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五项临床意义

血凝五项临床意义
血凝五项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是研究参与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常用的临床检验试验。主要用于诊断怀疑有凝血系统病变的患者。血凝四项在国内外早已广泛应用于口服抗凝药治疗的监控,手术,导管插入术,透析和重症监护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筛查某些与凝血有关疾病等。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PT的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外源性途径及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同时,也可作为口服抗凝剂治疗的监控。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VitK缺乏、肝病、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等,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TT是测定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可检测除Ⅶ因子外的其他血浆凝血因子,特别是用于因子Ⅷ、Ⅸ、Ⅺ、Ⅻ和前激肽释放酶的测定。同时,APTT测定可用于肝素治疗监控。

APT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Ⅱ、Ⅴ、Ⅷ、Ⅸ、Ⅺ、Ⅻ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增加及口服抗凝剂)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

三、凝血酶时间(TT)

该实验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肝素类物质存在。SLE、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球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Fbg)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如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急性心机梗死、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也见于各类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细菌性感染,急性传染病,大的手术或创伤之后,恶性肿瘤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肝脏是机体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Ⅰ、Ⅱ、Ⅴ、Ⅶ、Ⅸ、Ⅹ因子均在肝细胞内合成,这些因子的半寿期较短,当肝脏有疾患时,这些因子可单独或联合检测血凝四项(PT、APTT、TT、Fbg),对判断肝细胞损坏或预后有重要意义。

五、D-二聚体意义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通过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体测定,其中仅D-二聚体

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若D-二聚体的含量>0.5mg/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2)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因此,有效的筛查试验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测是DIV筛查的有效手段。静脉造影确诊为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所以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

(3)溶栓治疗的监测在溶栓药物的作用下,血栓被迅速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明显增高。因此,在溶栓过程中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此外,在产科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患者D-二聚体也升高。D-二聚体作为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的指标,将日益受到重视。

(4)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在肝脏疾病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5)外科手术患者我们对多例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增高水平明显。其中胸外科大手术高于其他手术,表明术后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并有纤溶活性增强。因此,动态观察术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血凝五项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及D-二聚体临床意义 血凝四项是研究参与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途径因子常用的临床检验试验。主要用于诊断怀疑有凝血系统病变的患者。血凝四项在国内外早已广泛应用于口服抗凝药治疗的监控,手术,导管插入术,透析和重症监护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筛查某些与凝血有关疾病等。 一、凝血酶原时间(PT) PT的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外源性途径及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同时,也可作为口服抗凝剂治疗的监控。 PT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DIC、原发性纤溶症、VitK缺乏、肝病、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等, PT缩短: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等。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TT是测定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的筛选试验,也可作为内源性途径凝血因子的定量试验,可检测除Ⅶ因子外的其他血浆凝血因子,特别是用于因子Ⅷ、Ⅸ、Ⅺ、Ⅻ和前激肽释放酶的测定。同时,APTT测定可用于肝素治疗监控。 APT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Ⅱ、Ⅴ、Ⅷ、Ⅸ、Ⅺ、Ⅻ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增加及口服抗凝剂)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 三、凝血酶时间(TT) 该实验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能力的过筛试验。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肝素类物质存在。SLE、肝病、肾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球血症或免疫球蛋白增多等疾病。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Fbg)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如糖尿病伴血管病变、急性心机梗死、脑血管病变、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也见于各类急性时相反应,如急性细菌性感染,急性传染病,大的手术或创伤之后,恶性肿瘤等。 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期,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肝脏是机体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Ⅰ、Ⅱ、Ⅴ、Ⅶ、Ⅸ、Ⅹ因子均在肝细胞内合成,这些因子的半寿期较短,当肝脏有疾患时,这些因子可单独或联合检测血凝四项(PT、APTT、TT、Fbg),对判断肝细胞损坏或预后有重要意义。 五、D-二聚体意义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通过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体测定,其中仅D-二聚体

