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保障体系

关于我校修订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十五”发展规划》所提出的要“把学校建设成水平高、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特提出2001级本科教学计划修订的原则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教学计划的修订要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各项决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将我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的成果,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固化在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中。

2.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高等财经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全面发展。要处理好政治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健康等方面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既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又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扎实的基本本领,还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要突出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基础、注重素质和适应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要求的教学内涵,加强各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及基本素质的培养,强化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适应终身教育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基本素质。

3.教学计划的修订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保证在人才培养基本质量的同时,办出本专业的特色和高水平。教学计划的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反映的是国家对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多样性体现在各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上,反映的是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各专业要在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学科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及本专业的适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努力将本专业的优势

和特色反映在教学计划中。对同一学科门类的各个专业要打通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在指导性选修课中可设立软性方向性的课程,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选择权,有利于“辅修制”的实施,即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增加和改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环节,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4.教学计划的修订要遵循整体优化的基本原则,注重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首先要处理好本、专科及研究生教育的衔接关系;其次要整合课程设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要坚决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的情况出现。再次要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最后要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通过优化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途径,减少课内学时,加强课外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创造条件,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

修订后的教学计划应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基本规格的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与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够比较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涉外专业要求通过全国大学外语六级考试,其余专业要求通过大学外语四级考试。英语类专业要求通过专业八级考试。

3.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的神圣责任。

四、学制年限:原则上为四年,最多不超过六年

五、组织实施:

1.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教务处牵头组织由教务处及各院系主管教学的院系主任参加的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和布署计划的修订工作。

2.各院系根据教学计划修订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组织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的课程设置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经过论证的教学计划及论证报告。

3.校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再次论证、验收,对不符合基本原则的部分进行相应修改。验收合格的教学计划即可执行。

4.根据验收合格的教学计划,各院系必须组织建设与之配套的教学大纲等教学基本文件及教学辅助文件。

六、具体规定:教学计划应具备下列基本内容:

1.专业名称(一律以教育部颁布的专业名称目录为准)

2.培养目标

3.培养规格

4.学制年限:按学分制的规定执行,一般为四年,最长可延至六年。

5.主要课程

6.各课程类别规定学分、学时及最低毕业要求:原则上各专业总学时及总学分不超过以下规定:

总学时必修学时选修课学时

指导性任意文化素质

经济类专业 2500 1720 140 500 140

管理类专业 2500 1720 140 500 140

文学类专业 2600 1820 140 500 140

法学类专业 2600 1820 140 500 140

工学类专业 2600 1820 140 500 140

★总学时中,应留出4%的时间用于课内上机、实验及课程实践、讲座等。各专业教学计划应在需要开设课内实践的课程学时

中标注出实践课的时数

总学分必修学分选修课学分

指导性任意文化素质

经济类专业 150 110 20 12 8

管理类专业 150 110 20 12 8

文学类专业 160 120 20 12 8

法学类专业 160 120 20 12 8

工学类专业 160 120 20 12 8

7.专业特色

8.教学计划表格:

(1)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学时:

a.必修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订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b.选修课:根据专业方向、业务范围、专业的发展领域及为拓展学生的知识所确定的课程包括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文化素质课。

(2)课程的编号:

全校开设的课程以8位数字进行编号,具体安排为

□□□□□□

┬┬└─┴┬┴─┘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公共课为1、专业基础课为2、专业主干

课为3,限制性选修课为4,任意

选修课为5,文化素质课为6,)

课程的层次(专科为2、本科为1)

(3)教学活动及周数分配

理论教学环节: 133周

考试环节: 15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 16周,其中生产实习 6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 8周

军事训练 2周9.课程内容简介

西南财经大学教务处

二○○一年

西南财经大学

修订2002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是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具有法规性的文件。我校制订和修订2002 级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是广告学、金融工程、行政管理、电子商务、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等新增专业,其余专业亦应适时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原则

1.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确保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结合我国入世后的社会经济背景和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发展趋势,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理念、开放理念、服务至上的理念和特色发展的理念。

3.坚持全面素质发展和综合提高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并为其终身教育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特点采取教学措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4.要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科学地处理好几对关系: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修订的具体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1.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创新精神、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财经职业道德。

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一定的边缘学科知识,掌

握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与现代管理方法,具有继续学习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本科各专业均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英语专业要求通过专业英语八级考试;修读其它外语语种的学生参照此标准执行。

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基础,是联结其他素质教育的纽带。文化素质教育与其他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因此,我校所有本科学生须选修一定数量的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课程,并且应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原则上所有本科学生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二)学制年限:原则上为四年,最多不超过六年

(三)具体组织实施

1.在主管校长的领导 F ,成立由主管校长、教务处处长及各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参加的 2002 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卜作小组,负责领导 2002 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学科),负责具体的组织推动工作。

2.各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组织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具有本学院传统和特色的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经过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及学院师生的讨论纪要。

3.学校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相应修改。验收合格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可执行。

