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

1、政策效应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率,协助农民盘活手中资产?保证耕地质量

?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土地规模化经营扩大——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土地,奠定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构建多元服务体系的条件

多种经营方式涌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鼓励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家庭经营

?集体经营

?合作经营

?企业经营

多种渠道资本涌入——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明确化,将吸引各行业各渠道投资进入农村市场多种投融资模式显现——多种资金进入农村市场,引入多种投融资模式共同进入?转移支付模式——政府各部门联动投资

?复合投资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力,市场运作

?小额贷款模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贴息贷款模式——政策优惠扶持小微

?权益融资模式——土地使用权扭转融资

?股权融资模式——土地使用权招股融资

2、土地流转运作模式

农用地流转定义

?农用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或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是指农用土地的利用要由低效低值向高效高值转化,农用地流转从目前的流转模式上看包括农用土地的

所有权流转和使用权流转两个方面

农用地流转模式——股份合作模式

?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

农用地流转意义

?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客观上要求农用地使用权实现流转。

?改变小农经营模式、实习农业的大规模现代化耕作要求农用地使用权实现流转?农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实现农民非农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郭艳平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郭艳平 发表时间:2018-05-23T10:03:50.2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作者:郭艳平王敏 [导读]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资源,针对土地资源采取有效的管理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体现。 浙江远卓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20012 摘要: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性资源,针对土地资源采取有效的管理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体现。但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稀缺,加之部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地矛盾。对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土地资源管理,积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这就使土地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而靠近城市的耕地面积不断萎缩,迫切需要改革土地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再加上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变,如何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转型和土地资源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效率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1土地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1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农村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恰恰忽视了对农村耕地的重视程度,而将土地资源大面积用于城镇用地的开发以及城市化的扩建,最终造成土地资源的分配出现两极分化,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不合理的规划现象;其次,土地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而目前的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却忽视了这一重要的原则,针对土地的使用出现滥用、错用等现象,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使物不能尽其用。 1.2土地资源的质量有所下降 土地资源质量的急剧下降与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思想观念出现错误,在进行农耕时,人们只重视农作物的产量,而忽视对土地资源的维护,导致土地资源的质量每况愈下,这就使土地的生产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对林区大量的砍伐也造成了植被以及其他生态资源的破坏,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往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1.3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随着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致使我国可使用的耕地面积锐减,并且土地资源出现严重的退化现象。有些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滥砍滥伐以及过度放牧现象,这些都导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出现,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形成了非常严重的阻碍,并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我国已有超过25%的草场出现非的草场出现非常严重的退化,并且土地荒漠化的现象还在继续出现,这种形势导致我国土地资源出现非常严峻的荒漠化趋势,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非常低,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 2加强土地资源管,提升利用率的策略 2.1统筹城乡发展 现阶段,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管理模式存在不同的问题。东部地区的土地价格表现出较弱的趋势,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价格就体现出增长的趋势。国家土地资源在供给上出现紧缺的问题,导致土地资源不能更好的发挥出优势。在进行城乡土地统筹和规划的过程中,其本质是对经济结构的转变和优化,使城市和乡村的土地经济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 2.2健全和完善土地市场管理体系 土地资源是资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定会进入土地价值管理体系中。在完善土地市场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的基础上,提升土地资源的管理效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组织建立政府领导班子,在领导上运用垂直和双重领导的方式,在有效结合两种领导方式的基础上加大土地管理的力度。第二,从土地资源的使用量上出发,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提升土地利用率,有效发挥土地的使用途径。第三,政府可以制定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充分掌握市场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 2.3合理规划土地资源管理,提升土地资源管理监督力度 在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的建设和工业建设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却加剧了土地的供求矛盾。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关注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从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角度出发,能够完善土地资源管理规划,把规划作为整个土地资源有效发挥价值的基础。 3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现实路径分析 3.1国家需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第一,国家需要应用大量的资金、技术培养众多的新型土地开发应用的人才,使得他们在完成培训后深入到基层,与农民一起进行当地情况的研究工作,充分的进行土地资源的整体发展规划,提高土地资源保护和应用的质量。比如:一些 土壤肥力低,没有充分开发应用的土地需要进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有效的保障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对于一些土质较为干旱的土地可以进行有效的集中流转,进行花生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工作,提升土地资源应用的价值。第二,建立起有效的耕地补偿制度。在进行新型土地流转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国家需要充分的保障农民的权益,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使得他们有效的应用这些资金进行新型农业经济发展工作。第三,针对当前广大农村难以留住人才的问题,国家需要从社会发展高度进行有效举措的实施。比如:出台新型的农村发展规划、给予基层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岗位和待遇等等,使得他们可以扎根农村,有效的应用好农村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的经济。 3.2有效进行土地结构调整,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有效进行土地结构调整切实保障农民利益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首先,从我国国家的性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来讲,都需要在进行土地利用方式转型、开展新型土地管理中有效的保障广大农民的权益,使得他们与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应用,使得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其次,从土地资源最终应用的方式来讲,广大的农民是未来土地资源有效应用和开发的主力军,充分的保障他们的权益,有利于充分的调动起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才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2007年度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盐都市国土资源局 二○○七年十一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国土资源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对土地实行跟踪监督治理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我局多年来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内容之一。我们在收到省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后,迅速将部和省厅的精神传达下去,及时明确此次调查工作重点、总体要求和差不多程序及方法。并在深入学习《通知》精神和全面领会调查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盐都市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对我市变更调查工作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各县(市、区)局必须做到“月清季累”,年末及时变更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做到数据、图形、实地“三一致”,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方法,全面查清实际新增建设用地情况和实际耕地变化情况。同时,加大了质量检查力度,确保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做到图、数、实地三者一致。 并先后三次组织各县(市、区)的分管局长、地籍科长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对土地变更调查的资料预备、外业调查、内业

