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无损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工艺技术)无损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工艺技术)无损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无损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一、检测范围

超声检测采用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检测范围包括原材料,铸件,锻造件,焊缝的缺陷检测。

二、引用标准、法规:

JB/T10559-2006 《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

三、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四、探伤仪

TS-2008C 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工作频率为1~5MHz,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80dB 以上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2dB,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 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1%,垂直线性误差≤5%。

五、探头

常用探头有单直探头、单斜探头、双晶探头等,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10dB。

六、超声检测一般方法

1、检测复盖率

检测时应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复盖率应>探头直径的15%。

2、探头的移动速度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超过150mm/s。

3、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至少比基准灵敏度高6dB。

4、耦合剂

采用机油、甘油等不损伤工作表面的耦合剂。

5、检测面

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均应清除,其表面粗糙度符合检测要求。

6、耦合补偿

6.1 表面粗糙度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损耗进行补偿。

6.2 衰减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6.3 曲面补偿

在对曲面工件检测时,考虑曲面因素对结果误差的影响进行补偿。

7、校准

校准在基准试块上进行,使超声波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7.1 仪器校准

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对仪器的水平线性进行测定;在使用过

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对仪器的水平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7.2 探头校准

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校准。

7.2.1 斜探头校准

在探头使用前,对斜探头至少进行前沿距离、K 值、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等的校准。在使用过程中,每个工作日应校准前沿距离、K 值和主声束偏离。

7.3 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每次检测前均应对扫描线、灵敏度进行复核,下述情况时应随时重新核查:

a. 校准后的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旋纽发生改变时;

b. 开路电压波动或检测者怀疑灵敏度有变化时;

c. 连续工作4h 以上时;

d. 工作结束时。

7.4 扫描量程的复核

如果距离—波幅曲线上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读数的10%,则扫描量程应予以修正,并在检测记录中加以标明。

7.5 扫描量程的复核

校核应不少于3 点。如曲线上任何幅度下降2dB 时,则应对上一次以来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检;如果幅度上升2dB 时,则应对所有的记录信号进行重新评定。

8、试块

8.1 试块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相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

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φ2mm 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8.2 校准用反射体可采用长横孔、短横孔、平底孔、线切割槽和V 型槽等。校准时探头主声束与反射体的反射面相垂直。

9、焊缝超声检测

9.1 采用标准试块为CSK-ⅠA、CSK-ⅡA、CSK-ⅢA。

9.2 CSK-ⅠA、CSK-ⅡA、CSK-ⅢA 试块适用壁厚范围8~120mm 的焊缝,在满足灵敏度要求时,也可采用其它等效试块。

9.3焊缝检测采用一种K 值探头、利用一次反射法在焊缝的单面双侧对整个焊缝接头进行检测。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焊缝,根据实际需要可将焊缝余高磨平,直接在焊缝上进行检测。

9.4 检测区域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最小为10mm。

9.5 探头移动区应清除焊接飞溅、铁屑、油垢及其它杂质。检测表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探头的自由扫查,其表面粗糙度Ra 应为6.3μm。

9.5.1 采用一次反射法检测时,探头移动区应≥1.12P:

P = 2TK 或P = 2Ttgβ

式中P——跨距,mm;

T——母材厚度,mm;

K——探头K 值;

β——探头折射角°。

9.5.2 去除余高的焊缝,应将余高打磨到与邻近母材平齐。保

留余高的焊缝,如果表面有咬边、较大的隆起和凹陷等应进行适当的修磨,并作圆滑过渡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评定。

9.5.3 探头K 值(角度)

斜探头的K 值(角度)选取见表4 规定,条件允许时尽量选用较大K 值探头。

表4 斜探头K 值表

9.5.4 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选择

壁厚为8~120mm 的焊缝,其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按表5 规定选择。

表5 距离-波幅曲线的灵敏度

9.6 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线放置在检测面上作锯齿型扫,采用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基本方式,观察缺陷动态波形和区分缺陷信号或伪缺陷信号。

