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多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鹿茸多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鹿茸多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76872278.html,

鹿茸多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作者:牛琼刘黎军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皮肤愈合的影响。方法:设计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1 单纯肌肉注射用药;实验组2 为单纯创口外部用药;实验组3 则肌注与外部混合用药。以大鼠背部以脊柱为中心设计5cm*5cm创面,每日给药1次,分别于2、4、6、8、10、12、14日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于第10天测量创面大小、计算愈合面积、愈合速度;单位重量组织细菌计数;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创面愈合面积、愈合速度和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实验组3优于其它3个实验组,而单位重量组织细菌计数低于其它3个实验组。结论:鹿茸多肽能够提高皮肤愈合速度,增加组织细胞

间连接,加速上皮化生。

【关键词】鹿茸多肽;皮肤;愈合

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皮肤愈合情况直接关系到创口的上皮化生过程,可以说外科学最早面临的问题就是皮肤修复。鹿茸多肽属于生物活性物质,目前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骨折、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对骨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2]。但鹿茸多肽对于创面的加速愈合和提高创面愈合的质量尚未有详细的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健康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12只。对照组采取大鼠背部手术模拟创伤皮肤缺损;实验组1:采用后臀部肌肉注射鹿

茸多肽;实验组2:采用创口外用鹿茸多肽;实验组3:采用后臀部肌肉注射并创口外用鹿茸多肽。

1.2手术方法:采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每公斤体重1毫升。大鼠背部备皮后,将打孔器调至直径5厘米,用龙胆紫液染色触头。在大鼠背部头侧1/3处,以脊柱为中心分别打印手术标记。用强力碘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巾。手术操作完全在无菌条件下,沿印迹统一大小完整切除设计创面的所有皮肤和浅筋膜组织,直到深筋膜面,彻底止血。自制前端带有筛孔的无菌导药管,埋于外用鹿茸多肽组大鼠背部创面无菌纱布下,以方便给药。切口用无菌纱布包扎。

1.3检测指标及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活动,进食,精神有无变化。每次换药时观察创面的颜色,肉芽生长是否新鲜,渗出物和分泌物的多少及性状,创面的大小,有无感染。分别于2、4、6、8、10、12、14日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于第10天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未愈合创口的纵径和横径,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愈合面积。

鹿茸多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76872278.html, 鹿茸多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 作者:牛琼刘黎军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皮肤愈合的影响。方法:设计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12只。实验组1 单纯肌肉注射用药;实验组2 为单纯创口外部用药;实验组3 则肌注与外部混合用药。以大鼠背部以脊柱为中心设计5cm*5cm创面,每日给药1次,分别于2、4、6、8、10、12、14日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于第10天测量创面大小、计算愈合面积、愈合速度;单位重量组织细菌计数;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创面愈合面积、愈合速度和肉芽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实验组3优于其它3个实验组,而单位重量组织细菌计数低于其它3个实验组。结论:鹿茸多肽能够提高皮肤愈合速度,增加组织细胞 间连接,加速上皮化生。 【关键词】鹿茸多肽;皮肤;愈合 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皮肤愈合情况直接关系到创口的上皮化生过程,可以说外科学最早面临的问题就是皮肤修复。鹿茸多肽属于生物活性物质,目前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骨折、骨质疏松和股骨头坏死,对骨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2]。但鹿茸多肽对于创面的加速愈合和提高创面愈合的质量尚未有详细的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健康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组12只。对照组采取大鼠背部手术模拟创伤皮肤缺损;实验组1:采用后臀部肌肉注射鹿 茸多肽;实验组2:采用创口外用鹿茸多肽;实验组3:采用后臀部肌肉注射并创口外用鹿茸多肽。 1.2手术方法:采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每公斤体重1毫升。大鼠背部备皮后,将打孔器调至直径5厘米,用龙胆紫液染色触头。在大鼠背部头侧1/3处,以脊柱为中心分别打印手术标记。用强力碘消毒术区皮肤,铺无菌巾。手术操作完全在无菌条件下,沿印迹统一大小完整切除设计创面的所有皮肤和浅筋膜组织,直到深筋膜面,彻底止血。自制前端带有筛孔的无菌导药管,埋于外用鹿茸多肽组大鼠背部创面无菌纱布下,以方便给药。切口用无菌纱布包扎。 1.3检测指标及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活动,进食,精神有无变化。每次换药时观察创面的颜色,肉芽生长是否新鲜,渗出物和分泌物的多少及性状,创面的大小,有无感染。分别于2、4、6、8、10、12、14日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于第10天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未愈合创口的纵径和横径,按照下述公式计算愈合面积。

