒的保护作用。

【实验材料】

器材:1 ml注射器。

药品:0.05%戊巴比妥钠,0.05%氯丙嗪,0.05%地西泮,2%羟丁酸钠,2%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

【方法步骤】

1.取健康小白鼠10只,体重18~22 g,观察其正常活动情况。

2.将小白鼠随机分为5 组,每组2 只,每组小白鼠分别腹腔注射0.05% 戊巴比妥钠、0.05% 氯丙嗪、0.05% 地西泮、2% 羟丁酸钠和生理盐水,注射容积均0.1 ml/10 g。

3.15 min后再分别腹腔注射2%普鲁卡因0.08 ml/10 g,观察小白鼠情况变化,与给药前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

观察各组小鼠是否有惊厥和死亡表现,记录于下表内。

组别ip普鲁卡

因时间出现惊

厥时间

惊厥潜伏期

(min)

死亡时间

(min)

死亡率(%)

戊巴比妥钠组

氯丙嗪组

地西泮组

羟丁酸钠组

生理盐水组

【注意事项】

由于每组小鼠数较少,应综合全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思考题】

普鲁卡因中毒时可用哪些药物进行解救?

实验八泮库溴铵和琥珀胆碱对家兔作用的比较

【实验原理】骨骼肌松弛药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两大类,去极化肌松药是N2受体激动药,非去极化肌松药是N2受体阻断药,两类药均可产生神经肌肉接头阻滞作用,但阻滞方式不同,作用特点也不相同。

【实验目的】掌握非去极化和去极化型肌松药作用的区别,学习肌松药的家兔垂头

实验法。

【实验材料】

器材:2 mL注射器

药品:0.05%硫酸阿托品溶液,0.008%泮库溴铵溶液,0.05%氯化琥珀胆碱溶液,

0.05%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溶液。

动物:家兔(体重1.5 kg左右)

【方法步骤】

1.取家兔2只,标号,称重,观察家兔体位、呼吸、颈部及四肢肌张力等情况,然后分别肌肉注射阿托品溶液0.5 mL/只,等10 min左右。

2.甲兔:以2 mL注射器抽取0.008%泮库溴铵溶液0.5 mL/kg,按0.5 mL/min 的速度缓慢静脉注射。如发现该兔有垂头倾向即暂停注射,并轻叩其头,若此时该兔仍不能抬头,记录已经注入的药量,即为该兔的垂头剂量。再追加1倍量泮库溴铵,观察家兔四肢肌张力和呼吸的变化,并立即静脉注射0.05%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溶液0.4 mL/kg,观察动物的变化。

乙兔:同上缓慢静脉注射0.05%氯化琥珀胆碱溶液0.5 mL/kg,观察该兔是否有肌颤、垂头或全身瘫痪等表现。出现现象后立即静脉注射0.05%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溶液0.4 mL/kg,观察动物的变化,并与甲兔进行比较。

兔号体重(kg)给药剂量药后表现

甲泮库溴铵

泮库溴铵

新斯的明

乙琥珀胆碱

新斯的明

【注意事项】

1.注射肌松药时力求缓慢恒速,约0.5 mL/min。这样才能准确测出垂头剂量,便于观察肌松药作用的发展。

2.家兔出现瘫痪表现后注射新斯的明速度要快,否则不易解救。解救效果不好可加大新斯的明用量。

【思考题】

泮库溴铵和琥珀胆碱对家兔有何影响?新斯的明对二药作用有无不同?为什么?

