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测试卷

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测试卷
最新推荐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测试卷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测试卷

学校姓名

1.将自然数按下面的规律分组:(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问:第1991组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各是多少?(寻找规律1)仔细观察,先找出这些自然数分组的规律,再找出每一组的第一个数与该组的序数之间的关系。

第1组的第1个数是1:1=(1-1)×1+1;

第2组的第1个数是3:3=(2-1)×2+1;

第3组的第1个数是7:7=(3-1)×3+1

……

根据这一规律,可求出第1991组的第 1个数是:(1991-1)×1991+1=3962091

第1992组的第1个数是:(1992-1)×1992+1=3966073

因此,第1991组的最后一个数是:3966073-1=3966072

2.有一些黑、白的珠子,按一层黑一层白排成正三角形,当黑、白珠子的个数相差40个时,每边应排几个?(寻找规律2)

层数 1 2 3 4 5 6 …

黑珠 1 1 1+3=4 1+3=4 1+3+5=9 1+3+5=9 …

白珠0 2 2 2+4=6 2+4=6 2+4+6=12 …

差 1 1 2 2 3 3 …

对偶数层,相差数×2=层数;

对奇数层,相差数×2-1=层数。

又因为层数也就是正三角形每边所排的珠子个数,所以本题有两个解:

40×2=80(个),40×2-1=79(个)

3.下图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腰的长是8厘米,以它的两腰为直径分别画了两个半圆,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共有多少平方厘米。(∏≈3.14)

(图形计算)

阴影部分的面积

=半圆的面积×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18.24(平方厘米)

4.将21,31,41,51,61,71和这6个分数的平均值从小到大排列,则这个平均值排在第几位?(平均问题) 先从小到大排列这6个分数,因为前三个分数之和比后三个分数之和小,所以,这6个分数的平均值不可能排在它们中间。

因为(21+31+41+51+61+71)-6×4

1>0 且6×31-(21+31+41+51+61+7

1)>0 所以,这6个分数的平均值大于41,小于31。即这6个分数的平均值排在第5位。

5.在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内,放置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卡片。无论纵向或横向卡片间的间隔距离都相等,并且卡片与正方形的边的间隔距离等于卡片之间的距离。按照下图对卡片逐张编号,最后一个号码是多少?(植树问题)

横向共放8张卡片,共有9个间隔(包括与正方形边的间隔),因此每个间隔距离是(100-8×8)÷9=4(厘米)

因为卡片的宽是4厘米,纵向间隔距离也是4厘米,所以,纵向可以并放卡片(100-4)÷(4+4)=12(张)。

在正方形中共放卡片8×12=96(张),最后一张卡片的编号是96。

6.甲、乙两人同时骑自行车从东、西两镇相向而行,甲和乙的速度比为3:4,已知甲行了全程的3

1,离相遇地点还有20千米,相遇时甲比乙少行了多少千米? (相遇问题)

20÷(73-31)=210(千米) 210×(74-7

3)=30(千米)

7.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追及问题)

20÷(1-12

1)=21119(分钟)

8.有一张8×8的正方形方格纸,在沿格线折叠若干次后,成为一个1×1的正方形,现在沿着联接该正方形两条对边中点的线段剪开,那么,原正方形会被剪成几块?(智巧趣题)

原方格纸会被剪成9块。假设剪开时是沿着垂直方向的连线而剪的,这时,所有1×1正方形的上边及下边都将在中点处被剪开,由于按格线折叠时这些连线全都相互重叠,所以,在剪开时也将会

9.一个三位数(其中x、y、z互不相等),将其各位数码重新排列,若所得到的最大三位数与最小三位数之差等于,请问:原来的三位数是什么?(数的整除性)

设三位数经过重新排列后所得到的最大三位数为(a>b>c),则最小三位数是,因为=-=99(a-c),所以是99的倍数,然后是99倍数的三位数只有8个:198,297,396,495,594,693,792,891.经验证,知只有495符合题意。

10.下面是一个3×60的表格,每行按顺序填入一组数,然后求出每列的三个数之和。请问:所有这些和之中,出现最多的和总共出现几次?

