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大高考专业

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大高考专业
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大高考专业

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七大高考专业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我不是生来就博学的人,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这是孔子的心声,但岂不也是我们的心声?现代的读书人谁没有点慕古情思?是男子,谁都想把酒临风赋诗填词;是女子,谁都想搭乘香车赏菊看花,区别只在于,有的人“好古,敏以求之”,有的人只是幻想罢了。

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华夏子民创造了五彩斑斓的文化。有些文化,放在世界范围内是共通的。但有些文化却是中国独有的,历经时光的洗礼筛选,这些宝贵的文化元素顽强地存留下来,成为中国的标志,成为中国人的血脉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文化中国强调的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面,也就是那些我们有而别人没有的文化元素,或者是那些发源于中国、最终成为中国人胸前的一张名片的文化元素,比如国学、书法、京剧、茶学、陶瓷、太极拳……

都说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性,善画者至善至美。那茶呢?茶是中华文明的一面镜子,还没有品尝,喊起铁观音的名字,喉咙就滋润了。“人生四韵七大雅,琴棋书画诗酒茶。”样样都是现代人的君子情节,样样都是中国人的宝贝,让我们斟一杯清茶,走进文化中国专业吧。

大珠小珠落玉盘——民族器乐演奏专业

民族器乐演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

《琵琶行》

民族器乐演奏专业,又叫音乐表演专业中国乐器演奏方向或中国乐器演奏专业,它就像一个巨大的树干,上面生长着唢呐、笛子、笙、打击乐、二胡、板胡、大提琴、低音提琴、琵琶、古筝、阮、三弦、扬琴、古琴等枝杈。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音乐文

化诉求不断增强,民族器乐演奏,尤其是古筝、琵琶、古琴等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古筝为例,据统计,目前全国学习古筝的人数已逾百万,大有重现史上“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盛况之势,但由于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专业中,专修古筝的人并不多,这可忙坏也乐坏了学习古筝专业的人——名师自不必说,就是在校生也成了“孩子王”,身后串着一溜儿参差不齐的学生。

近几年,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艺考热”,可不少学生选择报考艺术,并不是出于兴趣或特长,而是冲着艺术生的录取分数比较低这点来的。确实,单看文化分,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拿个一本、二本简直是小菜一碟。但音乐表演毕竟是一个纯粹“吃老本”专业,将来是要真家伙真本事吃饭的,学得精到了,有可能成名成家,可若是学不好,大学时代就白搭进去了。民族器乐专业是一个很强调实践和天赋的专业,即使你现在基础比较薄弱,也还可以通过拼命的方式补救。但如果你缺少音乐“嗅觉”和听觉,没有敏锐的艺术感觉和一定的艺术理解力,那就不要为大学而大学(在旱地插秧,为了能上大学而刻意去学艺术),要谨慎地为自己的前途负责。

目前,大多数设置有音乐相关专业的高校都开设民族器乐演奏专业。考试一般分专业考试和高考文化课考试,专业入学考试科目大体包括视唱、听音、器乐等,演奏一到两首民族乐曲是必过关卡。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该学院中国乐器演奏方向初试需要演奏练习曲一首、乐曲二首(传统、民间乐曲及创作乐曲各一首);进入复试后,还得演奏一首独奏曲,一首技巧性乐曲,并且要求至少一首不得重复初试曲目,总时间不超过 10 分钟,此外,还要视奏一到两首乐曲。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们除了掌握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等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必须通过实践,掌握表演、民族民间音乐、重奏(唱)合奏(唱)等多方面的技巧。

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或者到文艺团体做专职表演工作,或者到艺术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或者自己开设培训班,去向很多。要是谁想尽早成名,最好选择考研,拜入名师门下。否则不经过几年沉潜修炼奋斗,是很难冒出头来的,甚至有人一辈子默默无闻,那也不是什么怪事。

院校与名师

中央音乐学院是目前全国音乐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校和“211工程”建

设学校,资格老、师资强,但同时也最难考,该校的李祥霆教授是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国乐大师,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年代就已经活跃在舞台上,其演奏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器乐演奏专业的老师同样星光灿烂,该校的古琴家吴文光教授、琵琶家刘海德教授不但在全世界华人地区享有盛誉,而且在欧美公众中也受到热烈欢迎,是举世公认的大师;新崛起的二胡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长宋飞教授,不仅在专业领域才华出众、演奏水准达于顶尖,而且为人正直,2004年她勇敢揭露“艺考招生黑幕”,被誉为“最勇敢的女教授”。星海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的陈安华教授是中国古筝学会副会长,从事古筝专业教学四十余年的他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著名古筝演奏家、国际和国内古筝大赛

双料金奖得主吴莉老师有着丰富的舞台演奏经验,在此深造,你的理论和演奏实践经验将得到双重提高。除了这些学校之外,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都是藏龙卧虎之地,同学们可以留心关注一下。

奋发自强做好汉——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武术

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似铁打,骨似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誓奋发自强做好汉。——林子祥《男儿当自强》

蒙古族的“男儿三项竞技”——摔跤、骑马、射箭,壮族的抛绣球,还有围棋、龙舟竞渡、风筝、武术、太极拳等等都是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繁多,不可能都成为体育院校教学的内容,也不能把这一专业办成“大杂烩”,所以“Chanese工夫(武术)”专业基本上就成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代名词。