实验实训指导书药理学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技术 实验目的:1、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培养科学思维。 实验内容: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 二、实验动物: 1、动物的选择; 2、动物的标记与捉拿、固定方法; 3、动物的取血方法(尾尖、眼眶静脉丛、摘眼球、断头); 4、动物的给药方法(灌胃、腹腔、皮下、尾静脉); 5、动物的麻醉方法; 6、动物的处死方法。 三、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实验步骤: 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 药理学实验课在药理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验证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与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也是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科学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做到下列事项: 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时: (1)实验分小组进行,实验前分工明确,实验时密切配合; (2)确定实验仪器、药品、动物与实验指导相符时,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保管; (3)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4)注意爱护动物、节约实验药品; (5)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肃静、清洁。 3. 实验后: 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 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 ⑶整理实验结果,经分析思考作出结论,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老师。 实验报告的书写 1.题目 2.目的 3.原理 4.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 5.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 6.结果:要求真实、清楚; 7.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 败的原因; 8.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二、实验动物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供自学助考班用)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常用动物捉拿、给药 【目的】1、学习药理学实验基础知识; 2、掌握药理学实验常用动物捉拿、给药方法。 【器材】1ml、5ml、20ml注射器,大、小鼠灌胃针头,4号、6号注射针头,250ml烧杯、鼠笼(或铁丝笼),天平秤、砝码。 【药品】0.9%生理盐水。 【动物】小白鼠、大鼠、家兔。 【内容】 一、实验动物的捉拿方法 1、蛙和蟾蜍左手握持蛙或蟾蜍,食指和中指夹住左前肢,拇指压住右前肢;右手将双下肢拉直,左手无名指及小指将其压住而固定。此法用于淋巴囊注射。毁脑和毁脊髓则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夹持蛙或蟾蜍的头部,拇指和无名指小指握持双下肢,右手持刺针进行操作。 2、小白鼠可采取双手法和单手法两种形式。 双手法:右手提起鼠尾,放在鼠笼盖或其他粗糙面上,向后方轻拉,小白鼠则将前肢固定于粗糙面上。此时迅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颈背部皮肤,并以小指与手掌尺侧夹持其尾根部,固定于手中。 单手法:小白鼠置于笼盖上,先用左手食指与拇指抓住鼠尾,手掌尺侧及小指夹住尾根部,然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捏住颈部皮肤。 3、大白鼠大白鼠容易激怒咬人,捉持时左手应戴防护手套或用厚布盖住大鼠,先用右手抓住鼠尾,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头部,其余手指与手掌握住背部和腹部。不要用力过大,切勿捏其颈部,以免窒息致死。 4、家兔用左手抓住颈背部皮肤(抓的面积越大,其吃重点越分散)。将兔提起,以左手托住其臀部,使兔呈坐位。 二、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 1、小白鼠给药途径与方法 灌胃(ig):左手固定小鼠,右手持灌胃器,灌胃针头自口角进入口腔,紧贴上腭插入食道。如遇阻力,将灌胃针头抽回重插,以防损伤。 常用灌胃量为0.1~0.2ml/10g。 皮下注射(ih):可用腹部、背部、腹股沟的皮下,此处皮肤比较松弛,也可由助手协助。注药量一般为0.1~0.2ml/10g。 肌肉注射(im):一人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和尾巴,另一人持连4号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

麻醉药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氯胺酮、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实验二抗高血压药的降压作用 实验三肌松药对胫前肌的作用 实验四、局麻药表面麻醉作用比较 实验五局麻药毒性作用的比较 实验六普鲁卡因的椎管麻醉作用 实验七药物对局麻药中毒的保护作用 实验八泮库溴铵和琥珀胆碱对家兔作用的比较

综合性实验 实验一氯胺酮、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 【实验原理】氯胺酮属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其麻醉作用主要机制是阻断NMDA 受体;而硫喷妥钠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有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二者作用机制不同,对呼吸和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可通过记录给药前、后家兔血压和呼吸的变化观察各药的作用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氯胺酮和硫喷妥钠对家兔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二者的作用有何异同。 【实验材料】 器材:粗剪刀、手术器械一套、5mL注射器、兔台、气管插管、动脉夹、动脉套管、压力换能器与张力换能器、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丝线、烧杯等。 药品:0.2%氯胺酮溶液、1%肝素溶液(生理盐水配制)、1%硫喷妥钠溶液、1%普鲁卡因溶液、生理盐水。 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1、取家兔一只,称体重,仰位固定于兔台上,剪去颈部兔毛,以1%普鲁卡因溶液作颈部皮下浸润麻醉,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一侧颈总动脉,近心端夹动脉夹阻断血流,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将已充满肝素的动脉套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并连接于压力换能器以进行血压监测。在家兔剑突处皮肤上缝一根丝线以进行呼吸监测,将丝线另一端连接于张力换能器,丝线不要拉的太紧。 2、将压力换能器与张力换能器接BL-420型生物信号记录仪,开放动脉夹,分别记录家兔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 3、描记正常呼吸和血压曲线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立即记录给药后0、1、2、3、 4、 5、10、15、20和30 min时间点家兔呼吸和血压曲线,观察给氯胺酮后家兔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4、待家兔呼吸、血压曲线恢复至给药前形态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硫喷妥钠10mg/kg,1 min时间注入,同上描记各时间点呼吸、血压曲线,观察注射硫喷妥钠后家兔呼吸和血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 见描记的呼吸、血压变化曲线。 【注意事项】 1、压力换能器管道系统在连接前需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