行A 1 2 3 4 5 1 2 3 4 5 … 4 5

行B 1 2 3 4 1 2 3 4 1 2 … 3 4

行A每5个数为一个周期;行B每4个数为一个周期;行C每2个数为一个周期。因为5,4和2的最小公倍数为20,我们只需要考虑前20行的和,它们分别是3、6、7、10、7、5、6、9、6、9、5、8、5、8、9、7、4、7、8和11.在这些数中,7出现的次数最多,出现了4次,所以,7一共出现的次数为60÷20×4=12(次)

11.一本书共186页,那么,数字1、3、5、7、9在页码中一共出现了多少次?

(奇偶问题)

1、3、5、7、9为连续奇数,

1~186,个位上出现的奇数为186÷2=93(次)

10~186,十位上出现的奇数为10×9=90(次)

100~186,百位上出现的奇数为186-100+1=87(次)

所以,186页书中1、3、5、7、9在页码中一共出现了93+90+87=270(次)

12.将一个7×7×7的正方体切成一些4×4×4,3×3×3,2×2×2或1×1×1的小正方体,要求切出的小正方体个数越少越好,请问:至少切出多少个?

(空间图形)

×2×2的小正方体个数必须尽可能多。列表如下:(答案92)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一、填空 1.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谈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从(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方面来进行。 4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定,小学低年级主要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 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其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 6. 基础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以综合课程为主) 7. 学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二. 判断 1. 学校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部分构成.V 2. "空间与图形”第二学段的内容是图形的认识与测X 3. 教育自身成为社会的基础产业是现代教育经济功能的拓展。V 4. 一位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总比过去时代的教师先进。X 5. 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因而中小学应能够接纳社会中存在的一切文化。V 6. 我国目前的教育应特别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而不必突出强调科学精神。X 7.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实现教育政治功能的基础V

8. 一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总比家长的教育观念 9. 强调教育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是现代教育功能观的一个基本特征。 10. 只要充分重视教育,就一定能促进社会的发展。V 三、案例分析 1 ?阅读下面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小结及教师的评语,从期末质性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数学学习 师评:写得真幽默!的确,你是一个有趣的男孩,老师很喜欢和你交朋友,老师也欣 赏你的智慧和才华,你那独到的见解也常让同学们折服,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你肯定会 成为这个季节中最灿烂的男孩。 答:对评价结果的处理是评价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评价起着导向作用。 评价结果的呈现有定理和定性两种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第一学段应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 现;在第二学段应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描述,以定性描述为主。考试结果的评价应汲 取定量、定性描述各自的优势,恰当地给出一个等级,同时给出客观的评语,帮助学生认识 自我,树立自信,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2?下面陈述的是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讲评后所撰写的日记,你认为教师的评价有不当 之处吗?请你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处理考试评价的结果? 。我考得再好总也考不过大家。我总是失败,唉! 答:我认为该教师的评价有不当之处。 在新课程下,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应体现一种“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对学生学习的评 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3?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以下两位教师小结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一节数学课末的小结中,两位执教老师的设计分别如下: 王教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 “你们学会了吗?” “你们学的开心吗?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两套)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一) 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②)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2008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卷

2008年小学数学新教师业务素质检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在7.059,7.509,7,760%中,最小的数是()。6.096096……精确到百分位是()。 2.根据积,在算式里点上小数点: 2 7 6 × 4 5 =12.42

3.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和是400,它的顶角是()0。 4.把4千克苹果分给8个人,平均每千克分()人。 5.0.3的倒数是()。最小的质数是()。能与2,3,4组成比例的数是()。 6.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计量单位。 一个冰箱的容积是180()一根旗杆的高是80()。7.实际产量比计划多25%,也就是计划产量比实际少()%。 D C B A 8.A是B的,B是C的。已知C是36,那么A是()。 9.在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0.103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则这个数是()。 11.tan450的值等于()。不等式组“2x+7>3x-1,x- 2≥0”的解集为()。 12.如果关于x的方程x2+4x+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a= ()。 13.抛物线y=(x-2)2+3的顶点坐标是()。方程=的解是()。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 ()基础之上。教师是数学学习的()、()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 15.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在200,5.310,13.04,0.050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A.200 B.5.310 C.13.04 D.0.050 2.在乒乓球比赛中决定谁先开球,下面规则中不公平的是()。

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测试试题(附答案)

