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速器发展在中国

企业加速器发展在中国

何科方 钟书华1

摘要:进入新经济时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批从孵化器毕业的成长性企业缺少专业化的“加速”服务,直接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近年来,在我国科技政策的引导下,一些城市借鉴企业加速器发展的国际经验,投资兴建企业加速器。随着建设数量增多,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加速器大国。企业加速器的建立,使科技园区创新服务链更加完整,形成“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三位一体的新格局,为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动力。

关键词:企业加速器;科学园;中国

我国自从1980年代兴办科技园区,并创建若干科技企业孵化器(Business Incubator),也被称作“科技创业中心”、“创新育成中心”等[1]。实践证明,科技园区、孵化器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在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科技园区体现出强大的抵御能力,一批中小高科技民营企业仍然保持着高成长速度。不过,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隐忧:孵化器由于场地面积相对较小,无法满足企业规模生产之需;科技园区空间大,但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够,且对企业的服务是“一对多”的模式,难以满足不同产业、不同类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孵化器与科技园区之间,迫切需要一种服务机构加以过渡,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服务链。

在国外,企业加速器(Business Accelerator)正在成为高技术、高成长青睐的服务机构。1999年10月,美国西雅图iStart Ventues公司建成全球第一家企业加速器——互联网企业加速器 [2]。至2009年,在美国的23个州建有47家加速器,目前这一数字还在增长,其前商务部长Gutierrez(2003)表示:“布什总统和我都希望通过专项拨款支持企业加速器的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3]近年来,英国、加拿大、瑞典等10个国家相继发展企业加速器,如瑞士LIFE-IC加速器独特的低碳设计和能源系统吸引大量企业入驻[4],英国以投资服务领先的创意企业加速器方兴未艾[5],瑞典生态化特色的微纳米技术企业加速器独树一帜[6] 。对此,加拿大圣·托马斯大学的Dennis M.Ray(2004)在《全球企业加速器:促进新创企业国际化的探索》一文中指出,加速器不仅要引导企业走向国际化经营之路,而且要付诸行动给予实质性的帮助与支持[7]。

1何科方,1978年生,湖北荆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公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钟书华,1957年生,贵州毕节人,华中科技大学公管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

2006年以来,中国先后在北京、深圳、无锡等地科技园区创办企业加速器试点。2007年4月,科技部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与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为高速成长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一、企业加速器在中国兴起的动因

我国企业加速器的产生,始于近些年孵化毕业企业数量增多,对人力、资金、信息等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原有的孵化器难以与之相匹配,需要一种高级形态的服务机构。

1987年,中国首家企业孵化器在武汉东湖诞生[8]。20多年过去,我国企业孵化器日数量、场地面积、在孵企业数与累计毕业企业数均有成倍增长。据1998-2008的资料表明,1998年中国企业孵化器只有77个,场地面积88.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138家,累计毕业企业1316个。而2008年,孵化器数量达到670个,较1998年前增加593个,增长7.7倍;场地面积2315万平方米,较1998年增加2226.6万平方米,增长2.5倍;在孵企业数44346家,较1998年增加40208家,增长9.7倍;累计毕业企业数31764个,较1998年增加30448,增长23.1倍。

勿庸诲言,企业孵化器使许多新企业得以诞生,使尘封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通过进入孵化器,经过精心的市场运作得以商品化,对中国科技产业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不过,来自众多国家高新区的报告表明,虽然从企业孵化器培养了众多企业,但其成长性却并不乐观。据统计,5年内公开上市的高技术企业比例极低,大多数企业处于漫长的成长期,成为“金牛”还是“瘦狗”未为可知。由于担心无法“长大”,而孵化器条件相对优越,一些企业不愿离开,有的孵化器甚至客满为患。王红卫、尹红(2009)[9]对深圳市150家在孵企业调查,除需要原有的14项孵化服务外,企业家建议新增15个服务项目,67%以上的企业希望建设企业加速器,并提供高级咨询、融资方案设计、辅导等高端服务。因此,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使中国学者、产业界人士思考企业孵化器的转型升级,产生建设企业加速器的构想。