(四)各专业学时学分分配的最低要求

1.为了突出个性教育,选修课学时应占全部总学时的 30 %。

2.原则上我校各学科专业学时学分分配按下表要求执行。

备注:a. 各专业限选课当中均己包含有 8 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板块课程;b.各专业总学分当中均未包含毕业论文及生产实习各 6 个学分;c.总学时中,应留出 4 %的时间用于课内上机、实验及课程实践、讲座等。各专业教学计划应在需要开设课内实践的课程学时中标注出实践课的时数。

3.教学活动安排及周数分配

理论教学环节: 133 周

考试环节: 15 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 16 周,其中生产实习 6 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 8 周

军事训练2 周

2002年3月

西南财经大学修订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为全面适应我国加入WTO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推动学校第三次创业目标的早日实现,现根据教育部及我校有关文件精神,就200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基本指导思想

1.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十六大精神,立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社会经济新形势,研究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与新特点,确切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多元的学科氛围。进一步加大对学生自然科学、艺术、人文科学和其它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其终身教育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能力”原则,加强课程整合力度,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鼓励我校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工学、理学等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要追踪学科发展动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增设学科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

4.坚持教育教学创新,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特点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

5.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进一步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等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的比例。

6.正确处理好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

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要求

(一)人才培养目标

1.学校的总体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诚信品德,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较强国际交流能力的高层次外向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2.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财经职业道德。

专业技能素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一定的边缘学科知识,掌握了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与现代管理方法,具有继续学习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本科各专业均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英语专业要求通过专业英语八级考试;修读其它外语语种的学生参照此标准执行。

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基础,是联结其他素质教育的纽带。文化素质教育与其他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必不可少。因此,我校所有本科学生须选修一定数量的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课程,并且应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原则上所有本科学生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二)学制年限:原则上为四年,最多不超过六年

(三)具体组织实施

1.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成立由主管校长、教务处处长及各学院系主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参加的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下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教学科),负责具体的组织推动工作。

2.各学院系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组织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具有本学院系传统和特色的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各学院系须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经过论证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院系师生的讨论纪要。

3.学校教学计划修订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相应修改。验收合格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可执行。

4.时间安排:

3.月5日前召开由学校主管校长和各学院系、两课中心负责人参加的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3月31日前各学院系提交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和院系讨论纪要;4月由学校领导、有关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论证意见由教务处及时反馈回各学院系;5月份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正式定稿;6月开始编辑校

对印刷,9月发放到新生手中。

(四)学时学分及课程开设要求

1.为突出个性教育,选修课学时应占全部总学时的30%。

2.原则上我校经济学和管理学类各学科专业学时学分分配按下表要求执行。

4.对于英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金融学双语教学实验班、会计学双语教学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和学时学分分配在参照上表的基础,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5.“两课”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按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6.各专业的教学计划须包含有8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板块课程,其中《大学语文》2个学分作为全校必修的公共课开设,其余6个学分放入限选课中文化素质教育板块。

7.各专业总学分当中均未包含毕业论文及生产实习各6个学分。

8.总学时中,应留出4%的时间用于课内上机、实验及课程实践、讲座等,各专业教学计划应在需要开设课内实践的课程学时中标注出实践课的时数。

9.教学活动安排及周数分配

理论教学环节: 133周

考试环节: 15周

实践性教学环节: 16周,其中生产实习 6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 8周

军事训练 2周

西南财经大学

二○○三年二月十八日附:西南财经大学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样本

西南财经大学学院专业

2003级人才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培养目标

三、学制、最低学分要求、授予学位

四、培养途径与手段

五、专业课程流程图

六、教学计划表

七、分学期课表

西南财经大学教学计划(学类)

西南财经大学

关于修订2004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

为了进一步适应建设高水平的多科性重点财经大学的目标要求,构建我校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全面贯彻教育部教高[2001]4号和5号文件精神,深化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现就2004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提以下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004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为中心,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反映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办学特色;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先导,拓宽专业口径,整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修订工作中,要突出以下原则:

1.整体优化原则。要贯彻加强通识教育,拓宽专业面向,实施分类培养,发挥个性特长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课程结构,注重经、管、文、法、工、理等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2.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要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统一;培养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创新人才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理念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贯穿、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3.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的原则。培养方案要体现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紧密结合;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尽可能多地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验;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应用知识、探索知识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因材施教,多渠道培养人才的原则。培养方案的制订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各院(系)应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特点和自身发展需要探索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权。如按学科大类培养的

学院,允许学生在两年后自主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同时,各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可设置若干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择。继续开出辅修专业的课程,使学生有机会选择相近的专业学习,成绩合格取得辅修专业的证书;在金融、保险、法学等专业开设双学位课程及相应教学环节,学生可以在允许的学习年限内,学习双学位课程并完成相应教学环节,成绩合格,获得第二学士学位。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在本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各院(系)应当确保培养方案的修订必须经过教研室认真论证、院(系)学位和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的程序化管理。应当尽可能研究和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制定本科培养方案。杜绝因人设课、因完成工作量设课的不正常现象。学校教务处将组织有关专家直接参与培养方案修订的审议过程。