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测试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1.前苏联的( )首次提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造就社会主义的新人,使这种人养成各种最优秀的品质。 A 马卡连柯 B 加里宁 C 苏霍姆林斯基 D 克鲁普斯卡娅 2.教师是立校之本,( )是教育之魂。 A 校长 B 师德 C 学生 D 知识 3.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和"有偿家教"的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 )。 A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 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 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 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4.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A 走路身体一定要端正 B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 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5.“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实践活动中( )。 A 工作与学习的一致性 B 复杂与艰巨的一致性 C 教书与育人的一致性 D 个体与群属的一致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多选或少选皆不给分。) 1.依法执教的法律依据有( )。 A 宪法 B 《教育法》 C 《教师法》 D 《未成年人保护法》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的殷切希望。。 A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B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C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D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3.创新教育“三到位”要求教师的( )必须到位 A创新意识 B创新思维 C创新方法 D创新能力 4.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包括( )。 A 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 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 将“调皮捣蛋”的学生教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 听取建议积极配合 5.以下属于廉洁从教的是( )。 A 不贪学生及家长的钱物 B 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 C 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 D 不抱怨自己的薪酬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1.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没有____就没有教育”。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

2019小学数学教师水平能力模拟测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第14-16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503469007读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2)814 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最小的质数。(3)2.4时=(时分)1米5分米=()米5.2立方分米=()升1. 4平方米=()平方分米(4)有一个数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 5.21,原来的这个数是()。 (5)甲数比乙数多2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6)2008年元月30日是星期三,这年的3月6日是星期()。(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3,根据角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8)(8)一个圆柱体的高是3厘米,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9)如果甲数为a,乙数比甲数的2倍多5,那么乙数是()。 (10)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5。这三个自然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10)A=2×3×7,B=2×2×7,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11)△+□+□=44△+△+△+□+□=64那么□=(),△=()。(13)1、1、2、6、24、120,按照这6个数的排列规律,第7个数应该是()。 (12)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2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3)一个数增加它的30%是5.2,这个数是()。(14)陈老师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为一年,年利率是 2.25%,到期他能取回利息()元。(利息税为20%)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7分) (1)比0.3大而比0.5小的数只有1个。()(2)a是b的15 ,a和b成正比例。()(3)六年级9 9人的体育成绩全部达标,六年级的体育达标率是99%。()(4)学校气象小组用统计图公布一周每天 气温的高低和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5)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每一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数学课程标准》“评价方式多样化”,这并不等于不要进行考试。() (7)新一轮课改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但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没改变。 () 三、选择(第1-5小题为单选题,6-8小题为多选题,每题1分,共8分) (1)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根。A、208B、221C、416D、442 (2)把一个较大正方体切成8个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较大正方体表面积的()倍。 A、1B、2C、4D、8

2015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考试试题及答案 A课程标准部分(35分)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7.在数学课标中,对总体目标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

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够:⑴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⑶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2、“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基本运算、简单的数量关系。 3、第二学段的教学建议是什么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4、简要说明第一学段的评价建议是什么?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四、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

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精选)

2020年中小学教师职业能力测试试卷及答 案(精选) 1、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D。 A.生存 B.情境 C.教材 D.学生 2、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B。 A.系统性 B.预见性 C.结构性 D.实效性 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A。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C。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5、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C。 A.课程目标 B.教学火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蒙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力D。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B。 A.康德 B.赫尔巴特 C.第斯多惠 D.福禄倍尔 8、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A。

A.孔子 B.杜威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9、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C。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lO、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属于B。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11、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C。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1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标志是1903年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最新小学数学教师入编考试试题

2015年小学数学教师选调试题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第二部分(教学运用能力)总分题号一二三小计一二小计 得分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60分) 一、填空题(20分,每题2分) 1. 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 2. “问题解决”的教学要增强学生与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乘法口诀有和两种,小学教材一般用后者,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4. 小学阶段“简易方程”的教学,以往《大纲》强调利用 解方程,现在《课标》提出利用解方程。 5. 在“上、下、前、后、左、右”中,和是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 6. 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图主要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如果要表示连续量的变化,一般用统计图。 7. 在抛一枚质量均匀的硬币的实验中,统计出正面向上的次数占实验总次数的50.36%,这里的50.36%叫做“正面向上”这个事件发生的,在大量的重复实验中发现它在0.5左右摆动,这个0.5叫做“正面向上”这个事件发生的。 8. 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中国古代叫做。 9. 《墨经》中提到“一中,同长也”,小学教材中符合这一特征的图形有 (写两种)。

