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西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2.总结:西方人物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学习:

1.写实性性较强的古典作品;

2.主观表现的现代作品。

4.分析作品《最后的晚餐》;

请学生讲述作品背景;

场景互动。

总结: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心理,性格,情绪等角度赏析。

5.分析作品《猎人的休息》

《作弊者》

总结:具有情节描绘瞬间作画。

6.分析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此作品做到了对人物深层心理的描绘。

7.分析作品《受祝福的贝亚德里奇》

这是一幅典型的情绪性绘画。

8.分析作品《圣母像》

此类作品具有共性美。是一种理想美,程式化的美。

提问:与美丽女孩相比,谁更感人?为什么?

9.总结古典绘画特征。

二.主观性较强的现代作品。

欣赏伟大的抽象主义画家杰森布拉克创作过程的视频;

欣赏各型各色的现代派作品;

1、线条

2、色彩

3、表现主义

4、立体主义

5、符号化

三、中国人物形象

1,视频导入。

观赏作品《送子天王图》分析出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线条。

欣赏不同音乐,用线条体现不同情绪从而得出:线条是具有生命力的。

2,分析《李白行吟图》;简洁,似与不似之间;意到即可。3,分析雕塑《击鼓说唱俑》;幽默,神韵。

4,菩萨,天王力士图。思想信念的形象化。

总结:

中国人物形象特点:1、气韵生动;2、以神写形;3、形神兼备。

课堂作业:

创作一幅“同桌的你”,要求

1.用线造型;

2.讲究笔墨的变化。

学情分析

首先,本节课的面授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的孕育,产生了不同的中西人物艺术风格,对于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该从哪些角度入手赏析。

其次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在对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如何能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迅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不同手法有个整体概括的了解。

最后,培养民族自豪感,并尊重世界民族文化。

效果分析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西人物造型的特点都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并增强了对于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多

媒体的运用,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直观具体地理解中国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与西方的“理想美”,进而帮助学生

深入了解中西人物内在、深沉的审美品格。

最后,师生互动充分,教学相长,形成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反映出浓厚的课堂文化。

一、本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

本课程选自山东美术出版社,本课程的内容为第一单元第三课中的《中西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本课前面承接第一课的《美术作品的特征》,后启下一章的中西美术作品比较,是学生学习鉴赏的基础。

本册教材共十七课,其中二节课属于欣赏?评述课,学习如何鉴赏美术作品是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踏入美术世界,探究美术世界的奥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的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是开始

学习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课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很活跃,我也被学生的气氛所深深感染。我在传道授业,同时也被学生的思维言行所感染。

我一直认为,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脑子去分析去理解事物,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事物、鉴别美与丑。我们要在课前充分的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能够调动学生思维和活力的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按知识的结构或发展线索顺利达到教学目标。做到组织有效、教的有效、学的有效。

在课的中间部分环节,有些专业术语还应更加规范,自己的业务素质还很欠缺。总之这堂课虽然结束了,但要改进的东西还很多,今后我将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让整个教学更加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符合课改的理念,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鉴赏知识。课堂测评

1.韩熙载夜宴图共分为几部分?

答:五部分。分别是: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应酬。

2.中国人物画的绘画特点是?

答:气韵生动

用线造型

以形写神

形神兼备

本节课是山美版普通高中美术必修课程,美术鉴赏模块中的第三课《中西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中的人物部分,是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