9.7 作好原始记录,及时出具检验报告。

无损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有限公司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的编制 2012年3月 第一节一般知识 一、概念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由通用工艺规程和工艺卡两部分组成。 1、通用工艺规程 通用工艺规程又称检验规程、工艺程序,是指本单位对结构件、承压设备和其他产品,在制造、安装、在役检验等方面对产品质量检测时,需要进行无损检测的通用的技术规定或规则,是原则性的指导文件,同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程、法规的要求,并满足顾客的要求;针对某一类产品的特点进行编制,提出共有的规定,以便于统一实施;以文字说明为主,图表为辅,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2、工艺卡 工艺卡是根据通用工艺的规定和要求及有关标准和合同委托要求,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工艺卡,要求检测工艺参数具体,检测方法和程序明确,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在专用工艺卡的各项参数均要有具体数值,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这些数据操作。 二、编制依据和原则 1、依据 (1)依据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如: ?《xx入级规范》、《xx建造规则》、《固容规》等等; ?CB/T3558、CB/T3559、GB/T3323、JB/T4730等等; ?国家颁布的相关文件。 (2)依据顾客的要求,即依据本单位顾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多数顾客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解答,提出处理意见。 (3)依据本单位技术水平,仪器装备情况,编制的工艺规程应做得到,切实可行。 2、原则 (1)遵照国家现行执行的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在质量验收时应同时满足顾客要求和国家或行业现行执行的标准、法规。 (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应针对本单位或委托方产品特点,作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如现场检测,只编入需要的内容。 (3)工艺规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等,并明确对工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资质要求。 (4)标准中需要确认的项目,应经确认后方可编入通用工艺如: ?UT耦合补偿的规定; ?检验的时机; ?自行制作的工作试块。 ?检测过程中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工艺参数等内容应经试验和评审合格后方可使用。 (5)通用工艺中应采用本单位的一些行之有效和做法,如采用探头、专用工艺,但必须进行评审。 (6)通用工艺要求文字简练明确,对经常使用的参数和有关计算应预先计算好,列成图表。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标准规范标准规章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n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委托单要求并同时根据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有色金属标准》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标准汇编

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标准汇编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金属无损检测与探伤卷(上)(第二版) 一、通用与综合 GB/T 5616-1985 常规无损探伤应用导则 GB/T 6417-1986 金属溶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 GB/T 9445-1999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GB/T 12469-1990 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类GB/T 14693-1993 焊缝无损检测符号 JB 4730-19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JB/T 5000.1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无损探伤 JB/T 5000.15-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无损探伤 JB/T 7406.2-1994 试验机术语无损检测仪器 JB/T 9095-1999 离心机、分离机锻焊件常规无损探伤技术规范二、表面方法 GB/T 5097-1985 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 GB/T 9443-1988 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 GB/T 9444-1988 铸钢件磁粉探伤及质量评级方法 GB/T 10121-1988 钢材塔形发纹磁粉检验方法 GB/T 12604.3-1990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 GB/T 12604.5-1990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 GB/T 15147-1994 核燃料组件零部件的渗透检验方法 GB/T 15822-1995 磁粉探伤方法 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GB/T 17455-1998 无损检测表面检查的金相复制件技术 GB/T 18851-2002 无损检测渗透检验标准试块 JB/T 5391-1991 铁路机车车辆滚动轴承零件磁粉探伤规程 JB/T 5442-1991 压缩机重要零件的磁粉探伤 JB/T 6061-1992 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 JB/T 6062-1992 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 JB/T 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 JB/T 6064-1992 渗透探伤用镀铬试块技术条件 JB/T 6065-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片 JB/T 6066-1992 磁粉探伤用标准试块 JB/T 6439-1992 阀门受压铸钢件磁粉探伤检验 JB/T 6719-1993 内燃机进、排气门磁粉探伤 JB/T 6722-1993 内燃机连杆磁粉探伤 JB/T 6729-1993 内燃机曲轴、凸轮轴磁粉探伤 JB/T 6870-1993 旋转磁场探伤仪技术条件 JB/T 6902-1993 阀门铸钢件液体渗透探伤

