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2)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3)

二、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3)

(一)以城市规划为龙头,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4)

三、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 (4)

(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网络时代的多维挑战 (5)

(二)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新平台 (6)

四、如何改进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 (6)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是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

有之义 (7)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 (7)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还需要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政府公

务员等成为学习型个体和创新型干部,并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7)

参考文献 (8)

[摘要]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目前的公共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致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责任扩大,以行政手段实施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分的局面必须改变。现阶段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该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与民众作为平等主体,共同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责;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只承担有限责任。

[关键词]政府职能;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承担职责

浅论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对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供商榷指正。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3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不是也不可能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因而,公共管理也必然只能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作为目标。

二、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目前,北京市大兴区街景一片新气象:地铁的建成及通行、座座高楼的矗立、大街的拓宽与改造无不需要政府的指示与协调。在公共管理中,在一定条件下,政府是可以支配公共管理的事物,并且本着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实现的。如若没有

政府,那么我们眼前的光鲜亮丽的风景线又从何说起呢!首先,政府在公共管理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政府是公共管理在社会中起着重要角色。再有就是政府对公共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以城市规划为龙头,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城市规划具有指导和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管理的依据和总纲,结合代表议案,有关部门高质量完成了相关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完善。

1.是高起点谋划,新城景观规划日趋完善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原则,完成了“两点一线”、新城核心区、兴华大街城市设计及地铁大兴线站点一体化设计,正在编制京开路沿线景观整治规划。绿地建设、风格形成、色调选取、地标建筑等方面也均做了详细规划,为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2.是早着手筹备,市政设施规划基本完成大兴新城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基本编制完成。目前,兴华大街沿线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家具(包括交通类护栏、步行导向牌、公交车站设施、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存车架、信息亭、报刊亭、街牌、座椅等),已随综合环境整治工程同步竣工亮相。兴丰大街、京开路沿线市政规划将在明年予以实施。

3.是超前性设计,加快实施新城交通规划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大兴新城综合交通规划》,《大兴新城地区交通突出问题近期解决措施和远期对策》、《新城地区交通秩序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从路网完善、科技投入、强化管理、科学组织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各种政策手段,努力解决新城交通问题。

三、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

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目前的公共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致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责任扩大,以行政手段实施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分的局面必须改变。现阶段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该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与民众作为平等主体,共同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责;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只承担有限责任。那么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表现为:

互联网因其传播速度快捷性、信息内容海量性、文化观点多元性等特点‘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舆论渠道, 已经渗入到

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日渐深入地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和政治生态环境。尤其是在事关公共利益或公共价值方面, 互联网一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深入的视线引导着舆论热点引发、扩大或化解公共危机的案例屡见不鲜。

大兴区虽然拥有庞大的网民群体, 但仍没有进化到真正的网络公民社会而互联网自媒体的特性给网民勃发的激情提供了参与和发出自己声音的可能, 于是一些在传统传播渠道和言论环境下原本可以控制的事件, 因互联网的传播, 引爆舆论热点从而引发、扩大公共危机事态, 加剧了危机管理难度。

(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网络时代的多维挑战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并行、传统与现代及后现代主义并存、不和谐因素活跃、社会矛盾多发的时期, 也是各类公共危机的易发期。环境污染、社会分化、贫富差距、公权腐败、群众维权等客观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诱发公共危机事件。一些自然灾害也可能因为自然原因和人类社会自身原因交互作用,而成为危害巨大的公共危机事件。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下, 为应对互联网触发或者扩大的公共危机传统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呈现出非常苍白的一面。

