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剖析

教育研究方法剖析
教育研究方法剖析

作业1

第一章

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月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为了同一母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作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有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它用理论而即使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

成现实.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客观性②实践性③理论性④逻辑系统性⑤真理性⑥发展能够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

②具有自觉性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③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科学研究的类型: ①探究性研究②叙述性研究③因果性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准备阶段②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③搜集资料阶段④整理分析阶段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①按它用方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②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划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

③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第二章

简答题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答:①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②寻求何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③探究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④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⑤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⑥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⑦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⑧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

2.简述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①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②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

③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

④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

①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使用上有价值

②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③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

答:①语文智能②逻辑一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一动觉智能⑤音乐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观察智能

第三章

简答题

1.研究时机的工作内容

答:①取样时机②工具设计③分析设计④策略设计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

②分层随机取样法

③等距随机取样法

④整群随机取样法

3.简述建党随机取样法.

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噎到的可能性.并要求个体一件都相互独立.

4.简述分层随机取样法.

答:分层随机取样法是先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类型(统计上称为层).再根据类型的数量在总体数量中所占的比例(或比率)确定从各类型中抽取样本的数量,然后按随机原则和所确定的各层抽取样本的数量,从和类型中抽取样本.

5.确定研究变量的主要工作内容.

答:①自变量②因变量③干涉变量④控制变量⑤中介变量

6.简述取样的原则.

答:取样的基本原则是随机性原则,所谓随机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抽样时,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概率完生均等.由于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因而有相当大的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有相同的结构,或者說,具有最大的可能使总体的某些特征在样本中得以表现,从而保证由样本推论总体的可靠性.

7.简述取样的一般过程.

答:取样的一般过程包伙以下三个步骤:规定总体,选定抽样方法,确定样本容量并选取样本. 8.简述操作定义的原则

答:①一致性原则,指操作定义必须与其抽象定义的内涵相一致,防止范围过宽,或者说明为题不完整.

②独特原则,操作定义必须具有区别于其他食物,现象的特征.

9.简述操作定义时机的基本方法.

①方法与程序描述法:通过描述特定的方法或操作程序来定义变量的方法.

②动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动态特征,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③静态特征描述法:通过描述客体或事物所具有的静态特征,给”变量”下操作定义的一种方法.

10.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

①消除法

②恒定法

③平衡法

实践题

1.举例说明操作性定义的基本方法.

答:①方法与程序描述法例:”挫折”在操作上可以定义为通阻碍一个人达到其渴的近在咫尺的目标,而使该个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②动态特征描述法例:”一个体格健壮的人”的操作定义为举起300公斤拉铃,连续长跑80公里,跳高2米,游泳横穿渤海海顿,一年四季从不生病.能

在0.1秒时间对外部刺激作出放应的人③静态特征描述法,如”一个聪明的人”定义知识渊博词汇丰富.运算技能熟练,记忆东西多的人.

2.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答: ①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法.例:为了消除”霍桑效应”,可采用”双盲程序”. ②恒定法,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例: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③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消.例:比较1000名来自离异家庭的儿童与1000名来自正常家庭的儿童,由于他们在年龄,心理成熟,所在学校条件,性别比例等方面均基本相同.因此,他们之间的差异可以认为是家庭变量造成的.

第四章

简答题

1.简述文献的种类。

答:①零次文献

②一次文献

③二次文献

④三次文献

⒉简述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答: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非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进行文献综合述.

⒊简述积累文献的定义.

答:积累文献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每一个研究课题都需要汇集.积累一定的文献资料,而每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新文献资料的积累过程.

⒋简述积累文献的方式.

答:文献集聚到一定程度.就需分门别类地保存起来.逐渐使之系统化.可通过做卡片,写读书摘要.作笔记等方式,有厘点地采集文献中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部分.

