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专制主义》一书提出()与专制权力结构有关。(1.0分)

1.0分

?A、

游牧

?

?B、

商业

?

?C、

赋税

?

?D、

治水

?

我的答案:D

2

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促使中原汉族居民大举南迁的历史事件是()。(1.0分)

1.0分

?A、

永嘉之乱

?

?B、

安史之乱

?

?C、

南宋灭亡

?

?D、

贞观之治

?

我的答案:A

3

酷吏主要依附(),用严酷的手段来打击官员或者民众。(1.0分)

1.0分

?A、

君主权力

?

?B、

宰相权力

?

?C、

地方豪强势力

?

?D、

地方刺史权力

?

我的答案:A

4

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族分支族群。(1.0分)

1.0分

?A、

?

?B、

?

?C、

朝鲜

?

?D、

土家

?

我的答案:B

5

汉时期,()是王朝礼法的象征。(1.0分)

1.0分

?A、

?

?B、

?

?

?D、

?

我的答案:D

6

东后期,匈奴一分为二,其中()与汉朝关系很好,并获得汉朝的力量抗衡其他匈奴势力。(1.0分)

1.0分

?A、

冒顿单于

?

?B、

呼邪单于

?

?C、

蒲奴单于

?

?D、

北单于

?

我的答案:B

7

《中国的亚洲陆边疆》的作者是()。(1.0分)

1.0分

?A、

王明珂

?

?B、

拉铁摩尔

?

?C、

黄仁宇

?

?D、

翦伯赞

我的答案:B

8

商朝的社会性质是()发展阶段。(1.0分)

1.0分

?A、

社会

?

?B、

原始社会

?

?C、

封建社会

?

?D、

奴隶社会

?

我的答案:D

9

关于学者傅斯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

1.0分

?A、

中国现代史学界领军人物

?

?B、

于1948年去了

?

?C、

著有《国史大纲》

?

?D、

将西方治学方式传播到了中国

?

我的答案:C

10

汉朝时期,羌人的活动区域以()为中心。(1.0分)

1.0分

?

?B、

?

?C、

?

?D、

?

我的答案:B

11

关于良渚文化,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

1.0分

?A、

在今天长江下游地区

?

?B、

多种植小麦

?

?C、

会制造玉器

?

?D、

住房采用干栏式

?

我的答案:B

12

我国现存最早的星象物候历是()。(1.0分)

1.0分

?A、

《夏小正》

?

?B、

《天官书》

?C、

《三统历》

?

?D、

《太初历》

?

我的答案:A

13

佛教从()从印度传入中国的。(1.0分)

1.0分

?A、

西汉初年

?

?B、

西汉末年到东汉初期

?

?C、

东汉末期

?

?D、

隋朝初期

?

我的答案:B

14

关中本位政策是()对宇文泰实行的民族政策的阐述。(1.0分)

1.0分

?A、

胡适

?

?B、

寅恪

?

?C、

田庆余

?

?D、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一及答案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一 七年级数学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三大题25小题,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3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号、姓名;再用2B铅笔把对应考号的标号涂黑. 2.选择题和判断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填空题和解答题都不要抄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涉及作图的题目,用2B铅笔画图.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不可以...使用计算器.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100分) 一、 细心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7-的相反数是( ). A . 7 B . 7 1 C. 7 1 - D . 7- 2. ()2 3-=( ). A . 6 B . 9 C . -6 D .-9 3. 舟曲特大泥石流发生后,全国人民踊跃捐款捐物,到8月12日17时止,累计捐款约为3068万元,将3068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 3 1068.3? B . 3 10068.3? C . 2 1068.30? D . 4103068.0? 4.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58-=-- B .ab b a 734=+ C .5 4x x x -= D .()572=--- 5. 下列各组式中是同类项的是( ). A .a 与22 1a - B .z y x 32 与32y x - C .2x 与2y D .2 49yx 与y x 25- 6. 方程22x x =-的解是( ). A .1 B . 1- C . 2- D . 2 7. 去括号:()a b c --+=( ). A .a b c -++ B .a b c -+- C .a b c --+ D .a b c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600有4个有效数字 B .5.7万精确到0.1 C .6.610精确到千分位 D .410708.2?有5个有效数字 9. 如图,a 、b 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第9题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第7章复习 一,基本线索 前期(25-88)上升阶段 后期(89-189)衰亡时期 此后历废帝,献帝,东汉名存实亡 二,重要名词 汉光武帝汉明帝王景窦宪班超甘英梁冀李膺陈蕃张角张鲁蔡伦尚书台,御史台“三独坐”(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刺史度田事件假民公田合市党锢之祸太平道 五斗米道 三,名词解释 ,1,三独坐:东汉时,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故称。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此三官独坐一席,以示皇帝优宠。东汉初年,就恢复了西汉时设臵过的三套监察机构,而且有所加强。泛指高官显宦。 ,2,度田事件:所谓度田,就是清丈土地,包括核实户口。度田的原因是王莽末年,广大农民通过战争手段夺得了大量土地,东汉王朝需要把农民的土地和人