在学术界,钟书华(2004)认为[10],基于科技型高成长企业对环境的依赖性和成长的艰难度,必须有更先进的服务机构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支持,实现从“孵化”到“催化”的延伸。孔德涌(2007)指出[11],孵化器形态要所拓展,在前端增加一个“前孵化器(pre-incubator)”,只要有好的想法都可进入,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后端增加一个“孵化器后(post-incubator)”,把孵化功能向高级阶段延伸。王胜光等人(2008)提出企业加速器的建设构想[12],认为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加速器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与孵化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见表1)。

表1 企业加速器与孵化器的区别

不同点 孵化器 加速器

服务对象 初创期企业 孵化毕业、成长性企业

功能任务 促进创新创业 加速成长,收获创新价值

具体目标 减少创业失败 突破成长瓶颈,平抑风险

空间特征 小规模场所 扩大化、专业化、弹性化的生产空间

服务模式 公共性服务,包括创业培训、机

会发掘和合作等 政策引导下的市场化服务,包括个性化的战略指导、企业潜力开发、管道拓展与网络联结等

服务重点 技术商业化与产业化支持 生产的规模化与市场的国际化

政府角色 直接资助与间接协助并举 间接协助为主,直接支持为辅

来源:程郁,王胜光. 从“孵化器”到“加速器”——培育成长型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J].中国科技论坛,2009(3)

在产业界,中关村科技园区率先行动,于2006年兴办“现代企业加速器”试点,并举办“现代企业加速器论坛”,探讨加速器的发展问题[13]。随后,国内兴起一股企业加速器建设热潮,广州开发区将企业加速器作为“三促进一保持”十大重点工程之一[14],无锡高新区致力于打造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三级跳”的发展模式[15],等等。

二、中国企业加速器发展的现状

企业加速器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于企业之外,按市场机制运行,为具有一定规模和成长速度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门服务的机构或组织[16]。中国企业加速器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2000年-2005年)和发展阶段(2006年-2009年)。其划分依据是两个标志性事件: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企业加速器——大康企业加速器,成为企业加速器建设的先行者,不过此后数年,企业加速器却并未赢得中国产业界的青睐;直到2006年,中国首家企业加速器——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现代企业加速器在北京动工兴建,随后国家科技部批准其为科技企业器试点,并在相关文件中支持这一创举,才真正拉开中国企业加速器建设的序幕,企业加速器也因此纳入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政策体系。

1、建设数量

从发展规模来看,我国企业加速器数量逐年增多。据初步统计,至2009年10月,全国企业加速器数已达22家(见表2)。其中,已建成投入使用12家,在建7家,筹建3家;至目前,企业加速器总建筑面积达516万平方米。现有数据表明,中国企业加速器数量仅次于美国(47家)[17],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企业加速器大国。

表2 中国2000-2009年企业加速器建设概况 年度

企业加速器名称 建设主体 建筑面积(万平米)2000

上海交大科技园(大康企业加速器) 科技园、中介组织、企业 0.6 2006 北京市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企业加速器

政府、企业、科技园 50 湖北省武汉华工科技园光谷企业加速器

科技园 6.6 2007

广东省中山市科技新城企业加速器、 企业

7.8 浙江省宁波高新区凌云产业园加速器

政府、科技园 10 吉林长春高新区加速器

政府、企业 3.6 2008

广东省深圳市招商局光明科技园加速器 政府、企业、科技园 45.67 广东省深圳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园加速器

政府、科技园 14.9 广东省深圳市光电产业企业加速器

政府、科技园 18.8 广东省深圳市大工业区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

政府、科技园 17 广东省广州开发区企业加速器

政府、科技园 70 江苏省无锡高新区企业加速器

政府 占地1万亩 江苏省江阴市经济开发区企业加速器

政府 30 2009

陕西省西安高新区操堂电子器件加速器 政府 14.8 上海市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加速器

