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情简介

邓州市情简介

邓州市地处河南西南部,全市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609个行政村,173万人、244万亩耕地。1988年撤县建市,198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扩权县(市),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直管试点县(市)。中心城区2010年建成区面积已达40平方公里,预计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50万人。邓州是全球华裔“邓姓”发源地、医圣张仲景故里、《岳阳楼记》诞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祖籍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市、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中原速生杨树生产加工基地市,享有“中国第一雷锋城”荣誉称号。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山海经》、《史记》等对邓州均有记载。《山海经〃夸父追日》述:“夸父,……将至西海,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史记〃礼记〃集解》云:“邓林,邓祁侯之国,在楚之北境。”1994年发现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距今有6400年,是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夏朝的第三个帝王仲康,封其子于邓,即有邓国。邓州作为世界邓姓发源地可追溯到周代,邓小平《邓氏家谱》记载:“我姓始于周之邓国……”。春秋时期邓国侯吾离陵,即为邓氏祖茔,至今每年都有海内外邓氏族人前来寻

根问祖。北宋福胜寺塔出土的金棺银椁、舍利子为国家级文物。明朝时形成的“回”字型内外城河,为北方城市所独有。

地灵人杰,人才辈出。有史至今,曾诞生1位圣人、62位侯王、11位宰相、3位状元、21名著名军事将领。孕育了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政治家宗懔,唐宋忠烈名将张巡、王坚,著名作家姚雪垠、周大新、二月河、秦俊和教育家韩作黎等大批名人俊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祖籍邓州习营。唐宋三贤(韩愈、寇准、范仲淹)先后在邓州任职。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在花洲书院写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至今传唱不绝。独特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经济环境形成了邓州特有的知书达礼的书香文化和勤劳节俭的农耕文化。

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武汉、西安、郑州大三角和南阳、襄樊、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是承南启北、连结东西的轴心。境内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距南阳、襄樊、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焦枝铁路、207国道、南邓高速公路、S335线、S231线、S249线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市。邓内高速公路年底建成通车;湖北谷城至邓州彭桥高速公路即将开工。郑州至重庆高铁将过境邓州并设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越5个乡镇,在邓州境内全长38公里。

自然条件良好,物产丰富。境内大部为冲积平原,占总

面积的63%,属长江流域。气候属北亚热带暖温半湿润气候区,具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特征,四季分明。盛产小麦、棉花、烟草、小辣椒、花生等,是国家粮食、黄牛、外贸烟出口生产基地和河南省棉花、芝麻生产重点市,素有“粮仓”之称。

旅游资源丰富,前景广阔。有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邓氏祖茔——吾离陵、宋代福胜寺塔、“忧乐”精神发源地——花洲书院、清真寺、台湾村等名胜古迹和编外雷锋团事迹展览馆、南水北调渠首等景点。

近年来,邓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省内有影响的建材和装备制造基地、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文化名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始终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突出“四个着力”(着力科学发展、着力社会稳定、着力改善民生、着力工作落实),实施“四个带动”(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奋力实现工业强市、现代农业、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四大突破”,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邓州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70亿元,同比增长9.8%;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2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同比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79元,同比增长1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139元,同比增长16.3%。邓州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市)”荣誉称号。“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被写进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广。被中纪委继续确定为“全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全国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联系点”。被授予“河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市”荣誉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