口数字登记起来,以便收租征役;其次,豪强地主田庄中所隐瞒的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也需要丈量和核实,以便增加政府收入。度田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租税和赋役的收入。但度田过程中,豪强势力隐瞒田地和人口,地方官吏贪于贿赂,与豪强势力勾结,对农民胡乱丈量,刘秀以“度田”不实诛杀十几个郡太守,加紧度田。这引起大姓兵长们的武装反抗,农民也从另一角度反对度田。最终,刘秀不得不对豪强势力妥协,同时取消度田。度田事件以豪强势力的胜利结束,田庄经济在东汉迅速发展起来。 ,3,假民公田:汉代经营国有耕地和安臵流民的一种方法。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使用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东汉政府还采用此办法,来解决小农破产流亡问题。(租种公田者,实际上成为被束缚在国有土地上的国家佃农。大量流民被安臵在国有土地上,使国家增加了收入,流民也暂时得到生产、生活的条件。但是,假民公田既不能抑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也不能阻止小农的破产。相反,在豪强地主把持政权的情况下,往往是“令下而奸生,禁至而诈起”,假与贫民的公田,同样会被兼并,结果都是使“豪右得固

2019-2020年初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说明:1. 全卷三个大题,共22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填空题 (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有理数3 1-的相反数是 ▲ 、倒数是 ▲ 、绝对值是 ▲ . 2. 月球表面的白天平均温度零上126°C ,记作+126°C ,夜间平均温度零下150°C ,记作 ▲ °C . 3. 生活中常有用正负数表示范围的情形,例如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C ?±)220(,由此可知在_____▲_____°C ~22°C 范围内保存该药品才合适. 4. 计算 1- | -2 | ,最后的结果是 ▲ . 5. 将有理数 8.0 , 4 , 2 1 , 0 , 2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号连接: ▲ . 6. 我国第四版人民币十元的背面图案就是珠穆朗玛峰,2005年5月22日我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再次精确测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为8844.43米,把珠峰新高度保留4个有效数字的结果是 ▲ 米. 7. 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就下降2°C ,现在地面气温是10°C ,那么地面以上7千米的高空的气温是 ▲ °C. 8. 原价为每件a 元的上衣,涨价20 %后的售价是 ▲ 元. 9. 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以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减少了 ▲ 元. 10. 如图, 小华的房间窗户由六个小正方形组成, 每个小正方形 的边长为a ,装饰物是两个四分之一圆, 窗户中能射进阳光 部分的面积是 ▲ .(窗框忽略不计)

中国古代史一览

第1章: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基础知识掌握】 —、我国早期的人类: 1、元谋人:云南;170万;最早;长江 ①半坡氏族:陕西西安;5-6千;黄河; 特点:磨制石器;弓箭;粟、菜、麻、畜禽;彩陶;村落 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4000多年前 1、炎黄时期:黄河、黄帝;上游、炎帝;南方、蚩尤;华夏族;炎黄子孙 2、尧舜禹时期:禅让:部落联盟首领推选;禹治水;私有→阶级→国家(奴隶社会) 第2章: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基础知识掌握】 —、夏朝:(前2070——前1600) 1、夏朝建立:前2070;禹;启、世袭制;国家机器:军、法、狱、城;王 2、农业生产:木、石、蚌;水利;铜器(非农);(青铜出现) 3、夏朝灭亡:桀;前1600;黄河下游、商汤 二、商朝:(前1600——前1046) 1、商的统治区域:东:大海;西:陕西西部;东北:辽宁;南:长江流域 迁都:前1300;盘庚、殷(河南安阳); 2、殷墟和甲骨文:19世纪末;龟甲、兽骨;较成熟文字;信史 3、奴隶制度:刑、狱;人祭;人殉 4、农业、畜牧业:集体耕作;畜牧多 5、青铜器:铜、锡、铅;盛器、武器、工具;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6、天文历法:夏历;殷历:闰年;日月食;

