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题结题报告

校本课题结题报告
校本课题结题报告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

研究报告

课题承担单位:XXX学校

课题主持人:XXX

课题组成员:XXX

【摘要】:2017年3月,本课题小组向学校申请了《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课题,并获得了校方的同意。课题小组所有成员在两年的时间里按照既定计划实施课题研究,并得到了一定的经验和结果,现摘要如下:

近些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界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时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尤其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为全面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导学案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开来,通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理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就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初中数学解决策略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我区高效课堂有序开展。我校地处农村,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近几年又有部分优秀学生选择城区学校就读,并且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导致我校现在学生大多数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回家预习和复习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效果欠佳。新学期开始,校领导也决定采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我校学生数学知识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特点,我们课题组通过讨论,决定根据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表现出来的厌学、两极分化、学生数学基础越来越差的情况,我们组选择利用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以改变这一现状,拟提出我校校本教研课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

从教师方面来说,改变了教师演员角色的观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整个课堂是教师的自编自演,学生只是观众,只是被动的观看、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最终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在以导学案为主要教学手法的的教学模式中,彻底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只能是导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好每节课的各个主要环节,利用好课程资源,巧妙地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掌握知识。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身心负担,而且会使教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学生方面来说,改变了他们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导学案,学生开始自己思考,开始自己动手,自己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提出见解的机会。有了导学案,学生逐渐改变了以往懒于动手、一味依赖老师的坏毛病,开始自己动手,翻阅资料,互相交流、探讨,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可以说,有了导学案,学生都有了“我要学”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导学案的使用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因为导学案上

将知识框架、问题、例题、补充知识等都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节省了板书时间和学生记笔记的时间。最后在课堂上完成了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规范答题的考试能力训练。因为每节课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都是以问题的形式体现,学生随时都要组织正确的答案来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经常在课堂上训练,既解决了问题、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的研究一方面是我们学校大课题的一个延续,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初中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这一新的教学方法,考验着老师和学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课题的界定

1.通过小组研究,编写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质量。

2.导学案的界定,学生使用的学案,主要通过自学题以及学习方法的设计,指导学生自学,增大课外学习的容量

3.我们的研究的对象的农村的孩子,课余没有老师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研究成果一项重要内容。

4.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学校主课题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5.通过研究总结出不同课型的最佳导学案,总结导学按结构内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实行新课改以来各种名目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面世,但从教学模式来看,并未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也没有显著的改变。如何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呢?这需要首先弄清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它改变了以统、独、偏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手段,它是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尽可能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活动是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的获取。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时提到,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我的理解为:

1.清晰授课: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2.多样化教学: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

3.任务导向: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

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5.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所以一份好的导学案,通过系统的设计,明确学生自学的任务,成为学生学习的想到,通过多样的展示,提升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在优质的教学设计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价值,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实际意义

1.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数学整体成绩不高,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导学案的探索,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对不同课型导学案的探索,总结出不同课型的导学案结构,增强导学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性,增强教师教学的可操作性。

4.通过对导学案的研究,通过模式化的课堂检测,达到知识课内解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成绩,使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调查了解学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哪些困境,研究解决办法,制定不同学科的导学案,并进行推广。

(二)研究最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导学案,指导学生自学,打造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优化当堂达标测试题的研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改变我校数学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本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使他们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快速成长。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通过学习研究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成果,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使用导学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调查研究当前数学课堂中导学案的使用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研究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准确把握教材,科学编制数学学科导学案。

3.研究在数学课堂中更好的使用导学案,充分发挥导学案的“导”和“学”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通过对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为所以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参与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使得基础知识课内达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有:

1.文献法:研究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研究的起点和研究的理论程

度。

2.行动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确定课题实施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

3.观察实验法:对数学课堂中导学案的实施出现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指导教学。

4.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五、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7.4—2017.10):

1.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课题组,组织小组成员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知识并收集资料,我们通过总结前面的使用导学案存在的问题,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的设计和立项。