皮肤与伤口

1.1皮肤的正常结构 皮肤,包括其附属结构如毛发、指甲、皮脂腺以及汗腺等,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成年人,平均来说,全身皮肤面积约有7600平方厘米,占整个体重的15%,而且约有1/3的循环血量是供应到皮肤的(Van De Graaff, 1986)。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也不尽相同,从最薄的0.04mm(眼睑部)到最厚的1.6mm(手掌及脚掌部)。 v pH值在4.2 - 5.6之间(Bryant, 1987)。 皮肤是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作用,防止环境致病微生物的入侵以及自身体液的丢失。同时,皮肤也具有感觉、交换以及体温调节等作用。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皮肤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种族和文化背景等。因此,可以说,皮肤是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 组织结构上,皮肤由外至内可以分为三层,即表皮层(Epidermis)、真皮层(Dermis)以及皮下组织(Hypodermis)。 I表皮层(Epidermis)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厚度约0.04mm,不含血管,其营养是靠基底层细胞供给。在显微镜下,表皮又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基底开始依次为: a,基底层(Stratum germinativum) b,棘细胞层(Stratum spinosum) c,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d,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e,角质层(Stratum corneun) 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这一层是皮肤发挥保护功能的重要保障,而且这一层的细胞会不断地脱落,同时,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向角质层推移,补充脱落的细胞,这个过程正常情况下约需28天。这一时间称为更替时间(Turnover time)。这一时间常常在皮肤病理状态或者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皮肤疾病,如皮肤橡皮样病变等。 上皮细胞这种分裂增殖与移行能力是创面愈合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 II 真皮层(Dermis) 该层可分为乳头状层(Papillary layer)和网状层(Reticular layer)二层。真皮层富含血管和神经末梢、淋巴管、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是表皮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表皮与皮下组织的连接结构。厚度约0.5mm。 III 皮下组织(Hypodermis) 这是整个皮肤结构中最厚的一层,由脂肪、结缔组织和血管构成,是皮肤及其附属器的主要支撑和保护结构。该层的其他功能还包括体温调节及储存脂肪。 虽然说,皮肤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上三层,但其结构远要复杂。根据Klein(1988年)的研究,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含有以下结构: 15个皮脂腺 100个汗腺

创面愈合

1.1 皮肤的正常结构 皮肤,包括其附属结构如毛发、指甲、皮脂腺以及汗腺等,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成年人,平均来说,全身皮肤面积约有7600平方厘米,占整个体重的15%,而且约有1/3的循环血量是供应到皮肤的(Vn De Grff, 1986)。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也不尽相同,从最薄的0.04mm(眼睑部)到最厚的1.6mm(手掌及脚掌部)。 v pH值在4.2 - 5.6之间(Brynt, 1987)。 皮肤是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作用,防止环境致病微生物的入侵以及自身体液的丢失。同时,皮肤也具有感觉、交换以及体温调节等作用。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皮肤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种族和文化背景等。因此,可以说,皮肤是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 组织结构上,皮肤由外至内可以分为三层,即表皮层(Epidermis)、真皮层(Dermis)以及皮下组织(Hypodermis)。 I 表皮层(Epidermis)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厚度约0.04mm,不含血管,其营养是靠基底层细胞供给。在显微镜下,表皮又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基底开始依次为: ,基底层(Strtum germintivum) b,棘细胞层(Strtum spinosum) c,颗粒层(Strtum grnulosum) d,透明层(Strtum lucidum) e,角质层(Strtum corneun) 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这一层是皮肤发挥保护功能的重要保障,而且这一层的细胞会不断地脱落,同时,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向角质层推移,补充脱落的细胞,这个过程正常情况下约需28天。这一时间称为更替时间(Turnover time)。这一时间常常在皮肤病理状态或者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皮肤疾病,如皮肤橡皮样病变等。 上皮细胞这种分裂增殖与移行能力是创面愈合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 II 真皮层(Dermis) 该层可分为乳头状层(Ppillry lyer)和网状层(Reticulr lyer)二层。真皮层富含血管和神经末梢、淋巴管、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是表皮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表皮与皮下组织的连接结构。厚度约0.5mm。 III 皮下组织(Hypodermis) 这是整个皮肤结构中最厚的一层,由脂肪、结缔组织和血管构成,是皮肤及其附属器的主要支撑和保护结构。该层的其他功能还包括体温调节及储存脂肪。 虽然说,皮肤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上三层,但其结构远要复杂。根据Klein(1988年)的研究,每一平方厘米的皮肤含有以下结构: 睾15个皮脂腺 刭100个汗腺 刭约1米长的血管 剀约4米长的神经纤维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

