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结构主义是20 世纪语言学的主要理论,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流派。广义上

讲,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把语言看作本身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的独

立系统的任何语言研究。它由三个主要的学派组成, 布拉格学派、哥本

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其中,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发展得

最完备,对人类的语言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推动了其他学科的

研究,尤其是对第二语言教学。本文通过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独特

阐述与分析,这一流派创建了新的教学理论。由此产生的教学法——听说

法,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教学理论外语教学听说法

结构语言学( structural linguistics) 或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 世纪30 至50 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语言学流派,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1857- 1913 年) 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阐述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其基本原则是:“真正实际存在的不是某种个别的语言事实,而是作为系统的语言;语言的每一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统中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系统不是成分的机械总和,而是规定成分的。系统的框架或结构是由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结构语言学有三个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然而,为了挽救濒危语言美洲印第安语,而欧洲传统历时语言学没法满足这种只有音而没有书面文字的特殊语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American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美国结构主义或美国结构语言学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于上世纪初应运而生。

这个学派的先驱者是博厄斯(也译鲍阿斯)及其学生萨丕尔,主要代表是布龙菲尔德,之后是海里斯和霍凯特。在一般意义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 和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post2Bloomfieldians) 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一整套语言理论。自产生以来,它以其特有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及描述语言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产生及发展不仅对该国的土著语、语言

教学、文化地域学等方面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对世界其他各国语言学研究、语法研究,特别是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1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1.1 语言教学理念

从结构主义角度看,语言是在从音位到句子不相同的层次上的结构成分构成的系统。这些成分与词汇的结合表达了一定的意义。每一种语言中的这种结构成分都有限定的数目,学习者要学的无非是这些成分。学习者要学会语言的发音和组字成词的规则, 还要学会构词法、语法,以便组词成句。一旦掌握了这些规则和一定数量的词汇,相当是懂得这种语言了。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们认为,语言是说的话,而不是文字。语言是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形成需要多次的刺激和反应。语言教学中应该教语言本身,而不是教语言知识。语言是本族人所说的话,而不是任何人所规定的他们应该说的什么话。各种语言互不相同,言语活动是刺激与反应的产物。这样语言学习就是要获得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即训练对刺激做出正确反应的一种语言习惯。形成这种语言习惯的主要方式是结构形式的操练,或称句型操练,也叫刺激反应操练。这便是结构主义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认为,语言形式结构可以一项一项地学,技能可以一项一项地练,语言学习不过是习惯的形成而已。因而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把语言习得当作是不断“刺激- 反应- 强化”的过程,外语学习就是进行“大量的操练,不断重复,用实物教学,注意运用情景”。

1.2 听说教学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参战后不久,美国政府就马上意识到必须制订一个特殊的语言训练规划,以使该国的军方人员能流利说出诸如德语、意大利语和日本语,同时还能用汉语、俄语、法语、马来语及一些非洲的语言进行交流。其结果是美国政府于1942年制订了军队语言专门训练规划(Army Specialized Training Program,简称ASTP) ,并于1943年初命令国内的55所大学参与该项规划的实施。该项规划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各种语言的会话能力,因而该训练的重点就放在口语上。这种尝试正好吻合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宗旨,即语言的主要媒介是口语。言语才是语言。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终于在50年代产生了至今盛行的语言教学法——听说法(Audio Lingualism )。

以“听说教学法”为基础而形成的教学模式可归纳为:机械性操练——背诵——理解性操练——使用。这种重复性的、机械性的句型操练对学习者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有重要的影响。其教学法的特点是:(1)严格遵守听、说、读、写的顺序,口语第一,听说领先;

(2)进行句型操练,养成语言习惯;(3)限制使用本族语。(4)言语教学是教授语言本身,即培养语言能力,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5)教学要借助直观手段、语言环境( 即情景和上下文等)来进行,要用所学外语直接讲授。

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我国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经过研究和实践,语言学家发现结构主义语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中包括听说法的缺陷:忽视人脑的认识和思维能力,片面强调机械模仿和记忆,既脱离语言的意义和交际,又容易使学生厌倦,忽视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结构主义语法所提出的一些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它明确口语的重要性。重视口语和培养学生口语的能力也是现代汉语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和学的行为主要是对初学者进行翻译讲解语音和语法理论,忽略了口语的练习,是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必要性。其次,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这个理论遭到乔姆斯基的反对,但是它有一定的科学性,在语言教学中可以帮助学习者自觉形成语言习惯的训练技巧。

