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云兵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云兵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李云兵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李云兵考博真题导师分

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504

民族学系(7)

050102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

01描写语言学李云兵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

俄语选一②2095语言学史③

3195语言学理论与方法

二、导师介绍

李云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1968年1月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200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南方民族语言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法学。

著作有《拉基语研究》(2000)、《布赓语研究》(2005)、《中国南方民族语言语序类型研究》(2008)、《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苗瑶语族语言文字研究史》(2012)等8部,学术论文有:《论苗语动词的体貌》(2002)、《论苗语名词前缀的功能》(2002)、《苗语的形态及其语义语法范畴》(2003)、《论语言接触对苗瑶语语序类型的影响》(2005)、《苗瑶语量词的类型学特征》(2006)、《苗瑶语的非分析形态及其类型学意义》(2006)、《论苗瑶语名词范畴化的类型》(2007)、《中国南方民族语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特征》(2007)、《苗语方所题元的句法语义属性》(2008)、《语言接触对一些南方民族语言语序的影响》(2008)等50余篇。承当课题有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苗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2003-2006)”、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B类项目“中国民族语言文字研究史(2004-2007)”、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纪录语言学(2009-2014)”、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苗瑶语比较研究(2011)”等10余项.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

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来加以解释解决。

四、社科院考博英语

社科院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阅读、翻译和写作等。社科院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在各考博院校中还是比较高的,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社科院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受限,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建议大家早做准备。

育明考博教研部主编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考博词汇》,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最为权威的考博英语备考资料。同时也得到了育明考博学员的肯定和证明,并且每年都会再版更新。可以联系育明考博购买邮寄,或在全国各大书店及卓越亚马逊及当当网下单。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专注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博英语及专业课课程辅导。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针对清华大学各专业的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包括:考博英语课程班、考博专业课课程班、申请制课程班、高端协议班。历年考博课程班的通过率均超过80%。

五、考博专业课

考博就是考专业课,专业课定生死。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可不仅仅是看看参考书就可以的。以下是育明教育考博课程的授课规划,整个授课规划由本专业博士生和组织设定,结合了考试命题的实际,借鉴了历届育明成功学员的复习计划和成功经验,是育明教育考博课程授课质量的保证和高录取率的基础。考生们也可以借鉴这一复习规划来指导自己的备考。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深入解构核心参考书,建立知识理论体系框架并对重点知识章节和常见考点进行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根据专业课老师讲解借鉴前辈经验最终形成学员的专属笔记。

第二阶段:专题整理和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由专业课老师带领整理重要常考的学科专题,进行各个知识模块的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时事热点和出题人的论著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重要的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预测有可能出现的题型和考察角度。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演练和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真题的关联性,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绝密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开展高强度模拟考试,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结合最新的内部出题信息和导师信息进行高命中押题。

六、考博特别注意事项

(一)关于招考类别:社科院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均为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博士生,根据考生报考时的身份区分为非在职和在职两类。

1、非在职:非在职考生入学前(最迟在入学当年9月30日前)必须将人事档案转入社科院,且中途不得转出,毕业时按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户口根据自愿的原则可迁入社科院。

2、在职:在职考生人事档案、户口不转入社科院,毕业后回原单位就业。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按在职类别办理。入学时需签订考生、委托培养单位、培养单位三方协议书,毕业时按协议规定回委托培养单位工作。

考生在报考时应慎重选择考生类别,一旦选定原则上不能更改,考生因特殊情况需更改的,应最晚于录取前向招生办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进行更改,过期一律不作更改。因考生本人选择错误造成不能录取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此类研究生不是大家所谓的“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指的是利用周六日和寒暑假上课的研究生,现在除了极个别学校还招收极少量的在职研

究生之外,绝大多数学校都已经取缔了在职研究生。想保留原职的考生可以选择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定向培养研究生就医报销等费用按原工作单位的规定执行。

(二)关于考试科目及方式

1、初试考试科目:

①基础外语:英语、德语、日语、法语等,自己选一门或按照报考老师要求选一门。

自2015年起,社科院对博士生入学考试外语试卷进行改革,变更部分题型,侧重于联系实际考查考生的外语应用水平和能力。变更涉及的科目包括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变更后的考题难度与以往一致。变更后的题型如下:

第一部分:词汇语法20分

第二部分:阅读30分

第三部分:7选5+写概述20分(10分+10分)

A:7选5:1篇500-600词的文章,需在五个空白处填入相关内容,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从给出的7个选项中选择适当的5个。每空2分,总分值为10分。

B:根据此文,写作1篇100-120词的概述。总分值为10分。

第四部分:翻译(外译中+中译外)30分(15分+15分)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社科院的考博英语难度比较大,对词汇量的要求非常高,每一年有相当一批考生因为英语单科不过50分而受限。考日语和俄语等要比考英语有优势,有其他语言功底的考生,可以选择考博日语或者考博俄语等语言。

②两门专业课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对于这两门专业课,大家应该找对参考书目、找好资料、加上合理的规划和到位的辅导,考博成功是没有问题的。

2、关于复试:

复试采取面试或面试、笔试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复试情况要看具体院系的具体安排,复试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考生进行外国语的听、说、读等能力的测试。复试中还将参考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综合测评,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

在复试阶段还将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进行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守法

表现等方面。社科院各系还将向参加复试考生所在单位函调(或派人外调)考生人事档案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须加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或政工部门公章),全面审查其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3、加试要求: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初试时需加试“政治理论”(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经典选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笔试)。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同等学力的考生考博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年都有成功的例子。只要肯努力、资料齐全、辅导到位、规划合理,考博成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关于学制

非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不允许提前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不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如提前修满学分和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七、考博常见问题