1.在观念上, 对网络认识不足、认识错误或认识焦虑, 缺乏明晰的应对措施部分领导干部对待网络的态度以及参与网络互动的情况与民众的期待不相适应有些领导干部甚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网络焦虑”情绪, 主要表现为被网络世界边缘化的危机感焦虑, 面对网络上的批评和指责的委屈感焦虑, 遇到突发性事件特别是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的危机感焦虑。尤其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时候领导干部在面对“行政问责风暴”的同时还要面对民众铺天盖地的“网络问责风暴”, 进一步加重领导干部的焦虑情绪。而一旦网络舆论风暴爆发一些地方又不能正确对待并妥当处理网络舆论, 施以“封、堵、压、谎” 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容易加深政民之间的隔阂, 加剧政府危机管理的难度。

2.在体制上传统应急管理体制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公共危机有效有力, 而在应对网络公共危机时却显苍白社会性公共危机的诱因复杂、涉及面广传统应急管理模式往往是保守式、关门式决策只注重应对现实问题忽视、缺乏舆论引导尤其是网络舆论和信息公开与社会性公共危机的生成、发酵和消解在机制上不相适应。而无论是面临自然性灾害或是社会性公共危机舆论引导及信息公开都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对此处置不当则容易引发社会潜在矛盾的连锁反应进而成为政府危机、社会危机。例如汶川地震发生后前期舆论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短期内网上各种谣言四起面对网上流传广泛的各种地震预测不到位的原

因, 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造成很多人对专家和政府部门的质疑和不信任。

3.在载体上, 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尚缺乏与网络媒体相匹配的应急管理网络平台目前各级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并作为决策系统的组成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缺乏一个面向公众的应急管理和舆论管理机制尤其是没有建立起与网络媒体相匹配的反应、互动、决策机制。虽然在现有网络管理体制下能够总体保证舆论的方向正确但是基于互联网的自媒体特性, 公民话语空间延伸网络舆论不断影响着社会公共事件的进程特别是在公共危机事件中, 事件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社会性、扩散性、危害性从根本上吸引着公众注意力使得政府在运作体制内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网络应急管理监测、对话与传播载体。

(二)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新平台

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府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提供网上服务、集纳社情民意、接受公众监督的官方网站, 同时也是政府开展危机管理的新平台和舆论阵地具有任何媒体都替代不了的作用。其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权威性互联网因其言论自由性和任意性, 既是海量信息的来源, 也是谣言的集散地。在重大的社会突发性事件面前, “信息焦虑”是大多数人的自然反应只有通过权威、及时、准确的报道才能有效遏止谣言与恐慌。政府门户网站是各级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和公众服务平台, 信息来源优势和公众信任度是其他媒体不能比拟的。

2.及时性相比传统媒体的发布周期, 政府网站能够在政府体系内快速传达权威声音。当威胁到公共利益的事件发生时, 一些人往往以讹传讹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总是更信任政府的信息, 只有政府出面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才能避免流言的产生和传播。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当天下午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实时发布市政府公告之后的两个月时间里登载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信息条, 同时聚合了成都日报等传统媒体涵盖本地及邻近地区的灾情、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举措和进展等详实信息。成都市人民政府网站为公布政府应对措施, 减少市民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3.互动性作为一个交互平台政府门户网站并不单纯地起信息发布作用更是了解民情民意、疏通民意、传递民声的互动平台能有效弥补传统媒体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响应滞后、方式单一、传播单向等不足。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约请心理专家及民政厅副厅长分别做客网站就“如何进行心理援

助”“抗震救灾民政在行动”等话题和网友进行在线访谈迅速开通网络寻人等服务广泛征集群众对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的建议、意见, 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搭起了一座政府和群众之间积极沟通的桥梁。

4.持久性较之传统纸媒的媒介传播优势政府门户网站在信息的丰富度、纵深度和长期性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各级各地政府门户网站专题介绍有关防震、抗震、救灾的科学知识及卫生防疫等常识增强了公众的抗灾自救能力提供灾区最新天气预报、余震情况通报、各医院收治地震伤员查询、网络寻亲问友等便民服务。对于历史信息, 公众也可以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方便地查阅。

