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正式版)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正式版)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23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

对策(正式版)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致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因此,积极稳妥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硫化氢中毒尤为必要。下面,先看两个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1999年8月7日,某厂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管道泄漏,9点15分,一职工巡检时被熏倒。班长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在救人过程中,因所戴防毒面具不能防硫化氢,故也被熏倒,造成两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这起事故是职工巡检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班长施救时错戴了防毒面具所致。

2.20xx年1月21日,某厂催化装置精制工段酸

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处理。按规定,应先将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关上,再将酸性水泵的出口阀和出口排凝阀打开排液。但是,操作人员未关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就打开水泵出口阀和排凝阀排液,排放过程中又无人监护。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放完后,汽提塔内压力为0.23MPa、浓度为68%的硫化氢气体经过进料管线从酸性水泵的排凝阀处排出,迅速弥漫整个泵房。此时约10点零5分,2名女工正在泵房内打扫卫生,立即被硫化氢气体熏倒,中毒窒息。10点10分左右被人发现,立即进行抢救,抢救中又有7人不同程度地中毒,2名女工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人送医院观察治疗,幸好无险。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当班操作工在脱水排凝时未将酸性水向汽提塔管线上的阀门排入泵房。这是一起性质严重的违章操作事故。

仅这两起事故,对于在含硫化氢设备区域工作的人们来说,无疑就是一个足够的警示。那么,在此类区域作业应如何避免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呢?

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对策:

1.在含硫化氢设备区域作业的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硫化氢中毒及救护知识的教育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

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懂得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从而全面掌握硫化氢的危害、性能和特征。硫化氢无色,有臭蛋味。人对硫化氢的嗅觉阈为0.012~0.03mg/m3,起初硫化氢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升高成正比,但当浓度超过100mg/m3之后,反而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减弱。在高浓度时,人会因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察觉硫化氢的存在,所以不能依靠其臭味强烈与否来判断有

无中毒的危险。硫化氢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是

10mg/m3,进入超过或可能超过容许浓度区域必须佩戴适当的呼吸保护器具。硫化氢浓度越高,对人体毒害越大。较高浓度(200~300mg/m3)硫化氢可导致眼睛流泪、刺痛、视物模糊、头晕、头痛,出现昏迷症状;高浓度(700~1000mg/m3)硫化氢,可导致人立即出现神志模糊、昏迷、肌肉痉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当接触浓度在1000mg/m3以上的硫化氢时,人犹如遭电击一样,在数秒钟内倒下,瞬间停止呼吸,若救护不及时,可因呼吸麻痹而很快死亡。所有工作在或可能需要工作在含硫化氢区域的人员每年均应接受一次硫化氢安全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对硫化氢的危害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增强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通过教育培训,还要使职工掌握事故现场急救要

点,并进行演练。及时正确地做好事故现场抢救工作,常能使中毒者起死回生,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急救要点:①急救前,急救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并有专人监护。②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则要立即进行心脏胸外挤压;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治疗。 2.要求职工熟练掌握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规定,并制定详实的事故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处理事故的应急能力。在脱水排凝等操作时,必须首先截断硫化氢一切可能的来源并加好盲板,做到万无一失。职工在含硫化氢设备区域巡检或作业时,必须配戴合适的防毒面具。

3.掌握设备区域硫化氢的分布情况及本岗位存在

的硫化氢中毒的危险源。在硫化氢可能存在的区域设置固定式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和明显的安全警示牌,提醒作业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必要时还应加设附加告示。报警器设定点和零点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现场人员不能单独处理报警器;探头若安在露天环境中,应装备防雨罩;定期校对传感器和监测系统,使其准确无误,至少每季度校准一次。

4.根据生产岗位和工作场所空气的含氧量及硫化氢的浓度等情况给职工配备完善、适用的防护用品,要求职工会熟练使用、正确维护及妥善保管。

①硫化氢中毒事故95%以上是由吸入性中毒引起的,预防硫化氢中毒常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口罩和隔离式防毒面具。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超过30mg/m3时,或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必须佩戴氧气呼

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等其他隔离式防毒面具。长管面具属于隔离式防毒面具,长短根据使用者不感到气量不足为宜,一般为5~6m。戴防毒面具时,面部毛发不应与面罩的密封部分相接触,要选用适用的滤毒罐,错戴防毒面具常引发重大伤亡事故。常用硫化氢滤毒罐有四种编号,见下表。

②防毒器具要定期检查维修,确保整洁完好。呼吸装置每次用前、用后都应检查完好情况;不用时应至少每月检查维修一次,使其在所有时间内都处于齐全备用状态;要定点放置、定人保管,不得无故动用;存放地点要远离热源和易燃物;注意防潮防晒;避免与酸、碱、油类和有毒物料接触;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记。

