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自主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自主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自主检测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自主检测题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正确选项,选出后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题2分共50

1.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中华鲟被誉为“活化石”。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

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溪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下列名句中与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B.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说明

A.要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要重视局部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5.(2012高考天津卷3)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1所

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

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某市花费了420万巨资引进了4000棵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树死掉。进城的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中,无论外形还是内部发育都适应了深山生活,进入城市后,空气、土壤、水分等环境的改变,导致一些大树死亡。回答6-7题。

6.上述事例告诉我们

A.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的分析,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

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

C.必须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D.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7.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为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

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认识和改变D.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8.(2012江苏)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9.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上海举行“餐饮服务许可证”启用发放仪式,7家通过审核的餐饮企业获得首批“餐饮服务许可证”。依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许可证取代沿用了几十年的食品卫生许可证。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②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

③新事物是占主导地位的事物④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11?安徽)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由于观念上的差异,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往往更多地关注房屋的套型和室内装潢,而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关注不多,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A.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B.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12.“有的时候,为了前进必须后退。为了达到前进的目标,必须经过迂回曲折。”在战争中有这种现象,在经济建设中有这种现象,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种现象。这告诉我们

A.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B.整个世界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13.“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事情越是到了最后越是关键,为了成功,千万不能松懈。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量变和质变都是客观事物固有的状态,人在质变面前无所作为

B.接近质变的量的积累是最重要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D.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14. 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太空“穿针引线”,“神八”天宫成功对接,刻画出中国空间站筑梦太空的新坐标,中国航天技术迈入新阶段。就中国航天来说,每一次突破都来自于漫长的积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艰辛和挑战,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智慧和创新。中国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量变最终都会促进亊物的飞跃和发展②对事物的探索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④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

A.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②

16.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这是因为

A.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B.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C.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D.矛盾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

17.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

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鸡

雏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

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

①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和主观想象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18. 阅读漫画《巧用压力》,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压

力,更是考验。当前,中国经济赖以保持高速增长的低成本竞

争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新的竞争优

势,才是中国最大的挑战。这说明

A.矛盾的存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B.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不具有客观性

C.矛盾具有同一性

D.矛盾具有斗争性

19.《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如是则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即使有些小矛盾,仍然

是至亲的亲人”告诉我们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③④

20.(2012江苏) 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2012全国)某饭店老板请来许多一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探讨如何扩建狭小老旧的电梯。他们一致认为:饭店必须停业半年才能扩建好电梯。饭店一位清洁工说:“要是我,就会直接在屋外装上电梯。”根据清洁工的建议,新电梯很快就安装好了。这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室外。这一案例表明

①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②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③正确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首要环节④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1)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

不摔跤》(图3)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总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④是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③④

23.行为学有这样一个公式:重要+重要+重要……=0。下列古语

中与其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千里之提,溃于蚁穴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欲擒故纵,声东击西D.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24.传统耗能产品面对挑战,新能源产品将迎来新生,但是老百姓对它的推广使用有一个渐进性的认识过程,所以要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广。这说明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新事物成长都有一个从被拒绝到接纳的过程

③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历史统一④“人化”联系无法真正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

A.①④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25.下列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

B.世异则事异,事异责备变

C.万物独化,物各自生

D.物是观念的集合

班级小组姓名成绩

二、非选择题

26.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处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5分)

27.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山东省制定黄河三角洲实验区的发展思路:加强科学实验解决制约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核心技术问题,建设高效生态经济技术示范基地,不断总结经验并推广到全区,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统一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中。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制定黄河三角洲实验区的发展思路坚持了辩证法的哪些观点?(15分)

28.近年来,潍柴集团高度重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品牌的蓝擎欧Ⅲ发动机问世,到中国唯一成熟的WD12大排量商用车发动机上场,再到欧Ⅳ发动机研发成功,潍柴发动机每年都给市场带来惊喜。面对鲜花和掌声,潍柴人的回答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创新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止。