无损检测技术,原理,方案。

第1章无损检测技术 1.1无损检测技术概述 无损检测NDT (Non-destructive testing),就是利用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的所有技术手段的总称。NDT 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等信息,进而判定被检对象所处技术状态,如合格与否、剩余寿命等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通过使用NDT,能发现材料或工件内部和表面所存在的缺欠,能测量工件的几何特征和尺寸,能测定材料或工件的内部组成、结构、物理性能和状态等。如无损检测方法分类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检测Ultrasonic Testing,射线检测Radiographic Testing,磁粉检测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渗透检验Penetrant Testing ,涡流检测Eddy current Testing。非常规无损检测技术有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泄漏检测Leak Testing,光全息照相Optical Holography,红外热成象,微波检测Microwave Testing。 1.2无损检测的发展 (1)由定性检测逐步向定量检测与评价过渡和发展 用断裂力学等原理来确定极限寿命设计思想的出现,导致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近年来较大幅度地增加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的研究经费,以开展缺陷的定量测定。由原来的探伤技术发展成测伤技术。检测时不仅要求探测出缺陷的有无及位置,而且还要测定出缺陷的类型、尺寸、形状和取向。 (2)发展新材料和新的无损检测与评定方法和技术 随着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出一些新材料和异型结构件。对它们的无损检测与评价,用原有的技术和方法常常难以进行或达不到要求。 (3)发展自动化无损检测与评价系统 自动化无损检测技术比非自动化无损检测能提供更好的重复性、结果一致性和检测的可靠性,降低了对操作人员操作技术高度熟练的要求,减少人为误差的几率。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判断的复杂性,无损检测与评价的自动化,在目前并没有达到完全可以取代人工操作的地步,实现完全自动化还是人们长远的奋斗目标。

NB47013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目录 第一篇总则 第二篇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三篇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四篇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第五篇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总则 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射线检测(RT)、超声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探伤(PT)四种无损检测的工艺方法。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无损检测。 1.2 引用标准 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 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4)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3一般要求 1.3.1 选择原则 1.3.1.1 特种设备RT、UT、MT、PT的选择及抽检率应按《容规》、《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GB150、GB151及图样的要求执行。 1.3.1.2 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后24小时后,才能进行焊缝无损检测。 1.3.1.3 对要求无损检测的角接接头、T型接头,不能进行RT或UT检测时,应进行表面无损检测。 1.3.1.4 凡铁磁性材料制成的特种设备及零部件,优先使用MT检测表面缺陷 确因结构形状等原因不能使用MT检测时,方可采用PT检测。 1.3.2 检测人员 1.3. 2.1 从事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相应的无损检测资格。 1.3. 2.2 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1.3. 2.3 各种检测方法的报告,均由II级以上资格人员签发,并加盖公章。 1.3. 2.4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1.3. 2.5 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 1.3. 2.6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从事射线评片人员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无损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无损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无损探伤检测工艺规程

一、检测范围 超声检测采用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检测范围包括原 材料,铸件,锻造件,焊缝的缺陷检测。 二、引用标准、法规: JB/T10559-2006 《起重机械无损检测钢焊缝超声检测》三、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审核制度。

四、探伤仪 TS-2008C 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工作频率为1~5MHz,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80dB 以上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2dB,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 误差在±1dB 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水平线性误差≤1%,垂直线性误差≤5%。 五、探头 常用探头有单直探头、单斜探头、双晶探头等,在达到所检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10dB。 六、超声检测一般方法 1、检测复盖率 检测时应尽量扫查到工件的整个被检区域,探头的每次扫查复盖率应>探头直径的15%。 、探头的移动速度2. 探头的扫查速度不超过150mm/s。 3、扫查灵敏度 扫查灵敏度至少比基准灵敏度高6dB。 4、耦合剂

采用机油、甘油等不损伤工作表面的耦合剂。 5、检测面 检测面应经外观检查合格,所有影响超声检测的锈蚀、飞溅和污物均应清除,其表面粗糙度符合检测要求。 6、耦合补偿 6.1 表面粗糙度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由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能量损耗进行补偿。 6.2 衰减补偿 在检测和缺陷定量时,对材质衰减引起的检测灵敏度下降和缺陷定量误差进行补偿。 6.3 曲面补偿 在对曲面工件检测时,考虑曲面因素对结果误差的影响进行补偿。 7、校准 校准在基准试块上进行,使超声波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轴线,以获得稳定和最大的反射信号。 7.1 仪器校准 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对仪器的水平线性进行测定;在使用过. 程中,每隔三个月至少对仪器的水平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7.2 探头校准 在探头开始使用时,对探头进行一次全面的性能校准。 7.2.1 斜探头校准