药理学实验指导22661



――基本知识与技能
1、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
2、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6
3、数理统计在药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9
4、Casio fx-180p 计算器的应用
16
5、PowerLab 系统基本操作指南
22
6、怎样写药理实验报告
26
7、处方
29
――药代动力学部分
8、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31
9、苯巴比妥钠对小鼠肝脏细胞色素 P450 含量的影响
33
10、碱化尿液对水杨酸钠经肾排泄的影响
35
11、酚磺酞(PSP)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37
――药效动力学部分
12、M 胆碱受体系列实验之一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救及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 39
13、M 胆碱受体系列实验之二 氨甲酰胆碱对大鼠离体空肠的作用
41
14、M 胆碱受体系列实验之三 M 胆碱受体亚型分析
45
15、三种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未知药的初步辨别
47
16、抗癫痫药的抗电惊厥作用
49
17、氯丙嗪对小白鼠激怒反应的影响
51
18、镇痛药物的辨别及药效测定
53
19、夹竹桃对离体蟾蜍心脏的作用
55
20、普萘洛尔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58
21、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59
――毒理学部分
22、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61
23、烟碱的毒性作用
64
24、局麻药的麻醉作用及毒性比较
65
25、青霉素 G 钾和青霉素 G 钠快速静注的毒性比较
67
――临床药理学部分
26、临床药理学和新药临床研究
68
27、临床用药讨论
69
――附表
1、实验动物用注射针头的大小及注射药容量
72
2、动物常用麻醉药用法和用量
72
3、常用生理溶液成分表
73
4、常用实验动物生理参数
73
-精品-

药理实验指导

实验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回苏灵为中枢兴奋药 【材料】小鼠3只,体重18~22g,同一性别。 0.04%回苏灵溶液 【方法和步骤】 动物称重,标记。每鼠给药剂量均为8mg/kg。甲鼠灌胃给药,乙鼠皮下注射,丙鼠则为腹腔注射。仔细观察动物反应,记录下各鼠的潜伏期和最终结果。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4,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三种给药途和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和作用程度,最好能进行统计分析。 鼠号剂量(mg/kg)给药途径潜伏期(min)惊厥程度 甲 乙 丙 给药途径 1 2 3 4 5 6 7 8 x±SD 灌胃 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 实验三肝脏功能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脏病理功能状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原理】四氯化碳是一种肝脏毒药,其中毒动物常被作为中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用于筛选保肝药物。 【材料】小鼠2只,四氯化碳原液,0.36%戊巴比妥钠。 【方法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2只小鼠,在试验前24h,分别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原液和生理盐水0.1ml/只。 2.2只小鼠分别ip戊巴比妥钠30ml/kg。 3.观察动物的翻正反射消失情况,记录药物作用的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4.试验结束后,解剖小鼠,比较2只小鼠的肝脏外观有何不同。 【结果处理】将上述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2-5,并结合全班的试验结果,比较不同肝脏状态对药物作用影响,最好能进行分析。 鼠号剂量(mg/kg)肝脏状态潜伏期(min)睡眠时间(min)肝脏解剖情况 甲 乙 肝脏状态 1 2 3 4 5 6 7 8 x±SD 生理盐水 四氯化碳 实验四药物的抗电惊厥作用 【目的】观察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对电惊厥的保护作用。 【原理】以一强电流刺激小鼠头颅可引起全身强直性惊厥,若药物预防强直性惊厥发生,可初步推测该药有抗癫痫大发作的作用。 【材料】小鼠3-4,体重18~22g,雌雄不限。钟罩、天平、注射器,药理生理多用仪。 0.5%苯妥英钠溶液,0.5%苯巴比妥钠溶液。 【方法和步骤】 1.调机:将药理生理多用仪的刺激方式旋钮置于“单次”位置,“A”频率置于“8Hz”,后面板上的开关拨向“电惊厥”一边, 电压调至最大。 2.将输出线前端的两鳄鱼夹用生理盐水浸湿,分别夹在小鼠的两耳上,接通电源,按下“启动”旋钮,即可使小鼠产生前肢 屈曲,后肢伸直的强直惊厥(如未产生强直惊厥,可将“频率”旋钮拨到“4Hz”试之,另换小鼠)。