⒌简述分类整理的要求。

答:文献研究法,需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出合适的材料,需要从搜集到资料中挑出珍品和高质量的文献,需要用这些文献的记载去恢复去的事实的真相,确实并非易事,研究着没

有对资料的熟悉,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文字功底,没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没有锲而不舍的恒心没有清醒的历史头脑就搞不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⒍简述内审的方法。

答:①文字性文献的见证,如果同一个事实的发生时间,过程,有关任务记载不一导致.

②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

③用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看它是否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相脖,如是,文献内容有的.

④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量,以此来判断.

⒎简述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答:文献综述的一般形态和结构一般可粗略分五非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⒏简述内容分析发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

答: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作系统客观的量化分析法.它的一般过程是先建立研究目标,然后依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的总体.选择分析单元,按照可以测量和量化的原则,设计能将分析单元的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并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再按照分析维度对样本进行量化处理.最后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

9.简述评判记录。

答: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做分类记录,登记下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为计数方便,分析维度和分析单位可排列成表格形式,编上序号。

10.简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答:文献法主要是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11.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答:分析法与文献法的相同点是对教育文献进行研究的方法。

不同点:内容分析法将非动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作出定量分析,进而作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而且,它对组成文献的因素与结构的分析更为细致和程序化。

12.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答:①建立研究目标

②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

③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

④抽取分析材料(抽样)

⑤量化处理

⑥统计处理

作业2

第五章

简答题

1.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答:无结构式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不清楚的探崇性研究中,包含两个意思。一是题目的用语可以不同,二是回答格式自由,没有结构。

结构式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这种类型的问卷还可根据是否使用之字,划分为图画式文字式,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以划分为:①选择式②排列式③尺度式。

2.简述个别访问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

答:前者适合以下情况,访问某人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入的,解部麻雀式的研究。后者适合于了某个群体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

3.简述访问发的一般步骤。

答:分为取样,设计调查发与试测,计划及调查访问程序。

4.简述结构访问法。

答: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目,问题次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访问。

5.简述非结构访问法。

答:这种方法是指实现不预定表格,也不按固定的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了解某些想研究的心理问题,这种方法适合于探索性研究。

6.简述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法:

答:前者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后者是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电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7简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法。

答:前者是由一个研究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后者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

第六章

简答题

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①观察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观察对象的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

③观察的直接法

2. 理论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

答:在观察的准备阶段和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准备,爱因斯坦说:“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在教育领域,观察者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水平非常重要。比如,一个观察者如果持有的是传统的旧观念,他在课堂观察中,就会按照“旧观念”所给予他的观察视角去看问题,观察的重心是教师而不是学生。不注意学生的表情,神态,不关注学生的独特理解和语言,不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理论不反决定观察什么也会影响观察之后的分析内容和评价方法

3. 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

答:选择适合的观察位置,是实施观察必须考虑的,它对观察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位置的选择包括两个因素:方位和距离。

4.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

答:观察过程中要反思的问题。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分析自己的观察角度,记录时适应的语言,对观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进行反省,检查是否有违背道德的,反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个人生活经历,宗教信仰,性别,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对观察可能产生的影响

因为如果叙述不当,会给读者一种错觉,好像这也是观察者看到的“事实”

5.简述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

答:①指导语与测验的情景

②测试焦虑

③练习与应付技巧

④反应方式,即对反应的倾向不同,会使结果不同

⑥反应心向

6.项目预测阶段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①预测的对象应是将来正式应用测验团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取样的应注意代表性,一般以400人左右为宜

②预测的情景应与未来正式施测的情景相同

③预测时间一般可稍长些,应使受测者有足够的时间问答,这样可得到较为充分的反应资料,便于统计分析结果

④在预测过程中随时注意被试的反应,如有特殊情况应予以记录,这样便于以后正式应用时参考

7.测验的客观性包含哪些方面?