血培养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血培养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3-03-26T11:36:55.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靳莎莎卫军 [导读] 不管临床症状经历的严重程度,但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浓度水平相当低。 靳莎莎卫军(武警河南总队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南郑州 450052) 【关键词】血培养血流感染诊断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351-02 血流感染的发生发展可以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正确诊断不仅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误用和滥用,同时可以大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医疗花费。而血培养这项实验室试验正是来确定导致患者感染的微生物是否已经侵入患者的血液,是血流感染的检测“宝典”。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在提高血流感染诊断水平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标本采集 1.1 采血时间一般情况下,采集血培养标本阳性率较高的时间是:患者出现寒颤,体温升高之前;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立即采集血液做培养(心内膜炎例外);不能暂时停用抗菌药物且无明显寒颤阶段,应在第二次用药前采血。 1.2 采血次数 1.2.1 多次采取血培养标本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型,不管临床症状经历的严重程度,但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浓度水平相当低。多次采血科提高阳性检出率,减少漏检(尤其是暂时性菌血症),据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培养,但24小时内一般不超过3次。 1.2.2 每次采集间隔时间每份血培养间隔时间应不超过5分钟,因为网状内皮系统对于一过性菌血症和间歇性菌血症在15-30分钟内可清除(CLSI规定每份血培养应同时获得,或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1.3 接种血液数量 1.3.1 血液标本采集量通常每毫升血量中含菌量很小,血培养的阳性率与血标本容量有关,据报道每增加1ml血标本可使血培养阳性率上升3%,所以采血量要足够。 通常采血量与培养基(肉汤)之比以1:5-1:10为宜,成人一次采血10-20ml,平均注入两个培养瓶(需氧、厌氧瓶)中,婴幼儿采血量为全血量的1%(1-2ml),儿童采集3-5ml。当发生菌血症时,通常成人血液中含有的菌量小于1CFU/ml,而在儿童让生菌血症时,血液中含有的菌量常超过100 CFU/ml,所以婴幼儿、儿童采血量少于5ml不会影响培养的阳性率。 1.4 使用含添加剂培养瓶和无添加剂的血培养瓶相比,含有添加剂的血培养瓶的阳性率更高,但同时污染菌的生长也会更迅速。 1.5 采集血培养标本的最佳方案 1.5.1 理想的血培养采集要求发病24小时采集2-3次对诊断菌血症或心内膜炎已足够,样品量至少要有10ml,并分装于2个瓶中(需氧+厌氧)。除非无法做静脉穿刺取血,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内取血,因为导管易被正常菌群污染。尽可能在静脉穿刺点一下取血,以避免血液被输液稀释。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采血量时,应首先接种需氧瓶,因为真菌、铜铝假单胞菌、窄食单胞菌只长在需氧瓶内。厌氧血培养的阳性率不高,可以做2个需氧培养瓶,这样血液量的增加可能会更有价值。 是否将厌氧菌的血培养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实验室应该回顾自己的数据以决定。手工血培养瓶/系统不宜用于培养厌氧菌。酵母菌感染率逐渐增高,应该引起重视。 1.5.2 婴幼儿的血培养采集一般婴幼儿只采取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不必像成年患者一样采取2至3套血培养瓶。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是0.1ml的血液也被注于儿童专用的血培养瓶中。一般不需做厌氧培养,除非临床考虑确实有厌氧菌血症的危险。 2 采集操作流程 2.1 血培养的采集规范用速干酒精消毒液洗手。皮肤消毒程序(三步法):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碘酊或碘伏的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穿刺点向外直径3cm以上;70%酒精脱碘,待酒精干燥后采血。 2.2 培养瓶消毒程序打开塑料瓶盖;70%酒精(不能用碘酒)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作用60s;注入血液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擦干表面参与酒精;必须两个部位同时采血。 2.3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程序可戴乳胶手段固定静脉(不可接触穿刺点);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或严格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血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立即送检,切勿冷藏[1]。 2.4 注意事项从静脉取血;不要与血气和血沉标本一起采血;不推荐静脉血直接入瓶,以免血量控制不好,或对患者不利;不宜在静脉导管或静脉留置口采血(除非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在申请单注明);若自导管设施取血,必须同时静脉取血,以求对比和解释。 血培养标本在接种前的注意事项:根据各类血液培养基德用途不同,正确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一般推荐每份标本至少使用需氧和厌氧两瓶培养基,以防漏检;培养瓶如刚从冰箱中取出,必须使其温度平衡到室温后接种;如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检测时,不能用碘酒消毒瓶盖,只需70%酒精消毒瓶盖;所用培养瓶必须仔细检查有无变色或混浊,变色和混浊表示培养瓶有污染的可能,应立即与临床细菌是联系更换后在做处理;应注意培养瓶的有效期,不用过期培养瓶。 3 标本的运送 血培养瓶在采血接种后必须马上送检;血培养瓶在采血接种后室温中不得超过数小时;血培养瓶不得在采血接种后放入冰箱或冷冻。若血液标本采集后不能立即送到细菌室,需在室温中保存,或置35-37℃孵箱中,切勿冷藏,因为有些苛氧菌如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淋球菌等遇冷很容易死亡[2]。 4 意义 规范的血培养能提升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准确、快速、有效地检测出隐藏的致病原,帮助医生正确判断感染性疾病类型,制定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从而降低血流感染的死亡率[3]。

