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与沉积相内容简介

沉积岩与沉积相内容简介
沉积岩与沉积相内容简介

沉积岩与沉积相

Sedimentary Rocks and Facies

一、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三部分:碎屑岩岩石学与沉积相

第四部分:碳酸盐岩岩石学与沉积相

二、主要内容1、古环境恢复方法与所用资料

主要方法:

垂直相序列(Vertical Facies Profile)

沃塞尔相律(Walther's Law)

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

物源与古流分析(Provenance and Paleocurrent)

地震地层(Seismic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Sequence Stratigraphy)

构造—沉积体系分析(Tectonics-Depositional System)

主要资料:

野外露头资料(Outcrops)

岩心资料(Cores)

岩屑资料(Sieve residue log)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Geophysical Logging)

地球物理勘探资料(Geophysical Exploration)

实验室分析资料(Laboratory data)

2、沉积环境解释参数

物理参数(Physical parameters):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s), 颗粒特征及分布(Grain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生物参数(Biological parameters):生物成因构造(Biogenic structures), 生物化石及生态特征(fossils and Paleocology)

化学参数(Chemical parameters): 岩性(Lithology), 岩矿(Minerals),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酸碱度(Acidicity-Alkalinity),盐度(Salinity),温度(Temperature)

3、主要沉积体系及相构成

冲积扇体系

河流体系

扇三角洲体系

三角洲体系

碎屑海岸体系

碳酸盐岩台地体系

深水扇体系

4、地质应用

对于地质勘探:

平面及剖面相关系;

确定有利勘探目标;

寻找隐蔽及岩性圈闭;

储层评价;

对于地质研究:

了解古代及近代地理变迁;

沉积盆地的充填样式及其对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响应;

湖泊及海洋的水介质特征;

5、学习方法整体分析(Integrated analysis):概括各种资料--岩心(cores),录井(logging),

地震(seismic),露头(outcrops),化验资料(laboratory data),古生物(paleontology)层次分析(Gradation of analysis):盆地尺度(Basin scale), 油藏尺度(Oil reservoir scale), 油层尺度(Oil layer scale)6、课程目的及意义意义:一直作为地质研究的热点尽管沉积物与沉积岩只占岩石圈体积的5%,但地球表面的75%被沉积物与沉积岩覆盖。沉积学就是研究地球的演化史,古地理变迁及人文地理等,因此沉积学及其相关学科是人类永恒的研究课题。

沉积学研究对于自然资源的勘探来说极为重要,如石油、煤、石灰岩与铀等都与特定的沉积环境有关。沉积岩既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又是油气勘探的最终目标;沉积盆地的主体是沉积岩,盆内油气生成、运移与聚集都离不开沉积岩。

目的: 了解主要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沉积体系分析流程及所需资料

主要(经典)沉积模式

主要沉积体系的相构成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

1. There has been a 53%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giant fields during the 30-year time period.

2. Within this inventory of fields, gas discoveries are increasing at an accelerated rate when compared to oil discoveries.This trend continued in the year 2000, when 8 giants were discovered, seven of which were gas. The lone oil discovery was the supergiant East Kashagan found in the Caspian Sea.

7、沉积学研究史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00’s ~ 1920’s,生物地层学研究为主,描述性研究,地层划分仅仅根据标准化石,而不考虑岩性及相变因素。

第二阶段:1930’s ~ 1960’s,沉积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称为Sedimentology,特色是产生岩性地层、现代沉积环境考察与水槽实验。代表性成果有:

包马序列(Bouma sequence, Bouma, 1962),

点砂坝序列(Point-bar Sequence, Allen, 1973),

碳酸盐岩成因(Genesis of carbonate, Wilson, 1975),

SEPM(the Society for Economic Paleontologists and Mineralogists),

IAS(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dimentologists)

第三阶段:1970’s ~ 现今,产生了层序地层学,特色是综合研究,生物地层、岩性地层与地震地层有机融合在一起,体现了综合性研究的特点。主要成果:地震地层学(Seismic Stratigraphy),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phy),沉积体系分析(Depositional System)。启示:?从描述性研究、孤立研究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研究手段与当时的技术条件密切相关。

主要参考文献

Galloway W. E. And Hobday D. K.(1993) Terrigenous Clastic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Exploration of Oil, Coal and Uranium, pp423.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Reineck H. E. And Singh I. B. (1973) Deposition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with Reference to Terrigenous Clastic, pp439. Springer-Verlag, Berlin.

Reading H. G.(1986)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Facies, pp615.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London.

Wilson J. L. (1975) Carbonate Facies in Geological History,pp471. Springer-Verlag, Berlin.

吴崇筠、薛叔浩等,1992,中国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何镜宇、孟祥化,1987,沉积岩和沉积相模式及建造,地质出版社

第一部分: 分析原理

Part One:Analysis Principle

内容:

第一节:沉积作用(Sedimentary Processes)

物理作用(Physical Processes)

生物作用(Biological Processes)

化学作用(Chemical Processes)

第二节: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

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

生物构造(Biological Structure)

化学构造(Chemical Structure)

第三节:原理与概念(Principle and Concepts)

第一节:沉积作用

Section one:Sedimentary Processes

§1.1 物理作用(Physical Process)

物理作用主要讨论搬运介质与固体颗粒间的关系。

一、搬运介质(Transporting Media)

按照搬运方式不同,把搬运介质分为重力流和牵引流两种类型。

1、牵引流(Fluid flow)

搬运介质运动带动固体颗粒运动,水和空气是牵引流搬运空气的主要介质。

(1)运动方式(Fluid moving fashions):

层流(Laminar flow): 流体分子呈直线运动。

紊流(Turbulent flow):流体分子运动轨迹不规则

(2)流态(Flow Regime)

弗劳德常数Froude number (F):F=V╱√g.d v: 流速(velocity of flow);g: 重力加速度(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d:水深(depth of water)

低流态(Lower flow regime):F<1,流体阻力较大,搬运能力弱,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不同相。

过度流态(Transitional flow regime):F=1,流态不稳定。

高流态(Upper flow regime):F>1,流体阻力较小,搬运能力大,水面波动和沉积物表面的起伏同相。

(3)底形(Bedforms)

底形是固体颗粒在松散沉积物表面运动所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形态。大部分沉积构造是由于底形的迁移而形成的。底形与流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随水流动态的变化,底形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低流态下,随着水流动态变强(F值增加),底形出现的次序为:下平底(lower plane bed,没有颗粒移动)?小波痕(small ripples)?小波痕叠加的大波痕(megaripples uperimposed )?大波痕(megaripples)

随着水流动态变强(F值增加),波痕的脊由直线变为波状和舌形。

过度流态下,底形不稳定,波痕受到冲刷。

高流态下,常见的底形为上平底(upper plane bed)和逆行沙丘(antidunes)。

2、重力流(Gravity Flow)通常称为高密度流,在重力作用下,沉积物不稳定而移动,带动水介质运动,水介质与沉积物充分混合,进而形成富含沉积物的流体——重力流(dense flow)。

按照沉积物的支撑机理,重力流可分为四种类型:

浊流(Turbidity current):流体内的沉积物由湍流的向上分力所支撑,并使沉积物持续地悬浮于流体中。

液化流(Liquefied flow):沉积物颗粒间孔隙流体的向上流动而支撑沉积物。在富含液体(水)的松散沉积物中,当孔隙流体压力超过静水压力时,颗粒保持悬浮状态,就象流沙一样,“液化了”。

颗粒流(Grain flow):由于沉积物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作用而支撑颗粒呈悬浮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

碎屑流(Debris flow):基质支撑沉积物颗粒,使砂、砾级悬浮于其中而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搬运。

二、沉积物颗粒(Sediment grains)

当流体流动所产生的上举力与牵引力超过沉积物颗粒的重力和吸附力时,颗粒开始移动。在细粒沉积物中,颗粒主要受吸附力的作用;在粗粒沉积物中,颗粒主要受重力的作用。细粒沉积物中颗粒的启动速度比粗粒沉积物中颗粒的启动速度大;但细粒颗粒的沉降速度比粗颗粒的沉降速度小。

§1.2 生物作用(Biological Processes)

生物作用范围很广,这里只讨论其结果保存在沉积岩中的生物作用。由生物作用所引起的化学作用,如沉淀等在这里不讨论。大化石(生物骨骼)由于是传统地层学的重要内容,由于时间关系,仅作简要介绍。

1. 潜穴与钻孔(Burrowing and Boring )

潜穴(Borrowing):生物因生存或寻找食物而在松散沉积物内(未固结的沙和泥内)所形成的孔洞。

钻孔(Boring):生物因生存或寻找食物而在坚硬岩石内(即固结的沙和泥内)所形成的孔洞。

2.生物扰动(Bioturbation)

生物活动过程中,对原有的沉积物和沉积构造进行改造,致使沉积纹层发生断裂和位移。

3. 团粒化(Pelletization)

生物将消化后的沉积物呈团粒状产出。团粒大小为1mm ~1cm。由于团粒容易遭破坏,因此团粒在碳酸盐岩中较发育(由于其快速胶结作用),而在碎屑岩中不发育。

4. 沉积物的捕获作用(Sediments baffles and trappers)

网状海草吸附沉积物,有些沉积物表面,如蓝绿藻(Blue-green algae)等表面分泌出粘液,可以吸附沉积物。

5.生物化石(Fossils)

正常海水:珊瑚、腕足、层孔虫、三叶虫及棘皮类等;

淡水:腹足类、介形虫、螺;

咸水:双壳类、蓝绿藻、介形虫等。

§1.3 化学作用(Chemical Processes)

化学作用主要涉及到一些成岩现象,如溶解、沉淀等,其中大部分与沉积环境无关,但有些溶解、沉淀现象与特定的环境有关。另外,一些典型矿物也可指示沉积环境的气候及水介质性质。

1、溶解、沉淀现象(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膏盐矿物溶解及碳酸盐岩矿物溶解形成孔洞;

矿物晶体溶解后被其他物质充填,形成假晶;

上述现象多与干旱气候条件有关。

2、标型矿物(Index Minerals)

赤铁矿(Hematite)指示氧化环境。

硫化铁(Iron sulfides)指示还原或缺氧环境。

粘土矿物(Clay mineral)可以指示水介质:高岭石(Kaolinite)多形成于酸性水介质中;伊利石(Illite)则发育在碱性水介质中。

鲕绿泥石(Chamosite):在现代沉积物中,鲕绿泥石多出现在热带浅海中,水深不超过60米。

3、典型构造(Typical Structures)

鸟眼构造(Birdeye structure):发育于干旱潮坪环境。

示顶底构造(Geopetal structure):上层为亮晶方解石,下层为泥晶或碎屑。

4、重矿物(Heavy Minerals)

稳定类型:石榴子石、电气石和锆石

5、沉积地球化学

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与同位素。

第二节沉积构造

Section two:Sedimentary Structures

§2.1 物理构造(Physical Structures)

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层理(bedding)和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

1、表面痕迹(Surface marks)

波痕(ripple marks),雨痕(raindrop mark),细流痕(rill marks),泥裂(cracks)(1) 波痕(Ripple marks)

4点:顶点、谷点、界点和脚点

4面:向流面和背流面(滑动面和底积面)

波长(L)和波高(H)

对称指数(symmetry index):向流面与背流面水平投影之比。

波痕指数(ripple index):波长与波高之比。

波痕内部构造(Internal structure of a ripple)底积层(Bottomset);

前积层(Foreset );

向流面纹层(Stosside).