2.各院(系)应当通过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纠正以往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如培养目标的文字表述欠妥,课程设置和开设时间的随意性,课程名称不规范,学科基础课界定不准确等。对培养方案的总学分数、各课程的学分分布、每学期的学分分布等要重新审视和斟酌。

3.在2003级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增设学科前沿性和综合性课程;对一些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要统筹考虑相关课程的内容设置,避免多重重复。

4.在一些知识应用型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应适应减低课内学时总量,安排课外课时和实践;在课程中应尝试加入讨论、案例分析、课外调研考察等,设置课内课时、课外课时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课时结构。

5.从2004级学生开始,我校将在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广告学)、财税学院(财政学、税务)、统计学院(统计学、管理科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会计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学院实行按大类招生,本次修订应积极探索该模式下前两年的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后两年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体系。

6.要结合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方案的出台,在2004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结合学科专业性质的不同,及时体现教学改革成果。

7.要结合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继续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建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及时将改革成果“物化”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当中。

8.要继续推进使用双语进行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类专业、法学等专业使用双语教学的课程达到较高的比例。

9.要积极开设自学课程、讨论(seminar)课程、研究型课程和网络教学课程,特别是要倡导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型学习课程。

10.为了加强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衔接,各学院(系)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置可供高年级本科生选读的研究生课程。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

1.基本框架

(1)指导思想、(2)培养目标、(3)培养途径和手段、(4)学制、最低学分要求、(5)授予学位、(6)专业课程流程图、(7)教学计划、(8)分学期课表、(9)课程简介。

2.课程类别

我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般应按四年学制的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为进一步落实“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根据我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体的学科结构,现对我校本科课程划分为如下类别:(1)全校统一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

两课、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体育、国防教育、大学语文

(2)学科基础课程

(3)专业必修课程

(4)专业选修课程(可按专业方向模块成组选修)

(5)全校统一设置的公共选修课程

包括三个板块:科技课程模块(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生必须选修科技课程模块中四类课程中的一类;人文类课程模块(历史与文化类、文学及社会学类、艺术类);跨专业或专业提高类课程。

(6)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毕业论文(设计)

三、学科专业分类

根据学科要求和专业特点,拟将我校本科专业按经济类、管理类、工科类、文科类、理科类、法学类等进行分类,以便于前两年基础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具体分类建议如下:

经济学类:金融学(含双语班)、保险学、经济学(含基地班)、财政学、税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金融工程、统计学

管理学类:(1)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广告学、会计学(含CPA方向、双语班)、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2)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3)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法学类:法学

工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理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

文学类:英语、汉语言文学

四、学分设置、学期与学分计算

各专业的总学分控制在172个左右,其中课堂教学学分158个左右,毕业论文8个学分,毕业实习6个学分;

在158个课堂教学学分中,必修课学分总数为122个左右,选修课学分为36个;

在122个必修课学分中,公共课学分为66个,学科基础课学分经济类为39个,管理类为41个,专业必修课学分经济类15个左右、管理类17个左右;

在36个选修课学分中,专业选修课18学分,公共选修课18个学分(其中文化素质课6个学分,跨专业或专业提高类模块12个学分)。

学分计算与周学时对应,原则上理论课程生18个学时为1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按其难度可以加系数;实验、习题、设计、上机等实践教学课程每32学时为1学分。课程周学时与学分的对应关系按18周的学时分配量计算。

学校实行每学年两学期制,即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原则上每学期为20周,其中授课18周,考试2周。每学期安排的课程学分一般控制在22--28学分。

五、课程设置

在制订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时,要求各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等设置更为科学、规范、合理,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应与课程名称吻合。

1.公共课程

①“两课”教学大纲、教学要求按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

②“国防教育”由学校武装部负责组织、落实,安排在第二学期期末,共2周,记2学分。

③“大学英语”从2004级开始实行新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自测水平,实行分层次的“2+2”、“3+1”和“1-4”或“1-5(6或7)”的教学体系,要求必修20学分。同时实行大班授课与小班辅导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将开设应用能力类、知识文化类和实用类的选修课程,以及日、法、俄等二外选修课程。

④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由《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程序设计》两门课组成,各计3学分,《计算机应用基础》原则上在第1学期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在第2学期开设。《程序设计》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修C语言,金融工程、数学、统计学专业必修VB语言,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学院、财税学院、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必修VFP语言,法学、英语、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必修WEB 知识。

2.学科基础课程

为推进学分制改革,前两学年的公共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将逐步实行每学期排课。各课程将统一大纲、统一要求、统一考试、统一阅卷,实行考、教分离。

表2:学科基础课程一览

管理学大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以及学校其它类学科的公共课程设置参照上述方案执行。

3.全校统一设置的公共选修课程

为加强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和交叉学科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校组织开设科技、人文和跨专业或专业提高类全校选修课程。

文化素质课程包括科技课程、人文科学模块二大类。其中科技课程模块分为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四个子分类,人文科学模块分为历史与文化类、文学及社会学类、艺术类三个子分类。要求各