四、如何改进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是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不断学习,与世界发展潮流同步。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把最先进、最能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利益的思想认识和实践经验,体现在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来号召全体党员、凝聚全国人民,在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共同目标中自我超越、自我发展,共同奋斗。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对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加以借鉴和吸收,营造党内党外终身学习的组织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和制度化的行为,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党员相互学习的课堂,交流思想的精神家园和团结前进的战斗堡垒。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还需要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政府公务员等成为学习型个体和创新型干部,并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这就要求全体党政干部在学习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的过程中,善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不断追求思想上的新境界,不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步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度。阶段性目标是在20世纪末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我国经济转型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上述目标的实现依然任重而道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困难和失误再所难免。对现存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估、获得科学的认识,对于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各自的优势、克服市场缺陷和政府缺陷,对于规范、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职能,对于推动改革事业的深化和发展,对于促进政府在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数字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创新-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数字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创新-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数字化办公模式对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意义 (一)数字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数字,几乎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触,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符号。但是数据就没有那么好理解了。目前,对数据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大量的数据、海量的数据。如何理解数字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呢?其实就是政府公共管理开始运用数据来进行管理,利用数据库软件工具对数据进行抓取,接着对其进行分析管理,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有规模大、类型多样、时效高速等几个特点。采用数字管理模式,海量数据会不断增长,政府采集的数据来源渠道和种类也比较多样化,对数据的处理速度也是比较快的。

这样以数据作为依托,可以更好地解决公共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利益。 (二)数字化办公模式对政府公共管理创新的意义 在政府公共管理中,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主要的任务是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求福利。数字化办公模式对政府公共管理创新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对政府自身而言,在数字政府公共管理模式中,政府完全可以用收集回来的数据分析政府公共管理的行为,以此作为参考,设立可行的预警机制,转变传统思维,面对挑战,改革创新,消除信息孤岛现象,让数据资源得到共享,令信息的传达更便捷更畅通,从而增强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为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对政府外部而言,能够把政府的相关信息反映给公众,使信息更加透明,提高了公众的参与度,公众不仅可以参与政府公共管理的政策制定,还可以随时查看政府的执行情况,加大了监督政府的力度,能够不断推动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提高。

浅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2)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3) 二、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3) (一)以城市规划为龙头,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4) 三、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 (4) (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网络时代的多维挑战 (5) (二)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新平台 (6) 四、如何改进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 (6)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是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 有之义 (7)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 (7)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还需要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政府公 务员等成为学习型个体和创新型干部,并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7) 参考文献 (8)

[摘要]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目前的公共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致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责任扩大,以行政手段实施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分的局面必须改变。现阶段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该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与民众作为平等主体,共同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责;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只承担有限责任。 [关键词]政府职能;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承担职责

浅论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对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供商榷指正。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3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不是也不可能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因而,公共管理也必然只能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作为目标。 二、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目前,北京市大兴区街景一片新气象:地铁的建成及通行、座座高楼的矗立、大街的拓宽与改造无不需要政府的指示与协调。在公共管理中,在一定条件下,政府是可以支配公共管理的事物,并且本着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实现的。如若没有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 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 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

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 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温州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3: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4: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5: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6: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7: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8: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

32 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作为我国首届MPA学员,笔者在系统接受MPA教育和对公共管理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理解,供商榷指正。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3个方面的共识: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笔者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1