在我国的对外语教学过程中,60年代发展成以精讲多练为核心的强调培养语言技能的方法。后来受国内外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开始采用听说教学法,并以这种方式培养了大量的汉语人才。70年代开始句型教学。1978年夏,中国首次举办暑期汉语进修班。自此以后,为了快速培养能短期内基本听懂日常生活会话或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的对话,举办了大量的以“刺激—反应”为手段的汉语速成班。从1982年起,这种短期进修班改为常年招生。到今天为止,句型操练依然是语言基本功培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共有60多所大学对外国留学生开设长期或短期的汉语课程。

可以这样认为,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听说法,使得对外汉语教学在改革开放初曾大有所为。时至今日,其影响也随处可见。九十年代流行的李阳疯狂英语,其宗旨与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鼓吹的“三最”口腔肌肉训练法和“英语的学习单位是句子”理论,正体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口语至上的原则以及习得语言就是要培养习惯成自然的思想。

3 结语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语言理论,突破了过去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模式,为语言教学打开新的篇章。尽管其教学法有它的局限性和弱点,但它对其后的语言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直至今天,它仍然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方面和对外语教学法实践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

结构主义语言学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 本世纪末得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得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得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就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得旗手。目前无论就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得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得框框。具体语言得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得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与语文学家创立得“语法”。这种“语法”就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得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第二阶段就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得语文学。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就是唯一得研究对象,相反她重视得就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就是确定、解读与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得、现时得语言研究。最重要得就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她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与波斯语。在长期得语言实践过程中,她发现印度得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与词根跟欧洲得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她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得瞧法。?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得瞧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得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得学者与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

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得《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得《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得《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得《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得阶段,尤其就是印欧语系语言得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与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得语言已经有了详细得了解。比较语法虽然对开辟语言研究这个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得功绩,但它还没有去弄清楚自己所研究得对象得性质,它也从来没有关心过所作得比较有什么目得,所发现得关系有什么意义。今天瞧来,比较语法得研究最主要得功绩只就是为重建语言得历史做了一些具体与实质性得工作。?比较语法学派既然不关心研究目得与关系意义,那么她们所研究得必然就是“纯粹”得语言,所以比较语法学家对语言得瞧法绝大多数抱着自然主义得观点。例如施来赫尔在她得《语言比较得研究》中说“语言有它得将来,这将来就词得广义来说也可以叫做历史,但就是这历史得最纯粹得形式,我们也可以在自然界比方一棵植物得增长里找到,语言就是属于自然界得范围,而不就是属于自由得心理活动得范围。”再比如马克思?缪勒在她得《语言科学讲活》中说:“语言学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应该属于自然科学。”又说语言得一切变化“都不就是真正历史得变化,而只就是自然得增长;艺术、科学、哲学与宗教可以有历史,而语言或任何其她自然界得产物,严格地说,没有历史,而只有增长”“我们必须考虑到语言虽不断起变化,但不就是任何人所能产生或阻止得。

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在线做题

1998年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在线做题 1998年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语言学试卷 (时间:120分钟)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2、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__语言迁移___、._社会文化环境__、_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_等。 3、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_实用性原则_、_知识性原则_、_趣味性原则_、_科学性原则_。 二、选择填空(将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横线上,每空2分,共10分) 1、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_______B____的方法之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2、“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____C____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H_________。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 3、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___D___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对外汉语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_____D___。 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三、词语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2、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四、论述(每题10分,共20分)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 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b) 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2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详见2002年论述题第三题,此二题大体相同。) 1) 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 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 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