连续性血液净化机CRRT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附件:连续性血液净化机(CRRT)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一、设备名称:连续性血液净化机( CRR)T。 二、数量:1 套。 三、设备要求及用途:进口品牌,适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肾病、尿毒症、多脏器衰竭等疾病以及急救各类食物药物中毒等。 四、主要技术参数及要求: 1、液体流速可调节范围: 血流量范围: 0—400ml/min ;置换液流量: 0—200ml/min ; 透析液流量: 0—200ml/min ;滤过液流量: 0—500ml/min ; 超滤速率: 0—600ml/min 。 2、具备多个平衡秤,每个秤重范围 0-12kg 。 3、具备内置独立加温系统:温度范围: 30℃—40℃,每次调整 0.1 ℃,温度控制精度:≤± 0.1 ℃。 4、压力监测范围:动脉压监测: -450 —+50mmH;g 静脉压监测: -50 —+500mmH;g 跨膜压监测: 0— +400mmH;g滤器前压力监测: 0— +600mmH。g 5、监测功能: 空气监测:可检测≥ 0.025ml 气泡; 漏血监测:可检测≥ 0.2ml/min 漏血( HCT32%)。 6、肝素泵注入流量: 0— 10ml/h ,精度:≤± 0.1ml/h ,可大剂量给药: 0.1 ~10.0ml/ 每次。 7、可用于各种危重症治疗或常规性治疗,具有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连续性缓慢超滤、连续性静 -静脉血液滤过、连续性静 -静脉血液透析、连续性静 - 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功能等多种治疗模式,且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转换治疗模式。 8、血流管路的设计同时满足成人和儿童需要。管路和滤器可拆分。 9、具备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监控参数有:空气、血流量、肝素量、补液 量、超滤量、凝血、漏血、治疗时间、补液温度以及系统检测等。 10、全中文彩色液晶触摸显示屏,设备操作简单快捷,具备自检功能,可显示操作步骤、管路安装指南和异常情况显示等各种数据记录。 五、其它要求: 1、免费培训操作及维修人员,免费负责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2、公司信誉度高,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设备出现故障 , 接到通知后 48

临床血凝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临床血凝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我院新引进血凝检测系统,用于指导临床医师正确认识疾病和疾病的转归,一目了然的知道病人的血液系统情况,用于以下各种疾病的诊断,作为外科手术、妇产科口腔科拔牙手术的等的必查项目。请各位医师在作出诊断时务必参考!!严防医疗事故!!

可能[2],往往对这部分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计数、肝功能检查、尿液检查,许多医院还将血凝谱检查作为对妊高征患者的普查项目。虽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测定,可灵敏地反映凝血功能异常,但价格昂贵,且大部分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内,普查的意义并不显著。美国研究妊高征的权威机构也不主张把血凝谱作为妊高征的常规检查[2]。因此,必须缩小对妊高征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查范围,既不影响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正确判断,又不盲目检查。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异常检出率极低,只有0.8%~7.5%。略低于国外报道的1%~12%[1],也说明对妊高征患者普查凝血功能指标临床意义不大。 2.血小板计数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值预测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的价值:1992年,Leduc等[3]发现患有严重先兆子痫的妊娠妇女,如果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纤维蛋白原异常,一定会出现血小板减少。而且只有血小板<100×109/L时,才有必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功能指标。1997年,Kramer等[4]报道,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的先兆子痫患者,均伴有血小板减少和肝功能指标升高。在此基础上,1999年有学者首次分别利用肝功能指标血清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

血滤治疗中几个参数及其意义之令狐采学创编

1、动脉压(AccessPressure,PA)为血泵前的压力,由血泵转动后抽吸产生,通常为负压。主要反映血管通路所能提供的血流量与血泵转速的关系。动脉压力测量位置在血泵之前,是测量当血液离开病人血液通路(例如双腔导管)时的压力(体外的)。动脉压的测量是为了防止血液泵过度用力的抽吸,典型压力是50至150mmHg。动脉压报警常见以下原因:①动脉管道被夹住或扭结; ②导管内凝血或导管在血管内位置偏移、贴壁等;③病人正在移动身体或身体被移动;④血液流速太快;⑤患者血流量不足或低血容量状态;⑥动脉压感受器失灵。2、滤器前压

(PrefilterPressure,PBF)测量血液进入滤器时的压力,也就是滤器入口处血液管路内的压力。测量位置在血泵之后,滤器之前,是体外循环中压力最高处,数值是正值,典型压力值为+100至+250mmHg。滤器前压与血泵流量、滤器阻力及血管通路静脉端阻力相关,血流量过大,滤器凝血及空心纤维堵塞,回路静脉端阻塞都可导致压力大。 3、静脉压(ReturnPressure)血液回输体内的压力,又称回路压,测量位置在血泵之后,是反映静脉回流通畅与否的指标,通常为正值,典型压力值为+50至+150mmHg。静脉压的测量是为了防止血液回输时遇到过度的阻力。静脉压

