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飞行动力学试题解答

高等飞行动力学试题解答
高等飞行动力学试题解答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课程编号:016011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20页第1页

目录

1.请推导飞机小扰动运动方程,并分析其使用条件。 (2)

2.什么是驾驶员操纵期望参数,分析其含义。 (13)

3.请列写敏捷性尺度并对其含义进行分析说明。 (14)

4.试说明评估飞机飞行性能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18)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课程编号:016011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20页第2页

1.请推导飞机小扰动运动方程,并分析其使用条件。

一、小扰动法简介

(1)基本概念

研究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操纵性问题时,一般把飞机运动分为基准

运动和扰动运动。基准运动(或称未扰动运动)是指在理想条件下,

飞行器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按预定规律进行的运动,如定直平飞、定常盘旋等。基准运动参数用下标“*”表示,如

V、*α、*θ等。

*

由于各种干扰因素,使飞行器的运动参数偏离了基准运动参数,

因而运动不按预定的规律进行,这种运动称为扰动运动。受扰运动的参数,不附加任何特殊标记,例如V、α、θ等。与基准运动差别甚小的扰动运动称为小扰动运动。

(2)基本假设

在小扰动假设条件下,一般情况就能将飞行器运动方程进行线性

化。但为了便于将线性扰动运动方程组分离为彼此独立的两组,即纵

向和横侧小扰动方程组,以减少方程组阶次而解析求解,还需要做下

列假设:

1)飞行器具有对称平面(气动外形和质量分布均对称),且略去机体内转动部件的陀螺力矩效应。

2)在基准运动中,对称平面处于铅垂位置(即0

φ=),且运动所在平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3页

面且运动所在平面与飞行器对称平面相重合(即0β=)。

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可以认为,在扰动运动中,纵向气动力和力矩只与纵向运动参数有关,而横侧向气动力和力矩也只与横侧运动参数有关。有了这些推论,就不难证明扰动运动方程可以分离为彼此独立的两组。其中一组只包含纵向参数,即飞行器在铅垂平面内作对称飞行时的运动参数,,,,,,,,,g g e p u w q x z αθγδδ等,称为纵向扰动运动方程组;另一组只包含横侧参数,即飞行器在非对称平面内的运动参数

,,,,,,,,,,g a r v p r y βψχφμδδ等,称为横侧向扰动运动方程组。

(3)线性化方法

飞行器的任何一个运动方程可以表示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12,,,0n f x x x = (1.1)

式中变量(1,2,...,)i x i n =可以是运动参数或它们的导数。根据前述,运动参数可以表示成基准运动参数*i x 和偏离量i x ?之和:

*i i i x x x =+?

于是方程式(1.1)可写成

()1*12*2*,,,0n n f x x x x x x +?+?+?= (1.2)

在基准点()1*2**,,,n x x x 处展开成Taylor 级数,并根据小扰动假设,略去二阶及以上各阶小量,得到

()1*2**1212***

,,,...0n n n f f f f x x x x x x x x x ?????????+?+?++?=

? ? ?????????? (1.3) 显然,基准运动也应满足运动方程式(1.1),即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4页

()1*2**,,,0n f x x x = (1.4)

将式(1.3)减去式(1.4),得到

12

12***

...0n n f f f x x x x x x ??????

????+?++?= ? ? ?????????? (1.5) 这是由非线性方程式(1.1)简化得到的一个线性化方程,或称线性化

小扰动方程。方程中12,,...,n x x x ???为变量。*

(1,2,...,)i f i n x ??

?= ????为由基准运

动状态确定的导数,一般是通过理论或实验的方法已经确定的物理量。 二、外力和外力矩的线性化

在线性化运动方程过程中,会遇到扰动运动相对基准运动的力和力矩附加偏量。这些偏量可根据其与飞行器运动参数的关系,在小扰动条件下,用线性关系来表示。

设某个力或力矩A 是若干个变量的函数,即

12(,,...,)n A A x x x =

一般来说,A 的偏量应为

12

12***

...n n A A A A x x x x x x ??????????=?+?++? ? ? ?????????? 或写成

1212...n x x x n A A x A x A x ?=?+?++? (1.6)

式中的偏导数均由基准运动状态确定,即

1*2**(,,...,)i x n i i A A A x x x x x ????==

?????

(1,2,...,i n = (1.7)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5页

(1)力和力矩线性表达式

关于外力偏量的线性表达式,由已有知识可知,发动机推力T 可表示成

(,,)p T T V H δ=

因此其偏量为

p V H p T T V T H T δδ?=?+?+? (1.8)

式中p δ代表油门杆位置,不同油门杆位置对应发动机的不同转速,故

p p T δδ?代表油门杆位置变化所引起的推力变化量。实际上由油门杆位置

变化到推力变化有时间延迟,此处暂未考虑。

飞行器阻力D 特性可表示为

(,,,,)e D D V H αβδ=

并利用前面假设,横侧扰动参数对纵向气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即

*

0D D ββ???== ????,则其偏量为

e V H e D D V D H D D αδαδ?=?+?+?+? (1.9)

飞行器升力L 特性,同样利用前面的假设;为完整起见,还引入

了迎角变化率α

和俯仰角速度q 的影响因素,得出其偏量表达式为 e V H e q L L V L H L L L L q αδααδα

?=?+?+?+?+?+? (1.10) 飞行器侧力C 特性可表示为

(,,,,,)r C C V H p r βδ=

利用前面的假设,纵向扰动参数对横侧气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即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6页

**

0,0V H C C C C V H ??????==== ? ???????,则其偏量为

r p r r C C C p C r C βδβδ?=?+?+?+? (1.11)

关于外力矩偏量的线性表达式,在了解影响各气动力矩后,并考虑了前面的假设纵向扰动只影响纵向力矩,横侧向扰动只影响横侧向扰动力矩,于是其偏量表达式可写成

a r e a r p r a r

V H q e p r a r L L L p L r L L M M V M H M M M q M N N N p N r N N βδδααδβδδβδδαα

δβδδ?

?=?+?+?+?+???

?=?+?+?+?+?+???

?=?+?+?+?+??? (1.12) (2)各类力和力矩导数 1)对速度的导数

,,,V V V V T D L M

2)对高度的导数

,,,H H H H T D L M

3)对角度的导数

纵向部分有:,,,,,e

e e

D L M D L M αααδδδ

横侧向部分有:,,,,,,,r

r

r

a

a

C L N C L N L N βββδδδδδ

4)对角速度的导数 纵向部分有:,,,q q L M L M αα 横侧向部分有:,,,,,p p p r r r C L N C L N 三、未线性化的飞机运动方程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7页

(1)航迹坐标系中质心动力学方程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dV m

T D mg dt

d mV T C L dt d mV T C L mg dt α?βγχγα?μα?βμμμγα?μα?βμμμγ?

=+--??

?

=+-+++??????

?-=-+-++-+??????(1.13)

(2)机体坐标系中绕质心转动的动力学方程

()()()()22x

z y zx y x z zx z y x dp dr I I I qr I pq L dt dt dq I I I rp I p r M dt dr I I I pq N dt ??

?+--+= ??????+---=???+-=?? (1.14) (3)飞行器质心运动学方程

cos cos cos sin sin g g g dx V dt dy V dt dz V dt

γχγχγ?

=?

??

=???

=-?

?