科技园 4.5 江苏省南京新城科技园

政府、企业 22 山东省青岛高新区企业加速器

政府 4.9 安徽省合肥高新区

政府 — 贵州贵阳高新区

政府 — 重庆市建桥工业园区

企业 —

来源:根据国家级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网站资料整理 从发展速度来看,企业加速器呈逐年增加趋势。如图1所见,2000年兴建企业加速器1家,2006年兴建企业加速器2家,2007年兴建企业加速器3家,2008年兴建企业加速器7家,2009年兴建企业加速器9家。

图1 我国企业加速器数量的增长趋势

(来源:根据科技部门网站资料整理)

2、空间分布

从企业加速器的地区分布看,全国东南部、中部、西北部地区皆有兴建,涉及12省(直辖市)。总体来看,企业加速器在东南部较多、中西部较少(见图2)。各地区所占比例为,东南部占55%,西北部占36%,中部占9%。其中,东南部地区12家,包括:浙江省1家,广东省6家,江苏省3家(无锡、南京),上海市2家;西北部地区8家,包括:北京市3家,陕西省1家,贵州省1家,吉林省1家,山东省1家,重庆市1家;中部地区2家,包括:湖北省1家,安徽省1家。究其原因:一方面东南部地区科技资源相对密集,企业孵化器和孵化毕业企业也较多,对加速器的需求相应增加;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地方财政实力相对雄厚,政府投资建设加速器的能力较强。

(来源:根据科技部门网站资料整理)

由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企业加速器也呈集群式发展状态。如图3所示,位于珠三角、长三角、中关村的三大加速器群落,共有10个企业加速器,建筑面积365平方米,占全国企业加速器建筑总面积的71%。

从投资额度与建设规模来看,上述三大企业加速器“群落”投资巨大。其中,深圳招商局科技加速器总投资约2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引200多家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提供26000多个就业岗位,实现年销售收入160亿元,年税收达18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加速器总投资约25亿元,建成后可为200家左右具成长性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提供进驻空间,解决约4万人的从业需求,创造数百亿元工业总产值。

3、政策配置

进入21世纪,中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长期战略。我国是一个体制转型国家,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育不健全等原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面临很多挑战,迫切需要政府的培植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加速器的政策取向是:中央指导,地方建设,协调发展。在中国,已形成企业加速器发展的组织体系(见图4)。

图4 我国发展企业加速器的组织体系图

(来源:根据科技部门网站资料整理)

在中央政府层面,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作为企业加速器的协调机构,制定企业加速器的发展规划,指导各省(市、区)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中央对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与发展非常重视。2007年4月,科技部在新制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将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与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2008年5月,科技部发布《创新型园区建设指南》指出:“科技园区的重要任务是培育、选拔和助推高成长型企业,以有效率的方式与途径收获创新价值。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要着眼于满足高成长企业的空间和配套服务,建设促进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的加速器”;2009年10月,教育部将“企业加速器的运营研究”列为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首次以基金形式支持企业加速器的专门研究。此外,科技部火炬中心先后对北京、深圳、无锡、西安等4个城市的企业加速器进行评估,并将其列为国家级企业加速器建设试点城市,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在地方政府层面,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加速器多由准政府部门——高新区管委会投资创建,因而获得地政府在政策、资金、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为大致有3方面:

(1)积极引导,组织考察与交流活动。据科技园区网站资料,2008年武汉市科技局、武汉华工大学科技园相关方面负责人到北京永丰产业基地就企业加速器建设、招商、管理经营等情况进行考察,并就企业加速器规划、建设、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等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2009年上海漕河泾浦江高科技园总公司一行6人赴无锡高新区,专程考察了企业加速器