报警常见原因为:①静脉管道被夹住或扭结;②导管内凝血或导管在血管内位置偏移、贴壁;③病人正在移动身体或身体被移动;④血液流速太快;⑤静脉压力感受器失灵。4、超滤液侧压(FiltratePressure,PF)是测量废液管中当滤出液离开滤器时的压力,也即超滤液管路内的压力,又称废液压,测量位置在滤器之后,超滤液泵之前。由二部分组成,一是滤器中血流的小部分压力通过超滤液传导产生,为正压;另一部分由超滤液泵产生,为负压。根据所选用的治疗方案和超滤率的不同,废液压力可以是正压或负压,通常为负压,典型压力值为+50至150mmHg。5、滤

凝血全套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延长见于: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延长见于: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延长见于: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严重肝脏疾病。 5、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增高,所以它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亢进则显著增高,是二者鉴别的重要指标。增高见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DIC继发性纤溶亢进等疾病。

血滤参数设置

血滤参数设置 CAVH技术标准: 1.应用高通量血液滤过器 2.血流量(Qb):50-100ml/min,超滤率(Qf)透析器得清 除率置换液流量8-12ml/min (超滤率控制等于置换 液得量加上体内需要清除液体得量 3.补充置换液,置换液量一般为12—20L 置换液流速简单计算方法:前稀释法,置换液流速就是血流速得一半,后稀释法,置换液流速就是血流速得1/3、 CVVH技术标准: 1.应用高通量血液滤过器 2.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 3.借助血泵驱动血液循环 4.血流量(Qb):50-200ml/min 5.置换液流量(Qf):常规置换液1-2L/h,或者超滤率为 25ml/(㎏、h)高容量得血液滤过超滤率为35ml/(㎏、 h),甚至可高达45ml/(㎏、h) CAVHD技术标准: 1.应用低通量血液滤过器 2.透析液逆向输入 3.血流量(Qb):50—100ml/min (Qf):1-3ml/min (Qd):透析液流量10-20ml/min

CVVHD技术标准: 1.应用低通量血液滤过器 2.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 3.透析液逆向输入 4.借助血泵驱动血液循环 5.血流量(Qb):50-200ml/min (Qf):1-5ml/min (Qd): 10—20ml/min CAVHDF技术标准: 1.应用高通量血液滤过器 2.补充置换液 3.透析液逆向输入 4.(Qb):50-100ml/min (Qf):8—12ml/min(Qd): 10—20ml/min CVVHDF技术标准: 1.应用高通量血液滤过器 2.补充置换液 3.中心静脉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 4.借助血泵驱动血液循环 5.(Qb):100—200ml/min (Qf):8-15ml/min (Q d): 20-40ml/min 血液灌流: 血流量一般在100-200ml/min,流速越快吸附率越低,灌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正常范围:阴性。 检查介绍: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又称3P试验,是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个较为古老的试验。 临床意义: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或中期、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期、 血液高凝状态等。应排除假阳性。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见于正常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晚期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二、血块收缩试验(CRT) 正常范围:a)血浆法:大于40 %; b)定量法:48 %?64%; c)定性法:30?60min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检查介绍: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发生收缩,这主要与血小板的数量、功能有关。 临床意义:结果降低:小于40 %,表明血块收缩不佳或完全不收缩,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 症、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凝血因子缺乏、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特别说明:D IC及纤维蛋白溶解而致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时亦可不形成血块。 、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范围:11?13秒。 检查介绍: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 否正常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H)、因子V、因子叩、因子X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V、因子VII、因子X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 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血滤常识

血液滤过的原理 马秀谦 血液滤过(HF)是模拟正常肾小球的滤过原理,将血液通过高通透性滤器,在压力的作用下滤出大量水和溶质,同时输入与体液成分相似的电解质溶液(置换液)、超滤液多于置换液,两者容量之差是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HF的溶质传递方式与传统的血液透析(HD)方式不同,HF 是对流,而HD靠弥散,因此HD比HF有更高的小分子物质清除率,而HF对大、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于HD。HF应用的最大优点除了对大、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外,它对心血管功能稳定性有较好地调节作用。 血液滤过透析(HDF)是对HF的进一步改革,它综合了HD和HF的优点,即通过弥散高效清除小分子物质和通过对流高效清除大、中分子物质,起到了短时高效治疗的效果。 血液滤过已成为常规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但由于血滤机相对不足及费用昂贵,故目前对以下病例优先选择: 1、心功能不全; 2、透析中低血压反应; 3、体腔积液; 4、高血压; 5、多脏器功能衰竭; 6、末梢神经病变; 7、由肝、肾病综合征或慢性心衰引起的高度浮肿; 8、肝性脑病; 9、药物中毒; 10、高磷血症、高脂血症;