《药学大实验》实验指导药理学部分

药学实验(药理学实验) 实验五不同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硫酸镁)作用的影响,了解核酸镁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作用的原因; 掌握硫酸镁的作用以及小鼠灌胃、腹腔注射方法 实验原理 硫酸镁为一种容积性泻药(此外还有刺激性和润滑性泻药),口服在肠道难吸收,在肠内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从而扩张肠道、刺激肠壁、促进肠道蠕动,产生泻下作用。注射给药可使血中Mg2+增加,由于Ca2+和Mg2+化学结构相似,Ca2+和Mg2+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Ca2+参与运动神经末梢Ach释放,而Mg2+拮抗Ca2+这种作用,结果使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减少,骨骼肌紧张性降低,肌肉松弛。同时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产生抗惊厥及降压效果。本实验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硫酸镁作用性质的影响。 大多数药物需进入血液分布到作用部位才能发生作用。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为吸收(absorption),吸收速度的快慢及吸收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及强度。其中给药途径是决定药物起效时间及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给药途

径不同,则药物吸收快慢亦不同,其吸收快慢顺序除静脉注射外是: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途径不同,其吸收程度又不同,由此使药物作用强度不同。药物经不同给药途径所致的吸收程度是: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较为完全,口服次之,皮下较差;皮肤表面吸收程度最差,一定要脂溶性特别高的药物才能通过此途径较好地吸收。而胃肠道给药,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有首关消除的影响等,使药物吸收程度有所不同。 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有的药物在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关消除。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注射、舌下和直肠给药可避免肝代谢。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对象 小白鼠,体重18-22g,雌雄不限 实验器材 1ml注射器2支、小白鼠灌胃针头1个、5号针头1个、250ml烧杯2个

药理普鲁卡因实验报告

药理普鲁卡因实验报告 药理普鲁卡因实验报告 引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本 实验旨在探究普鲁卡因在药理学中的应用和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实验目的: 1. 研究普鲁卡因的药理作用机制; 2. 观察普鲁卡因对生物体的影响; 3. 探究普鲁卡因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方法: 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设计; 2. 给实验组动物注射普鲁卡因; 3.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 4.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 实验组动物在注射普鲁卡因后,出现了一系列生理反应和行为变化。首先,实 验组动物的血压明显下降,这是因为普鲁卡因具有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其次,实验组动物出现了局部麻醉现象,这是普鲁卡因的主要作用之一,它通过阻断 神经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此外,实验组动物的呼吸频率也有所减慢,这是因 为普鲁卡因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普鲁卡因在实验组动物中产生 了明显的药理效应。 讨论:

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手术操作中。它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受疼痛。此外,普鲁卡因还具有降低血压和减慢呼吸频率的作用,这在一些特定的临床情况下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然而,普鲁卡因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量使用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普鲁卡因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结论: 本实验研究了普鲁卡因的药理作用和对生物体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普鲁卡因具有明显的降压、麻醉和呼吸抑制效果。这些药理特性使得普鲁卡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普鲁卡因的使用需要谨慎,应遵循医学指导和剂量控制,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患者身上。 致谢: 感谢实验组成员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使得本次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机会和学习资源。参考文献: [1] Smith A, Jones B. Pharmacology of Prilocain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2010; 335(3): 409-416. [2] Johnson C, Brown D. Local Anesthetics. In: Brunton L, Chabner B, Knollmann B, eds. 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1.