(1)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简要分析“创新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止”的理由。(12分)

(2)潍柴的做法对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哲学启示?(8分)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自主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ABDAA 6-10ABDAA 11—15DCDAB 16—20DBCAA 21—25DCDDC

二、非选择题

26. (1)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5分)

(2)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分)

(3)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5分)27.(1)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解决制约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核心技术

问题,体现了抓重点和核心的观点。(5分)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建立高效经济技术示范基地,总结推广经验坚持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5分)

(3)事物是联系和发展的,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多个内容统一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中坚持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5分)

28.(1)①发展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不断创新。(3分)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也推动人类思维发展。(6分)

③潍柴的实践表明,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企

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社会的不断进步。(3分)

(2)①这启示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4分)

②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注重研(4分)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ǚxínɡ()jiù mìnɡ()méi yóu()l iúlèi()shènɡ xià()jiēzhù()pínɡděnɡ()jì suàn() 二、找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伐.木(fá)②拆.开(chāi)③咱.们(zhán)() 2.①吱.嘎(zī)②缩.小(suō)③诱.人(yòu)() 3.①吞咽.(yàn)②召.开(zhāo)③根茎.(jīnɡ)() 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冷”和“怜”的部首相同。() 2.“斧”是上下结构,部首是“父”。() 3.“几”是多音字,在“几乎”这个词中读jī。() 4.“齿”的读音是cǐ,音序是C。() 四、比一比,组成词语。并按规律再写一组。 油()由() 睁()争() ___()___() 五、给多音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shāo shào 1.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原地稍.()息,稍.()微休息一下。 dádā 2.妈妈答.()应我晚饭后回答.()我的问题。 六、先用给出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再把词语分别填入句子中。 冷:()() 1.面对这种突发事件,青头显得很()。 2.秋天来了,鸟儿们飞走了,树林里变得()起来。 油:()()

3.运动会上,同学们都拼命给自己班的运动员()。 4.大公鸡看着自己鲜红的冠子,()的羽毛,得意极了。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伐木人用斧子把树砍倒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 学习了《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八、把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 ,理不辩不明。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古胜负在于理。 九、阅读理解。 1.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天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1)选段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对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鸟儿必须离开树。 (3)树请求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小鸟回答树的话中,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小鸟很讲信用。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黑羊 羊群里有一只黑色的小绵羊,而其他的羊都是白色的。它们总是对小黑羊说:“走开!你这黑色的丑八怪!”小黑羊可伤心了。它独自跑得远远的,藏

生活与哲学_第一单元_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错误观点:哲学是正确的科学)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①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 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哲学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哲学揭示的是世界最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2)联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5.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6.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doc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二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知识,加强练习很关键,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二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行伍(hng) 跬步(kuǐ) 锋镝(d) 锲而不舍(qi) B. 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u) 经传(zhun) C. 氓隶(mng) 劲驽(j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 中规(zhng) 槁暴(p) 遗镞(z) 老聃(dān) 解析:C项,"劲"应读jng。 答案:C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③以致天下之士 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⑤ D.②④⑧ 解析:①"然而"意为"这样,那么"; ②"肥饶"与现代汉语相同;③"以致"意为"用来招纳"。④"逡巡" 与现代汉语相同;⑤"以为"意为"把......设为";⑥"用心"意为"使用心力";⑦"从而"意为"跟随并且";⑧"先后"与现代汉语相同。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解析:A项,①连词,表递进,并且;②连词,表转折,却。B项,①连词,表因果,所以;②形容词,原来的。C项,①代词,它的;②副词,大概。D项,①②都是助词,的。 答案:D