建设情况。

(2)出台政策,提供资金支持。随着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与发展,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支持企业加速器发展的政策法规,更加明确对企业加速器创建与发展的扶持。如海淀区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据《海淀区促进企业加速器发展暂行办法》,发布了支持企业加速器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包括补贴、奖励、认证及管理四部分内容(见表3)。

表3 北京市海淀区支持企业加速器发展的公共政策 政策工具 政策内容 政策效度

补贴类 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贷款给予最高50%的贷款贴息 四两拨千斤,激励创办

单位加快建设进度。 服务平台建设费的20%、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奖励类 培育一家上市企业奖励50万元 评价工作绩效,实施正

强化。

按企业入驻面积,给予每平方米180元的奖励

管理类 加速器公司80%以上的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进行有效的行业监管,

促进加速器永续经营。至少有10家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快速成长企业入

自有可支配场地面积在30000平方米以上

有独立法人资格,且运营1年以上

认证类 加速器申请报告

建立准入机制,加强服

务机构的品牌建设。 加速器经营管理机构与至少5家孵化器单位或大学科技园建立

对接关系的证明材料

技术支撑平台、规模化融资平台证明材料

来源:根据北京海淀区政府网站发布的《2009年度海淀区支持企业加速器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3)参与协调,建立企业加速器的组织机构。建设初期,企业加速器通常由科技局、财政局、大学、科技园等单位共同成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及监督管理整个企业加速器的运行机制。同时,由实体公司负责整个加速器项目的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需要指出,尽管地方政府参与加速器的组织协调,但在运营管理方式上,仍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国有控股为主要形式,实行企业化运作的管理模式。

三、企业加速器在中国发展的个案:以无锡为例

至2009年12月,国家科技部已批准四家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单位,这里以无锡高新区企业加速器为例。位于长江三角洲、江苏省南部的无锡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累计孵化科技企业超过1000家,有15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孵化项目实现了产业化,形成一批超亿元的骨干科技企业群体。虽然无锡高新在企业孵化与科技园区成绩卓著,但每年仍然有大量的毕业企业在与外资对土地资源的竞争中“流离失所”,失去快速发展壮大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高新区自2007年起兴建企业加速器。2008年8月,由中国科技部、中科院、商务部、江苏省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无锡高新区创建企业加速器情况进行了现场答辩评审,最终获批为国家级企业加速器试点单位。

从角色定位来看,企业加速器的建立,使无锡高新区形成高技术企业“三级跳”体系。

如图5,高技术企业最初源自从创业项目,企业从观念形态到孵化产生,完成第一次跳跃。孵化器包括创业中心、软件园、留创园、IC园、国际合作园、江南大学科技园、创意园、江苏国际技转中心等8大设施;然后,企业从孵化器到加速器,完成第二次跳跃。加速器包括创新产业园、太科园之大学科技园、光伏产业园等4个加速器设施;最后,企业进而进入科技园区,完成第三次跳跃。在这个“三级跳”体系中,企业加速器充当了承前启后的角色,使高新区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整[18]。

从空间结构来看,无锡高新区企业加速器由三部分组成:(1)创新产业园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0亿,主要以光电、集成电路、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产业为主;(2)光伏产业园规划面积3000亩,以尚德公司为主体,整合国内外光伏产业资源,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创新平台,形成光伏产业集群发展优势;(3)太科园之大学科技园规划面积6000亩,吸引创意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19]。

在服务内容方面,企业加速器对无锡高新区原有综合服务体系进行进一步整合和创新,建设“二三六”服务体系。

二项引导:引导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财务规范、制度健全、信用优良,为资本市场运作和企业并购准备条件。对加速器入驻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培训,与深交所、券商合作,引导加速器企业进入深交所或券商重点培育企业名单,通过高新区和加速器的创投资本,直接对企业的日常运作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并购实现企业对市场和行业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引

导企业快速壮大。主要是通过产业规划,形成产业链发展,企业集群发展,进而引导企业进行垂直整合和水平整合。高新区已建有无锡企业股权登记中心和技术产权交易所,同时建立股权代办系统,为企业的整合并购提供便利。