(1.15)

(4)飞行器绕质心转动运动学方程

()()tan sin cos cos sin 1sin cos cos d p q r dt

d q r dt d q r dx φθφφθφφψφφθ?=++??

?=-???

=+??

(1.16) 四、飞机运动方程的线性化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8页

按习惯,研究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操纵性所用的小扰动线性化方程常选用两种坐标体系的方程组形式。其中质心运动中的升力和阻力方程在风轴系(在对称定直飞行情况下也就是航迹坐标系)上建立;而质心运动中侧力方程和绕质心运动中的力矩方程均在机体轴系中建立。由于在两种坐标系中所得出的俯仰力矩方程是相同的,因此可以这样说,纵向小扰动运动方程是相对风轴系的,而横侧小扰动运动方程是相对体轴系的。下面就具体线性化这些方程。 (1)质心动力学方程的线性化

首先对阻力方程,即式(1.13)中的第一式进行线性化。按线性化的一般公式(1.5)处理并注意m 和?是常数,则有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cos d V

m

T T dt T D mg α?βα?βαα?ββγγ?=?+-+?-+?-?-? 利用小扰动法的假设,其基准状态*0β=,且把T ?和D ?表达式(1.8)、(1.9)代入,得到

()

()()()

****cos sin cos p e V H p V

H

e d V

m

T V T H T T dt D V D

H D D mg δαδδα?α?ααδγγ

?=?+?+?+-+?-?+?+?+?-? (1.17)

用同样的方法对升力方程,即式(1.13)中的第三式进行线性化。利用假设,考虑到****

0,0,0,0,d C dt γβμ??

====

??? 并将T ?和L ?的表达式即式(1.8)、式(1.10)代入,最后得到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9页

()

()()(

)

*

****sin cos sin p e V H p V H q e d mV T V T H T T dt L V L H L L L q L mg δααδγ

δα?α?ααα

δγγ?=?+?+?+++?+?+?+?+?+?+?+? (1.18)

对侧力方程进行线性化,即式(1.13)中的第二式进行线性化,有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dv m r u u r p w w p D D dt C C mg mg ββββββφθθφθφ

??

+?+?-?-?=-?-?+

???

?-?-?+? 利用假设,*****0,0,p r C βφ=====于是上式为

****cos d V m u r w p D C mg dt βθφ???+?-?=-?+?+? ???

再利用关系式

cos cos sin sin cos u V v V w V αββαβ=?

?

=??=?

和其对时间的导数式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du dV d d V V dt dt dt dt

dv dV d V dt dt dt dw dV d d V V dt dt dt dt αβαβαβαββββαβαβαβαβ?=--??

?=+???=+-??

******,,d V d V u V w V dt dt

β

α?=== 并将C ?的表达式(1.11)代入,最后得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10页

()

*

*****cos r p r r d mV mV r mV p dt

D C C p C r C mg βδβ

αββδθφ

?+?-?=-?+?+?+?+?+? (1.19)

(2)绕质心转动动力学方程的线性化

首先将倾斜力矩方程,即式(1.14)中第一式进行线性化,注意到惯性矩,,x y z I I I 和惯性积zx I 为常数,有

()()****x

z y zx d p d r I I I q r r q I p q q p L dt dt ???

?+-?+?-?+?+=? ??

? 则用假设***0p q r ===,并将倾斜力矩增量L ?的表达式(1.12)中第一式代入,最后得

a r x

zx p r a r d p d r I I L L p L r L L dt dt

βδδβδδ??-=?+?+?+?+? (1.20) 同样,对俯仰力矩和偏航力矩方程进行线性化,即对式(1.14)中第二、三式线性化,并利用同样的假设,结果为

e y

V H q e d q

I M V M H M M M q M dt ααδαα

δ?=?+?+?+?+?+? (1.21) a r z zx p r a r d r d p I I N N p N r N N dt dt βδδβδδ??-=?+?+?+?+? (1.22) (3)质心运动学方程的线性化

首先对运动学方程式(1.15)中第一式线性化,有

********cos cos sin cos cos sin g d x V V V dt

γχγχγγχχ?=?-?-?

由于*0χ=,所以

***cos sin g d x V V dt

γγγ?=?-? (1.23)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11页

同样地对运动方程式(1.15)第二、三式线性化,结果为

**cos g d y V dt γχ?=? (1.24)

***sin cos g d z d H

V V dt

dt

γγγ??=-

=-?-? (1.25) (4)绕质心转动运动学方程的线性化

首先对运动学方程式(1.16)中第一式线性化,有

()()()

***********sin cos tan tan sin cos cos sin d p q r dt q q r r φ

φφθθφφφφφφ?=?++?+?+?+?-? 利用假设****0,0p q r φ====最后得

*tan d p r dt

φ

θ?=?+? (1.26) 同样地对运动方程式(1.16)中第二、三式线性化,结果为

d q dt

θ

?=? (1.27) *

1

cos d r dt ψθ?=? (1.28) (5)几何关系方程的线性化

首先对几何关系方程式

()(){}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cos αθφψχφψχγγφθβ=-+--????

进行线性化,有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12页

()(){}

()()()()()()****2*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1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ααθφψχφψχγγφθββθφψχφψχγγββγθφψχθθφψχφθφψχψχφψ?=-+--?????+--+-?+????-?--?--?-?+ ()()()*************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

χφφψχψχγφθγγφθφγφθθ-?+-?-?-

?+?+?

利用假设条件,****0,βφψχ====可改写成

()()()()

***************cos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ααθγγγθθγθγγθθθγθγγθθγθγθγ?=-?+?-?+?=?-?+?-?=-?-?

由于***θγα-=,最后上式为

αθγ?=?-? (1.29)

类似地,几何关系方程式

()()sin sin sin cos cos sin cos sin sin cos βθφψχφψχγγφθ=----????

的线性化结果为

()**cos sin βγψχαφ?=?-?+? (1.30)

几何关系式

()sin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μθαβφθαβφθβγ=-+

的线性化结果为

*

**

cos tan cos θμγβφγ?=?+

? (1.31) 仔细观察所得到的线性化方程,就能发现这些方程可以划分成互相独立的两组。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13页

方程式(1.17)、(1.18)、(1.21)、(1.23)、(1.25)、(1.27)和(1.29)只包含纵向扰动运动变量(),,,,,,,,g g e p V x z H q γαθδδ??????????,故由这些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称为纵向小扰动运动方程组。

方程式(1.19)、(1.20)、(1.22)、(1.24)、(1.26)、(1.28)、(1.30)和(1.31)只包含横侧扰动运动变量,,,,,,,,,g a r p r y βφψχμδδ??????????,故由这些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称为横侧小扰动运动方程组。

2.什么是驾驶员操纵期望参数,分析其含义。

解答:

考虑到常规飞机的操纵特点,轨迹的操纵是通过姿态操纵实现的;因为飞机的初始角加速度最容易被驾驶员通过内耳感觉到,驾驶员一般根据最初的俯仰角加速度大小判断可能达到的过载稳态值(即改变轨迹的能力),所以,用初始角加速度与稳态过载增量之比衡量驾驶员对操纵效果的推测(即期望)的准确程度,定义

()()

0n CAP n θ=

若CAP 太小,驾驶员觉得飞机俯仰反应迟钝,因此将习惯地加大俯仰操纵直到有足够明显的感觉,结果造成过大的稳态过载;反之,若CAP 太大,驾驶员感觉初始反应太突然、太灵敏,因而习惯性地减小俯仰操纵,结果造成实际所能达到的过载稳态值不足。因此,为了保证飞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14页