重流体层(Heavy-fluid layer ):在水和沉积物的作用带内,富含沉积物的流体层。

波痕按成因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风成波痕、干涉波痕与孤立波痕;

按规模可分为:小型波痕、大型波痕与巨型波痕。三种成因类型波痕对比

(2)雨痕(Raindrop marks)

圆形或椭圆形,在少雨区发育较好。指示水上环境或半干旱环境,说明沉积物曾经出露水上。

(3)泥裂(Cracks)

平面上为多边形,剖面上为“V”字形,由泥岩脱水、收缩或干化而成。指示干旱气候或水上环境。

(4) 细流痕(Rill marks)

由于细小水流侵蚀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树支状痕迹。指示水面下降或水上环境。

(5) 其它表面痕迹(The other surface marks)

工具痕迹、障碍痕迹、弹跳痕迹等

2底面印痕(Bottom Imprints)

底面印痕发育于沉积物(砂层)底部,为表面痕迹的铸型。

(1)槽铸型(Flute imprints):平行水流方向的瘤状突起,上游端高而窄,下游端低而宽,可以指示水流方向。

(2)纵向脊和沟铸型(Longitudinal furrows and ridge imprints):相间排列的沟和脊,平行

水流方向,但不能指示上、下游方向。

(3)沟铸型(Furrow imprint):窄而长的脊,平行水流方向。

(4)其它铸型(The other imprints):不规则,不能指示古水流方向。

3 层理(Bedding)

层理是肉眼能够识别的最显著的宏观沉积特征。

纹层(Laminae):组成层理的最小宏观单位,具有相对一致的成分和结构。

单层(Single Bed):层理的基本单元,由成分和形态对一致的纹层组成。

层组(Bedset):形态一致且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组单层。如果单层的成分相似或一致,称“简单层组”,构成的层理称为简单层理;如果单层的成分不同,称“复合层组”,构成的层理称为复合层理。

层理面(Bedding Surfaces):单层或层组的分界面。

(1)简单层理(Simple Bedding)

a)交错层理(Cross-bedding):

形态类型:

板状交错层理(Tabular cross bedding):层理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内部纹层与层理面斜交。楔状交错层理(Wedge-shaped cross ):层理面为平面,但不平行,内部纹层与层理面斜交。上述两类层理可统称为面状交错层理(Planar cross bedding)

槽状交错层理(Trough cross-bedding):层理面为曲面,纹层呈槽状或弧形。

波状交错层理(Ripple bedding):层理面不规则,内部纹层与界面平行或斜交。一般,波状交错层理的规模较小,多为小型交错层理。

成因类型:羽状交错层理(Herringbone cross bedding):相临单层内的纹层倾向相反,这种层理是潮坪环境的典型标志。

点坝(边滩)交错层理(Channel bar cross-bedding):曲流河道内由点沙坝迁移所形成的交错层理。

水道充填交错层理(Channel-fill cross bedding):小型水道充填所形成的交错层理。

海滩冲刷交错层理(Beach cross bedding):由于海滩倾斜面的迁移和冲刷所形成的,纹层倾角小,沉积物的分选、磨圆好,富含介壳碎片。

沙丘交错层理(Sand dune cross bedding):由沙丘的迁移和崩塌所成,纹层倾角大,可达30~40o。

丘状交错层理(Hummocky cross bedding):纹层向上凸,倾角很小,多见于浅海环境,属风暴成因。逆行沙丘交错层理(Antidune cross bedding):纹层倾角小,与上下岩层中其它类型层理的纹层倾向相反,多与平行层理伴生。

水流波痕交错层理(Current-generated cross bedding)由于水流波痕迁移而成,包括各种类型的交错层理,如大型、小型波状、槽状、板状及楔状交错层理。

波浪波痕交错层理(Wave-generated cross bedding):由波浪波痕迁移而成,主要包括小型波状、槽状交错层理。

注:在上述成因类型中,以水流波痕和波浪波痕交错层理最为常见,广泛分布于冲积扇、河流、湖滨、海岸带及潮坪等环境,而其它成因类型则与特定的沉积环境和水流动态有关。

b)水平层理(Horizontal Bedding):由相互平行且近于水平的泥质纹层构成,纹层厚1~2mm。

c)平行层理(Parallel Bedding):由相互平行且近于水平的沙质纹层构成,纹层厚1~2mm。

d)递变层理(Graded Bedding):由沉积物颗粒递变而形成的沉积单位,其中无纹理构造。正递变层理(Normal grading bedding):自下而上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底部为突变面。粒序递变(Distribution grading ):所有颗粒自下而上变细;粗尾递变(Coarse-tail grading ):仅粗粒颗粒向上变细,细粒颗粒均匀分布。反递变层理(Reverse grading bedding ):自下而上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粗,其顶、底部均为突变面。

递变层理多为重力流作用的产物。

f)块状层理(Massive bedding):成分一致,无纹理构造,无粒度变化。

(2) 复合层理(Complex Beddings)

脉状层理(Flaser Bedding):主要由沙组成,泥呈“脉状”分布在沙波波谷中,沙中发育纹理构造。

波状层理(Wavy Bedding):由波状起伏的沙、泥层交互叠置而成,沙层内发育纹理构造。透镜状层理(Lenticular Bedding):主要由泥质构成,沙呈透镜状分布在泥中,沙质中发育纹理构造。

从脉状层理、波状层理到透镜状层理,水动力逐渐变强。上述层理反映形成过程中水流强度发生交替变化,多见于潮汐环境。

韵律层理(Rhythmites):由不同成分、结构、颜色的纹层构成,纹层厚度小于3~4 mm,主要为细粒沉积物。不同的纹层可以指示气候条件、沉积物供给、潮汐及水流动态的变化。

4准同生变形构造(Penecontemporaneous Deformation structures)

沉积过程中,或在沉积后不久且在沉积物固结前,由沉积物塑性变形而形成的构造,统称为同生变形构造。

负荷构造(Load Structures):当沙层沉积在塑性泥岩之上时,由于超负荷或差异负荷而发生垂向流动所形成的,保留在砂层底部的痕迹。

火焰状构造(Flame structures)是一种典型的负荷构造。

球状与枕状构造(Ball and Pillow Structures)旋转层理(Convolute Bedding):沉积纹理发生变形和褶皱,但纹理仍是连续的,没有被错断。

碟状构造(Dish Structures):脱水构造。

滑塌构造(Slump Structures):沉积物纹理发生褶皱变形,并伴有滑塌面,小型重力断层和角砾化现象。

同沉积变形构造多产于快速堆积、沉积坡度较大的环境,如三角洲前缘、斜坡带等。

课外读物物理标志(二)——粒度分布(Grain size Distribution)

(碎屑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孙永传,李惠生,1986,地质出版社,Page 65~Page 81)

阅读上述材料后,写一篇短文,文中主要论述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简述可用于沉积环境分析的主要粒度参数;

详细讨论1或2个粒度参数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该文作为课堂发言的主要内容。发言时间为6分钟。

第三节概念和原理

Section Thre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某一地层单位所有原生沉积特征的总和,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特征等。

波状层理砂岩相:岩性组成与构造

浊积岩相:沉积成因

河流相:沉积环境

磨拉石相:构造成因

研究尺度不同:相组合、亚相、微相

沉积环境(Sedimentary Environments):沉积物堆积的自然地理空间。

欧美: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混用;前苏联:沉积相与沉积环境严格分开。

地震相(Seismic facies):具有相似反射结构、连续性、频率、层速度等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

测井相(Log Facies):典型岩电组合特征。

沃塞尔相律(Walther’s Law of Facies):在连续地层剖面中,垂向上几种有成因联系的相和环境的叠置次序,与它们在平面上所出现的次序是一致的。

相序列(Vertical Facies Profile):几种有成因联系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在垂向上的叠置关系。正旋回(Fining-upwards sequence):在某一相序列中,沉积物的粒度自下而上由粗变细,底部为突变接触关系;反旋回(Coarsening-upwards sequence):在某一相序列中,沉积物的粒度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底部为渐变接触关系。

物源与古流分析(Provenance and Paleocurrent):

沉积物颗粒的分选、磨圆

沉积物结构:纹理(微观)、反射外形(宏观)。

沉积物的组成:重矿物、矿物成分变化。

沉积物颗粒的定向:砾石定向、粘土矿物定向、有机质定向。

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根据现代沉积环境、古代沉积物和实验室模拟的综合研究为依据,对某种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发展演化与沉积相三维组合关系所作的高度概括。

沉积体系(Depositional System):具有成因联系的相的三维组合。

沉积体系域(Depositional Systems Tract):某一时期内所有沉积体系的总和。

层序地层学(Sequence Stratigraghy):Exxon 石油公司,P.R. Vail 等(1987),根据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研究成果提出。根据地震、钻井与露头资料,并结合沉积环境与相特征,对地层分布模式进行综合解释,并提出旋回式的年代地层格架。

层序(Sequence):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对应的整合面为界的沉积单元。

I型层序结构及形成过程

1、沉积体系分析流程:层序地层格架、等时界面、沉积体系域、沉积体系、相组合、相、亚相、微相、储集相。

2、相关系的建立:两种基本方法:统计法和模式法

模式法(Model method):将现有资料的沉积特征与典型相模式对比,并结合研究实例的特点,提出综合性的相关系。

统计法(Statistical method):根据现有资料,统计不同岩性的接触次数,采用某种统计方法,提出相接触的优先顺序,并进行沉积学解释。

3.相控制因素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N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Facies)

a 沉积物供给(Sediment Supply):控制沉积相的组成和厚度。

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物源:沙质沉积物

酸性火成岩:火成岩角砾、细粒沉积物

碳酸盐岩:碳酸盐岩砾石、细粒沉积物

b 气候(Climate):控制相类型与水介质性质。

干旱气候:碱性水介质、蒸发岩

潮湿气候:酸性水介质

c 构造(Tectonics):控制古地理格局、沉积空间、沉积厚度、沉积物供给、盆地类型。

D 海平面变化(Sea-level Changes):控制沉积边界、沉物供给、相变等。

E 生物活动(Biological Activity):控制有机物的堆积速率、沉积结构等。

F 火山活动(Volcanism):控制沉积物供给、水介质性质、古地理等。

第二部分碎屑岩沉积学与沉积相

Part Two Clastic Rocks and Facies

第一章硅质碎屑岩岩石学

Chapter One Silisiclastic Rocks

第一节沉积岩分类

Section One Classification of Sedimentary Rocks

一、说明

碎屑:离开生成地点并运移到沉积地点的质点,如元素、化合物等。其组因可以是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如石英、长石、岩屑颗粒,生物骨骼、粘土矿物等。