最新《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48分) 1、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催生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笑不露齿,行不摆裙”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矜持因素,被时下“想唱就唱,我最闪亮”的观念所取代,当代青年更倾向于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漫画所蕴含的哲理有( )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物质原因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各 有其特殊性③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社会意识和社会存 在如影随形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3、“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国的计生政策改革,经历了从“单独二孩”政策到“全面二孩”政策的过程,其哲学依据是( )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更新②计生政策改革必然从量变开始 ③社会实践推动计生政策的发展④政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下图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 )①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③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④促进上 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各级人大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一府 两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都要进行宪法宣誓。从唯物史观看,推进依宪治国的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具有客观物质性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要求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事物的界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分明,哪怕zhóu yè()之间的更替都有模糊的lún kuò()所以你的小心思最后带来的是bié chūxīn c?i ()还是nóng qiǎo chéng zhuō ( )?我拭目以待。 二、选择题(6分) 1、“一到雾霾天,空气就变得很不新鲜”中“新鲜”的意思是()。 A.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B.新奇,稀罕 C.(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D.(事物)出现不久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节人》全文都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宇宙之谜 C.《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阅读时要先想想阅读目的,再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三、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4分) 1、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 2、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4、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接受朝贺。()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3分) 1.《竹节人》中,竹节人是用毛笔杆截成一截长的和八截短的,再用线穿在一起做成的玩具。() 2.《宇宙生命之谜》中,人们证实了宇宙中没有其他存在生命的天体。() 3.《故宫博物院》的材料一中介绍了故宫的三大殿,进了天安门就来到了三大殿。() 五、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10分)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作用。 从哲学的任务上看,指导人们正确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2)联系: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 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含义不同。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 点。人们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为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 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观点。 (2)联系: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____________,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①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 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人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知识,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 学问。 (2)联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本原(此点区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此点分为________________) 6.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_______决定_______,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精编单元试卷 第三单元检测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2019秋?中宁县期末)线段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直线有 个端点,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 . 2.(2019秋?诸城市校级期中)角的计量单位是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度的角,记作 . 3.(2019秋?利川市月考)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半周,形成的角叫做 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形成的角叫做 角. 4.(2019?郾城区期末)请你把锐角、平角、钝角,直角按它的度数的大小排列起来. > > > . 5.(2018秋?黄埔区期末)在图中,已知140∠=?,那么2∠= ?,3∠= ? 6.(2019秋?简阳市校级期中)平角的度数是直角的 倍,直角的度数是平角的 .周角的一半是 角,等于 度. 7.(2019?沛县)钟面上9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角是 角. 8.(1)图1钟面是 时整,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度. (2)图2钟面是 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角. 9.(2019?邓州市期中)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的最大角是 度,能拼成的最小角是 度. 10.(2019?开封市期中)已知165∠=?,那么2∠= ,3∠= ,4∠= . 二.判断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11.(2019?焦作市期末)用10倍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这个角还是15?. ( ) 12.(2018秋?抚宁区期中)观察如图,所测量角的度数是60?. ( ) 13.(2019?川汇区)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 14.(2018秋?海珠区期末)两个锐角拼成的角一定是钝 角. ( ) 15.(2019?福田区)用3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这个角被放大成45?.( ) 16.(2019?莆田模拟)小于90?的角是锐角,大于90?的角是钝角. (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5 ?昆明一中月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 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B. “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 “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D. 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古代中国人通过观测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了天文学知识,萌生和发展 了古代的天文学。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掌握天文知识的目的是() A.神话统治阶级 B.服务于小农经济 C.服务于祭祀活动 D.战胜自然灾害 4.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 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 说明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统治者重视天文立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③中国 5?“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 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 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 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6.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黄帝内经》一一中医奠基之作 B. 《伤寒杂病论》一一“万盛宝典” C.张仲景一一“医圣” D. 《本草纲目》一一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姓名朝代著作 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 郭守敬元朝《授时历》 李时珍明朝《本草纲目》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古代科技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表中者作一脉相承 A.①② B. ③④④农耕经济史古代科技发展保障 C.②④ D.① () 7. (2013 ?西安高二检测)阅读古代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卷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 C.社会 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 2、“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 的意识 3、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 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④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4―5题: 4、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 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5、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回答6―8题: 6、政府机构改革是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7、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试题