无损检测方案隧道质量

隧道质量的无损检测方案 一、隧道质量无损检测的内容 隧道质量无损检测分为以下几项检测内容:浇灌混凝土的强度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和锚杆拉拔力、长度、饱满度检测。 二、隧道无损检测方法 2.1 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 2.1.1 检测内容、方法的选定 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包括:①隧道衬砌厚度,②隧道衬砌背后未回填的空区,③复合式衬砌中两层衬砌间较大的空段,④施工时坍方位置及坍方的处理情况,⑤衬砌混凝土强度。有时还可检测围岩中地下水向隧道侵入的位置。衬砌混凝土质量的现场检测,曾经常采用电阻率法、瑞利面波波速法等来检测前面的①-④项,近年来采用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质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地质雷达检测混凝土衬砌质量。 2.1.2 检测仪器选定 检测采用SCCI公司出产的SIR-3000型地质雷达,根据需要探测的深度选定天线的频率,天线选用450~500MHz的工作天线检测厚于20~30cm的衬砌厚度。 2.1.3 检测步骤 2.1. 3.1 测线布置 隧道的轴向检测:沿隧道拱部轴向布置5条测线:拱顶、左拱腰和右拱腰、以及左边墙和右边墙。检测其中的3条线,拱顶必须检测,当检测的其它两条线在隧道拱顶的一侧时,每测300m应换边检测。 隧道的横向检测:沿隧道每50米布置一条剖面线,检测该条线。 本次检测的隧道长8317m,检测的轴向长度为8317m×3=24951m,横向共设166条剖面线,检测的横向长度为166×24m=3984m,共需测28935m。 2.1. 3.2 介质参数标定 检测前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做现场标定,对隧道长度小于3km 的隧道,取一处进行实测,实检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速。当隧道长度大于3km,应适当增加标定点数。标定采用以下方法的其中一种:①在已知厚度部位或材料与隧道相同的其他预制件上测量;②在洞口或洞内避车洞处使

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

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2013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鹰扬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规范 (1) 3术语定义 (2) 4检测人员要求 (2) 5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3) 6检测表面要求 (6) 7检测时机 (6) 8T0FD检测技术工艺 (6) 8.1 TOFD检测基本程序 (6) 8.2检测前准备 (7) 8.3表面盲区确定 (8) 8.4横向缺陷 (8) 8.5探头-12dB声场测试 (8) 8.6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的综合应用 (9) 8.7现场条件要求 (10) 8.8检测准备 (10) 8.9检测系统设置和校准 (15) 8.10 检测 (17) 8.11数据文件的命名规则 (18)

8.12焊缝检测记录 (18) 9检测数据分析和解释 (19) 9.1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评价 (19) 9.2相关显示和非相关显示 (19) 9.3缺陷位置的测定 (20) 9.4缺陷尺寸测定 (22) 9.5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 (22) 10编制专用检测工艺卡 (26) 11检测流程 (21) 12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 (21) 附件1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工艺卡 (29) 附件2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报告 (32) 附件3T0FD检测返修通知单 (37) 附件4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记录 (39)

1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保证本公司检测工作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特制定本通用规程,本规程对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TOFD)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求作出了规定。本通用规程适用于以下焊接接头的TOFD检测。 1.1材料为碳素钢或低合金钢; 1.2全焊透结构型式的对接接头; 1.3工件厚度t: 12mm< t < 100mm不包括焊缝余高,焊缝两侧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薄侧厚度值)。 1.4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支撑件和结构件的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可参照本规程使用;对 于其他细晶各向同性和低声衰减材料,也可参照本规程使用,但要考虑声速衰减。 1.5对于非特种设备的TOFD检测,参照本作业指导书执行。 2引用标准、规范、文件 2.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4730.1?5 -2005 2.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0部分: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NB/T4701 3.10 2.3《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2010 2.4《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2010 2.5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05577:2000) GB/T12604.1 2.6上海鹰扬智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范培训文件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讲明 (3)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5)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

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讲明 1.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差不多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1.2 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 JB/T4730.1~4730.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实施细则》 《放射卫生防护差不多标准》 Q/JS.YLRQ--2008《质量保证手册》 1.3 人员资格及职责

