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管理规范(V1.0)

测试用例管理规范(V1.0)
测试用例管理规范(V1.0)

测试用例管理规范(V1.0)

1 总则

1.1 说明

软件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质量,与测试执行的程度和力度密不可分。测试用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确定一组最有可能发现某个错误或者某类错误的一组测试数据。测试用例不但构成了设计和制定测试过程的基础,而且测试的深度与测试用例的数量成正比。判断测试是否完全的一个主要评测方法是基于需求的覆盖,而这个又是以确定和执行的测试用例的数量为依据的。如今,用户对手机软件质量要求日趋严苛,几乎对每一种现实中可能发生的操作都要求软件保证正确。在这种情况下,完全覆盖测试和大量用例验证不可避免,而测试工作量又与用例数量成正比,因此,该如何兼顾测试工作量和效率,如何测试,用什么方式测试,在什么环境和什么条件下测试,如何避免重复测试,已成为测试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本规范就是从以上列举的方面出发,通过对测试用例科学化的组织、归纳和管理,来指导测试行为,提高测试效率,保证软件质量。

1.2 测试用例意义

1.2.1 对降低项目风险的意义。

在设计测试用例的过程中,测试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需求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发现需求中某些功能描述得不够详细或者有歧义的地方,可提早发现问题,降低项目风险。

1.2.2 对测试与开发的意义。

测试用例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测试工作的有效程度。一个好的测试用例使得测试工作事半功倍,并且能尽早的发现一些隐藏的BUG,测试用例的设计是软件开发中的重中之重。

1.2.3 对测试过程的意义。

测试的目的是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可能多的找出系统的缺陷。这就要求在测试中,尽可能完全的走完系统的所有流程,保证所有的功能点都经过测试。而测试过程是由人来执行的,不可避免的会遗漏一些应该测试的内容,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测试不全面的问题。再者,对手机软件开发而言,需求变更频繁,经常需要对同一个功能反复测试多遍。很有可能第一轮测试得比较全面,当进行第二轮测试的时候,可能也会遗漏某些功能点。为规避这种风险,通常引入测试用例来指导我们的测试行为。当需求入基线后,测试人员开始介入项目,对需求进行分析,并设计出详细的测试用例,以对测试行为进行科学化的组织和归纳。这样在测试执行时,只需按照设计好的过程去执行,就可避免由于人为原因而造成的测试不全面的问题。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软件测试组。

手机软件黑盒测试整个过程。

手机软件自动化测试、白盒测试部分过程。

测试用例建设整个周期。

3 测试用例编写规范

3.1 测试用例编写格式及要求

3.1.1 测试用例定义

测试用例是为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的结果。测试用例是执行的最小实体。简单地说,测试用例就是设计一个场景,使软件程序在这种场景下,必须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达到程序所设计的执行结果。

3.1.2 测试用例特征

1)最有可能抓住错误的。

2)不是重复的、冗余的。

3)一组相似测试用例中最有效的。

4)既不是太简单,也不是太复杂。

3.1.3 测试用例必要元素及描述

1)用例编号。

用来标识测试用例,编号是唯一的,由测试组根据具体情况统一管理,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以及测试用例的跟踪、更新、维护。

2)用例标题。

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

3)测试目的。

测试用例的编写目的,在于验证一个什么样的功能点。

4)预置条件。

执行测试用例必须的条件。

5)正确顺序及操作步骤。

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对于复杂的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输入需要分为几个步骤完成,这部分内容在操作步骤中详细列出。

6)预期结果及判定原则。

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根据软件需求中的输出得出。如果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得到的实际测试结果与预期结果不符,那么测试不通过;反之则测试通过。7)测试用例级别。

用来衡量测试用例的重要性,测试组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统一标准。

关于测试用例的优先级别的设定:

高 - 基本的功能

中 - 错误的条件,界限用例(最大值,最小值...)

