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家谱与字辈

姓氏家谱与字辈

姓氏家谱与字辈

一、家谱名称与起因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源谱、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

谱等称法。

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代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

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

家谱的编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总的来看,宋元时代民间私修家谱尚未

形成风气,并不普遍,而这一情形的转变主要是在明代。

故祖先是官宦之家的族谱长远完整, 一般平民百姓则较简短。

二、姓氏字辈

各姓氏家人对取名和字辈非常注重,这种民俗起始于汉代,盛行于宋元,然后相沿成

习,至今仍在传承。为区分长幼尊称,率先在修谱时采用了编定一首寓意深刻的四言诗、

五言诗或七言诗,族人命名时按辈份高低依字辈表选用对应一字来命名。它虽说带有点宗

族色彩,然而从文学角度来看,却是绚丽多姿的诗篇。

字辈,也称派号或昭穆,表示家族辈份的字。起源于宋朝,《谱牒学研究》中记载,宋太宗赵匡胤立了十三个范字:“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加上“匡”共十四字,这是我国最早的辈字。字辈,是人们按伦理道德取名的一个规则。在宋、明、清等王朝中,上

至皇室、下至黎民百姓,甚至百工巧匠、僧尼道士都以字辈命名。清朝以后,近当代农村的

许多地方也以字辈命名。这种命名的基本方法是采用“姓――字辈――名”格式,不同姓氏和不同支派的人各从本家族所使用的字辈谱中依次选用一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字辈在各姓旧家谱中均有专门章节,且以精炼之词,蓄含祈福、美好愿望,宣扬忠孝的诗体传于后世。

影响较大的家族或家族中出过名人的家族所使用的字辈谱也就随其家族的声誉而广

泛传播。湖南韶山毛氏族谱有一段四十字的诗文:“立显荣朝士,文方运济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毛泽东的名字就是韶山毛氏字辈中第十四辈份,毛远新则是第十五个辈份。邓小平原籍江西庐陵人,祖辈于明洪

各地谭氏字辈

湘乡谭氏字辈:“国久恒兴起继任必承宗(世)世泽常新毓秀钟英敬遵先训思贻令名文章炳蔚建树昌明联芳济美光裕显荣”。 中湘谭氏字辈:“一言大心世玉朝金青史傅芳邦家之光诗礼贻谋允卜其昌”。 谭氏字辈:“金玉光希一世廷邦奇兴朝生卓異文名达帝几飓徽涵英秀华国宣隆仪文章冠南楚明训裕鼎彝拨选诗书裔萃宗衍奕箕”。 宁乡谭氏字辈:“忠良永远承仁义德仔庭世学胜朝定安邦国泰平诚孝传家本诗书裕后基庆延鸿业振喜起际昌期”。安化谭氏字辈:“太德仁闻鼎万安绍祖封彦孟廷添日友玉永宇宗正大光明世文章华国英忠孝传家本诗书裕后基庆延鸿业振喜起际昌期手泽芳徽著心田义种士林重作育科第久弥新”。 茶陵谭氏字辈:“忠实必志彦有勝绍荣正(学应)文仕(啓世)洪之序家修冀道

成孝友承先泽读书继后人声名欣显达功业著贤能”。 茶陵石床谭氏字辈:“启永绍士世之作斯文相传其兆可卜上光宗祖大振家学孝友行修书策信笃敦敏思勤防检由约仰维德敬慎亲睦”。 上湘横塘谭氏字辈“忠良詠(永)远存芢(仁)义得仔(子)庭宇启正朝定安邦国泰平礼学光先泽书香懋后昆贤才登景望俊杰振家声”。 青山谭氏字辈:“本景光乾希一世廷邦奇飏徽涵英秀华国献隆仪文章冠南楚明训裕鼎彝拔选诗书裔萃宗永肇基”。云盖谭氏字辈:“忠宝必志彦有胜绍荣正(学应)启世(文仕)洪之序家修冀道成孝友承先泽诗书继后人声名欣显达勋业著贤能”。 谭家园谭氏字辈:“必大德为肇百世继敏学从孔文逢显达忠信传家法先泽贻承允新枝衍庆长振声昭孝义辅国尚循良”。

攸县西关谭氏字辈:“光大荣国祚士进显忠良德泽运长久善贻远振扬光宗垂裕永万世自联芳”。 石柱谭氏字辈: 起源本派:“祁绵春梅奕会珍云照轩伍菁与裕简时曲济青太玉章祥纶永芳湘崇荣德希诚皓光为恭克用卷建宫可守武进宏仁格安仕处德巽伦正义明仲道善仁瑚公”; 麻成支派:“忠孝正才仁东全文胜维遗思万代玉(国)朝(满)光(鉴元)”; 朝祥支派:“友添绍景单贤丹廷春正世一天地人和永定康宁祈祥千万高增广厚学孔孟言钦明文思光昭先德福寿荣华昭(朝)开大典长怀恩波名推前哲才展东坡谦恭受益虚衷琢磨立身行道登甲联科策对著美经济包罗蛟兴云雨凤鸣卷啊欲贵心同为富多文臣效补职子慕蓼莪吉甫作诵端木切磋古训宜守乃庚载歌”; 朝祯支派:“登单肇文明振家声承先继志学立德贞大道佐国裕顺和平光昭世守普安永清本源克定钟俊毓英”;