内源与外援沉积物:组成沉积物的矿物、颗粒是在盆地内形成的,称内源沉积物;组成沉积物的矿物、颗粒是在盆地外形成的,称外源沉积物。

自生与他生沉积岩:主要由自生矿物和其它自生成分组成的沉积岩,成自生沉积岩;主要由他生矿物和其它他生成分组成的沉积岩,成自生沉积岩。

粘土矿物与泥质岩:<2μm,大部分粘土矿物是陆源的,称为碎屑粘土;在特定温压条件下,由碎屑粘土矿物转化而成的粘土矿物,称转化粘土;在沉积—成岩环境中,从水介质中沉淀出的粘土,称自生粘土;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沉积岩称泥质岩。

混积岩:典型沉积岩类型之间的一序列过度岩类。一般采用“二组分命名法”:含量>50%的组分为基本名称;含量在25~50%之间的组分,命名为“××质”,作定语;;含量在5~25%之间的组分,命名为“含××”,作定语;含量<5%的组分不参加命名。如,某沉积岩,泥:36%,沙:60%——泥质砂岩;如,某沉积岩,泥:16%,沙:80%——含泥砂岩;

二、碎屑颗粒

1、石英(Quartz):包裹体、波状消光、晶体形态、阴极发光、裂缝等。

2、长石(Feldspar):双晶、环带结构、条纹结构、溶蚀现象等。

3、岩屑(Clast):火成岩:花岗岩、中酸性喷出岩、基性喷出岩;变质岩:石英岩、片岩、千枚岩;沉积岩:泥岩、页岩、石英砂岩等。

4、云母(Mica):白云母(Biotite)、黑云母(Muscovite,易蚀变)。

5、重矿物(Heavy Minerals):<1%,用作物源分析,判别母岩类型,指示水流方向。

重矿物组合:

酸性火成岩:磷灰石、角闪石、独居石、金红石、榍石、电气石

花岗岩:锡石、萤石、白云母、黄玉、电气石、黑钨矿

中基性火成岩:辉石、角闪石、磁铁矿、钛铁矿

变质岩:红柱石、石榴石、硬绿泥石、蓝闪石、蓝晶石、夕线石、十字石、绿帘石、黝帘石沉积岩:锆石、电气石、金红石、重晶石

重矿物稳定性

超稳定:金红石、锆石、电气石、锐铁矿;稳定:磷灰石、石榴石、十字石、独居石、黑云母、钛铁矿、磁铁矿;中等稳定:绿帘石、蓝晶石、石榴石、硅线石、榍石、黝帘石;不稳定:角闪石、阳起石、辉石、红柱石;极不稳定:橄榄石

第三节碎屑岩的结构

Section Three Texture of Siliciclastic Rocks

一、组构:颗粒的排列方式:颗粒定向、堆积方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

二、结构

1、粒度

①自然粒级,砾级:>2mm;沙级,2-0.05mm;粉沙级:0.05-0.005mm;粘土级:<0.005mm。砾状结构:砾级碎屑含量>30%;沙状结构:沙级碎屑含量>50%;泥质结构:粉沙级与粘土级碎屑含量>50%

②φ值粒级:砾级:φ值<-1;沙级:φ值1~4;粉沙级:φ值4~8;粘土级:φ值<8

2、颗粒形态

磨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极圆状

球度:0~1

形状:偏平状、球状、片状、棒状

3、颗粒表面结构

颗粒表面的光滑程度、起伏、擦痕等。

4、胶结类型与胶结结构

胶结类型:

基底式胶结:基质含量多,颗粒呈漂浮状(A)

孔隙式胶结:颗粒为点接触,胶结物充填在孔隙中(B)

接触式胶结:胶结物仅分布于孔隙接触处(C)

镶嵌式胶结:颗粒呈凹凸接触和缝合线状接触,胶结物充填在孔隙中(D)

胶结结构:

非晶质—微晶质结构:为均质体或具有微弱光性(A)

结晶粒状结构:等轴粒状晶体(B)

丛生结构—栉壳状结构:胶结物垂直颗粒表面生长,当晶体呈柱状时,呈栉壳状结构(C) 嵌晶结构:胶结物晶体较大,包围碎屑颗粒(D)

加大边:胶结物围绕碎屑颗粒共轴生长,形成光性一致的胶结物(E)

第四节砾岩

Section Four Conglomerate

一、概况

定义(Definition):砾石含量大于30%的碎屑岩。碎屑颗粒一般由岩屑组成。

成因意义:

①砾石成分可以直接指示母岩性质。

②粒度分布:滨岸砾岩具单峰分布;冲积扇、河流砾岩具双峰或多峰分布。

③风选、磨圆:滨岸带分选、磨圆好;河流中等;冲积扇较差。

④形状:花岗岩质砾岩呈等轴状,板岩、片岩质砾石呈扁平状。

⑤基质类型:既可发育泥质基质,又可发育沙质基质。滨岸带砾岩基质含量底,河流相砾岩富含沙质基质,泥石流、冰川砾岩富含泥质基质。

正砾岩(Orthoconglomerate):沙质基质<15%,砾石支撑,牵引流的滚动搬运或浊流搬运,国内一般将这种砾岩简称为砾岩,下面主要讨论这种砾岩。

副砾岩(Paraconglomerate):基质>15%,多为泥质,基质支撑,砾石漂浮在基质中,因此,这种砾岩也称为砾质泥岩或含砾泥岩(Pebbly mudstone, Conglomeratic mudstone)。这种砾岩多呈块体搬运,如冰川、泥石流等。

※砾岩成因很多,如构造成因的断层角砾岩(Fault breccia)、陨石撞击角砾岩(Meteorite impact breccia),成岩作用形成的假角砾岩(Pseudobreccia)等。这里只讨论沉积作用形成的砾岩或角砾岩。

二、砾岩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Rudaceous Rocks

1、按磨圆度

砾岩:圆状、次圆状砾石含量>30%

角砾岩:棱状、次棱状砾石含量>30%

2、按砾石大小

细砾岩:砾石大小为2~10mm

中砾岩:砾石大小为10 ~100mm

粗砾岩:砾石大小为100 ~1000mm

巨砾岩:砾石大小为>1000mm

3、按成分

单成分砾岩:某种成分砾石含量在50%之上

多成分砾岩:没有那种成分砾石含量在50%之上

4、典型成因砾岩

底砾岩(Basal conglomerate):分布于侵蚀基准面或不整合面之上,代表沉积间断和一个沉积旋回的开始。砾岩可以是冲积扇、河流及海滩成因的。

副砾岩(Paraconglomerate):这种砾岩多指示块体搬运,如冰川、泥石流等。在湖盆或海盆中发育的副砾岩多为泥石流或水下碎屑流成因。

塌陷角砾岩(Collapse breccia):这种砾岩虽与后期(沉积期后)岩盐的溶蚀作用有关,但一般指示干旱气候条件。

滑塌角砾岩(Slump breccia):多与准同生变形构造相伴生,分布于礁体前缘,台地边缘、斜坡带等地。

第五节砂岩

Section Five Sandstone

一、概况

1、沙的来源

陆源:石英、长石、岩屑、云母、重矿物等

内源: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团粒等

2、砂岩的成分

四结构组分:碎屑颗粒—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云母、重矿物等;基质—粘土矿物;胶结物—钙质和硅质为主,其次为铁质、盐岩等;孔隙—各种类型孔隙

化学组分:石英砂岩、石英质砂岩呈白色、灰白色,以SiO2为主;长石砂岩呈肉红色和黄色,以SiO2和 Al2O3为主;岩屑砂岩呈灰黑色、灰绿色,以SiO2、铁质和其它深色矿物成分为主。

3、砂岩的结构

成分成熟度(Maturity of Composition):组成砂岩的矿物接近最终稳定组分的程度。

最终稳定矿物:轻矿物—石英、高岭石

重矿物—锆石、电气石、金红石

常用指标:石英+燧石/长石+岩屑

单晶石英/多晶石英

锆石+电气石+金红石/总重矿物

结构成熟度( Maturity of Texture):砂岩在沉积过程中接近无杂基、分选与磨圆极好的程度。

福克(Folk,1951)将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划分为5极。

不成熟期:砂岩中粘土>5%,碎屑颗粒分选、磨圆不好

次成熟期:砂岩中粘土<5%,碎屑颗粒分选、磨圆不好

成熟期:砂岩中粘土<5%,碎屑颗粒分选好,磨圆不好

超成熟期:砂岩中粘土<5%,碎屑颗粒分选、磨圆好

运用上述指标时,应结合实际情况,注意多解性。

二、砂岩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Sandstone)

1、分类原则

成分—成因分类:即采用能反映砂岩成因的碎屑组分,对砂岩进行分类、定名。砂岩分类方法较多,有采用三角图、四面体图、三棱柱体图的,也有采用表格的。目前采用较多的是三角图。

2、裴蒂庄(1987)砂岩分类

①三种碎屑颗粒成分,石英、长石和岩屑;②根据粘土含量把砂岩分为净砂岩和杂砂岩两类,基质>15%为杂砂岩,基质<15%为净砂岩。

3、余素玉(1988)砂岩分类

①粘土含量:>15%,杂砂岩; <15%, 砂岩;②混积砂岩,长石、岩屑<25%,石英< 75%;

③ Q为单晶石英;F为长石;R包括各种岩屑,如多晶石英、燧石等。

主要砂岩名称

石英砂岩:Quartz Arenite

长石砂岩:Feldspathic Arenite or Arkose

岩屑砂岩:Lithic Arenite

杂砂岩:Wacke or Greywacke

亚长石砂岩:Subfeldspathic Arenite

亚岩屑砂岩:Sublithic Arenite

长石质石英砂岩:Feldspathic Quartz Arenite

岩屑质石英砂岩:Lithic Quartz Arenite

岩屑质长石砂岩:Lithic Feldspathic Arenite

长石质岩屑砂岩:Feldspathic Lithic Arenite

三、典型砂岩特征

1、石英砂岩(Quartz Arenite)

特征:碎屑颗粒中单晶石英颗粒占95%以上,含少量长石和岩屑,重矿物(锆石、电气石、金红石)和粘土含量极低;胶结物多为石英,其次为蛋白石、玉髓和钙质;石英容易发生压溶作用,因此,石英砂岩中硅质胶结物发育。