第一章、 一、简答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 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二、简答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规范方法 2. 实证方法 3. 案例方法 4. 系统方法 5. 比较方法 6. 数理方法 第二章、 三、简答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在交易上存在着的差异 1.经济市场交易上交易的是私人物品,交易没接是货币;政治市场上交易的是规章、政策、议题等公共物品。 2.经济市场上的交易主要在单个人或单个厂商之间进行,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主要是集团、政党之间的交易。 3.经济市场上的交易基本上是一种自愿的、平等的和等价的交易,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具有一定的非自愿性、不平等性和强制性。 四、论述布坎南等人对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详见p35 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 (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4)选民的“短见效应”。 (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五、简述布坎南对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分析详见p35-36 (1)缺乏竞争性压力。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缺乏监督信息。 六、简答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七、论述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综合各国行政改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可以总结出以下具有共性的几点。 1. 为了解决本国的财政问题,各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中大都包括了私有化或带有私有化倾向的改革措施。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做法不仅使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减轻,而且探索出了一条使社会逐渐摆脱对政府过分依赖的可行之路。 2. 为改革政府的传统官僚行政理念,政府部门引入了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 3. 为满足社会的动态需求而对行政架构作出调整,主要做法是界定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加强执行机构并赋予两者相应的支配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依据社会需求的优先次序实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可以使执行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必要的优质社会服务上。 4. 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角色”转变,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 5. 通过政府改革和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各国执政者产生了一个认同:要想真正做到精简政府,使之摆脱财政赤字的困扰和琐事的干扰,政府就应该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上。 八、简答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 1.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作公共选择。虽然在实践上依然更多地偏向于政府,但更多的市场,更小而有效的政府已经成为西方各国乃至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并继续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在美国等国家转化为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虽然在削减社会福利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行政改革的启示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行 政改革的启示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启示 摘要: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而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改革的浪潮。几十年来,我国行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重大进展,西方的改革则使支配了20世纪大部分时间的以官僚制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效。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观点以及西方的成功经验,以期从中寻找适合我国国情并具有借鉴意义的观点,为我国进一步推进公共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进一步深化我国政府改革。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理论西方国家行政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是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论危机以及现实实践过程中的挑战双重合力所导致的结果。他们贯彻“人首先是一个经济人”的经济学理论假设,认为市场可以取代政治或行政成为管治社会的主导机制,只有将“经济效率”奉为最高标准,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应用交易费用分析来节约交易成本,使代理成本最小化,才能使众多自利的个体走到一起,增加社会福祉,强调政府公共管理应当像企业管理那样,将效率放在首要位置。 其主要思想为:(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2)新公共管理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6)政府应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7)政府应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8)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 二、我国政府行政改革存在的部分问题和缺陷 1、行政改革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和缺陷 我国政府在干预选择失当,不合理的限制性规章制度过多过细,公共产品生产的比重过大;对各种政策工具选择及搭配不适当,过多地运用行政指令性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345 行 政 管 理 INTELLIGENCE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徐晓晨 摘 要: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权威性危机和管理危机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社会矛盾不断。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利益的捍卫者,在面对社会普遍怀疑时必须认真扮演其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角色,提高公共管理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满足中国民主与法治要求,推动中国地方治理方式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加深政府对自己角色重要性的理解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关键词:公共管理 社会转型 政府职能转换 公权力 一、政府公共管理发展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西方学者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权限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历经几次经济危机的实践考验,从最初的自由放任管理阶段到后来的福利国家与政府的全面干预阶段,再到现当代的新古典主义与新公共管理阶段。