?临床研究?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 徐荣祥,萧 摩  【摘 要】 目的:从分子、细胞和整体临床治疗三个层面,解析烧伤皮肤再生疗法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论证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从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祛腐)和创面的原位皮肤再生修复(生肌)两个关键环节,分析规范应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和湿润烧伤膏(ME BT/ME BO)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疗效。结果:烧伤创面的生理性原位皮肤再生修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的形成;二是原位培养角蛋白19型干细胞的再生物质和组织学基础;三是规范的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是创面生理性再生愈合的保证。结论:潜能再生细胞理论和原位干细胞培植再生修复技术是烧伤皮肤再生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医疗技术。严格实施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操作程序和规范的治疗方法,对烧伤创面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能使深度烧伤创面达到生理性再生愈合。 【关键词】 烧伤;再生疗法;潜能再生细胞;原位干细胞培植技术;纤维隔离膜;ME BT/ME BO 【中图分类号】 R644;Q253;Q51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726(2003)04-0253-09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是以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为技术核心,以深度烧伤无瘢痕愈合为判断标准的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无损伤的液化排除坏死皮肤组织(祛腐),为烧伤创面创造一个生理的湿润环境,同时激活潜能再生细胞,促进创面以原位干细胞再生修复方式达到烧伤创面生理性愈合(生肌)。多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ME BT/ME BO促使烧伤创面完成坏死组织的液化和新生皮肤的再生,是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本文试从分子、细胞和全身系统治疗三个层面对深度烧伤创面愈合机制进行分析,以论证烧伤皮肤再生疗法达到创面生理性愈合的必然性。 烧伤创面的皮肤再生修复必须在创面坏死皮肤组织清除的情况下方可完成,如果以外科切除(或削除)方式去除坏死皮肤组织,势必将部分处于间生态的组织(还未完全坏死、尚存生机的组织)切除,同时也切除了残存于创基的大量含有外胚层基因的信息细胞和潜能再生细胞。由于这些细胞是烧伤创面再生修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故临床治疗原则应是尽量保护好这些组织细胞,使其充分发挥在原位转化干细胞再生修复烧伤创面过程中的作用,这也是烧伤皮肤再生疗法能保障烧伤创面生理性无瘢痕修复的理论基础。 一、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与实施方法 烧伤创面坏死皮肤组织的液化排除是烧伤创面原位再生修复的必备条件,无损伤的液化排除烧伤创面坏死皮肤组织,必须在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ME BO)并规范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下完成。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残存于创基且具有活力的组织细胞,使那些间生态组织在生理的湿润环境下复苏,为创面的再生修复创造条件。  (一)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过程 坏死组织液化是在ME BO的作用下,使固态的烧伤创面坏死组织转化为液态,并从创面上排除的过程。欲诠释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过程之前,应首先了解ME BO特有的(低熔点)框架剂型的药理作用。框架剂型是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可变剂型,在常温下呈软膏形态,外涂于烧伤创面后,由于皮肤温度的 【作者单位】 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北京 100053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_徐荣祥