硅质石英砂岩:胶结物为蛋白石、玉髓,石英颗粒无加大边。

沉积石英岩:石英颗粒的自生加大边极为发育,肉眼很难辨别颗粒和胶结物的界限。

成因:①现今石英砂岩多分布于海滩,因此有人认为石英砂岩是海水反复冲刷的结果;②与风的沉积作用有关,不可能简单地由河流搬运形成。

2、长石砂岩(Feldspathic Arenite)特征:石英颗粒含量< 75%,长石颗粒含量>25%,岩屑含量<25%。长石多为正长石、斜长石和条纹长石;胶结物主要为钙质和铁质;重矿物和粘土的含量比石英砂岩高;由于长石化学上不稳定,砂岩中蚀变和交代现象丰富。

成因:富长石的母岩,如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等;近源快速堆积;有利的构造、气候条件。分布:长石砂岩广泛分布于冲积扇、河流、三角洲环境。由于长石硬度较大,抗机械压实能力强;压溶作用不明显,抗化学压实能力也较强;同时,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溶解、交代等化学反应,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总之,长石含量较高的长石砂岩,在埋藏成岩过程中,有利于其孔隙的保存。

3、岩屑砂岩(Lithic Arenite)特征:石英颗粒含量< 75%,岩屑颗粒含量>25%,长石含量<25%。岩屑主要有:火山岩的熔岩岩屑;低级变质岩的板岩、千枚岩及云母片岩岩屑;沉积岩的页岩、粉砂岩、燧石、碳酸盐岩岩屑。胶结物主要为钙质和硅质;重矿物和粘土的含量较高,发育假基质;分选、磨圆差,色调较深,呈灰色、灰绿色及灰黑色。

成因:近源快速堆积。

分布:长石砂岩广泛分布于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环境。由于岩屑硬度较大,抗机械压实能力弱,在埋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假杂基化,砂岩的孔隙不易保存,一般储集性能不好。

四、砂岩的成岩作用与储集性能

Diagenesis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1、成岩演化(Diagenetic Evolution)

同沉积期:砂岩处于大气水环境中,水介质中离子浓度低,pH值低,富含腐质酸和CO2。压实作用不明显,砂岩中长石发生溶蚀作用,部分胶结物沉淀。如砂岩处于海水中,水介质为

中性。

浅埋藏期:砂岩处于同生水(残留孔隙水)环境中。

随着埋深增加,由于压实作用砂岩孔隙减少;同时,孔隙水的盐度增加,由氧化、酸性水介质向还原性、碱性水介质转化。

深埋藏期:砂岩处于高温、高压的热流体环境(热液)中,石英的化学压实(压溶)明显。

2、储集性能的变化

P D=Po–G.D

P D为砂体深度D处的孔隙度,Po地表孔隙度,G孔隙度梯度。孔隙度梯度G是预测砂岩孔隙度的关键,与砂岩的组成、孔隙流体性质、埋藏史、温度和时间有关。

矿物组成: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低的砂岩易于压实,在埋藏阶段孔隙度迅速降低;富含石英颗粒的砂岩,易发生压溶作用,因此,这些砂岩的深部孔隙不发育。

地温:在高地温梯度盆地,砂岩孔隙度降低较快。

流体压力:超孔隙流体可以减少碎屑颗粒所承受的有效应力,有利于砂岩孔隙的保存。

烃类侵入:烃类流体早期侵入砂岩孔隙中,可以抑制孔隙内的胶结作用,有利于孔隙的保存。时间:深埋时间长,不利于砂岩孔隙的保存。

第六节粉砂岩和泥质岩

Section Six Siltstone and Argillaceous Rocks

一、粉砂岩

特征:0.05~0.005mm的碎屑颗粒>50%,石英含量较高,长石、岩屑含量低;重矿物含量较多,多为稳定重矿物;基质含量较高;胶结物为碳酸盐、铁质等;分选好,磨圆度差。

成因:水动力能量弱,沉积速率低。分布于低能环境,如泻湖、河漫滩、沼泽、三角洲前缘及盆地洼陷带等,发育低能环境的沉积构造:水平纹理和波状层理;常与泥质岩共生,分布于砂岩区和泥岩区的过度带。

储集性能:储集性能不好,孔隙较小,有效孔隙不发育,渗透率低。

二、泥质岩

1、主要粘土矿物

高岭石(Kaolinite):无色、淡黄色,正低突起,晶体呈蠕虫状、书状和手风琴状。形成环境为湿热的气候条件和酸性水介质环境。成因:在酸性水介质环境,硅酸盐矿物,如长石等发生蚀变而成。

埃洛石(Halloysite):多水高岭石,无色,均质体光性,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管状”。蒙脱石(Smectite, Montmorillonite):无色、淡绿色,电子显微镜下呈“蜂窝状”状或蜷曲片状。在碱性介质条件下,由硅酸盐矿物、火山玻璃水解而成。

伊利石(Illite):俗呈水云母,无色、淡绿色,电子显微镜下为丝状或带“丝”的蜂窝状。形成于相对封闭的碱性水介质环境。

绿泥石(Chlorite):无色、绿色,电子显微镜下为“包心菜”状。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碱性水介质环境。

2、泥质岩的颜色、结构

颜色:氧化环境—含三价铁,红色、黄色;还原环境—二价铁,灰绿色、绿色;深水环境—富含有机碳,深灰色、灰黑色、黑色。

结构:块状、纹理、页理

3、成岩演化

随着温度、压力增高,喷涨粘土脱水→非喷涨粘土、无序混层粘土→有序混层粘土→伊利石、绿泥石。

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

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

第七节火山碎屑岩

Section Seven Volcaniclastic Rocks

一、组成

1、颗粒成分

岩屑(Rock Fragments):火山岩岩屑,钢性—棱角状;半塑性—火山弹(Bomb)、火山砾(Lapilli),纺锤形,发育气孔,在中基性火成岩中常见;塑性—扁平状、火焰状、透镜状,在中酸性火成岩中常见。

晶屑(Crystal Fragments):岩浆岩中的斑晶—长石、石英、黑云母等。

玻屑(Glass Fragments):内部结构均一,没有斑晶。

2、结构与构造

结构:分选、磨圆较差,近源堆积的产物。集块结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且以大于64mm 的碎屑为主;火山角砾结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且以大于64~2mm 的碎屑为主;凝灰结构:小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且以2~0.01mm 的碎屑为主;火山尘(灰)结构:小于0.01mm的碎屑为主。

构造:以块状构造为主,少数发育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此外还有一些典型构造:假流动构造(颗粒定向排列)、斑杂构造(颗粒大小不一)、递变层理等。

3、成因

①陆上喷发?水上沉降堆积,火山口附近为粗的角砾岩,远离火山口为凝灰岩或火山灰沉积;

②陆上喷发?水下搬运堆积,火山碎屑有一定的分选、磨圆,发育层理,有时演变为重力流;

③水下喷发?水下沉降堆积,喷发高度小,近源堆积。

二、类型

1、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颗粒经水流的改造不明显,以块状构造为主。

以塑性颗粒堆积为主,溶结集块岩、溶结角砾岩、溶解凝灰岩,发育假流纹构造;以钢性—半塑性堆积为主,集块岩、角砾岩、凝灰岩,主要发育块状构造;成层性较好,层状集块岩、层状角砾岩、层状凝灰岩。

2、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颗粒明显经过水的改造和搬运,发育各种类型层理。

沉集块岩、沉角砾岩(凝灰质角砾岩)、沉凝灰岩

凝灰质砂岩:2~0.1mm

凝灰质粉砂岩:0.0~0.01mm

凝灰质泥岩:<0.01mm

凝灰质碳酸盐岩:

第二章沙漠沉积体系

Chapter Two Desert System

一、引言(Introduction)

定义(Definition):没有植被或植被很少的陆地。

两种类型沙漠:冷沙漠(Cold desert):分布于地球两极,降雨量小,植被稀少,以风的沉积作用为主;热沙漠(Hot desert):分布于南北半球的亚热带地区,阵发性降雨(短时期内的降雨量很大),植被较少,阵发性水流、风的沉积作用交替进行。重点介绍热沙漠,其中的沙丘可以通过构造活动或断裂与海盆和湖盆中的油源岩共生,成为潜在的储层。

二、亚环境及其沉积作用

Subenvirinments and Sedimentation Processes

1.亚环境(Subenvironments)

石漠(Hamada):基岩台地,发育平顶和陡壁,表面覆盖砾石、卵石等。

干谷(Wadi):沙漠中的河床。

沙丘(Sand Dune):沙质体,沙漠中最重要的地貌特征。

沙席(Sand Sheet):沙坪,表面较平,具微弱起伏,是沙漠中面积最大的地貌单元。

砾漠(Serir):滞留沉积,砾石、卵石和沙。

沙漠湖和内陆萨布哈(Desert Lake and Inland Sebkha):沙漠湖:沙漠中半永久性水体;内陆萨伯哈:沙漠湖四周的盐壳沉积。

2.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Processes)

风(Wind)的沉积作用:沙漠上的主要地质营力,可以搬运、侵蚀(风蚀)沉积物。其中,尘土呈悬浮搬运,沙呈跳跃搬运,砾石和卵石为滚动搬运。

蒸发作用(Evaporation):仅限于沙漠湖中。

蒸发性水流(Short-term Stream):仅限于干谷中。

风化作用(Weathering):以机械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为辅。

三、沉积物和古代沙漠的识别

Sedimen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Desert

1、沉积物(Deposits)

石漠沉积物(Hamada deposits):巨砾,很少保存下来。

干谷沉积物(Wadi deposits):干谷水道沉积(短期发育):正旋回,底部发育冲刷面,叠瓦状排列的砾石,向上为交错层理与平行层理砾岩、砂砾岩,顶部发育粘土或泥岩披盖层;干谷风成沉积物(长期发育):风成砂,分选好,发育高角度前积纹层,纹层上部常常发育较粗的砾石。在剖面上,水道沉积物与风成沉积物呈互层状。

砾漠沉积物(Serir deposits):薄层粗粒沉积物,砾石和粗沙。

沙席沉积物(Sand Sheet deposits):平行层理砂岩,偶夹砾石层。

沙丘沉积物(Sand Dune deposits):为分选、磨圆较好的砂岩,通常发育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其中交错层理的前积纹层倾角大,规模也大。

沙漠湖沉积物(Desert Lake deposits):与干谷相连,以悬浮搬运的粉沙和粘土沉积物为主,偶夹风成砂层和膏盐。

内陆萨布哈沉积物(Inland Sebkha deposits):盐壳沉积,如石膏质粘土、石膏与石盐互层沉积。

尘土或黄土沉积物(Dust and Loess deposits):粉沙级或粘土级碎屑沉积物,搬运距

离很长,常常搬运到湖泊或海洋。

2、古代沙漠沉积物识别(Identification of Ancient Desert)