低 - 极端的条件,边缘用例

3.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与技巧

3.2.1测试用例设计原则

1)测试用例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并覆盖各种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合法的和非法的、边界的和越界的、以及极限的输入数据、操作和环境设置等。

2)测试结果的可判定性。即测试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是可判定的,每一个测试用例都应有相应的期望结果。

3)测试结果的可再现性。即对同样的测试用例,系统的执行结果应当是相同的。

4)可操作性。测试用例中应写清测试的操作步骤,不同的操作步骤相对应的操作结果。

3.2.2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3.2.2.1等价类划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时,完全不用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所谓等价类划分是指一组被选择的值,这些值分别代表了众多可能的输入值,程序对其处理的方式都是一样的。等价类划分方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一部分中选取少数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等价类的划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无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不合理的,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在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设计。

3.2.2.2边界值分析

在设计测试用例确定输入和输出参数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边界值分析方法,采用边界值分析设计的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能力最强。边界值分析也是一种黑盒测试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人们从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在输入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3.2.2.3错误推测法

测试员也可以靠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写检查这些错误的例子。这就是错误推测法。错误推测法的基本想法是: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它们选择测试用例。

3.2.2.4因果图

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一开始就可以选用因果图法。如果在测试时必须考虑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可使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3.2.3 测试用例设计注意事项

1)需要有一个具有自我解释功能的标题,将测试的目的说清楚。(如,插入大小为10K的jpg图片至当前页。)

2)足够详细准确的内容,即使是一个对所要测试的内容根本不了解的新手,也能准确的按照所写的测试用例完成测试

3)拒绝重复的测试用例

4)不要有模糊的,个性化的和想当然的测试用例。(如,插入各种大小的jpg图片至当前页。)5)尽量提供一些于测试用例相关的参考

6)做好测试用例自检

(a)测试用例的标题是否体现了该用例详细而精确的目的性

(b)测试用例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是否能让他们精确的执行

(c)测试用例是否有重复

(d)测试用例中的步骤是否清晰,让人一看就能很明白的执行

(e)定义的执行结果是否能让人很清楚的意识到执行完这个用例后是成功还是失败

3.2.4测试用例评审

3.2.

4.1 测试用例评审意义

测试用例设计完毕后,必须进行同行评审。测试用例应该由产品相关的软件测试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评审,提交评审意见,然后根据评审意见评定设计的测试用例是否合格,是否需要更新测试用例。如果认真操作这个环节,测试用例中的很多问题都会暴露出来,比如用例设计错误、用例设计遗漏、用例设计冗余、用例设计不充分等等;如果同行评审不充分,那么,在测试执行的过程中,上述本应在评审阶段发现的测试用例相关问题,会给测试执行带来大麻烦,甚至导致测试执行挂起。因此,定期的对设计完成的测试用例进行评审,对提高测试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3.2.

4.2 测试用例评审内容

测试用例在设计之后需要经过评审,需要评审的内容如下:

1)用例是否完整?是否每一个需求都有其对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

2)是否每一个设计元素都有其对应的测试用例来验证。

3)事件顺序,能否产生唯一的测试目标行为。

4)是否每个测试用例都阐述了预期结果。

5)是否每个测试用例、或每组相关的测试用例都确定了初始的测试目标状态和测试数据状态。

6)测试用例是否包含了所有单一的边界。

7)测试用例是否包含了所有的业务数据流。

8)是否所有的测试用例名称,ID都与测试工件命名约定一致。

9)测试用例评审时需要参加的人员: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员,测试设计员,测试员。

补充:目前测试组测试用例评审工作开展要求

1)测试用例在评审时间上,占整个测试用例编写时间的40%以上。

2)各模块未评审的测试用例数量累计到100条时,必须进行评审。

3)测试用例评审内容见:3.2.3.2 测试用例评审内容。

4)测试用例评审人员为测试组全体人员。

5)评审进行方式:由测试组其他测试人员对模块负责人所编写的测试用例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测试用例将加入到测试用例中;评审未通过的测试用例,将被从测试用例库中删除。

