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器可靠性试验规范

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器可靠性试验规范
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器可靠性试验规范

新能源汽车驱动器环境可靠性试验规范

目录

一.目的和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引用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试验设备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术语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标准大气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2.高温贮存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3.低温贮存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4.高温运行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5.低温运行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6.恒定湿热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7.温度循环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8.高温极限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9.低温极限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冷启动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冷热冲击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盐雾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粉尘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防水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符号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6.正弦振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17.随机振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18.跌落...................................................错误!未定义书签。

(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错误!未定义书签。

20.加速寿命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绝缘电阻...............................................错误!未定义书签。五.规范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一般试验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试验应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温贮存..............................................错误!未定义书签。

低温贮存..............................................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温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低温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恒定湿热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温度循环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变湿热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低温极限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温极限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盐雾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冷热冲击..............................................错误!未定义书签。

正弦振动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粉尘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水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包装随机振动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包装跌落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HALT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随机振动寿命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六.顺序应力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七.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附录一:不同环境应力对应的失效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附录二:IPXX(防尘等级&防水等级),参考如下..........错误!未定义书签。八.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九.电动汽车驱动器可靠性试验时间统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目的和范围

本文档描述了电动汽车驱动器可靠性试验规范,包含气候(环境)试验(含高低温储存试验,高低温运行试验,湿热存储及运行试验,温度循环试验,冷热冲击试验、高低温极限试验、IP防护试验、盐雾试验)和机械(环境)试验(含振动、跌落试验)。本文档旨在规范电动汽车驱动器可靠性试验方法,适用于研发阶段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器的摸底及型式试验等。

二.引用标准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ISO 16750-2006 道路车辆: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ISO 20653-2006 道路车辆防护等级,电气设备对外来物、水和接触的防护

QCT_413-2002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_试验Ka盐雾

GB-T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L 沙法试验

GB-T 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GB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和导则试验

三.试验设备要求

试验设备定期校准,保证试验设备温度的容许偏差范围为±2℃,湿度容许偏差范围为±

5%。

四.术语定义

1.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15℃~+35℃,相对湿度:25%RH-75%RH,大气压力约为×105Pa。

2.高温贮存试验

确定测试样品(在包装状态下)在高温条件下贮存的适应性。

3.低温贮存试验

确定测试样品(在包装状态下)在低温条件下贮存的适应性。

4.高温运行试验

确定测试样品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适应性。

5.低温运行试验

确定测试样品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适应性。

6.恒定湿热试验

确定测试样品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工作的适应性。

7.温度循环试验

确定测试样品在温度变化条件下工作的适应性。

8.高温极限试验

找产品的高温工作极限,目的是找产品薄弱点,同时观察产品高温规格之上有多大余量。

9.低温极限试验

找产品的低温工作极限,目的是找产品薄弱点,同时观察产品低温规格之下有多大余量。

10.冷启动试验

验证产品低温条件下能否正常启动,本文定义产品在低温条件下冷冻半小时后,上电运行。在低温工作和低温极限试验中都应进行冷启动试验,低温工作时应进行两次冷启动试验,低温极限试验每个温度点进行一次冷启动试验。

11.冷热冲击试验

考察器件、或单板在高低温交替环境的适应性。

12.盐雾试验

确定产品在盐雾环境中的适应性。

13.粉尘试验

确定产品在有粉尘环境中的适应性。

14.防水试验

防水试验是用于确定、评价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耐受湓淋或降落在其上面的液态水影响的能力。

15.符号定义

Th,保持时间,Tr,升温时间,Tf,降温时间。

16.正弦振动

正弦振动试验使用变化或固定频率和幅值的正弦信号,在每一瞬时仅施加一个频率,试验条件包括频率范围(频带)或固定频率、振幅和试验持续时间。

17.随机振动

未来任一给定时刻的瞬时值不能预先确定的机械振动,无法用确定性函数而须用概率统计方法定量描述其运动规律的振动叫随机振动,如运输过程中汽车上的物品所受的振动。

18.跌落

跌落试验用于模拟产品包装后不同的棱、角、面于不同的高度跌落于地面时的情况,从而评估产品受损情况及评估产品包装组件在跌落时所能承受的跌落高度及耐冲击强度。从而根据产品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完善结构设计或完善包装设计

(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

高加速寿命试验。HALT是一种发现缺陷的工序,它通过设置逐级递增的环境应力,来加速暴露试验样品的缺陷和薄弱点,而后对暴露的缺陷和故障从设计、工艺和用料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和改进,从而达到提升可靠性的目的,最大的特点是设置高于样品设计运行限的环境应力,从而使暴露故障的时间大大短于正常可靠性应力条件下的所需时间。

20.加速寿命试验

加速寿命试验(Accelerated Life Test)是指采用加大应力的方法促使样品在短期内失效,以预测在正常工作条件或储存条件下的可靠性,但不改变受试样品的失效分布。即试验应力不能超过样品任何一个器件或材料的额定应力。

21.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基本的绝缘指标。

五.规范内容

1.一般试验步骤

初始检测

在进行任何试验之前,试验样品应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量以及外观检查。

试验

对试验样品施加规定的环境应力,以便确定这种应力对样品工作状态或存储状态的影响。

恢复

存储类试验在试验之后最后检测之前,为使试验样品性能稳定,应使样品恢复到正常的大气条件下。

最后检测

恢复期结束后,试验样品应按产品相关标准进行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量以及外观检查。

2.试验应力

高温贮存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将受试样品放入温箱内,使箱内温度升(1℃/min)至105℃或85℃(水冷机型105℃,风冷为85℃),保持48h。