虽说主要是武术专业,但本专业研究的对象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足以让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你目瞪口呆。除了武术之外,上面我们提到的传统体育项目,也都要有一定深度的钻研。传统体育养生学、中医学基础、专项理论与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这些或古香古色或现代感十足的课程都是必修科目。另外,为了适应社会需要,除相关体育课程外,还要学习写作、保健、驾驶等课程。因为本专业招收对象为具有国家二级以上(含二级)运动员和相应称号的高中毕业生及社会青年,所以在这里你将有机会接触到体坛名将。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对文化成绩的要求比较低,是上大学的另一条捷径。专业考试一般在每年的4月份进行,但2、3月份就开始报名了,主要考的是武术、散打专业技术和一些文化知识。目前全国大概有16所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除了北京、沈阳、上海、南

京、哈尔滨、山东、广州、武汉、成都、西安等十大体育院校外,师范类的东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综合类的河南大学、集美大学也开设了本专业。

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体育产业、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练、保安、教师和其他社会急需的体育工作。近几年,武术专业毕业生进入公安系统的人数逐年上升,这与武术生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是分不开的。还有,现在的演艺圈发展得日正当红,当特技替身也是一个既吃香又有机会成为“李小龙”“李连杰”的选择。

高考小贴士

高考武术专项素质共六项,“握捍转肩、仆步抡拍、竖劈叉(左、右)、正赐腿 (左、右)、正压腿(左、右)、腾空飞脚。”其中“竖劈叉、正压腿”两项腿功素质与传统武术练法基本相同,因此,凡习练过传统拳基本功者,经进一步按高考要求练,均可达到优秀水平。相比之下,其他几项失分点较多,需要注意。如“正踢腿”除了注意摆踢腿的高度外,还要留心挺胸、立腰、直膝的标准要求。“握捍转肩”考试标准要求较高,要求考生双手握住与肩等宽的体操捧,直臂前后转肩,方可过关。“仆步抡拍”速度放慢则较易完成,但考试要求几乎一秒钟完成一次,且左右换拍,不能停顿。因此,速度和规格成为完成“仆步抡拍”的两个关键。“腾空飞脚”是弹跳素质与飞脚技巧的结合,其要素有三:“高度、造型、击响”。

一笔心藏八法通——书法学专业

天岸开张柳带风,斩钉截铁守中宫。青云姿态天然有,一笔心藏八法通。——如壹《历代书法名家杂咏·柳公权》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尤喜与文房四宝为友,挥毫泼墨,研究“颜筋柳骨”,以书法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然而,让底蕴深厚的书法尴尬的是,她历来只是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偏房”,“委身”于二级学科,挂靠在美术学或汉语言学专业名下。直到2005年,我国第一所高等书法艺术院系——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在国内首开书法学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文理科招生,书法学才得以“扶正”。随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纷纷开设书法专业,“迎娶”广大书法爱好者,这门国粹艺术开始“人丁兴旺”起来。

不过,要想“嫁”入书法门,你还先得见“公婆”——参加每年3月的美术高考,考试一般分现场临摹和创作两关,大概会涉及行书和楷书方面的基本技能。

过了门,科班的楷、草、隶、篆、行、篆刻基本技法,国画基础、书画赏评、古文字学、古代汉语、现代文学、书论、碑帖鉴定、诗词学等都是新“媳妇”的必修课。当“媳妇”是

没有过门前那般轻松,不过,经书法家的悉心调教和自己的专业练习,四年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已经大有进步。

习字之余,你还可考取书法等级证书,检验自己与大师的距离。目前主要有全国等级考试和部分省级书法等级考试,一般考试分毛笔和硬笔两种,共设1—10级,其中又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你的等级越高,媳妇熬成婆的日子就越近,成为书法家也就指日可待了。

在网络时代,书法从实用走向纯艺术,书法佳作、珍品已开始走进百姓人家的收藏室。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书法课程,书法市场在日益扩大,书法人才的发展空间不可小觑!

一枝一叶总关情——国画学专业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墨竹图题诗》

自古书画不分家,书法专业得以“扶正”,仙及国画(中国画的简称)学专业。学习国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而且完全可以作为一种职业,例如艺术家、画家、设计师,教师等。

绘画有东方画系和西方画系之分。东方绘画以国画为代表,偏重写意传神和线条造型。关于国画的起源,新编《三字经》概括说:“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国画是在中华民族的怀抱里土生土长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域里自成一派;象形字奠定国画的基础,因此要学好国画,务必要领悟古人创造的象形字的神韵;而自古书画同出一源,不了解文章诗辞,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一定的书法功底,也很难学好国画。我们可从未听说有哪个人画完画了,诗文不行,而跑去请人家来给他提写的。

目前,除了纯美术学院外,许多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了国画专业。美术学院的方向区分越来越细,一些综合性大学则利用人文学科齐全的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和绘画创作能力,两者各有所长,可谓花开正旺。不过,鲜花虽美却也不是人人能采,作为书法专业的好姊妹,要成为花儿一样的“美娇娘”也逃不过临摹和创作这两“公婆”的挑剔眼光。且看浙江大学美术专业中国画方向的关口:人物、山水、花鸟你可挑最拿手的一样进行命题创作,同时还要对“公婆”眼中的“儿媳”——范本进行临摹。再看中国美术学院,山水方向考树石基础、书法、创作;人物方向考素描速写、创作;花鸟方向考写生、书法、创作。看来,“公婆”虽不同,择媳标准都差不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也可以依葫芦画瓢,专心应对了。