三项保障:保障企业发展空间。针对高成长企业对标准生产厂房的需求,无锡高新区企业加速器建设三大园区,占地10000亩,现有建筑研发产业化房面积30万平方米,至2012年新增120万平方米,加速空间足够大,而且设施标准化,保障高成长企业在6-12月之后能够进入1-2倍的容纳空间,并能够立刻投入使用;保障配套服务。统筹考虑重大高端科技产业、国际研发创新和现代服务等功能,建有科技人才公寓,图书馆、交流中心、运动场等配套设施,把科技创新内在的生态链与城市空间布局的序列性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富有特色的开放空间体系,形成集高水平科技研发、高层次创新人才、高端科技服务和高品质人居生活环境于一体的科技园区空间布局;保障政策供给。制定与高成长企业发展特点相协调的关于知识产权、标准等具有战略性的政策,通过建立政府相关部门的“一站式”服务窗口等形式,提供快捷高效的产业服务,并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服务、政策咨询与指导服务等,使高成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到相关政策所带来的便利。

六大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实施火炬计划项目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配合短信呼叫系统和科技检索系统,实现企业动态实时管理、内网与门户外网的无缝对接、企业财务月度网上申报、加速器与企业及时便捷的信息互通,外网已达到1000次以上的日点击量;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光电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生物医药试验服务平台、光伏产业创新体系,为高成长企业提供实验室租赁服务、中试服务、加工服务、测试服务、标准和专利服务等,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实现研发资源共享;中介服务平台。聚集各类科技中介机构50家,包括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财务咨询、环境认证等基础服务类中介,企业管理咨询、质量认证、广告策划、语言培训等延伸服务类中介,投融资咨询和运作管理、上市指导和运作咨询、科技申报咨询等核心服务类中介;多级投融资平台。成立了10多家投资机构组成的投融资联盟,形成一条相对完善的资金供应链,包括无锡市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中小科技企业流动贷款资金、无锡创友融资担保贷款有限公司、高德创投、中加合作基金等。同时集聚了规模达22亿元的各类创业资本和产业基金,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搭建多样的融资平台;人才服务平台。建立若干个针对不同产业需求的人才招聘网络接口,为快速成长企业提供会员服务,为企业设计全面的人才规划,提供高级人才猎头服务,参与无锡市“530”计划和高新区“515”计划,规划“双万人才计划”;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知名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有南京大学成果转化无锡中心、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北大安全服务器工程中心、清华集成电路中测设备研发中心等合作平台和载体。

此外,企业加速器在建设与运营上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原则进行。政府主要是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政策和产业环境。企业加速器建成后,

由无锡高新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运作:创新产业园基本已建满,由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征地建设,锡科创公司负责业务管理;部分载体由无锡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开发建设,委托锡科创公司管理;光伏产业园主要是以尚德为核心的光伏骨干企业投资建设,受锡科创公司业务指导;太科园大学科技园由锡科创公司直接开发,今后将吸引部分社会资金参与开发建设。企业加速器的经济收入包括房租收入、配套商务收入、投融资收入、增值服务收入、创投回报。

四、中国企业加速器发展的趋势

从创办企业孵化器到加速器,中国科技园区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加速器的建设时间不长,但成效却十分明显,由于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中国企业加速器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已在全世界排名前列。

企业加速器的建设与运营,将为中国科技园区发展开创新空间,为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新动力。据对无锡等地高新区的调查,在加速器建成之前,每年有大量孵化毕业企业在与外资对土地资源的竞争中“流离失所”,失去了快速发展壮大的机会,这些快速发展而体量还不大的“成长股”急切盼望新的服务组织。企业加速器的兴建与运营,不仅使这成长型企业有了归属之地,而且使科技园区服务链更加完整,形成“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一体化的新格局。如图6所示,科技园区早期的研发活动主要在园区外的研究所进行,导致孵化和产业化的低效率;通过建设孵化器,将研发活动内化到园区内,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使研发成果可以直接进入园区;随后,由于孵出企业还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加速器的产生正好填补这一空白,使科技园区创新服务链得以完整联结;最后,“加速”企业形成规模,进入产业园区。换言之,孵化器使新企业从无到有,加速器使企业由小变大,当一个个企业茁壮成长,就在高技术产业园区培育出各种产业集群。

