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除杂分离和提纯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除杂分离和提纯

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B、Ca(OH)2能与过量K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能除去杂质且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钾(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FeSO4和CuSO4均能与适量的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鉴别C、CuO,加入稀硫酸,氧化铜会与硫酸反应逐渐溶解,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而木炭不反应,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以鉴别它们,方案可行。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分别通入石蕊试液都会使石蕊试液会由紫色变成红色,所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不可行。故B符合题意;

C. 要除去KNO3固体中的NH4HCO3,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碳酸氢铵发生分解生成氨气、水、二氧化碳,这三种物质都会变成气态挥发走。方案可行。故C不符合题意;

D. 要分离CaCO3、CaCl2固体,溶解:碳酸钙不溶,氯化钙能溶;过滤:除去不溶的碳酸钙固体;洗涤:洗去碳酸钙表面的氯离子和钙离子;烘干:烘干滤渣碳酸钙;蒸发: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钙固体。从而实现分离,方案可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Zn和Fe均能与过量稀硫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应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质除杂时,可以根据物质性质,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原则上选用的除杂试剂不能与原有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氢氧化钠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不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使用氢氧化钠不仅除不去一氧化碳,反而把二氧化碳吸收了,所以A不正确;

B、将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会与铜反应,而氮气不会,所以能将氧

气除掉,故B正确;

C、氯化钙易溶于水,而碳酸钙不溶于水,加水溶解后再过滤,可以除去碳酸钙,将滤液蒸发即可得氯化钙,故C正确;

D、硝酸中混有盐酸,使用的硝酸银溶液只与盐酸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再经过滤操作除去氯化银沉淀即可得硝酸,故D正确,

故选A.

5.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设计,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能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uSO4能与过量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易溶于水,CaCO3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

6.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1-,可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溶液

B.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可抽丝灼烧闻气味

C.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固体,可溶解、过滤、蒸发

D.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可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1-,可向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溶液,沉淀不溶解,说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故选项A正确;

B、鉴别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可抽丝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没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故选项B正确;

C、要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固体,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只要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就把碳酸钙与氯化钠分离,故选项C正确;

D、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氢氧化钡,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稀硫酸既能与氯化钡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后过滤,不能除去氯化钡溶液中的氢氧化钡,故D不正确。

故选:D。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试剂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比铜活泼,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通过过滤即可得到氯化亚铁溶液,选项A正确;

B、除去CO2中的CO,因一氧化碳的量太少,不能够点燃,且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选项B不正确;

C、除去盐酸中的硫酸,加入适量Ba(NO3)2溶液,Ba(NO3)2和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C不正确;

D、除去NaCl 中NaOH,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杂质,选项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除杂,需牢记除杂的原则,一不增加新的杂质,二被提纯的物质不能

减少,三易分离。

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除去括号中杂质目的的是

A.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粉

B.Fe(CuSO4)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KCl(KClO3)加入适量MnO2粉末充分反应

D.NaCl溶液(Na2CO3)加入适量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灼热的木炭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下列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加入药品的量及所用的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NaOH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

C、加水溶解后,锌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CuSO4能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应再进行过滤,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

除杂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使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因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燃烧,选项A错误;

B、Zn和Fe均能与H2SO4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B错误;

C、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不大,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鉴别:用熟石灰鉴别NH4Cl固体和NH4NO3固体

B.除杂:用浓硫酸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C.检验: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O2中是否混有SO2

D.制备: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少量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熟石灰无法鉴别NH4Cl固体和NH4NO3固体,因为两者都含有铵根离子,都能与熟石灰发生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用浓硫酸可以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而不引入新的杂质,故不符合题意;

C、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能,故不符合题意;

D、实验室通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少量H2,因为锌粒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速率适中,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过滤得到硝酸钠溶液,该选项正确;

B、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碳酸钠后引入氯化钡(过量)新杂质,该选项不正确;

C、高温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选项不正确;

D、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过量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除去盐酸后引入新杂质氢氧化钙,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二、中考初中化学计算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样品4.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CO2,溶液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l)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_______g;

(2) 4.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通入m3gCO2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_______(填“有”、“没有”)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2.2g 0.3g 4.2% 没有未溶解的氢氧化钙也能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

(l)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由图可知以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2.2g;

(2) 设4.0g样品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

232

2

Ca OH+CO=CaCO+H O

7444100

x 2.2g y

7444100

==

x 2.2g y

x=3.7g

y=5g

14.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一定质量8.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15%的硫酸铜溶液,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反应后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答案】0.8 2.2%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氧气的质量=(60g+3.3g)﹣62.5g=0.8g;

(2)根据题意,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3.3g×15%=0.495g,只要求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就可求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设过氧化氢溶液中含H2O2的质量为x

2222

2H O=2H O+O

6832

x0.8g

68x

=

320.8g

解得x=1.7g,

则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1.7g÷8.5%=20g,

反应后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0.495g

100%

20g+3.3g-0.8g

?=2.2%。

答:(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8g。

(2)反应后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

15.把2.4g镁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中,反应完毕后,向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NaOH溶液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图。

(1)计算与2.4g镁反应的H2SO4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2)加入NaOH溶液____g时,开始生成沉淀;图中a的数值为____。