现在国画学专业的学生也面临一定的就业压力。不过这也得看你选什么职业了,一个月一两千块的工资请你去中学当老师,另外自己在外面开培训班赚的外快不算,你不干,那你

说没有就业压力,全天下有一个人相信才怪。真金白银如假包换的国画学专业人才即使不能自称派系,也应该能在研究机构、设计单位、新闻出版单位找到一席之地,或从事教学、研究,或搞设计、出版。有志去企事业单位或管理机构发展的同学,也同样能成为美工、广告策划、文秘、管理方面的美术专门人才。

新闻链接

学国画的同学一般都是有一颗“审美玲珑心”的艺术生,他们在毕业时就业的前景也比较宽,无论是从事艺术上的创作还是职业上的创新,都有着很多优势。该专业的学生大多选择出国深造和自主创业,也有毕业生选择留在高校任教。

小时是个自由画家,身上有着浓烈的艺术气息。记者在学校遇见他的时候,他正在咨询考研事宜。当问及他欲报考的专业,小时兴奋地表示,他正积极地备考国画专业研究生。“现在很多学生更愿意选择油画等西方艺术专业方向,认为这些专业的发展前景很好,事实上他们并不太了解业内的情况。”自本科始小时就开始学习油画,但和业内人士长期交流沟通后,小时发现如今的专业发展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国画尤其是雅致的中国山水画有着很大的市场发展前景,只不过目前市面上的国画作品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作品甚至并没有表现出中国绘画艺术的美感。“所以我才想好好学习这个专业” 小时说。

为有源头活水来——国学专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有“画意”,怎能少了“诗情”?——当打出这一问号并自告奋勇出场的是国学专业时,大家一定有些疑惑。国学是什么样一个专业?国学分经、史、子、集四部,一直以来,国学总与文史哲专业挂钩,从这个层面上讲,国学已经基本上泛指中国文化,说国学就是说文学,说国学就是说历史学、哲学。现在你单独把国学拎出来开成一个专业,那是不是要把文学、历史、哲学开成它的二级学科?其实,这些分歧多是由于人们对概念的误导所导致,我们现在所谈所学的国学,主要是中国文化的源头经典,像我们曾接触亲密过的《论语》、《诗经》等,就是国学的必修科目。

学国学,不可闭门造车,也不能固步自封,国学之人必须能汲取外来之学说,而不忘民族之本位,中西兼通,而又以传统文化为其治学指归。说白了,就是还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这不,S.H.E不是在满街张扬“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吗?

目前,国内成立国学院或国学专业、国学研究院的高校还不多,要选择国学专业可把目光放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学校上。据报道,2007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已向有关部门正式提交设立国学学位申请,建议增设国学作为学科部

类,把国学作为一级学科,下设经学、子学、国史、国文、国艺、小学以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边疆研究七个二级学科。国学能否“自立门户”,目前尚无定论,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势正好!

当然,说到国学这一亦新亦冷的专业,就业问题是被提得最多的。近看眼前,不难发现新浪、搜狐等国内知名门户网站已经扩充了传统文化的内容,一些政府部门网站如中国网还专门开辟了国学版块,“国学博客圈”、“企业家国学班”、“上海孟母堂”、“武汉童学馆”,一浪高比一浪;远看海外,截至2007年9月底,全球已有孔子学院(包括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80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学人才的需求量可还相当大呢!最直接的体现是,人大国学院第一拨学生尚未毕业,国内不少网络文化公司和政府机关纷纷向这些学生抛来就业橄榄枝,北京育灵童科技公司甚至“包圆”接纳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前两届所有毕业生。从这些纷纷扰扰的信息中乍一看过去,国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算严峻,可是再仔细一分析,其就业渠道则稍显狭窄,除了在网站或企事业单位作文字工作外,或教老外学汉语,或教小孩子读经典,都是些内容比较枯燥、简单的工作。但话又说回来,哪个文科生不是万金油呢?让你整天泡在浩瀚的思想宝库里,除非你不学无术,只学到了当一个教书匠的本领,否则你若是学到国学的精神,写出一手锦绣好文,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那你这瓶特效万金油岂不是拈哪都润滑?

艺精雕削神如活——陶瓷专业

青白釉倩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殊;艺精雕削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董必武《景德镇题诗》

论诗需把酒。从遍地诗苑中走来,又该举杯邀明月了。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本该是介绍与酒相关专业的,但是酿酒制酒专业文科生都不能报读,所以我们就似醉非醉地偏一下题,介绍一个制作盛酒之坛罐的专业——陶瓷专业。

China——中国,china——陶瓷,足见陶瓷之地位非同一般。伊斯兰人用中国的青花瓷盘盛饭装菜,菲律宾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用中国瓷器来装饰建筑,就连好莱坞电影《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人公浓情蜜意地制作陶器的画面都成为了经典。陶瓷业应市场之需而发展得相当红火。