《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当前,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②能指导人的行为方式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了恶性循环。而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地方,则出现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3.“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这句话告诉我们: A.理论对社会和个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 B.实现人身价值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C. 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4.十七大号召我们要深入贯彻可持续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②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③意识对物质起促进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观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④ D.①②④ “闯关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电视剧《闯关东》,以其美学品位和历史品位所产生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服了上亿观众,是一部既养“眼”更养“心”的精品力作。回答5--6题。 5.《闯关东》之所以吸引观众,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弘扬了艰苦艰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学期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关于“遵守纪律、严于律己”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给句子加标点。 蚂蚁队长生气了________他登上一块大石板________突然下令 ________注意啦________全体都有________稍息________立正 ________向后——转________齐步——走________等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________他才大叫________立——定________原地休息 ________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______________) 2形容心里慌乱不安,无所适从。也指零落不齐或纷乱不齐。 (______________) 3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青头和红头玩____游戏,______被吞进牛肚子里。 2青头运用自己的知识把红头救出来了,它知道牛有____个胃,第

___个贮藏食物,第___个管消化。 五、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难受()高大()调皮() 费力()细心()满意() 六、课文整体梳理 《那一定会很好》介绍了一粒种子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段历程。 七、找出近义词。 寒冷-- (______)离开--(______) 八、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____)树一(____)鸟儿一(____)煤油灯 一(____)灯一(____)大象一(____)电视机 九、阅读理解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质量检测(6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行伍(háng)跬步(kuǐ) 锋镝(dí) 锲而不舍(qiè) B.逡巡(qūn) 鞭笞(chī) 句读(dòu) 经传(zhuàn) C.氓隶(méng) 劲驽(jìn) 瓮牖(yǒu) 参省(xǐng) D.中规(zhòng) 槁暴(pù) 遗镞(zú) 老聃(dān) 2.下列加点的词语,完全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③以致天下之士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⑦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A.①③⑤B.②⑥⑦C.③④⑤D.②④⑧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C.①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②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①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归罪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 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弱点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断绝 5.下列语句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④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①⑤⑧/②/③⑥/④⑦B.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⑧D.①⑤⑧/②/③/④⑥⑦

四下第三单元检测(提升型自主作业)

四下第三单元检测(A) 一、判断正误 1.“叉”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C”,再查音节“chà”。() 2.“胆怯”的近义词是“怯懦”,反义词是“勇敢”。() 3.“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这句话可以缩句为:“小草洗净了尘垢。”() 4.诗歌《绿》的作者是戴望舒。() 5.冰心原名谢婉莹,是福建长乐人。() 二、巧填诗人名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叫《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华大地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千百年后又诞生了一位被誉为“诗仙”的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田园派诗人,千百年后的宋朝有一位“东坡居士”是他的超级粉丝;唐代最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叫,他还被称为“诗圣”;写了315首《己亥杂诗》的是清代爱国诗人…… 而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是,因为 。 三、我会选择 1.关于现代诗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感。 B.现代诗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现代诗往往饱含着丰富的情感。 D.现代诗与古诗的特点是完全相同的。 2.与其他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是() A.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B.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C.赤着脚,携着手,踏着新泥,涉过溪流。 D.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四、实践展示台