一、考博需要注意的五大事项

1、目标明确。确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确定报考学校和导师,不要再对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考博虽然不意味着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对于非名校毕业的硕士来说,考个名校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不要同时准备两所学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2、复习时间六个月以上。能拿到硕士学位再考博的,都差不到哪儿去,想要超越对手,时间是一个宝贵的因素。复习时间越长,对考试内容的熟悉程度必然越深。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复习很短时间就能考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

3、复习方法正确。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复习时一定要找到该校出题的规律,切不可到书店找一些资料搞题海战术,要知道,一门课程出到卷子上可能只有二道题,如果你有心把该校近五六年考博卷拿出来看一看,再把近几年的研究生的期末考试题拿来研究一下,估计你可以做出题老师了。在这方面,外校学生一般会吃大亏,因为有些课程的题目是该校的特色题,且不谈题目你没看到过,就算是题目提前给你,你翻遍书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如果说考博有什么捷径的话,应该就在于此。

4、导师关系处理恰当,否则你面试、调剂时可能会有麻烦。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技能与导师的项目很对口,或者你在什么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那他肯定会同意你报考。如果你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找导师的熟人介绍一下,导师一般也会要你。还不具备的话,那你就脸皮厚一点,让他明白你为报考他的博士,付出了很多,导师也是人,会有同情心的,不要因为一次拒绝丧失信心。实在不行的话,换一位试试,总有导师会要你的。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导师招学生最根本的衡量准则是你的考分,你成绩不靠前,导师也很难帮你。

5、经济上要有一定的支撑。包括人际关系费用,找该校的对口复习资料费用,报辅导班的费用,考试费等等,该花的最好不要省,只要是对考博成功有利的。因为这些钱对于博士生出来后的待遇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二、专业课如何复习

对待专业课的认识,有些考生以为自己学了这么多年本专业,甚至发表了不少文章,专业课应该没问题了,从而放松了对自己专业课复习的要求。其实现在博士录取时,各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即使及格了,如果成绩较低,总分排名靠居后,也会影响导师对自己的印象。提高专业课的复习效率,育明考博告诉大家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了解学术动态

考生在确定了报考的局势和研究方向以后,要立刻在招生简章或报考学校的网站上查到复习的参考资料。一定要翻翻近两年专业杂志,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三年的学报,了解本专业发表的论文。最好在考前就有关热点问题加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需要强调一点,考生应查看导师近五年中发表的文章以及导师近年的专著,有些观点、数据、理论要掌握,特别是有关老师的论文一定要熟记于心,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搬上去,这对于提高你的成绩会大有裨益。特别要注意教师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围绕这种问题,时间允许的话最好再收集相关资料。往往导师会在这些问题上考察学生。导师招收博士,也是寻求合作者的过程,如果发现一个对自己近两年研究的领域知之甚多,甚至观点也和自己相容或相似,势必会给导师带来好的印象。可以提前和该导师的博士生取得联系,要求提供去年的专业课考试的考题(一般专业课试题有10%一30%的重复率,而各高校却不提供专业课考题),或者要求他提供第一学期的专业课笔记(老师近期关注的重点大多都在其中),也可以请他

大致谈谈考试出题的倾向以及考试的感受和经验。自己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可以寻求辅导班的帮助,省时省力。

2.复习阶段

花半个月时间收集全资料后,应拟订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时间和进度安排、复习方式、自查形式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在时间上,专业课的复习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越往后复习密度应逐渐力加强。

在精力安排要详略得当。一般要求复习教材内容至少三遍。第一遍,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把握,这本教材谈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逻辑体系。第二遍,画出重点内容,并适当记忆,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应非常清楚。个人看书习惯可能不同,既可以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就在书上画,然后再整理出一个个的理论、观点。这里要注意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即比较各个理论之间的异同,从而确立自己的立场。对研究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尽可能找些资料看看,并初步思考这些问题以使自己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观点,有心得的地方应专门记录下来。如果说前两遍是考生自我学习消化的过程,第三遍则是直接为考试做准备的,应放在离考试日期较近的时间内(以一个月内为宜)。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前面学到的东西不至于在考场上反映不出来。

复习内容上有一点需单独强调,即对所考的课程,均要阅读几本非指定考试用书。很多导师喜欢出书评一类的题型。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而言,难度往往比较大。一定要分析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再决定报考。在复习时也可以适当兼顾以前的专业犷笔试和面试要让导师感觉到你原专业功底比较扎实,报考该专业是个人研究兴趣的转向而不是自己在原专业上失败了才改换门庭。不过复习专业课时,所准备的时间和精力要明显增加,时间分配要向专业课倾斜。同时,在复习专业课时,要从报考专业的基本教材看起,学习该专业硕士生甚至本科生的课程,对一般课程大致浏览,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就行。而对考试指定课程,则应反复阅读,重点突破。

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专业课复习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一是自己的硕士论文刚做,对本专业的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以及当前的热点问题掌握得较全面;二是如果是报考本校的导师可以较方便地找到有资料,甚至可以提前一两个学期选修该导师的专业课,

从而在专业和感情上与老师靠近,这对下一步的面试很重要。劣势一是不少硕士生精力投放在找工作上以使接触该专业时间较短;二是缺乏具体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

三、考博英语如何复习

硕士阶段的学习使考生在专业课部分很难拉开分数。反倒是英语科目,由于基础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会影响到考试整体的分数档次,考博英语难吗?如何复习达到高效?