处理、统计汇总、县乡自查、市局检查和成果上报等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和要求。通过认真实施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市如期保质地完成了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成果差不多反映了2007年度土地变化情况。现将我市200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一、土地利用现状及年内变化情况 截至2007年10月31日,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6737972.2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455080.2亩,未利用地面积为5265579.6亩,合计总面积为25458632.0亩,折16972.42 KM2。土地利用结构见表1 表1 盐都市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单位:亩

土地利用模式

土地利用模式 1、政策效应 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率,协助农民盘活手中资产?保证耕地质量 ?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土地规模化经营扩大——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土地,奠定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构建多元服务体系的条件 多种经营方式涌现——以家庭经营为基础,鼓励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 ?家庭经营 ?集体经营 ?合作经营 ?企业经营 多种渠道资本涌入——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明确化,将吸引各行业各渠道投资进入农村市场多种投融资模式显现——多种资金进入农村市场,引入多种投融资模式共同进入?转移支付模式——政府各部门联动投资 ?复合投资模式——政府主导,企业主力,市场运作 ?小额贷款模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贴息贷款模式——政策优惠扶持小微 ?权益融资模式——土地使用权扭转融资 ?股权融资模式——土地使用权招股融资 2、土地流转运作模式 农用地流转定义 ?农用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或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是指农用土地的利用要由低效低值向高效高值转化,农用地流转从目前的流转模式上看包括农用土地的

所有权流转和使用权流转两个方面 农用地流转模式——股份合作模式 ?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 农用地流转意义 ?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在客观上要求农用地使用权实现流转。 ?改变小农经营模式、实习农业的大规模现代化耕作要求农用地使用权实现流转?农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实现农民非农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持续】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字】持续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的重要内容: 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二、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如下: 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差。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考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为土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占世界第二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受人口与生产发展的压力,土地处于严重超负荷利用状态。 2.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质量退化严重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什么是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谈谈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学号;1114040118、 11土管 张宗刻摘要: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加之我国长期以来长期分割的城乡二元土地所有制和管理制度的制约,城市土地特别是建设用地的紧张与农村土地的低效利用局面并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探讨我国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思路 一、1、土地的含义; 土地的含义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概念是指地球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河流、湖泊、水库等)和滩涂。其上层的气候、生物,下层的岩石和地下水等到是形成土地的外部条件,不是土地本身。广义的概念又分两种:一种认为土地系指整个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另一种认为土地是指地球表层垂直剖面,包括气候、地貌、岩石、生物和水文等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按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