·临床研究·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与创面愈合的机制 徐荣祥,萧 摩  【摘 要】 目的:从分子、细胞和整体临床治疗三个层面,解析烧伤皮肤再生疗法在烧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论证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从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祛腐)和创面的原位皮肤再生修复(生肌)两个关键环节,分析规范应用烧伤湿润暴露疗法和湿润烧伤膏(MEBT/MEBO)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疗效。结果:烧伤创面的生理性原位皮肤再生修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烧伤创面生理湿润环境的形成;二是原位培养角蛋白19型干细胞的再生物质和组织学基础;三是规范的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是创面生理性再生愈合的保证。结论:潜能再生细胞理论和原位干细胞培植再生修复技术是烧伤皮肤再生疗法的理论基础和实用医疗技术。严格实施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操作程序和规范的治疗方法,对烧伤创面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能使深度烧伤创面达到生理性再生愈合。 【关键词】 烧伤;再生疗法;潜能再生细胞;原位干细胞培植技术;纤维隔离膜;MEBT/MEBO 【中图分类号】 R644;Q253;Q5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726(2003)04-0253-09 烧伤皮肤再生疗法是以创面皮肤原位再生为技术核心,以深度烧伤无瘢痕愈合为判断标准的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其主要机制是通过无损伤的液化排除坏死皮肤组织(祛腐),为烧伤创面创造一个生理的湿润环境,同时激活潜能再生细胞,促进创面以原位干细胞再生修复方式达到烧伤创面生理性愈合(生肌)。多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MEBT/MEBO促使烧伤创面完成坏死组织的液化和新生皮肤的再生,是极其复杂的生理过程。本文试从分子、细胞和全身系统治疗三个层面对深度烧伤创面愈合机制进行分析,以论证烧伤皮肤再生疗法达到创面生理性愈合的必然性。 烧伤创面的皮肤再生修复必须在创面坏死皮肤组织清除的情况下方可完成,如果以外科切除(或削除)方式去除坏死皮肤组织,势必将部分处于间生态的组织(还未完全坏死、尚存生机的组织)切除,同时也切除了残存于创基的大量含有外胚层基因的信息细胞和潜能再生细胞。由于这些细胞是烧伤创面再生修复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故临床治疗原则应是尽量保护好这些组织细胞,使其充分发挥在原位转化干细胞再生修复烧伤创面过程中的作用,这也是烧伤皮肤再生疗法能保障烧伤创面生理性无瘢痕修复的理论基础。 一、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与实施方法 烧伤创面坏死皮肤组织的液化排除是烧伤创面原位再生修复的必备条件,无损伤的液化排除烧伤创面坏死皮肤组织,必须在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MEBO)并规范应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下完成。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残存于创基且具有活力的组织细胞,使那些间生态组织在生理的湿润环境下复苏,为创面的再生修复创造条件。  (一)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排除过程 坏死组织液化是在MEBO的作用下,使固态的烧伤创面坏死组织转化为液态,并从创面上排除的过程。欲诠释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液化过程之前,应首先了解MEB O特有的(低熔点)框架剂型的药理作用。框架剂型是随着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可变剂型,在常温下呈软膏形态,外涂于烧伤创面后,由于皮肤温度的 【作者单位】 中国烧伤创疡科技中心,北京 100053

(完整版)创面修复基本知识

创面修复基本知识 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包括其附属结构如毛发、指甲、皮脂腺以及汗腺等,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成年人,平均来说,全身皮肤面积约有7600平方厘米,占整个体重的15%,而且约有1/3的循环血 量是供应到皮肤的。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也不尽相同,从最薄的0.04mm(眼睑部)到最厚的1.6mm(手 掌及脚掌部)。皮肤是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作用,防止环 境致病微生物的入侵以及自身体液的丢失。同时,皮肤也具有感觉、交换以及体温调节等 作用。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皮肤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种族和文化背 景等。因此,可以说,皮肤是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组织结构上,皮肤由外至内可 以分为三层,即表皮层(Epidermis)、真皮层(Dermis)以及皮下组织(Hypodermis)。 I 表皮层(Epidermis) 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厚度约0.04mm,不含血管,其营养是靠基底层细胞供给。 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这一层是皮肤发挥保护功能的重要保障,而且这一层的细胞会不断 地脱落,同时,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向角质层推移,补充脱落的细胞,这个过程正 常情况下约需28天。这一时间称为更替时间 (Turnover time)。这一时间常常在皮肤病理状 态或者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皮肤疾病,如皮肤橡皮样病变等。 上皮细胞这种分裂增殖与移行能力是创面愈合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 II 真皮层(Dermis)