11、醋酸盐不耐受综合征。 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作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难点。现代免疫治疗的困境迫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途径,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体外治疗方法,即清除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和循环中的内毒素,减轻炎性反应阻断全身炎症反应(SIRS)继续发展及MODS的进一步恶化。血液滤过(Hem filtration,HF)是近年来在治疗SIRS/MODS领域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的新技术,在MODS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显示了很好的疗效。 1 MODS的发病机制 MODS是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h 后,同时或序贯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强调病变的动态性和可逆性。MODS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已明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是MODS 的重要诱因。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Bone提出代偿性抗炎性反应学说,认为严重感染或创伤等损害作用于机体后引发的应答性反应。SIRS、代偿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失衡导致MODS的发展。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入血液循环,刺激炎症介质瀑布样释放,导致SIRS。SIRS、CARS 失衡导致炎症反应失控,使其由保护性作用转变为自身破坏性作用,同时打击远隔器官,导致MODS。就其本质而言, MODS是SIRS、CARS免疫失衡的严重后果。国内一些实验也表明,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SIRS 与MODS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故维持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

血滤治疗中几个参数及其意义

1 动脉压(AccessPressure , PA) 为血泵前的压力,由血泵转动后抽吸产生,通常为负压。主要反映血管通路所能提供的血流 量与血泵转速的关系。动脉压力测量位置在血泵之前,是测量当血液离开病人血液通路(例 如双腔导管)时的压力(体外的)。动脉压的测量是为了防止血液泵过度用力的抽吸,典型压力是-50至-150mmHg动脉压报警常见以下原因:①动脉管道被夹住或扭结;②导管内凝血或导管在血管内位置偏移、贴壁等;③病人正在移动身体或身体被移动;④血液流速太快; ⑤患者血流量不足或低血容量状态;⑥动脉压感受器失灵。 2、滤器前压(Pre-filterPressure , PBF) 测量血液进入滤器时的压力,也就是滤器入口处血液管路内的压力。测量位置在血泵之后, 滤器之前,是体外循环中压力最高处,数值是正值,典型压力值为+100至+250mmH。滤器 前压与血泵流量、滤器阻力及血管通路静脉端阻力相关,血流量过大,滤器凝血及空心纤维 堵塞,回路静脉端阻塞都可导致压力大。 3、静脉压(ReturnPressure ) 血液回输体内的压力,又称回路压,测量位置在血泵之后,是反映静脉回流通畅与否的指标,通常为正值,典型压力值为 +50至+150mmHg静脉压的测量是为了防止血液回输时遇到过度的阻力。静脉压报警常见原因为:①静脉管道被夹住或扭结;②导管内凝血或导管在血管内 位置偏移、贴壁;③病人正在移动身体或身体被移动;④血液流速太快;⑤静脉压力感受器失灵。 4、超滤液侧压(FiltratePressure , PF) 是测量废液管中当滤出液离开滤器时的压力,也即超滤液管路内的压力,又称废液压,测量 位置在滤器之后,超滤液泵之前。由二部分组成,一是滤器中血流的小部分压力通过超滤液传导产生,为正压;另一部分由超滤液泵产生,为负压。根据所选用的治疗方案和超滤率的 不同,废液压力可以是正压或负压,通常为负压,典型压力值为+50至-150mmHg] 5、滤过压差(Filterpressure Drop , A P Filter ) 即滤器入口压力与出口压力之差,A PFilter=滤器前压-静脉压,是用来衡量滤器通畅状态 的指标。随着 CRR啲持续进行,由于凝血块、微血栓或其它因素使血液流经滤器中空纤维时阻力逐渐增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屏幕上就会显示Filter pressure Drop 升高,应及时处 理,加强抗凝或冲洗滤器,否则无法继续进行治疗。正常范围为0-150mmHg 150-200mmHg 属偏高,200mmHg(最高限值250mmH)以上应考虑更换配套。常见报警原因为管道夹住或扭结、传感器失灵、漏气等,如降低血流速(成年人治疗血流速不要少于100ml/min )无有 效降低,应在15min内更换配套或停止治疗。当AP已达到250mmH并不能有效降低时请勿 回血以免引起血栓栓塞。 6、跨膜压(Trans-MembranePressure Drop , TMP

凝血系统常规四项PT、APTT、TT、FIB临床意义

凝血系统常规四项PT、APTTTT、 FIB临床意义 凝血系统常规四项PT、APTT、TT、FIB临床意义 PT:凝血酶原时间(单位:秒,参考值9-15) I N R :国际标准化值[公式:INR=R ISI,( R=结果/正常均值),参考值]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VI、VII、X缺乏症,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DIC、原发性纤溶症,阻塞性黄疸,先天性缺乏凝血酶原,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肝素和FDP以及口服抗凝剂等,故可用于抗凝治疗的监控。 缩短:见于先天性V因子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单位:秒,参考值21-39) 延长:见于VHI、IX、XI血浆水平减低。严重的血浆II、V、X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 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纤溶活力增加,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特(FDP )。 缩短: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静脉穿刺不顺利混入组织液。VHI、V因子活性增高。 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TT :凝血酶时间(单位:秒,参考值6-21) 延长:血中肝素增多或存在类肝素抗凝物质,AT-III显著升高时,FIB减低,DIC或原