土地是自然资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还是人类和生长栖息在土地上的野生、家生动植物资源,都离不开土地,都来与土地密切相关。 2、土地资源的含义; 土地资源指目前或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农、林、牧业或其它各业利用的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个内容。在其利用过程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类别和不同程度的改造措施。土地资源具有一定的时空性,即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所包含的内容可能不一致。如大面积沼泽因渍水难以治理,在小农经济的历史时期,不适宜农业利用,不能视为农业土地资源。 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含义;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既能够满足当代人生产生活对其的需要,同时又能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满足后代人对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 二、目前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 我国实际耕地面积约1.33亿公顷,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耕地只有0.11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25公顷的44%,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耕地0.05公顷的警界线。198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

收稿日期:2000-03-06;修订日期:2000-06-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9731040)[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 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731040] 作者简介:刘盛和(1967-),男,湖南衡阳人,副研究员,在职博士生。E -mail :s liu @dls .iog .ac .cn 文章编号:0375-5444(2000)04-0407-10 基于GIS 的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模式 刘盛和,吴传钧,沈洪泉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要:采用G IS 空间分析技术,对1982~1997年期间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过程进行空间聚类和历史形态分析。证实工业用地的高速外向扩展是北京城市土地利用规模“超常膨胀”的主要原因;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分异规律,阐明城市土地利用扩展中心和扩展轴的时空迁移模式。 关 键 词:城市土地利用;扩展强度指数;空间分异;GI S ;北京中图分类号: F301.24;F293.2;N 945.1 文献标识码: A 20世纪80、9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造成了巨量的土地浪费、资金沉淀及繁多的社会、生态问题,引起了国内国际社会的注意[1,2],以致于国家不得不在1997年采取全面冻结审批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一年的断然措施。历史教训警戒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严格根据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规律来制定 相关政策并指导开发活动。否则,任何主观臆断性的决策均可能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GIS 技术能够为城市研究的海量空间信息管理、分析、模拟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3]。本文利用GIS 技术对北京市1982年、1992年和1997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聚类和历史形态分析,旨在探索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与模式。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城市边缘区是观察和研究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天然实验室[4,5]。本文选择北京城市边缘区作为研究对象,范围为39°40′N ~40°20′N 、116°00′E ~117°00′E,行政区域包括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顺义县的全部、昌平县、通州区、大兴县的大部分乡镇及怀柔县、密云县、平谷县、房山区、门头沟区的小部分区域。该区域的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从而成为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主要目标区。在1982~1992的10年期间,北京全市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总面积为415.4km 2 ,其中的92%即集中在该研究区内。1.2 土地利用图件、数据的来源与分类 使用的土地利用数据分别来自于1982、1992和1997年三个时期的1∶10万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各时期所使用的土地利用分类系统虽大致相同,但粗细不一。为了便于比 第55卷第4期2000年7月 地 理 学 报 ACT A G EOG RAP HICA SIN ICA V o l.55,N o.4July ,2000