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和质量保障体系11.doc

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和质量保障体系11 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和质量保障体系 一、项目总体实施管理方案 1.1施工组织总体设想及针对性方案 集合本次招投标项目时间短、任务急的特点,为项目的实施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全面科学系统的做出工程项目实施计划,针对项目中各部分施工内容,合理安排人员、机械、材料、资金等各个环节,按照客观规律做出科学的计划,尽量使各工种之间的工作具有连续性,协调性,科学性,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最终效果。 1.2项目组织机构齐全 为了确保本工程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项目领导的行政管理机构,抽调各方面专家成立一系列的相关组织机构。 1.3对项目投标书需求比较了解 多年来,一直积极跟踪并参与各公安局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及相关工程的建设,对各公安局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及相关工程的使命任务、建设内容以及各项目的功能需求、相互关系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为了承担该项目,成立了专门的项目技术工作组,对招标文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1.4承担项目有丰富的工程经验 通过完成多个公安交警指挥系统及相关工程项目工程,我方

各方都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具备了雄厚的技术储备,具有比较强的承担大型智能道路交通系统项目的技术实力。 1.5技术队伍稳定可靠 我方各方多年来形成了一整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我方各方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不但培养造就了科技人员,而且能够留住人材,确保技术骨干和工程技 术人员安心工作,爱集体如家,我方如承担此项目,从研制、调试、生产、试验,特别是售后服务一条龙人员一定保证。 1.6设计阶段品质管理 本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设计严格遵循以下标准: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832-2009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833-2009 《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工程建设通用程序和要求》GA/T651-2006 《公安交通管理外场设备基础施工通用要求》GA/T652-2006 《城市公安指挥中心技术系统设备配置建议》GA099-1996; 《公安移动通讯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84;

同济大学教学高质量保障体系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本纲要将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列为四个主要方面,即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 1.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2. 教学资源管理 3.教学过程管理 4.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 说明 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一览表 一、同济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纲要 1.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 1.1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 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是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 质量要求:由校长主持,明确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的地位,保证相应的“人、财、物”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1.2 质量目标 1.2.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质量要求: 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符合学校的定位、教育思想观念及本科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②体现在办学中“以学生为本”、实现“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才 培养模式。 1.2.2人才培养目标

质量目标,也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其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 门人才。人才培养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子目标: (1)思想道德、文化和心理素质; (2)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 (3)实践训练:实验/写作训练;实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专题报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4)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 理能力、批判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5)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体育素养。 质量要求: ①由校教务委员会制定,与指导思想相符合; ②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尽量满足学生个人的学习愿望和要求; ③子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并明确具体实施的相关部门;相关学院(系)应对毕业生应达 到的知识、能力要求具体化,在培养计划中反映。 1.3 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定位。 质量要求: ①有利于形成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②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1.4 职责、权限和沟通 职责、权限和沟通是学校的重要管理职责之一。校内组织机构(行政、学术组织)的职能及 其相互关系(包括职责和权限)应予以规定和沟通,以促进有效的质量管理。 质量要求: ①有适合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所要求的组织机构; ②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和权限明确,相互关系清楚;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内容提要】自解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体系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数十年来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有了可靠的保障。但从根本看,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急待继续建立和完善。本文即围绕该问题展开浅层次的论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保障,现状,不足,对策,意义

前言: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以及实现完全意义社会主义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条件。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放在当前全国发展议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这项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之快显而易见,已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不保险,下岗人员基本生活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个模块共同运作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已初见成效。人民的生活已有较好的保障和改善。但是,目前的成绩并不能掩盖现行制度的缺点和不足,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符合整个国情的发展要求,仍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保障制度(SOCIALSECURITY)亦可理解为社会安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基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以及遭受意外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得到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概括地说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优抚安置等五大体系。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每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基本制度之一,由国家建立并实行。同时,国家必须立法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范的调整。所有相关法律总称社会保障法,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和实施依据。建设一个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一个人国家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途径,被称为“铁血宰相”的贝斯麦曾说:“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士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从现实的角度讲,社会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最有切身关系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活动迅速和世界接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随着外来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的兼并和破产使下岗和失业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为市场经济创建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也避免了下岗人员可能产生的不良心理,保证了社会稳定。从未来的角度看,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不但养老金的需求增加,而且医疗需求也将大幅上升。我们人口老龄化具有的三个特点:规模大,速度快,底子薄。更说明了在当前社会建立以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

xxxx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Xxxx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二〇一七年三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建立常态化高职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

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 方案(试行)》、《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 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操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川教 函[2016]113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学院于 2016年正 式启动了诊改工作。 诊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 保证体系,通过科学制定规划体系,明确“诊改”坐标;建立常态化全员性过程性考核性诊改制度,落实“诊改”运行单元;通过建设智能校园,提升教育教 学管理信息化水平,展现教学新形态;通过确立全员 质量主体意识,树立现代质量文化。通过诊改工作的 开展,有利于促进学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制度 保证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以 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 学院自2013年开始实施全面绩效考核,逐步树立了全面质量、全程质量、全员质量的质量观,逐步构建了由目标指向、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工作绩效和特色创新等指标组成的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体系,初步形成了学院特色的质量文化。2016 年下半年,学院启动了第一轮专业评估工作,对建立健全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