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

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药理学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 作者:潘晓瑜朱俊访韩晋辉罗燕娜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20期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通过对“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实施教学,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其他药理学实验课程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普鲁卡因;药理学实验;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与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1]。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教学方法及模式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含义[2]。以下是药理学实验“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本次实验课共2个学时,上课使用的实验册是本院自编的《药理学实验指导》中的实验三《普鲁卡因传导麻醉作用》。药理学理论知识是选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丁丰主编的《实用药物学基础》第二十三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中第六节的内容。该教材为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每章最后都有学习小结、学习方法体会、目标检测和实验,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与职业技能操作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学以致用。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大专2017级药学专业大二的学生。知识储备和认知方面,在实验课前学习了有关普鲁卡因药理作用的理论知识,但仅仅只是局限于文字,理解得还不够深刻。虽然已经学习了解剖学和生理学两门基础科目,但掌握得不够扎实。个性情感方面,该专业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不喜欢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但思维活跃、思想独立,能熟练运用网络和微信平台。另外班级人数多,教师演示实验操作示范困难,实验细节与注意事项多,操作难以规范。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镇痛药物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药物的镇痛作用 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 一、实验原理: 扭体反应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一种刺 激腹膜的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的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 歪扭和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 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的: 1. 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的镇痛效果及特点; 2. 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 1. 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观察一般活动。 2. 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 0.1ml/10g 3#, 4# 小鼠给安痛定, 0.1ml/10g 5#, 6# 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 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 3. 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 4. 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 编号 2 3 4 5 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 0 10 0 1 7 13 每 次持续时间(秒) 0 2 0 3 2 五、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 显著的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临床应用的合成镇痛药,对人体的 作用和机理与吗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的退热、 发热时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的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 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 扭体反应。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但杜冷丁的镇痛作用更强大。篇 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的镇痛作用 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 热板法镇痛实验 [摘要] 目的掌握镇痛药的实验法。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和非麻醉性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的镇痛效应。方法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的热板上,热刺 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的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 是否具有镇痛作用。结果比较不同时间度冷丁、罗通定和对照组的痛阈提高百分率。度冷丁 组、罗通定组、对照组的小鼠在注射药物前的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15min时,度冷丁组的小鼠的痛阈提高百分率为163.1%,痛阈值为47±14.39 s,罗通定组的

《麻醉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麻醉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张骏艳审核人:陈志武教学院长:陈志武)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麻醉药理学((Anesthetic phamacology) (三)修读对象 麻醉学专业 (四)总学时与学分 36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6学时。2学分。 (五)考核方式 卷面考试占80%、课堂讨论等平时占20%。 (六)相关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学、人体生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麻醉学、内科学、外科学等。 (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 麻醉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阐明麻醉医学实践过程中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麻醉医学中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骨骼肌松弛药、镇痛药及相关药物等。本课程主要介绍这些常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其教学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论述麻醉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各论则具体介绍临床麻醉中常用的各类药物。 二、教学目的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麻醉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重要的进展的讲授及基本技能的培训,使学生获得有关常用的麻醉用药作用规律及特点的知

识,为临床实践中合理地应用麻醉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综合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主学习、集体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增加启发式教学,以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药理实验指导(新)