2.制定开题报告以及可行性分析报告,落实实验班级,制定实验研究各项制度和各项准备工作。

(二)第二阶段(2017.11—2018.12):

1.在这个阶段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研究导学案的结构,导语的设计、导学案的指导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熟悉导学案的写法和操作流程,使每位参入者都能进行熟练的编写导学案。

2.在导学案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课型的导学案的编写总结各自优缺点研究,通过各自的研究成果召开成果交流展示活动。组织参入教师积极听课,搞好质量分析,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3.让每位参入者撰写一篇研究小结,上交一份优质导学案,撰写一

份优质教学研究论文。

(三)第三阶段(2019.1—2019.3):

进行规律和经验的分析总结得出研究结果,形成理论并写出研究报告,做到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给老师带来的影响

1.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较快提升

通过课题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阅览了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了教学理念,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把教师角色定位于“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尝试让学生讲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上学生绝大部分都能上讲台讲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成功,使他们的主体精神和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课堂更加精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和合作意识。另外教师还边学习理论,边研讨、探究,边进行课堂实践、教改,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多次获得市,区级表彰奖励。

2.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1)试验导学案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特色,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形成了适合本校特色的,操作性更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2)赛教活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苗少杰老师在本学期数学优质课比赛中荣获区级一等奖。

(3)集体备课,加强了教师的协作,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备课时,课题组教师都经过了激烈的讨论,制作了统一的课件,布置了同样的作业,促进了教师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增强了教师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4)提倡学生自学为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中解决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对于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要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增强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反思的意识

备课时,同年级教师都经过了激烈的讨论,制作了统一的学案,促进了教师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增强了教师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每节课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写好教学反思,可长可短,哪怕是一些感受也是有价值的。这样使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足,也能明白哪些活动是高效的。以此来不断地优化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4、使教师学会科学的评价学生

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和认知特点,客观的对待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和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运用真情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验成功。

(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

1.导学案的课堂模式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导学案教学模式”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自己去试一试,并给了学生充分自由思考的时间。这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的指导。于是,学习就变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产生了成功的喜悦,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尤其是在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讲解或板演,学生纠错、提问和质疑,尽可能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已。他们的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善于提问和质疑,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解决问题。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个体发言、同桌探讨、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充分调动优秀学生的带动作用,多角度、多层次地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智能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师生之间的这些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

习兴趣,促进课堂气氛的更加和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数学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

2.导学案的课堂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从个体思考过渡到小组智慧,学生要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全班交流展示,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当堂训练,紧扣目标,限时限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答题信息,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可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面向全体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逐层分化,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进而形成个体的创新性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归纳智能的提升。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促进了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初步形成了适合我校特色的高效教学模式

课题组老师的努力实践,我们也初步形成了适合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堂上,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或上讲台讲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中在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讲解或板演,创造更多机会让

学生展示自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关键时候做一些点评、纠正、补充和总结。整个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热情很高,表现欲望强烈,参与度较高。当堂训练当堂达标有利于减轻了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1.形成学案编制的模式

学案编制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模块学习目标:根据知识点,结合《新课标》,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模块学习流程:学习流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学前准备,使学生回顾与所学有关的知识,力求以旧带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新知识。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学法指导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教材为依托,编排知识点的针对性简单习题,让学生在自学完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合作学习做好前期的铺垫③合作交流,以课题中综合题型、课堂的难点和易混点为准绳,在学案上精编典型习题,使学生在交流展示与师生质疑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目标④知识归纳,将本课题所学到的内容,形成知识,填写在学案上;第三模块课堂达标检测;第四板块学后反思。并制定了《龙翔学校导学案制作格式标准》,规定了字体、字号、页面。

2.导学案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第一环节:出示目标。先引导学生完成学案上学前准备部分,再由教师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第二环节:结合学案自学。学生结合学案阅读教材,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学任务,并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自学心得和解决问题,