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措施方案

一、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1.质量方针 我公司贯彻执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以优质工程和优质服务求生存、图发展。”的质量方针,做到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客户要求,为用户提供满意产品。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有着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强大的综合优势。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为工程服务的连续性提供了保证,进货渠道合法性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质量目标 (1)分项工程交验合格率100%; (2)单位工程交验合格率100%; (3)本工程质量合格,争创优质工程; (4)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活动记录完整,与工程同步; (5)与业主、监理、设计保持良好关系,共同合作搞好质量管理。 我们将按照企业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层层监督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提供专业化施工保障,严格按照三个体系的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管理,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施工和一流的服务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履行对建设单位的承诺,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质量保证体系 3.1质量控制和保证的指导原则

(1)首先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配备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强化“项目管理,以人为本”。 (2)严格过程控制和程序控制,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创“过程精品”、“建设单位满意”的质量意识,使该工程成为我公司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工程。 (3)制定质量目标,将目标层层分解,质量责任、权力彻底落实到位,严格奖罚制度。 (4)建立严格而实用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实施细则,在工程项目上坚决贯彻执行。 (5)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和审批等制度。 (6)广泛深入开展质量职能分析、质量讲评,大力推行“一案三工序”管理措施即“质量设计方案、监督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 (7)利用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和控制,强化了质量检测和验收系统,加强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8)大力加强图纸会审、图纸深化设计、详图设计和综合配套图的设计和审核工作,通过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9)严把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设备的出厂质量和进场质量关。 (10)确保检验、试验和验收与工程进度同步;工程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竣工资料与工程竣工同步;用户手册与工程竣工同步。 3.2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按照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以ISO9001:2000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推行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以合同为制约,强化质量的过程和程序管理和控制。项目经理部推行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使质量保证体系延伸到每个操作人员,通过明确分工,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 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岗位各负其职。根据现场质量体系结构要素构成和项目施工管理的需要,成立由项目经理领导、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的质量保证体系,生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关于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摘要: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健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建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关键。本文论述了高校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涵,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阐明了高校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涵现状支持条件 一、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涵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并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高校部自身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政府、社会通过对高等学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质量监督体系。高校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规章,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部各类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个体、学校的需要,同时“形成一个完整的培育组织学习系统。构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 二、现阶段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依赖于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辅以物质奖励形式的激励。客观地讲,以监控为主的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教学过程的测评和监控、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教学质量意识的加强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它的不足。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被掩盖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考核老师,还是推动、改进教学?是为了选拔、淘汰,还是发展教育?前者侧重于鉴定等级、区分优劣、排列名次;后者侧重于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改进教学。这才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真正目的。前者是以监控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稳定和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国外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比较成功的经验分析来看,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必须淡化评估的鉴定性和评比性功能,强化过程性和反馈性,促进教师主动地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二)监控产生的“负效应”挫伤了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 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监控信息的样本量,师生之间、教师之间、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公正意识的状况,都影响着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无论是学生评教,还是专家或领导评估,都要对教学作出量化评估,其准确度不可能不产生偏离.如果偏离过大.就会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因为,第一,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不足以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二,有的教师很可能会因此而讨好学生,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第三,有的学生打分随意、不严肃;第四,不区分课程性质、课程与专业培