从三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从三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对于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的利用效率,胡存智认为是一个大问题。他说,我国国土开发利用中存在集聚不足的问题,就是土地利用得不够集中、不够集约,效益低下。目前我国土地集聚得比较好的一些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3大都市圈,但这3个地区的集聚程度也还不够。 胡存智表示,不应该把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简单归结于用地成本太低。比如说,南方用地比较节约、北方用地比较宽松,原因就很复杂,其中之一是北方太阳的高度角低,要让阳光照到屋门口,房子间的距离就要大一点。 胡存智认为,应该从3个方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一是控制用地总量,让大家感受到资源的紧张,才会提升集约节约的水平。 二是利用各种机制、制度,鼓励大家提升利用土地的强度。比如一段时间以来,对于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增加楼层的情况,国土部规定不用补交土地出让金。 三是进一步整治和盘活闲置土地。对以前不合理利用、低效利用的土地,就要进行整治、盘活,使土地流动起来。这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胡存智说,要使上述措施很好地落实,必须有一个重要的支撑条件,就是逐步建立起用地效率的评价和考核制度。现在国土资源部已制定了一个集约节约用地的考核评价标准,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试行。这将为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提供更大保障。

在城镇集群中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涵。当前我国不少大城市迅速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突出,而部分中小城市尤其是小城镇又处于衰退萎缩之中。对于这种现象,胡存智认为是各方面的制度和条件造成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集聚,并不能简单地靠抬高土地门槛、提高居住成本就能解决。 胡存智说,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应孤立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而是要在城镇集群中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拿京津冀地区来说,这里有北京、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但大家不一定都要往大城市挤,非要挤在一起,肯定就有各种“城市病”。 如果我们考虑城镇集群,包括周边的市、县、镇,比如说保定、涿州、廊坊等等,使它们和京津之间形成一种有机联系,各自承担一定的功能,这样就既可以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又可以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 目前,这种大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的联系已经在自发形成。比如许多厂商的门店开在北京的商场里,但车间或者仓库放在廊坊,顾客在北京看样、下单,第二天在廊坊把货物装车,拉到北京一家一家配送就可以了。 胡存智认为,应该顺应这种经济发展的规律,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城镇集群的布局做好产业、交通、居住等方面的规划,进行统筹安排;而不是分割开来,把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放在一个个封闭的行政单位内去孤立考虑、孤立发展,那样就变成到处摊大饼,搞成小而全、大而全。 按照国土规划优化城市开发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土地资源却越来 越稀缺,加之部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地矛盾。对此, 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土地资源管理,积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利 用土地资源,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能够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生产 资料。不过,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快却为土地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这对如今的土地评价工作提出了巨大 挑战。可以说,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作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一个分支,既 能权衡土地资源是否达到合理利用的评判标准,又是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和土地 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对土地利用的评价,将对待土地的 伦理行为纳入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中,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更加 全面地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方式做出评价,从而合理、高效地指导土地资源可持 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1土地规划管理现状 土地规划,就是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水、田、路、村、林等进行综合 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耕作效益,从而使有效耕种面积增加。目前, 土地规划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土地规划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1土地权益不清,纠纷不断 土地规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土地产权问题,土地产权直接关系 到每个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土地规划需要对土地的产权进行重新认定,由于部分 政府官员不重视产权问题,农民参与土地规划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地区土地 权属混乱,权属记载模糊,导致土地规划过程中纠纷不断,甚至引发流血事件。 1.2追求形象工程,面广质差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部分政府官员为了提高政绩,把土地整体当成形象工程,只重视土地规划的数量,而不重视土地规划的质量,导致土地规划面广质差,土 地规划无法发挥实际作用。由于政府简单的扩大耕地面积,对土地进行随意处理,导致很多原本优质的土地遭到破坏。 2促进土地规划管理的有效对策 2.1编好土地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监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稀缺,加之部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极大加重了人地矛盾。因此,相关管理部门 务必做好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工作,确保土地资源在管理与利用方面,均能以规 划为起点,实施总体部署,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带头”作用,从 而严令禁止擅自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为,合理建设公共用地,形成人口集 中于城市,住宅集中与社区,工业集中于产业基地的局面,从而保证每一寸土地 均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强对土地管理与合理 利用的监察力度,坚决惩治土地违法行为,对于知法犯法者,应坚决追求其民事 责任。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市区外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1′—112°20北纬39°35′—41°25′。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150%。 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区的首府和政府、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我国北方沿边开放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商业贸易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高新技术产业、商贸、旅游为主导的综合发展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市场广阔,是内蒙古呼市—包头—伊盟“金三角”经济区和自治区中四部刘内对一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门户与产业区,具有土地资源深度和广度开发利用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一)自然条件 呼和浩特市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我国沿边开放和沿黄河经济开发轴带的交汇点上,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大地貌单儿主要分为中北部大青山中低山地及其北麓丘陵地形,中部土默川平原地形,东南部丘陵及黄土丘陵沟壑地形。地貌类型山地占%,平原占%,丘陵占%,其他占%。 呼和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丁燥,夏季温热短促而降水集中。年平均温度北部2℃—2.5℃,南部丘陵6.5℃一6.7℃;≥10℃积温2000一3000℃;无霜期105 —150天,大部分地区年口照时数在2800—3100小时,日照百分率56%,

