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检测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检测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选修3检测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3检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单项选择题(3×16=48)

1、Li、Be、B原子各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相差并不是很大,但最难失去

第二电子的原子估计是()

A、Li

B、Be

C、B

D、相差不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是氩原子

B、最外层电子达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F-、Na+、Mg2+、Al3+是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D、原子核外2p原子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元素一定是氧元素

3、当镁原子由1s22s22p63s2 ——1s22s22p63p2时,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这一过程中吸收能量

B、镁原子由激发态转化成基态,这一过程中释放能量

C、转化后位于位于p能级上的两个电子处于同一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D、转化后镁原子与硅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与D,16O与18O互为同位素;H216O、D216O、H218O、D218O互为同素异形体;甲醇、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B.在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C.HI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HF,所以HI的沸点高于HF

D.由ⅠA族和ⅥA族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电子总数为38的化合物,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型化合物

5、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键角是确定多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形状)的重要参数

B、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键能数据可以粗略预测反应热的大小

C、键长越长,键能必越小,共价化合物必越稳定

D、同种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键长长短总是遵循;叁键<双键<单键

6、根据相似相溶规则和实际经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白磷(P4)易溶于CS2,但难溶于水

B、NaCl易溶于水,也易溶于CCl4

C、碘易溶于苯,微溶于水

D、卤化氢易溶于水,难溶于CCl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B、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C、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会发生断裂

D、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CH 2=CH-CH 3中杂化类型有sp 3 和sp 2,其中两个π键,7个σ键。

B 分子CO 和N 2的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等,故性质相似。

C Na +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1

D CO 2分子的结构按VSEPR 模型则一定是直线型。

9、a 、b 、c 、d 是四种短周期元素。a 、b 、d 同周期,c 、d 同主族。a 的原子结

构示意图为 , b 与c 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A .原子半径:a >c >d >b

B .电负性a >b >d >c

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c >d >a

D .原子序数:d >a >c >b

10元素符号 A B C D E 原子半径(nm) 0.160 0.080 X 0.143 0.074 主要化合价

+2

+2

-2,+4,+6

+3

-2

A .0.069

B .0.102

C .0.145

D .0.184

11、配合物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以Mg 2+为中心的大环配合物叶绿素能催化光合作用 B .Fe 2+的卟啉配合物是输送O 2的血红素 C .[Ag (NH 3)2]+是化学镀银的有效成分

D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Cu 2+

12、X 、Y 、Z 均为第三周期元素,X 的第一电离能在同周期中最小,Y 的电负性在同周期中最大,Z 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下列关于X 、Y 、Z 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序数和原子半径大小顺序均为:X

B .元素X 与元素Y 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 .元素Z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两性

D .元素Y 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强酸性

13、下列关于丙烯(CH 3—CH =CH 2)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丙烯分子有7个δ键,1个π键。

B 、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 3杂化。

C 、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D 、丙烯分子存在非极性键。

x 4x 2x

+7x

14、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A、OHC—CH—CH2—OH

B、OHC—CH—CHCl

C、HOOC—CH—C—CHCl

D、CH3—CH—C—CH2—CH3

15、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

16、化学反应可视为旧健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

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则反应P4(白磷)+3O2→P4O6的能量变化为()

A、释放1638kJ的能量

B、吸收1638kJ的能量

C、释放126kJ的能量

D、吸收126kJ的能量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6分)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第1个电子成为+1价阳离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

第1电离能(E1);+1价阳离子再失去1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第2电离能(E2)。下表是第二周期元素及钠、钾的第1电离能数据:

元素Li Be B C N O F Ne Na K

E1(KJ/mol)520 900 801 1086 1402 1314 1681 2080 496 419

(1)同主族不同元素的E1变化规律是。

(2)同周期内随核电荷数的增加,不同元素的E1值呈逐渐的趋势,这种趋势体现了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3)从表中数据可判断镁元素的第1电离能数据的最小范围是:

< E1(Mg) <

(4)氖元素第1电离能较大的原因是。

(5)锂和铍的第2电离能的关系为:E2(Li) E2(Be)(填>、<、=)

18、(18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为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请写出j的单质与a、h形成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写出上述元素k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4)、请比较b、e、j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元素符号);此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写元素符号);

(5)、g、e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与a、c、h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j、k、l三种元素之间能以原子个数比1∶1两两形成互化物,这些互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这些元素单质的性质。请写出k、l的互化物的电子式,它是由键形成的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19、(18分)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位于第三周期,价子数之和为10。

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任意两种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

(1)写出X、Y、Z的元素符号:X 、Y 、Z。(2)X单质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这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

(4)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高中化学选修3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16=48)

1、A

2、C

3、A

4、D

5、C

6、B

7、B

8、B

9、C 10、 C 11、D 12、A 13、D 14、B 15、B 16、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6分)

(1)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E 1逐渐减小;

(2)增大,周期性,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半径); (3)496, 900;

(4)氖最外层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 (5)大于

18、(18分) (1)、第四周期 第Ⅷ族 (2)、Cl 2+H 2O =HCl +HClO (3)、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5 (4)、Cl >Al >Mg Cl >Mg >Al (5)、Al(OH)3+OH -

=AlO 2

+2H 2O (6)、:·· I ·· : ··

Br ··

: σ 共价 19、(18分)

⑴X Na 、Y Al 、Z S (写名称也给分)。 ⑵2Na+2H 2O=2Na ++2OH -+H 2↑ ⑶Na >Al >S , S 2->Na +>Al 3+ ⑷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_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中化学选修3综合测试题

1 / 3 罗城中学高2013届化学学科第二次模块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蒋艳 第I 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合符要求,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中,正确的是( ) 3.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其中不一定能表示该元素为主族元素的是( ) A .3s 2 3p 3 B .4s 2 C .4s 2 4p 1 D .3s 2 3p 5 4.下列晶体熔化时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 A . 晶体硅 B .食盐 C .干冰 D .金属钾 5.某元素原子3p 能级上有一个空轨道,则该元素为( ) A .Na B .Si C .Al D .Mg 6.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 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B .N 2的结构式: :N ≡N : C .NaCl 的电子式: D .CO 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7.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A .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C .CH 4、SiH 4、GeH 4、SnH 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 .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8.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空间的构型为V 形的是( ) A .NH 4+ B .PH 3 C .H 3O + D .OF 2 9.下列不能形成配位键的组合是( ) A .Ag + 、NH 3 B .BF 3、NH 3 C .NH 4+ 、H + D .Co 3+ 、CO 10.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不存在sp 3 杂化类型的是: A 、SO 42- B 、NH 3 C 、C 2H 6 D 、SO 2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共30分) 11.水星大气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CO 2的结构相似,但能在O 2中完全燃烧,下列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硫化羰的电子式为··S ···· ··C ··O ···· · · B .硫化羰分子中三个原子位于同一直线上 C .硫化羰的沸点比二氧化碳的低 D .硫化羰在O 2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 2和SO 2 12.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 )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 的X 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 2s 2 的Y 原子 B.原子核外M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 原子与原子核外N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 原子 C.2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X 原子与3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的电子的Y 原子 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 、Y 原子 13. 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 )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 4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 NaI > NaBr> NaCl> NaF 14.已知CsCl 晶体的密度为ρg c m /3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Cs 的核间距为a cm ,如图所示,则CsCl 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 N a A ··ρ3 B .N a A ··ρ36 C . N a A ··ρ 34 D .N a A ··ρ38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NO 2、SO 2、BF 3、NCl 3分子每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 B .P 4和CH 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o 28ˊ; C .NaCl 晶体中与每个Na +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a +共有12个; D .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而形成的晶体一定具有高的熔、沸点及硬度 16.最近科学家成功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碳氧化合物,该化合物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均以四个共价单键与氧原子结合为一种空间网状的无限伸展结构,下列对该晶体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晶体类型是原子晶体 C .晶体中碳原子数与C —O 化学键数之比为1∶2 B .晶体的空间最小环共有6个原子构成 D .该晶体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17.若a A m+与b B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不. 正确的是 A .b=a -n -m B .离子半径A m+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单元测试题-教师版含解析与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们通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某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1s22s22p63s23p6 B.1s22s22p63s23p63d54s2 C.1s22s22p63s23p63d5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1 解析:根据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知,A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0;B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5;C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6;D项中未成对电子数为1。 答案:C 2.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关于该微粒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 B.单质具有还原性 C.是单原子分子 D.电子数为10 解析:1s22s22p6为10电子微粒,可能为Ne、Na+、F-等,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3.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A.Na+的电子排布图: B.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 C.碘化铵的电子式:[H H]+I- D.H2O电子式:H∶∶H 解析:Na+的2p能级中每个轨道上的两个电子,自旋状态不能相同,A项错误;S2-的电子排布式3p能级应排6个电子,即1s22s22p63s23p6,B项错误;碘化铵的电子式中I-的电子式书写错误,C项错误。答案:D 4.前四周期元素中,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与其所在周期数相同的元素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析:第一周期有H:;第二周期有C:,O:,第三周期有P:,第四周 ,共5种。 答案:C ,其中一组所形成化合物类型与其他三组不同,该组是() A.1s22s22p63s1与1s22s22p5 B.1s22s22p4与1s22s22p63s23p4 C.1s22s22p63s2与1s22s22p63s23p5 222p63s23p64s2与1s22s22p4 解析:A项中两种元素为Na、F,两者形成离子化合物;B项中两种元素为O、S,两者形成的SO2、SO3 ;C项中两种元素为Mg、Cl,两者形成离子化合物;D项中两种元素为Ca、O,两者形成离子化合物。