恢复

将温度降(1℃/min)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降温时间不计入恢复时间。

最后检测

检查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应能正常工作。

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16750-4,节

低温贮存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将受试样品放入温箱内,使箱内温度降至-40℃,保持24h。升降温速率为1℃/min。

恢复

将温度升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升温时间不计入恢复时间。

最后检测

检查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应能正常工作。

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16750-4,节

高温运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将受试样品放入温箱内,使箱内温度升至85℃或65℃(水冷机型85℃,风冷为65℃),上电运行,保持96h。升降温速率为1℃/min。

恢复

下电停机,将温度降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降温时间不计入恢复时间。

最后检测

检查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应能正常工作。

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16750-4,节

低温运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受试样品放入温箱内,设备下电,降温速率为1℃/min,使箱内温度降至-40℃,温箱温度在-40℃保持4h后,设备上电,-40℃温度停留时间为24h,低温试验结束后升温至常温,设备下电,升温速率为1℃/min。为了防止冷凝发生,升至常温后应保持1小时以上。

恢复

下电停机,将温度升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升温时间不计入恢复时间。

最后检测

检查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应能正常工作。

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16750-4,节

恒定湿热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将受试样品放入温湿箱内,使箱内温度升至40℃,湿度升至93%,上电运行,保持21天。升降温速率为1℃/min。

恢复

下电停机,将温湿度恢复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降温降湿时间不计入恢复时间。

最后检测

检查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应能正常工作。

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16750-4,节

温度循环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将受试样品放入温湿箱内,使箱内温度降(1℃/min)至-40℃,在-40℃保持1小时30分钟,然后升温至85℃或65℃(水冷机型85℃,风冷为65℃),在85℃保持1小时30分钟,升降温速率为1℃/min,共计30个循环。

设备上电运行:上电运行阶段为低温-40℃保持阶段最后30分钟,以及升温到20℃开始运行至85℃保持结束。

表一温度变化及保持参考表格

恢复

下电停机,将温湿度恢复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降温降湿时间不计入恢复时间。

最后检测

检查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应能正常工作。

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 16750-4,节

交变湿热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交变湿热共执行10个循环,单个循环描述如下:

a)试验箱的温度在内,应连续升到(65±2)℃或(85±2)℃(水冷机型85℃,风冷为65℃)。相对湿度为(93±3)%。

b)试验箱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保持为(65±2)℃和(93±3)%,直到循环试验开始后止。

c)试验箱的温度在内降至(25±2)℃。在此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6%范围内,在25℃时保持1h。

d)自循环开始后8h起,试验箱的温度应在—内应连续升到(65±2)℃。相对湿度为(93±3)%。

e)试验箱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保持为(65±2)℃和(93±3)%,直到循环开始后止。

f)试验箱的温度在内降至(25±2)℃。在此期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6%范围内。

g)试验箱继续稳定保持为温度(25±2)℃、相对湿度(93±3)%,直到低温循环开始或24h循环结束,即在26℃保持9小时。

表二交变湿热试验参考表

恢复

下电停机,将温湿度恢复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降温降湿时间不

计入恢复时间。

最后检测

检查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应能正常工作。

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16750-4,节

低温极限测试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将受试样品放入温箱内,使箱内温度降(1℃/min)至-10℃,半小时后上电运行,-20℃共保持1h,然后分别降至-30℃、-40℃、-50℃,-60℃,每个温度点做冷启动一次,每个温度点共保持1小时。-50℃内能正常启动。

恢复

试验结束后将温箱内温度升(1℃/min)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升温时间不计入恢复时间。

最后检测

恢复条件下产品应能正常工作。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

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16750-4,节

高温极限测试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将受试样品放入温箱内,使箱内温度升高(1℃/min)至65℃并保持1h,然后分别升至75℃、85℃、95℃、105℃,每个温度点共保持1小时,直到产品报过温保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运行则停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判断过温告警上报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是否可以接受。

恢复

试验结束后将温箱内温度降(1℃/min)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升温时间不计入恢复时间。

最后检测

恢复条件下产品应能正常工作。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

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16750-4,节

盐雾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测试。

条件试验

盐雾箱指标:盐水浓度:5%,盐水PH值:,

试验对象为整机,盐雾箱放置7*24小时。

恢复

将温度升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箱内升温时间不计入恢复时间。最后检测

检查外观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然后检查外观、功能性能检测,应无异常。

注:参考ISO16750-4,节

冷热冲击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将受试样品放入冲击箱内,低温-40℃,高温80℃,高低温各保持30min,温度恢复时间<3min,共计200个循环。

恢复

下电停机,将温度恢复至正常大气条件。

最后检测

检查密封,检查外观应符合产品要求,然后上电(含绝缘电阻)测试,应能正常工作。试验参考曲线:

注:参考ISO16750-4,节

正弦振动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垂直Z方向:10~25Hz,振幅,峰峰值;25~500Hz,加速度30m/s2。

水平X、Y方向: 10~25Hz,振幅,峰峰值;25~500Hz,加速度15m/s2

要求上电运行。每个方向8小时。

恢复

振动停止。

最后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注:参考QCT_413-2002_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节

粉尘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防尘等级执行IP6X,振动10s,吹尘1分钟,静置59分钟,为一个循环,8个循环。恢复

将温度升至正常大气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1h,从粉尘箱拿出样品,拆开外壳观察是否有粉尘入内。

最后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注:参考ISO60253道路车辆防护等级,第5节

防水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风冷机器执行IPX5,各个方向喷水总共3min,水冷机器执行IPX7,1m深水浸泡半小时。

恢复

将温度升至正常大气条件。

最后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注:参考ISO60253道路车辆防护等级,第6节

包装随机振动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测试条件如下

最后检测

拆开包装检查,包装无破损、样品无撕裂、变形、脱落,上电后样品无异常,。注:参考GB/T ,第5节

包装跌落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跌落条件参考下表:

表三包装跌落参考

9

113

最后检测

拆开包装检查,包装无破损、样品无撕裂、变形、脱落,上电后样品无异常。

注:参考GB-T ,第8节

HALT试验

HALT试验主要针对单板级或子系统级(如一个驱动器)进行试验,用于发现其薄弱点,HALT试验参考《STEP产品HALT试验规范》

随机振动寿命试验

初始检测

按相关规范规定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及电气性能(含绝缘电阻)测试。

条件试验

测试条件如下

最后检测

样品无撕裂、变形、脱落,上电后样品无异常,。

注:参考ISO16750-3,节

六.顺序应力测试

顺序应力试验思路是根据试验先后顺序来安排试验,先后顺序的依据可以是实际应用可能出现的应力顺序,如产品一般先进行包装运输、存储再安装运行,也可以根据试验特点任意安排,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样品尽可能多的发现产品缺陷。

七.附录

1. 附录一:不同环境应力对应的失效模式

表四环境应力对应的失效模式或失效机理

2. 附录二:IPXX(防尘等级&防水等级),参考如下

表五,防尘等级参考

表六,防水等级参考

八.注意事项

1)低温运行试验和低温极限试验一定要做冷启动,操作方法是,先将设备下电,低温运行时要冷冻1小时以上,低温极限试验每个温度点先冷冻半小时再上电。

2)试验样品要求使用最新版本,喷漆工艺及打胶工艺与发货要求一致。

3)若有客户指定测试条件,按照客户指定的条件执行试验。

电动车检验流程规范

成品车检验流程规范 一、操作顺序: 检验员由前左后右的顺序进行检验。 二、检验项目: 1、电器检查: 先打开电源锁,检查仪表内容显示、调速、断电(简易款:助力检查)。 2、外观要求检查: 头罩、面板、前围、车贴贴花,烤漆质量,合缝质量,表面无污渍,严重色差。 3、前后轮和方向检查: 前后轮转配到位,运转灵活;方向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角度在42~48度之间,运动件与不动件之间不得干涉。 4、骑行测试: 检查骑行时的舒适度,减震软硬测试,负载运行情况,制动效果。 5.、确认检查: 核对车架号、电机号、车型、颜色、规格、规格、合格证与整车的一致性。 抽查检查: 三:关键部件力矩: 电机力矩要求40~45N.m,前轮、减震、平叉力矩要求均为30~35N.m。绝缘值:≥2MΩ 欠压值:48V为43±0.5V;普通42~43V,64V为56±0.5V,60V为52.5±0.5V,36V为31.5V 过流值:36V、48V和60V10—15Ah过流值为15A;48V18~25Ah过流值为25A;64V20Ah 过流值为25A。 四:附件检查: 说明书检查、后视镜、保险杠、菜框支架;100辆试装5辆; 电池盒试装,盒内连接线及所配附件试装检查。100辆试装5辆; 五、检查操作次序: 打开电源锁方向锁(灵活度,功能)前叉(灵活程度)仪表(各种指示) 头罩(合缝、烤漆)面板(合缝,烤漆质量)大灯(远近光,外观)前围(烤漆、合缝)(左)转向灯(合缝,灯光)前轮(型号、商标、灵活程度)挡风(合缝、外观)左侧板(合缝、烤漆质量)(简易款检查曲柄,链条,助力)左车体(烤漆质量,贴花、合缝)后尾灯(灯光,外观、合缝)后泥板(状态)左平叉护板(状态、烤漆质量、贴花)电机(运转、声音)闸(状态,锁功能)右平叉护板(状态、烤漆质量、贴花)右车体(烤漆质量,贴花、合缝)前围(右)(烤漆、合缝)鞍座(状态,防盗)座桶(合缝)(简易款检查电池盒,防盗性能,贴花,抽拉灵活度)电池盒(尺寸,附件), 骑行试验(单双刹车效果、负载电机运行、转向,前叉减震效果)试充电对号码(车架号、电机号车型、颜色、规格)成车盖章(合格证、流转单与车相符)尾箱(颜色,附件数量及规格)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论文

未来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正文: 如今汽车越来越走进平民百姓的生活,成为了大众代步的工具,而对于了解汽车自身未来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传统汽车,大都是使用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如化石燃料。而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9辆。其中,汽车辆,摩托车辆,挂车1035036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辆,其他机动车21674辆。如此庞大是数量,不尽让我们加大了忧患意识,一是未来汽车能源的来源,我们需要一个持续不断的能源去供应全国的汽车。二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我们需要清楚我们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三是在发展汽车行业的同时,如何兼顾得环境的共同发展。 2002年中国有将近2050万辆车,当时中国每天大约消耗540万桶石油。而现在我们到底每天需要多少万桶石油消耗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评估:仅中国自己就需要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40%,中国的能源消费占全球的10%,美国能源消费是中国的两倍,因此中国的石油消费将增长%每天920万桶。?到2015年中国预计将每天消费石油达到1160万桶。从全球各大分析机构对于中国的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都感觉到能源未来价格的不可预测。 可见如今的石油消耗越来越大,并且汽车的尾气也很严重。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美国洛杉矶市汽车等流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大气污