知识与技能:了解“形似”与“神似”的涵义,理解“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掌握中西美术经典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手法,在追求“形似”与“神似”的方面所体现的不同特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增强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问题——解答”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本节的知识网络体系。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分小组进行评价分析,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学生在感受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同时体验中西方不同的艺术特点,达到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情感与价值观:提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加强对中西经典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关于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关于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每个班的学生绘画水平参差不齐,优秀的可以作为较差的老师。年级差别产生的差距 也很大,如年岁、个性等方面都要因其特点加以控制、掌握,去耐心引导、调动其潜意识 及思维的积极性,努力使横向、纵向所造成的差距缩短,提高每个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高中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 艺术课堂教学说采用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高中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 的主张,而艺术课也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取决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要先抓住学生的心,学生接受我了,自然也就接受了我 的课。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 兴趣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 “美术”而快乐。 2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 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 面知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 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不论是绘画还是工艺,不论是具体还是抽 象都是美术家精心的构思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按照自己和时代审美理想创 造出来的;同时,美术家创作一件美术作品除了通过完美的外在形式提示某一特定的主题 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更隐敝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要求和体现美术作品的 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青铜器和秦俑所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古希腊艺术所体现崇高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中 国山水画中的意境和神宗意识等,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理解,达到审美情感的升华。 语文是语言。因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 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 提高他们的能力。 艺术课是最让人心动的一门学科,它让学生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轻松地接收一些 本学科外的知识。可是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 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部分学生或者浮躁,或者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尴 尬的自习课或休闲课。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那单一的,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 应当前的学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来

高中美术_第九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多种审美体验刺激学生感官,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目的,并重视促进学生在美术文体表达过程中,对民间美术的深刻理解并受民间艺术的熏陶,为民间艺术的传承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第一部分“民间美术的界定”和第四部分“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法选择: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采用欣赏与评太述、引导与启发、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学法引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 课程资源开发: 影像、地方美术资源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剪刀、深色水彩笔或铅笔、彩色蜡纸等。

学生准备:收集民间美术图片资料、相关民间美术的课外书籍、腾冲本土美术的相关资料,剪刀、深色水彩笔或铅笔、彩色蜡纸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时间:5分钟)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其中哪些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吗?由此导入课题。 (二) 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感受优秀作品画面气息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愉快接受课题。 二、新课教学(时间:35分钟)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明确民间美术的界定。 (二)、就民间美术的五大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剪纸、刺绣、年画、玩具、民间雕塑进行介绍;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造型上的分类(平面造型、立体造型、综合造型)。 (三)、分析作品,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1、造型质朴、色彩艳丽; 2、实用性极强; 3、有很强的寓意性与象征性。 (四)、通过作品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民间美术的精神内涵 . 1、浅层精神内涵:对吉祥幸福的渴求; 2、深层精神内涵:对生殖生命的信仰。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教学反思:有趣的图案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教学反思: 有趣的图案 目标: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 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 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 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 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 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 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 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 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 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

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案及说课稿

第三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中西美术经典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手法,在追求“神似”与“形似”方面所体现的不同特点。 2:能力目标,用比较的方法辩证的眼光来认识和分析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人物造型手法的不同,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重点;对中国人物画崇尚以“以形写神”特点的理解;对西方人物画造型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特点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中国人物画造型的“传神”,西方人物画造型的“理想美”之间的异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实施创设性情境教学,激发兴趣,教师进行点播导思。 在学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并导入新课:中国画和西方画作为两大艺术体系,犹如人类艺术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有着灿烂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无数旷世杰作,今天我们通过中西美术作品的比较来学习——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板书)。 讲授新课 通过5个环节来展开 ,创设情境A,问题导引:(1)结合作品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表面,分析人物的性情及精神气质。 相关思考:①回忆李白的诗及其呈现的风格②李白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情的诗人?

对于李白的诗学生很熟悉,通过他的诗把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从诗中来读人。诗如此,人亦如此,画中人又是怎样的? 进一步分析人物动态的造型,身份举止与绘画主题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展开想象并大胆回答。 ③画中的李白和我们在诗歌中认识的李白性情一样吗?表现在哪里?(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运用多媒体出示达.芬奇《蒙娜丽莎》,创设情境B,问题导引:(1)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人物性情,精神气质。 相关思考:①这幅画最让人惊奇和叫绝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蒙娜丽莎的“微笑”而不是“开怀大笑”,你认为这和我们古代淑女的举止准则“笑不漏齿,行不露足”一样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微笑含蓄之美 (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乍看来,人们会领略一份安谧的微笑、进一步观察又会感到笑容消逝、再看笑容又重现,继而远去……引发学生想象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高一美术教学反思800字