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及措施

项目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及措施 一、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一介绍: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与建设单位、各个专业施工单位进行协调,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出最佳的工程进度计划,控制进度、监督质量、搞好安全生产。在不同工程阶段下资源的配置、组织与协调、质量安全生产是我公司在项目管理中的重点: 1.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调配 2.设计、施工、服务环节的进度监管 3.设计、施工、服务环节的质量监管 4.设计、施工、服务环节的安全监管 二、对遵守法律法规的管理 取得合同以后,需要及时确定选择合格的设备材料供应厂商并且向其发出定单;合格的产品、充足的供给、及时的货期是商务管理的核心。 总包合同、商品定单等文件的管理设备供应商的制度商品货期的制定与控制工程的深化设计好与坏是取得一个优良工程的前提。通过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沟通,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思想、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出用户满意的深化设计方案。我公司将派出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工程师小组来完成深化设计,邀请专家顾问组成会审小组对各个系统与集成方案进行评议。在弱电系统工程设计中,坚决执行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遵照标书的要求进行深化设计: 1.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档 2.系统设计说明文档 3.系统设计图纸 4.系统施工图纸 5.系统软件设计与组态文档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要求施工和技术符合规范以外,其中也涉及其他专业的管理内容,工程的施工管理之所以必不可少,关键在于它的协调和组织的作用,我公司将会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以下几个方面切实作好施工管理工作: 1.工程的资格管理(单位资质、人员资格、工具合格) 2.设备材料的管理(材料审批、验收制度、仓库管理) 3.施工的进度管理(进度计划、进度执行) 4.施工的质量管理(验收制度、成品保护) 5.施工的安全管理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doc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专项评估 全校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了解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不断完善我校教学质量保 障机制,增强质量保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评建工作安排,决定对各单 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专项评估,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估内容 本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各教学单位各专业(含方向)的质量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各包括 3 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即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总规划,它 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预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构建知识体系、 配置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各专业应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确定 培养目标。 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要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 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人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确 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充分体现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 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各个方面(如学生应达到的标准: 思想品德标准、能力标准、知识标准等)、各个教学环节(如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等)的基本要求。不同专业因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标准也不一样。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开展 教学活动的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规格、知识结构、 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学制学分、毕业条件、授予学位等。 基本要求:培养方案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能够很好地体现 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审批程序,以及监控和评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模式的初探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发展日益步入正常轨道的现阶段,从宏观上系统地考察并研究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道路已经显得必要而且迫切了。社会保障改革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也充分暴露出传统社保制度的缺陷和各种改革方案在实践中的问题,社会保障改革仅作为配套工程难以发挥其主要的重要作用。因此,我认为要摆脱改革滞后的局面,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变社保制度被动配套的改革推进方式,把社会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设作为整个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主体工程,并主动性地推进,把社保改革真正引入快车道,使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创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1、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和保证 创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综合国力,造福于人类和社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完善市场机制,保障人才流动,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兴旺劳动力市场,作用重大。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使企业和劳动者既有机遇又有风险,市场规律自发地倾向激励强者,而不会保护弱者,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运用“大数法则”的原理来分散劳动者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可以说是对市场经济缺陷的一个弥补。因此建立社

会保障体系是实现我国《宪法》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的需要,保护合法权益以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才会具有充分的效力,才能维护社会安定,真正反映社会保障的强制性原则。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深化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各地相继加快社保改革的进程,出台了许多新的改革措施。因此,要因势利导,把社保纳入市场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实现劳动力配置——合理流动(或失业)——社会保险的良性循环,使企业和个人充分认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社保改革,促进社会稳定,文明、进步。 4、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配套工程,它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企业要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营销者,成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因而要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丢下包袱,轻装上阵,改变企业办社会的传统做法,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二、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其问题 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如上海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军人优抚、医疗保障及再就业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又有成效的工作,使其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力地推动了上海经济迅速发展,为全国各地做出了表率,成绩斐然。但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全国尚处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一,质量保证体系 1,概念 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体系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产品研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情报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 2,质量保证体系的种类 质量保证体系相应分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 二,质量保证体系管理的基本原则 1,质量保证体系,主要以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为对象来建立,在时也可以以工序(或过程)为对象来建立。 2,质量保证手段应坚持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即反复查核企业有无足够的技术保证能力和管理保证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3,质量信息管理,是使质量保证体系正常运转的动力,没有质量信息,体系就是静止的,只是形式上的体系。 4,质量保证体系不是制度化、标准化的代名词,决不应成为书面的、文件式的质量保证体系。 5,质量保证体系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质量目标,没有适应不同质量水平的一成不变的质量保证体系。 三,质量保证体系的管理内容及运作方式 质量保证体系运作的基本方式可以描述为[[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管理循环。简称[[PDCA循环]]: 1,第一个阶段称:计划阶段(P)。''' 主要内容是制订质量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和措施方案。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原因和影响因素; 3)从各种原因中找出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4)针对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制定技术措施方案,提出解决措施的计划并[[预测]]预期效果,然后具体落实到执行者、时间进度、地点和完成方法等各个方面。 2,第二个阶段:执行阶段(D)。''' 就是将指定的计划和措施,具体组织实施,这是质量管理循环的第五步。 3,第三个阶段:检查阶段(C)。''' 也是质量管理循环的第六步。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 4,第四个阶段:处理阶段(A)。''' 包括两个步骤: 1.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处理差错; 2.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计划目标。

质量管理工作方案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方案

体系推进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公司自身发展建设和管理创新,全面提升公司的产品质量,优化公司管理流程,实现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总经理提出的“全面推行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创新和安全生产”要求,结合企业日常工作和行政效能建设,决定在公司内部全面导入“三和一”管理体系。为保证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做最受尊敬的企业为宗旨,以不断进取,跨越发展为统领,按照“观念求变,管理求严。技术求新,质量求精,谋划求深,服务求诚”的原则,进一步提企业的顾客满意度和其他方的满意度。 二、工作目标利用8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公司各部门全面导入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14001-2004环境管理体 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管理组织、规范工作流程、优化工作环境、减少职业病以及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总体原则 公司导入体系管理工作要本着“整体筹划、全面实施,科学规范、标准管理,求真务实、注重效能”的原则和“预防为主、过程控制”的要求,建立起符合ISO9001:2008、ISO14001-2004、GB/T28001-2011标准的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有效识别、管理和控制。