③氧气呼吸器结构复杂,使用后要通知专业人员检查,并进行头罩清洁、消毒。当氧气瓶存量低于瓶

体贮量的85%时,应予以充气。

④对日常工作中要求佩戴呼吸保护器具的人员,每年应进行一次肺功能检验,确定职工是否能佩戴呼吸保护器具。

5.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实现密闭化生产,使设备区域硫化氢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实现生产过程密闭化,生产设备投料口、转动轴、管道接口、阀门、下水井都要完全密闭,对不能完全密闭的投料口和产生毒源的设备要同时采取局部抽风和安装排毒装置,排出的硫化氢要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入大气。

6.进入含有硫化氢的设备容器内作业,必须按有关安全规定切断一切物料来源,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经采样分析合格(硫化氢含量小于

10mg/m3),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办理完进入容器作业票,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准进入作业。不超过1

小时必须进行一次采样分析,作业过程中始终做好通风措施,使氧含量大于20%。

7.采样、检尺、脱水排凝、堵漏检修、现场施救应选择适用的防毒面具,至少两人同时到现场,落实好监护措施。监护人不能随意离开作业场所。

8.必须设专人定时测量作业环境中的硫化氢含量,作业时应佩戴防护器具。对因物料改变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致使硫化氢浓度超过10mg/m3时,主管部门应与车间共同分析超标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中毒。

9.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有害气体浓度的有效办法。当作业场所大量泄漏硫化氢时,若未戴防毒面具,应立即离开,然后一边采取通风措施使有害气体浓度降低,一边戴好防毒器具进行操作堵漏。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一、硫化氢简介 硫化氢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式为H2S,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有剧毒。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作业时时常常会遭遇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在密闭空间中作业情况更为突出。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典型事故案例 (一)案例一 2005年6月17日下午13时20分左右,某公司发现生产车间冷却用水异常,动力车间组织相关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检查。动力车间主任柴某、副主任马某、车间设备员陈某-同到达四号井,下井后相继晕倒在水井里。13时35分,维修工王某第一个到达现场,立即联络人员开展营救。门卫刘某、石某依次下井,刘某第-一个下井,刚要抱起柴某,即晕倒,第二个下井的石某挣扎爬出井外即晕倒。后安全部门人员带呼吸器下井救人,将四人相继救出井外。最终造成柴某等四人均抢救无效死亡的悲痛惨剧,给四个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伤害,同时也给责任单位带来很大负面损失。 (二)案例二 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

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王某、赵某、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三)案例三 2008年9月13日8时左右,某市某实业有限公司水处理剂车间二工段7号反应釜,在检修过程中发生1人中毒,3人盲目施救,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经初步调查了解,在检修前张某、王某用水对7号反应釜进行几次冲洗置换后,张某在未对釜中置换情况进行空气检测,且未佩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擅自进入作业,导致中毒晕倒。 三、事故原因分析 (一)案例一的事故原因 直接原因: ①城市污水渗入水井中,产生大量不明有毒有害气体,致使下井检查及抢救人员中毒。

硫化氢中毒及急救方法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而有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它是因粪便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腐败而产生,或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清理腌菜池、蓄粪池、酱油发酵池、沼气池、地窖,或疏通下水道、阴沟、隧道、矿井以及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时

因不慎吸入过多硫化氢而致急性中毒。也有偶然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入硫化氢浓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急性中毒。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它除使人眼、鼻、支气管遭受强烈刺激外,还使体内组织细胞因缺氧而窒息,造成脏器的广泛损害。

一、临床表现 1.眼粘膜刺激: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 2.神经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谵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绀紫以及惊厥和意

识模糊。 3.呼吸道症状: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剧烈、呼吸困难、有窒息感。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 4.重度中毒症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还有人可有神经衰弱和前庭器官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5.“电击样”中毒: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还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象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 二、急救处理 1.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但施救者应戴防毒面罩,否则进入

硫化氢(油品罐区)中毒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H2S中毒事例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硫化氢(油品罐区)中毒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 H2S中毒事例简易版

硫化氢(油品罐区)中毒危害分析及防治对策——H2S中毒事例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近年来,因H?S中毒导致人员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行业频繁发生,以下是2个典型案例。 (1)1992年12月8日8时20分,兰州炼油总厂某装置南侧的含硫污水管线的主干线进行人工挖掘时,7人下到沟内,从东侧一下水井边开始一字向西排列作业。因违反了下水井管理的有关规定,为掏水、排水方便,将下水井盖打开,在井的西方向又打掉了一个长约1m的“V”形缺口。由于含硫污水排放的不均衡,从“V”形缺口处处溢的H?S沉积、蔓延至施工