答:①测验刺激的客观性

②量化的客观性

③推论的客观性

8.简述测验标准化包含的主要内容。

答:①内容

②施测

③测验分数的组合

④常模

9.简述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

答:①计算题目得分(反应)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关联性—相关系数,因计分方式不同,有不同的相关方法

②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百分比,求区分

度指标

第七章

简答题

1. 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

答:①课题方面的自变量

②环境变量

③被试变量

④暂时的被试变量

2.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

答:①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

②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

③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3.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

②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

③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

4.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答:①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

②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5.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①规定好反应的操作定义

②因变量应具备的特点

③反应指标的平衡

6.对部分被试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答:①用指导语控制

②主试者对待被试者的态度应予规范化

③双盲实验法

④控制被试者的个体差异

⑤实验组,控制组法

7.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答:①操作控制的方法

②设计控制的方法

③统计控制的方法

8.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克服实验的过分人工情景化

②增加样本的代表性

③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

第九章

简答题

1.简述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P292

答:①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②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不满足积差相关所要求的数据总体为正态分布条件。将这些数据转换的等级变量后,可采用等级相关法。

2.简述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

答:①两种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 ②两种变量的总体都是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③必须是成对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④两钟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⑤样本容量n≥30,计算出的积差相关系数才具备有效的意义.⑥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

3简述方和标准的优点、缺点。

答: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反应灵敏,随任想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严密确定一组数据的方差及标准差有确定的值,计算简单,适合代数计算,不反求方差和标准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代数运算,而且可以将几个方程差和标准差综合成一个总的方差和标准差,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差异量时,方差和标准差是最好的估计量。

缺点:不太容易理解,易受大小两极端数值的影响,有个别数值不清缺失时,无法计算。4.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

答:算术平均数的优点:①反应灵敏②严密确定③简明易懂,计算方便④适合代数运算⑤受抽样变动的确影响较小。

缺点:①容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如果一组数据中绝大多数数值都较高(或较低),而其中只有一个数值极低(或极高),由于每个数据都参加运算的结果,使所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大大下降(或上升),这时,算术平均数就不足以代表这组数据的典型水平②一组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切或缺失,这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术均数。

5.简述几何平均树的使用条件。

①一组数据中的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与常数,既数据按一定比例关系变化。

②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他集中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

6.简述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答: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求全距,决定组数,确定组距,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旧类和登记。

第十章

简答题

1.简述平均数检验的一般步骤。

答:①建立假设,选择单测或双测检验方式。

②计算标准误,计算临界比率CR。

③查表进行推论

2.假设检验中,作出统计推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概率统计的小概率事件

②小概率事件出现被认为是随机误差造成的

③而不是系统误差造成的,可以忽略。

3.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验比一个平均显著性检验增加了哪些前提条件?

答:①使用的标准误由两个总体或样本的标准差经过数字变换组成.

②两总体都为正态分布.

③存在相关问题等,

4.叙述计算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

答:可以用求同时检验一个因素两项或多项分类的实际观测数据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相一致的问题,或有显著差异的问题,还可用于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各有多项分类之间是否有关联或是否具有独立性的问题。

5.简单叙述非参数检验方法与参数检验方法相比的特点。

答:①非参数检验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前提假设

②非参数检验特别使用与顺序资料

③非参数检验很适用于小样本,并且计算简单

④非参数检验法是最大的不足是设能充分利用数据资料的全部信息

⑤非参数检验法目前还不能用于处理因素间的交互利用

6.简单叙述T检验的条件。

答:T检验的条件:小样本,虽然总体标准差未知,但知道样本标的差,总体是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两独立样本的的总体标准差被认为相等。

7.单测检验与双测检验的区别在哪里?