(一整体筹划、全面实施。公司导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根据公司的统一部署,结合现有的管理体系,依照体系标准的要求,前瞻性考虑并全局筹划,科学、合理地确立方针和目标,形成一整套适宜有效的工作流程和与此有关的体系文件,做到指标科学明晰、标准规范统一、操作简便易行。 (二科学规范、标准管理。公司导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科学的规范性工作,应将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融于质量管理体系之中,整合部门工作职责,将管理要求转化为工作流程,形成完整的工作标准和制度、科学的工作流程和高效的工作方式,做到全员参与、全面规范、持续改进,实现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标准化。 (三求真务实、注重效能。公司导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实践性工作,导入工作要立足于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按照PDCA(策划—实施—检查—处置模式要求,“写所策划的,做所写的,记所做的,查所记的,改所错的”,不断强化部门绩效考核,使体系运行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四、工作范围 按照市公司的统一安排,确定人事行政部、供销部、生产部、技术部、财务部、设备部等6个部门和生产车间导入体系管理。 五、具体步骤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导入体系管理按照以下6个阶段18个步骤具体实施。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2年10月15日—2012年10月18日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刘楼镇小路店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质量做了明确论述,指出: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学校,也迫切需要建立校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它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的总和。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助推学校教育质量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 1、校内质量保障领导小组(校长办公会议) 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建设,学校质量保障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对教育质量保障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加强对德育、教学、课程以及各年级组、教研组实施教育质量保障的监督、检查、考核、反馈、调控。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小组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定期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保障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在稳定和不断提升。 2、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 各年级推选有教育经验及组织领导能力的家长,建立教育质量保障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讨论分析学校的教育质量,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3、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任课教师 教导处全面负责校内教育质量保障管理体系的基本运作。教研组基于学科特点,把握学科标准,实施学科教研。年级组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育实践。备课组结合学科和年段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预设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进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个性化实施教育教学,并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辅导。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一)德育保障体系的构建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申论范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兼顾公平效率完善社保制度当前,新常态环境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各地在此方面纷纷出现一些探索和实践。部分一线城 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明确责任科学规划,下狠心、怀决心,持恒心,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顽疾,保障了住有所居,促进了社会公平。 然而,从养老保险断保现象迭出,到“看病难、看病贵”人们习以为常;从异地高考政策艰难破冰,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相对较低;从社会保障城乡差异、地区差异较为悬殊,到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紊乱…… 凡此总总,无不凸显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效率和保障公平。社会保障制度,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福祉,关乎社会成员能动性的激发,关乎着民心所向政通人和。一言以蔽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与效率是鸟之两翼,车之两辙,不可偏废。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手段,能够调节社会不同阶层收入再分配,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是民生工作的兜底网。俯瞰荷兰,各方高度重视,制定多元化的社会福利政策,实行全民社会保障;反观国内,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举步维艰,缘何社会保障发展不尽 如人意?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两者间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是效率的最终归宿。从吴兢“治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到王夫之“论天下者, 必循天下公”,再到何启“公与平者,国之基址也”……无不凸显出社会保障制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必须关注公平。社会保障制度,互助救济,扶危济困,嘘寒问暖,保障公平,是其应有之义,是其建立初衷。倘若本末倒置,过度追求效率,忽视公平,将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社会两极分化,阶层固化。因此,必须关注民心,倾听民意,重视公平,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方能为社会保障制度锦上添花,保驾护航,添砖加瓦。 社会保障制度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工作最重要的灵魂,是提高效率。过分关注公平,忽视效率 会导致严重的负面效果。一些人,会逐渐形成社会保障的惰性,导致更多“懒汉”产生。同时,我国人口众多,过高的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会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出现财政赤字和预算透支。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更需要我们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高效率运行。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支出水平,不能“摊大饼”,要“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制定多元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犹如一颗定心丸,是弱势群体的保护伞,能够打开社会稳定的安全之阀。 治国莫先于公,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之要,在于公平,要做到一把尺子来丈量。而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提升效率才能奠 定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之一生,命途多舛,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坎坷挫折是常态。上

质量保证体系规划方案.docx

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审批表 工程名称运河体育主题公园改造项目 类别编制人册数页数 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运河体育主题公园位于京杭大运河东侧狮山桥北,拟对公园内部建筑物、道路、桥梁、水电、照明等进行维修改造,新增监控、广播、消防、门 禁、网络系统,增加全民健身、体育文化和卫生康体的内容,改造公园面积 约127580 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 4455 平方米,改建建筑面积 505 平方米。建设单位为苏州市体育局(苏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年月日申报简述: 本次报审内容为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请予以审核 , 具体内容附后。 申报部门(分包单位):申报人:年月日审核意见: 施工单位技术部门:审核人:年月日审批意见: 审批结论: 总承包单位(公章):审批人:年月日注:附施工方案