机具有良好的动态操纵品质,必须要求CAP 适中。

3.请列写敏捷性尺度并对其含义进行分析说明。

解答:

按时间尺度,敏捷性大致分成三类:瞬态敏捷性、功能敏捷性和敏捷性潜力。按飞机运动形式,敏捷性可以分为轴向敏捷性、纵向(俯仰)敏捷性和横滚(横向)敏捷性。 一、瞬态敏捷性尺度

瞬态敏捷性反应机动状态转换的快速性。它表示飞机产生可控角运动或最大、最小单位剩余功率之间快速转换的能力。其用时间量度一般为1~5秒的量级。 (1)横向敏捷性

横向敏捷性主要反映飞机转动机动平面的快慢,以达到指向射击的目标。在无侧滑条件下,飞机的机动平面与纵向对称平面相重合。下面是衡量这类敏捷性的参数。

.90RC t :以飞机滚转且截获090所需时间来表示;

LA :以.90RC t 的倒数来表示,称为横向敏捷性尺度;

TA :用飞机转弯速率除以.90RC t 来衡量飞机带过载情况下的滚转性能,称为扭转敏捷性尺度。它反映飞机转弯能力和滚转能力的协调性。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15页

(2)纵向(俯仰)敏捷性

纵向(俯仰)敏捷性是反映飞机迅速获得过载(迎角)和减小过载(迎角)的能力。衡量这类能力可以用下面的尺度表示。

max g t 和unload t :分别表示加载到最大过载所需时间和从最大过载卸载到零

所需时间;

max.n

+ 和max.n - :分别表示正和负的最大过载速率; max.q +和max.q -:分别表示以平尾的最大权限作上仰和下俯机动中的最大

俯仰速率。显然max g t 反映了飞机改变姿态快慢的能力,即机头指向快慢的能力;unload t 则反映了飞机恢复姿态快慢的能力和恢复能量的能力,这是在空战中反映机头能否快速指向并首先击中敌机的一种度量。 (3)轴向敏捷性

轴向敏捷性是反映在飞机状态转换过程中,发动机推力增强的快慢和减速装置收放过程中阻力瞬态变化的能力。通常用两个沿着速度方向的单位剩余功率变化率衡量。

功率剧增参数POP :表示单位剩余功率从最小推力/最大阻力状态到最大推力/最小阻力状态的增量与完成此过程所需时间之比。

功率消散参数PLP :表示从最大SEP 状态转换到最小SEP 状态的过程。其表达式类似于POP 。

很明显,这两个参数实质上是体现了飞机加速度和减速度的能力,反应水平攻击敌机时,能量积聚幅度;回避敌机时,能量损失幅度。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课程编号:016011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20页第16页

同时这两个参数也反映出在一次攻击后,飞机恢复能量的快慢程度。

二、功能敏捷性尺度

(1)轴向

常用典型的空战阶段来衡量。

空战周期时间CCT:指完成空战周期所用的总时间。

动态速度转弯图DST:反映瞬时飞机能量的变化的尺度。

相对能量状态RES:是指飞机完成0

180水平转弯过程中的速度V与角点速度V c之比。为了保证飞机空战中具有高转弯速率的多次攻击能力,通常要求转弯速度在角点速度附近,即V/V c接近1,否则能量损失太大,恢复能量时间长,不易再次进入攻击。

(2)纵向

常用指向裕度作为衡量尺度。

指向裕度PM:是指两机同时开始做同样过载的水平转弯或垂直拉升机动时,当其中一机已指向对方的瞬间,对方机头与瞄准线的夹角。这表示一机已开火时,对方机还需要转动多少角度才能指向该机。它反映了飞机先于发射的能力,是实战中赢得空战优势的重要条件。(3)横向

常用反向滚转敏捷性参数作为尺度。

反向滚转敏捷性参数Td a:其中T表示以固定过载做某个方向转弯(如倾斜角为900右转弯)转换到相反方向转弯(如倾斜角为-900左转弯)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17页

所需时间;d a 表示完成上述过程的驾驶杆横向位移,则T 和d a 的乘积值越小,表示敏捷性越好。 三、敏捷性潜力

敏捷性潜力与时间尺度无关,而是用气动、构型参数来表达敏捷性潜力的大小,常用各轴向的敏捷性准则来表示。 (1)横向敏捷性准则

用操纵面偏转引起的滚转力矩导数与绕Ox 轴的惯性矩之比来表示,即

/a l a x C qSb I δδ

显然,此值(绝对值)越大越好。 (2)纵向敏捷性准则

类似地用操纵面偏转引起的俯仰力矩导数与绕Oy 轴惯性矩之比表示,即

/e m e y C qSb I δδ

(3)轴向敏捷性准则

常用飞机的推重比除以翼载来表示。

很明显,在计算上述介绍的敏捷性尺度时,由于涉及到状态动态变化过程,飞机的运动必须作为刚体运动处理,既要考虑质心移动,还要考虑飞机绕质心转动。而计算飞机机动性指标时,常把飞机作为一个质点处理。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课程编号:016011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20页第18页

4.试说明评估飞机飞行性能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解答:

这里不讨论飞机的机动飞行性能,只给出飞机最基本的一些定常

或非定常直线运动的性能。按不同的飞行状态,飞机的飞行性能包括

平飞性能、上升/下滑性能、续航性能和起落性能。

一、平飞性能

飞机平飞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是等速水平直线飞行,由于运

动中飞机运动参数均不随时间变化,故又称定常平飞运动。飞机平飞

性能的好坏通常用飞机最大平飞速度V ma x、最小平飞速度V min和可能平

飞的速度范围来评价。

二、上升、下滑性能

定直上升性能通常用上升角γ、上升率V v、升限H max、上升时间

t c和上升水平距离R c来评价。

三、续航性能

飞机的续航性能包括航程和航时两个方面。它涉及到飞机能够飞

得多远、多久的问题。对于军用飞机而言,航程远表示飞机活动范围

大,远程作战能力强,可以直接威胁敌人的深远后方;航时久表示飞

机留空时间长,既便于空中机动,又能减少出动架次。因此续航性能

是飞机重要战术技术性能,也是评价飞机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课程编号:016011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20页第19页

对于民用机而言,航程和航时则影响运输的经济效益,更具有重要意义。

航程R是指飞机携带有效装载,在标准大气和无风情况下,沿预定航线飞行,耗尽其可用燃油量所经过的水平距离。带有可投放副油箱时,副油箱内燃油耗尽后应投掉。

航时t是指与航程同样条件下,耗尽可用燃油量所能飞行的时间。

四、起落性能

起飞和着陆是实现一次完整飞行必须经历的两个阶段,因此,飞机除了应有良好的空中飞行性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起飞和着陆性能,否则也会给飞行安全和实际使用方面带来问题。

飞机的起落性能主要包括:起飞距离、起飞时间和离地速度;着陆距离、着陆时间和接地速度。起飞和着陆的长短涉及到对机场范围大小的要求。离地速度太高会导致飞机起飞滑跑距离增加。接地速度太高会导致着陆滑跑距离增加,还对着陆安全和起落架受载带来不利影响。可见起落性能是飞机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指标之一。特别是现代飞机飞行速度快、翼载的增大,使得飞机的起落距离和接地速度大大增加,起落性能趋于恶化。因此研究和改善高速飞机的起落性能更有重大意义。

飞机从起飞滑跑开始,上升到机场上空的安全高度,这一加速运动过程称为起飞。它所经过的水平距离和所需时间称为起飞距离和起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课程编号:016011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20页第20页

飞时间。安全高度应根据机场周围的障碍物来选取,我国定为15m(对于军机定为25m)。

飞机的空气动力学.