在未来,中国企业加速器还可能出现以下发展趋势:(1)创办主体更加多元化,除政府、高新区投资外,大学科技园将成为企业加速器发展的主要载体,企业、社会中介组织也会积极参与其中;(2)在发展模式上,随着人文主义、绿色科技与低碳经济的兴起,文化创意企业加速器与社会企业加速器将日渐增多,企业加速器将凸显“生态化”与人本特色,实现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结合;(3)在区域创新网络中,企业加速器将与企业孵化器耦合,形成创新服务产业上下游关系,实现资源共享、无缝链接和合理分工;(4)在企业加速器运营方面,按照商业化运作模式,合理定价,体现“及时供货”与“精益服务”的理念,使企业加速器与入驻企业共同成长;(5)企业加速器的服务内容将不断拓展与延伸,不仅提供生产条件等硬环境,而且致力于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投资服务、社会网络等软环境的建设;(6)作为一种灵活、精巧的服务机构,企业加速器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网络化和虚拟化,跨区域、国际型的企业加速器联盟也会随之产生。

当然,企业加速器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也将面临一些挫折与挑战。如何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走开放式经营道路,在区域创新体系中扮演好“助推”与“联结”角色,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实现企业加速器可持续续经营的发展目标,还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叶鸣朗,解丽文,蔡志弘.以AHP 法建构创新育成中心评估指标之研究[J].东亚论坛季刊,2008(12)

[2] Business Editors. iStart Ventures Launche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High-Tech Incubator:The Internet Business Accelerator[N]. Business Wire. New York:Dec 15, 1999.

[3] Halcom,C. Michigan SmartZone Accelerators Picking Up Speed[N].PR Newswire. New York: Feb 27, 2003. pg. 1

[4] Low Carbon Technology Inventors Offered Guidance from Specialist Business Accelerator [EB/OL].https://www.360docs.net/doc/279198276.html,/life/about/incubator.aspx

[5] Tom Fleming.The Creative Business Accelerator:An Investment Readiness Service for London[R]. Prepared for the 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 by Tom Fleming Creative Consultancy,2004

[6] Christine Neuy. EMINENT:Challenging international markets by networking [EB/OL]. FORUM MicroTechnology.Innovations for Industry,April 23,2004

[7] Dennis M.Ray.The global business accelerator: an experiment in fostering the international of new ventures [EB/OL]. 2/7/2004

[8] 王荣.中国孵化器:在创新中求发展[J].中国高新区,2006(7)

[9] 王红卫,尹红.孵化器服务评价:来自深圳市高科技孵化企业的观点[J].2009(3)

[10] 钟书华.科技园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179-181页

[11] 孔德涌.科技孵化器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软科学,2007(11)

[12] 程郁,王胜光.从“孵化器”到“加速器”——培育成长型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J].中国科技论坛,2009(3)

[13] 王德禄等.EMA:现代企业加速器发展论坛纪实[J].中关村,2006(4)

[14] 广州开发区完善“孵化器﹢加速器”链条[N]. 广州日报 2009-05-31

[15] 无锡新区获准开展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N].人民网2008-08-12, https://www.360docs.net/doc/279198276.html,

[16] 何科方,钟书华.企业加速器:概念、特征及意义[J].科学管理研究,2008(5)

[17] 何科方,钟书华.美国企业加速器的现状、特点与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3)

[18] 无锡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规划(内部资料),2008-7-30

[19] 无锡高新区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79198276.html,/,2009-1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