2005年1月 第37卷 第1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Jan.2005 Vol.37No.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再认识Ξ 华中师范大学 熊 兵 提要:本文讨论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有关的四个问题。1)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索绪尔语言理论有密切联系;2)布龙菲尔德提出IC分析,主要是基于W.Wundt的构造心理学中关于话语的认知分析;3)不应夸大行为主义对美国结构主义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意义的本质;4)在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对意义的处理这一问题上,应区分两个不同层面:a)语言分析中对意义的使用;b)语言研究中关于意义的研究,即语义学的地位。 关键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IC分析、行为主义、意义 [中图分类号]H0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0429(2005)01-005029 在一般意义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和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post2Bloomfieldians)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一整套语言理论。关于这一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国内学界有所评介,如许国璋(1958)、高名凯(1964)、赵世开(1978)、索振羽(1981)、赵世开(1989)、刘润清(1995)、冯志伟(1999)等。但是有些问题仍待澄清,下面分四个方面来讨论。 1.索绪尔语言理论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 关系 关于索绪尔和美国结构主义的理论渊源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国外学者起初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多。20世纪80年代则有过一番热烈讨论,如Hymes 和Fought(1981:15)及Harris(1987:xii2xiii)等认为,美国结构主义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学派,与索绪尔语言思想并无多大联系。Hockett甚 至一度认为索绪尔对布龙菲尔德没有任何影响(不过他后来改变了观点,见许国璋1997a: 152);而Newmeyer(1986:3)、Joseph(1989: 55263)、K oerner(1989/Fought1999a[II]: 2102217)等则认为两者关系密切。国内学者对此做过较为深入讨论的是桂灿昆(1963)和许国璋(1997b)。他们都基本认可索绪尔对布龙菲尔德的影响,以及后者对前者在理论上的某种继承和发展。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两种语言理论“相互间不存在继承关系”,它们属于“彼此独立发展起来的两种语言理论”(程曾厚1999: 75)。造成以上分歧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多数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在其著述中很少讨论索绪尔理论,甚至也很少提及索绪尔的名字及其语言学术语1;另一方面也在于两者的理论背景有很大差异:索绪尔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语言,而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学者则是从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的立场来看待语言。不过,这并不能掩盖两者之间的密切联 05 Ξ本文系作者博士论文的一部分,导师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姚小平教授。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2019年教育文档

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教学 新词语的产生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这些新词语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报纸和日常谈话中,成为我们常用词汇的一部分。然而,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面对这些课本中没有出现过地新词语时,难免有些手足无措。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新词语的研究刚刚起步,诚如汤志祥所说的那样,“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当今的对外汉语教学,在讲授和学习汉语新词语方面基本还是空白,不论是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的编写,还是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上,都找不到应有的定量说明”。为此,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新词语的教学问题是当前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也必须予以关注并设法给出相应的教学安排。 、新词语的定义及分类 对于新词语的定义,各位学者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概括出新词语的定义,新词语实际上就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能够反映社会发展面貌的词语。它具有全民常用性的特点,符合社会规约和语言习惯,同时也涵盖了新造词语、旧词新义、外来词、方言词、混合词的特点。根据新词语的产生途径,我们把其分为以下五类: 1.新造词语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产生了许多反映社会生活的新词语。从不同领域的新词语的产生,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教育领域的变化,如彩民、银行卡、便利店、传销、断码、量贩店等。 2.旧词新义 词义的引申、比喻和语义色彩的变化是新词语产生的途径之 。旧词新义主要包括旧词新用以及专业术语的泛化两个方面,这涉及到通过一些修辞法对原有词语进行加工。如“朝阳”原义为“早晨的太阳”,引申出的新义是“新生的、具有竞争力的、充满前途的”(例:朝阳产业)。这类词不是新造的,但是它的意义和用法是新产生的。 3.外来词