其职能包括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是政府自身的管理,它构成政府公共管理的内域;对外是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它构成政府公共管理的外域。本文所探讨的仅为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外域。外域方面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在于其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和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一)西方学界定义的三大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1、里格斯行政模式三分法:来自于里格斯行政生态学说,将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划分为融合模型、衍射模型、和棱柱模型。 2、韦伯-威尔逊模式:威尔逊提出了建立专门行政管理学的构想以及政治和行政二分的理论原则,将行政管理作为专门的技术领域来看待。 3、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则包括效率驱动模式、小型化和分权模式、追求卓越模式和公共服务取向模式。 (二)中国政府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模式 1、苏南模式:又称“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通常是指费孝通提出的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2、珠江模式: 指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城市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 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 我国实践中形成的这几种模式,虽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仍旧存在着整个中国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通病:如官治金融、官员寻租、官商勾结等等现象。 二、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在地方上的代表,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占据强势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保证自身权力的平稳运行,时刻牢记自身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居中地位,不能运用行政权力过度干涉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通过协调中央和地方利益,规范社会秩序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来实现其公共管理职能。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类: (一)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政企分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应从微观领域转变为宏观公共管理。在公共管理活动中,通过政府公权力来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产权模糊等深层次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企业发展。同时,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可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规划,区分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财权和事权,改变国有资产条块分割、经营责任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规范社会秩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掌握国家公权力,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处于强势主导地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地方政府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运用自身权力和地位,从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为地方百姓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水平。 三、我国地方政府现阶段在公共管理定位中的问题 (一)政府自利化 部分地区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未能正视自身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居 中公益位置,经常不当使用自身权利,在管理中找寻制度空隙从而实现谋求部门机构自身利益。而在大部分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部门自身私利是相对立的,政府部门理应自觉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当政府部门过度谋求自身利益时,地方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引发不满。破坏了政府公权力的权威和地方政府政权的合法性地位。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策执行者和地方利益捍卫者,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可以通过自身公权力的实施来协调中央政策和地方利益之间的矛盾,推动地方利益的扩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在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指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身管理者的地位,换句话说,必须注意自身公共服务者的地位,预防市场出现排斥、歧视外来企业和资金或者过度保护地方企业的不良现象,推动地方市场自由健康地发展。 (三)政府行政效率低下,部门间缺乏统一协调 地方政府机构部门间未曾发现团队协同合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大部分公共管理活动的实施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调一致工作,而地方政府由于各方利益错综复杂,部门间利益存在对立情况,加之同级政府部门中缺少一个核心领导部门,这就造成了在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部门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争夺利益瓜分或者互相推诿责任,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严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公共管理水平低。 参考文献: [1] 金太军:《论政府公共管理责任的承担》,《行政论坛》,2008.1。 [2] 李雪梅:《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公共管理中政府的角色转变-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中政府的角色转变-公共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角色转换 (一)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在国家刚刚产生的时候,“政府”与“国家”是混淆的,都是指代统治者组成的统治机构。这一时期的政府,最大的特点就是权力集中,范围宽泛。在中世纪的中后期,西方国家的政府负责了外交、军事、、经济等一切领域的管理工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民族国家诞生,各国政府依旧拥有着巨大权力,管理着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各项事物。为了打破这一状况,英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提出了“政府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2]77的看法,同时还认为“政府权力作为来自人民委托的权力,必须接受委托条件的限制,即不得侵害人民的生命、自由和财产”[3]。他还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2]91,这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奠定了基础。在这之后,潘恩、汉密尔顿以及密尔更是将有限政府的思想发扬光大,这就从理论上实现了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换。