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是陶瓷专业的全称,国内不少艺术类院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其中,景德镇陶瓷学院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有陶瓷界“黄埔军校”之美誉,拥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郭景坤和国内外著名陶艺家秦锡麟领衔的师资队伍,他们中有很多是蜚声海内外的陶瓷艺术家或陶瓷工程专家,培养了一大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陶瓷艺术家和工艺美术大师,撑起了中国陶瓷行业的大半江山。在这样一个具有浓郁陶瓷文化氛围的陶瓷名镇和学府中学习陶瓷艺术设计,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作为年轻人,我们会比许多老匠人有更多新鲜的创意和独特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初出茅庐,又往往欠缺精湛的陶瓷制作手艺,这自然会成为就业时的一道坎。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先在陶瓷工厂打打杂积累经验也好,在学校教教书提升自我也罢,亦或是开一家陶艺馆充分展示个性陶器,都要耐得住寂寞,好好修炼,当眼高手也高之时,广阔的陶瓷市场一定会有你大展拳脚的机会。

新闻链接

2007年3月2日,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艺术专业加试分别在石家庄、郑州、上海、成都、武汉、广州、福州等地举行。从招生办公室获悉,报考该校的考生较去年有所增加,竞争依然激烈。该校今年艺术专业加试从2月2日开始,至3月4日结束,在全国17个考点分别进行艺术专业加试。

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考试分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次进行。专业考试包括素描、色彩。江西省籍的考生只要参加省高招办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其它省籍考生按“就近择便”的原则自选一个考点参加该校组织的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后,凡合格者,该校将发给“文化考试通知单”、“录取办法”等材料。专业合格的考生须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该校艺术类专业均文理兼招,外语科目必须考英语。(江西高等教育网)

茶品三味意逍遥——茶艺学专业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有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傥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煮茶》

茶的历史跟中华文明的历史几乎一样长,正像酒文化反映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一样,茶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面镜子,茶文化已经深深地嵌入了中国人的骨髓里,从独特的侧面折射出这个东方古国的绚丽多姿。

一般高校开设与茶有关的专业,主要是茶学和茶艺学两个。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在种,一个在品;前者培养的是“种茶小伙”、“采茶姑娘”,授予的是农学学士学位,后者培养的是能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茶艺师,授予的是文学学士学位。茶学和茶艺学都是文理兼招的专业,但茶学更偏重于理科。目前,全国只有云南农业大学一所本科高校开设了专门的茶学院,下设的两个专业即为茶学和茶艺学。浙江树人大学的茶学专业(专科)也办得很有特色,该校以杭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饮茶氛围为依托,将茶学与文化学有机结合起来,2002年率先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应用茶文化学专业,在全国高等教育学中开创了新河。本文我们重点介绍茶艺学专业。

现在,茶艺师已开始成为一个新兴、时尚的职业,而且收入相当不错。这大概也是盛世兴茶的缘故吧。茶叶消费市场愈攀愈高,档次参差不齐的茶馆也争相出炉,而相比之下,掌握精湛茶艺的人才却日益紧缺,尤其是在茶叶大省云南,目前仅有的万名从事茶艺的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的需要,预计到2010年云南建成亚太地区茶叶强省时,对茶艺专业人才的需要量将达到10万名。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白族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茶艺学专业的学生恰恰也是走过这样的三道坎。“苦”是此茶之头味,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理论、记常识:茶文化、鉴别与欣赏茶叶、一年四季各类茶的冲泡技法、茶艺表演的礼仪与规范、服饰与音乐的搭配、茶艺馆开设……专业的茶艺培训名目繁多,别说做好,就是记全都实在不容易。苦尽甘来,接下来就是体验、实践阶段了,这时你可以选择去茶楼做钟点工,在实际操作中一点一点吃透理论;当你熟练地做出端盘、取茶、投茶、奉茶、品茶等一系列谐调的动作时,一定最能体会“苦尽甘来甜更甜”的滋味。学茶艺的人将来都要考茶艺师,茶艺师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只要是泡过茶的人,好赖不论,都可算作初级茶艺师;中级茶艺师则需要一定理论和经验,本专业的同学一般会在这个阶段(大二、大三)报考。最后阶段,就是“回味”了。就像老牛先把草吃进肚子,再反刍,再慢慢消化一样,理论有了,经验有了,这时你要做的就是这样把握茶艺学这个专业的精髓,怎样使茶文化的精神融入到你的思想里。这些更多是依靠悟性了。当你终于修成正果,捧回了高级茶艺师证书,在古香古色的茶馆里为宾客献上一杯色、香、味、形俱佳的茶水,让客人体会到茶美、水美、具美、境美、技美,感悟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细细回味,那真称得上是甘之如饴。

友情提示一点,技多不压身,即便是茶艺师,也分大小,具备古筝、二胡等古典乐器专长的茶艺师才是大多数高级茶馆“抢手”的对象,所以多学一门手艺总是没错。

新闻链接

荆晓青刚从湖北黄岗师范学院毕业,学经济管理的她如今却从事茶艺培训。她认为,高学历者青睐茶艺师这一职业,一是对茶文化感兴趣,二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茶艺这个新行业蕴藏着较多的就业机会,就济南市茶艺师目前的月薪看,最低的月收入也能达到千元以上。今年即将从山东大学毕业的张蓝是在已找到工作后才去报考茶艺师认证的。她告诉记者,主要是对茶文化感兴趣才去考证的;再者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手艺总是没错。