复习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基本观点: 1.放弃“要素中心”的世界观以及“以词为中心的语言观”,对语言不仅进行历时性研究,更要根据语言各个部分的关系进行共时性研究。 2.语言和言语是不同的:语言指抽象的语言系统,是词的体系和语法规则。言语指在具体的情境中,由说这种语言的人所发出的话语。语言的本质超出并支配着言语的具体表现,言语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冰峰,语言是支撑它的冰山。(语言相当于棋的抽象规则和惯例,言语相当于棋者与对手较量时走的一步棋。)语言永远存在着创造新句子的可能性,此即索绪尔所谓语言的“能产性”。 3.能指和所指:能指指语言的音响和形象,即语言的读音和书写样式;所指指语言的概念和内容。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语言符号具有随意性和武断性。语言有自己的现实,这就是它的关系结构,语言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界定的。 4.语言是由相互依赖的诸要素组成的系统,每一要素的价值由其它要素的同时存在而获得。 语言符号的句段或水平关系:一个词意义接着前一个词的出现展现出来,直到最后一个词就位,意义才完整,这形成了语言的横组合方面(历时性方面)。 语言的联想或垂直关系:在语言中每个词还与此时尚未出现的其它词有关系,如与这个词相关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或语法功能相同的词等,它们通过自己未被选中来促进词的意义界定。 通过语言句段水平关系和联想的垂直关系,索绪尔认为语言是封闭、自足和自我界定的系统,词的意义由语言结构的各个组成元素的差异关系赋予,与处于语言之外的现实无关。这使语言学的研究由“外”转向“内”,人们关注语言自身的机制,而不再是语言外的现实。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意义 1.词的意义不再由主体赋予,而是由系统本身决定,主体不再是意义的源泉以及字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保证,这 大大弱化了主体在哲学上的崇高地位。 2.语言结构具有自主自足、和自我包容的特征。这启示人们:不必关注语言与现实(字与物)的关系,而应关 注语言结构内部符号与符号(符号之间的运动)的关系,从而把语言提高到现实之上。 3.没有先于语言系统而存在的观念和声音,任何所指和能指只有在语言结构中才存在。语言结构是人类的特殊 结构,是人们与现实打交道的必要媒介,语言结构即为人类现实的结构 4. 不同民族用不同的语言结构划分和译解世界,这导致了他们生活世界的独特性。 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世界不是由事物组成的,而是由“关系”组成的,事物只是关系的“支撑点”。结构主义研究的是联接诸元素的 关系,而不是一个整体的诸元素。 2.结构主义力图构造出符号系统从而实现研究的形式化、模式化和公式化。 3.结构有表层和深层之分。结构主义通过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寻找在其背后的深层结构,把全部现象世界还原 到秩序的恒定性中去。 4.结构主义所说的深层结构大都不是指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他们强调深层结构是人类心智的产物,是人脑结 构对外部混沌世界的“整理”与“安排”,由此世界才具有了“秩序”和“意义”。 5.结构主义要“追根溯源”,要消解在时间中生成的一切,以便把握住最终源头,抓住一切变化中不变的“原型”。 6.在结构中,个体既受其他个体制约,又受系统整体制约,同时还受非个人的无意识机制制约。 结构主义的文学观 1.传统文学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研究目的是对作品进行解释。从结构主义观点看,具体作品只是作家在历时 性过程中的一次“话语”。传统文学关注作品的意义,结构主义关注抽象的语法规则,认为所有的小说是根据规则来写的。传统(所指)结构(能指)结构主义语言学关注的不是某个人的某次具体叙述,同样,结构主义文学研究关注的也不是某时某地某个作家的某部作品;结构主义语言学把抽象的“语言”作为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此保证语言学研究科学性。同样,结构主义文学研究把决定具体文学作品叙述的规则、语法结构的“母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保证文学研究科学性。结构主义开辟了新的文学研究模式,即叙述学的诞生。 2.传统文学研究认为,文学作品是对生活、作家所处时代以及作家精神个性的反映。结构主义认为,文学既不 是时代和社会的反映,也不是作家主观世界的反映,它由系统内各种因素的差异和对立造成。索绪尔认为,

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

关键词:《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课 《语言学流派》专题讲座《20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课堂笔录 主讲:徐昌火博士 课堂提问: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指的是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2简介“分布”理论。 1布拉格学派2哥本哈根学派3美国的结构主义 The Linguistic Circle of Prague ? 1926-1950,集体活动,集体论文? 马泰休斯、雅克布逊、马丁内 ? 首次提出把音位学作为语言学的独立分支? 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成分的区分功能,被称为functionalists功能语言学派。 ? 在音位学、语体学、语义分析、语言教学方面不乏真知灼见。 ? 对美国各语言学派的发展、英Halliday系统语法有很大影响。 基本观点? 1在重视历时语言研究的同时,强调共时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 ? 2语言是一个价值系统,正是这种系统性质才使人类有可能进行交流;不分析语言成分和其它成分的关系,不考虑语言成分在交际中的功能,就不可能理解和评价一个成分。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表达手段系统。 ? 3要研究分析实现各种功能的语体,因为各种表达手段都适用于不同的交际需要,重视书面语和口语的对比分析。 ? 4应从语言功能入手,然后去研究语言形式,因为这是讲话人遵循的顺序;要从说写者的角度考查。马泰休斯