刘氏家谱

安成水部刘氏丛桂支湖北干一、二河分派传递世系如下:1刘邦(汉高祖,汉室刘氏始祖)→2刘恒(汉文帝)→3刘启(汉景帝)→4刘发(长沙定王,长沙刘氏祖)→5刘苍(安成思侯,安成刘氏祖)→6刘自当(安成今侯)→7刘寿光(安成节侯)→8刘乔(字谙谷)→9刘巳(字正中)→10刘鼎(字宏大)→11刘信(字贵实)→12刘英(字志俊)→13刘睦(字必和)→14刘荣(字毓华)→15刘逸(字仲安)→16刘端(字开先)→17刘奇(字邦祥)→18刘允(字大信)→19刘歆(字子敬)→20刘宽(字文博)→21刘贞(字志正)→22刘淑(字从善)→23刘敬(字学恭)→24刘素(字慎素)→25刘聪(字懋明)→26刘昭(字成美)→27刘嵩(字中正)→28刘槐(字槐阴)→29刘效(字诚学)→30刘侃(字子刚)→31刘道(字明理)→32刘完(字守成)→33刘辟(字与开)→34刘锜(字宣器)→35刘删(字宜定)→36刘敏高→37刘微(字伯武)→38刘麒(字仲麒)→39刘仁(字学爱)→40刘顺(字承坤)→41刘正(字无佞)→42刘渔(字学渔)→43刘濂(字中清)→44刘聪(字叔明)→45刘止(字有德)→46刘游(字思游)→47良(字汝良)→48荆(字牧荆)→49得(字袭得)→50治(字文理)→51刘槐(字廷槐)→52刘闻→53刘登→54刘德言(字韶闻,894-974,水部刘氏祖)→55(1)刘税(字君彻,905(927?)—991,水部刘氏丛桂支1世祖)→56(2)刘承亮(字希明)→57(3)刘常(字景定,976年-1042年,山塘祖)→58(4)刘朝佐(字五峰)→59(5)刘武光(字则天)→60(6)刘淑仁→61(7)刘凌云(字太冲)→62(8)刘艮(字如山)→63(9)刘从善(字初迪)→64(10)刘守信→65(11)刘牧雍→66(12)刘正己→67(13)刘仲盛→68(14)刘文楚→69(15)刘止安→70(16)刘凤标→71(17)刘循节→72(18)刘合符→73(19)刘齐→74(20)刘斯太→75(21)刘秉辞→76(22)刘新鼎→77(23)刘玲→78(24)刘斌俊→79(25)刘授一→80(26)云字辈→81(27)冠字辈→82(28)冕字辈→83(29)辉字辈→84(30)先字辈→85(31)德字辈→86(32)采字辈→87(33)凤字辈→88(34)文字辈→89(35)章字辈→90(36)训字辈 炳嗣从之立诚希永世昌克培元自庆毓兆寿多康 体继尧传远天延汉绪长大龄宜作相鸿化保成章 魁锡维宗敬君兴以国光梦麟得玉树启彦建龙堂 锦殿怀绍冠华林淑正方学修先际佩志尚在观祥 汝萃钟奇俊家繁好善扬轩书同效伯廷献秉朝纲 陕西安康河南乡刘家湾的字辈是: 永继世友,怀后一单,祥云瑞日,启志承先. 光前裕后,繁衍万千,荣宗耀祖,续代相传.树德立业,举才选贤,恩泽久存,文明昌远 陕西刘氏的字辈是:福寿集广兆京宗世大昌文章增千古行义在庭扬作善承先德永延泽久 长观光辉上国积厚有馀芳 跟"世正"搭边的只有一个 重庆市开县刘氏:"万应文仲志,永福廷世正.继国泰启邦,荣华显宗裔.先积泽丕振,祖贵克武纯.立之本代德,秉章焕经馨." 、辽宁北镇满族一支刘氏家谱字派(部分) ……汝、应、学、养,名、显、文、登,清、时、懋、树,维、国、兴、宗。……

张氏家谱序言白话文(共2篇)

张氏家谱序言白话文(共2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张氏家谱序言白话文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张氏家谱序言篇1 张氏家谱序言 先祖爷自山西洪峒县迁居以来,就定居在山东省金乡县城西南八里张大庄。据碑文记载,近五百年,曾历经修谱,虽几经波折,仅幸存一部老谱,尚有不足之处,现全谱子孙芃衍昌盛,局部村庄世代有紊乱现象,据此全谱共同议决,谱当接修。老幼闻之无不欢欣鼓舞,齐声赞曰:当接老谱,永垂后世,是以为序。 张姓祭祖歌: 巍巍中华,山高水长,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始祖挥公, 1 英武非常,轩辕嫡后,帝胄世昌。其父玄嚣,封邑青阳,清河之滨,滋润成长。手足情深,颛顼臂膀,生而颖悟,巧技尤强。体恤民疾,苦苦思量,主祀孤星,夜观天象。顿生灵感,折枝效仿,始制弓矢,史书记详。用于狩猎,猎物盈仓,衣食无忧,黎庶赞扬。用于御敌,威力无双,大胜凯旋,拓土开疆。诸侯咸服,颛顼帝王,华夏共主,万民敬仰。挥公功德,万古流芳,颛顼嘉之,封为弓长。以职为姓,乃赐姓张,张姓始祖,肇始四方。瓜瓞绵延,繁荣盛昌,遍及全球,远播五洋。英贤辈出,峥嵘自强,为将为帅,入阁拜相。科技艺文,工农学商,不乏大家,星辰相映。而今我等,飞临濮阳,不远万里,祭祖上香。始祖功德,铭记心上,不忘故土,为国增光。挥公后裔,再创辉煌,祖神有灵,来格来尝。 张氏家谱修编

谱牒加深了豪门大族与庶族寒人之间的鸿沟,使世家大族内部嫡庶尊卑关系得以强化。它用血缘关系的纽带模糊了阶级意识,使封建宗法制度得以维持和巩固。但是,家乘、谱牒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文献价值。就张姓的家乘、谱牒而言,它记录了张姓诸家族的氏族来源、世代系统、人物传记、迁徙居住、婚姻嫁娶、子孙繁衍和与此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不失为研究家族史、社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在修撰谱牒之风相当兴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张姓这样的大姓氏,也应该有家乘、谱牒的修撰,只是因为时间久远, 2 没有能够保留下来。现在我们可以考知的张姓家乘、谱牒,有唐朝人张太素的《敦煌张氏家传》20卷,此后又有《曲江张氏家谱》一卷。 宋元明清诸代,各地的张姓家谱不断修撰,以至于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修续家谱。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张浚等人修纂的《张氏统宗世谱》有18卷,后来又扩展到2l卷,并附有《文献》l1卷,卷帙极为丰富。这部谱书将当时全国各地的张姓家族的有关情况全部收入,书中还附有《张氏古今迁居地理图》17幅。这是张姓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谱书。民国时期,张姓聚族修续家谱之风方兴未艾,建国后一些地方也有续修家谱的情况。 张氏家谱祖训 笃忠敬言,急公守法。完粮息讼,营生业言。士农工商,各执其业。慎丧祭言,慎终追远。宜尽诚敬,慎婚姻言。娶媳嫁女,咸宜配择。严内外言,治内治外。不可易位,敦孝悌言。事事亲敬,敦宗睦族。笃教学言,养不废教,作养人才。厚风俗言。吉凶庆恤,孤寡有体。 敦和睦言,捍忠御灾,协力同心,严杂禁言,奸盗赌博,占欺谋吞。继承祖德