人员作业处,至9时40分造成最东面的3人倒下,接着另2名民工也被熏倒,施工人员下到沟内救人,也倒下。最终造成6名民工中毒,经现场和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20xx年1月1日7时30分,因停电事故,至使沧州分公司焦化、重整加氢、空压站等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系统全面紧急停工,大量燃料气涌向气柜和火炬。为防止气柜上升过快,在控制室内气柜入口气缸阀未关的情况下,一操作人员到现场关气柜入口阀,在操作过程中,气柜水封突然被瓦斯气冲破,使大量的含硫(事后化验气柜内燃料气中的H?S含量为9%)燃料气连同凝析油、含硫污水急剧冲出,在距气柜15m处,将该操作人员熏倒,送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另外3名现场和操作人

硫化氢中毒死亡事故案例

硫化氢事故 案例一:盲目施救多人中毒 事故经过: 2005年6月17日下午13时20分左右,某公司发现生产车间冷却用水异常,动力车间组织相关人员对供水系统进行检查。动力车间主任柴某、副主任马某、车间设备员陈某一同到达四号井;下井后相继晕倒在水井里。13时35分,维修工王某第一个到达现场,立即联络人员开展营救。门卫刘某、石某依次下井,刘某第一个下井,刚要抱起柴某,即晕倒,第二个下井的石某挣扎爬出井外即晕倒。后安全部门人员带呼吸器下井救人,将四人相继救出井外。最终造成柴某等四人均抢救无效死亡的悲痛惨剧,给四个家庭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伤害,同时也给责任单位带来很大负面损失。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1.城市污水渗入水井中,产生大量不明有毒有害气体,致使下井检查及抢救人员中毒。 2.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应急知识,盲目施救致使事故不断扩大。 间接原因: 1.安全管理不到位,水井作为受限空间,作业前未办理任何手续,未进气体采样分析,盲目作业。 2.职工安全意识薄弱,自我防护意识不强,末佩戴任何防护用品,就进入水井中检查作业。

3.应急救援管理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事故应变能力差。 防范措施: 1.制定受限空间等危险性作业规程和制度。 2.配备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作业前进行采样分析,检测不合格严格禁止受限空间作业。 3.加强应急管理及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案例二: 2012年12月10日早7时30分左右,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2名女工在厂区进行例行污水取样检测时发生中毒事故。事故发生后,2名女工第一时间被送往医院抢救,1名女工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名女工正在全力救治中。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 发现中毒者应立即将中毒者迁移到空气新鲜处,在救助之前以鼓风机或者电风扇向现 场送入新鲜空气,救助者也要戴好防护措施,如防毒面具,湿毛巾,防护眼镜等,在确保 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现场 有呼吸困难,或者昏迷者,应立即吸氧。 如有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应坚持不懈,在未确认中毒者死亡 之前,不能放弃。 眼部刺激严重者用清水或小苏打液洗眼,并滴眼药水数日。 输液,使用维生素C,细胞色素C,三磷酸腺苷等注射液静脉滴注。 硫化氢中毒的病因 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 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 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硫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 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伴 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1.轻度中毒 轻度中毒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 恢复。 2.中度中毒 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显著,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 意识模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 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查可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 伴有肺水肿。脑病症状常较呼吸道症状出现为早。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

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方案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吸入,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更快。 车间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10 mg/m3。 硫化氢物化性质:有“臭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可溶入水,易溶入甲醇、乙醇类、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 很快恢复。 2.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眼和呼吸道的刺激症状,如眼刺痛、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眼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混浊等急性角膜结膜炎表现;有咳嗽、胸闷、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X线胸片可显示肺纹理增强等急性支气管周围炎表现;可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脱离接触,数日内症状即消失。 3.中度中毒:接触浓度常在300 mg/m3以上,除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外,尚有一般神经中毒症状和共济失调。有明显的头痛、头晕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有咳嗽、胸闷、肺部闻及干、湿罗音,X线胸片显示两肺纹理模糊,有广泛的网状阴影或散在细粒状的阴影,肺野透亮度降低或出现片状密度增高阴影,显示间质性肺水肿或支气管肺炎。面对光源时,眼周围有彩色环,这是角膜水肿的征兆 4.重度中毒:接触浓度常大于700 mg/m3,发病急,进展快,突出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昏迷、肺泡性肺水肿、心肌炎、呼吸循环衰竭或猝死。严