是全国除青藏高原外的又一高值区。全市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集中于6一8月,占年降水量的63%—66% ;降水很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如按80%保证率算,主要农业区仅250毫米降水。 全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1条,中小型水库26座,哈素海是境内最大的湖泊。除黄河外,较大的河流有清水河、浑河、打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抢盘河等。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除丘陵山区外,广大的平原区都理藏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全境水质较好,适宜于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属水资源不足地区。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呼和浩特市土壤类型较为复杂,共有12个土类。全市主要耕地土壤为潮土、栗钙土和栗褐土,土壤养分含量普遍较低,不经培肥难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需求。 呼和浩特市林果、渔业、蔬菜、草场、农作物等生物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是发展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境内已发现的矿床60余处,矿种30余种,贮量丰富,开发利用价值大。旅游资源有万部华严经塔、大窑文化遗址、昭君墓、乌素图召、五塔寺、大召等文化古迹和乌素图、哈素海、大青山公园等风景旅游区及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等,是发展旅游事业的良好基础。(二)社会经济条件 呼和浩特市辖4个区,5个旗县,82个乡,14个镇,20个街道办事处1966年底全市总人口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15人。全市农业人口万人,非农业人口万人;市区人口万人,郊区人口29 . 79万人,旗县人口万人。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民生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这样的一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严重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体 1、土地过垦,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已经利用和基本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7.6%,可以说我国绝大部分可利用的较好土地已开发利用,后备资源短缺。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城市用地等都面临着开发利用粗放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肥力下降,土地环境退化 关于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情况,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蔓延、土地次生潜育化加剧、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l/4。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工矿城建民房挤占耕地,致使耕地资源锐减。 4、用地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用地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95.68%,非农业用地仅占4.53%。而且农用地中耕地占14.21%,牧草地占35.27%,林地占20.35%,园地占0.79%。其中耕地、林地比重较低,牧草比重较大。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土地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些年来全国普遍兴起的果园热、桑园热、鱼塘热,盲目扩大规模,不仅占用许多高质量的宝贵耕地,而且个别地区由于产、运、销不配套,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2示例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P1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内容(所有小点为超连接)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 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 路网密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2、土地生产率分析: 单位土地经济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土地总面积 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某作物产量(产值)/某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农业用地总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 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产值)=作物产量(产值)/耕地面积; 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水面面积;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建立有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最大、更好的利用效益。 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建议分析 (1)人均耕地拥有量、耕地增减状况、原因,如何保护耕地; (2)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生产率与利用率与同类地区比较处何种水平,