发性纤溶,有异常蛋白(如多发性骨髓瘤)时。 FIB :纤维蛋白原(单位:g/L,参考值2-4) 升高:往往与急性期反应蛋白同时增高,如:肺炎、风湿热、结核、败血症等细菌感染。尿毒症、肾病、妊娠、月经期、代偿性 DIC、肿瘤等亦见增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毒、动脉粥样硬化、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传染病、急性肾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手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降低:纤维蛋白原消耗过度,如 DIC,胎盘早期剥离,分娩时羊水渗入血管形成血栓,肺、前列腺手术。营养不良及肝脏疾病时纤维蛋白合成减少,罕见的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 德国BE-Compact-x常规四项操作步骤 一.BE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原理 检测方法:凝固法、发色底物法、免疫法等(具体可用方法数由仪器型号决定)检测原理:光电磁原理 常规四项(PT、APTT、TT、FIB )检测方法:凝固法 二.仪器开机步骤 1. 检查蒸馏水量、废液量。 2. 依次打开稳压电源、打印机电源、仪器电源、主机电源、终端计算机电源。 3. 仪器自检通过后,无异常提示,进入升温状态。 4. 达到温度后仪器提示可以进行工作。 三.试剂准备步骤(Biopool试剂) 1. PT :干品,用4ml蒸馏水溶解,室温放置10-15分钟。 APTT : CaCl2,液体,直接预温使用;APTT试剂,液体,直接预温使用。 TT:干品,用4ml蒸馏水溶解,室温放置10-15分钟。 FIB : Buffer (咪唑缓冲液),液体,用于血浆稀释。 FIB试剂,干品,用2ml蒸馏水溶解,室温放置10-15分钟。Kaolin试剂,液体,使用 前须充分摇匀。 注:以上必须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溶解或稀释。 2. 将各种试剂放置于设置好的试剂盘相应位置。 四.病人标本准备步骤 1. 用血凝专用硅化真空管采集标本(枸缘酸钠与待测血液1:9混匀抗凝)。 2. 1500转离心10分钟。 五.检测标本 1. 将离心好的标本试管编号,放于样本托架上。 2. 在“Plasma Prep”菜单中,在“ID No. ”栏手工输入标本名称或病人名称,在“Test” 栏 中输入要检测的项目,然后回车确认。 3. 按“ ESC”键退出,光标回到主菜单。 4. 再次确认试剂位置及试剂量及标本位置。 5. 按“F2”开始实验。 六.检测结果 A .检测结果查看,在“ Report ”菜单中可以查找和处理数据,光标移到Report菜单回车确认,

床旁血液滤过机技术参数要求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滤机技术要求 一、治疗模式: 1、SCUF(缓慢持续超率)、 2、CVVH(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3、CVVHD(持续静静脉血液透析)、 4、CVVHDF(持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5、TPE(血浆置换)、 6、PE(血液灌流)、 二、智能化功能 具有自动预冲管路和滤器、管路和滤器自动排气、自动调节动脉壶、静脉壶、超滤壶液面、超滤量/血流量比值监测,防止过度超滤、静脉压报警范围自动跟踪设定、预告换袋时间、判断、提示和报警滤器的血凝情况等功能。 三、参数要求 1、血液参数中血流量范围、动脉压范围、静脉压范围、滤器前血压范围、滤器下降压范围、空气监测灵敏度能满足上述治疗模式的要求与临床需要。 2、液体参数中透析液流量以及置换液流量能满足上述治疗模式的要求与临床需要。 四、其它要求:具有使用简便,快速上机、具有可治疗5KG以下小儿的模式、可以进行无肝素治疗 五、配置 液晶屏幕显示、具有肝素注入装置、配加热装置7、配称重液体平衡系统、有静脉夹、具有空气监测、具有漏血监测、重量数字显示、温度数字显示、动脉压数字显示、静脉压数字显示、滤出压数字显示、滤器前压力数字显示、跨膜压数字显示、滤器下降压数字显示

