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下面我将从沂蒙精神的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行重点阐述。

(1)沂蒙精神的内涵:“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爱党爱军的主要表现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沂蒙山区开辟了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母送子,妻送郎,送亲人,上战场”,就是当时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生动体现。和平建设的年代,沂蒙人民继续发挥拥军爱军传统,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先后有40多万优秀沂蒙儿女走进军营,献身国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的政治信仰更突出的表现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临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在沂蒙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十万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在这里,“红嫂”、“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等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智。这些红嫂中既有被称为“沂蒙母亲”的王焕于,有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有带领32名妇女以血肉之躯架起“火线桥”的李桂芳,还有祖秀莲,梁怀玉,董力生等等以及更多的叫不上名字的女人。她们虽然没有相同的名字,没有相同的故事,但是,她们都是红嫂这个群体的光荣一员。陈毅曾动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都忘不了沂蒙山。”其实他忘不了的不是沂蒙山,而是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忘不了的是沂蒙人民对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沂蒙人民将爱党爱军的一腔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爱国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2)、沂蒙精神对于当代的时代价值:

沂蒙精神不但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是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首先,以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作为政治灵魂的沂蒙精神,有助于我们在新时期,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当代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沂蒙精神包含的坚定的政治信念,能保证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第二,,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和鲜明特征的沂蒙精神,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困难同在的新形势、新条件下,对加强当代个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负重拼搏、迎难而上,激励着人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开拓进取,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沂蒙精神中的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精神与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相一致。

第四,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为沂蒙精神熔铸市场精神提供了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学会了按市场原则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正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沂蒙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最后,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对于当代人民树立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爱岗敬业的价值理念,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具有强烈的引导、教育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