沉积物方面:分选、磨圆较好,碎屑颗粒以石英为主;不含化石和云母,粘土含量很低;风成砂与辫状水道砾岩频繁互层,在砂层或砂砾岩层底部发育风蚀或冲蚀面。

沉积构造方面:高角度前积纹层;石英颗粒表面一般发育霜面(即沙漠漆,石英颗粒表面由硅质、氧化铁等形成的硬皮);交错层理中,纹层的上部颗粒较粗,下部颗粒较细,而且纹层的倾向多变。

第三章河流体系

Chapter Three Fluvial System

第一节、河道分类及特征

河道是碎屑沉积物的主要输送渠道,每一河道都对应相应的碎屑沉积体;同时河道内部也发育典型沉积物。

辫状河道(Braided Stream):分布于上游河段,河道不稳定,平面形态呈辫状,水流变化大,沉积物呈底负载搬运,所以又称为“底负载型河道”。

曲流河道(Meandering Stream):分布于中下游河段,河道稳定,较弯曲,水流稳定,沉积物呈底负载和悬浮负载搬运,又呈“混合负载型河道”。

网状河道(Anastomosing Stream):分布于下游河道,河道窄,呈网状,沉积物呈悬浮负载搬运,又呈“悬浮负载型河道”。

第二节辫状河(Braided Stream)

一、沉积作用(Process)

由于辫状河道侧向迁移频繁,河道内水流也不稳定,因此,很难研究辫状河道的水流样式。这里,为了便于研究辫状河道的沉积作用,简单地把辫状河道的水动力环境划分为短期的洪泛期(flooding period)和长时间的低流量期(period of low discharge)。

低流量期:水流仅限于河道内,围绕河道沙坝流动,水流速度较小,搬运能力低,较粗的沉积物都堆积下来,并发育为河道沙坝。

洪泛期:河道内所有沙坝均被淹没,由于水流快,水体较浅,所有的沉积物颗粒都发生移动,沙坝向下游方向移动,沙坝上游端遭受侵蚀,下游端接受沉积。

二、河道沙坝(Channel Bars)

1、沉积物特征

沉积物较粗,分选、磨圆较差,以砾石和粗沙为主;砾石发育块状、槽状和面状交错层理,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向上游方向倾斜;沙质发育槽状、面状、波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局部发育冲刷—充填构造。

2、河道沙坝(Channel Bars)

纵向沙坝(Longitudinal bars):平行水流方向展布,呈长条形,主要分布于砾石质辫状河道中,沙坝主要由平行层理、底角度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构成。

横向沙坝(Transverse bar):垂直水流方向,呈舌状,通常发育在沙质辫状河道中,沙坝内发育高角度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

斜向沙坝(Diagonal bar):与水流方向斜交,断面呈三角形,沙坝内发育平行层理、底

角度板状交错层理砂砾岩。

点沙坝(Point Bar):分布于河道边缘,主要见于蛇曲河道中。

三、相构成(Facies Architecture)

平面上,直或微弯曲的、连续分布的沙带。

剖面上,发育不明显的正旋回,主要由砾石和粗沙构成,泥和粉沙很少,总体上呈“沙包泥”。

第三节曲流河(Meandering Stream)

一、地貌单元(Morphology)

曲流河体系内地貌单元较为复杂,每一地貌单元都对应特定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物。根据曲流河的过程—响应模式,这些沉积物具有较强的可预见性。

河道(Single channel):较弯曲,剖面上不对称:凹岸(Concave Bank)较陡,凸岸(Convex Bank)较缓。

点沙坝(Point bar):又呈曲流沙坝或沿岸沙坝,沿曲流河道的凸岸分布。

天然堤(Natural levee):分布于河道两侧,是曲流河内最高的地貌单元。

决口扇(Crevasse splay):沿天然堤分布扇形体。

洪泛盆地(Flood plain):河道间宽广的低地。

二、沉积作用(Process)

与辫状河道相反,曲流河道较稳定,河道内水流也较稳定,关于曲流河道内水流样式的研究成果较成熟。螺旋状环流(Helical flow)是曲流河道内典型的水流样式。在蛇曲河道,由于受惯性影响,主流线向凹岸偏移,水流产生一个与凹岸垂直的流体分量,使凹岸水面升高,并侵蚀凹岸;同时,形成指向凸岸的底流。上述表流和底流构成一环流,并与纵向水流叠加,共同形成向下游方向移动的螺旋状环流。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底流向凸岸流动过程中,流速降低,搬运能力下降,把沉积物搬运到下一个凸岸堆积下来。

三、沉积物(Sediments)

河道沉积(Channel deposits):河道滞留沉积(Channel lag deposits):沉积物较粗,以砾石为主,含植干、动物碎片、泥质砾石等,发育块状和不明显交错层理;点沙坝沉积(Point bar deposits):表现为典型的正旋回序列,自下而上依次为:大型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中细砂岩、局部夹平行层理细砂岩,小型槽状交错层理细砂岩,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及水平纹理、块状层理泥岩。

越岸沉积(Overbank deposits):天然堤沉积(Natural levee deposits):粉砂岩与粉沙质泥岩,发育爬生波痕纹理与波状交错层理及生物扰动构造;决口扇(Crevasse splay deposits):沉积物向上、向外变细,内部发育正旋回的决口水道沉积;洪泛平原沉积(Flood plain deposits):薄层粉沙和粘土,发育水平纹理和生物扰动构造。

四、相构成(Facies Architecture)

平面上:弯曲带状砂体和宽广的的洪泛盆地

剖面上:

a 典型正旋回序列河道砂体;

b 河道砂体呈叠瓦状叠置;

c 河道砂体呈透镜状包围在洪泛盆地细粒沉积物中。

第四节、网状河道(Anastomosing stream)

网状河道的亚环境及其沉积特征与曲流相似,所不同的是河道窄而深,更加稳定,天然堤更发育,且在洪泛盆地中发育一些小型湖泊与沼泽,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河道砂体规模较小,泥炭沉积较发育。

第四章冲积扇体系

Chapter Four Alluvial Fan

一、概况

定义:山谷出口处由分选差的粗碎屑构成的扇状沉积体。两种类型冲积扇:

二、冲积扇的形态与形成条件

Morphology and Conditions

1、形态(Morphology)

平面上(In plane):扇状或舌状,半径为:几十米到100km。

剖面上(In profile):在辐向剖面上表面下凹,远离物源方向坡度逐渐变缓;在轴向剖面上,透镜状。

2、发育条件(Conditions)

发育在构造活动区,可以与河流、沙漠、冰川及滨岸带等环境共生。冲积扇的发育与地理形态、物源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三、沉积作用(Sedimentation Processes)

1、泥石流(Mud flow):塑性流体—砾石等粗碎屑颗粒漂浮在基质(泥)中。泥石流主要发育在扇根和干旱型冲积扇中。

2、阵发性水流(Flash Stream):

水道(Channel flow):辫状水道,向下切割较深,主要发育在冲积扇的中上部。

片流(Sheet flood):非限制性流体,在水道的末端活动。

筛析作用(Sieve deposition):当洪水流经高渗透砾石区时,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沙质颗粒堆积在砾石的缝隙中。

四、相的构成(Facies Architecture)

1、平面上(In plane view)

远离物源方向,冲积扇可以划分为扇根、扇中与扇端。

扇根(Fanhead or Upper fan):①泥石流沉积物,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

②主水道沉积物,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③筛析沉积物,砂砾岩,其粒度具双峰分布。

扇中(Midfan):①辫状水道沉积物,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②局部片流沉积物,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Lower fan):水道不发育,以片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2、剖面上(In profile)

冲积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沉积速率、盆地沉降速率的变化,使冲积扇体发生进积、退积或

沉积岩沉积相

一、名词解释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沉积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岩石。 长石砂岩arcose sandstone: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Q<75%,F:R>3:1,石英颗粒一般不规则,且磨圆度差。 二、填空 1、某碳酸盐岩矿物成分为:方解石96%,白云石4%;结构组分为:鲕粒71%,亮晶29%。该岩石命名为:亮晶鲕粒石灰岩。 2、某岩石含细砾为60%,粉砂28%,泥12%。运用三级命名法则,该岩石命名为:含泥粉砂质细砾岩。 3、组成白云岩和石灰岩的主要矿物分别是白云石和方解石。 三、简答 1、鲍马序列的主要特征? 答:鲍玛序列是浊积岩的一典型沉积序列,由A.B.C.D.E五段构成。各段特征及成因如下:①A段:底部递变层段,主要由砂岩组成,近底部含砾石。粒度下粗上细,发育正递变层理,底面见槽模及沟模。它是浊流能量逐渐减弱,递变悬浮沉积的产物。 ②B段:下平行纹层段,与A段为渐变关系,比A段细主要为中砂和细砂,含泥质,具水平层理。若B段为底,底部可见冲刷面。③C段:变形波纹层段,以粉砂为主,有细砂和泥质可见波纹层理、包卷层理及滑塌变形层理。④C段:上水平纹层段,主要由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构成,具断续水平层理。⑤E段:块状泥岩段,主要为泥岩,具块状层理。上述序列说明,从A段——E段是浊流流动强度及悬浮沉积物沉积速度由强逐渐减弱的过程。 2、碎屑岩粒度三级命名法的命名原则? 答:含量大于或等于50%的粒级定岩石的主名,为“XX岩”;含量介于50~25%的粒级以形容词“XX质”的形式写在主名之前;含量在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XX”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小于l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3、单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有哪些?双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有哪些?潮坪环境有哪些典型沉积结构?曲流河边滩有哪些典型沉积结构? 答:单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除鱼骨状(羽状)层理、丘状层理、浪成波纹层理和冲洗层理外,其它的如板状、槽状、楔状、平行层理、爬升层理等主要层理类型都可在单向水流中形成。 双向水流形成的层理结构:鱼骨状(羽状)层理和冲洗层理,浪成波纹层理也可以形成。 潮坪环境典型沉积构造:层理多样,泥坪上多见水平纹层或水平波状纹层。混合坪上多为复合层理,砂坪上常见羽状或人字形的交错层理。砂坪及混合坪上常出现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及叠加波痕。泥坪和混合坪上可发育有干裂、雨痕、鸟眼、泥皮、足迹、爬痕、虫孔等。干燥条件下可见石膏及盐类晶体。此外,再作用面也是重要标志。 边滩典型沉积构造: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爬升层理和交错层理。 4、陆源碎屑湖泊相的亚相类型?生油的有利相带? 答:陆源碎屑湖泊相的亚相包括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湖湾、湖泊三角洲。 深湖和半深湖亚相水体深,地处还原或弱还原环境,适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石油的转化,是良好的生油环境。 5、简要说明下列岩石的主要形成环境: 亮晶鲕粒灰岩:温暖、强烈扰动的、含CaCO3过饱和的浅水中,并且多处于较强蒸发环境下。 生物格架灰岩: 亮晶砂屑灰岩:水动力条件较强的环境下形成 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大于90%):石英砂岩为长期搬运后沉积形成的。 杂砂岩:强烈剥蚀以后快速堆积的形成的。也可能在干旱、寒冷的条件下,短期搬运沉积形成的。 四、分析题 1、根据下面①②③剖面特征描述,分析该沉积环境为何种沉积相?并确定①②③分别为哪种亚相,说明判断依据? 2、根据剖面描述资料,分析其沉积相、亚相类型,并说明依据,描述不同亚相类型与油气的关系。