绪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护理药理是以药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护理合理用药为切入点,阐明临床用药护理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重要的职业基础课程。护理药理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实践操作和积极思考的机会。学习护理药理实验,训练医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一个医学护生十分重要。这些知识、技能和基本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进行临床护理实践和医学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目的 1.了解护理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常用仪器装置。 2.学习和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 3.认识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4.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客观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 1.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充分了解实验方法、步骤及原理,以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忙乱和错误。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白大衣,实验前首先检查仪器、药品等实验器材是否与实验指导相符,然后仔细阅读实验指导。根据实验内容进行小组内分工,尽可能使每位同学都有操作机会,每一实验过程全组同学都能看到。 3.必须严格地、准确地按照指导中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药品用后必须用原瓶塞塞好,拿过动物后必须将笼门随手关牢,玻璃器皿及注射器必须轻洗轻放。注意节约药品、爱护器材及动物。 4.进行实验时,应认真、仔细、耐心;实验记录必须正确可靠。根据每次实验课的要不同要求,写好实验报告。 5.实验室必须保持安静、整洁。 6.实验完毕,必须将器材洗净擦干,放在原来位置,每小组轮流负责搞好实验后室内卫生。死亡动物放在指定地点;存活动物放入指定笼门。并随手关好自来水开关,拔去仪器电源插头。离开实验室前,应关灯,关好窗户。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的内容除实验题目、日期、室温外,还有如下内容: 1.目的:指通过此次实验在理论上要证明哪些重要概念、原理;技能上要达到什么要求。 2.材料:包括器材、药品和动物。只须写出主要的器材、药品名称及浓度、动物种类。 3.方法:简要说明或写明实验方法的名称。 4.结果:这是实验最重要的部分,必须细心观察,如实记录。可用文字叙述,也可用曲线图表来表达。 5.讨论:运用已知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合乎逻辑的解释和分析。如出现非预期的结果,还要讨论其可能的原因。讨论不是课堂理论的简单重复,不可离开实验结果去盲目抄书。 6.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提供的事实与证据,运用归纳、推理和判断的方法,将此次实验所能论证的概念、原理或理论写简明小结。结论中不要罗列具体结果,在实验中未能得到充分论证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实验结论中,即结论不应超越实验验证的范围任意延伸。 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书写工整。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药物的作用方式 【实验目的】理解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并了解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及拮抗作用。 【实验原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元,首先抑制对药物敏感的中枢抑制性神经,引起脱抑制而出现兴奋现象,表现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记,并观察一般活动情况及痛觉反响。 2.10g,随即观察小白鼠左右后肢的活动情况及全身情况。 3.10g并继续观察小白鼠全身情况。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现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现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考前须知】 1.要求注射部位要正确。 2.注意抢救时间。 【思考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现各属于局部、全身、兴奋、抑制和拮抗作用? 2.本次试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导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掌握药物剂量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实验原理】戊巴比妥钠为镇静催眠、抗惊厥药,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越明显,对中枢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分别产生镇静、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作用。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左右)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注射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骤】 1.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观察精神状态、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10g 10g 10g 3.用大烧杯罩住小白鼠,并随时观察用药后各小鼠的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 4.填表 小白鼠号用药用药后的表现〔3′6′9′12′15′〕 精神状态痛觉反射翻正反射1号 2号 3号 【考前须知】 1.更换药物要冲洗注射器。 2.小白鼠体重相差应小于两克。 【思考题】 1.药物剂量和药物作用的关系? 2.讨论3只小白鼠用药以后表现为何不同? 实验三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药理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指点 实验一药物的感化方法 【实验目标】懂得药物的局部感化和全身感化,并懂得高兴感化.克制造用及拮抗感化. 【实验道理】普鲁卡因为局部麻醉药,克制中枢神经元,起首克制对药物迟钝的中枢克制性神经,引起脱克制而消失高兴现象,表示为不安.震颤,甚至惊厥.而戊巴比妥钠为沉着催眠.抗惊厥药,跟着药物剂量的增长,对中枢的克制造用逐渐加强,分别产生沉着.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感化.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阁下)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打针器.钟罩.镊子 2.药品:3%普鲁卡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调】 1.取小白鼠1只,称重标识表记标帜,并不雅察一般活动情形及痛觉反响. 2.在小白鼠一后肢股骨粗隆下危坐骨神经四周,打针3%普鲁卡因溶液0.1ml/10g,随即不雅察小白鼠阁下后肢的活动情形及全身情形. 3.待小白鼠抽搐显著时,立刻腹腔打针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并持续不雅察小白鼠全身情形. 4.填表

小白鼠用普鲁卡因后表示用戊巴比妥钠后表示 左后肢全身左后肢全身 【留意事项】 1.请求打针部位要准确. 2.留意挽救时光. 【思虑题】 1.小白鼠的那些表示各属于局部.全身.高兴.克制和拮抗感化?2.本次实验队临床用药有何指点意义? 实验二药物剂量对药物感化的影响 【实验目标】控制药物剂量与药物感化的关系 【实验道理】戊巴比妥钠为沉着催眠.抗惊厥药,跟着药物剂量的增长,药物感化越显著,对中枢的克制造用逐渐加强,分别产生沉着.催眠.麻醉和抗惊厥的感化. 【实验对象】小白鼠(体重20g阁下) 【实验材料】 1.器材:1ml打针器.钟罩.镊子 2.药品:0.1%,1%,2%戊巴比妥钠溶液 【实验步调】 1.取性别雷同,体重邻近小白鼠3只,分别称重.记号(1.2.3号),不雅察精力状况.痛觉反射及翻正反射. 2.