1、题型由于考博英语试题由各招生单位自己独立命题,所以不同院校的考博英语试题题型风格不尽相同。就题型而言,一般都含有词汇结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汉英互译、作文题。很多院校初试不再考听力,而在复试通过口语形式考查。但有些院校仍在初试考查听力,甚至很重视听力分数。有些学校还有改错题,应用文,甚至其他题型。少数院校不考作文,但翻译比较长。很多院校主观题的分数所占比重都较高,占1/3甚至1/2比重。

2、难度考博英语重视考查翻译、写作等与攻读博士学位相关的应用能力,所以其难度不能简单与其他考试比较。但一般来说,考博英语试题的难度约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但少数院校比六级难,有些院校甚至只相当于四级水平,甚至同一院校不同年份的难易程度也迥异。这是由于考博英语试题的命制没有其他英语水平考试、选拔考试规范,往往因出题人不同而有区别。所以,报考相应院校的考生一定要看一看该院校近年的考博英语真题。给大家推荐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外夏岩教授主编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

3、词汇保守估计,考博英语需要掌握7000~8000单词,900常用动词短语。当然,一般掌握了六级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词汇,通过考博英语也没有多大问题,只是词汇题可能失去少数分数。长期关注和研究考博英语试题,反对有些所谓考博英语词汇书所讲的考博需要掌握1万甚至1万以上词汇的观点。事实上,背诵那么多词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考博英语考查的重点不是考生掌握了多少词汇,而如上文所述,是阅读、翻译、写作能力。所以,词汇够用即可,建议复习自己当年很熟悉的考研词汇、六级词汇,然后略加拓展,如可看看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词汇、新托福词汇、部分GRE词汇。有些院校公布了词汇表或参考词汇表,但实际出题人并不怎么按大纲出题。英语说到底还是个水平问题。

4、语法大部分院校考博英语试题都不直接考查语法,但语法有必要全面复习一

下。这也不怎么花费时间。

5、阅读可以做一做对应院校的考题,也可做一做考研阅读真题、大学英语六级真题,有些院校考博英语试题选自考研真题原题、六级真题原题。

6、翻译英译汉相对来说比较好做,但不好得分。相反,汉译英虽然看起来难,但往往容易得分。所以应该多准备。

关于翻译部分,针对词汇空缺现象,在词汇的借用、引用方面通常采取四种形式:音译、直译、改编、意译。

音译:人名、地名以及一些表示新概念而本族语里又找不到对成词来表示时,均可采用音译法介绍到译文语言中去,如:[汉译英]磕头(kowtow),荔枝(litchi);[英译汉]、engine(引擎),motor(马达),sofa(沙发),logic(逻辑)

直译:paper tiger(纸老虎),lose face(丢脸),Seeing is believing.(百闻不如一见。)Out of mind,out of sight.(眼不见,心不烦)

改编:所谓“改编”指的是音译或直译如意义补充的翻译,在翻译的“改编法”中,译者总是一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文语言的特性,另一方面更希望译文含义明朗,使读者一目了然。

比如,汉语的“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译成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其中,“鲁班”变成了“Lu Ban the mater carpenter"否则鲁班究竟是什么人,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这类译法在英译中比较常见,如巧克力糖(chocolate),鸦片烟(opium),高尔夫球(golf),来福枪(rifle),尼龙布(nylon)。

4、意译法:填补语言中的词汇、语义空缺,采用“并行法”即意译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如果某一语言观象,在译文语言中只的用意义相同的不同语言形式即“并行”的词汇来翻译时,那么就等于说译文语言的形式中存在着一个“空缺”。比如,有许多词以及由这些词代表的思想概念,最先只存在于某种语言中,当把这些词或概念介绍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时,我们可采取音译,直译法,同时也可采用意译法,而且意译译文可从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合乎译文语言的规范,因此最易为读者接受。比如:communism,democracy,和proletariat等外来词变成“共产主义”“民主”和”无产者”时,可以说最先是意译的结果。同时,由于“共产主义”,“无产者”等完全是按我们

汉语的构词规则,用汉语的构词材料构成的。因此,这种意译只不过是属于一种概念的借鉴而已。

7、作文一般都是命题作文,即给定题目写一篇200-250词的议论文。作文应当认真准备。这是容易得分也容易失分的项目。

川大语言学考博真题

2009年语言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配价: “配价”是当今语法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所谓“价”(valency),是借用化学中的术语,主要考察某一成分有多少个同现成分,亦即某一成分必须有多少个强制性搭配成分。最早把“价”理论引进语法研究领域的是法国语言学家Lucien Tesnuere,当初是为了研究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动词的“价”就就定于动词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的数目。 配价理论思想认为,动词是一个句子的中心(支配词regissant),它支配着句子中别的成分,而动词本身不受其他任何成分的支配。只接受动词支配的的有“名词词组”和“副词词组”,其中名词词组形成“行动元(actant)”,副词词组形成“状态元(circonstant)”。从理论上说,句子中的状态元可以是无限多,但行动元不得超过三个,即主语、宾语1和宾语2。由此可以将动词分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和三价动词。 动词有配价的问题,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形容词和名词等也有配价问题。我们可以说: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的名词之间、形容词与不同性质的名词之间、名词中隐含谓词与不同性质的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语法现象,这种研究和分析的手段就称之为“配价分析”。 根据配价分析理论,汉语中的动词可以分为零价动词,表自然现象的词;一价动词,即一般的不及物动词;二价动词,即一般的及物动词;三价动词,即双宾动词。 在中国最早利用配价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汉语的是朱德熙先生关于“动词语+的”结构的分析。利用配价理论及方法我们可以对汉语中的一些歧义现象进行分析,也可一解释一些用其他理论不好解释或不能完善解释的语法现象。 关于配价的性质长期以来有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认为配价是建立在句法基础上的语法范畴。以句法概念来说明