染物总量的90%。汽车尾气可谓大气污染的“元凶”。 所以,我们在为未来汽车设计蓝图时,总希望未来的汽车能使用到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无污染能源。而如今我国又迫切需要新能源汽车,在过去10年我国的汽车市场迅速扩张,1998-2008年汽车销售量年均增长%,并且我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迅速提升。根据我国过去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1998-2008年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14%,我们必须抓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混合动力,纯电动,燃烧电池,氢动力等汽车。 由于氢动力与太阳能动力还没有探究完全,有迫于现今,我国最可能是在纯电动汽车上取得突破。第一是,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相关技术初步具备产业化基础。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已有很多企业投身于纯电动汽车领域,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一些小规模生产已投入示范运行中,如奥运会运行。第二是,我国有一大批有实力的机构在从事与纯电动汽车的有关研制工作,而且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锂电池动力电池已经成为全国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而我国的锂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居世界第三。第三是,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是工业电机生产大国,有较强的技术基础。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纯电动汽车可以绕过传统的发动机技术,避开我们的弱项。国内动力电池在性能上的指标与国际水平相当,有些指标还优于国际。而在考虑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我们还对其所需配套基础设备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究。充电站的问题。我们可以建公共交通充电站,而在家庭用充

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论文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姓名: 学号: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汽车排放污染跟能源问题将会越来越严峻。现在我们国家提倡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对环境零污染或低污染的汽车,而目前公认最为理想可行的就是纯电动汽车了。而作为内燃机跟纯电动汽车的过渡产物就是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产物了,目前已经有很多车企生产了。在近两年,我国的车企对纯电动汽车的热情很高,可惜都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大都只是处于概念车的阶段。发动纯电动汽车还有一段很曲折艰辛的路要走。 [关键词]:内燃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汽车:技术 1、汽车的现状 像我们这代人,对于汽车并不会感到很陌生.特别是近几年中国车市出现井喷的现象,据保守的估计,中国现在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两亿.而且还保持上升的趋势,去年的产销量达1360万辆,首次超过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一.今年1到9月份的产销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水平了,保守估计今年的产销量将达1700万辆.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会稳居榜首,产销量持续增长.在这数据中,又有多少是属于电动汽车的呢?统计数据显示是非常非常的少,几乎可以被忽视. 汽车的产销量不断的增长,这也将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内燃机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可说是炉火纯青的地步了,想到再进一步改善是非常的困难了.我们都是知道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都会排放一些对大气有害的气体,如:CO HC Nox等.虽然说排放标准不断的在提高,但是污染还是存在的.这将跟我们提倡的低碳生活有点格格不入,因此我们就必须找出其它代替品.就目前而言,就有新燃料发动机,如:醇燃料氢燃料石油气燃料天然气燃料太阳能燃料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等.在这些新能源汽车中,纯电动汽车将是我们发展的趋势.因为其它的,不是技术太难攻关,就是使用经济性和燃料来源困难等等.电动汽车的优点是零排放零污染燃料来源方便动力性良好等.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电动汽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电动汽车尚不如内燃机汽车技术完善,尤其是动力电源(电池)的寿命短,使用成本高。电池的储能量小,一次充电后行驶里程不理想,电动车的价格较贵。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电动汽车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扬长避短,电动汽车会逐渐普及,其价格和使用成本必然会降低。现在处于内燃机跟纯电动汽车的过渡产物是HEV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的种类目前主要有3种。一种是以发动机为主动力,电动马达作为辅串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原理。另外一种是,在低速时只靠电动马达驱动行驶,速度提高时发动机和电动马达相配合驱动的“串联、并联方式”。还有一种是只用电动马达驱动行驶的电动汽车“串联方式”,发动机只作为动力源,汽车只靠电动马达驱动行驶,驱动系统只是电动马达,但因为同样需要安装燃料发动机,所以也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一种。 现在车市的混合动力车主要有,PRIUS 思域凯美瑞凯越LS600H S400 SMART F3DM 等等. 由于我们国家提倡低碳生活,国家的政策便大力的支持发展纯电动汽车.目前几乎所有的车企都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如:比亚迪的E6 奇瑞S18 众泰2008EV 长安奔奔MINI 日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总结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能源汽车是全世界正在进行研究的热点项目,世界汽车大国如中国、日本、美国、 德国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推广。在当今社会,汽车已经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国内外科技实力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解决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严峻问题的必由之路,是汽车行业技术和产业革新的必然趋势。 发展新能源汽车对解决能源和环境系统问题以及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一方面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汽车行业面对的共同问题。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内汽车保有量呈递增趋势。预计2015年的汽车保 有量将达到1.5亿辆,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更是将达到2亿辆以上。传统汽车在 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污染物有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此外,传统汽车主要采用燃油发动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现有的车用内燃机的动力技术的改进处于一种渐进式的状态,进展缓慢,已经不能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汽车行业亟待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带动钢铁、机械加 工、电子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一直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形成原始创新的技术,没有形成自己的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方面,世界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在汽车工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才能有机会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汽车工业上一较高下。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种类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新能 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后文简称《规则》),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新概念。实用非常规车用燃料来作为动力源的汽车便是新能源汽车,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汽车拥有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构也较为新颖。《规则》还指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出现以来,动力形式主要有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主要的研究方向。 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上配置了两种动力系统,一般是在传统燃料的动力系统基础上 再匹配发电机、电动机等以电能为动力的系统。在混合动力汽车中,电能的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采用外部充电,即通过充电桩直接给汽车中的蓄电池充电。二是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回收,转换为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三是采用前述两种方式的组合,既可以直接给蓄电池充电,也配有能量回收装置。 纯电动汽车,从字面就可以看出,该类汽车采用电能为唯一的动力来源,无需内燃机或其它动力装置。纯电动汽车只有电能一种动力来源,在行驶过程中没有尾气排放,也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是一种“干净”的汽车。纯电动汽车由于受续航里程、充电桩的数量及位置的影响,目前主

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器可靠性试验规范V2.0(2018)