重中毒脱险后.可残留后遗症,包括神经衰弱症、前庭功能障碍、椎体外系统损害、中毒性肾损害、精神障碍、瘫痪及心血管病变等,甚至有个别引起心肌梗死的报道。 进入可疑作业场所前,必须使用检测仪器和防毒面具 硫化氢检测仪监测硫化氢浓度,或用浸有2%醋酸铅的湿试纸暴露于作业场所30秒钟,如试纸变为棕色至黑色,则严禁入场作业。进入高浓度硫化氢场所,应有人在危险区外监护,作业工人应佩戴隔绝式防护面具。发现有人晕倒在现场,切忌无防护入场救护,应佩戴防毒面具。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生产场所,应当安装自动报警仪。接触硫化氢工人应加强中毒预防及急救培训。 硫化氢中毒的处置原则 人体内最重要的是大脑,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其需氧量可达22%,如果出现缺氧,首当其冲的便是大脑受到损害。心脏停止跳动、血液不流动、氧没法输送,造成缺氧。 尽快使中毒者脱离毒物的危害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大量有毒气体泄漏,往往会发生着火爆炸、多人中毒和多人受伤等重大事故,在这种情况下,抢救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要慌张,迅速组织气防救护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对遇难者进行抢救,尽快将中毒者抢救出来,使其脱离毒物的危害,转送医院进行抢救。 切断毒源 组织人员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关闭泄漏管线的控制阀门,切断毒源,以利事故处理,不使事态扩大。 划定危险区,疏散人员 当大量毒气泄漏时,特别是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人们闻不到,危险性更大,我们要根据风向、风级做好划定危险区的工作,指派警戒人员,以免他人误入毒区,对危险区内的无关人员尽快地撤离,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硫化氢中毒防护措施 生产装置和罐区内凡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应《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气体检报警器,有硫化氢危害的单位要根据生产岗位和工作环境的不同,为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配备防硫化氢过滤式防毒器材或隔离式防毒器材,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器及适当的防毒器材。 在生产装置和罐区内,对含硫化氢浓度较高的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从本质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参考文本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 策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 致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因此,积 极稳妥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硫化氢中毒尤为必要。下 面,先看两个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1999年8月7日,某厂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管道泄 漏,9点15分,一职工巡检时被熏倒。班长发现后,立即 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在救人过程中,因所戴防毒面具不 能防硫化氢,故也被熏倒,造成两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这 起事故是职工巡检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班长施救 时错戴了防毒面具所致。 2.20xx年1月21日,某厂催化装置精制工段酸性水 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处理。按规定,应先将

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关上,再将酸性水泵的出口阀和出口排凝阀打开排液。但是,操作人员未关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就打开水泵出口阀和排凝阀排液,排放过程中又无人监护。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放完后,汽提塔内压力为0.23MPa、浓度为68%的硫化氢气体经过进料管线从酸性水泵的排凝阀处排出,迅速弥漫整个泵房。此时约10点零5分,2名女工正在泵房内打扫卫生,立即被硫化氢气体熏倒,中毒窒息。10点10分左右被人发现,立即进行抢救,抢救中又有7人不同程度地中毒,2名女工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人送医院观察治疗,幸好无险。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当班操作工在脱水排凝时未将酸性水向汽提塔管线上的阀门排入泵房。这是一起性质严重的违章操作事故。 仅这两起事故,对于在含硫化氢设备区域工作的人们来说,无疑就是一个足够的警示。那么,在此类区域作业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 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污水在经过管道会产生硫化氢气体,这是一种溶于水的剧毒的气体,有臭鸡蛋味。轻度接触会头昏、乏力,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中度接触会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继而意识模糊、呕吐、腹泻、抽搐,以至昏迷,最后可因呼吸麻痹死亡;接触极高浓度硫化氢时,会出现“电击样”中毒,接触者在数秒内倒下,呼吸停止。长期接触会引起嗅觉减退,以及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各个车间里,各个车间里就会充斥这种气体。尤其是在难以通风的管道、井底、池底,更是硫化氢肆虐的地方。在污泥消化池里,还会产生沼气,学名甲烷。它无色无味,不溶于水,但是易燃易爆,危害同样巨大。污水里还生存着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卵,一旦不慎接触,也会给人带来伤害。 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大意相关。大意失荆州。大意失得不仅仅是荆州,还有性命。下面以几个例子来说明。 污水处理厂的事故大多与硫化氢有关。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急性硫化氢中毒典型案例——“3.3”污水处理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9年07月15日稿件来源: 2008年3月3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长厂姜某带领工人刘某、王某和高某在对23号泵进行检修时,刘某在未确认该污泥循环系统进水阀门是否关闭的情况下,盲目打开23号泵泵壳的环形夹具,致使该泵处于承压状态,泵的吸入口污泥带压喷出并将刘某掩埋,污泥内厌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累积并随喷出的污水溢出,现场其他3名作业人员迅速从不同出入口撤离管廊。喷泥事故发生后,污水处理厂二分厂副厂长王某(代理厂长)、技术员赵某,三分厂书记潘某、厂长袁某等人员在对事故情况不清、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分别从不同出入口下到地下管廊内查看情况,在查看过程中,四人先后晕倒在管廊内。消防人员赶到后,分别将五人救出,经医护人员抢救无效潘某(三分厂书记)、王某(二分厂副厂长)、赵某(技术员)、刘某四人死亡,一人受重伤。