化学选修3期末试题

化学选修3 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对2与2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直线形结构 B.中心原子都采取杂化轨道 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2为V形结构,2为直线形结构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金属的熔点和沸点都很高 B.H2O2、5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的酸性依次增强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4.下列无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2>33>H34 C>223>3 5.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 误的是()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价 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 C.元素X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 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s轨道呈圆形,p轨道呈哑铃形 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区 C.1.5g 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8 D.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7.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对角线规则,铍和铝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B.在H3、4+和[(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P4和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o28ˊ

8.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2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9.为() A.485 · -1 10. 对充有氖气的霓红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D.在电流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反应 11. 在乙炔分子中有3个σ键、两个π键,它们分别是() A.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两个2p轨道形成两个π键,且互相垂直 B.杂化轨道形成σ键、未杂化的两个2p轨道形成两个π键,且互相平行 C.之间是形成的σ键,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D.之间是形成的σ键,之间是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的π键12.已知氯化铝易溶于苯和乙醚,其熔点为19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氯化铝是电解质 B.固体氯化铝是分子晶体 C.可用电解熔融氯化铝的办法制取金属铝 D.氯化铝为非极性分子 13.关于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中心原子采取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几何构型都是正四面体 4分子中的3杂化轨道是由4个H原子的1s 轨道和C原子的2p轨道混 合形成 3杂化轨道是由同一个原子中能量相近的s 轨道和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的一组新轨道 D.凡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中心原子A均采用3杂化轨道成键 14.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期末测试题2含答案

高二期末检测试题 化学10.7.8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0:16 P:31 S:32 Na:23 N:14 CI:35.5 Mg:2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1分) 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结构有核模型的科学家是()A.汤姆生B.玻尔C.卢瑟福D.普朗克 2.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A.3s B.3p C.3d D.3f 3.在多电子原子中决定电子能量的因素是 A.n B.n、l C.n、l、m D.n、l、m、m s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共价化合物的分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B.在离子晶体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 C.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晶体一定是原子晶体 5.下列各组中,元素的电负性递增的是 A.Na K Rb B.N B Be C.O S Se D.Na P CI 6. 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B.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存在氢键 C.DNA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是通过氢键来实现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7.下列物质的溶、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A.MgO>H2O>O2>N2 B.CBr4>CI4>CCI4>CH4 C.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8.氮化硼是一种新合成的结构材料,它是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物质,下列各组物质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与氮化硼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作用相同的是 ( ) A.硝酸钠和金刚石B.晶体硅和水晶 C.冰和干冰D.苯和酒精 9.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高中化学选修三模块测试题