新能源汽车驱动器环境可靠性试验规范 目录 一.目的和范围 (4) 二.引用标准 (4) 三.试验设备要求 (5) 四.术语定义 (5) 1.标准大气条件 (5) 2.高温贮存试验 (5) 3.低温贮存试验 (5)

4.高温运行试验 (5) 5.低温运行试验 (6) 6.恒定湿热试验 (6) 7.温度循环试验 (6) 8.高温极限试验 (6) 9.低温极限试验 (6) 10.冷启动试验 (6) 11.冷热冲击试验 (6) 12.盐雾试验 (7) 13.粉尘试验 (7) 14.防水试验 (7) 15.符号定义 (7) 16.正弦振动 (7) 17.随机振动 (7) 18.跌落 (7) 19.HALT(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 (8) 20.加速寿命试验 (8) 21.绝缘电阻 (8) 五.规范内容 (8) 1.一般试验步骤 (8) 2.试验应力 (9) 2.1高温贮存 (9)

2.2低温贮存 (10) 2.3高温运行 (11) 2.4低温运行 (12) 2.5恒定湿热试验 (13) 2.6温度循环试验 (14) 2.7交变湿热试验 (15) 2.8低温极限测试 (17) 2.9高温极限测试 (18) 2.10盐雾试验 (19) 2.11冷热冲击 (20) 2.12正弦振动试验 (21) 2.13粉尘试验 (22) 2.14防水试验 (22) 2.15包装随机振动试验 (23) 2.16包装跌落试验 (23) 2.17 HALT试验 (24) 2.18 随机振动寿命试验 (24) 六.顺序应力测试 (25) 七.附录 (26) 1. 附录一:不同环境应力对应的失效模式 (26) 2. 附录二:IPXX(防尘等级&防水等级),参考如下 (27) 八.注意事项 (28)

电动自行车检验要求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检验要求 C.1 维修点检 C.1.1 结构件检查 车架及其他铁件上不应有肉眼能见的裂纹,车架各部位不得有破损、明显变形或松动。 C.1.2 电器系统检查 ① 刹车性能:以最高车速骑行进行制动,制动距离小于7m; ② 制动断电:在制动时能自动断开电源,使电机不供电; ③ 电机:在负载骑行时,电机能正常运转,无异响; ④ 开关及调速把:开关拨动灵活、相关功能操作正常、调速把转动灵活; ⑤ 灯具:前后灯和转向灯工作正常; ⑥ 仪表:电压显示、行驶速度显示及各指示符号工作正常; ⑦ 喇叭:发音正常; ⑧ 充电:核对型号与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充电器型号一致性;充电状态时,充电器红灯亮,充满时绿灯亮充电器停止工作; ⑨ 主线束:外表未有破损处,各线缆连接完好; ⑩ 短路保护:充电电路和电池输出电路是否有短路保护,其规格符合说明书要求或其 他明示规定; ○11 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应大于1MΩ。 C.1.3 操纵系统检查 ① 车轮: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骑行时无窜动; ② 前叉:转向灵活,无卡滞现象,骑行时无窜动; ③ 车把:安装牢固、无晃动,把立管插入深度在安全线范围内; ④ 鞍座:鞍座安装牢固、无松动,鞍管插入深度在安全线范围内; ⑤ 脚踏骑行:脚踏骑行功能完好,无异响和松动,中轴转动灵活,电驱动时,脚蹬不 跟转。 C.1.4 防盗装置检查 ① 电门锁:能有效锁止转向机构(若有); ② 防盗器:能锁定电机,使电机不能转动; C.1.5 消费者反馈 根据消费者反馈的故障内容进行检测。 C.2故障维修项目 表 C.1故障维修项目 序 号 故障项 维修前检查 更换部件后检查 1 电机 ①外观有无裂痕; ②电机是否能正常运转且无 抖动,转速是否平稳,运 转时是否有异响; ③电机是否发热异常; ④电机连接线是否有老化破 皮。 ①更换的电机规格型号是否与车辆合格证一致; ②电机紧固是否牢靠; ③电机引出线是否匹配有套管; ④电机相线随车架固定点固定,不得挤压; ⑤转把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是否有效; ⑥查看电机运转平稳现象,声音均匀无杂音,电机转速 与仪表显示是否匹配; ⑦检查与电机匹配的制动是否有效。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排放标准和环保标准的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引领了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对我国的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益处,而且为我国汽车行业赶超欧美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新能源汽车作为当今汽车行业的热潮,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中,并为其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其更高效地发展。由此看来,为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整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对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目前有两种供能方式:一是利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提供动力,二是在使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的基础上仍然使用常规燃料提供动力。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虽然欧盟美国的很多汽车生产技术领先于我们,但是我国的电池生产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定的领先地位,因此,目前在世界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三座大山:中国,美国,欧盟。全世界88% 的新能源汽车是由中国、美国和欧盟生产的,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占比最大,高达34% 。由此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势态良好。

早在2001 年根据“ 863 ”计划,建立了“三横三纵”的开发布局(三纵指的是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指的是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随后在“十五”期间、“十一五”期间等相继提出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推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7 万辆,同比增长59.9%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为125.6 万辆,同比增长61.7%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专用车的销售额占比最大。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为56 万辆,包括纯电动乘用车销售45 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销售11 万辆;新能源专用车为42 万辆,其中城市配送车共销售14.8 万辆,大客车为10 万辆左右,大客车基本上为纯电动的公交车和纯电动的通勤车。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源技术: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其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纯电动汽车主要通过车载电池放电获取电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通过发动机和发电机转化不同形式能量的方式获取电能,燃料电池汽车通过燃料电池中化学能的转化获取电能。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电控技术利用计算机和无线电波实现较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较完美的远距离控制。目前汽车电控系统利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代替传统的处理器作为控制中心,通过双核心架构的方式对汽车电控系统软件进行设计,实现汽车对信息的综合化处理;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当下的充电方式有便携充电、家用充电和公共充电。其中充电功率超过5kw 为快充,低于5kw 为慢充。在实际的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化效率并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已经研发出了无线