运河体育主题公园改造项目 质量保证体系 编制: 审阅: 审核: 审批: 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总则 二、工程质量总方针 三、管理机构 四、工程质量责任制 五、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六、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 1.1 、为强化和规范本项目所施工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管理水平,确保实现质量目标,根据国家及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2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落实项目质量计划,建立和完 善工程质量管理终身负责制,认真贯彻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促进质量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 1.3 、本办法适用于本项目所有施工人员 二、工程质量总方针 2.1 、工程质量总方针: 精心策划,积极创新,严格管理,文明施工。 2.2 、工程质量总目标: 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达100%。 1、全部工程达到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并满足设计要求; 2、杜绝施工重大质量事故; 3、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4、工程环保达标; 5、竣工文件按规定编制,各种资料有效完整,实现一次验收合格。 三、管理机构 3.1 、单位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工程项目质量计划, 完善各种质量控制规章制度,督促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提供创优质工程的各种资源,定期召开质量管理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3.2 、各级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应由工作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有一 定施工经验、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证的人员担任。 四、工程质量责任制 4.1 、建立健全和落实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和终身负责制 要建立层层负责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本项目工程质量责任分解落实 到各岗位和员工,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4.2 、负责人的质量责任:

质量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方案

第一节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为保证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公司建立了具有特色的适应总承包管理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连续几年取得了多项工程佳绩。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我公司规范化、程序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小节质量管理体系 我公司的质量管理实行公司、项目两级管理办法,质量管理由公司牵头组织、指导、监督,由项目负责落实与改进,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的质量管理机构(详见“质量管理机构示意图”)。 【1】质量职责 按照ISO9001要求,将标准的20个要素按照责任要素、相关要素对各部室进行明确分配(见下表),确保项目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质量要求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质量体系要素分配表

项目各部门及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1.项目经理 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工程质量策划,制定工程的结构和总体质量目标,并指导和监督项目质量工作的实施;合理配置并组织落实项目的各种资源,按质量体系要求组织项目的施工生产活动;对工程分包商实施全面管理;协调项目经理部

和业主之间的关系。全面组织工程质量的策划、指导、监督工作;切实按照资源配置计划分配资源,组织生产活动;对工程各分包商具体管理;组织相关人员对各分部工程的质量进行评定,并指导改进。 2.项目技术主管 制定分部、分项和阶段质量目标,组织项目各部门制定、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对阶段性质量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改进;组织项目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发放至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并编制质量控制要点;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并逐级交底至作业班组;负责项目技术洽商,处理设计变更有关事宜,负责项目的技术复核工作,参与质量事故和不合格品的处理,编制技术处理方案,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评定;负责项目竣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及统计技术的选用。 3.项目工程主管 工程主管作为负责生产的主管项目领导,应把抓工程质量作为首要任务,在布置施工任务时,充分考虑施工进度对施工质量带来的影响,在检查正常生产工作时,严格按方案、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操作检查,按规范、标准组织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内部验收。 4.项目水电主管 负责组织机电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编制机电各系统的施工方案,并发放至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定施工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并编制质量控制要点;组织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专项评估全校各教学单位: 为全面了解我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情况,不断完善我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增强质量保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评建工作安排,决定对各单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专项评估,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估内容 本次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各教学单位各专业(含方向)的质量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各包括3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即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总规划,它确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预期,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构建知识体系、配置课程资源的基本依据。各专业应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培养目标。 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要树立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准确进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人才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充分体现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 培养标准 培养标准是学校针对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各个方面(如学生应达到的标准:思想品德标准、能力标准、知识标准等)、各个教学环节(如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等)的基本要求。不同专业因培养目标不同,培养标准也不一样。 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学制学分、毕业条件、授予学位等。 基本要求:培养方案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能够很好地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应建立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审批程序,以及监控和评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根本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 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抚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试行)》。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立科学、完善、可操作、行之有效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质量为核心,能力为本位原则。 2.坚持科学性与公正性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可行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长远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

1.成立由校长、党委书记任组长、校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领导小组。 2.各专业部、教研室成立由部室主任任组长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小组。 3.学校督导评估办公室作为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估机构,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职能部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四)主要内容 1、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由指挥组织保障系统和监控系统两部分组成,其总体构架如下: 抚顺一职专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专业部教研室 教 务 科 实习指导科 总务科 学校建设指导委员会 教职工代表大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 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行政服务考评组 学 生 科 就业科 社会组织评价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领导小组 保障机构 监控机构 督导评估办公室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武汉大学2002级MPA班张秋玲 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次分配而形成的专门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社会保障是每个社会成员在遭受生、老、病、死、伤、残及失业风险时获得物质帮助的一项权利,是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而履行的、确保社会成员生活权利的一种法律责任,是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社会保障体系不是单纯的解决人们在生活风险中遭遇的一两件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国家财政支持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服务等保障项目;国家法律保证实施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伤害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保险项目;以及具有补充性质的补充保险项目。社会保障工程是对广大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证,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但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却有其艰巨性和时间性。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 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健全,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直接影响。对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时期的我国而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保障他们安居乐业、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社会保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一再强调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保证社会稳定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1998年—2002年,共发放基本养老金10800亿元;中央财政对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的“两个确保”资金给予了总额多达1900亿元的专项补助。2002年底,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2亿人,1998年—2002年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450多亿元。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都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5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4万人,农村传统救济人口1158万人,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13亿元。 其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要使国有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市场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