? 基于信息交流,提出theme主位和rheme述位概念。50年代有topic 主题comment述题? 主位,指已知或公认的事实,不增加句子的信息量;述位,指要传达给听话人的全部信息。? 这对比较句子结构分析句子功能和语体特征有重要的意义。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句子的功能前景/实际切分?用信息论的原理分析话语或文句,测量一句话的各个部分对全句意义的贡献。? 句子的三个成分:主位(负载交际力最小的成分),渡位(有人说不必),述位(负载交际力最大的成分)。 ? 是一种语言普遍现象。这种研究揭示了语言系统中能够创造语篇的具体功能,正是有这种功能,语言才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为各种各样的交际目的服务。 雅克布逊 ? 语言系统是开放的,不是一个完全平衡的系统,有一定的结构欠缺,语言是一个动态结构,处于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不平衡的性质来自语言的交际功能。 ? 区别性特征说:用双分法,每个音位特征有两个值,如[+鼻音][-鼻音]。这些偶值特征主要用来表现音位的区别,称之为区别性特征。共分了十二对特征,这些特征是依据声学特征来规定的。十二对语音区别特征? [+元音性] [-元音性] ? [+辅音性] [-辅音性] ? [+聚集性] [-聚集性] ? [+紧张性] [-紧张性] ? [+浊音性] [-浊音性] ? [+鼻音性] [-鼻音性] ? [+延续性] [-延续性] ? [+刺耳性] [-刺耳性] ? [+急煞性] [-急煞性] ? [+低沉性] [-低沉性] ? [+抑扬性] [-抑扬性] ? [+扬升性] [-扬升性] 哥本哈根学派 ? 叶尔姆斯列夫1943《语言理论导引》 ?从哲学逻辑学的角度阐述语言学的理论问题,明确提出语言的符号性质。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策略 讨论了当前汉语新词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掌握新词语的基本要素目标和新词语的言语技能目标。结合新词语的特点和教学实际,从引导学生掌握词族序列、谐音序列、简缩序列、类推序列、隐喻序列、转喻序列、语义序列、情境序列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词语境”的汉语新词语教学策略。 标签:新词语教学目标教学策略 本文讨论的“新词语”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指称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词语或产生新义的原有词语。这些词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人们认识社会的途径以及人们的交际生活。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何在语言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全球推广汉语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地教授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新词语,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确定好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还应不断探索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策略。 一、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 汉语新词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留学生学习、掌握新词语的基本要素;一类是新词语的言语技能教学。 (一)新词语的基本要素教学 从新词语的基本要素的角度,可以把新词语教学分为“语音、语形、语用”三个方面。 1.语音 把每个新词语读准确,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由于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词语,对他们来说还没有特别要求学习新词语。对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来说,准确朗读新词语的难度并不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排除谐音词语的干扰,以免发错词语的声调。如“旅游”的“旅”的声调和“绿游”的“绿”的声调不同,前者是上声,后者是去声。谐音词语只是两个词语的语音上接近,但声韵调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2.语形 掌握基本构词规则:包括音节语素化的表现形式、词民族效应形成的基本结构形式、谐音词语的表现形式、主要的简缩形式、主要的类推结构等。前文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帮助留学生了解以上构词规则,有利于他们加深对构词理据的认识,便于记忆和理解新词语,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汉语语感。 3.语义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结构主义是20 世纪语言学的主要理论,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在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语言学流派。广义上 讲, 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把语言看作本身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的独 立系统的任何语言研究。它由三个主要的学派组成, 布拉格学派、哥本 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其中,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发展得 最完备,对人类的语言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推动了其他学科的 研究,尤其是对第二语言教学。本文通过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独特 阐述与分析,这一流派创建了新的教学理论。由此产生的教学法——听说 法,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教学理论外语教学听说法 结构语言学( structural linguistics) 或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20 世纪30 至50 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语言学流派,是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1857- 1913 年) 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所阐述的语言学理论为代表以及受这种理论影响而进行的语言理论研究。其基本原则是:“真正实际存在的不是某种个别的语言事实,而是作为系统的语言;语言的每一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统中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系统不是成分的机械总和,而是规定成分的。系统的框架或结构是由声音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结构语言学有三个主要学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然而,为了挽救濒危语言美洲印第安语,而欧洲传统历时语言学没法满足这种只有音而没有书面文字的特殊语言,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American Structuralist Linguistics),美国结构主义或美国结构语言学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于上世纪初应运而生。 这个学派的先驱者是博厄斯(也译鲍阿斯)及其学生萨丕尔,主要代表是布龙菲尔德,之后是海里斯和霍凯特。在一般意义上,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是指以布龙菲尔德(L. Bloomfield) 和后布龙菲尔德学派的学者(post2Bloomfieldians) 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一整套语言理论。自产生以来,它以其特有的理论基础,研究、分析及描述语言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的产生及发展不仅对该国的土著语、语言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一、产生背景 二、含义及代表人物 三、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 四、替换法 美国结构社会背景: 人类学家对印第安语言的田野调查,使得美国描写语言学家特别重视记录和分析语言的技术,这样才能对那些不为人知的印第安土著语言作出精确的描写和分析。 理论背景: 1916 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 Saussure:符号的价值在于其相互关系,而不在于符号本身(即“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 Bloomfield:音位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声波的实际形状,而仅仅在与这种波形跟同一语言里所有其他音位波形之间的差别。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背景 社会背景: 人类学家对印第安语言的田野调查,使得美国描写语言学家特别重视记录和分析语言的技术,这样才能对那些不为人知的印第安土著语言作出精确的描写和分析。 理论背景: 1916 Saussure《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 Saussure:符号的价值在于其相互关系,而不在于符号本身(即“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 Bloomfield:音位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其声波的实际形状,而仅仅在与这种波形跟同一语言里所有其他音位波形之间的差别。 含义及代表人物 含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掌门人之一Hocket表示:我一直很不确定“结构主义”应该是怎么回事,除了知道它用来指20世纪强调“系统”和“模式”的语言研究理念,以与19世纪的“原子主义”的研究理念相区别。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通俗理解: 以Saussure(1916)语言学思想为源头,以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美国结构主义为主体的一个语言学派别。 代表人物 以Bloomfield和后Bloomfield学派的学者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 整体而言: 语言描写与分析的过程就是切分语言材料、归并语言单位,并说明单位间配列关系的过程。 具体而言: 首先,提取独立的语音单位(音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单位及其序列的配列关系; 然后,提取独立的形态单位(语素),并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单位及其序列的配列关系。 替换法 (一)替换法: 用一个语言成分来替换另一个语言成分,若替换后其所在语言片段能够成立,则证明这两个成分属于同一个替换类。 其理论基础:语言单位的聚合关系; 如: can’t do it [k] / [k h] 音位变体或不同音位 ***quite*** utterlly 句法功能相同,同一形式类