控制器检验标准(新)

光伏控制器 检验方法 浙江德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控制器技术要求(GB/T 19064-2003) 1. 1 环境条件 1.1.1 正常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一5一+400C; 相对湿度:镇93%,无凝露; 海拔高度:簇1 000 m; >1 000 m时应按 GB/T 3859. 2-1993规定降容 1. 1.2 贮存运输条件 温度:一2。一+700C; 振动:频率 10^55 Ha,振幅 0. 70 mm,扫频循环 5次。 1.2 外观结构要求 1.2. 1 机壳表面镀层牢固,漆面匀称,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1.2.2 机壳面板平整,所有标牌、标记、文字符合要求,功能显示清晰、正确。 1.2. 3 各种开关便于操作,灵活可靠. 1.3 控制器调节点的设置 1.3. 1 根据蓄电池的特性及地区环境情况在出厂前预调好。 1.3.2 不同荷电状态的蓄电池可以有不同的充电模式 1.4 充满断开(HVD)和恢复功能 控制器具有输人充满断开和恢复连接的功能。对于接通/断开式控制器.设计标准值为 12V的蓄电池,其充满断开和恢复连接的电压参考值如下:

1.4. 1 起动型铅酸蓄电池:充满断开 HVD; 15.。一15.2 V,恢复:13.7V, 1.4.2 固定型铅酸蓄电池:充满断开 HVD: 14.8-15. 0 V,恢复:13. 5 V 1.4. 3 密封型铅酸蓄电池:充满断开 HVD: 14.1-14.5V,恢复:13. 2 V 1.5 脉宽调制型控制器 脉宽调制型控制器与开关型控制器的主要差别在充电回路没有特定的恢复点。对于标准值为12 V的蓄电池,其充满电压的参考值如下: 1.5. 1 起动型铅酸蓄电池:充满断开 HVD: 15.。一15. 2 V 1.5.2 固定型铅酸蓄电池:充满断开 H VD: 14.8--15.0 Vo 1.5. 3 密封型铅酸蓄电池:充满断开 HVD: 14.1--14.5 Vo 1.6 温度补偿 对于工作环境温度变化大的情况,控制器应当具有温度补偿功能.其温度系数应是IRT节电池一3-7 mV/0C。1.7 欠压断开(LVD)和恢复功能,当蓄电池电压降到过放点((1.80士。.05) V/只)控制器应能自动切断负载;当蓄电池电压回升到充电恢复点((2.2-2.25) V/只)时,控制器应能自动或手动恢复对负载的供电。 1. 8 空载损耗(静态电流) 控制器最大自身耗电不得超过其额定充电电流的1 1.9 控制器充、放电回路压降充电或放电通过控制器的电压降不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技术要求

附录C:技术标准审批单 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标准审批单 Q/KJC-B-0001-.2014-01 2015年12月2日 注:此表由起草单位会签完毕后,反馈到整车开发部存档。

Q/KJC 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代号Q/KJC-C-0004-2015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技术要求 2015-12-5发布2016-1-1实施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4) 1、范围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术语 (6) 4、引脚定义 (6) 5、故障代码表 (7) 6、技术要求 (12) 7、试验方法 (15) 8、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20)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纯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执笔人:杨辉、曹政 本标准最终解释权归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电器部。 本标准发布情况为:2015年首次发布。

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瑞驰EC35KX纯电动汽车用整车控制器的技术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瑞驰EC35KX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C/T 413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B:高温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T 2423.1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FC:振动(正弦) 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 GB/T 18655-2010/CISPR 25:2008 车辆、船和内燃机无线电骚扰特性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制和测量方法 ISO 16750.1-2003 道路车辆—电气和电子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第1部分:总则 ISO 16750.2-2003 道路车辆—电气和电子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第2部分:电气负荷 ISO 10605:2008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ISO 7637-2:2004 道路车辆有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ISO 11452-2:2004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电骚扰的零部件试验方法第2部分:电波暗室 ISO 11452-4:2004 道路车辆窄带辐射电磁能引起的电骚扰的零部件试验方法第4部分:大电流注入 GB/T 4724 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纸层压板 GB/T 4725 印制电路用覆铜箔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GB/T 13556 印制电路用挠性覆铜箔聚脂薄膜

发展新能源汽车重大意义

发展汽车新能源重大意义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大意义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的汽车工业,在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石油短缺的重要措施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减少对国外石油依赖,解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与石油资源终将枯竭的矛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2009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突破7000万辆,产销量双双突破1300万辆,石油年消耗量将会达到1.2亿吨。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消费结构升级是必然趋势,加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的重要阶段,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难以避免。我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38 辆,与139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汽车消费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如果全部使用化石能源,石油年消耗量将达2.5亿吨,约占届时我国石油总消耗量的55%。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缓解我国石油短缺、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重要措施。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新能源汽车不燃烧汽油和柴油,所使用的锂电池是国际公认的环保电池。加之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车在启动时没有污染,具有极好的环保性能。就效率而言,传统汽车的能源转化效率只有17%,电动车的效率是90%,即使考虑燃煤发电的效率损失,电动车的总效率也大于30%,约为传统汽车的二倍,节能效果十分明显。特别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水平较低,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今后所面临的国际社会的压力将逐步增大。有调查显示,全球大概25%的二氧化碳是来自于汽车的尾气。我国如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将会改变我国在气候变化上的被动地位,并为全球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环境问题做出贡献。 (三)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电动汽车DOC