1.3.1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质量监察机构颁发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等级证书。 1.3.2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从事磁粉、渗透检测工作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1.3.3检测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保证工作质量。 1.3.4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 1.3.5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按托付单要求并同时依照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做好检测记录及签发检测报告。 1.3.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的职责见《岗位职责》。 1.4 无损检测方法使用原则 1.4.1 射线和超声检测要紧用于承压设备的内部缺陷的检测;磁粉检测要紧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渗透检测要紧用于非多孔性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1.4.2 铁磁性材料表面检测时,宜采纳磁粉检测。 1.4.3 当采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对承压设备的同一部位进行检测时,应按各自的方法评定级不。 1.4.4 采纳同种检测方法按不同检测工艺检测时,假如检测结果不一致,应以危险度大的评定级不为准。

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射线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依据的法规标准、透照质量等级、透照母材厚度范围、工件种类、焊接方法和类型等) 2.对检测人员的要求(资格、视力等) 3.检测准备要求(检测时机、工件表面状况、钢印标方法等) 4.设备、器材要求(射线源和能量的选择、胶片牌号和类型、增感屏、像质计、暗盒、铅字等) 5.透照方法及相关要求(100%透照或局部透照的要求,焦距选择,一次透照长度,编号方法,像质计和标记的摆放,散射线的屏蔽等) 6.曝光参数及曝光曲线(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等) 7.暗室处理(洗片方法、胶片处理程序、条件及要求等) 8.底片评定(评片条件、验收标准、像质鉴定、级别评定、返修规定) 9.记录报告(记录报告的内容及要求、资料、档案管理要求等) 10.安全防护要求 11.其他必要的说明 超声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指明该通用工艺规程适用于哪类工件或哪种产品的焊缝及焊缝类型等 2.引用标准、法规(技术文件引用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3.检测人员资格(对检测人员的资格要求)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超声检测用得仪器、探头、试块和耦合剂等。主要性能指标有:检测设备规格型号、探头类型、晶片尺寸和频率;标准试块及对比试块型号名称;耦合剂型号名称) 5.检测表面制备(对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方法及要求等) 6.检测时机(指不同材料的被检工件超声检测的时间安排等) 7.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指明进行超声检测时可选择的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方法、检测方向、扫查方式、检测部位范围、仪器时基线比例和灵敏度调整、测定缺陷范围、当量和指示长度的方法等) 8.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指明检测结果评定所依据的验收标准或技术标准以及验收合格级别等) 9.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规定检测原始记录、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资料、档案管理要求、安全管理规定等) 10.编制(级别)、审核(级别)和批准人、制定日期(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总则:适用范围、所用标准的名称代号和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2.被检工件:工件材质、形状、尺寸、表面状况、热处理状态和关键部位的检测 3.设备和器材:设备的名称和规格,磁粉和磁悬液的种类 4.工序的安排和检测比例 5.检测方法:采用湿法、干法、连续法还是剩磁法 6.磁化方法:通电法、线圈法、中心导体法、触头法、磁轭法或交叉磁轭法 7.磁化规范:磁化电流、磁场强度或提升力 8.灵敏度控制:试片类型和规格 9.磁粉探伤操作:从预处理到后处理,每一步的主要要求 10.磁痕评定及质量验收标准 渗透检测工艺规程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适用范围:指明规程适用于哪类构件或部件 2.编制依据:委托书、技术文件盒引用规范、标准等 3.人员要求 4.被检构件或部件状态:包括被检件名称、形状、尺寸、材质表面粗糙度、热处理状态及表面处理状态。还应指明渗透检测的工序安排 5.渗透检测用得设备仪器及材料:渗透液、乳化剂、去除剂及显影剂的种类和型号 6.渗透检测工艺参数:渗透检测前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方法及要求,渗透液、乳化剂及显影剂的施加方法,

无损检测施工方案

青岛东方影都万达茂幕墙外装修工程无损检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编制单位:苏州柯利达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日期: 2016年9月20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2) 工程建设概况 (2) 工程施工条件 (2) 第三章施工安排 (3) 管理人员配置及职责 (3) 探伤流水段的划分 (4) 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4) 施工进度安排 (5) 第四章施工准备计划 (5) 劳动力配置计划 (5) 探伤仪器配置计划 (5) 施工机具配置计划 (5) 技术复核和隐蔽验收计划 (6) 第五章施工方法 (7) 工艺流程 (7) 施工要点 (8) 施工方法详细 (8) 第六章各项管理措施 (10) 质量管理措施 (10) 工期管理措施 (11) 安全管理措施 (11) 成品保护管理措施 (11) 环境管理措施 (11)