10.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cm、4cm、5cm。一刀把这个长方体切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切面是一个长方形。切面最大是c㎡。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中)(10分,每题2分) 1. 小数乘法教学中最关键的是()。 A 相同数位对齐 B 小数乘法的意义 C 计算每个分步积 D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 教学“圆的面积”时,渗透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是()。 A 分类 B 集合 C 极限 D 函数 3.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大把豆子,计算豆子落在正方形的内切圆中的概率。”这个实验属于()。 A 古典概型 B 统计概型 C 几何概型 D 无法确定 4. 教学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时,渗透的是()。 A 交集思想 B 并集思想 C 差集思想 D 补集思想 5. 甲、乙、丙、丁四人进行了象棋比赛,并决出了一、二、三、四名。已知:(1)甲比乙的名次靠前;(2)丙、丁都爱踢足球;(3)第一、三名在这次比赛时才认识;(4)第二名不会骑自行车,也不爱踢足球;(5)乙、丁每天一起骑自行车上班。甲的名次是()。 A 第一名 B 第二名 C 第三名 D 第四名 三、解答题(30分,每题5分) 1. 在一条长800m的环形公路的两边安路灯,每隔25m安一盏。一共要安多少盏?

教师职业能力分类

教师职业能力分类(简、多、辩、案) ⑴中等学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能力 ①教学能力②教育能力③管理能力④科研能力 ⑵中等学校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 ①信息能力②语言能力③交际能力④角色认知能力⑤心理调适能力⑥自我提高能力 6、加涅按学习结果把能力分为五种(简、多):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智慧技能(多选):是人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7动作技能(单、多):是人通过某种特定动作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如阅读、书写、演讲、绘图、舞蹈、唱歌、体育活动等。 8、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八个半智能”类型都是什么?(简) 语文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体育能力、美术能力、社会能力、自然知识能力、哲学能力(半个智能)、自我认知能力。 9、加德纳的人的智能发展的自然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第一章教师职业能力及其形成与发展 1、教师职业能力(单):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前面还提到的关于教师的提法:教师专业能力、教师职业能力、教师技能,教育技艺,教育技巧,教育艺术。 2、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区别与联系:(简、辩) 教师专业能力是在教师职业准备阶段,在师范教育专业获得的能力,学术性、系统性是其特点;而“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在实际的职业劳动中获得的实践性能力,这种能力已经包含了职业准备时期获得的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特征之一。 3、教师职业能力特征(简、选) ⑴实践性⑵稳定性⑶发展性⑷差异性 4、职业能力功能(简、多) ⑴完善个人修养⑵提高职业威望⑶增强职业信心⑷提高工作效率⑸保证工作质量 5、中等学校 ⑴婴幼儿阶段,智能开端于一种原生性的模仿智力⑵幼儿早期阶段,智能开始表现为对初级符号的掌握⑶学龄阶段,智能表现为对系统符号的掌握⑷成熟阶段,智能表现为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10、按关注论的说法,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单、多、简、辨、案): ⑴关注他人阶段——在师范读书时,注意评价自己的任课教师,想像未来自己要充当的教师角色。 ⑵关注自己阶段——新手上任伊始,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中体验自己的职业生存能力。 ⑶关注教学阶段——适应了职业环境后,心理状态趋于稳定,更多精力集中在教学任务、内容如何准确的掌握和传达上。 ⑷关注学生阶段——在完全适应教学工作后,开始更多地思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是教师职业能力趋于成熟的表现。 关注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理焦虑,但也可体现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 11、角色认知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角色自我认知特点,也体现了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历程的某些特点。按角色认知论的说法,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可分为(简、多、辨):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三部分问题分析及对策(30分) 1,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展开。大多数人评价一节好课,往往把课堂气氛的好坏作为评定这节课好坏的一大依据。其实,更要紧的还在于看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阵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潜能的发挥程度。可这往往被忽略,特别是中下学生的学习很难顾及。对这一现象,往往教师应有明确中的认识,要让学生的课学教学有效,依赖于教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依赖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驾驭,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熟悉和理解,依赖于教师教学素养和智慧的提升。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做到: 一、注意问题的设计。尽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 二、注意能作出有效“激励”,有激励性人格的教师,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也能决定教师教学和有效程度,让更多学生的信任,也能决定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 总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我们教师努力的目标方向。 2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