实现优势互补。完成学案上的合作交流部分。

第四环节: 小组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人为代表,将本组自学与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在全班同学质疑和互动交流中完成。

第五环节:精讲质疑。根据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确定精讲内容。通过教师启发、学生讲解、教师详讲的方式完成。“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可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也可将小组汇报存在疑虑的问题集中解决。

第六环节:知识归纳总结。通过学生成果展示或由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完成。

第七环节:课堂达标检测。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完成课堂达标检测。

五、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导学案教学模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而我校的课改还是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和完善:

1.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导学案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应用也越加的广泛深入,最明显的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应用,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集于一身,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和难题直观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教学技术进行导学案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应对策略】

教学案例:在“三角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

术播放PPT导学课件,为学生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将等边三角形的三

边关系和角平分线以及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构建高效课堂。

2.科学合理的制定导学案的结构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导学案的制定应当具有针对性和主旨的鲜明性,通过经典例题和生活

化的事例进行列举,作为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良好开端,只有高效合理的导

学案结构设计,才能够保障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进行。

【应对策略】

教学案例:(1)在几何图形的导学案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列

举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也比较广泛,所

以我们应当借此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体进行举例说明,构建与课

堂内容相对应的学习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正六边形的应用,以蜂巢为例,

蜂巢是由许多全等的正六边形组成的,因为其就有十分强的稳定性。(2)

我们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经典例题录入导学案中,

作为课堂教学导入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和学习,“现有鸡兔同笼共

36只,可以看出共有100只脚,求分别有多少只鸡和兔?”解析:可以通

过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设有鸡x只,兔子y只,则可以得出x+y=36 2x+4y=100然后对方程进行求解,可以得出x=22,y=14所以得出有22只鸡,

14只兔。

(三)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数学是在实践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学科,故此我们在初中数学导学案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利用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应对策略】

教学案例:将学生进行四人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直径为2的半圆,求圆锥的表面积?然后各组相互交流探讨得出正确的答案。

圆锥的表面积=S底面圆的面积+S圆锥侧面积由题目可知,圆锥弧长等于半圆直径2,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半圆弧长即,所以底面半径为1,因此,可以得出S圆锥表面积= 2π+ π = 3π

(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理解能力,制定分层导学案

每个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制作导学案时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进行分层导学案教学,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可以得到提升。

【应对策略】

教学案例: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a+4b)×(a-4b)=?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得出:(2a+4b)×(2a-4b)=4a2-16b2.在课堂教学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类似的例题计算,并且总结相关的规律,即使学生的回答错误我们也应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意识,构建高效的处于中数学课堂。

六、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1.导学案设计内容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

导学案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校课时紧张,部分工作缺乏时间保证,导学案设计的内容环节没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例如学生在“依案自学”阶段,要求让学生通过预习、精读课本,写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难问题,教师要批改学案,了解学生的困惑,以便进行二次备课。但这一环节往往得不到真正落实尤其是预习疑难这一部分出现了比例不小的空白情况。

2.导学案的设计结构不够合理,效率较低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是为了节省教学成本,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部分教师的教学理论不足,导学案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缺少主旨和突出的重点,导致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许多学生按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这样就制约研究过程的发展,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学研究要求教师能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经验、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出来。但由于我们时时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叹,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并且注重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3.发挥小组的学习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现在班级都分了学习小组,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但在我们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讨论交流时时,有些小组,争的不亦乐乎,但只顾说自己的,完全没有把别人的观点记在心里;而有的小组却“默默无闻”,都在期盼别人先开口;有的组员不参与,不合作,扰得小组学

习无法正常进行;有的小组则是“离题千里”,讨论看似热烈,但毫无结果;有的小组干脆变成了学习优秀学生的一言堂……这样的讨论失去了它的意义。

4.导学案教学缺乏普遍性,差异性教学涉及较少

初中班级的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差异性,教师在制作导学案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导学案的内容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导学案有利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但缺少对后进生的针对教育性,使得数学教学出现分层的现象,班级内的学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没能促进整体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他们自觉地、创造性地投入到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中。并将导学案教学在我校的其他学科也得以应用。