国土空间利用如何高效

C o ver Topi c 深度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是即将迎来以大量用地为支撑的三大“高峰”——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和工业化高峰,形成了对国土的刚性需求,这一严峻的形势促使我们在“十二五”这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乡国土空间高效利用。 国土空间利用如何高效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严金明 础,这也是一种必然性。如果中国的田块格局没有达到高标准、成规模,粮食安全是没有切实的基础保障的。 而纵观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走的都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道路,是以劳动生产率论英雄,而不是以产量高低论英雄。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扩大规模经营,上技术、上装备,这仍要落脚到农田整治上。 三是条件性。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要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条件和各种局限性,在布局上突出层次性、差别化。要下好“一盘棋”,用“两条腿”走路——农田整治和村庄整治要一盘棋谋划;两条腿走路是指农田整治要加快,村庄整治要积极稳妥。整治中要坚持全域整治,突出区域特色,建设好农村生态环境。 四是时机性。农村土地整治如果现在不抓,就会错失良机,给将来制造更大的困难,不仅成本会大大增加,而且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们发现在一些地区的农村,农民在30年间房子反复六七次拆了建,建了拆,而且建新不拆旧,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民也无法积累财富。 农村土地整治要抓机遇,但并不是说就要大拆大建,而是要有层次地、积极稳妥地整体推进、系 统推进。 五是现实性。农村土地整治要实事求是,不能够脱离农村现实。实事求是就是要承认现行制度约束还比较大,要加快改革的步伐,释放制度的潜力。 制定《土地整治法》,依法推进土地整治。土地整理中对布局不合理的土地进行调整,一些农民往往会认为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了侵害,出现类似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法律层面上缺乏协调,迫切需要一部《土地整治法》来协调土地整治与农村土 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的关系。 加快建设农村土地市场。这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实在的一步,是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提高执行力、监管能力。一些地方在土地整治中出现了腐败现象,说明我们的执行和监管能力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要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监管机制,确保土地整治能做得好,管得住。 提高社会认知度与承受力。现在很多群众不相信土地整治能给他们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些专家也抱有怀疑态度,认为侵犯了农民的权益。因此,要把土地整治中的好典型、好经验总结好,宣传好,提高全社会对土地整治这项利国利民工作的认14 中国土地·2010年第11期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73185768.html,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 作者:潘颜肖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第01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土地资源却越来越稀缺, 加之部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地矛盾。对此,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土地资源管理,积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让每一寸土地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关键词] 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科学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119 [中图分类号] D6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203- 02 0 引言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且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在我国,因人口数量的关系,造成了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土地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更与各家各户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对有限的土地资源给予充分重视,加大对《土地管理法》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群众自觉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进而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1 加强立法,完善法规,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1.1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坚决抵制非法占地行为 在我国,针对土地管理有着各种各样的管理条例。如,《土地管理法》以及《土地利用年限规划管理办法》等,其中,《土地管理法》第二条中便提到:“任何单位以及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以及第三条所提出的:“针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提前规划,严格管理,坚决抵制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这些法律,虽对土地管理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规定,但却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以至于目前单位或私人的圈地现象屡禁不止。因此,要想完善我国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制裁措施的加入很有必要。 1.2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机制 为确保我国法律制度的严格落实,首先便需强化执法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充分发挥对土地的监管职能。其次,针对土地的管理与执法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如针对土地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 研究区概况 武汉是湖北省省辖市,湖北省省会。位于江汉平原东缘,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距首都北京1190公里。介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l °22’之间。东与黄冈市、鄂州市、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嘉鱼县、洪湖市相连,西与仙桃市、汉川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南北最大纵距15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辖区总面积854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71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0平方公里。现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13个区。总人口838.9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533.21万人。 地形属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山丘、湖泊与平陆相间,其中北部小片山地为大别山余脉。海拔19.2~873.7米。江(河)湖水面占总面积的25%。主要河流有长江、汉水、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较大的湖泊有梁子湖、涨渡湖、汤逊湖、东湖等。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长江、汉水把市区分割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形成“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市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284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6~8月,年平均气温16.4℃。 2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2.1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概况 据武汉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008年武汉市农用地面积为556733.21公顷,占武汉市土地总面积的65.12%,其中耕地面积为33834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58%;园地面积为13455.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7%;林地面积为87971.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29%;牧草地面积为184.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建设用地面积为148273.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34%,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11712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70%;交通用地面积为15378.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0%;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15774.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未利用地面积为149901.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53%,其中可利用土地(包括草地、滩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为31329.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66%;难利用土地(冰川、永久积雪、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坝等)为1635.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9%。 2.2 武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分析 武汉市辖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等13个区,现研究武汉市各个辖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6到2008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速率,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可以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来表示,即 %1001 ??-= T V V V K a a b 式中:K 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V a 、V b 为基期和报告期末某一土地利用类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