山西运城一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3人死亡 2007年5月20日上午9时许,位于运城市盐湖区雷家坡村附近的运城富斯特污水处理厂发生安全事故,造成3人死亡。 据介绍,当时一村民正在该厂机房深井内打捞沉淀物和漂浮物,突然一头掉进深井内。随后,该厂两名工人下去救人,结果也遇到了意外。事故发生后,大家用一根螺纹钢筋钩住落井的3人,将其救上来。在运城市中心医院,记者见到了实施抢救的值班医生,他说3人是因在污水池内吸入大量沼气过度缺氧导致死亡的,送到医院时各种生命体征都已基本消失。 在出事的机房内,记者没看到任何有关安全提示,现场也没有强制通风的设备。(记者胡增春) 污水处理厂的安全事故 ——做一点宣传之四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 1.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院人数减轻病情。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 2.维持生命体征。对呼吸或心脏聚停者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人工呼吸,则可避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3.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高压氧治疗对加速昏迷的复苏和防治脑水种有重要作用,凡昏迷患者,不论是否已复苏,均应尽快给予高压氧治疗,但需配合综合治疗。对中毒症状明者需早期、足量、短程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和心肌损害。控制抽搐及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较重患者需进行心电监护及心肌酶谱测定,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对有眼刺激症状者,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 4.关于应用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的指征和方法等尚无统一意见。从理论上讲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适用于治疗硫化氢造成的细胞内窒息,而对神经系统反射性抑制呼吸作用则无效。适量应用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或4-二甲基氨基苯酚(4-DMAP)等,使血液中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可与游离的硫氢基结合形成硫高铁血红蛋白(sulfmethemoglobin,SMHb)而解毒;并可夺取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硫氢基,使酶复能,以改善缺氧。但目前尚无简单可行的判断细胞内窒息的各项指标,且硫化物在体内很快氧化而

失活,使用上述药物反而加重组织缺氧。亚甲蓝(美蓝)不宜使用,因其大剂量时才可使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量过大则有严重副作用。目前使用此类药物只能由医师临床经验来决定。

硫化氢中毒事故原因分析

硫化氢中毒事故原因分析 1、没有真正落实好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用人单位和作业单位及个人在空气不畅,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的作业场所(洞室、井坑、管道、容器、打井钻孔和船舱)进行作业时 1、没有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2、没有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承担; 3、没有建立健全其预防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中毒的岗位责任,作业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4、作业前未审定作业方案,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没有执行下井作业操作制度; 5、没有采取监测、通风、排气等防护措施; 6、未配备相应的供压缩空气的隔离式防护装具; 7、没有指派专人进行监护。 2、忽视安全生产,冒险进入危险作业场所 井下作业项目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井下作业项目还没有得到各级领导、生产和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未把下井作业当作一项危险任务来安排和布置,任意选择无作业资格的作业人员从事下井作业,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井下作业缺乏危险辨识和应采取相应的安全保证措施,不了解井下各种气体情况,私自盲干和随意性较大,一但出现问题,抢救措施不当,造成一人中毒多人冒险下井抢救而同时中毒死亡。 3、有关规章制度得不到认真落实 有的单位缺乏对《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及行业法规(建设部《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的学习掌握和自觉贯彻和执行,特别是负责生产和管理人员以及作业人员对行业法规制度和规范标准领会不深,执行不严,有的甚至不掌握或根本不懂,导致施工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施工的安全技术要求、现场安全生产监督、安全防护设备使用等达不到规范要求或根本就没有,作业人员盲目作业而导致人员伤亡。 4、专业性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 专业性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井下作业项目复杂性、专业性、危险性认识不清,不按规范要求佩带配备下井作业专用的安全防护装具,更没有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执行,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5、下井作业监管不到位,随意性和盲目性强 下井作业未列入有关单位排水生产和工程施工的一个专题项目,因此安排作业项目随意性较大,缺乏懂知识、有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专业井下作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施工,作业时现场安全专项检查不到位或不及时,作业前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交底,制定作业方案,不掌握和不交待作业环境气体情况,缺乏危险源辨识,更有甚者是从社会上任意找来民工,冒险作业和盲目施救现象严重而导致人员伤亡。 6、安全投入不足,没有配备和使用专用的气体监测和下井防护设备 7、发生事故后盲目施救也是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常见的是盲目施救发生多人中毒。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823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 对策(正式版)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致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因此,积极稳妥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硫化氢中毒尤为必要。下面,先看两个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1999年8月7日,某厂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管道泄漏,9点15分,一职工巡检时被熏倒。班长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在救人过程中,因所戴防毒面具不能防硫化氢,故也被熏倒,造成两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这起事故是职工巡检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班长施救时错戴了防毒面具所致。 2.20xx年1月21日,某厂催化装置精制工段酸