曾氏族谱

曾氏族谱峄县肇基 禹,生启,生仲康相,生少康,生曲烈。全国排38位。 一世,曲烈,受封于鄫,以国为姓,今山东枣庄峄县东,生炫忠,生坤仁,生录,生浩源,生富材,生焜,生伯基,生锐,一作铣,生汪。 十世,汪,生志梁,生煌,生相,生奎,同伊陟佐商,生横。 横,生瑞焕,生垠,生锦容,生洪,生茂挂 。二十世,茂桂,生珣,生培元,生允滌,生杞,生惟喜。 二五世,惟喜,生埙和,生成锐,生一清,斩培河上之蛟龙,生春,仁及其民,生炯。三十世,炯,生垣,生绱销,生福波,生时荣,生炳。 三五世,炳,生均祚,生铃,生泓仁,子二:怡焕,生墅;一松。四十世,墅,生镇玉,生浥,生祥传,生烓,子五:方、后、士、宇、銮,生朴。 朴,生沛思,子二:世美,生时泰;世贤。五十世,时泰,生巫。 巫,鲁襄公六年,国被莒所并,太子巫奔鲁,前569年巫在鲁任宁阳大夫,族人去邑,表示离开故城,以曾为姓,以鲁国为郡号,葬武城东山,今山东费城西南,子二:夭、夫。世居武城。夭,鲁国季氏家臣,汉衡默陟,秉其政而有声,子二:阜、羿。五二世,阜,鲁国季氏家臣,生蒧。 五三世,蒧,论语作点字子哲,前539,9,14-?,孔子七十二,精通六艺,性格举豪放不羁,称鲁之狂士,上官氏,前536-?,合葬嘉祥县南40里南武山,生参。父子皆圣门高弟,名震古今。 郡望,鲁郡,西汉置,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天水郡,西汉置,治平襄,兮甘肃通渭北。庐陵郡,东汉置,治石阳,江西吉水东北、后移高昌,泰和西北。堂多,三省、武城、鲁阳、敦本等。

一世,参字子與,前505,10,12-前436,7,7。年十六拜孔子为师,传述孔子之道,以每天三次反省自已自勉,其后人以三省为堂号,著《孝经》,大学、中庸,追封莱芜侯,后人称脉祖,在传统文化树立不朽之功,被尊为宗圣,公羊氏,葬嘉祥县南40里,距武城旧居五里,子三,元字子元,仕鲁,高阳氏,侯氏,子二,西、中;申字子西,拜子夏学诗,传左丘明,葬嘉祥南武,颜氏,子二,耕、森;华字子美,齐大夫,后裔待考。今嘉祥县南30里武关山有曾子庙。宋高宗赵构御制赞宗圣诗大孝要道,用训群生,以纲自行,以通神明。 因子待师,问达成经,事亲之实,代为仪型。 宋高宗御制赞莱芜侯赞1144年 性时义方,有子成孝,怡怡圣城,俱膺是道。 暮春舞雩,歌咏至教,师故与之,和悦宜召。 明成祖文帝朱棣赞宗圣诗二首 养亲唯在悦亲心,亲悦心安孝足钦,自古几多为教者,当时谁复是曾参。三釜娱亲志自怡,千垂不及使心悲,敬心惟大全归日,履薄临遵谨自持。 孝父母诗明成祖 人家养子甚艰辛,养子方知父母恩,若使爱亲如爱子,世间人子尽曾参。 唐高宗赐曾参为太子太保,唐玄宗开元时御定曾子塑相坐于十哲之次,739年追蒧为宿伯,唐玄宗赐曾子为成伯。 三世,西字子照,?-周烈王壬子卒,随叔父申学诗,得其真传,仕鲁,左氏,诸葛氏,子三:钦,字子敬,梁氏,周氏,子三,旦?旦寸、庄、

天下刘姓家谱介绍

天下刘姓家谱介绍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无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定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立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编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了然。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时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见

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谱,是河南南阳《刘氏谱》, 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的一 编《刘氏族谱序》。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 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有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 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自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谱,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 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则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明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

氏家谱字辈糸

张 2011-03-25 21:08 张氏家谱辈 1.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摘自《张氏族谱》) 2.摘自:《张氏三修族谱》民国13年孝友堂 43册(派语: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 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通谱合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3.摘自:江西赣洲《信丰安息阑州张氏八修族谱》不分卷张士元等主修民国38年 9册派语: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 4 .摘自:《张氏族谱》64卷,民国11年,金镶堂,14册-派语 族间尚有派行: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 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 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 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 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 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 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5.城南张氏五修支谱16卷民国己巳年孝友堂张先炳等主修 16册,派语 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 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 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6.摘自:江西上饶《清河张氏宗谱》8卷张诸葛清编纂民国30年玉海堂 8 册派语: 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 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 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 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 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7.湘西学士桥张氏族谱11卷,民国17年,希贤堂,11册齐,派语: 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 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

各地谭氏字辈

湖南湘乡谭氏字辈:“国久恒兴起继任必承宗(世)世泽常新毓秀钟英敬遵先训思贻令名文章炳蔚建树昌明联芳济美光裕显荣”。 湖南中湘谭氏字辈:“一言大心世玉朝金青史傅芳邦家之光诗礼贻谋允卜其昌”。 湖南湘潭谭氏字辈:“金玉光希一世廷邦奇兴朝生卓異文名达帝几飓徽涵英秀华国宣隆仪文章冠南楚明训裕鼎彝拨选诗书裔萃宗衍奕箕”。 湖南宁乡谭氏字辈:“忠良永远承仁义德仔庭世学胜朝定安邦国泰平诚孝传家本诗书裕后基庆延鸿业振喜起际昌期”。 湖南安化谭氏字辈:“太德仁闻鼎万安绍祖封彦孟廷添日友玉永宇宗正大光明世文章华国英忠孝传家本诗书裕后基庆延鸿业振喜起际昌期手泽芳徽著心田义种陈士林重作育科第久弥新”。 湖南茶陵谭氏字辈:“忠实必志彦有勝绍荣正(学应)文仕(啓世)洪之序家修