如何对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

如何对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新词语 一、对外汉语新词语教学是时代的需要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国家正式公布了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和使用范围。这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开始走上法制轨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国内语言政策正确执行的大好形势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每年都有大批留学生涌入中国,因而对外汉语教学也提到了空前重要的地位。推广、普及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这也正是实现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之一。可以说国家的语言政策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规范的语言也不例外,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词语的大量涌现使传统的词语规范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仍有不少人固守教条,认为只要学好基本词汇就足够了,没必要学习新词,甚至认为新词语教学是不合规范的教学。他们不能认识到,得到大众认可的新词语能使语言发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是对现有语言在交际上的补充。我们只有对语言观规范观不时更新才能使自己的思想适应语言的变化,任何阻挠新词语应用的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具有中高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他们的拼音和学习基本词汇的能力已很高,而掌握那些反映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新词语才是他们的急需。生活需要的,就要学,就要练,就要教,我们怎可能无视新的语言现象的存在,无视留学生的需要呢?语言最本质的属性是应用,一旦没有了应用的价值,这个语言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成人教育,外国留学生已经是能够辨别是非的成人了,他们缺乏的是汉语能力和中国文化的熏染,教授规范的普通话不等于把一个完整的静止的规范语言印到他们的脑子里,而是应该让他们融入到汉语社会中来,把他们看作汉语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与这个社会毫不相干的“外人”。总之,规范的普通话教学与新词语教学应该是一种辨证发展关系,应该正视这种关系,过分强调哪一方面都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二、新词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组成部分 所谓“新词语”,指的是一定时间内在新闻媒体上以及在社会群体中频繁出现的流行词语,它被社会的全体成员有所选择地接受承认和使用,并最终成为新的规范形式。它反映了当代社会时局和民族文化的变化,敏锐的人们从中可以预测未来的生活态势。《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的基本词汇固然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但最能敏锐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变迁的是这些新词语。伴随着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惯用语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语惯用语 【中文摘要】汉语惯用语短小精悍,寓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因其长期蛰伏在汉民族的口语之中,反而不被本族人所察觉,对其 的研究也起步甚晚,目前学术界对其界定还未有定论。惯用语以其含而不露的独特气息进入人们的视野,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它结构简单却内涵丰富,形式短小却富于变化,广为流传却难以跨文化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疑成为了重点和难点,让众多学习者望而却步。学术界对惯用语的研究的集中在对其本体的研究方面,将视野放在对其教学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而将之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更为有限。但是无论从教材方面还是教师方面来讲,由于缺乏对其的重视,而导致惯用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疏漏,再加上文化的冲突、碰撞,使得留学生学习中的偏误层出不穷。本文仅就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对语义教学、语境教学、惯用语积累、汉外文化对比分析方面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学生对惯用语文化的探究精神,最终建立起学习者 头脑中的“惯用语词典”。希望这些对策能够对惯用语的对外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惯用语在教学中出现的偏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着重讨论其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偏误及其文化底蕴,试图从这些方面揭示它的神秘面纱,并讨论它在对外汉语 教学中的应对策略。本文见识浅薄,对前人的研究不敢妄自非议,只求能够有一点拙见对教学产生一定的裨益。