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摘要: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用于语言学初学者的入门学习,要求教材既要具有系统而一贯的理论体系,同时又要具有开放性,能够吸纳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的编写总体上立足于这两个方面。文章就此介绍阐述修订版《纲要》的理论体系和修订内容。 关键词:语言;教材;系统性;开放性;修订 《语言学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叶蜚声先生和徐通锵先生合著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初版于1981年,此后在海内外多次再版,广受欢迎。教材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编写原则很好地满足了语言学基础理论教学的特殊需求。 “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基础理论课,也是语言学的入门课。课程要使学习者藉此了解当代语言学领域的概貌,掌握语言学研究中基本概念术语的内涵,对语言本体的一般性质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要使学习者得到基本的语言分析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在学习中体会到理论的系统和严谨,从而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自主更新知识的能力。 原版《纲要》能在这两个方面为语言学教学提供支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材的两个特色。 其一,教材整体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原版《纲要》没有对当时语言学研究中的各种观念方法做面面俱到而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立足于基本的语言符号观念和结构思想,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为主线构建了体系的基本框架,对语言学中的基本问题,包括语言的基本性质,语言结构各个层面基本单位的确立原则和结构关系,语言的总体发展特征和语言系统的演变规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做了简明而系统的阐述。清晰的脉络和一贯的理论体系更利于初学者对语言学基本知识和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对学习者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 其二,教材尽可能地吸收了当时新的语言学研究思想。原版《纲要》不仅参考了当时国际上新出版的各种语言学专著和教材,而且综合了当时新的汉语言研究的成果,包括编著者个人的研究成果。所有这些内容都有机地纳入了教材的整体框架,各得其所。这使学习者由此能直接了解到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 原版《纲要》这两方面的特点体现出基础理论教材应具备的系统性和开放性,这使其在语言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年来产生很大影响。此次《纲要》的修订正是为了在保持原书特色的基础上,吸收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使教材更好地满足语言学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研究领域有许多新的进展。语言研究的取向,从单纯地强调重视口语形式转为言文并重,从单纯地强调语言共时研究转为共时和历时

第八章民族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第八章民族心理学 一、什么是民族心理。 民族心理是指构筑在一个民族的经济地域基础上的并渗透着该民族共同文化传统、决定着该民族人们性格和行为模式的共同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结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国民性。 二、民族心理的特性。 1、共同倾向性。 2、相对稳定性。 3、社会历史性。 三、民族心理的表现形式。 1行为模式:人们对人对事的处理方式,它是反映和投射出民族心理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投影屏幕。 2、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间接、抽象同时更为深刻) 一、民族心理研究 (一)早期的民族心理研究 1、“民族心”说。 最早是从19世纪末期德国民族心理学派开始的。1859年拉扎劳斯和施坦泰尔把当时的语言学和民族志资料同心理学研究结合起来,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声称创立了一个民族心理学派。但对民族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冯特,他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为了公开这些研究成果,于1881年创办了《哲学研究》杂志。并于1900年发表《民族心理学》10卷本。他深受黑格尔的影响,认为民族共有一种并融化在民族本性中的精神。这种精神即“民族心”,民族心不存在于个人的心理过程中,不是用个人心理能够说明的,而是存在于一个民族的语言、风俗、神话、艺术、法律等文化现象中,只能到这些民族共有现象中去寻找。冯特把个体心理现象和群体心理现象统一起来,为人类找到了一条比较广阔的出路。 2、群体心理论。 继德国民族心理学派后,法国群体心理学派发展起来。塔尔德的模仿说,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论。塔尔德主张群集心,主张个人之间的模仿作用,并以此反对迪尔凯姆的“集体意识”理论,同神秘的外在力量说明群体心理现象。迪尔凯姆主张“集体意识”,是一种精神实体,是由思想、感情、行为方式、制度、思潮、舆论等价值观点、社会规范构成的意识总体。把超个人的精神实体混同于群体心理。 勒朋是法国群体心理学派最有影响的人物,1895年出版《群众心理学》,比较集中地研究了群体心理现象。 (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 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创造性地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集体无意识指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没有被意识到的一些“原始意象”(潜在的意象),这些意象是人从他的祖先那儿继承来的先天的倾向或潜在的可能,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作出反应。从个体出生的那一天,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就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而后天经历和体念的东西越多,所有那些潜在意象得以显现的机会也越多。教育和学习越丰富、也就越容易使集体无意识在各个方面得以个性化。

语言学理论考博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05年考博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 1、萨丕尔《语言论》 2、"预设 3、"语境 4、"化石化 5、"亲属语言 二、简述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学习/习得的异同。(10分) 三、语言变异的种类及原因(10分) 四、语言层次性理论在语言规范工作的运用。(20分) 五、 1、"语言动态理论对语言研究的影响(20分,二选一) 2、中介语理论是什么?在中国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情况。 六、 1、"词类划分有没有必要?有必要的话,哪种标准最实用,请从中文信息处理的角度或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论述。(20分,二选一) 2、怎样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的“瓶颈”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考博试题 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考试科目:

理论语言学 考试时间: 2010年3月27日14:00—17:00 一.请就语言规划或语言规范化研究尽你所知展开论述。(40分) 二.以下两题任选一道作答。(30分) A.请论述话语(语篇或篇章)的研究。 B.论述形式主义语言学与功能主义语言学的区别。 三.分析题。(3×10分=30分) 1.请分析下面三个四字格短语的联系,并分析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以及每个短语的表达效果。 喜鹊登枝、喜上梅梢、喜上眉梢 2.请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我后悔死这件事了”能变换为“这件事后悔死我了”,而“我后悔这件事”不能变换成“这件事后悔我了”? 3.运用预设理论分析下面这句话: 北京又开始打击非法一日游了。 考试科目: 应用语言学的历史及理论 考试时间: 2010年3月28日8:30—11:30 (第1题为必答题, 2、"