第4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4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2﹒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认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意义和途径。 4﹒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任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文化和文化建设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一般来说,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舆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社会思想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建设,就是围绕一定目标任务并体现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活动。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目的是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是兴国之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三是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是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分析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 李先逵 内容提要 创造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应当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加以汲取。中国建筑文化有三大基本特色,一是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对建筑名称包含强烈文化意义,从哲学高度理解建筑本质,应用阴阳数理哲学表现艺术美学精神,创造独具一格的礼制建筑;二是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亲近人的尺度营造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环境的教化功能,强调建筑组群有机整体性,表现了“院落文化”的群体意识;三是“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居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泛应用风水学说指导建筑选址规划,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崇尚“中和美”的环境美学观,创造了极富特色的自然式中国园林艺术,把“意境美”的追求作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高审美理想。中国建筑师应加深中国建筑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精神创造新的建筑理论。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理论创新 在当今丰富多采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它需要把传之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之所以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

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研究自己本土历史建筑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的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的形式已经过时,提继承发扬传统的创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等等。不少对传统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的学习,而没有体味到更实质的学习是在对建筑本质内涵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中国建筑传统的认识应该从建筑文化学的观点,从建筑观的高度,从建筑哲学原理的把握上去加以阐释和理解。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相比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而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应当有以下这样三大基本特色,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新的审视,以吸取其合理的营养。 一、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 从艺术本质来看,建筑艺术如同音乐艺术一样,富于抽象的寓意性,以特有的符号语言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它们属于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用这样的象征手法来映射人类的思想意识。如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用罗马式风格表现庄严,用希腊式风格表现公正等等。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但较之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来,却是失之浅表。由于中国文化哲学的早熟,使之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灌注和培育则比其它建筑体系显得格外的悠久、自觉、深刻、成熟,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文化哲理更加突出,更具普遍性。从宫殿、寺庙建筑直至普通民居、小品园林,莫不充满丰富多姿而又深沉高迈的哲学意识,其建筑形态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以及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着建筑的本质。言其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实为历史的验证,绝非夸张之辞。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李约瑟博士所指出的,中国建筑精神在于:“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的,或是分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的确颇有见地。 中国建筑文化哲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举其大要可列陈数端。首先,在对建筑的名称上,就可看出强烈的文化意义。如称建筑群中位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定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生产中的积淀,是民族的“共同记忆”,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一个民族无论怎样现代化,都不能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现如今西方意识流对中国文化冲击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就更应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生态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特点,表现为华夏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泯灭的文明;华夏文化还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承继着黄河文明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家国乡土观念,兼容并蓄的民族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延续下来的基本精神思想。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价值观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具体特定的民族借助传统文化来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1]最早对民族精神进行探讨的是卢梭和孟德斯鸠,而对民族精神进行全面论述则是黑格尔。他认为“(世界精神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和任何其他阶级不同,所以都有它的一定的特殊的原则。在历史当中,这种原则便是‘精神’

的特性――一种特别的‘民族精神’。”[2]中国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渐凝聚而成的,这些精神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表现。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张岱年将中国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的内核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内因,是中国人对自己的道德的基本要求;“厚德载物”是外在表现,是中国人对他者的态度。这种精神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1、“厚德载物”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基于“万物一体”的基本认识,是在充分尊重人、动物、自然界生命的生存权基础上的认识,自强不息是对所有民生的精神鼓励,“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滋养,是中国之所以历经世代更替、命运多舛却依然能凝结成一个整体的根本。正是这种自强不息,中国人很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学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支控力量,还是一种美好社会理想的信仰基础。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人在“德治”下憧憬的“大同”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没有阶级基础的缺乏正确革

苏州园林的建筑建筑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苏州园林简介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官宦、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 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 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归隐之地,取“拙者之为政” 的语意而名,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 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 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 清四大园林。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 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 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 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 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得名。狮子林既有苏州古 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 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 美誉。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 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 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阶段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阶段特点: 先秦历史的主要特点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到金(铜)石并用时代、再到铁器和牛耕时代的进步历程。 2、生产活动日益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生产关系不断变化,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氏族公社、传说时期几个阶段)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漫长历程,是中国古代史上经历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4、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天文历法、文字、医学、建筑、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成就突出,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奠定了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的确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它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的发展上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6、先秦历史的发展过程明显的体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唯物史观的原理。 7、井田制的兴废成为奴隶制和奴隶社会兴衰的纽带和标志。 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初步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以及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各项制度的基础。 1、政治上: 第一,封建国家由战国分争走向统一,并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统一,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国家统一的基础。 第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巩固发展起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制逐渐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巩固、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内部主张继续推行井田制和主张实行郡县制的两大势力进行了反复的争论和数次的斗争。 第三,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思想由崇尚法家思想演变到推崇儒家学说,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治世局面。 第五,地主阶级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具体问题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第六,奴隶制的残余势力还大量存在,表明社会制度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发展过程。 第七,先后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其斗争方式和策略以及他们的反抗精神大都为以后历代农民阶级所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第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的弊端开始暴露,导致封建王朝和封建国家灭亡的主要因素在这一时期已大都出现。 第九,地主阶级内部开始分化,形成特权阶层。 第十,对外交往初步发展起来。 第十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 2、经济上: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劳动人民的劳动,这一时期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并呈现出以下时代特色。 第一,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和巩固。 第二,各种经济制度由参差不齐实现了全国统一。 第三,在经济思想上确立了“重农抑商”,以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念。 第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 第五,确立了中唐以前的以人丁为主的封建赋税制度。