高中化学选修三模块测试题 [选题细目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B.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 C.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D.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解析:键长是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A错;单键一定是σ键,双键由1个σ键和1个π键构成,三键由1个σ键和2个π键构成,故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1个σ键,B正确;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H2O2,C错;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分子越稳定,D错。

答案:B 2.下列有关乙炔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B.碳原子的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π键 C.分子中含3个σ键、2个π键 D.碳碳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小,易断裂 解析: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采取sp杂化,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未参与杂化的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A、B错误;乙炔分子中含2个C—H σ键、1个C—C σ键和2个π键,C正确;σ键是头碰头的重叠,π键是肩并肩的重叠,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σ键比π键稳定,D错。 答案:C 3.(2016·衡水模拟)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有时也能用来推测键角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SO2、CS2、HI都是直线形的分子 B.BF3键角为120°,SnBr2键角大于120° C.CH2O、BF3、SO3都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 D.PCl3、NH3、PCl5都是三角锥形的分子 解析:A项,SO2是V形分子;CS2、HI是直线型的分子,错误;B项,BF3键角为120°,是平面三角形结构;而Sn原子价电子是4,在SnBr2中两个价电子与Br形成共价键,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对成

高中化学选修3第1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湖北黄石二中选修3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测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人:高存勇2010.12.23 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者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p能级上仅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根离子是 A.RO-3B.RO-5C.RO2-4D.RO-4 2.下列各组元素,按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元素第一电离能逐渐升高的顺序排列的是 A.K、Na、Li B.Al、Mg、Na C.N、O、C D.Cl、S、P 3.基态原子的第5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原子的第四电子层中的电子数肯定为 A.8个B.18个C.8~18个D.8~32个 4.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原子轨道电子均已填满 B.其原子与同周期ⅠA、ⅡA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 D.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大 5.下列电子排布式中,原子处于激发状态的是 A.1s22s22p5 B.1s22s22p43s2 C.1s22s22p63s23p63d44s2 D.1s22s22p63s23p63d34s2 6.下列元素中价电子排布不正确的是 A.V:3d34s2 B.Cr:3d44s2 C.Ar:3s23p6 D.Ni:3d84s2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电子走“8”字形 B.主量子数为3时,有3s、3p、3d、3f四个轨道 C.基态铜原子有8个能级 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都是用来形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 8.A和M为两种元素,已知A位于短周期,且A2-与M+的电子数之差为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M原子的电子总数之和可能是11 B.A和M的原子序数之和为8 C.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D.A和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7 9.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 B.3p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亚层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D.原子核外M层上的s亚层和p亚层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10.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 A.6 B.12 C.26 D.30 11.A、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A.a-4B.a-5C.a+3D.a+4 12.用R代表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只有2个。下列关于R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R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 B.R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都是H2RO3 C.R都是非金属元素 D.R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13.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与C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D 能分别与A、B、C形成电子总数相等的分子X、Y、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Z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A、B、C、D只能形成5种单质 C.X、Y、Z三种化合物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D.自然界中存在多种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4.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将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序序号取消,从左往右改为第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B.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C.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D.第16、17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3第一章测试题 1.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A.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吸氢材料镧镍合金 C.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超导材K3C60 2. 下列能级中轨道数为3的是() A.S能级B.P能级 C.d能级 D.f能级 3.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 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不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 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 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 4.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22p63s23p1 B.S2- 1s22s22p63s23p4 C.Na+ 1s22s22p6 D.F 1s22s22p5 5.排布为1s22s22p63s23p1的元素原子最可能的价态是() A. +1 B.+2 C.+3 D.-1 6. 基态碳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气态中性基态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如下变化,吸收能量最多的是( ) →1s22s22p63s23p1→1s22s22p63s23p2 →1s22s22p63s23p3 →1s22s22p63s23p64s24p1 8.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电负性最大的原子是( ) C. 1s22s22p63s23p2 、B属于短周期中不同主族的元素,A、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中,成对电子和未成对电子占据的轨道数相等,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 ) ①a-4 ②a-5 ③a+3 ④a+4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电子排布图中能正确表示某元素原子的最低能量状态的是( D ) 11.下列各基态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 ) A.O2-1s22s22p4 B.Ca [Ar]3d2 C.Fe [Ar]3d54s3 D.Si 1s22s22p63s23p2