1.诗歌赏析。课外,你一定读了不少现代诗吧。请选择一首最喜欢的诗歌,完成《赏析卡》。 五、课外阅读 粉笔歌 歌唱教室明丽的阳光, 何曾忘记你的粉光, 你洁白无私, 天天都在牺牲自己。 黑板上,你引来知识的小溪, 溪水淙淙流进我们的心里。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A 2.联系的含义 A 就是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B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①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提示】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B ⑴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②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 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二者互为前提而存在----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变化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方法(选修)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1)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阶段水平测试卷(十七) 考查范围: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图,回答1~3题。 1.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因为 () A.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全省产煤量的2/3供外调出口 C.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采煤成本低 D.已形成完整配套的采煤体系,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山西省煤炭产量增长快是因为 () A.全国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大 B.重视采煤技术创新,开采速度快 C.交通运输发达,铁路网密布 D.人口多,劳动力多 3.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 A.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B.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C.改变原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D.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解析]第1题,山西煤炭的开采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8.4%供外调出口,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第2题,煤炭产量增长主要和市场需求、采煤技术有关。第3题,目前山西能源基地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 [答案] 1.C 2.B 3.D 读图,回答4~6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能源是煤炭,分布最多的省是山西省 B.②能源在世界上分布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 C.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输的是③能源 D.④能源在东北地区分布最多 5.①能源在我国分布最多的地区的资源特点是 () ①分布范围广②煤种单一③埋藏浅,易开采④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B.①③④ C.①③D.③④ 6.德国鲁尔区工业的最初兴起靠的是 () A.②B.① C.④D.③ [解析]本题组综合考查图表阅读分析能力。读图知,①应为煤炭,②为石油,④为天然气,③为水电,故第4题A项正确。第5题,考查山西煤炭资源的优势条件。第6题,德国鲁尔区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著名工业区。 [答案] 4.A 5.B 6.B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既包括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和完全均衡,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候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发展既由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又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6.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7.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一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1)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提东社会进步;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阻碍社会前进。 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9.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76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1、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这说明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B、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深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上述材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对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对整个世界的认识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世界观体现方法论 D、世界观与方法论互相决定 6、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社会科学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哲学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7、“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 A、哲学的智慧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智慧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D、哲学与改造自然的活动无关 8、哲学的任务是 A、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B、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世界 C、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哲学是文化的灵魂 9、关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检测题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D人非生而知之者小学而大遗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七十者衣帛食肉 C.外连横而斗诸侯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尽心焉耳矣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圣人之所以为圣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7、下列各句中“胜”字的含义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中“胜”字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C、日出江花江胜火 D、引人入胜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高)乎高哉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 C、合从(通“纵”)缔交赢粮而景(通“影”)从 D、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南(向南,动词)取汉中 二、文言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9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五亩之宅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当今在众多的招聘启事中,用工单位几乎都把“具有合作意识”列为应聘者必备的素质之一。这是因为() ①合作是一种力量,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 ①良好的合作能创造竞争中的双赢 ①具有合作意识能使合作者各司其职、取长补短,有利于进步与发展 ①当今社会知识信息量大,社会分工细,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 2.小明是急性子,小刚是慢性子;小明性格外向,小刚性格内向;小明爱好体育运动,小刚爱欣赏戏曲。小明和小刚的个性迥然不同,但却成为一对要好的伙伴。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 ①两人都忽视了对方的个性 ①两人都尊重了彼此的个性 ①两人在生活中能够彼此宽容和理解对方的个性 ①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 3.“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合作的价值体现在() A.合作能促进团结、增强力量B.合作能互惠互利、共享成果C.合作能扬长避短、有效利用资源D.合作能集思广益、优势互补 4.两个实力相当的班级进行篮球比赛,其中一个班级由于主力队员之间有矛盾,整个团队无法正常发挥水平,结果另一个实力相对较弱的班级取得了胜利。实力强的班级不能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A.该班骄傲自满,狂妄自大B.该班缺乏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C.该班过于轻敌,没有发挥优势 D.对方班超水平发挥,竞技水平有所提高 5.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这句话让我们感悟到合作的价值有() ①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 ①合作可以使人们扬长避短,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①合作可以使人们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①合作是人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活动 A. ①①①① B. ①①①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试题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选择题: 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 要体现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指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4 .从哲学上看,下边漫画体现了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6.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 8.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