(3)利用上述计算结果,若将NaOH溶液改用Ba(OH)2溶液并逐滴加入上述镁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____g。

【答案】9.8g8016052.4

【解析】

【分析】

(1)利用化学方程式:

2442

Mg+H SO==MgSO+H↑,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

(2)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与镁反应的稀硫酸是过量的,氢氧化钠先与稀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由图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时才开始形成沉淀;根据硫酸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消耗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3)氢氧化钡既能与稀硫酸反应,也能与硫酸镁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硫酸和硫酸镁的质量即可计算出产生的沉淀的质量。

【详解】

解:(1)设与2.4g镁反应的H2SO4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y;

2442

Mg+H SO==MgSO+H

2498120

2.4g x y

2498

=

2.4g x

x=9.8g

24120

=

2.4g y

y=12g

(2)由图可知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时才开始形成沉淀;

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42422NaOH+MgSO ==Na SO +Mg(OH)80120

12g

z

80120

=z 12g

z=8g 反应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8g 10%÷ =80g a 的数值=80g+80g=160g ;

(3)设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m ,生成的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为n ;

2424Ba(OH)+MgSO ==Mg(OH)+BaSO 1205823312g

n m

↓↓

120233

=12g m m=23.3g 12058

=12g n

n=5.8g 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b ;

22442Ba OH +

H SO ==BaSO +2H O 98233

9.8g

b

↓() 98233

=9.8g b

b=23.3g 生成的沉淀的总质量=23.3g+23.3g+5.8g=52.4g

答:与2.4g 镁反应的H 2SO 4的质量为9.8g ;若将NaOH 溶液改用Ba (OH )2溶液并逐滴加入上述镁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52.4g 。 【点睛】

有关化学方程式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计算的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也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溶液的质量可采用质量守恒法,即加入的物质的总质量减去产生的气体、沉淀、杂质的质量。

16.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向6.0g 石灰石样品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为止,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g 。 ① 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 mol 。

②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 ③ 若要计算上述反应所消耗盐酸溶液的质量,题中还缺少的一个数据是 。 【答案】①0.05 ②83.3% ③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析】

① 试题分析: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量之比即可计算出碳酸钙的物质的量。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2.2g÷(44g/moL)=0.05mol

设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x mol。

CaCO3+2HCl→CaCl2+H2O+CO2↑

1 1

x 0.05

1/ x=1/0.05 x="0.05" mol

②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0.05×100)/6×100%="83.3%"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③通过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溶质的质量,计算消耗的盐酸溶液的质量,那么就需要知道盐酸的质量分数。

考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7.普通黄铜由铜和锌组成,广泛用于制造板材、管材等,也用于铸造机械零件等。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含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取50.00g黄铜样品,加入一种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有关实验数据如下图。

(1)样品完全反应产生H2的质量___________。

(2)图中m与n的关系是m n(填“>”、“<”或“﹦”)。

(3)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某同学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请分析该同学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误的原因。

【答案】(1)0.5g(1分)(2)= (1分)

(3)67.5%(过程略,设答1分,计算过程3分)

(4)不正确,原因是盐酸溶液的质量为反应后溶液质量加上氢气的质量再减去锌的质量。【解析】

根据铜不和盐酸反应,锌和盐酸生成氢气和氯化锌进行解答

18.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40g ,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盐酸219g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8g(矿石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计算:

(1) 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 (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 【答案】80% 20% 【解析】 【分析】

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详解】

(1) 取矿石样品40g ,加入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共用去盐酸219g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8g ,则氧化铁的质量为40g-8g=32g ,故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2g

100%=80%40g

? (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23326HCl+Fe O =2FeCl +3H O 219160x

32g

219160

=x 32g

x =43.8g

故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43.8g

100%=20%219g

? 答: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盐酸的质量分数为20%。

19.现将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284.7g 滤液。计算: (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________

(2)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答案】23.3g 10% 【解析】 【分析】 【详解】

(1)解:设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x ,反应的氯化钡的质量为y 。 根据题意,参加反应的H 2SO 4质量为:100g×9.8%=9.8g

2244+=+20898233

y

9.B 8g

x

aCl H SO BaSO 2HCl

98

9.8g =

233x

解得x=23.3g

989.8g

=

208y

解得y=20.8g

(2)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为:284.7g+23.3g-100g=208g

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8g

100%=10% 208g

?

答:(1)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23.3g;(2)氯化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20.为测定某H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200g硫酸溶液置于烧杯中,不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_____(用符号)。

(2)在反应过程中,杯中溶液的pH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

【答案】23.3 H+、Cl﹣、Ba2+变大 4.9%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中信息可知,P点时氯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则生成的硫酸钡的质量是200g+100g﹣276.7g=23.3g,故填23.3;Q点的氯化钡溶液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钡,在Q点时溶液中的离子为H+、Cl ﹣、Ba2+,故填H+、Cl﹣、Ba2+;

(2)反应的过程中硫酸不断被消耗,生成盐酸,随氯化钡溶液的加入,溶剂增加,溶液的酸性不断变弱,所以pH会不断变大,故填变大;

(3)设氯化钡质量为x。

2244

BaCl+H SO=BaSO+2HCl

98233

x23.3g

98233

=

x23.3g

x=9.8g

原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g

200g

×100%=4.9%

答: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