7、商文化的世界地位:疆域;青铜;文字;天文 三、西周 第3章:春秋和战国时期 【基础知识掌握】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的瓦解:(前770——前476) 1、春秋五霸:(图)齐、宋、晋、秦、楚;吴、越 2、齐桓公称霸:富庶大国 3、晋楚争霸:晋文公:生产、政治、军队;城濮之战 二、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前475——前221) 1、战国七雄:(图)(西)秦、(东)齐、(南)楚、(北)燕、(中)赵魏韩 2、封建制的确立: 3、商鞅变法:前356:秦孝公 4、都江堰和郑国渠:(图)李冰,成都,“天府”;郑国,咸阳,400万,泾-洛 第4章:春秋战国文化

2020年初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初一上学期期中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每空2分,计48分) 1、一个数的相反数是3,这个数是 ,比较大小:5 2___43-- . 2、一个数的绝对值是+0.5,这个数是 。 3、小明在新华书店以9折优惠,用m 元人民币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原价是 元。 4、比-3大的负整数有 ,不大于2 1 3 的非负整数有 。 5、比-0.18小0.0018的数是 。 6、点a,b 的位置如图,则a+b 0,-a+b 0。 7、()=-?20012000 8125.0 。 8、4 3 43?- 写成幂的形式是 ,其中 为底数。 9、把数1999精确到百位是 ,把0.03096保留三个有效数字为 。 10、已知:29.1513.122=,7.145263.52 =,那么()=-2 123.0 ,()=-3 63.52 。 11、最大的负整数是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12、若0πx ,则=+x x ,=x x 。 13、把多项式3 3 2 2 33x y xy y x -+-按x 的降幂排列为 。 14、已知:2 12 1 b a m -与n b a -125是同类项,则m= ,n= 。 15、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则()cd d c b a 3-? +化为 。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42分) 1、下列各式中,符合代数式书写格式的是( ) A 、2?cd B 、2 3 15m C 、bc a ÷ D 、 2 xy 2、代数式b a 8 -表示( ) A 、a-8除b 所得的商 B 、a 除以b 减去8 C 、b 除以a-8的商 D 、a 与8的差除以b 的商 3、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是正数,那么这个数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不是零 D 、非负数 4、+7,+2,-12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 、4 B 、38 C 、-38 D 、-4 5、近似数4 1030.2?的有效数字有( ) A 、5个 B 、3个 C 、2个 D 、以上都不对 6、代数式中,x a xy xy a ,2 2 ,0,75,2,12+- +中属于单项式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下列各组不是同类项的是( ) A 、n a n a 2 2 96-与 B 、33 2 121xy y x - 与 C 、3 3 22bax abx 与 D 、3 2123 3 ya y a 与 8、设n 是有理数,下列代数式的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 A 、n-2000 B 、2000n C 、20002 +n D 、n 9、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若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位置,而其商不变,则这两个数是( ) A 、一定是互为倒数 B 、一定相等 C 、一定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D 、一定互为相反数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的系数为0 B 、x 的指数为0 C 、2 32x 是五次单项式 D 、-ab 系数为-1 11、下面四个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6 4 3 103.02.0---φφ B 、()()3 6 4 2.010 3.0---φφ C 、()()4 3 6 3.02.010---φφ D 、()()6 3 4 102.03.0---φφ 12、已知b a b a -==则,2,5的值是( ) A 、3 B 、7 C 、3或7 D 、73±±或 13、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为a ,十位数字为b ,百位数字为c ,那么表示这个三位数的代数式是( ) A 、abc B 、a+b+c C 、100a+10b+c D 、100c+10b+a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1