镇痛药物实验实验报告

镇痛药物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药物得镇痛作用 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 一、实验原理: 扭体反应就是药物镇痛作用实验得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指给小白鼠某些药物所引起得一种刺激腹膜得持久性疼痛、且间歇发作得运动反应,表现为腹部收内凹、腹前壁紧贴笼底、臀部歪扭与后肢伸张,呈一种特殊姿势。本实验中采用醋酸溶液腹腔注射刺激腹膜引起疼痛,从而通过扭体反应观察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 二、实验目得: 1.比较分析杜冷丁、安痛定得镇痛效果及特点 ; 2.掌握扭体反应。 三、实验步骤: 1.分组:取6只小鼠,分为3组。分别称重并标记编号。观察一般活动。 2.给药:1#, 2# 小鼠给杜冷丁,0。1ml/10g 3#,4#小鼠给安痛定,0。1ml/10g 5#,6#小鼠给生理盐水,0、1ml/10g 给药途径:皮下注射 15分钟后,腹腔注射醋酸溶液,0。1ml/10g 3.观察:20分钟内扭体反应得次数,每次持续得时间 4.动物最后全部处死、 四、实验结果: 编号 2 3 4 5 6 给药杜冷丁安痛定安痛定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扭体反应出现次数0

10 017 13 每次持续时间(秒) 0 2 0 3 2 五、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生理盐水没有明显得药理作用,小鼠因腹痛而产生扭体反应;杜冷丁有显 著得镇痛作用,为人工合成得阿片受体激动剂,就是一种临床应用得合成镇痛药,对人体得作用与机理与不啡相似,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安痛定就是用于治疗紧急发热时得退热、发热 时得头痛、关节痛、神经痛、风湿痛与痛经等病症得片剂、注射液药物,给药后产生即时解热镇痛作用、本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3号小鼠安痛定给药不足,所以也出现了几次扭体反应。理论上,杜冷丁与安痛定都有较好得镇痛作用,但杜冷丁得镇痛作用更强大。篇二:药理学实验镇痛药得镇痛作用 篇三:热板法镇痛实验 热板法镇痛实验 [摘要] 目得掌握镇痛药得实验法。观察麻醉性镇痛药度冷丁(dolantin)与非麻醉 性 镇痛药罗通定(rotundine)得镇痛效应。方法将小鼠置于一定温度得热板上,热刺激小鼠足部产生痛反应,即舔足反应。以小鼠出现舔足得时间作用为痛反应指标,判断药物就 是否具有镇痛作用。结果比较不同时间度冷丁、罗通定与对照组得痛阈提高百分率。度冷丁组、罗通定组、对照组得小鼠在注射药物前得痛阈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 05);15min时,度冷丁组得小鼠得痛阈提高百分率为163。1%,痛阈值为47±14。39 s,罗通定组得小鼠得痛阈提高百分率为100%,痛阈值为34±12、47s,两者得痛阈值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p<0.05);30min时,度冷丁组得小鼠得痛阈提高百分率为33、1%,痛阈值

药理实验课讲义(药学专业)