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处理。按规定,应先将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关上,再将酸性水泵的出口阀和出口排凝阀打开排液。但是,操作人员未关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就打开水泵出口阀和排凝阀排液,排放过程中又无人监护。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放完后,汽提塔内压力为0.23MPa、浓度为68%的硫化氢气体经过进料管线从酸性水泵的排凝阀处排出,迅速弥漫整个泵房。此时约10点零5分,2名女工正在泵房内打扫卫生,立即被硫化氢气体熏倒,中毒窒息。10点10分左右被人发现,立即进行抢救,抢救中又有7人不同程度地中毒,2名女工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人送医院观察治疗,幸好无险。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当班操作工在脱水排凝时未将酸性水向汽提塔管线上的阀门排入泵房。这是一起性质严重的违章操作事故。

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2004 年11 月29 日某石化总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 人。 事故经过: 2004 年11 月29 日凌晨,某石化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和直柴加氢装置班长一起,处理加氢汽提塔顶回流罐浮筒液位计,在打开液位计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 氢的介质从排凝阀排出,王××当即中毒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该石化总厂制定了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和防硫化氢泄漏的应急措施,装备了防护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现场有警示牌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1)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事后分析,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度为30%~50%,而硫化氢在1 000 mg/m3 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致人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王××在高浓度硫化氢的现场昏迷大约5 分钟才被救出。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王××和当班操作班长到现场维修仪表时都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乃至当班操作班长发现王××中毒后不能及时抢救,只好跑回控制室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3)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 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浮筒正压和副压引压阀没有关严,是造成硫化氢泄漏的又一重要原因。王××以为正压和副压引压阀关闭,所以打开排凝阀。事后投用液位表时,发现副压引压阀虽 然关闭,但仍有内漏。 事故教训: 1)要将HSE 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际实施相结合,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在进行危险作业时,不仅要按规定开作业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 保作业安全进行。 2)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深入了解硫化氢等危险化学品的 危险特性,掌握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3)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管道、仪表、阀门等处于完好状态,充分认识阀门内漏的危害。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正 式版

硫化氢中毒的急救处理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现场抢救极为重要,因空气中含极高硫化氢浓度时常在现场引起多人电击样死亡,如能及时抢救可降低死亡率,减少转院人数减轻病情。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抢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抢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 2.维持生命体征。对呼吸或心脏聚停者应立即施行心肺脑复苏术。对在事故现场发生呼吸骤停者如能及时施行人工呼吸,则可避免随之而发生心脏骤停。在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施行者应防止吸入患

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3.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高压氧治疗对加速昏迷的复苏和防治脑水种有重要作用,凡昏迷患者,不论是否已复苏,均应尽快给予高压氧治疗,但需配合综合治疗。对中毒症状明者需早期、足量、短程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利于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和心肌损害。控制抽搐及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较重患者需进行心电监护及心肌酶谱测定,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对有眼刺激症状者,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 4.关于应用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的指征和方法等尚无统一意见。从理论上讲高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 策(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208-29 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与对策(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硫化氢是具有高度危害的窒息性气体,因硫化氢中毒致人死亡的恶性事故在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因此,积极稳妥地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硫化氢中毒尤为必要。下面,先看两个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1.1999年8月7日,某厂加氢裂化车间硫化氢管道泄漏,9点15分,一职工巡检时被熏倒。班长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在救人过程中,因所戴防毒面具不能防硫化氢,故也被熏倒,造成两人死亡的重大事故。这起事故是职工巡检时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班长施救时错戴了防毒面具所致。 2.20xx年1月21日,某厂催化装置精制工段酸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处理。按规定,应先将酸性水泵向汽提塔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关上,再将酸性水泵的出口阀和出口排凝阀打开排液。但是,