【英文摘要】Chinese Dapper idiom which means cultural heritage richer than other idiom, but it is not to be perceived in Society that research also started very late, because of its long dormant in the spoken language among the people, yet their definition in the current academic is inconclusive. Dapper idiom has distinctive flavor and not exposed coming into view, reflecting people’s live.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but rich in content, form short but varied, which widesprea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difficult, 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 many learners.Academia studies focus on its body in the idioms,on the other hand, vision that put in to its teaching research is less, and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search is more limited. But no matter from the materials or the teacher aspect, because of the lack of its attention, it led to the phras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ome omissions, plus the cultural conflict, collision, which makes the foreign students learning errors of the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The paper make some suggestions on teaching in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problems in order to semantic, context teaching, idioms,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accumula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be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简析汉语新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表时间:2011-10-25T16:47:56.783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于双双[导读] 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 于双双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对外汉语专业,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297-01 摘要:在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系统是最为活跃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总能在语言深处引起不小的涟漪。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还能进行一些言语交流,但是没有词汇,人们就根本无法说话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新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词语;对外汉语;教学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新词新语教学的背景和问题 (一)汉语新词新语的涌现及世界汉语教学的新特点。 词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新词语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有一定流动性的。新词语作为词汇中的“新鲜血液”,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例如:“MP3,音乐肥料,IT产业,健美浴,嘉年华,亚健康等,此类新词语都是社会的变化最直接的产物。对新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成为人们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更是顺利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换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与此同时对外汉语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点:当前,人们学习汉语时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多数汉语学习者秉着在学习中“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任继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50年前,外国人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多从考古、社会学、民族学着眼。但今天世界各国学者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是企图认识、了解这个活生生的国家,要和它打交道,建立长期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者除了在传统方式下学习汉语外,他们更注重增加汉语学习中“习得”的比重。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新词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如果大家对语料中大量使用的新词新语不熟悉、不离解,就会造成严重的障碍。 (二)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新词语作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先锋”却由于其不稳定性和多变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备受冷落。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1992年出版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等级大纲》中根据汤志祥的统计,这本书中新词仅占总数的0。125%,如此微小的新词语比例,完全可以忽略不计。80年后大约10年间产生了上万的新词语,这些后产生的新的词汇却一直没有在大纲中出现。新词语的教学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论证,相关的教学实践就更为少见。这就使得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新词语的教学内容。 2.关于新词语的教材常见的主要有两本《报刊阅读基础》、《当代中国话题》。有人专门对这两本教材的新词语进行过分析和整理,其中新词语113条,经济类的新词语有27条,政治法律类的新词语 21条,科教文卫类的新词语41条,社会生活类的新词语19条,国家统一、社会安全类5条。这些为数不多的新词语中大多数还是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这反映了我们教材编写的滞后性以及对于新词语的吸收落的后状况。 3.受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规范、教材制定等条件的限制,汉语新词语教学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哪一门课程是专门介绍汉语新词语的。这样使得汉语教学和汉语应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脱节。没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讲解,所以这并不利于新词语教学的开展。