高一美术教学反思800字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 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

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幻灯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如抽象画蒙特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的欣赏等等。视听结合,如临其境,再辅以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指导思想的介绍,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作品效果的体验。 在雕塑模块的教学中,我结合具体情况开设了石膏雕塑,将教师讲解、示范、启发、引导和学生动手实践、思维拓展结合起来,开课过程中,我和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互动,

高中美术教材分析

高中美术湘版教材特点介绍 《美术鉴赏》 一、学习内容 1.审美观念的形成过程、内涵与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形态。 2.了解和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以一种现代文化心态来学习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 3.了解与掌握中外美术在世界文明进程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及其代表性作品,认识美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一定历史时期的艺术和文化理想。 4.古今中外美术重要流派及其风格,美术在人类文化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承载的各文化族群的讯息。 二、编写思路 在结构上,美术知识学习和审美实践的课逐步推进,交叉运用。本册分为 3个单元。第1单元偏重于解决鉴赏美术与认识各种美术现象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第2单元和第3单元分别以经线和纬线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从理性思维的层面鉴赏美术作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以宽容的态度来理解各种美术现象。其中,第2单元按照人类文明与文化分期及审美发展特点以经线的形式来构建该单元各单位课;第3单元按照美术作品自身所承载的审美、社会、自然等多类型的独特讯息分类以纬线的形式传达美术作品的魅力及其构建的美术世界;第3单元既是第1单元各理论与方法实际运用,又是第2单元内容的推进、拓展与补充,是感性体验到理性思维的完成。同时,在这种经线、纬线编织的课程中,又于经线中在各课之间进行了横向的联系,纬线中进行了纵向的穿插,多方位、多层次、多层面地展示作为以图像传递信息与承载文明的美术的魅力。 每课的编写均遵循以下原则:图文欣赏导入、人文与审美综合、方法串联、训练探索、审美拓展、尝试表现、多元评价。每课均设置“思考与交流”、“活动建议”等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引导学生融汇该课的文化知识,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每单元均设置“相关链接”,其内容是本单位知识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拓展。 编写中,强调了美术学习中图像具有承载文化信息、传递文明的特点,理论学习和特质训练均从解读、探究具体作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审美经验展开和深入。通过解读、探究,论及相关的社会文化问题和审美问题,带入方法和知识。要求作品图版的选择必须是经典、民族和具有时代特征的。

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 大班美术教案及反思:神秘的黑白格子画一、教材分析和设计意图: 黑白画是只有黑白两色的画,黑的很黑,白的很亮。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正如白天与黑夜、光明与黑暗。黑白画运用点、线、面的多种组合产生不同的效果,使整个画面充满节奏感和神秘感。幼儿比较喜欢各种鲜艳的色彩,在涂大块黑色时就自然会显得机械和枯燥,失去对活动的兴趣。所以,本活动采用了4人合作作画和画面分割重组的方式,让幼儿在学习合作作画的同时,感受黑白格子的不同组合同样具有神奇的艺术效果,体验了合作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黑和白两种颜色完成一幅黑白画,领略黑白色彩的鲜明对比和神秘感。 2、学习和同伴分工、合作耐心完成作品,体验成就感。 三、教学准备: 1、黑白格子画、不同组合的黑白画若干。 2、幼儿每人一支黑色水彩笔。每组彩纸、浆糊、剪刀各一份。 四、活动过程: (一)黑白格子画 1、(出示挂图)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很神秘的画,在画中