硫化氢中毒事故统计和分析.doc

硫化氢中毒事故统计和分析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但是,随着高压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大,由此带来的安全生产风险也在不断增加,高压含硫天然气田井喷失控和H2S中毒事故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影响天然气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为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天然气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安监总管一[2006]103号文件《关于加强高压油气田井控管理和防硫化氢中毒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七条意见。青岛中油华东院安全环保有限公司曾对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66起H2S中毒事故进行了分类,统计出各种含H2S介质生产作业中发生的中毒事故起数和人员伤亡情况,最后给出在含H2S介质的作业时注意事项,希望从这些事故案例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中找出避免H2S中毒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避免重蹈覆辙。 (一) 不同原因H2S中毒事故统计和分析 在对66起H2S中毒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知,引起H2S中毒事故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违章及误操作包括违章指挥、误操作、密闭系统置换不合格、置换合格的设备出入口法兰未加盲板而造成窜气,以及进入密闭作业空间前未进行氧含量分析等。 (2) 对H2S毒害作用认识不足,安全意识差包括对作业环境中 H2S及其危害没有预见、作业时不佩带呼吸器、无人监护和现场未设

置警示标志、防护器材选用不当、安全教育不到位,缺乏基本安全知识,以及现场人员缺乏自救和人工呼救知识等。 (3) 废水、废渣排放不合理引起的事故。 (4) 设计或工艺不合理引起的事故包括作业空间通风不良或通风设施不完善、工艺流程错误导致含H2S气体倒窜等。 (5) 工艺设备、管线和报警器材发生故障包括工艺设备、管线和阀门的密封泄漏,以及报警器发生故障等。 按照发生事故的主要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现将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中毒和死亡人数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2-20。 表2-20 H2S中毒事故原因统计表 事故原因 中毒事故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死亡率①/% 起数 比例/% 违章及误操作 26 39.4

防止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措施(2021版)

防止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措 施(2021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05

防止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的措施(2021版) (一)广泛宣传防中毒、防窒息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和企事业单位防范硫化氢中毒的意识。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网络等媒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识别硫化氢等常见有毒有害气体的方法、防范中毒事故和急救等安全知识,提高民众防范硫化氢等中毒事故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协会的作用,指导和帮助社区开展防范中毒窒息事故的安全培训,提高公众应急处置能力,杜绝因施救不当、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或引发次生事故。 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急救培训,使有关人员了解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存在的场所、危害性和特点,掌握自救互救知识,防止盲目施救。特别是要加强对从事清淤、维修作业的临时工、农民工、外包单位人员等的安全培训。 (二)建立和完善防中毒、防窒息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

安全防护器材。有关行业和企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产生和容易积存硫化氢的装置、设备、设施和重点部位等进行普查,建立作业前的中毒和窒息危害辨识制度、进入密闭空间或受限空间作业前的气体采样分析制度等。凡有进入坑、池、罐、釜、沟、井下、管道等存在或可能存在硫化氢气体的密闭空间、通风不畅的场所作业的,都应制定作业许可程序、作业安全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明确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和外部监护人员的职责;不得将进入井下、沟池、管道等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场所的清淤作业项目,发包给不具备有关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场所必须悬挂防中毒警示标志,安装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要把作业现场的危险因素告知作业人员,作业现场应具有对有害气体浓度、氧含量等进行检测的手段。要为作业人员配备便携式报警仪、满足实际需要的氧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配备救护带、救护索等防护设施。 (三)开展科学施救的应急演练。根据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特点,

硫化氢中毒案例及注意事项

硫化氢中毒案例及注意 事项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硫化氢中毒案例及注意事项案例1:1994年4月17日,上海市光复西路1285号合流污水工程6号井,5位民工下井清除污水不一会儿,有3人中毒晕倒在井内,2人勉强支撑爬出井口,其中1人因体力不支而昏倒,另1人踉跄着去报警。普陀区白玉路派出所接警后派3名民警前往抢救,2名民警也晕倒在井内,后消防人员佩带防毒面具将井内人员救出。该事故造成2人死亡5 人中毒。 案例2:1999年5月1日,上海闵行诸翟水厂利用5月1日劳动节放假之际,组织5名职工清洗沉淀池。4人下去清洗,5分钟后相继倒下,池口监护人员立即报警。在救援过程中又有3名职工和1名消防队员中毒倒在池中。面对这样的惨状,有人才意识到池内存在有毒气体,后经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后才把所有的人救上来。这起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中毒。 案例3:2000年10月18日,上海九印鹰王印染厂内,因建在曝气池上的厕所内的下水道与曝气池相通,且下水道口部又没有液封装置,风力使曝气池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顺厕所下水道口涌进,致使2名入厕的职工遭到飞来横祸而中毒身亡。类似事故在上海金山石化还发生过一起。这里的厕所下水道接在通向大海的工业排污总管道上,由于没有安装液封装置,工业排污总管内排入含硫的污水与酸性污水发生反应,产