低速、亚音速飞机的空气动力 环境c091 王亚飞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学和现在的流体力学有着相同的特点,研究空气动力学可以间接的学习流体力学,而空气动学上的最突出的应用就是飞机,所以现在着重讲述下飞机的空气学特点, 翼型的升力和阻力 飞机之所以能在空中飞行,最基本的事实是,有一股力量克服了它的重量把它托举在空中。而这种力量主要是靠飞机的机翼与空气的相对运动产生的。 迎角的概念飞行速度(飞机质心相对于未受飞机流场影响的空气的速度)在飞机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某一固定基准线(一般取机翼翼根弦线或机身轴线)之间的夹角,称为迎角(图2.3.5(a)),用α表示。当飞行速度沿机体坐标系(见2.4.1节)竖轴的分量为正时,迎角为正。 如果按照相对气流(未受飞机流场影响的气流)方向,则相对气流速度(未受飞机流场影响的空气相对于飞机质心的运动速度)在飞机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与某一固定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就是迎角,且当相对速度沿机体坐标系竖轴的分量为负时,迎角为正(图2.3.5(b))。

图2.3.5 迎角图2.3.6小迎角α下翼剖面上的空气动力 1—压力中心 2—前缘 3—后缘 4—翼弦 升力和阻力的产生根据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运动的转换原理,可以认为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是不动的,而空气以同样的速度流过飞机。如图2.3.6所示,当气流流过翼型时,由于翼型的上表面凸些,这里的流线变密,流管变细,相反翼型的下表面平坦些,这里的流线变化不大(与远前方流线相比)。根据连续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可知,在翼型的上表面,由于流管变细,即流管截面积减小,气流速度增大,故压强减小;而翼型的下表面,由于流管变化不大使压强基本不变。这样,翼型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强差,形成了总空气动力R,R的方向向后向上。根据它们实际所起的作用,可把R分成两个分力:一个与气流速度v垂直,起支托飞机重量的作用,就是升力L;另一个与流速v平行,起阻碍飞机前进的作用,就是阻力D。此时产生的阻力除了摩擦阻力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翼型前后压强不等引起的,称之为压差阻力。总空气动力R与翼弦的交点叫做压力中心(见图 2.3.6)。好像整个空气动力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作用在翼型上。 根据翼型上下表面各处的压强,可以绘制出翼型的压强分布图(压力分布图),如图 2.3.7(a)所示。图中自表面向外指的箭头,代表吸力;指向表面的箭头,代表压力。箭头都与表面垂直,其长短表示负压(与吸力对应)或正压(与压力对应)的大小。由图可看出,上表面的吸力占升力的大部分。靠近前缘处稀薄度最大,即这里的吸力最大。

空气动力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 一:绪论;1.1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1、 最早的飞行器是什么?——风筝 2、 绝对温度、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关系。——9 5)32(?-T =T F C 15.273+T =T C K 6、摄氏温度、华氏温度和绝对温度的单位分别是什么?——C F K 二:1.1大气的重要物理参数 1、 海平面温度为15C 时的大气压力为多少?——29.92inHg 、760mmHg 、 1013.25hPa 。 3、下列不是影响空气粘性的因素是(A) A 、空气的流动位置 B 、气流的流速 C 、空气的粘性系数 D 、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空气湿度大(B) A 、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长 B 、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长 C 、空气密度大,起飞滑跑距离短 D 、空气密度小,起飞滑跑距离短 5、对于音速.如下说确的是: (C) A 、只要空气密度大,音速就大 B 、只要空气压力大,音速就大

C、只要空气温度高.音速就大 D、只要空气密度小.音速就大 6、大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三:1.2 大气层的构造;1.3 国际标准大气 1、大气层由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2、对流层的高度.在地球中纬度地区约为(D) A、8公里。 B、16公里。 C、10公里。 D、11公里 3、现代民航客机一般巡航的大气层是(对流层顶层和平流层底层)。 4、云、雨、雪、霜等天气现象集中出现于(对流层)。 5、国际标准大气指定的依据是什么?——国际民航组织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大气物理性质的平均值修正建立的。 6、国际标准大气规定海平面的大气参数是(B) A、P=1013 psi T=15℃ρ=1、225kg/m3 B、P=1013 hPA、T=15℃ρ=1、225 kg/m3 C、P=1013 psi T=25℃ρ=1、225 kg/m3 D、P=1013 hPA、T=25℃ρ=0、6601 kg/m3 7. 马赫数-飞机飞行速度与当地音速之比。 四:1.4 气象对飞行的影响;1.5 大气状况对机体腐蚀的影响

航天飞行动力学作业及答案(2)

第四章 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 考虑地球为自转椭球模型,请推导地面返回坐标系及弹道坐标系(半速度坐标系)下航天 器无动力再入返回质心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以及绕质心旋转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 解答: (1)地面返回坐标系:原点位于返回初始时刻地心矢径与地表的交点处,ox 轴位于当地水平面内指向着陆点,oy 垂直于当地水平面向上为正,oz 轴形成右手坐标系。 地面返回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与发射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形式相同,令推力为0即可得到。 (2)弹道(航迹,半速度)坐标系定义:原点位于火箭质心,2ox 轴与速度矢量重合,2oy 轴位于包含速度矢量的当地铅垂平面内,并垂直于2ox 轴向上为正,2oz 轴形成右手 坐标系。 由于弹道坐标系是动坐标系,不仅相对于惯性坐标系是动系,相对于地面返回坐标系也是动系,在地面坐标系下的动力学方程可以写为: 惯性系下:22222()=F=++m e e e d m m m m t dt t δδδδ=+?+??r r r ωωωr P R g 地面系下:22=++m -2-()e e e m m m t t δδδδ???r r P R g ωωωr 弹道系下:22=()=++m -2-()t e e e m m m m m t t t t δδδδδδδδ'=+????'r v v r ωv P R g ωωωr 式中,t δδ''v 表示速度矢量在弹道坐标系的导数,t ω表示弹道坐标系相对于地面坐标系的 旋转角速度,将上式矢量在弹道坐标系分解得到: 速度矢量00v ????=??????v ,角速度矢量=tx t ty tz ?? ???????? ωωωω 00cos 0sin 00sin =+=()001000sin 0cos 0cos t y L σσσθσσσσθσσθσθ?? --??????????????????????+=+=? ???????????????????????????????????ωθσ sin 0 cos 0=0cos 0sin 0cos cos 0sin 00t v v v v σθσθσσσθσθσθσθσ σθ σ????--?????? ????????????==????????????????? ???---??????????ωv 等式左边:()=cos t v m v t v δσθδσ? ? '??+???'??-?? v ωv 等式右边将所有力转换到弹道坐标系下,如果不方便直接转换,可以先转到地面系,然 后再转到弹道系。其中:

空气动力学试卷及答案

空气动力学试卷A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 温度是表示一个()的特性。 A. 点 B. 线 C. 面 D.体 2. 通常压强下,空气是否有压缩性() A. 无 B. 有 C.不确定 D.以上都有可能 3. 升力系数的 表达式为() A. B. C. D. 4. 矢量的和的矢量积(叉乘) 符合() A. 左手法则 B. 右手法则 C. 左、右手法则都符合 D. 左、 右手法则都不符合 5. 下列哪种情况出现马赫锥:( ) 小扰动在静止空气中传 播小扰动在亚声速气流中传播小扰动在声速气流中传播小扰动在超声速气流 中传播 6. 膨胀波是超声速气流的基本变化之一,它是一种()的过程: A. 压 强上升,密度下降,流速上升 B. 压强下降,密度下降,流速下降 C. 压强下降, 密度下降,流速上升 D. 压强上升,密度下降,流速下降 7. 边界层流动中, 边界层内流体的特性是:( ) A. 流速在物面法向上有明显的梯度,流动是有旋、 耗散的 B. 流速在物面法向上无明显的梯度,流动是有旋、耗散的 C. 流速在物 面法向上有明显的梯度,流动是无旋的 D. 流速在物面法向上无明显的梯度,流 动是无旋的 8. 低速翼型编号NACA2412中的4表示什么:( ) A. 相对弯度为 40% B. 相对弯度的弦向位置为40% C. 相对厚度为40% D. 相对厚度的弦向位置 为40% 9. 对于一个绝热过程,如果变化过程中有摩擦等损失存在,则熵必有 所增加,必然表现为:( ) A. B. C. D.不能确定10. 马赫数Ma的表达式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流体的压强就是气 体分子在碰撞或穿过取定表面时,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法向力。定义式是:

直升机飞行力学复习题答案

Chapter One A helicopter of central articulated rotor makes a level flight with cruse speed. In this flight condition, the pitching attitude angle is 20, longitudinal cyclic pitching angle is B1 70, rotor longitudinal flapping angle is a1s 30. Assuming the tilted angle of rotor shaft is 00, please determining the following angles: Helicopter climb angle Fuselage attack angle Rotor attack angle s Rotor flapping due to forward speed a10 中心铰式旋翼直升机以巡航速度前飞。俯仰角-2 °,纵向周期变距7°,纵向挥舞角-3 °,旋翼轴前倾角0° 平飞,爬升角0° 机身迎角-2 ° 桨盘平面迎角-2 ° 吹风挥舞4°

Chapter Two 1. For the main/tail rotor configuration helicopter, the pilot applies which stick or rudder to control what kind of surfaces and corresponding aerodynamic forces? 2. Whythe gradient of control stick forces can' t be too large or small? 3. Co-axis, tandem and tilted-rotor helicopters have no tail rotor. How to change the direction in hover for these helicopters? 1. 操纵——气动面——响应P13 表2-1 前推/后拉杆——纵向周期变距,桨盘前倾/ 后倒——前飞/后飞,俯仰 左推/ 右推杆——横向周期变距,桨盘侧倒——侧飞,滚转 油门/ 总距杆——改变总距——改变垂向速度脚蹬——改变尾桨总距——改变航向 2. 为什么杆力梯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P16 太大时大操纵较吃力,太小了不易感觉当前位移量。杆力梯度适中有利于精确操纵。 3. 共轴、纵列、倾转旋翼机如何悬停转弯?共轴——上下旋翼总距差动纵列——前后横向周期变距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倾转旋翼——一侧后倒一侧前倒

201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航天飞行器动力学原理试题-精选.pdf

航天飞行器动力学原理 A 卷一、轨道力学的定义是什么 ,简述主要的研究内容。二、什么是轨道要素,典型的轨道要素如何描述航天器的轨道特性,给出典型轨道的定义,并用图示方法具体说明。 三、简述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临界轨道以及回归轨道的定义,说明上述各种对应轨道要素应满足的数学条件。 四、根据322R R dt R d ,说明L E H ,,三个积分常量及其具体含义(物理意义)。 五、什么是霍曼转移轨道,试求平面内霍曼轨道转移所需的两次轨道增量和变轨作用时间(包括轨道转移和轨道交会的时间条件)。 六、弹道导弹弹道一般由哪几段组成,各段有什么特点? 七、弹道导弹自由飞行段的最大射程弹道是惟一的, ,已知关机点速度0q ,试根据开普勒方程给出自由飞行段最大射程角 ,最大射程对应的关机点当地弹道倾角0的表达式(利用半通径0,q 的关系)。 八、忽略地球转动并假设地球为圆球形, 设导弹以常值当地弹道倾角再入,已知再入点高度e h 和当地弹道倾角e ,再入段射程如何计算? 九、分析垂直上升段飞行时间计算公式1//40001G P t 的物理意义。 十、什么是比力,加速度计感受到的是什么量,导引惯性加速度和比力的关系?

航天飞行器动力学原理 B 卷(补考) 一、轨道力学定义,内容二、瞬时轨道要素,平均轨道要素,开普勒轨道要素的定义,区别 三、太阳同步轨道定义,数学条件,特点 四、根据322R R dt R d ,说明L E H ,,三个积分常量及其具体含义(物理意义)五、轨道平面转移相关(一次脉冲和三次脉冲的分界点) 六、主动段氛围哪几段,要求是是什么。 七、已知关机点的r,v ,从发射坐标系转换到当地铅锤坐标系。 八、求q,e,a 和000,,v r 的关系 利用cos 1/e p r 说出为什么会有高低轨道 (20分)九、推导再入段方程组力垂直于速度方向的方程(原题给出了方程,我懒得写了)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航空概论总复习题

民航概论总复习题 (说明:黑体字题目系分析题和简答题,其余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一、绪论部分 1、飞行器一般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2、大气层如何分层,各有什么特点?适合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哪层? 3、第一架飞机诞生的时间是哪一天,由谁制造的? 4、何谓国际标准大气? 5、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提出固定机翼产生升力理论的人是谁?哪个国家 的? 6、率先解决滑翔机的稳定和操纵方法的人是谁?哪个国家的? 7、我国飞机和发动机主要设计、制造单位有哪些? 8、目前国际上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和民用飞机制造企业及其生产的产品型号。 二、空气动力学基础部分 1、何谓飞机机翼的展弦比?根梢比? 2、马赫数和雷诺数的数学表达式和表示意义。 3、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4、超音速气流经过激波后气流参数将发生何种变化? 5、举例说明亚音速和超音速气流在变截面面积管道中流动,其气流参数将发生 何种变化? 6、在空气中声速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什么? 7、何谓相对运动原理? 三、飞行原理部分 1.何谓临界马赫数? 2.何谓飞机的安定性? 3.影响飞机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4.何谓马赫数?与空气的压缩性有什么关系? 5.低速飞机的飞行阻力有哪些?各自的减阻措施有哪些? 6.飞机的升力是如何产生的?升力如何计算?