在国家颁布的各种新能源车优惠政策方面,基本上以电动车为主,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这两种(也可以说三种)车都有共同的特点:可以以纯电动方式行驶,使用的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而且有外部的充电插口。另外,包含其中的燃料电池汽车,也是以电能驱动车辆行驶。综合以上的原因,并且更符合消费者的称呼,我们把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统称为“电动车”。 ●电动车类型解读 ■纯电动车型 纯电动车顾名思义就是纯粹靠电能驱动的车辆。尽管被冠以“新能源车”这个看起来十分前卫而又富有科技感的称谓,但抛开那些各式各样的外表和配备,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其实十分简单,简单到用两个部分就可以概括:电能储存系统,也就是电池组,以及提供驱动力的电动机。如果按照这样的视角看待纯电动车,你就会发现,其实在高端展厅耀眼灯光之下价值百万的特斯拉豪华电动车和小时候玩的迷你四驱车其实没什么两样。当然,这仅仅是从驱动形式来讲的,如今的纯电动车辆在电池材料、电池管理、电动机以及车载设备的技术复杂程度远远超出了你的想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纯电动车的价格往往并不便宜。

■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在国内还算不上普及,但“混合动力”这个名词对中国消费者并不陌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丰田普锐斯和雷克萨斯CT200h为代表的日系混合动力车型在路上穿梭。插电混合动力,就是可以“插电”的混合动力,因此我们需要首先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混合动力车型。

混合动力按照不同的定义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其中一种为按照内燃机和电动机动力的混合度进行分类。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混动系统按混合度分类标准为: 微混合型:电动机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5%; 轻度混合型:电动机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为5%-15%; 中度混合型:电动机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为15%-40%; 重度混合型:电动机峰值功率和发动机的额定功率比为大于40%。 除此之外,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动力系统的连接方式,可以将目前现有的混合动力车型分为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形式。其中在串联形式中,内燃机发动机并不直接提供动力,也不能单独带动车轮,而仅仅用作带动发电机为电池充电,提供电动机运行的电能。这种形式通常也被称为增程式,我们将在后面为您详细介绍。

电动车控制器生产流程图

控制器生产流程图 该工序中作业员一方面要区分各种元器件,以免混淆,另一方面要注意有极性元器件得极性,避免插错。现在大量得元器件都采用贴片机生产,只有少数需要直插,大大减少了插件作业人员得工作量。其次,在插线工位上需要作业员仔细参照插线图,观察线序,避免将

线插错。 一、自动流水线得工作流程 插件、插线得工作流程如下: 1、参照特制产品投产数量跟踪单,及材料单核对产品型号、数量、材料就是否正确; 2、插件; 3、插线; 4、喷助焊剂; 5、焊接; 6、切脚; 7、填写跟踪单,并做好记录。 二、插件、插线方法 1、按照工艺要求对各个工位进行得分工,相应作业员按照要求顺序将相应元器件插 在PCB板上相应得位置,插件时要求双手同时作业。 2、插线作业按照先插大线,而后插小线得原则,参照插线图,按照图示位置将相应颜色得线束插在PCB板上相应位置。 3、双手作业。 三、自动流水线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元器件散落在地上,一经发现,应及时拾起,辨认后放入 相应得料盒内; 2、工作台上顶部禁止放置与工作无关得物品; 3、必须佩戴防静电腕带,防静电腕带必须接地。 第二节补焊 补焊就是衔接前后道工序得关键工位,补焊主要就是检验与修补焊接、切脚工序得质量缺陷,补焊得质量直接关系到检验得下线率以及检验得难易程度。 补焊所使用得工具主要就是电烙铁、偏口钳、铜刷、镊子以及焊锡丝等,下面主要介绍其中几种: 1、电烙铁 电烙铁就是补焊工序中得一个重要工具,常用得电烙铁分类按照其功率来分有60W,45W,40W,35W,30W等,我们常用得一般为40W得电烙铁。电烙铁得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