略谈沉积岩的种类及应用

略谈沉积岩的种类及应用 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研究沉积岩,对发展地质科学的理论寻找丰富的沉积矿产以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年代久远,沉积岩的种类繁多,本文将简要的对沉积岩的成因、种类及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沉积岩沉积岩应用 一、沉积岩的定义 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二、沉积岩的分类及应用 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一是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按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

粉砂岩和泥质岩。二是内积岩,主要指在盆地内沉积的。内积岩中有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叫可燃有机岩(如煤、油页岩)。下面,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沉积岩的性质及应用进行阐述。 1.页岩 页岩,是泥质岩的一种。顾名思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沉积的泥土变成的岩石。说它是泥土变成的并不为过,因为一方面它们是由一些非常细小的颗粒组成,超过一半以上都是直径小于0.0039毫米的,一方面又含有大量粘土。所以人们也称它为粘土岩。事实上,它们在没有变成岩石时或疏松时,就是粘土。页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沉积岩,约占大陆沉积物的69%。它们能给我们提供很多地壳演化的信息。形成页岩的物质大多是岩石风化中产生的细碎屑,这些碎屑被水流带到盆地等低洼处沉积起来。 页岩具有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吸水性等,被广泛应用在多种工业中。有些页岩中还存在一些金属矿床如镍、铅等,还有的页岩中含有有用气体和焦油,被称为油页岩。泥质岩中还有一种叫高岭石,也叫高岭土。高岭石就是制作陶瓷的原料,江西景德镇、湖南衡阳、河北唐山、山东淄博等地都是优质高岭石的产地,所以这些地方也就盛产陶瓷制品。 2.砂岩 在沉积岩中,除了泥质岩以外,最多的就要算是砂岩了。砂岩占沉积岩总体积的四分之一。砂岩中半数以上是由砂粒构成的,这些砂粒的大小在2~0.0625毫米之间。因此,肉眼可见它们比泥质岩要粗糙得多。

沉积相的分类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 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 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 分选差,混杂堆积. 纵向粒度变化快, 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 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 4.湿扇(Wet or Humid Fan) 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 辫状平原, 正砾岩发育, 无副砾岩, 分选好. 纵向粒度渐变, 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 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 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 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 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 1. 泥石流沉积 形成:泥质母岩, 植被不发育, 地形较陡的地区, 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 大 量泥砂被携带流动。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 可呈塑性——重力流。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 具有陡, 厚的清晰边界。成分:砾, 砂, 泥混杂, 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 粉砂, 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 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 粒序层理, 一般层理不发育; 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 2. 漫流沉积 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 流速和水深骤减, 携带的 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 形成席状砂, 砾岩堆积体, 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 片流沉积). 形态:呈透镜体状, 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 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 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结构:分选较差。构造:块状层理, 交错层理, 细纹层 3. 河道沉积 形成:冲积扇常被间歇性河流切割, 当洪水再次来到时, 所携带的沉积物在 这些暂时性河道中沉积下来, 形成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 槽流沉积) 形态:横切面透镜状, 与周围沉积物呈槽形接触。成分:主要由砾, 砂组成, 粒度粗。结构:分选差。构造:成层性不好, 砂层可呈交错层理, 具切割—充填构造

沉积岩与沉积相

《沉积岩与沉积相》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沉积岩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3、杂基 4.胶结物 5.层理 6.压实作用 7、叠层石 8、相律 9、浪基面 10、成岩作用 11、沉积相 12、河流的“二元结构” 二、简答题 1、简述三级分类命名原则。 2、白云石有哪些成因机理? 3、简述典型浊积岩的垂向序列(鲍玛序列)特征。 4.简述教材中推荐的砂岩分类方法。 5.何谓冲积扇?简述冲积扇的沉积类型及其亚相划分。 6、简单描述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 7、简要评述福克的石灰岩分类方案。 8、简单描述3种不同类型的层理构造。 9、简述准同生白云石的形成机理。 三、论述题 1、试述教材中推荐的砂岩分类方法。 2.试述陆源碎屑岩各组成部分的特征及沉积学意义。 3、试从发育位置、形成条件和沉积特征等方面比较述海底扇、扇三角洲、三角洲和冲积扇的异同。 4、试述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在成因、结构组分和构造等方面的异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沉积岩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它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搬运、沉积过程中按粒度大小、密度、形状以及矿物成分等物理性质进行分异并依一定顺序分别集中的沉积现象。 3.杂基 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其粒级一般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4.胶结物 是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5.层理 层理是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的一种层状构造,它可以通过矿物成分。结构、颜色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6.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7.叠层石 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有规律交替的一类构造。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8.相律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9.浪基面 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10. 成岩作用 广义的成岩作用是指从沉积物到沉积岩,以及在沉积岩形成以后再到它遭受风化作用或变质作用即到其被破坏或发生质的变化以前,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或作用,是沉积岩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阶段。 11. 沉积相 沉积环境和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综合)。

沉积岩与沉积相内容简介

沉积岩与沉积相 Sedimentary Rocks and Facies 一、内容提要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分析原理与方法 第三部分:碎屑岩岩石学与沉积相 第四部分:碳酸盐岩岩石学与沉积相 二、主要内容1、古环境恢复方法与所用资料 主要方法: 垂直相序列(Vertical Facies Profile) 沃塞尔相律(Walther's Law) 沉积模式(Depositional Model) 物源与古流分析(Provenance and Paleocurrent) 地震地层(Seismic Stratigraphy) 层序地层(Sequence Stratigraphy) 构造—沉积体系分析(Tectonics-Depositional System) 主要资料: 野外露头资料(Outcrops) 岩心资料(Cores) 岩屑资料(Sieve residue log) 地球物理测井资料(Geophysical Logging) 地球物理勘探资料(Geophysical Exploration) 实验室分析资料(Laboratory data) 2、沉积环境解释参数 物理参数(Physical parameters):沉积构造(Sedimentary structures), 颗粒特征及分布(Grain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生物参数(Biological parameters):生物成因构造(Biogenic structures), 生物化石及生态特征(fossils and Paleocology) 化学参数(Chemical parameters): 岩性(Lithology), 岩矿(Minerals), 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酸碱度(Acidicity-Alkalinity),盐度(Salinity),温度(Temperature) 3、主要沉积体系及相构成 冲积扇体系 河流体系 扇三角洲体系 三角洲体系 碎屑海岸体系 碳酸盐岩台地体系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碎屑岩 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 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

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根据粒级大小,砂岩可以分为: 粗粒砂岩(2—0.5mm) 中粒砂岩(0.5—0.25mm) 细粒砂岩(<O.25mm) 根据矿物成分,砂岩可分为: (1)石英砂岩砂岩中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称石英砂岩。砂粒纯净,SiO2含量可达95%以上,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这种砂岩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 (2)长石砂岩砂岩主由石英和长石颗粒组成,而长石颗粒含量一般在25%以上。通常为粗粒或中粒,常呈淡红、米黄等色,碎屑多为棱角或次棱角状,胶结物多为碳酸盐或铁质。此种砂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经风化残积而成,或在构造上升地区强烈风化、迅速堆积而成。

沉积岩与沉积相在线考试题目与答案

《沉积岩与沉积相》在线考试(开卷)试题—16秋 注意事项: 1、通过在线考试模块完成该课程考核; 2、抄袭、雷同作业一律按零分处理; 3、请务必于2017年1月6日前完成。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叠层石:主要是由蓝绿藻的生长活动所形成的亮暗基本层在垂向上有规律交替的一类构造。暗层:富藻纹层,富有机质;亮层:富碳酸盐矿物层,富碳酸盐碎屑。 2、相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并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出现而没有间断。 3、浪基面: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4、陆表海::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海底坡度(30m,多为几百米),太暗.底部水体停滞缺氧:来自周围陆棚的底流可为超盐度,较大密度,不易上流所致 5、浊积岩:是浊流沉积形成的各类沉积岩的统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单描述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构造。 1.水平层理:例如:硅藻土,纹层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代表静水环境中的缓慢沉降。 2.平行层理:纹层亦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在剥开面上可见剥离线理构造。主要产于砂岩中。一般出现在急流和能量高的环境中,常与大型交错层理共生。 3.楔状交错层理:层系界面呈平面状,厚度变化大且呈楔状。层系界面不互相平行,纹层倾角变化较大,方向变化也大,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4.透镜状层理:潮汐层理的一种,砂质沉积以透镜状被保存在泥质中(灰岩)。泥质纹层呈波状,占主体,砂质沉积可见斜纹层。主要形成于潮汐环境中。 5.粒序层理:亦称递变层理——正粒序、逆粒序。层理底部常有一冲刷面。只有粒度的渐变而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的成因及分类特征 沉积岩:沉积岩曾经有过另一个名称,叫水成岩。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是一些砾石、砂、粘土、灰泥和生物残骸等松散物质(这些物质大多来自风化的岩石,其次是火山喷发物、有机物和来自宇宙的一些物质)。这些物质有的是溶解在水里的。更多的则是被水搬运,它们逐年累月地集聚起来并沉积,最终压实并变成了岩石。 沉积岩分布在地壳的表层。露出地面的面积约占75%。沉积岩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页岩、砂岩和石灰岩,它们占沉积岩总数的95%。这三种岩石的分布随沉积区的地质构造和古代地理位置不同而不一样。总的说,页岩最多,其次是砂岩,石灰岩数量最少。沉积岩地层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煤、石油、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等。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水和风将陆地上的泥沙,碎石等物质带到江河湖海,这些物质一层层沉积下来, 年长日久变成了岩石。 我们知道了沉积岩是由一些松散的物质经过沉积而形成的。这些松散的物质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如磷质岩中的磷来自海洋生物骨骸或陆地的鸟粪)、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化学成分、经历过不同的化学变化过程等等。在形成沉积岩的漫长时间里,它们中的物质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生成各种各样的岩石或矿物(如在强烈蒸发条件下,可出现石膏、硬石膏、石盐、镁盐或钾-镁盐,或天然碱、苏打等;如各种动植经沉积埋藏和细菌分解,可衍变为由碳、氢、氧不同比例聚合而成的有机酸、脂酸、醣、纤维素和有机碳等多种物质并最终构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主要成分。此外,微生物或细菌活动的参与还可以造成一些自