7.机翼升力的表达式及各项物理意义,影响机翼升力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8.何谓升阻比? 9.何谓飞机过载?一般数值是多少? 10.增升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波音737飞机的增升方法和原理。 11.试分析飞机机翼采用后掠角的利弊 12.飞机采用流线体是为了减小哪一种阻力? 13.扰流板一般在飞机飞行的哪一个阶段打开? 14.增大飞机的翼展可以减小飞机的什么阻力? 15.何谓飞机的主操纵面? 16.机翼后掠角和飞行速度有什么关系? 17.翼梢小翼的作用是什么? 18.飞机如果保持同一马赫数,在高空飞行时的绝对速度大,还是在低空飞行 时的绝对速度大? 四、航空发动机部分 1.航空航天发动机可分为哪几类,各类又如何细分? 2.何谓喷气发动机的推重比?目前先进军用发动机推重比的水平? 3.目前大型客机常用哪种类型的发动机? 主要生产厂家有哪几个? 4.叙述螺旋桨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 5.试说明活塞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6.发动机在飞机上的安装位置主要有哪些?翼下吊挂布局的优点是什么? 7.简述涡喷发动机的工作过程。 8.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核心机是指哪几个部件,并说出每个部件的作用。 9.发动机进气道的布置主要有哪些? 10.何谓发动机的涵道比?军用机和民用机的发动机的涵道比一般在什么范 围? 11.风扇发动机推进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涡扇发动机推力大的原因是 什么? 12.小型直升机为何还使用活塞发动机? 13.试说明涡轮轴发动机的结构特点?带自由涡轮的涡轴发动机的主要用

力学习题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含答案)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单元测验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物体A和B的质量分别为2kg和1kg,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静 止叠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各接触面的静摩擦系数均为μ=0.2,现有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在物体A上,则F至少为多大才能使两物体运动. A.3.4N; B.5.9N; C.13.4N; D.14.7N 答案:A 解:设沿斜面方向向下为正方向。A、B静止时,受力平衡。 A在平行于斜面方向:F m g sin T f f 0 A12 B在平行于斜面方向:1sin0 f m g T B 静摩擦力的极值条件:f1m g cos, B f m m g 2(B A)cos 联立可得使两物体运动的最小力F min满足: F min (m B m A)g sin (3m B m A )g cos=3.6N 2.一质量为m的汽艇在湖水中以速率v0直线运动,当关闭发动机后,受水的阻力为f=-kv,则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A.v k t =v e m; B. v= -t k t v e m 0; C. v=v + k m t ; D. v=v - k m t 答案:B 解:以关闭发动机时刻汽艇所在的位置为原点和计时零点,以v0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 牛顿第二定律: dv ma m kv dt 整理: d v v k m dt

积分得:v= - v e k t m 3.质量分别为m和m( 12m m)的两个人,分别拉住跨在定滑轮(忽略质量)21 上的轻绳两边往上爬。开始时两人至定滑轮的距离都是h.质量为m的人经过t 1 秒爬到滑轮处时,质量为m的人与滑轮的距离为 2 m m1m-m1 1; C.1(h gt2)2h gt 1 2 A.0; B.h+; D.(+) m m2m2 222 答案:D 解:如图建立坐标系,选竖直向下为正方向。设人与绳之间的静摩擦力为f,当 质量为m的人经过t秒爬到滑轮处时,质量为m的人与滑轮的距离为h',对二者12 分别列动力学方程。 对m: 1 f m g m a m 11m1 1 dv m 1 dt 对m: 2 f m g m a m 22m2 2 dv m 2 dt 将上两式对t求积分,可得: fdt m gt m v m 11m1 1dy m 1 dt fdt m gt m v m 22m2 2dy m 2 dt 再将上两式对t求积分,可得: 1 fdt m gt 0m h 22 11 2 1 fdt m gt m h m h 22 222 2

航空航天概论习题及答案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航空?什么是航天?航空与航天有何联系? 航空是指载人或者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 航天是指载人或者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 航天不同于航空,航天器主要在宇宙空间以类似于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但航天器的发射和回收都要经过大气层,这就使航空和航天之间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2、飞行器是如何分类的? 按照飞行器的飞行环境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飞行器分为航空器、航天器及火箭和导弹三类。 3、航空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空器又如何细分? 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可将航空器分为两类,即靠空气静浮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又称浮空器),以及靠与空气相对运动产生升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通常称为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 (1)轻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 (2)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包括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滑翔机)、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和旋翼机)、扑翼机和倾转旋翼机。 4、航天器是怎样分类的?各类航天器又如何细分? 航天器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根据是否环绕地球运行,无人航天器可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可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和空间探测器(包括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包括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式载人飞船)、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和航天飞机。 5、熟悉航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1810年,英国人G·凯利首先提出重于空气飞行器的基本飞行原理和飞机的结构布局,奠定了固定翼飞机和旋翼机的现代航空学理论基础。 在航空史上,对滑翔飞行贡献最大者当属德国的O·李林达尔。从1867年开始,他与弟弟研究鸟类滑翔飞行20多年,弄清楚了许多飞行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奠定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基础。 美国的科学家S·P·兰利博士在许多科学领域都取得巨大成就,在世界科学界久负盛名。1896年兰利制造了一个动力飞机模型,飞行高度达150m,飞行时间近3个小时,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器实现了稳定持续飞行,在世界航空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西工大航天学院空气动力学试题

诚信保证 本人知晓我校考场规则和违纪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保证遵守考场规则,诚实做人。 本人签字: 编号: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卷) 2006 -2007 学年第 二 学期 开课学院 航天学院 课程 空气动力学 学时 52 考试日期 2007-7-9 考试时间2小时 考试形式(闭)(A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考生班级 学 号 姓 名 一、名词解释:(15分,1-6题2分,7题3分) 1. 连续介质假设 2. 气体的传热性 3. 不可压流体 4. 流体质点的迹线 5. 流管 6. 涡线 7. 马赫数M 及其物理意义 二、标出下图中翼型的b c f x Y x Y x Y x Y X X f c l u c f ,,),(),(),(),(,,。(10分) 2. 命题教师和审题教师姓名应在试卷存档时填写。 共2 页 第1页

三、简答题(15分,每题3分) 1.写出表征翼型的几个基本参数,并解释他们的意义。 2.解释几何扭转、气动扭转的含意。 3.解释诱导阻力是如何产生的。 4. 驻点压强表示什么? 5. 欧拉运动方程表示气体遵循什么规则? 四、证明: RT d dp a γρ== 2 (10分) 五、已知二维定常流动的速度分布为 bx v x =, by v y -=(b 为常数)。(30分) (1)求流线方程; (2)证明该流动满足不可压缩流动的质量守恒定理; (3)求出该流动是否有速度势存在,若有速度势存在,求出速度势。 六、设有盛液容器(如水库或储液罐),在液面下容器底部有一排液小孔,假定液体粘性可以忽略不计,已知液面上压强为1P ,孔口处压强为2P ,孔口面积为2A ,计算小孔泻出的流量(假定流出截面上的速度是均匀的)。(20分)

航天飞行动力学课程设计-飞船再入质点弹道数值计算

航天飞行动力学课程设计 ——飞船再入质点弹道 日期:2019-09-12 航天飞行动力学课程设计 0 ——飞船再入质点弹道 0 1.题目重述 (1) 1)假设:1 2)标称轨迹制导 1 2.背景分析 (2) 3.数值求解方法 (2) 1)地球以及大气模型2 2)再入初始数据 2 3)线性插值方法 2 4)积分方法-四阶龙格库塔 2 5)蒙特卡洛打靶随机数生成2 4.分析过程 (3) 1)求解ODE获取基准弹道 3 2)给定偏差量求解ODE获取制导弹道弹道3 5.结果分析 (3) 1)基准弹道情况 3 2)100次打靶结果分析5 6.C++程序结构及主要代码 (6) 1)头文件6 2)Cpp文件6 3)函数声明 7 4)函数定义 8