2.要再次完善评价标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使有效教学更加卓有成效。正如柏拉图所言,“通过教育,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在他们必须学习的知识中找到乐趣”。

参考文献:

[1]陈亚兰初中数学导学案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5(09):87-88。

[2]段景斌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02):21-22。

[3]王金霞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数学学

习与研究,2016(08)35-36。

[4]徐文新浅议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上),2016(05):57-58。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 课题研究乱象丛生,表现为组织乱、过程乱、要求乱、评价乱、奖励乱。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2017年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篇1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提要: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教师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撰写 0xx年度—20xx年度尚有部分立项课题没有结题,按照学校规定,这些课题必须在6月底前整理好现有资料,撰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为便于教师撰写,将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和格式简单整理如下,希望对课题研究者有所帮助。 结题报告的撰写,在某种意义上而言,重形式更重与内容,一份行文规范的研究报告可以显现研究者良好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水平。 结题报告应该包含三大块的内容:标题部分、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一、标题部分 标题:题目中看内容,要求简练、体现报告的主观点。 署名:一般不超过三个,以对课题研究的贡献大小排列。

摘要:中文摘要300字以内,常用200字以内。内容为“为什么做?”、“怎么样做?”、“得到了哪些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英文摘要50个单词左右,用第三人称描述,时态是过去时。 二、正文部分 包含“引言”、“方法”、“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五大部分。当然在文字在表述上不需要一定按照五类的说法。 “引言”:即前言、问题的提出,必须和课题研究的内容相对应。 “方法”:即课题的对象与方法, 如果是实验报告,需要阐述实验研究的仪器、设备、材料、量表工具,使用的数据分析软件等等。 现在我们教师大都采用的叙事方式的阐述,写明课题研究的设计程序、整个研究过程的客观描述。 “结果分析”:文字表述和数据描述相结合,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 在数据描述时,可以采用饼图、曲线图、条形图等图形帮助说明,在表格形式进行描述时,可以采用三线表格形式。 “讨论”,讨论包含以下内容: 讨论预期与结果的一致性,判断为什么一致。 讨论本研究与其他的同类研究的异同,说明本研究的前

《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课题结题报告(1)_共10页(0614211050)

《激发和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结题报 告 色河铺镇东风小学市级课题研究小组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迷、悟、爱”学习三部曲,明确指出只有引发兴趣,才能使儿童入迷,才能使儿童进入爱学、乐学的境界。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英语这门学科又是学习英语这一交际行语言,而语言的学习现状又单调枯燥,加之农村小学生害羞、胆小、又更增加了学习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一、问题的提出: 兴趣是人们从事或探究某种事务活动的积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源。而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或技能的心理支持平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内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深处形成最优的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佳状态,自发地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全身心参与学习,投身学习提供最佳的学习心理准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技术支持(方式、方法和习惯) 课题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1、学习兴趣是人生学习的起始动力,为终身学习提供心理支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社会自然人在世界之林中要生存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创新。新的基础教育课改核心就是要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个核心目标的实施与完成,必须以学生学习兴趣(广义)的 兴趣是入门激发和培养为前提。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向导”“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又是激发求知欲,开发智力的催 化剂。”当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能使其整个认识活动活 跃起来。兴趣一量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这时,对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吃苦受累,被人强迫的事,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需要,是一项充满积极情绪体验的活动,达到“乐学――学乐”境界。 2、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外在乐趣,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主动发展,就必须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好学、乐学、善学,激活学生思维,体验学习乐趣,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和欲望(潜移默化)。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思维学习心得源于学生在某种信息的作用下,突然闪现和顿悟的灵感。而打开这种灵感的工具正是激活信息(教师的引导诱发)。这些被激活的信息所产生的感想、表达及新认识、新见解,使学生潜意识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和发展,既协调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也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3、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开发、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结题报告 结题负责人: 郭立仁 单位: 朝阳市第十八中学 结题日期 : 2012.12 “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结题报告 一、背景分析及研究思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它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并且上网的人数也在成倍数的飞速增长。在网络时代,该如何去应对网络给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呢,怎样利用网络来帮助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端正思想呢,这正是摆在我们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也是学校德育的延伸,现代化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自信心不足。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激励其自信心的神圣使命。 学校教育方式: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单调、时效性不强,以重视道德教育的知识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模式。虽然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学生拥有一定