高中化学选修三专题4测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专题4》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解析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依次为109.5°、120°、180°。 答案A 2.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H3B.CH4 C.BF3D.NF3 解析A、B、D分子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C 3.下列各组微粒中,都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NO、N2、CN- B.NO-2、N-3、OCN- C.BCl3、CO2-3、ClO-3 D.SiO4-4、SO2-4、PO3-4 解析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互为等电子体,只有D项符合。

答案D 4.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的是() ①SiCl4②CF4③C2H4④C2H2⑤SiH4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⑤D.②③⑤ 解析SiCl4、CF4、SiH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C2H4分子为平面形,C2H2分子为直线形。 答案C 5.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D.sp3,氢键 解析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则一层上的碳原子形成平面六边形结构,因此C原子为sp2杂化,故B原子也为sp2杂化,但由于B(OH)3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羟基间能形成氢键,则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层间为范德华力。 答案C 6.下列分子中,具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组是() A.H2、NH3、H2S B.CS2、BF3、CO2 C.CH3Cl、CHCl3、CH4D.SO2、NO2、C2H2 解析NH3、H2S、CH3Cl、CHCl3、SO2、NO2均为极性分子。 答案B 7.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化学选修三综合练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练习题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N-14 Ca-40 Fe-56 Na-23 Cl-35.5 F-19 Si-28 P-31 一、本卷包括18个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且键角为60°的物质为 A.金刚石B.SiO2 C.白磷D.石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熔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点就越高 C.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的熔沸点就越高 D.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分子越稳定 3.具有以下结构的原子,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原子B.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的原子 C.次外层无未成对电子的原子D.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4.有关晶格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晶格能是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 B.晶格能通常取正值,但是有时也取负值 C.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不稳定 D.晶格能越大,物质的硬度反而越小 5.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B.冰和水中都存在氢键 C.DNA双螺旋的两个螺旋链不是通过氢键相互结合的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6.长式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从左到右排为1-18列,即碱金属为第一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按这种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9列中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B.只有第二列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 C.第四周期第9列元素是铁元素D.第10、11列为ds区 7.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一个碳原于都跟其他3 个碳原子相结合,如图是其晶体结构的俯视图,则图中7个六元环 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 A.10个 B.18个 C.24个 D.14个 8.下列有关金属晶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三章测试题