答:单测检验与双测检验的区别:它们的概念,和应用条件各不同,答测检验的应用条件,凡是检验大于、小于、高于、低与、优于、劣与等有肯定性大小关系的假设检验问题,假设检验写作:H1:M1M2

双测检验的应用条件:凡理论上不能确定有两个总体一个一定比另一个大或小的假设检验,一般假设检验写作H1:M1≠M2

8.简述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

答: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的区别:

①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差异检验

②两个样本方差差异显著性检验

9.简述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及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答: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①积差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②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③等级相关与其他系数显著性检验

④相关系数的合并

10简述检验的两类错误的概念与意义。

答:检验的两类错误的概念:

①a错误:a错误又称为显著性水平,I型错误,是指在否定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的所犯

的错误,既是将属于没有差异的总体推论有差异的总体时,所犯的错误。

②B错误:B错误是指在接受Ho为真时所犯的错,在接受Ho为真,而拒绝H时势必有一

部分属于H,总体的部分样本,被视为H的部分,而被否定在H之外。

意义:a错误和B错误是在两个前提下的概率,两个总体的关系若是确定的,则a增大,B 减小,a减小,B增大,二者相反。

作业3

一、计算题(第九章)

1、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1、期中检测成绩X

2、期末考

试成绩X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

0.20,0.30,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

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是多少?

xw = 0.20×x1+0.3×x2+0.5×x3

0.20+0.30+0.50

= 0.2 x1+0.3x2+0.5x3

= 0.2×90+0.3×84+0.5×86

= 18+25.2+43

= 86.2(分)

2、在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样本,测得他们的某项考试分数如表9.1中所

示。求他们分数的算术平均值。

表9.1 30名样本的测验分数

x =1 ( n ) =56+59+60+62+63+……+96+97 = 2314 =77.13333

30 30

n ∑x

i

3、某实验小学组织对学生进行一项能力测验,共抽出三个样本,获得有关数据如表9.2所示。

求其总的标准差。

表9.2 三个样本的能力测验计算表

n

XW =B n

i (2×n

i

X

i

=n×X

1+n

2

X

2

+n

3

X

3

n 1+n

2

+n

3

= 44×109+46×108+50×103

44+46+50

≈106.5

4、有10名被试学生的反应时间如表9.3所示,求其标准差。表9。3 10名被试的反应时间计算表

S= √1 × n × (x2-x)2

n-1 ∑

i=2

= √ 8780.1

10-1

=31.2

5、在某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查30名学生的语文测验(X)和数学测验(Y)成绩,其结果如表9.4所示。两个测验的满分均为100分,试求两个测验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

表9。4 语文成绩(上)、数学成绩(下)

1 n

y×y=n×3×3y ∑ (x

i -x)(y

i

-y)

i=1

1

= √ n √ n n

∑ x2i ∑ yi2 (∑ xiyi) i=1 i=1 i=1

1 ×2473

=√2247×√2765

=0.99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浙师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整理(2012上半年)

教育科研方法(2012)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二、 (一)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二)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辨析题): 1、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 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2、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错,科教)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3、没有信度也就没有效度(对)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教育研究的分类方法(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选择)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注重结果,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对于调查访问,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研究计划的形式分为七个部分,对于特定的研究项目不可能提出其它一些研究计划的形式 B.研究计划的准备是研究过程的重要一步,许多研究在开始进行之后都要求提交研究计划 C.具体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尽管存在着性质和层次上的差异,研究工作的程序是一成不变的 D.研究计划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研究目标和理论框架,以往研究的考察,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4.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时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与答案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 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 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 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 A 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D ) A 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 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D ) A 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 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 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 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C ) A 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 A 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 A 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 A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 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 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2017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30分) 1.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事件。 2.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3.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 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4.测验的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包括以下诸方面: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推论的客观性。 5.取样是选取某一段时间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 6.测验是一种系统化了的程序和一种测量的。 7.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 8.无结构型问卷的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只是不将资料,但必须向有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 9.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数量化或测验编制程序化的各类教育测验。 10.用专业语言来说,某一个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情况称为该随机事件的次数,各种随机事件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次数分布情况称次数分布。 1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分析。 12.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型和无结构型两种类型。 13. 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14.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封闭型、半封闭型、型。 15.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l5分) 1.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代号:2044; 适用专业及层次: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科;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9日。 一、判断题 1.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计算机互联网。 [答案]对 2.编制测验题目是编制测验的中心环节,测验题目是具体体现测验目的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测验好坏的重要方面。 [答案]对 3.研究的效度是指研究在揭示所研究内容的本质或其规律方面的准确、客观、科学程度,或者说研究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 [答案]对 4.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定量分析。 [答案]对 5.测验(或,测验量表)法是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的定量化研究。 [答案]对 6.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两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无关变量的消除和无关变量保持恒定。[答案]对 7.在假设检验过程中允许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又称为小概率事件。 [答案]错 8.两种变量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值变化时,另一种变量值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并且不变或变大、变小的情况为随机的,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答案]对 9.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答案]对 10.测验法又称测验量表法,主要用于人的个性及其它个别心理差异和人的行为个别差异方面的的定量化研究,具有诊断与预测二种功能。 [答案]无错,但不完备 1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当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 [答案]完全正确 12.等距变量有相等单位,能用数量准确说明某一量比另一量大(或小)多少,但无绝对零点,像身高、摄氏温度、体重、百分制计分等都是等距变量的例子。 [答案]部分错误 13.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4条:第一,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第二,它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第四,它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答案]无错误,但不完备 14.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