该层可分为乳头状层(Papillary layer)和网状层(Reticular layer)二层。真皮层富含血管和神经末梢、淋巴管、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是表皮的支撑结构,同时也是表皮与皮下组织的连接结构。厚度约0.5mm。 III 皮下组织(Hypodermis) 这是整个皮肤结构中最厚的一层,由脂肪、结缔组织和血管构成,是皮肤及其附属器的主要支撑和保护结构。该层的其他功能还包括体温调节及储存脂肪。 二、创面的定义 创面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同时,皮肤的正常功能受损。也称为伤口或者创伤。 三、创面的分类 根据创面的愈合周期,分为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 有关急性/慢性创面的定义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急性创面是指自创面形成的前2个星期内的所有创面。之后,由于某些不利的影响因素如感染、异物等导致创面愈合过程受阻,愈合过程部分或完全停止,使创面愈合时间超过2个星期,这时的创面称之为慢性创面。由此可见,所有慢性创面都是由急性创面发展而来。 常见的急性创面有: ?手术切口(Surgical incision) ?皮肤擦伤(Abrasion) ?烧伤(Burns) ?供皮区(Donor site)

创面与换药(总结)

创面与换药 一、创面的定义 创面也称为伤口,是正常皮肤(组织)在外界致伤因子如外科手术、外力、热、电流、化学物质、低温以及机体内在因素如局部血液供应障碍等作用下所导致的损害。常伴有皮肤完整性的破坏、皮肤正常功能受损以及一定量正常组织的丢失。 二、创面的分类 (一)根据创面的愈合周期,分为急性创面和慢性创面。 一般认为,急性创面是指自创面形成的前2个星期内的所有创面。慢性创面是由于受某些不利因素如感染、异物、缺血等的影响导致创面愈合过程受阻,愈合过程部分或完全停止,使创面愈合时间超过2个星期,这时的创面称之为慢性创面。由此可见,所有慢性创面都是由急性创面发展而来。 常见的急性创面有:手术切口、外力损伤、烧伤 常见的慢性创面有:褥疮、下肢血管性(动脉性/静脉性)溃疡、糖尿病性足溃疡、放射性溃疡、癌性溃疡、外伤后残余创面 (二)根据创面损伤的深度,可将创面分为三种: ①I类创面------ 表皮性损伤 损伤仅限于累及皮肤的表皮层,表现为表皮剥脱。当创面较小时,其愈合系通过基底细胞的分裂、增生和分化后向上移行而实现创面愈合;如创面较大,则愈合是从创面周缘健存的基底细胞开始分裂、增殖来启动愈合过程的。通常于伤后2-4天即可完全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故这类创面的愈合也相应地非常简单。 ②II类创面------ 真皮性损伤 损伤较深,达真皮层甚至皮下组织。 ③III类创面------ 全层性损伤 损伤深达筋膜、肌腱或肌层,常伴随着血管、神经甚至骨骼的断裂。 (三)根据创面的清洁程度,将创面分为三类: ①清洁创面 未受细菌污染的伤口,包括大部分手术切口,此伤口如经正确处理,一般都能达到一期愈合。 ②污染伤口 有细菌沾染,但尚未发生感染的伤口。一般伤口8小时之内处理者属此类伤口,但单纯切割伤、头面部伤在12小时内者可按污染伤口处理,伤后即开始注射抗生素在12小时内者也可按污染伤口处理。污染伤口及时清仓,可转变为清洁或接近清洁伤口,争取一期愈合。 ③感染伤口 伤口被细菌污染严重,伤口已发生细菌感染,有较多分泌物、脓液或坏死组织感染伤口只能通过换药,达到二期愈合。

创面与创面处理概要

创面与创面处理概要 p3 目录 前言 5 皮肤 6 创面与创面类型 20 创面愈合过程 24 创面愈合分类 35 创面愈合的影响因素 38 创面愈合失调 43 创面感染 46 急性创面治疗原则 56 -急性创伤性创面 56 -复合伤 59 -热损伤/烧伤 60 切开/外科伤口 64 -表皮创面 64 慢性创面治疗原则 66 -静脉性下肢溃疡 71 -动脉性下肢溃疡 74 -糖尿病性溃疡 78 -褥疮 81 -创伤后慢性创面 84 -慢性放射性损伤 85 -肿瘤患者创面 87 创面敷料的作用 88 更换敷料 104 参考文献/图片来源 114