的道德意识,但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又显的不知所措,知与行难以统一,不良的网上信息使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难以抵御,导致我们辛苦施教的道德约束在诱惑中削弱。 社会网络环境: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青少年由于在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都不成熟,难免会受到社会外围环境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因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2、研究思路 近年来社会环境变化很快,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巨大挑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信息化背景下,德育工作该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利用网络的有利因素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本课题从我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入手,调研学校网络德育工作对策。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 神,我们必须承担起社会义务和教育责任。强化《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青少年文明上网公约》、《青少年上网守则》文明规范条例的学习和实施。以上法规、条例已成为我们实施网络德育的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2、根据“德育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及相关德育教学内容的课程设置,借鉴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于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也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非常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目标: 1、研究内容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简介 一、标题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二、序言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老师仍然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非常高,约占分值的10%至15%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

中出现。导致计算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经过分析找到以下存在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的原因不仅仅是马虎粗心,而且还有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的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教学教材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设计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农村,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问题。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法结题报告

《英语自然拼读法》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古鲁板蒿小学白榆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小学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在课堂上,教师通常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上,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听说能力普遍超过了他们的读写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教材开始要求学生拼写单词和书写句子。学生没有独立辨音和拼读单词的能力,记忆单词非常困难,只能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效果极差。拼写的困难使学生逐步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造成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直接拼音”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英语直拼”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推广的教研项目。直接拼音是指按字、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直接拼出单词,逐步内化知识结构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从而防止传统教法先学字母名、按字母名称先后顺序背单词的弊端。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先元后辅,先闭后开,先简后繁”的原则,使学生能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直拼拼读出单词,学生易学易记,凡是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学生很快达到“见其形读其音,听其音知其形”。 二、实验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市教研员的引荐下,我们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章兼中教学法研究所进行了英语直拼教学的合作。实验的目的如下: 提高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端正学习态度,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以愉快的情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

担。使学生学会按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直接拼读单词,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和提高辨音能力。扎实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及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方法:主要采取教育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步骤: 第一阶段:申请命题 1. 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专题的教研活动,研讨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制定研究方案及具体实施计划 和研讨。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定期组织课题组的教师到同类课题的试点学校进行观摩学习、研讨。 3.积累研究的数据和具体资料,包括有关计划、教师反思、总结以及体现研究成果和问题的一切书面、音像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分工负责撰写实验经验,汇编教学案例,教案、论文。 2.全面撰写研究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小学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但德育工作常常给人一种落伍的感觉,德育的观念、内容、方法往往跟不一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德育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这句话被印在有关国际互联网络书籍上的封面上,固然有明显的商业广告意味,但是随着“网络”及其有关概念愈来愈深地进入寻常百姓生活,谁能无视计算机网络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呢?当然,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但是我们可以说世界正在走进“网络时代”。今天的教育如果不从这样一个时代特征出发,我们就不能指望获得什么积极的成果。 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被广大家长和学生广泛并熟悉。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破了传统信息德育教育的一元化的框架。为此,有必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与传统德育活动的交互关系,形成优势互补,构成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活动是以网络为背景,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活动。“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成人”是我们课题的观点。

