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及其影响因素

○ 王茂屹

【期刊名称】党政干部论坛

【年(卷),期】2017(000)009

【总页数】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相比较改革开放初期都有了大幅的提升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城市消费市场逐步完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如何积极、高效、合理地开发农村市场,打通城乡消费市场的流动渠道,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增加一倍”的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消费现状对比

现实中,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建设、持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同步不断增加,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也跟随着在逐渐加大。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普遍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趋势,但是如果将城镇和农村的人均消费支出水平进行对比来看,2002—2014年间,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却扩大到了约为农村人均消费支出的3.6倍;而美国2006年4月公布的全国及乡村消费单位的平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3395美元和38088美元,从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析来看,农村乡村消费水平基本与中心城市的消费水平保持相当,总体来说美国乡村居民消费结构和城市消费结构差别很小[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为明显。

由上表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它像一条鸿沟阻隔着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阻碍着经济增长和需求的发展。从分析的角度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城乡居民的消费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1978年的改革开放之初,到1992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2)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之初,到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3)从加入世贸组织后至今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描述为: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期间,居民消费增速为8.43%,其中城镇消费增速远远大于农村,前者约为后者的两倍,而这一时期居民消费在GDP所占比重较大,为46.4%,是对GDP贡献最大的时间区间。从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之初到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这段时期,居民消费增速一直保持在相对平稳状态,增速为8.2%,城镇消费增长率依然显著大于农村消费增长率,而居民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也保持相对平稳,贡献度为46.1%,但我国城镇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在显著提升,而农村消费贡献率却下降幅度较大,因此城乡之间的差距被不断拉大,城乡二元两极分化矛盾加剧、凸显。从加入世贸组织后至今的时间内,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