1. 题目重述 1) 假设: ● 考虑地球旋转影响。 ● 地球看成质量均匀分布的圆球,质心在球心。 ● 把飞行器看成质点,应用瞬时平衡假设。 2 2 22sin cos sin cos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cos sin cos )1cos ()cos 2cos sin cos (cos cos sin cos sin )1sin cos sin tan 2cos e e e dr V dt d V dt r d V dt r dV D g r dt d V L g V r dt V r d L V dt V r γθγψφφγψγωφγφγφψγσγωφψωφγφγψφψσγψφγ ====--+-??=+-+++??? ?=+-??2 (1)(tan cos cos sin )sin sin cos cos e e r V ωωγψφφψφφγ??? ??? ??? ??? ??????-+? ??? 上述动力学方程组中,有6个状态变量:[,,,,,]r V θφγψ。各状态变量的意义为:r :地球球心到飞行 器质心的距离;λ:经度;φ:纬度;V :相对地球速度;γ:速度倾角;ψ:速度方位角,0ψ=表示正北方向,从正北顺时针旋转为正。e ω为地球旋转角速度;,D L 分别为阻力加速度和升力加速度,可由下式给出: 221 1 (,)(,)(2)22ref D ref L D V S C Ma L V S C Ma m m ραρα= = ,D L C C 分别为飞行器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它们是攻角α和马赫数的函数;ref S 为飞行器参考面积; ρ为大气密度。 首先按照配平攻角飞行,得到基准弹道。 2) 标称轨迹制导 倾侧角指令 (/)cos /c L D L D σ= 0(/)(/)(/)c L D L D L D =+?, 其中0(/)L D 为基准弹道升阻比,取为0.28; (/)L D ?为与以速度为自变量的基准弹道偏差引起的升阻比,由下式计算: 1234(/)x L D k n k R k h k R ?=?+?+?+? x n ?为切向过载偏差,R ?为航程偏差。 1234,,,k k k k 为系数,通过试验法自行确定。 倾侧角指令在轴向过载大于0.5的时候开始输出,在轴向过载小于0.5时,采用开环制导的方式,即常数10度。

飞机气动力参数辨识技术的工程应用

飞机气动力参数辨识技术的工程应用 在介绍飞机气动参数辨识原理的基础上,论述了该技术在飞机气动设计、飞行品质鉴定、飞行模拟机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涉及飞机试飞、模型开发等技术应用场景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标签:飞机;气动参数辨识;试飞;仿真 引言 目前,常用的飞机气动建模技术手段有三种[1]:流体力学、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飞机气动力参数辨识技术作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校正飞机气动参数的流体力学计算和风洞试验结果、飞行品质评价、飞行模拟机建模仿真等方面。本文结合飞机/飞行模工程研制工作,详细介绍该技术的具体应用现状,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1 气动参数辨识原理 飞机气动力参数辨识作为飞机动力学系统辨识中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分支,是系统辨识理论在飞行动力学系统方面的具体应用。该辨识通过测量飞机的发动机推力(测算)、舵面偏转和飞行状态数据,以飞机气动模型和飞机飞行动力方程作为状态方程,以上述测量得到的数据作为状态量和观测量,以此建立作用于飞机的空气动力(矩)与飞机运动状态参数和控制输入之间的解析关系式[2]。在图1所示的辨识基本原理 中,激励信号、辨识模型、参数估计和结果验证是辨识结果可信度的四大影响因素。 图1 飞机气动力参数辨识的基本原理 激励信号设计是通过舵偏操纵信号的优化设计,充分激励飞机的运动特性,确保飞机的运动模态信息尽可能多地包含在飞机试飞数据中[3]。辨识模型建立是基于空气动力学的先验知识初步确定模型的结构,将模型辨识问题转化为参数估计问题。辨识方法应用是选取合适的参数寻优准则和算法,通过飞机真实响应与模型仿真响应之间的差异进行模型参数的优化。辨识结果验证是确保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合理、精确地表征飞机的飞行动力学特性。 2 在飞机气动设计中的应用 在飞机的工程研制中建立准确的飞机气动模型,是飞行控制律参数调整、工程模拟机仿真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在飞机的初步/详细设计阶段,飞机气动模型的建立通常通过流体力学计算和风洞试验两种技术手段实现,但其模型的精度往往与真实飞机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飞机制造商多在飞机的研发试飞中开

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Teacher:Han-qing Zhang College of Astronautics

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Text book: 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A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roach https://www.360docs.net/doc/279890337.html,/s/1o6BF32U (1) Wertz, J. R. Spacecraft Orbit and Attitude Systems, Springer. 2001 (2) 刘墩.空间飞行器动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 章仁为.卫星轨道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4)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1. Introduction Space technology is relatively young compared to other modern technologies, such as aircraft technology. In only forty years this novel domain has achieved a tremendous level of complexity and sophistication. The reason for this is simply explained: most satellites, once in space, must rely heavily on the quality of their onboard instrumentation and on the design ingenuity of th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Spacecraft Dynamics and Control

航空概论试题

航空概论试题 一、绪论部分 1、何谓国际标准大气? 因为大气物理性质(温度、密度、压强等)是随所在地理位置、季节和高度而变化的,为了在进行航空器设计、试验和分析时所用大气物理参数不因地而异,也为了能够比较飞机的飞行性能,所建立的统一标准。它也是由权威机构颁布的一种“模式大气”。 叫做国际标准大气。 2、何谓飞机机翼的展弦比?根梢比? 展弦比:翼展l和平均几何弦长bav的比值叫做展弦比,用λ表示,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λ= l / bav。同时,展弦比也可以表示为翼展的平方于机翼面积的比值。 根梢比:根梢比是翼根弦长b0与翼尖弦长b1的比值,一般用η表示,η=b0/b1。 3、简答:大气层如何分层,各有什么特点?适合飞机飞行的大气 层是哪层? 以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为主要依据,可将大气层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 )对流层温度随高度而降低,空气对流明显,集中了全部大气质量的约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气,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平均 16-18km ,中纬度地区平均 10-12km ,高纬度地区平均 8-9km 。( 2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顶部到

50-55km ,随着高度增加,起初气温不变或者略有升高;到20-30km 以上,气温升高很快,可到 270k-290k ;平流层内气流比较稳定,能见度好。( 3 )中间层, 50-55km 伸展到 80-85km ,随着高度增加,气温下降,空气有相当强烈的铅垂方向的运动,顶部气温可低至 160k-190k 。( 4 )热层,从中间层延伸到 800km 高空,空气密度级小,声波已难以传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5 )散逸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空气极其稀薄,大气分子不断向星际空间逃逸。 飞机主要在对流层上部和同温层下部活动。 4、第一架飞机诞生的时间是哪一天? 1903年12月17日 5、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提出固定机翼产生升力理论的人是 谁?哪个国家的? 乔治·凯利,英国 6、飞行器一般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三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 7、率先解决滑翔机的稳定和操纵方法的人是谁?哪个国家的? 李林达尔,德国 8、我国主要的飞机设计单位有哪些?其代表作品和内部代号是 什么? 601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歼八各型 602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景德镇)直升机