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

教育研究方法简答题 1、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类型并举例说明(至少三个例子) (1)按照研究对象: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按照研究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按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高考改革的成效属于价值研究;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属于应用研究;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属于定性研究。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1)从认识论角度看,两者属于不同的范例。定性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而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定性研究注重过程,而定量研究注重结果。 (2)研究路径不同。定性研究更多的采用归纳法,而定量研究具有演绎性的特性。 (3)研究设计存在差异。定性研究不强调程序的严格,方法更灵活,而定量研究要求有标准的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 (4)目的存在差异。定性研究旨在解释社会现象,而定量研究在于确定关系、影响、原因。 (5)表现形式不同。定性研究主要是叙述,而定量研究通过数据的展现说明研究结果。 3、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2)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

(4)伦理原则:由于教育研究的对象的人,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基本内容: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承担对研究者应负的责任;避免和消除不良后果。 4、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选题(问题的提出与背景,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设计(研究内容和对象的确定,抽样,方法的选择,指标选择,时间和经费安排等等);搜集资料(各种具体研究方法的运用);整理与分析资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撰写研究报告(不同体例);总结与评价阶段; 5、教育研究方法的特征和功能 特征: (1)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教育规律,以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2)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有明确的指标和严格的操作程序;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3)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4)创造性。 独特特征:(1)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较长;(3)针对性、实践性强;(4)研究参与主体广泛。 功能:实现教育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教育研究者的素养和研究能力。6、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2020年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 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 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重点