中国建筑的文化特征

1)一砖一瓦皆说法: 中国建筑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可读性 中国古代的建筑比之外国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虽然建筑的形式语言很抽象,常用雄伟、高大、轻巧、秀丽等来形容它们。但是,先人们赋予了其以人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顶、匾额、楹联等有着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不同的社会意义、等级制度等。读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们可以领悟比建筑自身丰富得多的内涵。 可塑性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空间上都是以"间"为单位,这就带来了一种灵活性,人们可以随着使用过程改变其形态、功能,可随意拆、移、挪。 内向性 外国建筑多数很讲究形式外观,而中国古代建筑有些虽然外形简单,比如四合院,进院后却发觉极为丰富,不论是视觉、心理感受或是内涵。再比如苏州园林,也是这样,曲折回转,别有洞天。

超稳定性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封建制度下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没有太大改变,对于建筑的要求也没有太大改变。所以有人评价中国古代建筑千年一律、千篇一律。但是我们要注意,在评价古代的遗存时,不应该简单绝对的褒或贬。它们是历经几千几百年发展而形成的,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评判。由于看待的角度不同,也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延续久远,生命力极强。 容《易》性 中国古代人们思维方式多数受到了《易经》的影响,认为将任何事情放在易学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可以发现它规律性的东西。在建筑上,也是这样。比如说,中国古代建筑为何喜用木构而不用石材,这并不是技术问题,是种社会文化现象。"金、木、水、火、土","木"象征春天、绿色、生命,用于给生者建造房屋;而"土"即是砖、石,"此生归无,可再生",多用于为死者修建陵墓、墓室。八卦、阴阳五行、风水等对中国古代建筑都有诸多影响。 建筑的声音 中国古建筑中体现出的音的含义有两种,一是利用建筑物的部件所发出的音响或回声;二是谐音的应用。 第一种类型的应用不太普遍。民间比较熟悉的如中国古塔上悬挂的铃铎,风动铃响,象征"梵音到耳"的佛法大意。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洛阳永宁寺塔"角角皆悬金铎,宝铎如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洛阳迦蓝记》)。佛寺铎音在佛教徒听来自有一番梵界的意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以电影产业改革为例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灵魂,是一个国家最深厚的软实力。纵观世界文明史,一个民族最被后人铭记的恰恰是它的璀璨文化,西方有古希腊与古罗马,东方有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迅速。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梳理新中国电影文化由电影事业到电影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的全景式过程——试图探寻我国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答案往往隐藏在历史之中,笔者通过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电影史的发展,得出了市场化才是文化发展的最终选择。文化产业满足的是精神消费需求,更强调尊重消费者的“自我意志”,这就决定了文化产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应该简政放权,完成由文化管理者向文化服务者的角色转变,降低文化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各个文化产业领域,营造自由、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化文化产业电影产业市场化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出新的重大战略部署,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

中国建筑文化中祠堂建筑的特点及风格

中国建筑文化中祠堂建筑的特点及风格 在漫长历史的更迭与变乱中,古建筑已所剩无多,祠堂更是支离零落。今天我们相逢盛世,富裕家族可以建造祠堂,这是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之举,祠堂建筑要尽可能地保留原来结构、外观、空间、装饰、装修及布局的原汁原味。真正做到继承祠堂建筑原有的建筑特征和特色。 中国建筑之祠堂建筑的特点及风格 祠堂建筑的选址、朝向、形式、布局必须考虑家族兴旺与发达的直接元素和表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即选择风水宝地。人们把祠堂风水的好坏看作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新建祠堂选址十分讲究,一般要注意龙脉和生气来源,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方正,水口关栏等。以及左右互衬,四势匀和。 祠堂建筑首先必须观察地形、地势和面积,这里也应该考虑祠堂建筑群的体形组合以及空间的处理,以地形、地势的特点作适当的布置,因地制宜。把美的建筑形式衬托出来,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它不仅要满足祠堂功能的要求还要考虑其它配套设施的相互关系、比例、尺寸等,所以说祠堂选址理想模式:地宽基平,背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优美,同时考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