(二)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这就导致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趋同,因此公共管理始终寓于国家治理之中。这便形成了管制型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依旧未能摆脱管制型政府的传统思想,国家依旧包办一切,掌控一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的进步,我国社会不再完全依附于国家和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也开始呈现多样化趋势。原先的公共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中国,因此,政府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成为必然。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掌舵”,而非“划桨”;政府不应独自“掌舵”,而应让公民居于政府治理体系的中心,由此便得到了“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在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服务职能,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4]。还有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制度框架内,把服务作为社会治理价值体系核心和政府职能结构重心的一种政府模式或曰政府形态[5]。今天,我们大力建设的服务型政府首先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在观念上摒弃“官本位”的传统思想,将广大民众放在首位;其次,它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真正承担起实现公共利益的重任;再次,它必须是一个边界有限的政府,明确自己的权力界限,管好该管的事,绝不越俎代庖;最后,它必须是一个阳光透明、法制的政府,只有创造了这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才能使服务型政

公共管理学考试重点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的知识要点 何谓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异同?私部门管理可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吗?为什么?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本质上属于国家活动,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它的主体是政府,其权威的行使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 私人管理虽然也有权威,但其权威是经济的权威或市场的权威,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政府部门虽然较重视层级节制的权威,但仍常常处于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之中,其自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而私人部门的管理则具有相对充分的自主权。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公共管理:政府有责任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政府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 私人管理:私部门提供的是私人物品。;私人的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他们经济利润。 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公共管理严格受法的支配,由于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具体执行法律内容无异于实现公共利益,因此为实现政府的任务,达成政府的目的,政府部门可依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作用。 对于私领域的管理,其更多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拥有高度的管理裁量权,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交易活动完全可以自己的意思而为之。 政府与市场 ①垄断与市场 私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而公共部门只有一家,缺乏竞争力。 ②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而私部门提供的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的、排他的,价格也可以衡量。 ③自由与依赖 消费者购买私人产品时可自由选择,而公民对于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④利润与支持 私部门大多以利润为导向,而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顾客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的目标;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 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政府治理中的理性往往是多元理性,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非单一的考虑。 私部门因其组织属性所定,加之职能有限,管理问题涉及的标的人口较少,影响面小,不易形成整体社会作用,所以其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的考虑,而往往不顾及或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作为管理活动,无论是公共管理还是私部门的管理,的确有很多相同之处:都需要政策管理,包括制定目标规划、实施方案、执行与评估问题;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如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等。 私部门的管理可以运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去,但的有所选择地去运用。从现实来看,公共

《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教程》复习资料

《服务型政府公共管理教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 1.公共服务是21世纪和的核心理念 2.公共治理要紧是以为基础,以为保证,对社会关系进行约束,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3.公共服务以为基础,强调政府的,强调的权益。 4.我国传统的公共治理模式是高度合一的集中治理模式,它导致社会缺乏的能力,最终阻碍到社会的和谐、健康进展。 5.公共治理的核心和本质确实是政府。 6. 行政是一种治理活动,是的治理,它治理的对象是 和机构内部事务,而其中更庞杂的是。 7.公共事务分为和。 8. 在社会转型时期,将相伴政府职能的转变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公共治理主体。 9. 是我国公共治理的重要主体,党的领导保证了公共治理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10.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行政治理改革,全然的动因来自于市场取向的改革。 11. 治理方法是与的统一。 12. 在我国,最具特色的公共治理方法是与的结合。 13.我国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确定为:和。 14.公共行政组织受制于法治原则第一是的要求和表达。 15.公共行政组织应受制于与相统一的法治原则。 16.以为基础的法律得到社会的普遍遵循,这还只是法治原则一个形式层面的价值要求。 17.公共行政组织必须由制定的法律予以授权和限制,其活动

必须以促进和保证为其宗旨,政府必须对负责。 18. 公共行政组织关于防止行政权滥用、行政自我膨胀以及行政机关争权、越权是最重要最有效的制约。 19. 的完善是实现法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的条件,是实现民主、保证人权、塑造责任政府的一个必要途径。 20. 是革命的首要咨询题,也是建设的首要咨询题。 21.“”的组织路线是正确领导的全然保证。 22.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这一原则要紧表达在三个方面:、、。 23. 、,在领导思想上的集中表达,确实是从社会主义初级时期的实际动身。 24. 是社会公共权威部门在特定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25. 给予政府组织的权力是公共政策权威性的要紧依据。 26. 是总的战略目标和总的原则。 27. 是政府为解决具体咨询题而给有关部门和个人规定的行动准则。 28.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以猎取最佳为原则。 29.按照戴维.伊斯顿的观点,公共政策在本质上是关于的一种权威性分配活动。 30.以的全然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公共政策的差不多立场,这是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全然动身点、归宿和最终检验标准。 31.公共政策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机制和社会利益的调剂机制,还必须符合“”,促进社会公平。 32.公共政策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的需求,服从和服务于 的利益。 33.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行政人仅具有,因为人类的理性受到许多限制如,、多元价值限制、、成本限制、情形限制。 34.渐进主义模型理论的核心是“”理论。

浅谈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

摘要 我国现阶段公共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致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官僚等级作风全面渗透,以行政手段实施公共管理并不符合大众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分的局面必须改变。现阶段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该是政府放权,改变以往行政手法去对待公共利益,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责;理清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有责任有义务,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关键词:公共利益行政管理区别弊端责任作用的发挥