化龙支派:“满元单龙世单汝单文单应朝仕国正天星一才人登第久麟凤昭祥禧家傅明有德大学维清奇必增光尚志承裕永宗宜立言鸿继序伦理贵周知纯孝徽和顺宗先见作为丰功勤善逑佑启锡洪慈后代齐兴发万年福禄时”; 谭广支派:“朝良单宇元功茂运俊杰升荣显承谟烈佑启后昆飞上表天星月红照到万里国太平五洲四海风雷动雨落湿地藤复舒数花多果长得盛凤凰唱曲永傅代” 高台坝支派:“满龙显化广世文汝扬表绍应崇贵书庭良元宇一天地人和永定安宜文明凰希泰国家庆德大学维世傅明清”; 飞龙支派:“满元单龙单世祖单绍子金守本天明国正现祯祥万邦治道崇先学连芳支秀德应长远述弘宗成永定传家忠孝启文光圣朝瑞庆安良善英俊兹培嗣克昌”; 福龙支派:“满元单龙崇远守继斌仕学绍昌思永模廷杨治道安邦定国尊荣显

跃明良起喜玖大福报毓秀钟灵盛英才遗世长芳兰兆凤翥俊杰献龙章”; 旦子溪支派:“一二三顶文治世单大正光明道德昌礼义达宗邦国家同胜学卿士显忠良恩泽极深厚万代封侯王”。 重庆万县谭氏字辈: 罗网坝支派:“天地钟英修德立名学优登仕佐时平衡克承盛业龙起(启)凤鸣守以敬慎木茂枝荣” 万县甘霖支派:“顶文稿支世宏开永大尚其朋友以合为家”; 水竹坝支派:“一万三大成文明家道兴永和起洪端修德远立名怀才治玺国显学献知廷顺正成天运百世宗昌荣”; 复兴场支派:“二三四单绍正大光明月务根本立孝培元勤创业纯原昌荣华文富胜昭月专心宽敏会锡福寿万德”; 洞湾支派:“正大光明功贸行成国家讳器思孝先声肇其孔故贻泽永贞年久代远克笃宗盟”; 石家梓通沟支派:“满少知天见甫廷大良明宗元康裕国朝俸丹顶洪世代承先

全国张氏字辈总汇

全国张氏字辈总汇(欢迎各地宗亲留言补充) 河南河南省濮阳县海通乡沙窝村张氏字辈:国永崇文友增廷新金玉庆宗延典嘉传续贤昌福泽兆茂华太呈祥。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长竹园漆林冲张氏字辈:文如世发祥,德厚永辉煌,家声宜善守,恩泽庆延长。河南省信阳市何寨彭家湾张氏字辈:祖宗恩德厚绵远世泽长光明富贵显贤才耀华堂。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勒马乡张庄张氏家乘:逊志时敏,义修厥德,允怀于兹,绵延家泽。河南省鹿邑县城南王皮溜镇南张楼张氏字辈:平章延士泽守令振嘉升。河南省鹿邑县城北涡北镇张氏字辈:中韦思正广祖德玉善振家兴。河南浮戏山张氏字辈:文布永士俊其如辰广有鸿业仁义忠信。河南商丘(归德府)张柿园:合凤学昌运,文耀武威兴,盛景开元起,勤奋伟业成,齐心继祖志,忠孝定作宗。河南封丘张氏字辈:玉公之景国恩家庆。河南原阳县陡门乡河西张村:曰维元成玉,国正传道明,文武一同在,帝邦永常兴,中华业鼎盛,浩瀚普大统,祖荣千古继,万秋培杰英。河南方城博望张氏字辈(清张玉迁居河南方城县博望镇,开始沿用该字辈直至现在):玉荣伟龙火,万(慎德百书)元(春存天琴)文堂成,远希第克中,辉邦应运廷,家和义泽丰,光明兆亚东,庆景祥齐贤,方正延河青。河南社旗县晋庄镇张氏字辈:成合中文宗。河南邓州市刘集镇郑赵集村张氏字辈:

景春耀先祖清平万世昌。河南张氏:志国守绍。浙江嵊县剡西富润张氏派语:奠居富润,肇自从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都会堂张氏字辈:道善卿明隆,积相良才庆,文际德荣光,会显昌绍芳,承启侬诗先,后述书昭应,贻衍谟祯谋,绪烈祥永长。绵西张氏字辈:国正崇文学,安邦本德能,永怀先世泽,绍述定昌荣。女班行:兰秀芳徵茂,荑柔淑质延,英华聪慧至,礼范端庄全。上湘张氏金房字辈:安邦宗道学,耀祖肇湘湖,盛绍千秋鉴,通才式敬夫,迪光敦礼义,笃庆富名儒,仁德传良训,书香定远谟。丹徒张氏字辈:崇祖承芳远,传家衍绪繁。姚江三墙树德堂张氏字辈:添大亚禾,万常斌遇,小宗敬震,凤鸣高科,锡汝景福,积善承庆,孝友忠良,宽厚诚正,仁让中和,克念作圣。高峰张氏字辈:硕德开宗□,云礽亿万永,忠贞和孝友,祥发长元仲,仁义礼智偕,温良恭俭一,伯嘉文廷甲,希继世英贤,教大伦昌隆,承祖远辅佐,显能臣正学,邦家道君明。如泉东马庄禄宜堂张氏字辈:棋布星胪,孙枝衍庆,永振鸿图。福建福建张氏字辈:龙章凤誉,诗礼传家,敦宗正学,道德启发,克绳祖武,万载荣华。福建上杭化孙公字辈排行:衍系肇青阳,云礽庆泽长;周时昭孝友,汉代显匡勷;先德从兹盛,嗣裔自是良;宁馨徵燕梦,聪姿羡凤翔;能文推本立.圣学美廷祥;道以两铭着,名因万选扬;王猷资黼黻宸眷宠辉煌;淑慎旌珂理,丰仪表曲江;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大全