然硫、锰、铁、铜、铅、锌、铀等在沉积岩中的聚集)。火山喷发可以带出多种元素,这些元素聚集到一起,可在沉积岩、沉积层内形成矿床。 沉积岩中含少量宇宙物质,如陨石、宇宙尘。宇宙尘的研究不仅可了解沉积岩本身,而且还可进一步了解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形成时,天体可能发生的某些事件或变化。如在代表某一地质年代的沉积岩中,发现一层超乎寻常的宇宙物质,经过研究分析,科学家可以知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沉积岩中包含着很多地质变化的信息,甚至古代生物及宇宙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就像是一页页的地质历史教科书。 沉积岩构成的壮丽景观 沉积岩形成的过程中,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大地构造种种变化化也会造成沉积岩的种种不同情况。陆地沉积岩的分布范围要比海洋沉积岩分布范围小得多。在干旱古气候条件下,会形成大面积的红色沉积岩,这是由于沉积物中的氧化铁容易氧化为三氧化二铁。而潮湿气候条件下,有机物质就会增多,较多的有机质进入沉积物中使沉积岩颜色成为暗灰或黑色。盐类在炎热干旱气候形成,煤炭则在温暖潮湿气候聚集。这都说明古气候对沉积岩形成是有制约作用的。生物的进化、繁盛或衰亡也在沉积岩的形成中留下了印迹。如在石炭纪,全球性的植物繁茂,就形成了大量煤炭层。不同的水流条件形成不同的沉积或造成不同的结构构造。如从高处流向低处的水流不会改变方向,这就常形成一个方向层理的沉积区,比如江河的三角洲就是这种情况。在海边,潮汐是来回往复流动的双向水流,这样就常形成另外一种交错层理的滨海和潮汐沉积,等等。 人们可以根据沉积岩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来推断过去发生沉积时的条件,判断地层的顺序等等。比如看沉积岩表面痕迹和堆积形态,可知道当初风、水流及波浪的运动方向等。沉积岩可简单地分为2类: 1.一是陆源碎屑岩,主要由陆地岩石风化、剥蚀产生的各种碎屑物组成。按 它们颗粒粗细不同又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质岩。 2.二是内积岩,主要指在盆地内沉积的。内积岩中有一种是我们所熟悉的,

最新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1 岩类(表4-5)。另外,还有一些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暂称之为特殊沉2 积岩类。 3 一、碎屑岩类 4 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5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 6 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7 屑岩。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根据组成碎8 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 9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10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11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12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13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14 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15 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其余岩类命名16 原则,依此类推。 17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 18 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19 岩和砾岩两类。 20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21 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22 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23 冰碛堆积而成(称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24 呈尖棱状)。 25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26 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 27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412.2─1998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沉积岩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 GB/T 17412.1—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3 术语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火山作用及其他地质营力下改造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3.2 陆源沉积岩terrigenous sedimentary rock 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机械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3.3 内源沉积岩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 构成岩石的原始物质主要来自陆源溶解物和生物源,少部分来自深源气热液很深卤,在沉积盆地中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 3.4 陆源碎屑terrigenous clast 陆源区母岩经物理风化或机械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 3.5 内源碎屑(内碎屑) intraclast 沉积盆地内弱固结的化学作用沉积物或生物化学作用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物质。 3.6 粒屑(异化颗粒) grainedclast allochem 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作用及波浪、岸流、潮汐作用形成的粒状集合体,在盆地内就地沉积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内碎屑、生物屑、鲕粒、团粒、团块的总称。 3.7 圆度roundness 碎屑物质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3.8 杂基matrix 碎屑岩中与砂、砾一起机械沉积下来的起填隙作用的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3.9 胶结物cement 碎屑间或粒屑间孔隙内的起胶结作用的各种化学沉积物质。 3.10 泥晶micrite 内源沉积岩中与粒屑同时沉积的充填于粒屑间的化学、生物化学或机械作用形成的晶粒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沉积岩与沉积相题库

1.什么是岩石? 2.什么是沉积岩? 3.什么是沉积学? 4.目前已知最老沉积岩的年龄是多少?分布在哪里? 5.如何理解沉积岩的形成条件? 6.地壳表层条件有哪些主要特点? 7.同岩浆岩相比,沉积岩有哪些特征? 8.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有哪些来源? 9.按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沉积岩分为哪几种类型? 10.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成那几个阶段? 11.什么是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 12.请以玄武岩为例,说明母岩的风化过程。 13.何谓风化壳? 14.什么是母岩?沉积岩的母岩包括那些岩石类型? 15.母岩在地表条件下遭受风化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16.如何按风化作用由难到易的顺序给下列矿物排队:橄榄石、辉石、石英、钾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17.沉积岩中常见的重矿物有哪些? 18.什么是母岩风化的元素迁移序列? 19.为什么造岩矿物风化稳定性差异巨大? 20.母岩风化大致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征? 21.母岩风化有哪些产物类型?

22.使沉积物发生搬运和沉积的主要营力(沉积介质)有哪些? 23.碎屑沉积物的搬运有那几种方式? 24.沉积物被搬运和沉积的方式有哪几种? 25.何谓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牵引流和重力流各属于牛顿流体还是非牛顿流体? 26.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有何区别? 27.什么是牵引搬运作用?牵引流的搬运力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8.牵引流来说,推力大则负荷力就大吗? 29.作用于碎屑颗粒上的力主要有哪些? 30.何谓佛罗德数?何谓雷诺数?各有何意义? 31.如何理解尤斯特龙图解?? 32.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33.在静水条件下,沉积速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4.在海湖水中,受波浪的影响碎屑颗粒可以出现哪几种运动状态? 35.试述风的搬运和沉积的特点。 36.溶解物质搬运和沉积最根本的控制因素是什么? 37.试述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和分类 38.影响胶体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9.影响真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0.什么是沉积分异作用? 41.何谓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何谓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的依据是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等。由于它的多样性,一般是以沉积物的来源作为基本类型的划分准则,而以沉积作用方式、成分、结构、成岩作用强度等作为进一步划分的依据。应该特别强调,各类沉积岩都有各自的成因特征,成分上差别也较大。所以,沉积岩的分类着重于各大类岩石的划分,如砂岩的分类、碳酸盐岩的分类等。 碎屑岩 碎屑岩的结构包 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 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 隙的结构以及碎屑颗 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 系。碎屑颗粒的粒度大 小的划分标准为:>2mm 为砾;2~0.0625mm为 砂;0.0625~0.0039mm 为粉砂;<0.0039mm者称为泥;碎屑颗粒的形态包括碎屑颗粒的圆度、形状和球度。 杂基在碎屑岩中作为填隙物出现。最常见的杂基是从水介质中沉积下来的细粒碎屑物质,称原杂基。胶结物是碎屑颗粒间的化学沉淀物,在碎屑颗粒间起填隙及胶结作用。碎屑

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称为胶结类型。 基底胶结:碎屑颗粒彼此不相接触呈飘浮状或游离状分散在填隙物内。它通常是高密度流(如浊流、泥石流)快速堆积的产物。 孔隙胶结:大部分碎屑颗粒相互接触,填隙物常是成岩期析出的化学沉淀胶结物。这种结构表明碎屑颗粒的沉积早于填隙物,如河流的边滩、滨海波浪带的海滩等。 接触胶结:填隙物分布 于碎屑颗粒彼此接触处。干 旱气候带的砂层中溶液沿毛 细管上升,在碎屑颗粒的接 触点沉淀析出而成。 碎屑岩的孔隙系指尚未 被固体物质占据的空间,沉积期形成的原生孔隙称粒间孔。成岩过程中生物化石、碎屑颗粒溶解形成的孔隙称为粒内孔或铸模孔,属于次生孔隙。沉积物收缩或碎屑破裂出现的裂隙归人次生孔范畴;孔隙的规模和形态与其成因有一定的关系。碎屑岩的孔隙或裂隙是石油、天然气、地下水、层控矿床的储集场所。孔隙度、孔隙类型、孔隙的连贯性及孔道和喉道等均影响着它们的储集和运移。 陆源碎屑岩是母岩机械破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所形成的由碎屑颗粒和填隙物所组成的岩石。碎屑岩的物质组成有两部分,一类是陆源碎屑和填隙物中的杂基。另一类是胶结物,它们是在沉积、成岩阶段以溶液沉淀的方式而形成的。 陆源碎屑矿物中以石英最常见。除单晶石英外,常见由几颗石英或许多微粒石英组成的 多晶石英;长石类矿物中微斜长石常见,斜长石中钠长石远远超过钙长石;云母类碎屑一般