第七章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土地持续利用和土地质量指标的基本概念;掌握土地持续利用的景观生态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掌握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熟悉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了解土地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土地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评价 土地从一开始就是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定意义上,景观生态学也称作地生态学(Geoecology)。现代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主要以土地利用为主,它注重土地利用如何影响物质流和能量流,注重结构和过程的相互关系分析,与空间土地利用规划关系密切。 一、土地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 土地持续利用的思想,是1990年2月在新德里由印度农业生态研究会(ICAR)、美国农业部(USDA)和美国Rodale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首次土地持续利用研讨会上正式确认的。 1、几个典型的土地持续利用的概念 ?Young(1990):获得高的收获产量,并保持土地赖以生产的资源,从而维持允许的生 产力的土地利用。 ?林培和刘黎明等认为:是通过技术与行政手段使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 比例、空间分布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既满足人类经济生活与环境要求,又能不断改善资源本身的质量特性。 ?魏杰(1996):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指土地不断地被高效使用。 周诚(1996):土地作为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人类直接联系的非农利用功能在生态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区域空间中的协调。 2、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景观生态学反思 随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我国的开展,以农地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土地利用规划被赋予覆盖区域整体土地空间的规划内涵,是我国目前开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形式,其主要目的就是协调城乡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之间的关系,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在回答诸如全球性的土地退化、环境污染、景观分割和景观破碎导致的大量物种消失等环境问题时常常处于尴尬境地,从景观生态学观点来看,其主要问题有: 首先,乡村居民点布局散乱,城乡居民点体系调控不力。此种状况使得城乡居民点景观破碎/分割、景观飞地普遍,致使生态景观斑块缩小,进而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地的生态价值下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 其次,对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不够深人,说服力弱。在实践中,土地利用规划甚至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理解为单方面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一味追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工业园区建设中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地思考

工业园区建设中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思考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土地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工业园区的设立及规划布局的科学性,对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这是我市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一、科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在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重要性 200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调控,相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在用地问题上,法规政策和客观现实都不允许大手大脚、粗放用地。在我市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如果不高效利用工业园区的土地资源,保山的工业建设用地将难以得到长足的保障。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用发展眼光规划布局工业园区,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选准优势项目,集约节约发展才是保山各工业园区发展的最佳出路。要推进新型工业化,就逼迫我们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不能走高污染、高消耗、占地大、投资小的工业发展路子。要按照集约发展、规模发展、产业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地方案,促进集约节约用地。通过

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做好盘活这篇文章,减少外延扩展,扩大内涵挖潜。 二、我市工业园区建设中土地利用的现状 在“工业立市”的浓郁氛围中,保山工业园区、腾冲工业园区、龙陵硅工业园区和昌宁生物资源加工特色工业园区和保山水长工业园区等纷纷崛起保山,这些工业园区集中了全市、各县区的龙头骨干企业,这些企业不但迅速成长为行业榜样,也成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工业兴则保山兴,工业强市亦带来了保山社会经济大转型的深刻变化。2008年保山市工业总产值实现107亿元,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近年来,我市各县区工业园区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经济发展平台承载作用,园区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园区发展势头较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市工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发展中也暴露出全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土地资源粗放型利用、产出率不高等问题。 (一)工业园区设立分散、投资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化开发 我市各工业园区中除腾冲于1999年建园外,其它三县区均在2003年后建园,起步较晚。工业园区相对过散,投资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在招商引资项目方面各自为政,形成各园区无序竞争,大有“先下手为强”之举,各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