谭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我谭氏始祖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系姓姬,皇帝子孙,颛顼zhuanxu之后,衍至谭国襄王、子爵,名尚诤。风氏,在山东莒县,生子:祁qi公,以谭为姓,为一世祖,传至39世书奇、卷达二房分衍。卷达次子建极生宫,字博仁。宫生可奕、可祥。可奕衍至45世进峰生9子,进鸿生4子,进颇生5子,共18子,称18宏世系。十一郎宏亮,即进峰公第五子故又称五郎世系。衍至63世朝祯、朝祥、朝贵等诸兄弟,于明朝洪武初年,由湖北麻城孝感起程入川后,又分房衍移至今,其流源世系如下: 居山东莒县 1世谭祁zhi 妣胡氏生子锦 2世谭锦妣陈氏生子春 3世谭春妣方氏生子梅 4世谭梅妣李氏生子奕yi 5世谭奕妣朱氏生四子:儒、会、积、标 6世谭儒 谭会妣谢氏生子珍 积 标 7世谭珍妣于[又俞]氏生二子:云、雪 8世谭云妣周氏生子照 雪 9世谭照妣徐氏生子轩 10世谭轩妣马氏生子伍 11世谭伍妣陈氏生子:秉、菁jing、辉、耀 12世谭秉 菁妣吕氏生子:与[兴]、文 辉 耀 13世谭与[兴] 妣黎氏生子裕 文 14世谭裕妣童氏生二子:简、端 15世谭简妣焦氏生子:时英

居山西太原16世谭时英妣晋氏,自莒迁太原,生子典书 谭杰升字端子,妣齐氏,升二子:佾yì、任 17世谭典书妣郝hao氏[又曰郭氏]生子:济、淡[又曰:谟] 谭佾妣夏氏生子姜孟 谭任 18世谭济妣夏氏生子青杨 谭淡[谟] 谭姜孟妣颜氏生二子:恭宗、敬宗 19世谭青杨妣姒si氏生三子:太定、太德、太常。[“太”:川东谱记为“大”]。 谭恭宗 谭敬宗妣曹氏生: 叔胜,由南海[今广州市]徙始兴衍大庾yǔ 20世谭太定 太德 太常妣郭氏生二子:玉成、玉润 叔胜 居河南弘 21世谭玉成讳顷,居金陵[江苏南京清凉山,即南京别称],西汉时吕后末[公元前179年],佐齐王起兵诛诸吕有功,封元侯[老谱称顷元侯是也],为弘农郡主[今河南灵宝县北],遂开弘农谭氏,又曰弘农氏,居弘农, 妣杨氏生三子:章宪、章斐fei、章文 谭玉润讳珠,妣李氏生子质 22世谭章宪妣姜氏生子:祥昭、祥瑞 谭章斐 谭章文 谭章质字文彬,妣王氏生子善信 23世谭祥昭西汉景帝时[公元前156至前141年间],任江西西昌巡司。妣沈氏生子:晋康,维康、经康、纶康 祥瑞 24世谭晋康 谭维康 谭经康 谭纶康妣秦氏生三子:运明、暄太[泰]、永益 25世谭运明 谭暄太 谭永益讳京, 汉昭帝元风时[公元前80至75年间],任朝奉大夫。妣有氏生子:芳明26世谭芳明妣蒋氏生二子:湘灵、湘湖 27世谭湘灵妣唐氏生子:崇道、崇德、崇仁 谭湘湖 居浙江绍兴 28世谭崇道 谭崇德由弘农迁会稽[江苏苏州市]。妣程、陈氏生子:荣宝

刘氏族谱

刘氏族谱 刘氏族谱序 盖闻水源木本,物理斯彰,尊祖敬宗,人生所重。则稽谱碟序,本支此事曷可稍缓哉!无如世远年湮,渺无考据;族繁户衆,猝难详明。有志族谱者,往往不无遗憾耳。愚姻兄毓炳、毓祥,久有收族序谱之志,日夜图维,苦於无徵;焦心劳虑,盖亦有年。因闻愚之族谱遭兵燹遗失者,曾求当庄土地神,藉乩笔以续之。故命其姪景莹与孙怀棕、怀麟相继问字之馀,特邀以襄阙事夫二公,既欲昭来兹以绳其祖武。愚亦乐讲敦睦而永言孝思。遂乃设檀敬祷,推原自枣强远来者为始祖,凡十余世,历五百余载。近居者详之,远出者註之。條分缕晰,脉络分明。其有旧碣可考者,颇略相符合,虽源远而流长,亦支分而节解。於是辑为谱书,户藏一帙。当春露秋霜一披览,而高曾之矩矱,粲若列眉;支流之亲疏,瞭如指掌。不啻宗庙之有昭穆,国家之有史乘焉。庶乎,椒衍瓜棉,绳绳继继,伦次不紊,相乘勿僣。刘氏後生之孝子贤孙,悠然思修谱之苦衷、睦婣之雅谊也夫。 岁贡生侯选训导愚妹丈程登桂谨序 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十月十九世孙怀麟谨书 又序 自来家谱之修,由来尚矣。何者族衆支繁之家有谱可稽者,虽千百世而支流不紊;无谱可寻者,即十余世而胍络难分?所以有心者体水源木本之意,切敬宗收族之情,汲汲于修谱之事,其関系岂浅鲜哉。余刘氏祖相传明洪武二年始祖兄弟四位自枣强迁于东坡、涝峪、黄家庄、桃科、柳埠等庄,不数传而谱书遗失。祖茔在东坡庄之西隅,历年祭祀,迄今族繁人衆,支流不明。欲修谱书以垂后世,惜始祖之墓无谱碑可考。而且自迁居以来,至今五百余载,年深日久,难以追序。于是考各处之碑碣,尽搜族间之记载,相质一堂,而支流尤不堪分明。自愧才疏识浅,无计可筹,余心怠矣。偶与妹丈程公闲叙,言及彼之族谱遭兵燹遗失,曾求当庄土地神追序明白。是以复萌前志,与衆尚议,诚心设坛,请土地神追序十余世,而详明可据。由是编帙成谱,分给合族。庶几使族衆覩斯谱者,披阅一過,明如指掌。知高曾所从出,顿起报本追远之意;知同宗为一本,共切敦宗睦族之情。不致叹世系之无考,同晓然于秩序之不紊也矣。后有见此志者而重修不怠焉,则幸甚。 十七世孙毓炳序 凡例 一义子冒姓不录。 一郑重世谱,如有亵渎毁坏,禀族长重责罚,令祭祖不恕。 一谱中同名者,俱以改正;至或有二字音同字不同者,惟二名不偏讳是遵。 一无嗣者直书,未免神伤,故于名下不书子以示異。 一出继之人即承祧一支,不准再继。 一出继之人仍于本支註名,但于名下书岀嗣,以表明之;继父名下书某名,以承嗣註之。 一或有迁居外庄郡县者,但于名下书迁居某地处以志之。