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 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 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殷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春秋 (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齐国成为东方强国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经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东方霸主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争霸格局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 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定都咸阳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9年) 公元前3世纪,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形成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24年,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 公元前127年、121年、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与匈奴三次大战

2019高考前选择题专练之中国古代史(可编辑修改word版)

【题组24】 名校模拟题之中国古代史 1、据《周礼》记载,大司马的属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ft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遂人“以土地之图经田野”。这一记载反映出西周 A.中央集权开始萌芽B.分权制约意识巳经出现 C.国家专营局面形成 D.地图绘制已有相当水平 2.对于秦始皇“焚书”事件,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为“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而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解》中则记述为“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据此可知 A.两种记述因差异过大均不足为信 B.历史记述会因依据不同而相异 C. 各种历史记述都需通过考古实证 D.时间性决定历史记述的真实度 3.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集权政治的趋向B.宗法观念的消亡 C.生产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完善 4、《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 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 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 5、白狄鲜虞建立的中ft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ft中ft 1 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ft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ft 国文化 A.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B.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国 C.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D.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好 6、.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 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融的加快B.宗法观念的增强 C.变法运动的推动D.自然科学的进步 7、《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 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 【题组25】 1.图4 为全国出土的不同时期铁农具数量对比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初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初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15分) ()1.--______isthatoverthere? --_______isanapple. A.What;It B.What;That C.Whatcolor;It D.When;That ()2.Thisis______orangeandthatis_____jacket. A.a;an B.an,a C.a;a D.an;an ()3.---Isthat______ruler? ---No,itisn’t.It’s______ruler. A.you,my B.your,his C.my,you D.you,I ()4.Look!Thisisapicture_______mybedroom._____bedroomisti dy. A.of,A B.of,The C.for,A D.for,The ()5.---Isthisanapple? ---Yes,_________. A.it’s B.thisis C.itisn’t D.itis ()6.--____yourbrotherhaveabasketball? --Yes,butanoldone. A.Are B.Is C.Does D.Do ()7.---_______istheboywithapairofglasses?

A.Where B.Who C.What D.How ()8.Here______myfamilyphotos. A.am B.are C.is D.be ()9.ThisisJack.ThatisMary._______aremycousins. A.He B.It C.She D.They ()10.---Isthatgirlinredskirt______classmate? ---No,sheisn’t._______isthegirlinyellowone. A.your,Mine B.yours,My C.your,My D.yours,Mine ()11.I_____aclock.It______blue. A.has,have B.have,is C.has,is D.have,have ()12.Thisis_______bedroom. A.JennyandMaria’s B.Jenny’sandMaria C.Jenny’sandMaria’s D.JennyandMaria ()13.Look,thesetofkeys_____ontheteacher’sdesk. A.are B.were C.is D.was ()14.---Isthecat______thebed? ---No,itisn’t.It’s______thedoor. A.under,under B.on,in C.under,behind D.in,in ()15.Myfriend______haveaTV,buthe______acomputer. A.don’t,has B.doesn’t,have C.doesn’t,has D.don’t,have 二.完形填空(10分)