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 的现象。主要表现是: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固然就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但带给教师们更多的是欣喜与思考。 传统教学的"问答式"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就是"满堂灌",学生只有先举手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 "学生插嘴"的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 "学生插嘴"现象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对于学生的插嘴现象,我们的教师要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让学生先做判断、分析,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创造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并抓准时机表扬鼓励,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使学生积极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测试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测试及 答案 篇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测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测试试题 (2006年) 一、课程理念。(每空1分,计20分) 1.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将小学数学的内容分为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教材中“确定位置”属于统计与概率 领域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举出一个目前国标本苏教版低年级段教材中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 2.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

标进行了具体阐述。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现实生活性和体验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 4.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教学评点。(每题10分,计20分) 阅读下面两则教学案例,用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来进行简单评点。 1.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 上课一开始,教者出示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大树、房子、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是在啄米呢还是在吃虫子呢? 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要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到桥那边去呢?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考试专业素养测试题 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8分) 1、选择题(12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 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学生领袖 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⑹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 A.合理化 B.反向作用 C.补偿 D.压抑 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 名字主要教育思想他(她)的教育名言 二、《数学课程标准》知识试题(22分) 1、填空题(18分) 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 从、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⑵在各个学段中,《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 “”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 的、、 、,以及 与的能力。 ⑶要初步培养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 度、,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⑷新课程中的数学评价,要建立多 元,多样的评价体系。 2、简答题(4分)

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数学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0分) ㈠学科知识(22分)(其中⑴⑵小题各3分,⑶至⑹小题4分。) ⑴小红前面有6人,后面有18人,这一排共有()人。 ⑵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手。 ⑶把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的长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 ⑷把一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是5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多可以剪()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⑸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分钟。 ⑹一个圆锥形状的沙堆,占地面积的周长是25.12米,高3米,这堆沙的体积是()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7吨,这堆沙重()吨。 ㈡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3分) 案例: 一次数学新授课中,我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圆满地完成了授课的任务,累得我口干舌燥。下课后,一位学生拿着她的课堂本找到我,说:“老师,您刚才在课后的练习中出的这道应用题我是这样做的,您看这种做法对吗?”我看了一眼答案,发现答案不对,于是不加思索地说:“做错了,再回去认真思考,找找错的原因。”她很疑惑地捧着本子走回了座位。临上课时,她又一次找到我,说:“老师,我一直在想这道题,我总感觉这道题我这样做也是对的。”看着她那坚定的目光,我又一次拿起她的练习本,仔细地看起来。结果发现,她的解题方法同样正确,只是得到的答案不一样。 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地将那道题进行了研究,原来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使题目的数据间产生了矛盾,造成了一道题出现了两种答案的情况发生。 第二天,在我的数学课上,我首先对这位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老师挑战的勇气大加表扬,并鼓励其他的学生再对这道题进行探究。此时,学生呈现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或静心思考、或热烈讨论,结果又产生了好几种解题的思路和不同的答案。针对这种情况,我启发学生进一步对老师当初的编题进行质疑,寻找解决办法。很快,题目中数据存在矛盾的问题被学生找到了,并通过再一次的商讨,编写出了正确的应用题。 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更欢迎今天这种教学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表现得那样兴趣盎然! 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这位老师的教学案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呢?(从教师观、学生观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反思) ㈢教学设计(25分)