目录 一、公共管理的定义、内涵 (1) 二、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1) 三、公共管理的主体的探讨 (3) (一)这是由公共管理的社会历史性所决定的 (3) (二)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是可分离的 (3) 四、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4) (一)官僚体制与公共管理 (4) (二)官僚制组织形式导致效率低下 (4) (三)政府不是绝对公平的 (4) 五、政府在公共管理的责任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5) (一)让公众来参与评议政府 (5) (二)让政府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需要 (5) (三)让公众追究政府责任 (5) 参考文献 (7)

浅谈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作用 一、公共管理的定义、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以下方面的共识: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不是也不可能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因而,公共管理也必然只能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作为目标。 二、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说到公共管理不可避免的就要提到行政管理,因为公共管理往往会被披上政治的衣服,可以说在政府的各项管理中,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也是经常被混淆的。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共管理的外延比行政管理的外延大,公共管理的内涵比行政管理的内涵更丰富,但是,在当今世界各国行政管理又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和主导者,舍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就无从谈起。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是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是国家公务员和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 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行政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不仅研究政府组织的管理问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1.1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目的:维护公共利益 (3)公共管理的手段:法律、行政、经济 (4)公共管理的职能:计划(规划)、决策、组织、协调、控制 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发展规律的学问。 1.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 (1).确定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 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 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要改变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2)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 (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方面。 (2)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政治经济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依赖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多门学科相融合。 (3)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4)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又是规范的,提倡研究“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 (5)更具现实性。 1.5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浅论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地方政府竞争

浅论区域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地方政府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政府公共管理的传统治理结构和制度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诉求。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以区域公共管理的视野审视中部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构建良好的竞争秩序,符合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潮流,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和实践价值。 标签:区域公共管理;地方政府竞争;中部崛起 [文献标识码]A 一、区域一体化浪潮催生区域公共管理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适应国内外公共管理环境的权变需求,也为了更好地体认公共管理这门学科的社会性和应用性特色,国内学者在国内公共行政学界开始对“区域行政”和“区域公共管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1〕伴随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滚滚而至,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社会公共问题“区域化”和无界化的态势更加明显,一种有别于全球治理(国际公共管理)、国家公共管理、地方公共管理的区域公共管理,正在迅速凸显和逐步成形。区域公共管理面对和要解决的是区域性公共问题,因而它区别于传统的“行政区行政”〔2〕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治理结构和制度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诉求。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管理社会公共问题的惟一机制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缺少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因此,社会公共问题往往被禁锢于行政区划内部,通过内向型行政方式予以解决。由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进程的滞后,加之尚未顺利实施行政性分权的配套改革,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直接后果是催生了诸多新型的社会公共问题,比如地方政府的GDP 崇拜和政绩主义、地方政府间的恶性竞争等。我国市场化进程中催生的这些问题,不仅突破了传统行政区划的刚性束缚,扩散和蔓延到由多个地区组成的某一经济区域,而且还超越了计划体制下那种由上至下的政府治理能力域限,衍生为区域性公共问题。 另外,中国还是一个后发赶超型现代化国家,因而与西方发达现代化诸强相比,我国的综合现代化水平也还很低,仍基本处于“ 经典现代化”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再现代化”甚至超现代化水平相比,更有天壤之别。尤为突出的是,中国是一个严重非均衡发展的国家,内部的现代化程度和发展水平在空间区域上表现出巨大的落差,伴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央对地方的权力下放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从集权与分权的政治逻辑来看,市场经济下中央政府实行经济性分权政策是好事,它能够诱发哈耶克所谓的自发秩序的慢慢形成,有利于调动地方行动主体(包括地方政府) 发展经济和参与市场竞争的主动性、积极性。然而,由于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进程的滞后,加之尚未顺利实施行政性分权的配套改革,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