祠堂的营造过程中,风水师无疑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每个修造步骤如起基、上梁、安龛、入火。十分讲究规矩。如祠堂照壁是正对大门的一堵墙,大门和两边的侧门限定了祠堂门前广场的空间,按照风水学说。照壁可以使得祠堂建筑内的“气”能够聚而不散,是很有讲究的。有些祠堂大门前有泮池:即水池。泮池是采用过去学宫中礼仪性的设施,暗中希望自己家族有更多的子孙“进学”、“入泮”成为科举人才。 祠堂建筑的组织和布局是有规制的,只是规模大小各有不同,但总体布局有共同之处,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是根据其家族的经济实力而定。 一般祠堂以“四点金”和“八间头”为基本型制,所谓“四点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通常是正厅三开间双坡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木结构,厢房双坡两层楼屋硬山。“四合院”通常正房及到座均为三开间,左右各一开厢房,中间围合着天井。 大门位于倒座的当心间,大门前面没有院落。“八间头”的平面与“四点金”基本相同,只是左右是厢不是过廊,而是用格扇封闭成一间厢房,连上下正房共有八个封闭开间俗称“八间头”。另外也有“三纵三横”的布局,建筑形式以硬山为主,中路为三开间三进深的建筑群。由于社会环境及宅基地的局限,现在有些新建的祠堂一般只有大门和四周高墙围合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进门一天井,一间享堂。 瓦作分大式,小式两种做法。歇山与硬山各项瓦顶做法属于大式建筑做法;硬山、悬山例属小式做法,所定规矩尺寸都是按五檩前山廊山柱式大木做法例而定。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山顶、卷棚顶、盝顶等。此外还有不同屋顶的组合形式及重檐形式。一般祠堂均是硬山、悬山砌法。故祠堂两山山墙。有随大小式建筑硬山与悬山房分别墀头风与五花成造两种做法;硬山房屋顶只有前后两面坡,一条大脊和四条垂脊,两端的山檐与山墙墙头齐平。 山面裸露没有什么变化,显得质朴坚硬,故称之硬山屋顶。悬山房山墙,上身采用五花成造或前后通平做法,挑山山墙或随屋坡形势一直砌到各步檩下如硬山做法,悬山屋顶与硬山屋顶较为接近,也是一条大脊和四条垂脊,所不同的是,山墙上部的屋檐是突出在墙外,处于悬空状态故称悬山。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我国边境线约有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

4-第三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及民族关系 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是:A.中央民族工作会议(1992年1月)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005年5月)2.首次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人是: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改革开放的开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实行 二、多项选择 1.民族关系涉及的领域包括: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文化领域 D.思想领域 2.民族关系的内涵(内容)涉及到民族共同体的: A.利益 B.权利 C.意识 D.情感 3.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有: A.不同民族群体之间的关系

B.不同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 C.同一民族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 D.同一民族内部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 4.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有: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 D.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5.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内负面因素有: A.经济利益引发的摩擦 B.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 C.风俗习惯不同引发的风波 D.宗教信仰差异产生的误会 6.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国际负面因素有: A.民族分裂势力 B.宗教极端势力 C.暴力恐怖势力 D.民族主义 7.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有: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互助 D.民族和谐 三、判断题 1.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 3.“三个离不开”是指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4.发生在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就是民族关系。 5.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 四、名词解释 民族关系 五、简答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的字母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是() A、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来审视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政治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8、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 A、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B、思想保证的重要标志 C、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 D、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9、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 A、理想建设 B、道德建设 C、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思想道德建设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浅析新时代社会主义多元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812159375.html, 浅析新时代社会主义多元文化 作者:高爽 来源:《大东方》2019年第11期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思想文化战线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命题。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工作者需要更新观念、认清形势,充分理解新时代社会主义多元文化的内涵实质与外延,最大限度地通过自身努力发挥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软权力作用,为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层次;开放;多元;软权力 2017年初冬,中国迎来了一个历史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中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要论断给思想文化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境界。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传播走向信息时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形式,形成了新的人类交往方式。从第一代的语音文化传播,到第二代的文字文化传播,到第三代的电子、电磁波文化传播。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里,给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文化信息的流动越来越加快,文化的传播可以迅速地从一种形态转化成另一种更新更高的形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包含四个基本层次: 第一个层次,文化是要进步的,而文化的进步是以推动现代化作为基本动力,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作为两大体系,因为人是文化所塑造的产物,人又能够反过来改造原有文化。所以先进文化的核心就是能够推动现代化的发展,而推动现代化的发展又集中体现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发展这样两个大的基本问题。文化,首先是指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念,这是最核心的一个问题。 第二个层次,文化作为一个特定的意识形态领域、作为一种知识性的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和推广活动,比如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各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每天所履行的工作职能,都是在进行着一种生产劳动,生产的是知识性的产品。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特征、形态和目的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特征、 形态和目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能够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中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主义文化也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即无产阶级创造的,同时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如下几个特征,先进性、民族性、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 首先它的领导力量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既是政治的先锋队,也是文化的先锋队。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文化的发展进步。其次它的内容具有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再次,它的指导思想具有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 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是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人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人民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科学文化建设.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正确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了同自然观、社会观中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立场,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创新性,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最需要高扬创新的旗帜.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求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这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先进文化建设的党。党的三代领导人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进入20世纪90年代 以后,江泽民同志审时度势,突出地强调了先进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先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独立的重要基石。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国家要独立, 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曲折发展的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作为国家、民族独立重要基石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突出。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在十六大报告中他又进一步强调:“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 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事实表明, 在综合国力中文化不但深深渗透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之中,而且文化自身也能形成产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在这种协调发展中向前推进。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先进文化的核心是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 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李先逵)