药理学实验须知 一、明确药理实验的目的要求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任务一方面是验证理论,巩固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是通过实验掌握研究药物作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培养对科学工作严肃的态度,严肃的方法和严格的要求,培养根据客观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初步基础,以便为实现中西医药结合作出贡献。 药理实验包括进行实验操作(有些部分可进行病例讨论)、整理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等环节。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前应作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实验中出现忙乱和差错。实验过程中要在教师指导下加强培养独力操作能力,克服对教师的依赖性。通过实验操作要求在生理生化实验的基础上掌握固定动物和各种给药方法,掌握剂量换算和麻醉方法,学会观察记录主要生理生化指标,掌握注射器、天平、磅秤、二导生理记录仪、药理生理多用仪及描记装置等用法,掌握离体心脏、肠管、子宫和在体动物血压、呼吸及各系统药物的主要实验方法。 二、作好实验结果的处理 药理实验结果有生理记录仪等记录的曲线、测量资料(如血压、心率、瞳孔大小、睡眠时间等测量的数据)和计数资料(如动物死活数、阴性和阳性反应数等数据)等几种。要如实地准确地对观察到的数据及时加以记录,决不可想当然地用主要观想象或书本理论代替实验观察到的客观事实。实验完毕对结果分别加以整理。记录曲线要加以剪裁。注明动物性别、体重、日期、实验题目、给药剂量等。计数资料和测量资料应酌情列表或画图以便比较,使结果一目了解。 三、写好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是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概括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训练方法。每次实验后要求用统—实验报告本写好报告,交负责教师评阅。在实验报告中要求列出实验题目、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有时要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原理或对实验结果异常的原因略加讨论。讨论不可离开实验结果去抄书。实验指导所列思考题或讨论题是为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如果与实验结果无关,不必写入实验报告。最后把实验结果加以概括性总结,写成结论。结论不是单纯重复实验结果,也不应超过验证的范围任意外展,扩大讨论。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练,书写工整,措词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四、遵守实验室规则 必须保持实验室肃静,严肃认真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要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动物,防止浪费。要保持实验室清洁整齐,实验后将仪器用具整理擦洗干净,如有损坏应报告教师。

药理学实验指导

药理学实验须知 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㈠、目的 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药理学实验课更高层次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课程。几乎所有药理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而得到的。我们上实验课,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前辈科学家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来验证或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上实验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手段。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实验课成败的关键,对学生来说,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自已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自已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医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 ㈡、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课学生必须做到下列几项: 1.实验前必须做到: ⑴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 ⑵对实验中所用的药物,要了解其药理作用,并明白该药在本实验中的意义,预测给动物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2.实验时必须做到: ⑴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 ⑵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药量,防止出现意外差错。 ⑶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准确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及最后转归。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⑷注意节约实验材料。 3.实验后必须做到: ⑴及时整理实验结果,保存好原始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⑵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室内卫生,存活或死亡的动物分送至指定地点。 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整理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对自己所完成的实验进行科学总结,是实验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可使我们把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明确该实验已证明的问题及已取得的成果。实验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实验设计中或操作中的优缺点等等,这些十分重要。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及理论水平。实验报告也是向他人提供研究经验及供本人日后查阅的重要资料,可以为毕业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校学习期间学会做这一项科学研究工作中关键性工序的重要性。 ㈠实验结果的整理 实验结束以后应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药理实验结果有测量资料(如血压值、心率数、瞳孔大小、体温变化、生化测定数据和作用时间等。计数资料(如阳性反应或阴性反应、死亡或存活数等)、描记曲线、心电图、脑电图、照片和现象记录等。凡属测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应以恰当的单位和准确的数值作定量的表示,不能笼统提示。必要时应作统计处理,以保证结论有较大的可靠性,尽可能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或绘制统计图,使主要结果有重点地表达出来,以便阅读、比较和分析。作表格时,要设计出最能反映动物变化的记录表,记录单个动物的表现时,一般将观察项目列在表内左侧,由上而下逐项填写,而将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由左至右逐格填写。将多个或多组动物实验结果统计时,一般将动物分组的组别列于表左,而将观察记录逐项列于表右。绘图时,应在纵轴和横轴上画出数值刻度,表明单位。一般以纵轴表示反应强度,横轴表示时间或药物剂量,并在图的下方注明实验条件。如果不是连续性变化,也可用柱形图表示。凡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及时在曲线图上标注说明,包括实验题目,实验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给药量和其他实验条件等。对较长的曲线记录,可选取有典型变化的段落,剪下后粘贴保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绝对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裁剪工作,不论预期内的结果或预期外的结果,均应一律留样。 ㈡实验报告的写作 每次实验后应写好报告,交负责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用词规范、详略得宜、措辞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