初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doc

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初一年级数学学科 考试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20 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8 分) . 1、-2018 的绝对值是. 2.、如果向东走100 米记做 +100 米,则向西走150 米记做米. 3a2 b . 3、单项式的系数是 4 4、比较大小:-3.14 - .(填>、<或=) 5、2017 年 10 月 19 日,中共十九大顺利召开,会上习主席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就,其中6000多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 000 亿斤,数据12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6、已知31=3,32=9,33=27,34=81,35=243,归纳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的规律,猜测32017 的 个位数字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3 分,共24 分) 7、在代数式x 2 2, 3, x 2 2x 5 π, 2 1 3, x x 1 中,整式有()个 x A. B. C. D. 8、今天教室的温度是8 ,室外的温度是,则室内外的温差为() A. B. C. D. 9、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为() (- -1) 2 A.B(.-1)与 1 与 C.与 D. 与 10、昆明港是滇池沿线建设、停靠点的总称,沿线设大观楼、海埂、斗南、昆阳、海口及郑和宝 船 6 个码头。现有两船同时从海埂码头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 的速度都是50 km / h,水流速度是 a km/ h.则2h后两船相距() km . A. 100 B.200 C.2a D. 4a 11 、如果单项式- x a y3与是同类项,那么, b 的值分别为() A. =2, b=2 B. =1, b=2 C. =1,b=3 D. =2, b=3 12 、已知 ( m 2 n 3 0 则m n等于()2) A. 8 B. -8 C. 6 D.-6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 1、原始社会:禅让制(民主推选首领) 2、奴隶社会:世袭制(禹传启,家天下) 3、封建社会: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朝),科举制(隋朝)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㈠发展历程: 1、萌芽:战国、法家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初步建立: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3、正式建立:秦朝表现:政治上“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 设郡县制”,思想上“焚书坑儒”。 4、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确立儒思的正统地位。 5、完善:隋唐⑴实行“三省六部制”。⑵实行“科举制”(创立:隋炀 帝,进士科。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考诗赋。衰落:明朝八股取士。废除:清朝。影响:改善用人制度;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6、新发展:宋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 书省,简称“行省”,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7、强化:明清⑴明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中央废中 书省、丞相,权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削藩、迁都北京。⑵清朝: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㈡发展总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三:清明统治(封建治世)1、文景之治(西汉):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以德化民。2、贞观之治:勤政爱民;轻徭薄赋; 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人才和重视纳谏。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4、开元盛世: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5、康乾盛世。 中国古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1、从战国到秦汉时期,思想界呈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 统一。)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中国古代史之夏朝

中国古代史之夏、商、西周 一、朝代更替 夏(前2070—前1600)禹---启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共天下----家天下末王夏桀 商前1600---前1045)汤建都亳(后屡迁)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 末王商纣 西周(前1046---前771)周武王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前841年“国人暴动” 二、政治制度 1.夏、商:王位:王位世袭制(家族世袭父子相传兄终弟及神秘色彩) 行政管理:中央---相卿士 地方---侯伯 评价: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2.西周:A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有效治理新扩疆土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 分封内容:土地人口 特点受封者权利:相对独立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受封者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积极---天子对地方统治加强扩大统治区域拱卫王室 消极---相对独立实力渐大周王衰败分封破坏 B 宗法制 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持续解决贵族间权利、财产、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提供分配方案 特点:依据父系血缘关系亲疏 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贵族特权维护内部稳定 把“国”与“家”结合在一起 随血缘关系的松弛而破坏影响深远 C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分封制是分配权力宗法制是分配权力的原则 宗法制是核心 D 礼乐制

三、经济 A农业: 1.土地制度---井田制 2.生产工具---木制石质骨质少量青铜工具 3.耕作方式---奴隶与庶民集体耕作 4.生产技术---开沟排水杂草沤肥 5.作物种类---粟稻 B 畜牧业: 占有重要地位饲养家畜多除食用外用于拉车和祭祀 C 手工业:(以青铜器为代表—官营) 1.青铜器---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夏朝较少商与西周鼎盛 2.玉器--- 商代精美 3.纺织业---最早养蚕缫丝商有织机西周有斜纹提花织物 D 城市与交通 1.交通工具车船橇 2.商周道路宽阔有旅舍邮驿传递制度 3.商朝--商民善经营以贝为货币商都繁华 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8分) 1.夏朝的建立使得禅让制被()所代替。 2.商朝时,中央设相、卿士,而地方则是封()和()。 3.分封制的目的是(),授予()、()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一定 的()和人民,让其建立王国,拱卫王室。 4.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随从作战、()和朝见述职的 义务;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国内继续()。 5.宗法制的目的是加强()、解决( )。 6.分封制用父系()的亲疏来维系,实行()继承制。()是天下的大 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7.商民之所以被称为商人是因为(),通用货币是()。 8.夏商西周时期的农具以()为主。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 纺织:纺织技术萌芽 原料:麻、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 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商业:早期交换 政治:出现城 禅让制 贫富分化产生 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 绘画:陶器图形、壁画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 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 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 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 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商周) ·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 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 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 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 功臣:姜尚:齐 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 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文化:文学:《诗经》 ·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 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 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战国(前476~221) 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水利:李冰都江堰(川) 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 冶炼:淬火的钢件 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 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 文化:儒: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天行有常”(天人关系) “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 “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 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