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习题答案

《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言语是 ×. 言论与语言×.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 说话和所说的话 □语言是一种 ×. 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 √. 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 ×. 用来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 □抽象思维的一般特性是 ×. 概括性、民族性×. 概念、判断、推理 ×. 固定、再现、改造√. 概括性、社会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指的是 ×. 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 √. 主要指抽象思维和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 指直观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离不开语言 □思维的三种类型是

√. 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 ×. 概念、判断、推理 ×. 固定、再现、改造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 ×. 语言符号的创造和使用总是任意的 ×. 我们可以任意理解语言的符号 √. 语言符号音义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 语言符号的排列没有阶级性,象一根线条排列在一起 ×. 语言符号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随时间推移不分层次逐渐延伸√. 语言符号在时间的线条上逐个出现,同时不排除层次性 □“他肯定不会来了!”这句话强调了说者的 ×. 说话行为√. 施事行为 ×. 取效行为×. 言语行为 □汉语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规律是√. 个别语言的发展规律×. 一般语言的发展规律 ×. 汉民族各种方言的发展规律 □一个民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称为

√. 民族共同语×. 民族交际语 ×. 国际交际语 □克里奥尔语是语言的 √. 混合×. 融合 ×. 分化×. 整化 □语言融合的“底层”现象是 ×. 语言装置的最下面一层,即语音部分√. 被融合的语言的某些遗留下来的因素×. 被压迫的阶层 第二章语音 □声调决定于 √. 音高×. 音强 ×. 音长×. 音质 □[p、t?、b、k]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清音×. 不送气 √. 塞音×. 擦音 □舌尖后浊擦音是

习题—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哲学渊源来看,以下社会哲学家或心理学家中,更多地受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影响的人是() A. 让?雅克?卢梭(Rousseau) B. 斯金纳(B.F.Skinner) C. 伊曼努尔?康德 D. 弗洛伊德(S.Freud) 2.著名的“模仿律”的提出者是() A. 威廉?麦独孤(W.McDugall) B. G.塔尔德(G.Tarde) C. 爱德华?罗斯(E.A.Ross) D. 埃米尔?迪尔凯姆( E.Durkheim) *3.《君主论》的作者是() A.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B. 圣?奥古斯丁 C. 圣?托马斯?阿奎那 D. 大卫?休谟 4.通过对1940年战时美国总统选举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二级传播理论”的学者是() A. 霍夫兰德 B. 乔治?盖洛普 C. 塞缪尔?斯扎夫 D. 拉扎斯菲尔德 5.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诞生的著作是() A.《梦的释义》 B.《性学三论》 C.《精神分析引论》 D.《图腾与禁忌》 *6.下列理论或名词中,不是由卡尔?荣格提出的是() A. 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B. 阿尼玛(anima) C. 阴影(shadow) D. 接近人群(moving toward people)7.最能体现乔治?米德社会心理学思想的著作是() A.《民族心理学》 B.《超越自由与尊严》 C.《意识、自我与社会》 D.《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8.第一个使用“认知心理学”这个术语的心理学家是() A. K.勒温 B. U.尼塞 C. F.海德 D. T.纽卡姆 *9.以下不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A. 亚伯拉罕?马斯洛 B. 埃里克?埃里克森 C. 卡尔?罗杰 斯 D. 罗洛?梅 10.如果你是一名后现代主义者,你认为以下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的是() A. 方法论上的机械主义 B. 研究手段上的实证主义 C. 研究理念上的多元主义 D. 研究取向上的个人主义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考博语言学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 试 语言学理论试题 一.论述题。 1.必答题(40分) 就语言规划或语言规范化问题尽你所知进行论述。 2.选答题(30分,任选其一回答) A.就话语(也叫篇章、语篇)研究进行论述。 B.就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进行论述。 二.分析题(30分,每小题10分) 1.指出下面三个四字格之间的联系,分析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各自的表达效果。喜鹊登枝 喜上眉梢 喜上眉梢 2.下面两组句子,一组可逆,一组不可逆,请从认知角度解释。 我后悔死这件事了——这件事后悔死我了 我后悔这件事了——★这件事后悔我了 3.运用预设理论解释下面句子。

北京又要打击非法一日游了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语言学理论试题 二.论述题。 1.必答题(40分) 就语言规划或语言规范化问题尽你所知进行论述。 (1)语言文字的合理发展,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家或社会为了管理社会语言生活,对语言的现状及发展施加有计划有目的的影响以促进语言文字健康发展使其更好的尾社会服务而进行的各种工作就是语言规划。 (2)语言规划涉及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民族共同语的确立和推广,民族共同语的规范和完善,语言选择,语言协调,语言调查,科技术语的统一和标准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等。 (3)①语言文字立法是语言规划的一种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语言政策的法律体现,对于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有重要意义。②政府对语言的管理和影响表现在官方语言的选择上,外语教育也有语言选择问题,除了语言选择以外还有标准化问题,包括科技术语的标准化和语言规范化。 (4)语言规划的原则:语言规划必须尊重并且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人在语言文字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一种是过于夸大人的作用。