心肺复苏机招标要求 1要求是国际品牌 2移动性好便易携带,能使医务人员在第一现场进行抢救. 3操作简单易学. 4体积要小,最好能使院前急救\院内急就过程中不间断心肺复苏. 5机器为启动电控模式, 6机器所有指标符合”2010版中对心肺复苏要求” 呼吸机参数要求 ICU呼吸机招标参数 一、国际品牌进口呼吸机,适用于成年人儿童婴幼儿,最好具有中文操作界面。 二、呼吸类型与模式:具有容量控制压力控制压力支持自主呼吸辅助/控制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无创通气等模式 三、参数要求:潮气量、峰流速、、吸气压力、吸气时间、吸呼比、压力上升梯度、呼气触发灵敏度、呼吸频率、PEEP等能满足临床上述要求。 四、监测部分: 数据监测:气道峰压、平均压、呼气末正压、频率、总频率、自主呼吸频率、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呼出潮气量,呼出分钟通气量、吸呼比、氧浓度、阻力,顺应性、漏气%、。 图形监测:波形:压力、流速、容量。 环线:流速~压力、流速~容量、压力~容量。 五、报警部分 1、高压限制。 2、窒息。 3、高分钟通气量。 4、低分钟通气量:0~0.1升。 5、低呼气末正压。 6、低电池量。 7、呼吸机故障。 8、呼吸管道脱落。 9、气源、电源异常。 10、氧浓度报警 六、内置电池电源切断后能维持1小时以上、具有高效湿化器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 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临床意义模板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临床意义 一、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正常范围: 阴性。 检查介绍: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又称3P试验, 是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一个较为古老的试验。 临床意义: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见于: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或中期、血栓性疾病、溶栓治疗期、血液高凝状态等。应排除假阳性。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阴性见于正常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晚期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二、血块收缩试验( CRT) 正常范围: a)血浆法: 大于40%; b)定量法: 48%~64%; c)定性法: 30~60min开始收缩, 24h完全收缩。 检查介绍: 血液凝固后, 血凝块发生收缩, 这主要与血小板的数量、功能有关。 临床意义: 结果降低: 小于40%, 表明血块收缩不佳或完全不收缩,

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严重凝血因子缺乏、低( 无) 纤维蛋白血症、纤维蛋白原增多症、异常球蛋白血症等。 特别说明: DIC及纤维蛋白溶解而致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时亦可不形成血块。 三、凝血酶原时间( PT) 正常范围: 11~13秒。 检查介绍: 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如凝血酶原( 因子Ⅱ) 、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 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 c)使用肝素, 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 能够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 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四、凝血酶时间( TT)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复习课程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

学习—————好资料 血培养的临床指征: 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 ℃)或低温(≤36 ℃),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菌血症,伤寒病人第4~10天可出现玫瑰疹,斑疹伤寒第4~6天可出现暗红色斑丘血疹;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升高等。 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1.1.2 血培养的标本采集时机: 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1.1.3 血培养的次数: 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在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 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的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 婴幼儿患者,需要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说明:以一个需氧瓶和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组合。所谓“双瓶双侧”,是指从一个部位采血接种一套培养瓶,再从另一部位采血接种另一套培养瓶。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个血培养[2] 研究表明[3],只做1套血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仅为65%,两套血培养为80%,三套血培养为96%。单瓶或单套血培养不仅检出率不高,而且难以区分污染导致的假阳性,结果很难做出临床解释,应该坚决予以废除。 在抗菌药物治疗开始后的2至5天内,血液中的细菌不会立即清除。一般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的患者可通过临床表现来判断疗效,无需复查血培养或者连续监测血培养。但有两个例外:一是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对于其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是否被清除,连续血培养可被用于评 精品资料

血滤机参数

血液透析滤过机技术参数 1 电力供给标准模式 交流电源:220V-240V AC/50Hz 电力消耗:透析最大电流9A,热冲洗最大电流16A 2 进口原装标配备用电池 3 水供给 水压:1.5bar-6.0bar 水温:5℃-30℃ 排水口高度最高1m 浓缩液压力为0mbar-100mbar 4 血泵 流量指示:10ml/min-600ml/min 血泵管径:2mm-10mm可调(每档0.2mm) 单针系统(选用):内部压力-压力控制,多种容积行程 5 治疗前反渗水再过滤功能 6 血泵:流量指标:10ml-600ml/min 血泵管径:2-10mm可调(每档0.2mm) 单针系统:内部压力-压力控制,多种容积行程 7 肝素泵 给药速率:0.1ml/h-10ml/h 注射器尺寸:20ml可选 大剂量给药:最大3ML每次 透析液系统: 8 透析液流量:300ml/min;500ml/min;800ml/min; 有单纯超滤(序惯超滤)等多种超滤模式 9 透析液温度:35℃-39℃ 10 透析液浓度 电导率12.8-15.7ms/cm(25℃),精确度±0.1ms/cm 默认稀释比例1:34,其他比例也可兼容,范围-13到+13mmol/l钠