第一章编制依据 依据标准 (1)GB/T11345-19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2)GB/T50621-2010《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3)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 (4)GB 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设计说明 (6)施工组织设计 (7)地方及行业规范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施工条件 1、本工程工地连接的节点焊接量大,弯弧方管-直线方管、折线龙骨-水平横杆连接均为全熔透焊接,现场焊缝均为二级。 a.采用钢龙骨的地方主要受力骨架均采用国产Q235-B或Q345-B碳素结构钢, 表面氟碳喷涂处理。焊缝金属应与主体金属相适应。当不同强度的钢材连接时,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 b.焊缝宽度满足设计要求,不得任意加大焊缝,避免焊缝立体交叉和在一处集

无损检测通常工艺处理制度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目录 第1章编制说明....................................... .?.?.3 ?… 第2章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壬 第3章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21… 第1节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4 第2节承压设备钢板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29 第3节承压设备用钢锻件超声检测及质量分级................... .32 第4章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5… 第5章渗透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39 - 第6章工艺卡附表.................................. .44… 第1节射线检测工艺卡..................................... :44…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 45… 第3节磁粉检测工艺卡.................................. 46… 第4节渗透检测工艺卡..................................... 4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对金属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进行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的基本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锅炉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工作。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all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编制: 会签: 批准: 日期: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

1.适用范围 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及零部件和钢管对接环缝的射线透照检测。 本厂采用自动埋弧焊,手工电弧焊,氩弧焊等焊接方式。母材厚度2~50mm。 2.编制依据 有关规程,规范,标准及图纸设计的规定。 3.射线检测人员:符合JB/T4730.1-2005中5.3和JB/T4730.2-2005中3.1条。 4.设备器材选择 4.1射线检测设备的选择检测用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应进行定期检定(校准),并有记录可查。 根据透照工件的厚度和被透照工件的部位及工作环境选择适当的射线检测设备。射线检测设备以能穿透工件为原则,并希望留有10~20%的余量。如无特殊情况,严禁使用设备峰值。 射线检测设备单位mm X射线机射线最大能焦距最大透照厚度(Fe)XXH2505(气冷)250kv,5.0mA,4min F=600 T=46 XXH3505(气冷)300kv,5.0mA,4min F=600 T=46 4.2胶片类别,本厂使用T2类胶片 4.3增感屏,本厂选用前后屏均为0.01mmPb薄增感屏。 4.4像质计的使用,选用符合系列JB/T7902-1999《线型像质计》HB7684-2000《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像质计选用单位:mm 要求达到的像质计灵敏度线直径透照厚度

18 0.063 - 17 0.080 ≤2.0 16 0.100 >2.0~3.5 15 0.125 >3.5~5.0 14 0.160 >5.0~7 13 0.200 >7~10 12 0.250 >10~15 11 0.320 >15~25 10 0.400 >25~32 9 0.500 >32~40 8 0.630 >40~55 7 0.800 >55~85 对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钢管,透照应采用JB/T4730.2-2005附录G规定的Ⅰ型专用像质计。 透照方式母材厚度焊缝余高透照厚度 单层透照T 无T T 单面T T 双面T T 单面(有垫板)T 双层透照T 无2T T 单面2T T 双面2T T 单面(有垫板)2T 注:公称厚度取母材厚度,对接接头的母材厚度不同时,取较薄的厚度值,表中T′为垫板厚度。 4.5定位标记和识别标记 4.5.1定位标记

无损检测方案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改造项目(燃料乙醇) 无损检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

二0—七年三月六日 目录 一、工程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编制依据及验收规范 (1) 1.3检测工程要求 (1) 二、主要检测项目的保证措施 (1) 2.1概述 (1) 2.2射线检测方案 (1) 2.3超声检测方案 (6) 2.4渗透检测方案 (7) 2.5磁粉检测方案 (10) 2.6保证措施 (13) 三、安全技术措施 (16) 3.1人员要求 (16) 3.2设备要求 (16) 3.3人员防护 (16) 3.4现场防护 (16) 四、应急预案 (17) 五、无损探伤JSA分析及防护方法 (18)