高等飞行动力学试题解答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课程编号:016011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20页第1页 目录 1.请推导飞机小扰动运动方程,并分析其使用条件。 (2) 2.什么是驾驶员操纵期望参数,分析其含义。 (13) 3.请列写敏捷性尺度并对其含义进行分析说明。 (14) 4.试说明评估飞机飞行性能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18)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课程编号:016011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20页第2页 1.请推导飞机小扰动运动方程,并分析其使用条件。 一、小扰动法简介 (1)基本概念 研究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操纵性问题时,一般把飞机运动分为基准 运动和扰动运动。基准运动(或称未扰动运动)是指在理想条件下, 飞行器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按预定规律进行的运动,如定直平飞、定常盘旋等。基准运动参数用下标“*”表示,如 V、*α、*θ等。 * 由于各种干扰因素,使飞行器的运动参数偏离了基准运动参数, 因而运动不按预定的规律进行,这种运动称为扰动运动。受扰运动的参数,不附加任何特殊标记,例如V、α、θ等。与基准运动差别甚小的扰动运动称为小扰动运动。 (2)基本假设 在小扰动假设条件下,一般情况就能将飞行器运动方程进行线性 化。但为了便于将线性扰动运动方程组分离为彼此独立的两组,即纵 向和横侧小扰动方程组,以减少方程组阶次而解析求解,还需要做下 列假设: 1)飞行器具有对称平面(气动外形和质量分布均对称),且略去机体内转动部件的陀螺力矩效应。 2)在基准运动中,对称平面处于铅垂位置(即0 φ=),且运动所在平

考试科目:高等飞行动力学 课程编号:016011 说 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 共20页 第 3页 面且运动所在平面与飞行器对称平面相重合(即0β=)。 在满足上述条件下,可以认为,在扰动运动中,纵向气动力和力矩只与纵向运动参数有关,而横侧向气动力和力矩也只与横侧运动参数有关。有了这些推论,就不难证明扰动运动方程可以分离为彼此独立的两组。其中一组只包含纵向参数,即飞行器在铅垂平面内作对称飞行时的运动参数,,,,,,,,,g g e p u w q x z αθγδδ等,称为纵向扰动运动方程组;另一组只包含横侧参数,即飞行器在非对称平面内的运动参数 ,,,,,,,,,,g a r v p r y βψχφμδδ等,称为横侧向扰动运动方程组。 (3)线性化方法 飞行器的任何一个运动方程可以表示成如下的一般形式: ()12,,,0n f x x x = (1.1) 式中变量(1,2,...,)i x i n =可以是运动参数或它们的导数。根据前述,运动参数可以表示成基准运动参数*i x 和偏离量i x ?之和: *i i i x x x =+? 于是方程式(1.1)可写成 ()1*12*2*,,,0n n f x x x x x x +?+?+?= (1.2) 在基准点()1*2**,,,n x x x 处展开成Taylor 级数,并根据小扰动假设,略去二阶及以上各阶小量,得到 ()1*2**1212*** ,,,...0n n n f f f f x x x x x x x x x ?????????+?+?++?= ? ? ?????????? (1.3) 显然,基准运动也应满足运动方程式(1.1),即

微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研究

2005年9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9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5)0920137205 微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研究 李占科,宋笔锋,张亚锋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 围绕与微型飞行器相关的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问题,进行了低雷诺数翼型气动特性的数值分析 研究、低马赫数低雷诺数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考虑扑翼结构弹性变形的气动特性估算方法研究、微 型飞行器气动特性估算的非定常涡格法研究和微型飞行器的风洞试验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微型飞 行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微型飞行器;雷诺数;扑翼;风洞试验 中图分类号: V27912 文献标识码: A Aerodynamics Research on M icro Air Vehicles LI Zhan2ke,S ONG Bi2feng,ZHANG Y a2feng (School of Aeronautics,N orthwestern P olytechnical University,X i’an710072,China) Abstract: In the paper,Based on the low Reynolds number aerodynamics of the micro air vehicles(M AVs),s ome researches were done.such as aerodynamics characteristic numerical analysis research on the air foil at low Reynolds numbers,numerical calculation method of low Mach low Reynolds numbers fluid field,estimation method research on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aeroelastic flapping wing,unsteady v ortex method of aerodynamics characteristic estimation and wind tunnel test of M AVs.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im portant reference value and instructive mean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M AVs. K ey w ords: micro air vehicles(M AVs);Reynolds number;flapping wing;wind tunnel test 1 引言 近年来,微型飞行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航空飞行器,在国内外形成了新的研究热潮.低速和小尺寸共同决定了微型飞行器的飞行雷诺数很低(105左右),这远低于传统飞行器(包括普通的无人驾驶飞机)的飞行雷诺数范围(106~108以上).微型飞行器必须在低雷诺数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气动性能,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本文主要围绕与微型飞行器有关的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和风洞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2 微型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研究 211 低雷诺数翼型气动特性的数值分析研究 微型飞行器外形尺寸小,速度低,基于微型飞行器尺寸的雷诺数也比较小,粘性效应相对强烈,流动易分离,准确求解这种低雷诺数的流场对湍流模型乃至整个数学模型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本研究针对低雷诺数问题,利用求解雷诺平均的NS方程,数值模拟了绕翼型的低雷诺数流动,分析了与低雷诺数流动有关的不稳定性.研究表明,分离流动都是不稳定的,会产生周期性的脱出涡.结合绕翼型的低雷诺数流动,对采用的计算模型进行了以下研究: 1)FNS方程与T LNS方程数值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分别采用FNS方程和T LNS方程计算了在条件:Ma=012,雷诺数Re=110×105,攻角α=1°时绕 收稿日期:2003207207 资助项目:总装气动预研项目(413130401)及国防基础科研项目(J1500C001)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李占科(1973-),男,陕西岐山人,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博士,主要从事与微型飞行器有关的研究.

航天飞行动力学远程火箭弹道设计大作业-(1)

… 航天飞行动力学远程火箭弹道设计大作业 已知火箭纵向运动方程式如公式(1)所示。 ()0sin 1cos cos sin e e pr P v g m v P g m x v y v m m m t A ?θθαθθθα?θ?=+????=??+????=??=???=-???=?-? (1) 其中,0,,m ,,,,e v P x y θα分别为火箭飞行速度、发 动机推力、火箭初始质量、弹道倾角、攻角、水 平位移和飞行高度;A ?为角度增益系数,t 为火 箭飞行时间,m 为火箭质量。仿真初始条件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初始状态 序号 变量名 ; 变量值 物理意义及单位 t 0 火箭飞行时间,s 1 θ # /2π 初始弹道倾角,弧度 2 v 0 火箭初始速度, /m s 4 x > 0 火箭在地面发射坐标系下的初始水平位置,m 5 y 0 火箭在地面发射坐标系下的初始高度,m 序号 《 变量名 变量值 物理意义及单位 0 0m 8000 起飞质量 kg 1 ~ m 单位时间燃料质量消耗, /kg s 2 g 重力加速度常数, 2/N s 3 、 A ? 35 角度增益系数 4 e P 200 发动机推力,KN 5 ~ w 7000 发动机排气速度,/m s 飞行程序角pr ?随火箭飞行时间的关系如公式(2):

12111221212312302222= =10s, 130, 150 s 60pr t t t t t t fig t t t t t t t fig t t t fig t t s t πππ?π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