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三张黑白颜色不同的拉杆箱图片)图上有什么?你喜欢哪个拉杆箱,为什么? 3、小结:黑色和白色组合成黑白格子,看上去有不同的效果,给人带来神秘感。 4、如果你是魔法师,你会把什么东西变成黑白格子的呢?(教师把幼儿说的物品画下来) (二)不一样的黑白画 1、这些图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格子大,有的个子小;中间分开了等) 2、这些黑白格子是由不同的小朋友画的,每个小朋友画一部分的黑白格子,最后重新组成了一幅效果不同的作品。黑白格子画的画面充满节奏感和神秘感,不同的组合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示第二张范画) (三)神奇的黑与白 1、教师示范并演示制作程序: (1)在纸上画出一样物体,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玩具、水果等,尽可能画得大,画满整张纸。 (2)沿着背面的实线用剪刀将画面分割。 (3)重新组合在黑板上,取其中一部分示范,按照顺序,用间隔的方法有规律地在格子里涂黑色,直到全部涂完。 2、出示分工图,交代作画要求:

高中美术_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课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并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优秀的美术作品,导入课题——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板书)。 学习目标: 1.用比较的方法辩证的眼光来认识和分析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2.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人物造型手法的不同,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的了解与热爱。 二、讲授新课 (一)如何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中西人物造型特点 跟随着这段视频,领略一下中国古代绘画的精髓。(播放视频) 好了,视频播放完了,我想问咱们大家:中国绘画最讲究,是提出的形神论?那么,中国古代画家是如何去做的? 与学生一起朗诵诗篇李白的《将进酒》,感受李白是怎样形象气质的人? 学生答:豪放、不拘小节、自由…… 李白的形象应该如何表达?是细腻写实的方法好,还是用中国特 有的写意表现好?我们看画家梁楷是如何表现李白的。 欣赏《李白行吟图》, 回答: 1.这是你心中的李白形象吗?为什么? 学生:太简单了 师总结:这个人物画的太简单了,画面太单调了,而且这个作品 没有背景,没有色彩,他到底好在哪里。 2.梁楷如此刻画李白用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结合课本、导学案)回答:寥寥数笔将李白疏放不羁、 洒脱放达的诗仙气质传神的刻画,高度提炼、概括的方法给了我们无 限的想象空间。 3.从笔墨上感受梁楷大笔挥毫、以少胜多的笔法韵味。 欣赏中国的古代雕塑,看他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的。

1.雕塑家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答:一位极具感染力的说唱艺人形象,他的头很大、腿很短、身体比例不协调。 2.欣赏雕塑的不同侧面,请同学们思考:这件雕塑把说唱佣边说边唱、眉飞色舞的神情表现出来了吗?(表现出来了)用的是什么方法?(夸张) 知识拓展: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神态,应该用哪一个?(得意忘形) 艺人表演的得意忘形,雕塑家则是为了得“意”而忘“行”,我们欣赏者则是知其形而得其意。与西方的雕塑武士进行比较,哪个作品是重形的变化,那个作品是重神态的变化?学生:武士重形、说唱俑重神。 总结:中国的人物画造型特点是神似重于形似,以形写神。 欣赏西方人物画作品,看西方人物画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结合导学案欣赏一下《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体会西方绘画的第一种美“写实美”。 西方绘画是不是完全的写实?欣赏安格尔的《泉》,体会理想美在绘画上展现。(无论是从人物的面貌、身姿、背景、明暗、色彩元素都是一幅理想美的典范。)屏幕显示《武士》,希腊武士的形象真实、准确、客观的展现了一个健康男人体,同时上身和下身的黄金分割比例和1:8的身高都完美的展现了一个集众美与一身的理想美的化身。 小结:西方人物画是写实美与理想美的结合。 (二)如何从造型手段上感受中西人物画的造型特点 1.品读优秀中国绘画作品, 思考:中国绘画的造型手法是怎样的? 请同学回答:中国绘画使用描绘形象,长于,的表现人物形象。 线在中国绘画中的地位:线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运用线的轻重,浓淡、干湿、粗细、转折、顿挫等不同的笔法。来对物象进行描绘,是中国美术的独特技巧。 2.学生讨论:赏析曾鲸的作品《王时敏像》和任熊的《自画像》,结合图片进行分析人物动态的造型,及造型手段,加深“线”是中国绘画的主要手段的理解。 (1)任熊的《自画像》和《王时敏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怎样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可以结合这画家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找同学回答一下。 (2)任熊的《自画像》和曾鲸《王时敏像》在用线上有什么区别? 3.图片欣赏,看西方绘画重点去描绘形象的那两个元素? 运用多媒体出示达.芬奇《蒙娜丽莎》 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一直受人们的瞩目,她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