民族语言由于认知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民族语言由于认知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摘要: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千差万别,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应当是各民族的对客观世界认知心理的不同,从而使各种语言展现出不同的个性。本文将以爱斯基摩语言和阿拉伯语为例,指出这两种语言的某些特色。又以汉语和韩国语为例,具体分析它们词汇系统中词汇的差异性。 关键词:民族心理认知方式汉语和韩国语的比较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学科,它根据我们对人类心智的理解来解释自然语言的结构特征(包括音系的、句法的、语义的等多层面的特征)以及自然的使用规律。认知语言学认为,对自然语言的全面理解必须从内在的认知心里入手,以人的知识状态为参照,把语言认知作为人的整体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来把握。 人的智能可以使无序的客观世界变成有序的、分等级的范畴体系,这个过程就叫做认知,或者叫做认知的第一个步骤。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知心理的不同而造成的。在各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思维特点,有自己特定的思考特点。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各民族的生存环境不同,一个民族的思维总要和自然地理相适应。中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住在大山里的人喜欢拿山和树木花草来做比喻,住在海边的人语言中就常常出现和水有关系的比喻句子。 北美的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天雪地的雪原上,常年见到的都是一片白色的世界。爱斯基摩人因此能够很好的分辨白色。其实在我们看来,白色就是白色,还能有其他什么颜色吗?可是爱斯基摩人的语言中出现了六个关于“白色”的词汇。语言学家曾深入爱斯基摩人的居住地进行考察,发现爱斯基摩人的语言其实并不是很发达。他们居住地的社会生产力不是很高,词汇系统相对英语来说也不是特别完善,甚至描述“红”、“黄”、“紫”等颜色的词汇很少。如果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去寻找原因,应该是由于爱斯基摩民族对白色敏感的认知心理,这种心理促成了他们现有的知识状态。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刘晓天、封一函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刘晓天、封一函考 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共招生3人,下设2个专业,分别是俄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刘晓天:全国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封一函,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院长、翻译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负责人、北京市多语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主任。 杜维平,男,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做到专题知识点全覆盖。 第三,专业真题及解析。专业课的试题都是论述题,答案的开放性比较强。一般每门专业课都有有三道大题,考试时间各3小时,一般会有十几页答题纸。考生在专业课复习中仅仅有真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对真题最权威最正统的解析,两相印证才能够把握导师出题的重点、范围以及更加偏重哪一类的答案。 第四,导师的信息。导师的著作、研究方向、研究课题、近期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另外就是为研究生们上课所用的课件笔记和讨论的话题。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初复试出题的考察重点。同时这些信息也是我们选择导师的时候的参照依据,当然选择导师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还应当考虑到导师的研究水平、课题能力、对待学生的态度和福利等等。 第五,时事热点话题分析。博士生导师在选择博士的时候会一般都会偏重考查考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热点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初试和复试中都有体现。近几年的真题中都会有联系实际的热点分析。所以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就应单多阅读一些本专业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权威的期刊上面“大牛们”都在关心、探讨什么话题,以及一些时事热点问题能不能运用本专业的知识

xx年社会心理学-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 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什么? 答: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1、研究人的社会化和自我意识。 2、研究人的社会动机。 3、研究人的社会认知。 4、研究社会态度改变。 二、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 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社会影响等方面。 三、群体心理: 大群体与小群体、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心理与行为。 四、应用社会心理学: 环境、健康、法律、宣传、教育等具体实践领域中的社会心理现象。 3、社会心理学有哪些具体研究方法? 答: 一、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从而探究变量间关系的方法。 1、自然观察法:即一般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下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控制观察法: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或动物行为进行观察的方法。 3、参与观察法:观察者参与被观察者的活 动,同时观察参与者行为的方法。包括公开 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4、非参与观察法:观察者以旁观的方式观 察被研究者行为的方法。通常可借助于单向 玻璃或录音、摄像等进行。 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操 纵某些变量以研究其他变量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 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实验。 2、自然实验法:由环境因素自然操纵自 变量,而非由实验者操纵的。形式上与 观察法相同,效果上与实验法相同。如 对自发事件引起的社会行为的研究。 3、现场实验: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 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 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三、调查法:又称询问法,是通过谈话、问 卷等形式,根据被调查者的直接表达获得被 研究者信息的方法。 1、访谈法:通过问答进行调查的方法。包 括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2、问卷法:通过被调查者在问卷上答题的 形式进行调查的方法。发放问卷的方式包括 直接发放、邮寄或通过互联网等;答题方式 包括是非法、选择法、简答法等。 四、档案研究法:通过分析文献资料和人的 活动产品研究社会心理的方法。是一种特殊 的调查法。 五、其他研究方法: 1、测验法:即测量法,使用特定的量表或 其他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 的方法。 2、个案法:收集有关个别被试的信息进行 心理研究的方法。属于档案研究法。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一、哲学阶段: 1、人性与幸福: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社会决定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决定论。 2、绝对精神:黑格尔 1807《精神现象学》。 3、《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1859, 努力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一、专业的设置及考试科目 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 方向 指导教师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50211外国语言学及应 用语言学 4 01句法学 黄正德 (本年度 停招) ①1022二外日语或1024二外法语或 1025二外德语 ②2039理论语言学 ③3086句法学 司富珍 ①1022二外日语或1023二外俄语或 1024二外法语或1025二外德语 ②2039理论语言学 ③3086句法学 02语义学(语用学)吴平①1022二外日语或1023二外俄语或1024二外法语或1025二外德语或1026二外西班牙语 ②2039理论语言学 ③3087语义—语用理论研究 03英汉语言对比研究高明乐①1022二外日语或1023二外俄语或1024二外法语或1025二外德语或1026二外西班牙语 ②2039理论语言学 ③3088英汉语言对比研究