2019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卷

2008年小学数学新教师业务素质检测试卷 1.在7.059,7.509,7 50 3 ,760%中,最小的数是( )。6.096096……精确到百分位是( )。 2.根据积,在算式里点上小数点: 2 7 6 × 4 5 =12.42 3.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的和是400,它的顶角是( )0。 4.把4千克苹果分给8个人,平均每千克分( )人。 5.0.3的倒数是( )。最小的质数是( )。能与2,3,4组成比例的数是( )。 6.在下面的括号中填入合适的计量单位。 一个冰箱的容积是180( ) 一根旗杆的高是80( )。 7.实际产量比计划多25%,也就是计划产量比实际少( )%。 8.A 是B 的 3 2 ,B 是C 的51。已知C 是36,那么A 是( )。 9.在函数y =2 1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10.103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则这个数是( )。 11.tan450的值等于( )。不等式组“2x +7>3x -1,x -2≥0”的解集为( )。 12.如果关于x 的方程x 2+4x +a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那么a =( )。 13.抛物线y =(x -2)2 +3的顶点坐标是( )。方程27-x =x 5 的解是( )。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和( )基础之上。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与(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 15.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 ),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 二、选择题(共20分,每题1分) 1.在200,5.310,13.04,0.050中,去掉“0”而大小不变的是( )。 A .200 B .5.310 C .13.04 D .0.050 2.在乒乓球比赛中决定谁先开球,下面规则中不公平的是( )。 A .抛硬币 B .剪刀、锤子、布 C .抛矿泉水瓶盖 D .抽签 3.一个数(0除外)除以 5 1 ,这个数就会( )。 A .扩大5倍 B .缩小五分之一 C .增加5倍 D .减少五分之一 4.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封闭图形,围成( )的面积最大。 A .三角形 B .长方形 C .正方形 D .圆形 5.长方体有( )条棱。 A .6 B .8 C .12 D .不能确定 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 .10 B .30 C .90 D .不能确定 7 ”的形状是( )。 A B C . D 8.小明面对南方,他的右手在( )方。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9.从镜子中看到左图的样子是( )。 10.“既要表示出一组数据的多少,又要表示出这组数据的增减变化”应选用( )统计图较好。 A .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D .三种都一样 1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4=2 B .2-3=-6 C .(ab)2=ab 2 D .3a +2a =5a 2 12.已知(1-m )2+2+n =0,则m +n 的值为( ) A .-1 B .-3 C .3 D .不能确定 13.六个学生投篮比赛,投进的个数分别为2,3, 10,3,5,13,这六个数的中位数是( )。 A .3 B .4 C .5 D .6 14.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15.“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是有( )的表现。 A .应用意识 B .推理能力 C .数感 D .统计观念 16.“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来自课程目标( )。 A .知识与技能 B .数学思考 C .解决问题 D .情感与态度 17.“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属于( )领域的内容标准。 A .数与代数 B .空间与图形 C .统计与概率 D .实践与综合运用 镜 子 A B C D

2018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与答案

2018年度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测试题和答案

苏州市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四个学习领域。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地发展。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基础之上。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的过程。5.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 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更要关注他们在的变化和发展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项)填在上。(每题1分,共6分) 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①现实的②有意义的③科学的④富有挑战性的 2.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①组织者②传授者③引导者④合作者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被细化为四个方面:。 ①情感与态度②知识与技能③数学思考④数与代数 ⑤解决问题⑥空间与图形⑦统计与概率⑧实践与综合应用 4.《数学课程标准》所使用的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有。 ①理解②了解(认识)③体验(体会)④灵活运用⑤掌握⑥探索 5.在第一学段“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数的认识②测量③数的运算④常见的量⑤式与方程⑥探索规律 6.数学。 ①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 ③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④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三、判断。(每题1分,共4分) 1. “实践活动”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 2. 在第二学段,“数的运算”要求学生能笔算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 3. 在第一、二学段中,课标没有安排“中位数”、“众数”的内容。()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第二学段的内容。() 四、请你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每题2分,共4分) 0.5x-2=24 m÷0.6=4.5 五、简答。(11分) 《课程标准》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二学段分别提出了哪四条教学建议?(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 (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 (3)试分析这两个学段的教学建议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6分)

小学教师职业能力测试题

小学教师职业能力测试题 10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D )。 A(教学工作 B(班主任工作 C(德育工作 D(教书育人 101(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 A )。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A 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参加自学考试 D(脱产学习 102、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劳动具有( B )。 A(责任性 B(创造性C(复杂性 D(长期性 103(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初期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现代社会 104(《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 )。 A(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C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105(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 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 C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6(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D )。 A(义务教育要求 B(素质教育要求 C(全面发展中导向作用 D(奠基工程 107(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C )。 A(比较法 B(榜样法 C(评价法 D(自我教育法 108(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 A )。 A(中心任务 B(教育任务 C(一般任务 D(基本任务 109(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 B )。 A(引导法 B(榜样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110(小学阶段政治教育和基本思想观点教育的重点是( D )。 A(正确的政治方向 B(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C(道德行为规范 D(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111(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 B )。 A(榜样法 B(说服法 C(评价法 D(陶冶浩法 112(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B )。 A(理论加实践 B(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C(读书加劳动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统一 113(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 D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