新能源电动汽车电驱动 系统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现代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驱动电机、变速器、功率变换器和控制器。驱动电机是电气驱动系统的核心,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驱动电机和变速器的尺寸、重量也会影响到汽车的整体效率。功率变换器和控制器则对电动汽车的安全可靠运行有很大关系。 电驱动系统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电动汽车驱动电机 选用小型轻量的高效电机,对目前电池容量较小、续驶里程较短的电动汽车现状显得尤为重要。早期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大部分采用他励直流电机(DCM)。直流电机驱动系统改变输入电压或电流就可以实现对其转矩的独立控制,进行平滑调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并且有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点。但是,直流电机的绝对效率低,体积、质量大,碳刷和换向器维护量大,散热困难等缺陷,使其在现代电动汽车中应用越来越少。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新材料的出现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机电一体化的交流驱动系统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如效率高、能量密度大、驱动力大、有效的再生制动、工作可靠和几乎无需维护等,使得交流驱动系统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动汽车中。目前在电动汽车中,主要采用永磁同步电机(PMSM)驱动系统、开关磁阻电机(SRM)驱动系统和异步感应电机(肼)驱动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种高性能的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效率高、控制灵活的优点,在电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当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的研发热点,是异步感应电机的最有力的竞争对手。目前,由日本研制的电动汽车主要采用这种电机,如Honda公司的EV Plus、Nissan公司的Altra和Toyota公司的RAV4及Prius车型等。但是,永磁电机的磁钢价格较高,磁性能受温度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有高温退磁等问题。 开关磁阻电机(SRM)是由磁阻电机和开关电路控制器组成的机电一体化新型调速电机。开关磁阻电机工作时,依次使定子线圈中的电流导通或截止,电流变化形成的磁场吸引转子的凸出磁极从而产生转矩。开关磁阻电机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靠性高,起动性能和调速性能好,控制装置也比较简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开关磁阻电动机存在着转矩波动大、噪声大、需要位置检测器等缺点,所以目前应用开关磁阻电机的驱动系统仍然很少,主要以Chloride公司的“Lucas”电动汽车为代表。 异步感应电机(M)具有结构简单、坚固、成本低、可靠性高、转矩脉动小、噪声小、转速极限高、无需位置传感器及免维护等特点,因而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领域里,是应用很广泛的一种无换向器电机。近年来,由IM驱动的电动汽车几乎都采用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美国以及欧洲研制的电动汽车多采用这种电动机。 异步电机的矢量控制调速技术也比较成熟,其电驱动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被较早地应用于电动汽车,目前仍然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主流产品。迄今为止,美国“Impact’’系列、“ETX.2”型,日本“Cedric"、“OTwn"、“FEV"型,德国 “T4”、“190’’型等电动汽车均采用异步感应电机。异步电机的最大缺点是驱动电路复杂,效率比永磁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低,特别是在轻载运行时效率更低。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异步电机的运行效率,己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2.变速器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本文对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定义、分类及特点进行了总结,综述了各类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进展及其性能,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指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现状,应用前景。 1 前言 1.1寻求新动力源的背景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石油资源短缺,汽车是油耗大户,且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较低,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大约只有35%—40%用于实际汽车行驶,节节攀升的汽车保有量加剧了这一矛盾;另一方面,汽车的大量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城市大气中CO的82%、NOx的48%、HC 加剧了温室效应,汽车的58%和微粒的8%来自汽车尾气,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CO 2 噪声是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国和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污染严重,世行认定的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有16个在中国。国内汽车产品水平与国外差距很大,平均油耗高出10%—30%,排放约为15—20倍,汽车工业面临的压力更大。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已于2009年7月1日正式实施,《规则》强调说明: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1.2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1)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用于汽车能源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在几十年后必然会出现枯竭,要大量依赖从

电动车控制器失效原因

[电动车品牌]电动车控制器故障,电动车控制器失效原因?

3、控制器工作时断时续 控制器工作起来时断时续,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器件本身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参数漂移;控制器总体设计功耗大导致某些器件局部温度过高而使器件本身进入保护状态;接触不良。 4、连接线磨损及接插件不良或脱落引起控制信号丢失 连接线磨损及接触插件接触不良或脱落,一般有以下几种可能:线材选择不合理;对线材的保护不完备;接插件压接不牢。 电动车控制器的作用 1、驱动电机旋转。 2、在转把的控制下改变电机驱动电流,从而实现电机速度的调整。 3、在闸把(刹把)的控制下切断输出电流,实现刹车控制。 4、对蓄电池电压进行检测,在蓄电池存储的电压接近“放电终止电压”时,通过控制器面板(或仪表显示盘)来显示电量不足,提醒骑行者调整自己的行程,当达到终止电压时,通过取样电阻将该信号送到比较器,由电路输出保护信号,致使、保护电路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发出指令,切断电流以保护充电器和蓄电池。 5、过流保护,电流过大时过流保护电路动作,使电机停转,避免过流给电机和控制器带来危害。另外,部分控制器还具有防飞车保护、巡行限速等功能。 电动车控制器的优劣判断 1、仔细观察做工 一个控制器的做工体现一个公司实力,同等条件下,作坊控制器肯定不如大公司的产品;手工焊接的产品肯定不如波峰焊下来的产品;外观精致的控制器好过不注重外观的产品;导线用得粗的控制器好过导线偷工减料的控制器;散热器重的控制器好过散热器轻的控制器等等,在用料和工艺上有所追求的公司相对可信度高,对比就能看得出来。

2、对比温升 用新送来的控制器和原来使用的控制器进行同等条件下堵转发热试验,两个控制器都拆掉散热器,用一辆车,撑起脚,先转动转把达到最高速,立即刹车,不要刹死,免得控制器进入堵转保护,在极低速度下维持5秒钟,松开刹车,迅速达到最高速,再刹车,反复同样的操作,比如30次,检测散热器最高温度点。 拿两个控制器的数据对比,温度越低越好。试验条件应该保证相同的限流,相同的电池容量,同一辆车,同样从冷车开始测试,保持相同的刹车力度和时间。试验结束时应检查固定MOS 的螺丝松紧程度,松得越多表明使用的绝缘塑料粒子耐温性越差,在长期使用中,这将导致MOS 提前因发热而损坏。再装上散热器,重复上述试验,对比散热器温度,这可以考察控制器的散热设计。 3、观察反压控制能力 选取一辆车,功率可以大一点,拔掉电池,选用充电器为电动车供电,接上E-ABS使能端子,确保刹把开关接触良好。慢慢转动转把,太快了充电器无法输出很大的电流,会引起欠压,让电机达到最高速,快速刹车,反复多次,不应出现MOS损坏现象。在刹车时,充电器输出端的电压会快速上升,考验控制器的瞬间限压能力,此试验如果用电池测试基本没有效果。 4、电流控制能力 接充满的电池,容量越大越好,先让电机达到最高速,任选两根电机输出线短路,反复进行,30次以上,不应出现MOS损坏;再让电机达到最高速,用电池正极和任选的一根电机线短路,反复30次,考验控制器的快速控制能力。很多控制器会在这一环节出丑,如果出现损坏,可以比较两个控制器成功承受短路的次数,越少越差。这部分实验可以验证控制器软件、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