传统的一元化德育活动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局限,其优势表现在,通过德育活动,进行人与人之间最亲密最直接的接触,尤其是周围的人(包括学生、老师、父母)的以身示范起到教育功能,这是任何先进教育都无法取代的。但这种传统的德育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说教形式呈现,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难以激活,加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教育效果大大地打了折扣。 网络的出现,造就了新的教育环境。抛弃了网络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一种教育缺乏,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铁定是教育的一大败笔。资料显示,已有的网络德育研究在我国凤毛麟角,且大多数重理论说教,轻实践行为,难以诱发儿童入情入境的兴趣。而本课题融入网络的德育活动研究,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教育的最大享用,全方位、新视觉调动了活动者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活动作为新的德育活动载体,是科技和教育发展的必然,同时促进了德育跨越式发展。 2、理论依据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活动研究》课题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活动的观点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1、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对待方式,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特别方式。正是由于活动,个体和社会化与个人才属真正实现,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人类活动,它属于主体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塑造主体为目的的活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 2、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 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市级个人课题,,2006年11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科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06年12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实验,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着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识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握得不多、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

索,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方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 6、培养、锻炼一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简介课题主要内容——做什么(500~800字左右) 一、课题立项研究背景1000字左右——为什么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别人研究本问题的进展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获得的效益

二、课题界定——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你的研究要达成的效果与实现目标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00字(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目标——研究所要获得的变化情况或收益情况,100字 (二)内容——达成目标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或做法,200字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包括以下五六七块内容——怎么做(1000~3000字左右)】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科研方法,100字(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研究工作开展的程序与步骤,300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七、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研究中是如何具体操作实施的,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和重点, 2600字(岩边树色含风冷, 石上泉声带雨秋) 八、课题研究成果——你的课题研究出什么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500~1000字左右——做得怎么样(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课题研究的效果——课题研究前后研究对象的具体变化,500字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研究者通过研究获得的认识和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500字 九、问题与讨论——本课题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500~800字左右(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效技能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许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认同。80年代以来,它也成为了我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所研究的对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堂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课堂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标准》提出的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阐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和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被紧密的联系起来。目前,许多的小学教育工作着都为小组合作学习在我们的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以期找出符合学生及学校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合作”为中心,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形成的一个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使得英语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交际合作的过程。本课题组针对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促进该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完善性。有鉴于此,我们确定了《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开始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在,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 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充分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以合作学习为研究对象的省级课题就有多项,公开发表的实验报告和学术论文就逾百篇,其中我省的《合作教学与实验》已通过省级鉴定,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实验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当代教学观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次。 三、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于美国一种新的教学理论,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本课题在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基础上,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进行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大因素的整合,并力求四大因素的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而不再是以单一的课本为主。因此这为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同时也促使教师们改变工作方式,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沟通。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市级德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改革将培养目标调整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实施生命教育符合课程改革总体发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多年来由于对生命教育的意义缺乏认识,在学校进行生命教育一直不重视,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重视对青少年的应试教育、成才教育,而忽视生命教育。近年来交通事故、打架斗殴事件以及经常出现的各种自杀事件不断暴露着现代人对生命的漠视……这些都给我们的生命教育带来许多反思。教育应该如何正视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显得非常紧迫。学生意识的淡薄与缺乏已成为校园环境、社会环境不安全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命教育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校是创办14年的新校,地处城区,家长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父母的照顾,行为习惯不规范,心理素质较差。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而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非常重视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学会生存的教育,但在操作中我们感到活动的形式总体上还是比较零星、系统性不强,效果难以深化和持续。那么,如何深化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这一真善美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之际,结合新理念,以德育实践活动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可能会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德育课题研讨新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①、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发现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doc