高二美术教学反思

高二美术教学反思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我通过本次培训学习,学习并总结了能够促进教学的一些教学方法和原则: 1.要分析学科特点,采用合适教法; 要把握学科特征,但一方面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上课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专业术语,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对美术的“边角余料”过多阐述,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子门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要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跟随老师设计

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 2.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为什么美。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因此,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体欣赏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美术作品的欣赏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既向学生传授了审美知识,又给学生作出了审美示范,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具体到内容和形式上。但在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中,我们常会听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评述方法,其实,并不是什么“不可言传”而是“不会言传”,原因是缺乏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具体感受。生活中如

高中美术_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九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的撷英学习目标:1. 认识中国画基本知识种类2. 感受中国画的创作中笔墨的运用 学习重点:认识中国画感受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发展脉络 学习难点:人物、山水、花鸟画在绘画中笔墨的运用和用笔的变化 教具准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笔墨纸砚 备: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第九课在整个美术鉴赏课程是居于重要的地位,本课从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中简介了中国画的典型绘画形式如岩画、壁画、人物、山水、花鸟等主要绘画形式。内容丰富而且要欣赏的画作太多,因此要简洁话处理用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来讲述典型的中国画画种。在具体教授过程中要讲述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学生的创作做铺垫。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1.用游戏的导入方法来导入本课课题。用最强大脑中瞬时记忆的游戏。出示六幅绘画作品在三秒钟的时间里让学生瞬间记忆,然后遮挡画面让学生猜刚才的画面。最后引出六幅画内含有中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从而引出课题。 、讲解新课: 1. 中国最早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引导学生欣赏三幅作品《龙凤仕 女图》、《人物御龙帛画》、《T 形 帛画》 (1)了解帛画的含义 (2)前两幅作品所画的形象和具体手法 (3)T 形帛画的基本内容和所画形象

2. 中国古代的人物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古代绘画的人物画,中国人物画的历史悠久,早在远古的彩陶、岩画上就有以人物活动为题材的纹样和符号,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及墓室壁画上的人物画造型和线条质朴生动。对比欣赏的方法分辨欣赏中西两组绘画作品西班牙画家《教皇英诺森十世》以及中国唐朝人物画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截取的唐太宗的形象进行对比。 教皇英诺森十世画家是用西方油画的体积、块面、颜色来表现一个老谋深算狡诈阴险的教皇形象。而中国画则没有像西方油画利用空间透视、光影和颜色,则是利用线条的疏密变化、长短和曲折变化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之后欣赏视频用视频来让学生感受步辇图所画的基本故事和历史情结。 3.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对比欣赏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 基本知识。 欣赏西方风景画《林荫道》、中国山水画《淮扬洁秋之图》两幅东西方的绘画作品。 像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1)两幅作品分别画的是什么景色? (2)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 (3)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进行回答,后总结。 中国山水画讲究近景、中景、远景。以及笔墨的焦浓重淡轻和用笔的轻重缓急。虽没有能真实的在现所见风景但是能够很好的表现画家的情感。