二、导师简介 司富珍,女,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文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语言学和哲学系博士后访问学者,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兴趣为理论语言学,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形式句法研究、乔姆斯基的语言学和哲学思想研究、语言理据研究、突厥语族语言功能中心语研究、语言学研究方法等。已经出版著作四部,主编和参编语言学论文集和志书等多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 吴平,男,浙江慈溪人,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9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美国富布赖特高级驻校学者(2012年)。 学术研究领域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理论语言学方向。现阶段主要从事基于形式化分析的句法-语义接口问题研究。代表性专著《句式语义的形式分析与计算》(2007年)荣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年)和第一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学术著作奖二等奖(2010年),已在CSSCI 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已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各类项目3项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此外,近年来多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申报的评审专家工作。 高明乐,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语言大学英语教育中心主任,北04句法语义理论潘海华①1022二外日语或1023二外俄语或 1024二外法语或1025二外德语或 1026二外西班牙语 ②2039理论语言学 ③3089句法语义理论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能表现人的特点。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其研究语言的理论方法对语言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就谈谈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包括: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与思维、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等。 关键词:语言言语思维语言符号社会约定性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本身,“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要把“语言”和“言语”分开,他称之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个分岔路。” “语言”和“言语”区分理论是索绪尔为了明确语言学对象、建立独立的语言科学而创建的一个根本性的概念理论。 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言语是指个人说话的行为,是人类发出的一定声音和一定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活动,所以表现出千差万别。言语的多样性是由相同符号反复出现而组成的,并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抽象化为语言。因而,语言是有规律、有制度的,是人类的某种契约,是一个潜存于人类大脑之中的语言结构规则体系,并在人类群体中完整存在。 因而,在索绪尔言语体系下,语言是抽象,言语是具象;语言是群体的概括,言语是个人的活动;语言是一般,言语是个别;语言是相对静态的,言语是相对动态的;语言是潜在(内在)的,言语是显在(外在)的。二者区别明确,但不是相互孤立的。语言是作为言语的本质部分而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言语则是本质的具体表现。二者相互统一。 二、语言和思维 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可以从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印证。儿童怎样学会理解一个词的意义?某一个实物经常和一组特定的语音联系在一起,结果使得这个语言组合能在听话人的思想中唤起对这件实物的联想。 儿童(人类)在学习语言中的归纳概括能力作用巨大。把同一个名称用于形形色色的实物就像在这些实物上贴上相同的标签。这些实物是从纷杂的外部世界挑选出来,归并在一起的。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受到启发诱导,对这些实物进行认真观察,并从中归纳出相似点来。 儿童的智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持续得到锻炼。每一个词语符号都获得一个相对明确的思

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

语言学概论 第1章语言与语言学 第1节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 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四、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 五、什么是副语言和人工语言?二者有什么关系? 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 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 2、稳固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 3、渐变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 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 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还有其他副语言如文字、体态等交际工具,但是副语言只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一般使用范围有限,语言是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是第一性的,副语言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和言语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主要区别在于: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现成

2017年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国际政治语言学方向考博真题-育明考博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国际政治语言学方向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一、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研究方向导师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 030206 国际政治06国际政治语言学孙吉胜2013年2人2014年2人2015年2人2016年2人(1)1001英语 (2)2001政治学(3)3002国际政治语言学 理论(1)外语口试(2)专业面试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6:1左右(竞争较激烈) 2、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同等学力报考者通过初试后,须加试政治理论课及两门硕士阶段专业课。 4、全脱产博士生学制为三年,委托培养博士生学制为四年。每位导师录取在职委托培养博士生不超过一名,全院录取在职委托培养博士生数原则上不超过当年招生总人数的30%。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张老师叩叩:7726-78-537) 二、外交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及报考统计(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年份招生方式及人数公开招考报名人数报录比复试分数线2013年公开招考(23人) 75人5:1外语>=45政治学>=50专业课>=60 2014年公开招考(23人) 80人6:12015年公开招考(24人) 84人6:1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外交学院共有3个博士招生专业:030207国际关系030206国际政治030208外交学,各个专业竞争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2、2016年外交学院计划招生人数为21人。 3、外交学院考博历年缺考率平均在20%左右。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育历年考博真题经验分享-育明考博

清华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育方向考博考试内容-育明考博 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育方向考博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方向 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050200外国语言文学应用语言 学与语言 教育约2人①102俄语、103日语、104德语、105法语②847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育501综合考试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育方向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三位导师:吕中舌、张文霞、杨永林 3、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合格后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自然辩证法。 4、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5、清华大学考博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6、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清华大学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共有6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之间报录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根据最新的信息,学院将会逐步增加硕博连读的名额,减少在职定向读博的名额。年份 录取成绩要求复试人数/招生人数2014年外语50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 12人/9人(不包括骨干计划)2015年外语50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15人/11人(不包括骨干计划)

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 群体心理学是研究结成群体的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学分支。 一个现实的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依从于经济和政治地位、种族或民族、社区、年龄、性别、职业、血缘、兴趣、信仰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总要与别的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而且,一个人通常不只属于一个群体,一般都同时是若干群体的成员。社会群体生活是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这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群体心理,就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组成部分。 社会心理学研究群体问题已有很长的历史,早期社会心理学偏重于研究民族、群众这样一些大型群体问题。拉察鲁斯和斯坦塔尔是民族心理学的直接创建者,1859年,他们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文章“民族心理学序言”,认为社会心理学的任务是从心理方面认识民族精神的本质,揭示民族精神活动的规律。冯特发展了民族心理学思想,提出民族心理学应当采用不同于作为实验科学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即通过分析文化产品——语言、神话、风俗习惯、艺术等来研究民族心理问题,并于1900年出版了10卷集的《民族心理学》。