中国古代史划分

远古:从距今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这段时期,也就是原始社会。 上古:较早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夏商周秦汉这个时期。有时亦兼指史前时代。 中古:较晚的古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 古代: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区别于‘近代、现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19世纪 中叶以前。1840是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线。 近代: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 现代: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一段时期。 PS:当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 远古、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讲中国古代史,先要明白几个时间段:宋元明清时期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 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在50亿年以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以前出现的,人类是500万年以前出现的,所以我们的老祖先盘古氏距今至少有500万年的历史了。 盘古氏下来就是天地人三皇,这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没有文字只有传说,所以太古史 不可考证。《鉴略妥注》是儿童读的历史课本,里面唱道: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 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是穴居,住地窖、山洞,即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 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接着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 也就是"火帝"的时代了。 火帝下来是龙师伏羲氏,伏羲也写作"伏牺",就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个时期就是历史学 家说的"狩猎阶段"。伏羲氏姓风,号太昊,这个时候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长着马头、龙身 的怪兽。它身上的毛带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划出八卦的 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人类文明进入了渔猎时代。因为伏羲氏见到了 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有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在位115年。 人类学会使用火以后,文明阶段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冠军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姓姜,号 炎帝,他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所以神农氏也是"火帝"。神农氏选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在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又是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

海淀区上学期初一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2015年初一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多项式3x 2-2xy 3-2 1y -1是( ). A .三次四项式 B .三次三项式 C .四次四项式 D .四次三项式 2.-3的绝对值是 A .3 B .-3 C .- D . 3.若|x+2|+|y-3|=0,则 x-y 的值为 ( ) A .5 B .-5 C .1或-1 D .以上都不对 4.13 - 的相反数是( ) A .13 B .13- C .3 D .﹣3 5.2014年5月2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这份有效期为30年的合同规定,从2018年开始供气,每年的天然气供应量为380亿立方米,380亿立方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3.8×1010m 3 B .38×109m 3 C .380×108m 3 D .3.8×1011m 3 6.计算(a 2)3÷(a 2)2的结果是 ( ) A .a B .a 2 C .a 3 D .a 4 7.下列因式分解中,正确的有( ) ①4a﹣a 3b 2=a (4﹣a 2b 2); ②x 2y ﹣2xy+xy=xy (x ﹣2); ③﹣a+ab ﹣ac=﹣a (a ﹣b ﹣c ); ④9abc﹣6a 2b=3abc (3﹣2a ); ⑤x 2y+xy 2 =xy (x+y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5个 8.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 .x 2﹣xy+x=x (x ﹣y ) B .a 3﹣2a 2b+ab 2=a (a ﹣b )2 C .x 2﹣2x+4=(x ﹣1)2+3 D .ax 2﹣9=a (x+3)(x ﹣3) 9.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A .a <b B .|a|>|b| C .-a <-b D .b -a >0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 1、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3、陈高华、陈智超等著:《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修订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三版,中华书局,2017年。 4、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 6、朱维铮:《中国经学史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7、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2014年5月。 8、荣新江:《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9、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增订本),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 10、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 1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3月。 12、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7月。 13、林剑鸣:《秦汉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 14、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重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月。 15、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9月。 16、胡宝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17、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18、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4月。