p6 皮肤 皮肤创面的愈合以皮肤的表皮再生能力和结缔组织的修复能力为基础。它的特点是通过细胞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来逐步促进这一愈合过程,但是,具体的调节机制尚未明确。 目前我们对于创面愈合过程的了解关键在于对创面愈合所发生的部位—皮肤的充分了解,包括皮肤的组织结构,功能及营养机制。 皮肤的功能 皮肤构成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屏障,它暴露于外部,即使人体部器官的屏障,又具有与外界相沟通的功能。人体皮肤表面积约有2m2,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起着重要的作用。 皮肤表面完整无损时,可以防止机体水分丢失,它具有很大的机械强度(力)以保护部器官不受外界影响和伤害。皮肤可以防止微生物侵入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化学制品和紫外线的伤害。此外,皮肤通过蒸发水分散热或调节血液循环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在37℃,起着重要的作用。皮肤还可以通过与部器官的密切联系来反映整个机体状况。 此外,皮肤可传导对压力、触觉、振动的感觉和定位。痛觉和温觉则通过游离神经末梢和特殊的感受器传导.如果没有皮肤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和能力,也就没有人类的发展史。 最终皮下组织可以贮存脂肪,具有绝缘和塑形功能,并且在需要之时提供能量。 p6皮肤的结构 皮肤由外向共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表皮和真皮共同构成狭义的皮肤,广义的皮肤还包括毛发、指甲及各种腺体等附件。 皮肤包括无血管的表皮(1)和有丰富血管、神经分布的结缔组织—真皮(2),并附着在皮下组织(3)上,皮下组织包括含有脂肪组织的疏松结缔组织。由于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不同,皮肤厚度为1-4mm不等,手掌和足底的皮肤最厚。 表皮 表皮由五层不同的细胞构成,是角质化的复层上皮。最靠的两层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然后由向外推移,直到表面,并且在此过程中完全角质化,最外层的角质层不断脱落。在生理情况下,皮肤从细胞分裂到角质细胞脱落的更新过程为30天左右。表皮没有血管,它靠真

伤口愈合机理

愈合要经过2个阶段. (一) 炎症期炎症反应是人体遭受损伤时对各种致炎刺激物引起的损 害所发生的一种防御反应,它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升高,炎症细胞反 应等.临床症状为局部红, 肿,热,痛及功能改变.它通过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和增生,来局限,消灭和排斥外来的致病因子和因伤致死的细胞,从而为创面愈合奠定基础. (二) 增生期皮肤损伤主要指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的缺损,皮肤创面愈合主要涉及上皮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修复与再生. (1)再上皮化. 上皮化包括上皮细胞的增值,迁移,分化三个阶段.表皮受损后,缺损处周围断端的基底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并向创面迁移,当新生的上皮细 胞铺满创面表面,重新形成薄的表皮.当迁移的上皮细胞彼此相遇时,由于接触性 抑制使细胞的迁移,分裂活动终止.但新生的上皮细胞继续分裂增生并向表面推移,逐渐分化形成复层扁平表皮.皮肤组织缺损,创缘整齐,无感染,创面愈合后仅留下一条线形疤痕.当创面较大时,表皮修复较慢,待新生肉芽组织充填缺损组织后,表皮细胞再覆盖再肉芽组织表面,形成疤痕上皮. (2)肉芽组织形成.真皮和皮下组织损伤是通过肉芽组织形成来修复的.肉芽组织是一种幼稚结缔组织,它由细胞,细胞外基质和丰富的毛细血管构成,而胶原纤维是其主要成分.真皮缺损后,成纤维细胞大量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纤维粘连蛋白和糖胺多糖等,并合成大量胶原纤维.在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同时,胶原酶却不断地分解胶原,但此时合成大于分解.随着胶原大量生成和毛细血管芽的增殖,肉芽组织逐渐形成,并不断充填创腔.因腔隙填满,肉芽组织成熟,其中的成纤维细胞转为纤维细胞,毛细血管闭塞,消失,数量减少,最后新生的肉芽组织变成缺乏血管的,颜色暗淡,坚硬,主要由胶原组成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疤痕组织形成 为什么伤口遇水会痛? 浏览次数:931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09-11-27 02:45 |提问者:raul74ever 最佳答案 水相对细胞低渗,这样就使得说向胞内渗,一定程度胀破细胞,钾离子,氢离子等致痛因子释放致痛.还有就是自来水自身酸性,刺激神经! 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细菌,即使看似干净的水也可能有细菌,细菌停留在伤口处就会迅速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