关于群众心理学,塔尔德于1890年出版了《模仿律》,认为只有借助于模仿的思想,才能解释人的社会行为。1891年,西格尔出版了《犯罪的群众》;1895年,勒邦发表了《群众心理学》。他们认为,群众是冲动的,无理性的,缺乏责任感的、愚蠢的,个体一旦参加到群众之中,由于匿名、感染、暗示等因素的作用,就会丧失理性和责任感,表现出冲动的。凶残的反社会行为。 1908年,麦独孤发表《社会心理学导论》,提出社会行为本能理论,以人天生有结群本能来解释人们的结成群体问题。这些早期学者提出的有些思想,如模仿、个性消失、群众极端化等观点,直到现在,还在社会心理学中具有一定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实验方法进入社会心理学,致使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研究转向小型群体问题,群体心理学成了小群体心理学。围绕小群体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群体凝聚力及其测量、群体领导问题、群体思维、群体决策、群体极端化等。 社会测量学是由莫雷诺所倡导的,着重测量群体成员之间在情感方面的人际关系,以及个人对群体其他成员的肯定评价或否定评价水平。 小群体研究中的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梅奥。他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人际相互关系理论。这一研究方

各校语言学考博真题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博试题 语言学理论(100分) 1.配价理论中的“配价”的性质,有人说其属于语法范畴,有人说其属于语义范畴,还有 人说其属于句法——语义范畴,你的看法是什么?(30分) 2.如何看待社会语言学所提出的“共时的变异反映历时的发展?”(30分) 3.如何看待留学生的语言错误,对“有错必纠”和“有错不纠”有何看法?(40分) 4.说说形式主义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主张和特点(40分) 汉语语法分析(100分) 1.词语的再分类与句法分析的关系。(30分) 2.对“我偷了他一本书”这种句型如何看待,是双宾句还是单宾句,你的看法是什么?(30 分)(打碎了他三个杯子) 3.N1VN2(如“服装加工厂”和“汽车修理厂”)这种名词结构,有人说N1是V的前置 宾语,有人说N1是受事成分,但是都有例外。请你以此为研究对象,写一个论文提纲,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等。(40分) 2008年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博专业课试题 语言学理论 1.结合汉语实际论述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30分) 2.结合汉语实际论述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的关系(30分) 3.对外汉语教学方向选做第一题: (1)试论功能语言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和影响(40分) (2)现代汉语中,934个汉字就能占到常用汉字的90%以上,那么如果掌握了这934个汉字,是不是就可以读懂书刊、报纸、网页等90%以上的内容呢? 汉语语法分析: 1.试论语法单位的同一性以及对词类划分的影响(30分) 2.结合汉语实际,试论“语义指向”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应用(30分) 3.现代汉语中,常常说“时间还早着呢”,“她还小着呢”,却不能说“*时间还晚着呢”,“*她还大着呢”,为什么? 人大2009现代汉语专业试题 语言学理论 1.探探你对“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认识(30分) 2.为什么说变异理论是社会语言学最有价值的理论(30分) 3.选做题(40) (1)谈谈结构主义、认知语言学、功能主义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 (2)结合语言实际,谈谈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发展的关系。 汉语语法分析: 1.结合汉语实际,谈谈变换分析的基本原理、作用及其局限(20分) 2.结合现代汉语实际,谈谈句法成分话题化过程中受到的句法语义限制(40分)

语言学概论——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和功能 一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交际)有着本质区别: 1.人类语言的功能开放性。 2.人类语言的构造灵巧性。 3.人类语言的习得性。 4.人类语言的易境性。 (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大脑里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言语是个人在特定语境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语言与言语既有一系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主要区别在于:

1.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物质)的。 2.语言是社会(全民)的,言语是个人的。 3.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4.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5.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6.语言是后时的,言语是先时的。 语言与言语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互相依存:一方面,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系统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的言语实践。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又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依据。 二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的符号性 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 符号都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 任意性是指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是符号最根本的属性。 约定性是中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约定的,

一旦约定人们就要遵守这种社会共同的约定。 (二).语言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性。 (三).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首先,从音义结合的关系看,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符号中的音义结合是任意性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看,语言具有社会性。 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并随社会消亡而消亡。另一方面,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也受到语言的制约。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不能没有语言。 (四)语言的线条性 (五)语言的层级性 (六)语言的民族性 三语言的功能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交际功能和标志功能。 1.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与社会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人类社会不能没有语言,因为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

博士生资格考试语言学书单

语言学书目 I 普通语言学 1) Bloomfield, L. 1933. Language.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Reprinted in 2002 by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Chomsky, N. 2002. On Nature and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in 2004 by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 Robins, R. H. 1989. General Linguistics. 4th ed. London: Longman. (Reprinted in 2000 by 北 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 Sapir, E. 1921.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Reprinted in 2002 by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Saussure, F. de. 1916/1960.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trans. W. Baskin). London: Peter Owen. (Reprinted in 2001 by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 Whorf, B. L. 1956.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 selected writings of Benjamin Lee Whorf. Cambridge, Mass.: M. I. T. Press. (高一虹等中译本2001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7)胡壮麟、姜望琪(主编),2002《语言学高级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I 句法学 8) Cook, V. J. & Newson, M. 1996. Chomsky's Universal Grammar: An Introduction. 2nd. ed. Oxford: Blackwell. (Reprinted in 2000 by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 Radford, A. 1997. 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 A Minimalist Approa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in 2002 by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0) van Valin, R. D. & Lapolla, R. J. 1997. Syntax: Structure, Meaning, and Fun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in 2002 by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III 语义学 11) Lappin, S. (ed.) 1996. 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emantic Theory.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Reprinted in 2001 by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 Lyons, J. 1995.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eprinted in 2000 by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3) Saeed, John I. 1997. Semantics. Cambridge, Mass.: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7. (Reprinted in 2000 by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V 功能语言学 14) Firbas, J. 1992.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in Written and Spoken Communic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 Halliday, M. A. 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 London: Edward Arnold. (Reprinted in 2000 by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6) Kuno, Susumu 1987. Functional Syntax: Anaphora, Discourse, and Empath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