中国建筑文化三大特色 先逵 容提要 创造中国特色建筑理论,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应当认真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加以汲取。中国建筑文化有三大基本特色,一是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对建筑名称包含强烈文化意义,从哲学高度理解建筑本质,应用阴阳数理哲学表现艺术美学精神,创造独具一格的礼制建筑;二是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坚持以人为出发点的设计原则,亲近人的尺度营造空间环境,注重建筑环境的教化功能,强调建筑组群有机整体性,表现了“院落文化”的群体意识;三是“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居环境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适应,广泛应用风水学说指导建筑选址规划,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崇尚“中和美”的环境美学观,创造了极富特色的自然式中国园林艺术,把“意境美”的追求作为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最高审美理想。中国建筑师应加深中国建筑文化修养,融入时代精神创造新的建筑理论。 关键词:中国建筑文化特色理论创新 在当今丰富多采的中国现代建筑创作舞台上,凡严肃的负责的中国建筑师都无不在思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建筑之路。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它需要把传之欧美的现代建筑文明同源之本土的传统建筑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富于个性特色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国门打开,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各种思潮理论、流派如洪水般涌入,虽然仍需要更深入地熟悉,“食洋”求化,但至今已不觉新鲜了。相反,在“食古”的另一方面,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传统文化的余波未尽,暗流潜行,尤其在不少中青年建筑师中,崇洋甚于鉴古。在当今的建筑创作中,之所以欧陆风盛行,盲目模仿、抄袭西方现代建筑风格大行其道,原

因固然复杂,但鄙薄中国传统文化,不重视研究自己本土历史建筑文化的思想倾向,却是一大重要原因。此外,在如何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上也存在模糊的观念,认为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古典的形式已经过时,提继承发扬传统的创作不能体现时代精神等等。不少对传统理解的片面性在于只看到外表形式的学习,而没有体味到更实质的学习是在对建筑本质涵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中国建筑传统的认识应该从建筑文化学的观点,从建筑观的高度,从建筑哲学原理的把握上去加以阐释和理解。从这个角度分析,笔者认为相比西方古典建筑文化而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应当有以下这样三大基本特色,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新的审视,以吸取其合理的营养。 一、深沉高迈的文化哲理 从艺术本质来看,建筑艺术如同音乐艺术一样,富于抽象的寓意性,以特有的符号语言表达一定的情绪和感受,所以,它们属于一种象征主义艺术,用这样的象征手法来映射人类的思想意识。如西方古典主义建筑中,用罗马式风格表现庄严,用希腊式风格表现公正等等。虽然其中也反映出一定的文化意义,但较之数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底蕴来,却是失之浅表。由于中国文化哲学的早熟,使之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灌注和培育则比其它建筑体系显得格外的悠久、自觉、深刻、成熟,因而中国传统建筑体系的文化哲理更加突出,更具普遍性。从宫殿、寺庙建筑直至普通民居、小品园林,莫不充满丰富多姿而又深沉高迈的哲学意识,其建筑形态表象背后蕴含着深层次的思维理念、心理结构以及人生观和宇宙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现着建筑的本质。言其中国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实为历史的验证,绝非夸之辞。正如英国伟大的哲学家约瑟博士所指出的,中国建筑精神在于:“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自然不在话下,城乡中不论集中的,或是分布于田庄中的住宅也都经常地出现一种对‘宇宙图案’的感觉,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这的确颇有见地。 中国建筑文化哲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举其大要可列数端。首先,在对建筑的名称上,就可看出强烈的文化意义。如称建筑群中位于主体位置、形体高大的建筑为“殿”或“堂”。据《释名》则有:“堂,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特征[ 来源:| 发布日期:2008-06-24 | 浏览(231)人次| 投稿| 收藏] 信息中心 萧放 民俗文化是民众的生活文化,它与民众所处的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紧密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农耕生产为主业的社会,因而围绕着农耕生活累积形成的中国民俗具有一种大农业的特点。中国还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民俗具有独特的民族气质。中国民俗文化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 多元性与复合性中国民俗因为民族文化的关系呈现出多元复合的性格特征。中国自立国之始,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形成今天56个民族共处的状态。在中华各民族的不断融合中,民族习俗被接纳到中华文化体系之中,但程度不一地保存着各自的民俗特性,从而丰富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不仅体现在各民族不同习俗上,还表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民俗共存上。既有繁华的都市民俗,也有古朴的乡村民俗,还有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原始的民俗生活形态。在中国统一的地域空间共存着不同性质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国民俗的多元特性。 我们在探讨中国民俗多元性特点时,不能忘记中国民俗的另一特性即复合性。多元性与复合性紧密相关。中华文化向以包容四方的气象著称于世,其中民俗涵化之功甚伟。自古及今民族文化的融合,首先是民俗层面的接纳,民俗化人于细微处,却影响深远。汉俗中复合了不少少数民族习俗,可以说从来就没有纯粹意义的汉俗,只有民俗复合时间的早晚而已。同样,现存的各少数民族也程度不一地受到汉俗影响。 阶层性与地方性首先看阶层性,这是就社会民俗的纵向分布而言。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广大民众,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因此民俗文化主要体现了他们的认识与思想要求,具有较强的民间性特点。不仅中下层社会相较于上层社会有着层位的差别,就是中下层社会部亦有着民俗差异。农民与手工业者是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形成了淳朴、节俭、勤劳的民俗本色。而属于中层社会的商人与城市平民,他们的民俗观念与民俗行为有着自己的层位特色,在行业的竞争与酬对中,他们逐渐养成铺、浮靡、好新慕异的风尚。居于社会支配地位的达官贵人,他们拥有明显区别于社会中下层的生活方式,因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当然,在传统社会中,各阶层之间仍然有着部分具有共同意义的习俗。 其次是地方性,这是就民俗的区位性特点而言。除了中华民族文化大传统之外,各个地方依自己的特殊生境形成了服务地方的文化小传统。乡民的生活文化具有明显的地方性,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还有一种说法是“百里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