一、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别 1、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的分类: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基础性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解释、描述某些现象和过程,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对基础性成果做进一步验证,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如相对论原理为基础性,核能应用研究为应用性。)学校情境中的教育研究大多为应用性。 2、以研究目的对教育研究所作分类: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a、探索性研究。进行新课题,对该课题进行初步了解。缺点是难以提供满意答案;b、描述性研究。对教育中出现的某一情况或事件进行描述,把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形记录下来;c、对教育中某一现象做出解释。 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依教育研究性质或手段区分的两种范式:(1)定性研究:主要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从人文学科中推演而来,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定性研究的5个特征:a、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研究者起关键作用;b、是描述性的(不采用数据形式);c、关心过程而非结果或产品;d、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自下而上,即通过资料找问题);e、关心的最基本的事情是人们对事物的理解。(2)定量研究:模仿自然科学,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是经验的、可定量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做出解释。优点:a、消除研究过程中主观性和各种偏向偏见,使研究保持客观、精确;b、把教育实践工作者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加以检验。缺点:a、教育现象具有模糊性;b、不仅受物质条件限制,还受伦理上和社会条件的限制。(3)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性研究为定量研究提供框架,定量研究为进一步定性研究提供条件。 4、教育研究内容可分为宏观的、中管的、微观的。宏观教育研究主要研究社会现象;中观的对应机构;微观研究重点研究人与人之间。在学校情境中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的。 5、按研究开展地点和资料收藏方式可分为书斋式研究和现场研究。书斋式以查阅资料为主,而非在实践中。现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 6、研究方向尺度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横向研究-同一时间-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纵向-不同时间-趋势研究、各年龄组特征研究,定组研究。 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区别。①资料来源:定性研究来源于自然情境,定量研究来源于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②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定性研究来源于图片文字,定量研究来源于数据;③对研究关注的方面:定性研究重过程,定量研究重结果;④分析资料的方法:定性研究采用归纳分析,定量研究采用演绎分析;⑤关心的基本项:定性研究关心意义和理解,定量研究关注变量与操作;⑥学术属性:定性研究属社会、历史、人类学类,定量研究属于心理、经济、物理范畴;⑦目标:定性研究目标在于描述现实现象提高认识,定量研究目标在校验理论证实事实;⑧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引申,定量研究设计有结构、预定的、正是具体;⑨技术和方法:定量研究重观察漫谈,定性研究重实验和有组织的交谈; ⑨与被试关系:定性研究者热情接触被试,视为朋友,定量研究与被试疏远;⑩工具或手段:定性研究重录音等,定量研究中项目表问卷占比重大。 8、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研究:是应用性、中/微观的、现场式的研究。 二、研究问题选择的三个基本准则:问题必须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主观条件:研究人员自身的素质。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时机条件:理论、工具、技术手段等成熟度。 三、研究变量的类型 1、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设的原因变量。 2、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也称依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

电大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电大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作业1 第一章 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月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为了同一母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作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有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它用理论而即使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成现实.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客观性②实践性③理论性④逻辑系统性⑤真理性 ⑥发展能够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 ②具有自觉性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③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科学研究的类型: ①探究性研究②叙述性研究③因果性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准备阶段②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③搜集资料阶段④整理分析阶段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①按它用方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②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划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 ③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第二章 简答题 1.简单叙述科研問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答:①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研究的問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②寻求何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③探究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④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⑤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問题⑥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⑦社会实际問题的探讨⑧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 2.简述叙述科研問题的一般分类. ①科学問题与非科学問题 ②有意义問题与无意义問题 ③常规問题与突破常规問题 ④具体問题与抽象問题 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問题时的原则. ①价值性原则,即問题是否在理论与使用上有价值 ②科学性原则,即問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③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 答:①语文智能②逻辑一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一动觉智能⑤音乐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观察智能 第三章 简答题 1.研究时机的工作内容 答:①取样时机②工具设计③分析设计④策略设计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小学教育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带答案

小学教育-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合计20分) 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比例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2.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文献查阅,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等7部分。 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被试方面的因素、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 5.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 6.观察法具有目的性与计划性、自然性和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直接性等特点。 7.随机化和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研究日志一般包括备忘录、描述性记录、解释性记录和深度反思四种。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之大小。 10.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有关问题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问题顺序;这种方法访问时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合计10分) 1.研究变量的四种类型分别是( a )。 A.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B.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随机变量 C.离散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和等比变量 D.称名变量、顺序变量、连续变量和等比变量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分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顺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等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置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等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3.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d )。 A.问题、目的对象的确定 B.理论准备、内容、项目与表格设计 C.试探性观察与观察取样 D.筹备观察资金 4.“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c )。 A.简单随机取样法 B.分层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题目评价为优良 B.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内在效度的分析D.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难度越大。 6.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的优点是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测量工具、评价人员标准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等引起的变化,难以进行良好的控制,但不会降低结果解释的效度 B.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样数量,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C. 区组设计的一种方式是配对,即根据研究的要求,将影响研究结果的某些因素水平相同的被试配对,得到不同水平的被试对,然后随机让其中的一个,接受实验处理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