生硫化氢气体,恰逢涨潮期,污水排出不畅,致使排污总管内的硫化氢气体从厕所的下水道涌出,使上厕所的1名女职工当场中毒,并造成救援人员1名中毒、1名死亡的严重后果。 案例4:2001年6月19日上午9时许,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这天该垃圾填埋场中转污水泵房因下雨积水,造成电机损坏,一位老师傅到污水池检修时,因嗅到硫化氢气体中毒掉入池水中,后有4人闻讯后下池救援,亦相继中毒倒入污水池内,这起事故共有5人中毒,其中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防止硫化氢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在采矿和从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造纸、颜料、菜腌渍、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生;开挖和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和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以及分析化学实验室工作者都有接触硫化氢的机会;天然气、矿泉水、火山喷气和矿下积水,也常伴有硫化氢存在。由于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中,有时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防止硫化氢中毒应注意的事项: 1、闻到臭鸡蛋味应尽快远离它。

硫化氢中毒及急救方法

.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而有臭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它是因粪便和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腐败而产生,或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在清理腌菜池、蓄粪池、酱油发酵池、沼气池、地窖,或疏通下水道、阴沟、隧道、矿井以及在某些化工生产过程中,有时 精选文档

. 因不慎吸入过多硫化氢而致急性中毒。也有偶然在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进入硫化氢浓度高、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急性中毒。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神经毒物,虽有恶臭,但极易使人嗅觉中毒而毫无觉察。这是因为硫化氢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二硫键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导致组织缺氧。它除使人眼、鼻、支气管遭受强烈刺激外,还使体内组织细胞因缺氧而窒息,造成脏器的广泛损害。 精选文档

. 一、临床表现 1.眼粘膜刺激:双眼刺痛、流泪、畏光、结膜充血、灼热、视力模糊、角膜水肿等。 2.神经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动作失调、烦躁、面部充血、共济失调、谵妄、抽搐、昏迷、脑水肿、四肢绀紫以及惊厥和意 精选文档

. 识模糊。 3.呼吸道症状:流涕、咽痒、咽痛、咽干、皮肤粘膜青紫、胸闷、咳嗽剧烈、呼吸困难、有窒息感。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肺炎、喉头痉挛和呼吸麻痹。 4.重度中毒症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肾功能损害等。还有人可有神经衰弱和前庭器官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精选文档

. 5.“电击样”中毒:部分患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硫化氢浓度极高的环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风的地方时,还未等上述症状出现,即可象遭受电击一样突然中毒死亡。 二、急救处理 1.立即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但施救者应戴防毒面罩,否则进入 精选文档

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

某石化总厂硫化氢中毒事故2004年11月29日某石化总厂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死亡1人。 事故经过: 2004年11月29日凌晨,某石化安装维修公司仪表工王××和直柴加氢装置班长一起,处理加氢汽提塔顶回流罐浮筒液位计,在打开液位计底部排凝阀时,含有硫化氢的介质从排凝阀排出,王 ××当即中毒晕倒,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经调查,该石化总厂制定了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和防硫化氢泄漏的应急措施,装备了防护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现场有警示牌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1)死亡直接原因是硫化氢中毒。事后分析,当时现场硫化氢的浓度为30%~50%,而硫化氢在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致人

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王××在高浓度硫化氢的现场昏迷大约5分钟才被救出。 2)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者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对硫化氢的危害认识不足,未按规定佩带隔离式呼吸防护用具,未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王××和当班操作班长到现场维修仪表时都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乃至当班操作班长发现王××中毒后不能及时抢救,只好跑回控制室求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3)未按规定办理作业票,没有明确监护人,未按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条款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浮筒正压和副压引压阀没有关严,是造成硫化氢泄漏的又一重要原因。王××以为正压和副压引压阀关闭,所以打开排凝阀。事后投用液位表时,发现副压引压阀虽然关闭,但仍有内漏。 事故教训:

1)要将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际实施相结合,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在进行危险作业时,不仅要按规定开作业票,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 保作业安全进行。 2)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深入了解硫化氢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掌握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急救措施。 3)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管道、仪表、阀门等处于完好状态,充分认识阀门内漏的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