无损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 1.1工程概况 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燃料乙醇)项目共有三十台储罐,依据相关规范及标准,对罐体进行无损检测工作。 1.2编制依据及验收规范 1.2.1 GB50128-2005《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 1.2.2 NB/T47013.1?6-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2.3 GB50341-2014《立式圆筒型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 1.2.4 SH/T3167-2012 《钢制焊接低压储罐》; 1.2.5 NB/T47015-2011 《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1.2.6 HG/T20569-2013 《机械搅拌设备》; 1.2.7计图纸文件要求的其他规范、规程; 1.2.8 GB18871-2005《射线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1.3检测工作要求 1.3.1发酵区储罐探伤要求: 底及次圈罐壁纵焊缝100%射线探伤,川级合格;底及次圈罐壁环焊缝和其余各圈纵焊缝20%射线探伤,川级合格;其余各圈环焊缝2%探伤,U级合格;罐壁所有丁字 焊缝100%射线探伤,U级合格;底圈壁板与罐底内外角焊缝100%磁粉探伤,I级合格; 罐底边缘板(外缘300mm对接焊缝100%射线探伤,U级合格;罐底板T型焊缝根部和表面100%磁粉探伤。 1.3.2乙醇成品罐区及乙醇中间罐区储罐探伤要求: 按GB50341-2014中的第12.2条及GB50128-2014中的第7.2条相关条款规定进行探伤。 二、主要检测项目的保证措施 2.1概述 1无损检测指令由本工程的无损检测业主工程师下达; 2无损检测依据《承压设备无损检测》(NB/T 47013.1 ~47013.6-2015) 为此,我公司制定了以下检测方案:射线检测采用以X射线探伤机检测法为主,对 不适合射线检测的部位采用超声检测;对于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测:铁磁性的材料采用磁粉检测;非铁磁性的材料采用渗透检测。 针对既定无损检测方案,我公司对人员、设备、材料、工艺、设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并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了详细的措施。 2.2射线检测方案 1. 总则 1.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中粮生物化学(安徽)股份有限公司(燃料乙醇)项目。 1.2依据:GB50128-200《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NB/T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1.3检测人员:必须由取得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颁发的射线I级及I级

超声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编制: 审核: 批准: 广西双起起重机制造有限公司 日期:2011年06月01日

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采用超声检验方法检测起重机械(包括桥式和门式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臂架起重机等)钢焊缝内缺陷的技术及验收准则。 本标准规定的超声检测技术,适用于检测母材厚度8mm-100mm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接接头;如果检测工艺规程得到合同各方的认可,也适用于母6mm-8mm无衬垫结构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 本标准所指的焊缝等级:1级是指重要受拉结构件的焊接接头;2级是指一般受拉结构件的焊接接头;3级是指受压结构件的焊接接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要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货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2005,ISO9712:1999,IDT) GB/T12604.1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12604.1,ISO5577:2000,IDT)GB/T18694 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探头及声场的表征(GB/T18964-2002,eqv ISO 10375:1997) GB/T18852 无损检测超声检验测量接触探头声速特性的参考试块和方法(GB/T18852-2002;ISO 12715:1999,IDT) JB/T8428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用试块 JB/T9214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本公司采用检测标准为JB/T10559-2006、验收规范为《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12604.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 人员资格 起重机械钢焊缝的超声检测及最终验收结果的评定应由有资格和能力的人员来完成。相应等级的人员,应按GB/T9445或合同各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

无损检测方案

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隆安-武鸣天然气支线施 工无损检测服务 无损检测方案 新疆鑫泰材料设备检测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字) 2018年7月5日

目录 无损检测方案摘要 (1) 1.0 编制依据 (2) 1.1招标文件提供的资料 (2) 1.2国家现行的法令、法规,地区颁发的安全、消防、环保、文物等管理规定 (2) 1.3无损检测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 (2) 2.0 工程概况 (3) 2.1工程名称、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开竣工时间 (3) 2.2自然条件、社会依托 (3) 2.3主要工程量 (3) 3.0 检测部署 (4) 3.1检测资源准备 (4) 3.2现场检测部署 (4) 4.0 主要工作程序 (5) 4.1概述 (5) 4.2射线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框图) (7) 4.3超声波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程序(框图) (8)

4.5射线底片的保管、储存和查阅管理程序 (11) (1)射线底片的保管 (11) (2)底片的储存 (12) (3)底片的查阅 (13) 4.7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工艺卡(现场准备执行的X射线检测工艺卡)射线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13) (1)射线检测工艺规程及工艺卡 (13) (2)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及工艺卡 (26) (3)射线检测质量保证措施 (45)