11 漏血检测器:绿光侦测真假漏血,灵敏度0.5ml/min(血球比容25%)同时具 有红外线补偿监测。 12 空气检测器:超声传导检测空气和血液泡沫,在静脉夹中另有光学探测器 13 超滤率 超滤率:0ml/h-4000ml/h 14 清洗消毒程序 清洗温度:37℃ 流量:600ml/min 热清洗温度:84℃ 流量:450ml/min 热消毒温度:84℃ 流量:450ml/min 消毒温度:37℃ 流量:600ml/min 多种消毒清洗程序可组合使用 15 安全保障系统 静脉压检测:-60mmHg-520mmHg ,精确度±10mmHg,分辨率 20 mmHg 动脉压检测:-300mmHg-280mmHg, 精确度±10mmHg,分辨率 20 mmHg 跨膜压监测:-60mmHg-520mmHg ,分辨率 20 mmHg 16 能实现在线血液透析滤过,置换量20-350ml/min,并随时追加置换量。 17 在线生产的置换液质量能符合欧洲药典要求,对细菌和内毒素同时隔绝。 18 联机清除率检测器,能实时测量尿素实际清除率k值、KT/V值及血浆钠浓 度,并对治疗过程中的病人透析治疗进行干预。

血凝主要测量项目的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PT)的临床意义: (1)延长:先天性低或无纤维蛋白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减少症,先天性(第Ⅴ因子,第Ⅶ因子,第Ⅹ因子)缺乏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循环内抗凝物质增加(SLE),维生素K摄取障碍(新生儿出血,长期服用抗生素与磺胺类药、抗甲状腺药)、维生素K吸收障碍(口炎性腹泻,肠息肉,肠瘘,肠梗阻,溃疡性结肠炎),维生素K利用障碍(阻塞性黄疸,肝硬化,中毒性肝病,急性肝炎等)等。 (2)缩短:先天性第Ⅴ因子增多症、心肌梗死、肺栓塞、静脉炎初期、DIC高凝期等。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临床意义: (1)延长:第Ⅶ、Ⅻ因子以外的因子和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减少、特别是第Ⅷ、Ⅺ因子缺少(血友病)、使用肝素等。 (2)缩短:高凝状态。 3、凝血酶时间(TT)的临床意义: (1)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 ①先天性:先天性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症等。 ②后天性:肝硬化、肝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 (2)缩短:纤维蛋白原增加(感染、炎症、癌、妊娠晚期)等。 4、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 (1)增加: ①生理性:高龄者、妊娠后期、雌激素制剂内服者、运动后等。 ②后天性:妊娠中毒症、感染疾病、恶性肿瘤、脑梗死、心肌梗死、手术、胶原性疾病、糖尿病、肾病 综合症、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液制剂长期或大量输入(AHG抗人球蛋白制剂、新鲜冻血浆)等。 (2)减少: ①生理性:新生儿。 ②先天性: A.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B.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C.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一部分。

③后天性: A.生理障碍:慢性肝炎、肝硬化。 B.消耗增多: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症、大出血、使用蛇毒制剂等。 C.纤溶亢进:休克(电击)、手术、(一次纤溶)、DIC(二次纤溶)等。 概述 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保证了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行。为机体正常运行提供了一个稳态的内环境。但是在很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机体稳定的内环境被破坏,往往伴随着出血或体内血栓的形成。出血和体内血栓的形成已远远超越了血液学的界线,成为一门受各学科学者共同重视和研究的边缘学科。而在这一边缘学科中研究血小板的功能及各种凝血因子的含量,在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的医疗厂商为了配合这一工作的开展,研制了许多先进的检测仪器,使检测的手段做到准确定量的程度,使有关凝血因子的检测已成为许多医院的常规检查项目。 为何要做凝血测试 血栓与止血不仅涉及到基础医学,且与多个临床学科(包括血液科、呼吸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妇产科、普外科等)的疾病密切相关。 l 所有手术前检查:外科手术、骨科手术、妇科手术等。 检查病人的出凝血机能,以免术中发生危险。 推荐检测项目:PT、Fib、APTT l 监测抗凝及溶栓治疗:如换瓣手术后,肝素治疗、口服抗凝剂、华法令、香豆素等,减少临床治疗出血发生率。 推荐检测项目:PT、Fib、APTT、TT l 预测血栓形成:如心肌梗塞,静脉栓塞等。 通过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预测血栓形成,早诊断,早治疗。 推荐检测项目:Fib、AT-III l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推荐检测项目:APTT、Fib、A T-III、Protein S、Protein C l 先天及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因子测试,PT,APTT,血友 病患者VIII因子缺乏等 l 各类肝脏病:因肝炎,吸收障碍或口服抗凝剂导致Vit.K缺 乏而致的因子(II,VII,IX,X)肝脏疾病的愈后判断(因 子XII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