张氏一支字辈

张氏一支字辈:“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 张氏孝友堂字辈:“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雲霞”。 江西赣洲张氏字辈:“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湘西学士张氏希贤堂字辈: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再续派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张氏桂公孝友堂字辈:本宗旧谱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时文应之善良”,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傅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標甲恩纶福泽悠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 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 洋湖张氏清河堂字辈:“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张氏孝友堂字辈:老派语:“譍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啓英哲”。 官塘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么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燦雲霞”。 张氏金镶堂字辈:族间尚有派行:“仁讓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

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派行古风:“化雲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積善恩光大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城南张氏孝友堂字辈: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燦雲霞”。 江西上饶张氏玉海堂字辈: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张氏清河堂字辈: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從明聪睿肃又哲谋圣”,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芝蔴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四修族谱续派:“友作述显忠良德泽傅家远诗书守世长”。 湖南益阳张氏金镶堂字辈:“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啟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张氏孝友堂字辈:“化雲腾上昊承先绍啓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垢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傅家惟孝友佐国本纯忠德业

天长梁氏家谱第1版

梁氏家谱 守己积庆堂 农历己卯(1999)年二月 目录 梁氏现代名人录 修谱成员续谱梁氏原籍守己积庆堂名由来梁氏堂名家谱管理与族规梁氏各支居住地名 第一支梁大彬--梁益卿梁国卿 梁大春--梁怀卿梁德卿 -梁桂卿梁荣卿梁山卿梁海卿 梁大和--梁余卿梁维卿梁举卿梁正卿梁连卿梁恒卿梁坤卿 - 梁宇卿--梁兆明梁泽卿梁魁卿 第二支梁永久--梁万秀--梁大坎--梁惠卿 梁大深 梁大同--梁琢卿梁建卿 梁大酞--梁华卿梁汗卿 第三支梁大宽--梁子卿梁棉卿梁九卿 梁大松--梁发卿梁立卿梁韶卿梁焕卿 第四支梁高卿 -梁干卿梁志卿梁保卿梁俊卿 梁大兰--梁恒卿梁有卿梁世卿 梁大增--梁魁卿梁朝卿梁丰卿梁祝卿梁紫卿梁梦卿 -梁晋卿梁元卿 梁大雅--梁树卿 第五支梁如卿梁大卿梁汝卿梁金卿--梁文山梁文元 第六支梁长于--梁宝玉--梁桂春梁林春梁德春 --梁宝生--梁魁春梁锦春梁井春 梁长青--梁宝元--梁杏春梁栋春梁仝梁银春梁愧春梁柏春 梁大发--梁臣春梁应春梁如春梁茂春梁恒春梁寿春 第七支梁如恺梁学彭--梁本立--梁汝恺梁本银--梁汝玉梁汝恒--梁义文、成、生。 周文昌梁汝云梁汝青 第八支梁宝勋--梁兆璜梁兆祥梁兆林梁兆龙梁兆凤 梁宝珍--梁兆明

梁氏现代名人录 梁氏迁入一代祖先明朝初期参军是营级干部退伍 梁文华任安徽省卫生厅主任、副厅长、十二级正县级 梁文灼任兵役局长、苏州市水泥厂长、十二级正县级 梁明典任安徽省林业厅秘书、十二级正县级 梁明伦任天长县委书记、(1918-8-4~1946-8-15) 被敌人杀害 梁氏家谱修谱成员 顾问梁文远梁芹梁兆明 主编梁明根梁兆明 协办梁先元(住铜城) 梁文安(住铜城) 梁明镯梁明坚梁明坤(住石梁青城) 梁明纯梁后勇(住南营) 梁后跃梁后培梁后松(住良庄) 后继协办梁德松(住南营) 梁德夫(住石梁青城) 梁德海梁德华梁德 明(住姚庄) 梁立山(住姚庄) 梁立东(住花园) 梁立军(住民田) 梁立鑫(住李庄) 续谱 寻根续谱,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文明家风,梁姓氏族系远古旺族,在全国一百氏族中,人数排列第十一位。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反映一个家族的起源兴衰和发展史。家谱是家族之宝,子孙后代大事,尊伦理明辈份,增加亲情,本次修谱续谱是广奥三十一代“文”字辈传人所为(天长第五代传人)。它能弘扬我族光辉,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关于梁氏原籍简述 梁氏祖先世祖系广东省番禺县五都六甲(大梁庄?)人士,承祖先之光传至第十二世祖,首建祖宗牌位十一世,宋朝(960~1279年)后叶第二十六代世祖续世祖先牌位。二十七代世祖(梁永久、梁中正?),明朝初期参军(1371年洪武四年九月在各州县推行粮长制,由正副粮长负责本粮区粮食的征收和解运),文武兼备(主管水路粮运相当于营级干部),为明朝建国立过卓著功勋,洪武十三年(1380年)荣归(退伍),朝廷封赏田亩,养老送终,率姑表兄弟三人(梁、刘、陈三大姓人等),遵旨来天长县西北乡,插草为标,划定界址,并定庄名为梁家营。免租役三年,历史沧桑梁氏人丁兴旺,子孙后代繁衍至今。 关于族谱《守己》《积庆》二堂名的由来 千秋梁门祖先系军伍。我祖投军后,主管水路粮运事宜,拥有两大船队,一名:守己(纪),一名:积庆,为弘扬战功,以船定谱,一为《守己》,一为《积庆》堂,实为一族一亲婻也。 梁氏堂名 立古时代为守己堂,明朝初嘉添积庆堂,字辈:第一期祖先牌十一世,第二期祖先牌十五世计二十六世。 27世永梁永久、(梁中正?) 28世万(长、学)梁万秀、梁长于(子)、梁长青、梁学彭 29世大(宝、仕、本)梁大彬、春和深坎同酞宽松兰增雅发,梁宝生、玉元勋珍,