无损检测方案摘要: 本无损检测方案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工程概况,结合新疆鑫泰材料设备检测有限公司以往参与建设的同类型工程检测经验,罗列了无损检测方案编制依据、工程概况,详细叙述了该工程中标后将要采取的检测部署、主要工作程序、资源进场计划、检测质量保证措施、保证焊接进度措施和信息及文件管理。对业主特别关注的 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我公司将以科学、公正、优质、及时的检测服务为宗旨,以求真务实,严格诚实为指导,本着优化工艺、优选人员、优化设备、材料的原则,并制定详细的质量保证措施,规范检测行为,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检测科学、及时、准确、公正。1.0 编制依据 1.1招标文件提供的资料 1)《广西天然气支线管网项目隆安-武鸣支线施工无损检测招标文件》。 1.2国家现行的法令、法规,地区颁发的安全、消防、环保、文物等管理规定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质量管理体系》GB/T19001-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09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Q/SY1002.1-2007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防护标准》GB18871-2002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16357-1996 《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6276-1997) 1.3无损检测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 《钢制管道焊接及验收》SY/T4103-2006 《天然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 《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2013 上述要求及标准具体以施工图纸及总说明为准。

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总则 1.1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资格,X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 1.2本工艺适用于金属材料制容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缝的射线检测。 1.3焊缝的射线检测除符合本工艺外,还应符合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规定及图样的要求。 2、引用标准 2.1 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2.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2.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3、人员资格 3.1凡射线检测人员应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考核合格,并持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有效资格证书。 3.2评片人员应每年做一次视力检查,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距为0.5mm的印刷字母。 3.3检测原始记录应由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核对,射线检测报告须经相应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人员复核并签字后方能生效。 4、焊缝射线检测要求 4.1射线照相质量要求 压力容器焊缝一般选用AB级照相质量等级。 4.2焊缝表面要求

必须经过外观检查,焊缝表面不规则程度应不妨碍底片上缺陷的辨认,否则应事前加以修整,合格后方能进行射线检测。 4.3射线照相的标记 射线照相底片上必须有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及象质计、返修标记(R1、R2 )等标记,所有标记铅字摆齐、位置正确,且标记应离焊缝边缘至少5mm。 4.4射线穿透厚度(TA) 射线穿透厚度:TA=T+T d+h 式中:T——母材厚度,mm; T d——垫板厚度,mm; h——焊缝余高(一般要求实测,若实测有困难则参考后面数据),单面焊余高2mm,双面焊余高为4mm,无余高h为零。 4.5射线照相底片黑度 按JB/T4730-2005的要求,底片黑度1.2~3.5。 4.6象质计 4.6.1板材及Ф>89mm的管材用Ⅰ,Ⅱ,Ⅲ号象质计;Ф≤89mm的管材采用专用象质计,且碳钢材料选用Fe象质计,不锈钢材料选用CrNi象质计。 4.6.2象质计的放置 (1)、线形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被检区的一端(被检长度的1/4处)。钢丝应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钢丝置于外侧。当射线源一侧无法放置时,也可放在胶片一侧的工件表面上,但象质计指数应提高一级或通过对比试验,使实际象质指烽达到规定的要求。

磁粉(MT)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11讲解

广州番禺潮流水上乐园建造有限公司 磁 粉 检 测 工 艺 规 程 工艺规程版本号:CL/Y01-2016 二零一六年一月一日

1.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应于本公司对大型游乐设施磁粉检测方法及质量分级的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造的大型游乐设施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于奥氏体不锈钢和其它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 与大型游乐设施有关的支承件和结构件,如有要求也可参照本规程进行磁粉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刊物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T 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UV-A)辐射的测量 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JB/T 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技术条件 JB/T 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 JB/T 8290-1998 磁粉探伤机 3. 一般要求 磁粉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NB/T47013.1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磁粉检测人员 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 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并1年检查1次,不得有色盲。 3.2 磁粉检测程序 磁粉检测程序如下: a) 预处理; b) 磁化; c) 施加磁粉或磁悬液; d) 磁痕的观察与记录; e) 缺陷评级; f) 退磁; g) 后处理。 3.3 磁粉检测设备 3.3.1设备 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 8290的规定。本公司采用CJX-220E交流磁粉仪,仪器编号:158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