中国古代史政治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九)·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统一问题 在中国历史的漫长历程中,国家曾经出现过几次分裂局面,但更多的仍是统一时期,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一、中国古代史上的分裂和统一 1、中国古代史上分裂和统一概况 政治分裂时期四个实现全国统一的王朝九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 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注意:北宋的统一是局部性统一,只是完成了中原汉族地区的统一。在中国范围内,还存在与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2、中国古代史上,国家分裂的原因和王朝统一的条件 分裂时期分裂原因 统一 王朝 统一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分封制发展的必然 结果,加上周王室东迁 以后,王室衰微,诸侯 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 令,各诸侯国之间争霸 兼并战争不断 秦朝 (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 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2)春秋战国长期战乱,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 渴望统一 (3)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 统一战争的条件 (4)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制定出正确地统 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割据 势力的恶性发展;少数 民族南下,民族政权之 间长期混战不休 隋朝 (1)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的条 件成熟(2)北方经济的恢复,江南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 济基础 (3)隋文帝进行改革,增强了国力,并且加强军队建设,制定正确的 战略策略 (4)陈朝政治腐败,军纪松弛 五代 辽宋夏金元时期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的发展;少数民族政权 的崛起 元朝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统治集团,代表了从奴隶主贵族转化过来的 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掌握着强大的军事武装 (3)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4)南宋等政权的腐朽没落 3、中国古代史上四个大一统王朝 朝 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 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对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争。袁绍于公元199年灭了公孙瓒,地跨青、冀、并、幽四州,势力很强。他想以消灭公孙瓒之余威,率兵南下,一举消灭曹操,进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全部纳在他的统治之下。袁绍以精兵十万,劲骑万余匹,南渡黄河。袁绍虽兵多粮足,但内部矛盾重重,军纪松弛,人心涣散。曹操能用于迎击袁绍的士卒虽不过两、三万人,兵、粮都远不及袁绍;可是曹操的统治集团内部比较稳定,将士用命。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十月,他以五千奇兵,夜袭袁绍军于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的乌巢,全烧袁军粮食、辎重一万余车,袁军大乱。他又乘势以万人,大破袁军主力于官渡,全歼袁军七万余人,袁绍仅率八百骑兵逃回河北。这就是历史上以弱性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袁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以后,袁绍病死。曹操在巩固了他在兖、豫地区的统治之后,又进兵河北,消灭了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袁熙等势力。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又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打败与袁氏勾结的乌桓头人,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赤壁之战别称乌林之役。东汉末,曹操先后平定袁术、吕布、袁绍父子后,据有河北及中原大部。建安十三年(208)七月南征荆州,欲进而统一南方。时荆州牧刘表卒,表幼子琮举州降。寄寓于刘表的刘备,自樊率众过襄阳,退至当阳,遣关羽率水军往江陵接应。操率轻骑五千穷追,于当阳长坂大破备军,备率余众与羽及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会于夏口。操军夺取江陵,将顺流东下,并写信给孙权招降。备遣诸葛亮请教于孙权,权犹豫未决,亮指出操军远来疲弊、不习水性、荆州民未服,孙刘合力必能破操,则鼎足之势成。张昭等则以势力悬殊,不如迎之。鲁肃劝权不可放弃已据江南之局面,周瑜力言操军可破之理由,权乃决心应战。以瑜、程普为左、右督,以肃为赞军校尉,率兵三万与备两万会于樊口,时操军约二十余万。是年东战于赤壁。时操军已有疫疾,初战不利,退至乌林,操军战船首尾相连,瑜将黄盖献计伪降,以斗舰十艘满载引火物,及接近操船舰同时发火,烧尽北船。时东南风急,遂沿及岸上营地。操军大溃,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率军继进,操遂烧余船资,从华容败逃。瑜、备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是役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操留曹仁、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备旋地荆州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后又得益州,遂与孙、曹渐成三足鼎分之势。 屯田亦称屯垦,即对土地所行之有组织垦种。西汉以来,历代为解决军粮供给、军费开支及补充国库储备,多组织兵士、利用人犯或招募农户垦种。主要采取军屯和民屯两类形式。军屯即以军事组织形式由军兵及其家属进行屯种,民屯即以民户为主体之有组织屯种,其中包括一般民户屯种及罪犯屯种。为了解决军队的粮食问题,曹操接受了枣祗、韩浩等人的建议,实行屯田。民屯的农民称屯田客或典农部民,与国家按四六或对半分成。军屯的生产者称屯田兵或田卒。屯田制度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唐宋时,称军屯为屯田,民屯为营田。金元屯田甚盛,元代除军屯、民屯外,并有军民混合屯。明代掌于工部屯田司。清沿明制,而屯田规模更大。历代所行屯田,组织性强,耕种面积大,便于水利建设,变大片荒地为良田,对当时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发展生产、开发边疆起到积极作用。 曹魏屯田曹操实行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屯田分民屯和军屯。民屯就是招募流亡农民,把他们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几十人为一屯,在屯田官吏管理下,垦荒种地。屯田农民要把收获物的一半或一半以上交给政府,不服徭役,但不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