刘氏族谱

【题名】刘氏族谱 【责任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32年(1943),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岳阳,巴陵 【堂号】彭城堂 【先祖/名人】始迁祖:[宋]刘唐; 始迁祖:[宋]刘受 【摘要】始迁祖唐、受,南宋时自巴陵南冲古柏树坡迁居邑之公田。寻以金牛之变,唐於咸淳二年再徙居窑岭,而受仍居公田,遂衍为二派。存卷为墓图、图契、公田志仲公世系。 【索取号】5939/D 【题名】刘氏族谱 【责任者】[作者不详] 【版本】民国36年(1947), 木活字本 【居地】湖南,岳阳 【堂号】彭城堂 【先祖/名人】始祖:刘仲二; 先祖:刘福四; 先祖:[清]刘辛三; 先祖:[清]刘辛八; 先祖:[清]刘辛九 【摘要】始祖行名仲二,讳字、时代、居地均失记。子福四,生辛三、辛八、辛九,明清之际,三兄弟後裔陆续迁巴陵之高桥、大屋、塘觵、墩上、仙安桥、双港嘴等处。谱存序、契据、世系等。 【索取号】5872

《刘氏族谱》与刘备 李君鉴 刘备墓“成都说”、“奉节说”之争引出《刘氏族谱》现世。 自1986年《四川工人日报》刊登《刘备真墓可能在奉节》后,又经《文摘周报》转摘,一两年内,笔者收集到16种《刘氏族谱》。后从山西族谱研究中心及上海谱牒研究中心获悉:山西族谱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册;上海谱牒研究中心收藏刘氏族谱几百部。 刘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大姓之一,位列李、王、张后,居第四位。刘姓能够成为一个大姓,主要因为刘氏起源早,历史上作为一个“国姓”时间长,望族多,分布广,赐姓、改姓、少数民族从附姓多的缘故。 根据《左传》、《汉书》、《唐书》、《通志》等史书记载,刘姓起源主要有五个支系: 一、以国为氏,即祁姓之刘。源出帝尧陶唐氏,陶唐氏之后受封于刘国(今河北省唐县),因以为氏。 二、以邑为氏,即姬姓之刘。西周时,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旧有地曰刘亭), 其子孙遂以邑为氏。 三、匈奴族从母姓刘。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对少数民族采取和亲政策,以宗室女嫁给强盛的匈奴部族单于冒顿为妻,匈奴习俗,贵族皆从母姓。史载东郡、河南、雕阴三族刘氏俱出匈奴。“五胡”时汉国 的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的贵族。 四、赐娄氏为刘姓。汉初,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西都关中之策,高祖赐姓刘,遂改名刘敬,子孙 以刘为氏。 五、赐项氏为刘姓。刘它,原项氏,汉初赐姓刘,子孙因之。 《宛委余编》曰:“大约得姓之贵,无过于刘。汉四百余年,至昭烈父子,二十二帝。其间真王代传以千计,列候以万计。南宋九帝,五代汉二帝,北汉三帝,刘渊、刘曜无论也。故非他姓可拟。”又说:“刘二十五望,彭城为贵”。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和政权中,以刘姓为最多,历时也最久,先后有西汉、东汉、蜀汉,“五胡”十六国时的汉、越、南朝宋、五代后汉、南汉、北汉、南宋建炎四年金册封的大齐等,共历时六百五十年。这是刘姓能够成为大姓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原因,也是所传《刘氏族谱》中为什么彭城堂刘氏族谱占多数的原因。笔者所搜集到的16种族谱即全出于彭城刘氏。 16种《刘氏族谱》简介 16种刘氏族谱指重庆市奉节高雅手写本《刘氏族谱》;四川自贡手写本《刘氏总大族谱》;四川江津石印本《刘氏考订族谱》;奉节兴隆庙湾刻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奉节甲高杨坪、吐祥青龙手写新本《彭城堂刘氏族谱》;四川沐川手抄本《彭城宗谱》;四川犍为石印本《刘氏纂刻族谱》;四川资中手抄本《刘氏族谱》;四川三台县《刘氏圣宗谱》;四川壁山旧本《刘氏族谱》;壁山新本《刘氏族谱》;四川内江《刘氏族谱》;重庆城口绢写《刘氏族谱》;重庆江北石印本《刘氏族谱》;湖北嘉鱼《刘氏宗谱》;成都武侯祠台湾华侨刘天注捐赠《刘氏大宗族谱》。其中城口、重庆江北、湖北嘉鱼、成都武侯祠4种刘氏族谱只略知一点线索。笔者曾对其余12种族谱作过初步研究,现将笔者了解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12种刘氏族谱均记载该刘氏后裔系祁姓之刘,以国为氏。发枝彭城,是中山靖王刘胜后代。 奉节兴隆庙湾《彭城堂刘氏族谱》,清同治十二年(1873)安定堂刻本,仅存第一册,线装。长44厘米,宽23厘米,共24页。其中最后两页系后人毛笔字补写。书皮为较硬的同色纸,上有书签。扉页为黄裱纸。“彭城堂”三字横排,下竖写“刘氏族谱”,左侧写“大清同治十二年续修族谱世系公立”。版面设计:有外粗内细文武边栏,天头、地脚为双龙,龙头朝向版心。版心有双鱼尾,上部分题写“刘氏族谱”,中间题写卷次内容,页数。下部分题写“彭城堂”。奉刘备为一世祖。第一册有祖莹形图,刘氏宗祠、祠