1 / 3 选修三第三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晶体与非晶体的严格判别可采用( ) A. 有否自范性 B.有否各向同性 C.有否固定熔点 D.有否周期性结构 2、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粒子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 ) A.干冰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碘 3、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 B 、在晶体中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C 、原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高 D 、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 4、由钾和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中含钾的质量分数为78/126,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 (O 22- )和超氧离子(O 2- )两种。在此晶体中,过氧离子和超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1 B. 1︰1 C . 1︰2 D. 1︰3 5、食盐晶体如右图所示。在晶体中,? 表示Na +,ο 表示Cl -。已知食盐的密度为ρ g / cm 3,NaCl 摩尔质量M g /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则在食盐晶体里Na +和Cl -的间距大约是( ) A . 3 2N M ρcm B . 3 2N M ρcm A . 3 2M N ρcm D . 3 8N M ρcm 6、1mol 气态钠离子和1mol 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mol 氯化钠晶体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下列热化学方程中,能直接表示出氯化钠晶体格能的是( ) A .Na +(g )+Cl - (g ) NaCl (s ); △H B .Na (s )+ 2 1 Cl 2(g ) NaCl (s ); △H 1 C .Na (s ) Na (g ); △H 2 D .Na (g )-e Na +(g ); △H 7、下列各项所述的数字不是6的是( ) A .在NaCl 晶体中,与一个Na+最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的个数 B .在金刚石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 C .在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的环上的原子个数 D .在石墨晶体的片层结构中,最小的环上的碳原子个数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124 g P 4含有p —P 键的个数为4NA B .12 g 石墨中含有C —C 键的个数为1.5N A C .12 g 金刚石中含有C —C 键的个数为2N A D .60gSi02中含Si —O 键的个数为2N A 9、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瓦尔斯力都是微粒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含有上述两种结合力的是 ①Na 2O 2 ②SiO 2 ③石墨 ④金刚石 ⑤NaCl ⑥白磷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10、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有关的判断错误的是( ) Na 2O Na AlF 3 AlCl 3 Al 2O 3 BCl 3 CO 2 SiO 2 920℃ 97.8℃ 1291℃ 190℃ 2073℃ -107℃ -57℃ 1723℃ A .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 B .在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C .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 .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高 11、现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 型的是( ) A B C D 12、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合作,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 60形成的石墨夹层离子化合物。将石墨置于熔融的钾或气态的钾中,石墨吸收钾而形成称为钾石墨的物质,其组成可以是C 8K 、C 12K 、C 24K 、C 36K 、C 48K 、C 60K 等等。在钾石墨中,钾原子把价电子交给石墨层,但在遇到与金属钾易反应的其他物质时还会收回。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题干中所举出的6种钾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 B .若某钾石墨的原于分布如图一所示,则它所表示的是 C 24K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汇编

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 .... 1.有关乙炔(H-C=C-H)分子中的化学键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碳原子采用sp杂化方式 B.两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方式 C.每个碳原子都有两个未杂化的2p轨道形成π键D.两个碳原子形成两个π键 2.下列物质中,难溶于CCl4的是 A.碘单质 B.水C.苯酚 D.己烷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4.氨气分子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形,而甲烷是正四面体形,这是因为 A .氨气分子是极性分子而甲烷是非极性分子。 B.两种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不同,NH3为sp2型杂化,而CH4是sp3型杂化。 C.NH3分子中N原子形成三个杂化轨道,CH4分子中C原子形成4个杂化轨道。 D.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5.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B.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 C.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 D.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 6.若某原子在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 C.该元素原子的M能层共有8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2个电子

7.σ键可由两个原子的s轨道、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及一个原子的p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而成。则下列分子中的σ键是由一个原子的s轨道和另一个原子的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构建而成的是 A.H2 B.HF C.Cl2 D.F2 8. 下列原子或离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属于基态排布的是 A. S2-: 1s22s22p63s23p6 B. N: 1s22s22p3 C. Si: 1s22s22p63s23p2 D. Na: 1s22s22p53s2 9.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强的是 A.C,Si,Ge B.N, P, As C.Si, P, Cl D. F, S, Cl 10.某元素质量数51,中子数28,其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为 A.3 B.1 C. 2 D.0 11,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的晶体是( )。 A.金属晶体B.分子晶体 C.离子晶体D.原子晶体 12,下列关于物质熔点的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 A.HI>HBr>HCl>HF B.CI4>CBr4>CCl4>CF4 C.KCl>KBr>KI D.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13、下列数据是对应物质的熔点,有关的判断错误的是() A.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就一定是离子晶体 B.在上述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都形成8电子结构 C.同族元素的氧化物可形成不同类型的晶体 D.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离子晶体的高 14、现有四种晶体,其离子排列方式如图所示,其中化学式不属AB型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

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大部分通式C n(H2O)m。 糖的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 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