大班美术《苹果》教案与反思

大班美术《苹果》教案与反思Teaching plan and reflection of apple

大班美术《苹果》教案与反思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快乐。 2、尝试运用团圆、搓等技能,表现苹果的主要特征。 3、初步学习使用简单的辅助材料,在泥工板上进行操作。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1个,橡皮泥、火柴棒或牙签。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说谜面:红红脸,圆又圆,亲一口,脆又甜。 (2)幼儿自由猜谜语,教师待幼儿充分发言后说出谜底。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塑造苹果的方法。 (1)出示实物苹果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苹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2)幼儿边讨论边尝试制作,教师指导。 教师:请你先自己试试用橡皮泥做苹果,等会儿来教大家。(幼儿自由探索) (3)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橡皮泥怎样才能变成圆的?怎么才能在上面变出小坑呢?苹果上还有什么?怎么做? (4)教师小结,帮助幼儿提炼词汇“揉一揉、搓一搓、压一压”等。 3、集体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个苹果?为什么?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幼儿对泥橡皮泥制作很感兴趣,而且制作苹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是幼儿能做出来的。 不足之处: 1、活动前我也做了准备,有实物苹果,还有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但是实物苹果色泽不是很好看,如果我能准备红、绿、黄三种颜色鲜艳、特征明显的苹果,那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每人一桶橡皮泥,在制作时,幼儿打不开包装袋,纷

高中美术_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西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一.导入。 1.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2.总结:西方人物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学习: 1.写实性性较强的古典作品; 2.主观表现的现代作品。 4.分析作品《最后的晚餐》; 请学生讲述作品背景; 场景互动。 总结: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可以从心理,性格,情绪等角度赏析。 5.分析作品《猎人的休息》 《作弊者》 总结:具有情节描绘瞬间作画。 6.分析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 此作品做到了对人物深层心理的描绘。 7.分析作品《受祝福的贝亚德里奇》 这是一幅典型的情绪性绘画。 8.分析作品《圣母像》 此类作品具有共性美。是一种理想美,程式化的美。 提问:与美丽女孩相比,谁更感人?为什么? 9.总结古典绘画特征。

二.主观性较强的现代作品。 欣赏伟大的抽象主义画家杰森布拉克创作过程的视频; 欣赏各型各色的现代派作品; 1、线条 2、色彩 3、表现主义 4、立体主义 5、符号化 三、中国人物形象 1,视频导入。 观赏作品《送子天王图》分析出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线条。 欣赏不同音乐,用线条体现不同情绪从而得出:线条是具有生命力的。 2,分析《李白行吟图》;简洁,似与不似之间;意到即可。3,分析雕塑《击鼓说唱俑》;幽默,神韵。 4,菩萨,天王力士图。思想信念的形象化。 总结: 中国人物形象特点:1、气韵生动;2、以神写形;3、形神兼备。 课堂作业: 创作一幅“同桌的你”,要求

1.用线造型; 2.讲究笔墨的变化。 学情分析 首先,本节课的面授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底蕴的孕育,产生了不同的中西人物艺术风格,对于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该从哪些角度入手赏析。 其次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在对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中西方人物造型特点,如何能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迅速对中西方绘画艺术不同手法有个整体概括的了解。 最后,培养民族自豪感,并尊重世界民族文化。 效果分析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西人物造型的特点都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并增强了对于身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其次,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多 媒体的运用,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直观具体地理解中国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与西方的“理想美”,进而帮助学生 深入了解中西人物内在、深沉的审美品格。 最后,师生互动充分,教学相长,形成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反映出浓厚的课堂文化。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正安二中骆科平高中美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美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自认为精心准备的一桌味佳肴无人问津,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众口难调。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美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美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靠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美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美术课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美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

一堂美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美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美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美术教材虽然有个让学生“手动”的教学模块内容,但是教材内容的编写不切合农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学生拿到任务后感觉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去做,次数多了自然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应当在小学、初中就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这样一来,从小学到大学都一脉相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相当程度的提高。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美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课标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