张氏族谱

张氏族谱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数百年来这些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幼皆知,甚至有只知大槐树而不识其始祖者。时至今日,洪洞移民的后裔已遍及全国,而大槐树也就誉延神州大地了。据民国《洪洞县志》记载:“明洪武、永乐问,屡移山西民于滁、和、北平、山东、河南、保安等处,树下为荟萃之所”。并在“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资” (民国《洪洞县志.古迹》)。我国一些历史文献,如《明实录》、《明史》、《续文献通考》等书都有明初移民记载,民间移民记载更为丰富,晋、冀、鲁、豫、苏皖、陕、甘等地大量的民间谱牒与墓碑、祠堂碑文也都有在洪洞县大槐树处移民的记载,这些资料说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移民,是我国历史上有组织有计划的一项重大决策。这次移民对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以及尔后我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明朝政府以移民垦荒为中心的振兴农业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把我国封建社会推向更高的阶段。研究明朝政府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措施,对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张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春秋时,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的晋国和韩国,在姬姓后人以张为姓,这一支张姓后来居上,繁衍很广,在京兆、太原等26处都形成望族。同时,也可知,张姓最

初的发祥地,应当是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西省境,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侯生老,老生耀,超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韩相开地,生平,凡相五君。平生良,字子房,汉留文成侯。良生侍中不疑。不疑生典,典生默,默生大司马金。金生阳陵公乘千秋.字万雅。千秋生嵩。嵩五子:壮、讚、彭、睦、述。壮生裔,裔生皓,字叔明,后汉司空,世居武阳犍为。皓生宇,北平范阳太守,避地居万城。宇孙肥如侯孟成,生平,魏渔阳郡守。平生华,字茂先.晋司空、壮武公,生二子:祎、韪。棉字彦仲,散骑侍郎。生舆.字公安,太子舍人,袭壮武公。生次惠,宋濮阳太守。二子:穆之、安之。安之之族,徙居襄阳……韪,晋骑常侍,随元帝南迁.寓居江左。六世孙隆,太常卿,复还河东,后徙洛阳。”战国秦汉时期,张姓族人已从祖居的河南段的以北地区,逐渐繁衍到黄河南北,他们的足迹遍布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其中,巴蜀地区,战国秦时已有张姓人人蜀郡为太守,至汉代。巴蜀地区张姓人士落籍增加。同时张姓先民也有迁入吴郡的。这其间张姓已是北方的一大姓氏,如京兆杜陵张氏仍然显贵,汝南细阳张氏三相汉室,敦煌酒泉张氏威震西北。汉末,由于董卓之乱,中原地区遭受严重破坏,北方的张姓族人被迫第一次南迁;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张姓也同其他士族一起大举南迁,以至后不久,吴郡张氏首先崛起,后成为了我国东南沿海张氏的繁衍中心。同时,张姓也有的迁往东北的辽宁、吉林和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最南已称盛于今广东韶关。唐至五代,张姓在南迁的同时,再创辉煌,在许多州郡的显姓望族中.都有了张姓的存在。到北宋末年,即金兵占领了黄河南北到蒙古军队南下期间,北方的张姓族人又一次大规模南迁。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张姓至宋以后,已遍及全国各

黄氏族谱

概述 ——木教黃氏源流遠,華洋裔孫奕世昌 木教:位於廣東省大埔縣東南部,閩粵邊界,與福建平和、饒平茂芝以及楓朗、大東等地為鄰。鄉間山環水抱,九曲朝拱,林蔥水秀,景色宜人,地靈人傑,遐邇聞名。木教--營生勝地也! 我黃氏源於太始祖南陸公。歷夏、商、周、唐、宋、元、明、清等數十朝代,迄今四仟餘載,一百五十餘代。漫漫長夜,生生不已,蔚成望族,千支萬派,遍佈寰宇,人口之多,分佈之廣,實無法統計及詳述。 黃氏乃帝王胄裔,多書香門第、仕宦之家,歷代賢才輩出,偉績豐功,聲名顯赫。七十四世歇公相於楚,封春申君,門下劍客三千,皆躡珠履,威震四方,誕下十三子一女,受郡封爵,宗支蕃衍,世代昌盛。迨霸公、香公、瓊公、琬公等位極人臣、公卿。傳一百一十九世峭山公,三位夫人廿一子壹佰肆拾餘孫,家族鼎盛,一門俊傑,更成佳話。公壽登耋旬,贈詩八句,囑子奔騰,各擇勝地開基,子孫流衍如浩瀚之勢,蕩蕩洋洋,幾遍海宇。傳一百廿六世潛善公生九子,後裔盛居華南各地,代出名賢,永留青史。 我木教肇基祖太一郎公原居福建汀州,宋末兵荒馬亂,受無情戰火摧殘,被迫離鄉避難,初居湖寮鄉,數載後途經木教,視木教為營生勝地故居焉。傳一百卅六世(即木教六世)政公生子:秀溪公、秀江公、秀湖公、秀海公繼後各房子孫昌盛。 木教雖是一安居樂業勝地,但彈丸小邑,難容日益飽和人口。清末民初,中國積弱,列強入侵,干戈四起,民不聊生,親人紛紛離鄉別井,遠赴重洋,尋覓生機。憑不屈不撓頑強斗志,或從商或從政均事業有成,譽滿海外。政壇名人、商界精英,多不勝數,限於篇幅,不勝枚舉,歉! 廿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政府實行經濟改革,放寬固有封閉政策。機不可失,一時之間,親人如離籠鵬雁,展翅翱翔。商機處處,有志事成,幾經辛勞,各有成果。 同年代越南排華,當時政府,喪盡天良,大肆殘害我族親人,風聲鶴唳,悽聲處處,親人悲痛欲絕再度飄洋逃難,妻離子散者、海葬魚腹者不計其數,見者膽破心驚,聞者傷心落淚。 我族親人歷經千災萬劫,劫難雖然給我族人帶來重大創傷,同時帶來新的希望,九十年代族親遍居全國都市小邑及全球各洲,宗親將一如既往,敬宗睦族,和衷共濟,自強不息,勇往直前,共創大業。 世界和平,普天同慶,太平盛世,樂業安居。鑒於考古探源者日眾,為方便族親一目了然,知其一脈源流,悉其宗支世系,知今鑑古,飲水思源,尋根問祖有一依據,更望祖德宗功流芳世代,特彙編[木教黃氏淵源]以供參考。 時 公元二仟零八年編者 欲知蕃衍誌,盡在譜中尋—— 木教黃氏淵源 太始祖:南陸公(受姓於黃),妣李氏,生三子:嘉公、台公、袁公。 二世:嘉公妣袁氏[生一子] 奇公 三世:奇公妣弋氏[生一子] 最公 四世:最公妣李氏[生一子] 舒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