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国家级课题结题总报告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全国普通高中特色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XX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的新模式》 课题研究总报告 李小明、倪晓丹、沈惠娟、唐艳兰 第一部分简介部分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生的心理压力开始增大,产生心理障碍的学生明显增多,由于心理障碍而引发的恶性事件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同时学校网站的网络管理也是一个难题。从XX年9月我校成立心理咨询室以来,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就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我校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咨询案例,主要利用心理咨询技术针对来访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但我们的工作缺少系统性、连贯性、存在医学化、片面化的倾向,没有把老师、家长等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导致咨询内容零散、多次咨询过的学生心理出现“好”与“坏”的反复现象。而且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也很少主动上门咨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探讨一种既要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又要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以实现既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诉说心里的烦恼,发泄怨气,排解不良情绪,又能有效地为学生解决矛盾、困惑,培养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建立和谐的心理状态的追求。 1 二、摘要 正是基于以上的追求目标,我们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成了一个科研课题:XX年,我校科研课题“建立网上心灵之家—探索心理教育新模式”被立项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B类课题(已顺利结题),XX年被立项为全国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HA093028)课题研究指向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为目标,教育心理理论为指导,现代网络技术为载体,克服以往同类研究采用单一方法(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局限性,围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心理教育新模式研究”这一核心内容从理论与实践探讨出发,通过调研分析,搭建能促进本校师生心灵成长的“网上心灵之家”,构建合适本校实际的、具体可行的本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综合课题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发展和创新点在: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建设具有我校教育特色的中学生心理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实施生本课堂充分开展小组合作 二、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其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中要求“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 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 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时代的要求。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 点之一。互动学习理论的研究者认为,在合作、竞争和个人 三种学习情景中,互动学习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情景,但目 前却是运用得最少的一种。学生之间的合作应当成为现代课 堂教学的主流。因此我们提出在小学进行互动英语实验研 究。 一、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

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并发现了合 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 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 动。”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 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 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 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4)小组合作技能——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 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的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 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互学习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 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四、实验过程与措施: 一、合理划分合作互动学习小组 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质是交际,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初稿)

德育课题结题报告(草案) -------------2016年5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同志指出“教育要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要求现代的德育必须与时俱进,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洗涤已经不和谐的教育观点和方法。而主题班队会是中学阶段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因为它有着长期性、系统性的优点。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以活动为平台,以体验为目标,以评价为激励,引领学生走向健康、和谐的德育新境界。 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思想,结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体验教育为统领,打算对班会课从容、形式上进行创新,从而增强班会课的实效性和时代性增强班会课的育人功效。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 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班队主题活动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或中队辅导员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队会活动。 实效性是指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的目的性,是指工作中能实事,量力而行,所做的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施的方法必须具有显著的效果。班队主题活动的实效性,是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观察、调查,在班队主题活动的实践中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不断归纳,在不同容、不同形式的班队主题活动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和体验,从而逐步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作为德育活动重要的形式----主题班会课,如何与时俱进,与新课改一同成长,不但重要而且迫切。主题班会课是围绕一定主题举行的班级集体成员的全体会议,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加强德育的重要阵地,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的精神面貌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主题班会是指在班主任指导下,围绕一个教育主题,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主持,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的,容集中,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班主任通过学生集体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很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系列化指主题班会有整体构思,学生接受到的是全面的思想教育,不是零散的教育;有长远规划,学生的思维能延续;具有阶段性,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重点容,导行时间长;有系统设计,主题班会的容和形式应该是多样的。效果显著。 这种系列化,不是简单的串接、机械的流程,而是遵循德育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有机的联系,是有效的手段。 实践研究:选择适当的班会主题和合适的类型,确定目的,设计和组织一系列主题班会,运用大量生动的课例,让班主任了解和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系列化主题班会的组织和策划,发挥主题班会的积极作用。 班队主题活动是一个传统的课型,发展至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班队活动这一德育载体的有效性得到了抑制。国外的学校也都曾对这一活动展开的研究,有生命主题的研究,有人与自然的主题研究,也有一些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主题班会容的研究,班队主题队会实效性的研究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课题研究遇到的问题