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注意新词新语的必要性及作用 新词新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从教学效果和目的及汉语的自身状况上讲,和语音、语法相比,语言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就是词汇要素。当前,新词语已成为社会和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更有效地使汉语学习者接触和掌握新词语。如果我们不认真的对待此事,汉语教学就会变的没有生机与活力,就会脱离活生生的社会现实。词汇教学一直是以某种大纲或词表为范围,注重系统而静态的分析与考察词汇,却很少去进行动态的追踪和关注,这使得汉语词汇的新成分不能及时引入教学中,导致新词语教学成为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新词语教学的开展,不但可以使词汇教学的内容得以完善,使词汇教学工作与时俱进,更可以丰富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材料库。同时,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汉语媒体不但对汉语学习者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为其接触和学习汉语提供了重要的语料来源,是汉语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方面。新词语活跃在各类媒体中。国家语委近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表明,每年媒体都有大量的新词语使用,成为当下中国语言生活的一个特色。由此可见新词语与媒体的重要关系。在与媒体的接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更为主动地学习从而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汉语材料,获得更为实用的汉语能力用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中。因此,新词语的教学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在媒体上获取、传递和交换信息。还有,新词语和汉文化关系密切。中国的文化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的,是向外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前后相承的,而不是割裂的。从文化的角度讲,新词语在出现和流行的同时,内涵着诸多文化性的因素。新词语在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因子的同时,也更多地折射着当代社会文化的影子。新词语一般都是在特定的背景和原因下出现的,通常是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变迁相伴随着,是当代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新的动态和信息的反应。通过新词语教学,既可以使汉语学习者知道并掌握新词语的特点和内部规律,了解新词语的类型和语义特征,又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汉语中将来出现的新词语。 其次,从学习者的实际应用效果上、对猜测,理解,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上,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今社会,新词语的大量涌现已使其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尤其是在新闻,报刊等注重时效性的文体中出现的更是频繁。据我们了解,现在很多学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已经开设了新闻,报刊阅读课程,这无疑会将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类课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新闻,报刊的文体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新词语的教学。新词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外国留学生具备一定的猜测,理解和运用新词语的能力,从而跨过新词语的理解障碍,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新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学习者接触中国的新文化,提高他们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发展和更新更加速了新词语的流行程度。如果学习者可以了解一些网络流行词语,有利于加深他们对于汉文化的了解和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网络词汇里的:CU、OIC、1314、3X、818、斑竹、倒、雷、闪、板凳、板斧、给力、童鞋、东东、路过等,这些网路新词学习起来都很有意思。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American descriptivists)年代美国学者在调查美洲印第安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语言学流派。以注重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而著称。这一学派的先驱是F.博厄斯和E.萨丕尔。博厄斯既是人类学家又是语言学家。他在《美洲印第安语手册》(191中所写的序言可以说是美国人类学家从事语言调查和研究的初步理论总结。其中强调:对语言事实要作客观的描写,不可用其他语言的或者传统语法的框框去套;为了描写不同结构的语言,应该创立新的概念和方法。核心人物是L.布龙菲尔德。他的《语言科学的一套公设》(1926)和《语言论》(1933)为美国结构主义奠定了描写方法的基础。。在语言结构的分析中,他主张以可以观摩到的语言素材为依据,反对用非语言因素(特别是心理因素)作为标准,并强调形式的分析和归类。由于布龙菲尔德的影响,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结构主义被称为“布龙菲尔德时期”。1924年由博厄斯、萨丕尔、布龙菲尔德等人创建的美国语言学会起了一定的作用。这个学会1925年创刊《语言》杂志,作为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喉舌,每年还在夏季举办语言学讲习班,为学者们提供学术活动的场所。 直接原因是基督教的传播和战争的需要。伊斯兰教、佛教、婆罗门教等教派都规定其经文不能随便译成其他语文,基督教却不一样,相反要求它的教徒尽可能将其经文译成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和方言。因此,在二十世纪初,美洲有大量基督教徒进入印第安语区学习研究印第安语等土著语言,进行布教活动.,他们当中有些还是很有语言修养的教士。这些教士们记录土著语言,给当地人创造文字,然后用当地文字翻印福音书,客观上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新材料,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语言调查方法,从而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注意。1911至1939年,人类学家、语言学家鲍厄斯对这些语言作了综合研究,写成很有名气的《美洲印第安语手册》(共三大册)。一般认为鲍厄斯的工作,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开端。 另一个原因,也可称为次要原因,是二战爆发期间,为适应全球战争的需要,美国人需要学习大量外国语,描写语言学大师之一布龙菲尔德本人就参与编写过几种外语教材。以上这两种语言工作方法都是不谋而合的。 ①注重口语和共时描写。美洲印第安语很多都没有文字和历史的材料,这使得这一学派一开始就不得不从口语着手进行共时的形式分析。这种做法,跟欧洲学者着重书面文献的语文学和专搞历时研究的历史比较语言学都有显著的不同。 ②注重形式分析,避开意义这一因素。美国结构主义在结构分析中只注意可供验证的语言形式,不考虑心理过程,也不谈社会和历史等因素。在形式和意义的关系上,他们认为形式的对立能决定意义的不同。 ③在结构分析中,主要是研究分布情况和运用替代的方法。结构分析的任务是从一堆语言素材中切分出独立的单位(如音素、语素等)并加以归类。在切分中,主要的依据是分布。所谓分布,是某个单位或特征在话语里出现的各种不同位置的总和,也就是它出现于其中的一切环境的总和。所谓替代,是在相同的环境里,某个单位能够用别的单位来替换。 ④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这一学派重视结构的层次,由此发展出直接成分分析法。所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