高中美术教材概述

目录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1)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10) 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21) 第4课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30) 第5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40)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51) 第7课是什么使美术作品如此的千姿百态——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60) 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69) 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78) 第10课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95) 第11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104) 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108) 第13课新艺术的实验——西方现代艺术(116) 第14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134) 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148)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158)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164) 第18课凝固的音乐——漫步中外建筑艺术(177) 第19课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漫步中外园林艺术(188) 第20课关注当今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201) 、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高天民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现代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指出培养审美的眼睛是现代人全面发展的需要,而美术鉴赏则是培养审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这里没有涉及什么是美术或什么是艺术的问题,而是直接谈什么是美术鉴赏,这是因为美术或艺术的概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将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困难的,也将影响本课的主题。更由于当代艺术已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什么是艺术”在学术界也是一个正处于争论之中的问题,对于那些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我们只好在教学中暂时悬置起来。 第三部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简单介绍了美术的基本分类方法,这里只列出了一个简略的艺术分类,学生了解这些就可以了。 但教师还应明白,在美术的六大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中,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内容等作更细致的划分。 以下列出的分类并不完整,仅供参考: 1.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其中按技法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版画(按材料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丝网版画;按技法分为镂版画、腐蚀版画、水印版画、套色版画)、素描(其中也包括速写,按工具分为钢笔素描、铅笔素描、碳笔素描、毛笔素描等;按题材分人物素描、风景素描、静物素描)、水彩画、水粉画、丙烯画、连环画、年画、壁画、宣传画或招贴画、插图或装饰画等。按内容和题材:人物画(包括人体画、肖像画、风俗画、宗教画、军事画、历史画等)、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或山水画等。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环境雕塑或公共雕塑、实用装饰雕塑等。按空间:圆雕、浮雕。按放置地点:室内雕塑、户外雕塑。按工具材料:石雕、木雕、泥塑、金属雕塑(包括钢铁雕塑、铜雕、不锈钢雕塑等)、根雕、冰雕、沙雕、雪雕、软雕塑等。按形式语言:具象雕塑、意象雕塑、抽象雕塑、观念雕塑。 3.建筑 按功能:园林建筑、纪念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4.设计按功能:实用美术、商业美术、特种工艺美术。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陶瓷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按形式语言:平面设计、立体设计、构成设计。 5.书法按形式语言:楷书、隶书、草书、篆书。 6.摄影按内容:人物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静物摄影。按形式语言:具象摄影、意象摄影、抽象摄影、观念摄影。第四部分“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以美术的三大功能为基础,说明美术鉴赏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及反思 幼儿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孩子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环境、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孩子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孩子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孩子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孩子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不同功能和它们基本构造。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教学过程: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开车玩游戏,(配音乐)游戏场地的不布局也让我费尽心思,就是能起到让孩子真正玩起来的作用。 (1)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由那些部分组成? (2)你还见过大马路上还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3)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的汽车。 2、看课件,拓展孩子的思维。课件的选材都从“创新”入手,图片

都经过我加工处理达到了吸引孩子眼神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原始的兴趣。活动中孩子还是很感兴趣。观看课件,启发孩子发散思维。(突破重点) (1)请幼儿说说跟我们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重点:幼儿对汽车外形的感知,启发幼儿发散思维的训练。)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为了帮助幼儿在设计新型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功能性) (2)小猪嘴最馋了,它说呀,我想要一辆汽车,都有好多吃的。。。设计障碍,为启发孩子从汽车的功用和造型上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突破重点)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能拓展幼儿创作的思路,不至于局限在只为小羊设计汽车,只给小羊带来方便)(突破重点) 4、幼儿作画:难点:创设出高科技,不同寻常功用,及不同寻常造型的汽车。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美术教学反思(七)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着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说过“人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正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从而提高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视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现状与反思教师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大多高中美术教师在学院中接受的专业技能训练多,美术史论、教学理论等的掌握则比较薄弱,而对其它相关学科的了解也非常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只能照本宣科,就教材论教材;此外,由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开设时间不长,对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探索尚处于摸索阶段,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较多,比较普遍的“一言堂”现象,就是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对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的结果。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当前仍然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由于非统考科目,高中美术欣赏课自然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因此有的课堂上,就出现学生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或打瞌睡等的情况。教学课时量少。目前,艺术课程虽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但仍然是“调味”课。大部分高中美术课的开设安排,一般都为每班两周一课时,即隔周上课,由于所隔时间较长,知识得不到系统的识记和理解,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