《沉积岩与沉积相》考试复习资料

一、地质术语解 1.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 水平层理:主要产于细碎屑岩和泥晶灰岩中,细层平直并与层面平行,细层可连续或断续,细层约0.1mm至几毫米。3.分选性:碎屑颗粒粗细均匀程度。 4. 成分成熟度:碎屑颗粒成分接近终极产物的程度。 5.填隙物:充填于颗粒之间或孔隙中的物质,包括基质、胶结物等。 6.胶结物:化学成因物质,它的结构与化学岩的结构类似,在碎屑岩中胶结物的含量总小于50%。 7. 磨圆度:岩石或矿物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经冲刷,滚动,撞击,棱角被磨圆的程度。 8. 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其次含一定量的正常沉积物、熔岩物质等。 9.角砾岩:沉积碎屑岩的一种。由大于2毫米的棱角状的砾石胶结而成。 10.滨湖:环绕湖泊的边缘。 11. 潮间带:在潮汐大潮期的绝对高潮和绝对低潮间露出的的海岸。 12.羽状交错层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交错层理,其特点是纹层平直或微向上弯曲,相邻斜层系的纹层倾向相反,延伸至层系界面,彼此呈锐角相交,呈羽毛状或人字形。 13.杂砂岩:是指杂基含量大于15%、分选极差、泥砂混杂的砂岩。 14. 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不同,常成球状、椭球状、饼状或不规则的才块状,从几毫米至几十厘米,分布较广。 15.母岩:是指早于该沉积岩而存在的岩浆岩、变质岩和较老的沉积岩。 16.相标志:是指最能反映沉积相的一些标志,它是相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的基础。 二、填空题 1.风化作用的主要产物,可分为易溶性盐类,残积物,原生物的碎屑三种类型。 2.沉积岩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原始物质的形成和搬运和沉积, 沉积后作用三个阶段。 3..沉积物在沉积后转变为岩石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交代作用等。 4.自然界中胶体溶液的主要成分有 SiO2, Fe2(OH)3等。 5.沉积岩常见层面构造类型,有波痕,压刻痕,冲刷面等。 6.碳酸盐岩中除方解石,白云石外,常见的其它矿物有粘土及陆源碎屑,及粘土组成各种过渡类型的岩石等。 7.碎屑岩的结构,主要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和胶结物等内容。 8.某砂岩颗粒中,石英含量约占80℅,岩屑约11℅,其余为长石。此外另有约7℅的填隙物,该砂岩应命名为岩屑质石英砂岩。另一砂岩颗粒中石英约占60℅,长石约10℅,岩屑约30℅,此外另有约17℅的填隙物,该岩石应命名为长石质岩屑砂岩。 9.长石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后,其产物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等。 10.自然界沉积岩除常见的碎屑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外,其它尚有火山碎屑岩,可燃生物岩,非可燃生物岩等。11.碎屑岩的主要胶结类型有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镶嵌式四种。 12.相标志主要包括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内容。 13.河流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河漫亚相和牛扼湖亚相。 14.深湖、半深湖以常含大量分散微粒的黑色泥页岩为标志;内陆盐湖则以常含石膏、石盐、钾盐类沉积物为标志。 15.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主要有泥晶、颗粒,亮晶、晶泥等。 16.某岩石由70℅左右的粘土矿物和30℅左右的白云石组成且其单层厚度在1厘米以下,该岩石应命名为薄层状泥质白云岩。另一岩石几乎全由方解石组成且看不到颗粒和晶粒,该岩石应命名为亮晶灰岩。 1,花岗岩类岩石风化后产物中,属残积物的是 A 。 A,石英砂;B,铝土矿;花岗岩屑。 2,中砂岩的粒度在 C 范围内。 A,2---1mm; B,1---0.5mm; C,0.5---0.25mm. 3,长石砂岩中长石的含量应大于 B 。 A,50%; B,25%; C,10%. 4,白云质灰岩中白云石的含量应在 B 范围内。。 A,大于50%; B,25---50%; C,10---25%. 5,下列沉积构造中,属生物成因的是 C 。 A,水平层理; B,结核; C,虫孔。 6,下列岩石中,可能含黄铁矿的岩石是 B 。 A,黑色页岩; B,鲕粒石灰岩;C,紫红色泥岩。 7,在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中,始终为次要组分(含量小于50%)的是 B 。 A,泥晶; B,亮晶;C,生物格架。 8,在下列矿物中,不可能出现在砂岩中的是 C 。 A,长石; B,白云母;C,石膏。 10,鲕粒灰岩形成于 A

浅谈沉积岩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浅谈沉积岩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The Discuss Classification and Engineering Properties of Sedimentary Rocks 学院:国际学院 班级:土木工程二班 姓名:杨良君 学号:631226010227 指导老师:肖巧林

浅谈沉积岩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杨良君 (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二班学号:631226010227)摘要:沉积岩是地表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地表面分布最广的岩石,它由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和有机质及生物残骸组成。沉积岩记录了地球演化历史且蕴藏着占世界矿产资源总储量的80%能源矿产,对研究地球的演化和发展及能源开采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地质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沉积岩的组成、分类及工程性质进行研究。 关键词:沉积岩分类工程性质 中图分类号:P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是三种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它是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地表岩石的70%都是沉积岩,它主要包括石灰岩、砂岩、页岩等。沉积岩地层蕴藏着绝大部分矿产,如能源、非金属、金属和稀有元素矿产,其次是化石。 1 沉积岩的组成 沉积岩主要由以下几种物质组成: 1.1 碎屑物质 碎屑物质是沉积岩的一种组分,它是由母岩经过机械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组成。由于它是经过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因此其中大部分的化学成分、物理结构均没有较大的变化。常见的有陆源碎屑、内碎屑、火山碎屑。是碎屑岩、碎屑碳酸岩、火山碎屑岩等岩石的主要组成成分。 1.2 黏土物质 主要是由一些含铝、镁等为主的含水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化学风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族、伊利石族、蒙脱石族、蛭石族以及海泡石等矿物。这类矿物的颗粒很细(<0.005mm),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可塑性及膨胀性。 1.3 化学沉积矿物 由生物化学作用或纯化学作用从溶液中沉积结晶产生的沉积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石盐、铁和锰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 1.4 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有机物质由生物作用或生物残骸堆积体经地质变化而成的物质,多半是盆地内的钙质壳生物碎屑或壳体堆积而成,如甲壳类和珊瑚等,也包括微体动物的壳和壳屑,以及藻类和藻类的碎屑等。 2 沉积岩的分类及其工程性质

沉积相名词解释

1、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沉积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沉积环境。 3、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环境是原因,相是结果。 相包含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不等同于环境,也不同于地层。 4、沉积环境与沉积岩特征的关系:沉积环境是沉积岩特征形成的决定因素,沉积岩特征是 沉积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 5、沃尔索相律:(相序连续性原理、相序递变规律):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 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6、相模式的表现形式:1)直观模式2)事实模式3)静态模式4)动态模式5)比拟实验模式 6)数学模式 7、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 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8、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主要由暂时性洪水水流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于圆锥 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9、冲积扇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 件。 10、泥石流和筛状沉积主要在扇根,扇中到扇端主要是河道沉积与漫流沉积。 11、从扇根到扇端,粒度由粗到细,厚度由厚到薄 12、冲积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沉积速率、盆地沉降速率的变化,使冲积扇体发生进积、退 积或侧向移动 13、分叉参数:在每个平均蛇曲波长中河道沙坝的数目。(单河道≤1,多河道>1) 14、弯曲度:河道长度与河谷长度之比。(低弯度河≤1.5或1.3,高弯度河>1.5 ) 15、湖泊: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域。是陆上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 所,同时也是化学沉淀的主要场所。 16、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 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湖成三角洲形成过程中河流起主导作用。 17、在湖泊沉积体中,湖成三角洲的砂体最为发育,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18、从盆地边缘至湖盆中央,沉积相序大致依次为冲积扇、河流—湖成三角洲、滨浅湖、半 深湖、深湖和重力流。 19、碎屑湖泊相常具有油气生成和储集的良好条件 20、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 21、河流流量和输砂量是形成三角洲的物质基础。 22、河控三角洲: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 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 23、鸟足状三角洲(舌形或长形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 设型三角洲 24、根据扇三角洲的影响因素,将它划分为湖泊扇三角洲、波浪改造的扇三角洲和潮汐改造的扇三角洲 25、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体系前积到停滞水体中形成的富含砂和砾石的三角洲。 26、潮位:潮汐引起海面水位的垂直升降。 27、潮流:潮汐引起海面水位的水平移动。 28、海流:由地球重力场或海水温度、盐度分布不均产生密度梯度而引起的海水流动。 29、陆棚(大陆架):平均坡度0.1°,绝大部分水深在200m以内,平均133m。30、大陆坡

沉积岩地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第三节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碎屑岩类、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表4-5)。另外,还有一些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暂称之为特殊沉积岩类。 表4-5沉积岩分类 一、碎屑岩类 根据碎屑物质的来源,又分为沉积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两个亚类。 (一)沉积碎屑岩亚类 这一类岩石是由母岩风化和剥蚀作用的碎屑物质所形成的岩石,又称陆源碎屑岩。除小部分在原地沉积外,大部分都经过搬运、沉积等过程。根据组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大小,本类岩石又可分为: 砾岩类——碎屑直径在2mm以上。 砂岩类——碎屑直径在2—0.05mm之间。 粉砂岩类——碎屑直径在0.05—0.005mm之间。 粘土岩类——碎屑直径小于0.005mm。

上述各碎屑岩类的相应粒级,碎屑含量必须占碎屑总量的50%以上,如砾岩中大于2mm的砾石碎屑含量应占一半以上;如果其中含有25—50%的砂,则可称为砂质砾岩;如果其中含有5—25%的砂,则可称为含砂砾岩。其余岩类命名原则,依此类推。 1.砾岩类凡直径在2mm以上的碎屑(含量大于50%)组成的岩石都属此类。砾岩中砾的成分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两类。 (1)角砾岩组成角砾岩的砾带有棱角,分选情况一般不好,或未经分选,多为搬运距离很近或未经搬运堆积而成。根据成因,它们可能是由山崩重力堆积而成;由海浪冲击海岸而成;由母岩风化在原地残积而成;或者由冰川搬运的冰碛堆积而成(称冰碛岩);也可能因断层作用而成(称断层角砾岩,碎屑多呈尖棱状)。 (2)砾岩组成砾岩的砾多为次圆状或圆状。根据成因,砾岩可能是在海滨潮间带由海浪反复冲刷磨蚀堆积而成,分选和磨圆度都比较好,成分比较单纯;也可能是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比较复杂。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含贝壳等生物碎屑化石。 2.砂岩类由2—0.05mm的碎屑(含量大于50%)胶结而成的岩石统称砂岩。砂岩的矿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颗粒为主,其次为长石、白云母、粘土矿物以及各种岩屑。根据粒级大小,砂岩可以分为: 粗粒砂岩(2—0.5mm) 中粒砂岩(0.5—0.25mm) 细粒砂岩(<O.25mm) 根据矿物成分,砂岩可分为: (1)石英砂岩砂岩中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称石英砂岩。砂粒纯净,SiO2含量可达95%以上,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岩石常为白、黄白、灰白、粉红等色。这种砂岩是原岩经过长期破坏冲刷分选而成。 (2)长石砂岩砂岩主由石英和长石颗粒组成,而长石颗粒含量一般在25%以上。通常为粗粒或中粒,常呈淡红、米黄等色,碎屑多为棱角或次棱角状,胶结物多为碳酸盐或铁质。此种砂岩多为花岗岩类岩石经风化残积而成,或在构造上升地区强烈风化、迅速堆积而成。 砂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纯净石英砂岩可用为玻璃工业原料;胶结不好的砂岩可形成含水层或含油层。

岩浆岩_变质岩_沉积岩的分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二、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分类 岩石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岩浆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 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岩浆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SiO2。根据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酸性岩类(SiO2含量>65%),如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等。 中性岩类(SiO2含量65%~52%),如正长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闪长岩、安山岩等。 基性岩类(SiO2含量52%~45%),如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等。 超基性岩类(SiO2含量<45%),如橄榄岩、辉岩等。 岩石中SiO2的含量越大,其颜色越浅,比重也越小。 岩浆岩的分类简表参见表10-1-2。 【例题7】岩浆岩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A.SiO2 B.Al2O3 C.Fe2O3 D.CaCO3 答案:A 【例题8】下列哪一项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喷出岩?(A)。 A.玄武岩 B.石灰岩 C. 千枚岩 D.花岗岩 答案:A 岩浆岩分类简表表1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