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延 川 中 学 数学课题组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延川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习惯的培养,关系着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深浅,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现状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 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的。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遗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有人曾给"素质"下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即"把老师教的东西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这其实是指自我感悟的东西、自我尝试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披金挂银,从不空手而归。但令人激动的场面隐含着人们深深的思考,这些成绩的取得,大都是经过强化训练突击而来,选手们学得的只是应试技巧,是用已有的公式、法则、定义解决问题,而缺乏创造的底蕴。可以设想,这些被免试推荐升入名牌大学的人,很难在未来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中有所作为。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在标志科学最高奖赏的诺贝尔奖金中,世界已有400多人获奖,有的仅一所大学就有几十人获奖。但中国大陆至今只有一个人获得。因此,我们只能称奥林匹克竞赛奖章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炫耀。中国的初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在世界上有着良好的声誉,最近几年,外国的中小学生纷纷到中国留学,外国的中小学校竞相招聘中国的中小学教师。但我们的高等教育却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美国的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的高等教育却赢得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原因很多,但有一点非常重要,美国的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拘束,有很多的尝试机会,发散思维能力极强。中国的小学生从不想尝试,只知道学习就是标准化的死记硬背,辐合思维能力很强。打开我们的小学课本,就会发现需要背诵的东西实

小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教师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模板 附件三: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 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ⅹⅹ学校ⅹⅹ(执笔) 前言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习作素养策略研究,20XX年10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通过写“系列日记”来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的方法和策略。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

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日记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习作形式,倍受老师的关注。低年级同学有求新奇,好幻想,爱动手的特点,但真正写起日记来又有一定的困难:不是没话可说,就是千篇一律,要不就是流水帐。而且,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根据每个老师的指导方法,训练效果参差不齐,没有有效的系统的训练模式和方法。有的孩子积累较好掌握了方法后经过训练很喜欢写作,有的孩子因为训练较少接触不多,变得害怕写作不喜欢写作。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思想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自由表达,是一种精神领域的自我需求,更是一种追求自我成长的表现。但现在的很多孩子怕写作文,到了高年级写作文是完成老师的任务命令,毫无乐趣可言。如果能从小开始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和兴趣,让他们学会并且能够经常利用写作的方法表达自己,以后的习作自然不是难事。 以“系列日记”为载体,提高低年级学生习作素养研究,扭转习作教学因人为定位的 偏差,使之真正展示学生生命活力和个性,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创造自由、安全、健康的心理环境,使习作成为学生实践语言文字能力、发展语言个性、发挥创新个性的天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前期基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语言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教学途径,它以完成具体任务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败。是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小学生刚接受英语,对英语既充满好奇又感到畏惧,倡导“任务型”教学,使学生明确目标任务,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获得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同时,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从容的选择,层次的递进等各方面都很适合任务型教学的实施。为此,我们在课堂进行任务型教学设计的研究,旨在构建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和提供一套相应的操作措施。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研究,探索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明确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交际能力,使得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突破传统的教学法,自觉在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为我镇培养小学英语骨干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前期基础 2008年,《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研究》被临邑县教研室批准为第三批立项课题。成立了以我镇骨干英语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同时全镇其他英语教师也积极参与到研究中来。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运用的一种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领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激励学生前进。可以适当地运用多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它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08年4月,我们主要确定课题名称及课题研究小组,搜集与该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确定课题实施方案及研究的基本模式。 第二阶段:2008年5月—2009年10月,举行课例研讨会,撰写课题的研究论文,进行问卷调查,完成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对比工作,收集、筛选优秀案例。 第三阶段:2009年11月—2009年12月,主要是做好课题结题工作,汇总整理课题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整理小学英

(完整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杨凌高新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我校位于高新区,周边是农村,学生来源多数是农家子女,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人们按一定传统方式生活,这些客观条件都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不利影响。加上传统的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实验研究的突破定位在课堂教学上,选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为了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创新能力的教学,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摆脱过去传统陈旧的课堂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让学生学习数学,知道它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更好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