4 测试用例执行规范

4.1 定义用例执行顺序

在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定义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对测试的执行效率影响非常大。比如某些测试用例的执行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甚至需要多方外界条件的协助。那么在编排测试用例执行顺序的时候,应该考虑把这部分测试用例放在最后执行。如果在测试进度很紧张的情况下,优先执行这部分测试用例,不仅影响进度,耗费多方资源,还会严重影响测试人员的心情,进而导致匆忙地执行后面的测试用例。这样测试用例的误测、漏测就不可避免,严重影响软件测试效率。因此,合理定义测试用例的执行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4.2 明确记录测试过程

测试执行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测试过程记录。如果测试执行步骤与测试用例中描述的有差异,一定要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更新测试用例的依据;如果软件产品提供了日志功能,比如

有软件运行日志、用户操作日志,一定要在每个测试用例执行后,记录相关的日志文件,作为测试过程记录,一旦日后发现问题,开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测试记录方便的定位问题。而不用测试人员重新搭建测试环境,为开发人员重现问题。

4.3 全面观察用例执行结果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测试的实际输出结果与测试用例中的预期输出结果一致的时候,是否可以认为测试用例执行成功了?答案是否定的,对于较复杂的功能,即便实际测试结果与测试的预期结果一致,也要重复测试一到两次。全方位观察软件产品的输出可以发现很多隐蔽的问题。

4.4 及时确认发现的问题

测试执行过程中,如果确认发现了软件的缺陷,那么可以毫不犹豫的提交问题报告单。如果发现了可疑问题,又无法定位是否为软件缺陷,那么一定要保留现场,然后知会相关开发人员到现场定位问题。如果开发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确认是否为软件缺陷,测试人员给予配合;如果开发人员定位问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测试人员千万不要因此耽误自己宝贵的测试执行时间,应配合开发人员记录重现问题的测试环境配置,交由开发人员继续定位问题。

4.5 保持与开发人员良好的沟通

测试执行过程中,当你提交了问题报告单,可能被开发人员无情驳回,拒绝修改。这时候,只能对开发人员晓之以理,做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首先,要定义软件缺陷的标准原则,这个原则应该是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都认可的,如果没有共同认可的原则,那么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对问题的争执就不可避免了。此外,测试人员打算说服开发人员之前,考虑是否能够先说服自己,在保证可以说服自己的前提下,再开始与开发人员交流。

5 测试用例更新及维护

随着项目的增加,用例库的数据随着项目的进展动态变化也是需要维护的,主要包括:不合适用例的修改、冗余用例的删除、测试用例的增加,并对进行的操作在备注中添加修改者以及修改时间和改动原因。

6 测试用例建设及总体规划

6.1 概要

从软件测试角度来看,手机软件测试属黑盒测试范畴,仍是建立在测试用例基础上的手工测试。因此,加强测试用例建设是很重要的。测试用例建设,一是在于积累覆盖手机各功能点的测试用例;二是在于形成良好的测试用例评审制度;三是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的执行测试用例的方式,指导测试行为,提高测试效率;四是培养测试人员自觉更新维护测试用例的意识及测试经验。测试用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提高测试用例质量、增加测试用例数量,以满足覆盖手机所有功能点的测试需求,是当前测试用例建设的首要任务。从时间上来说,我们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来进行测试用例各方面的积累。包括编写方法与技巧、评审制度、执行方式、管理与维护。从数量上来说,至少应完成8000至10000有效测试用例,才能覆盖手机基本功能点,满足多方面测试需求。

6.2 测试用例建设必要性

在测试执行过程中,因测试人员个人能力、经验的差异,导致对模块功能测试的全面性会有所不同。因此,测试执行前,准备大量有针对性地测试用例,来覆盖各模块的所有功能点,

以及弥补测试人员个人考虑问题的局限性是非常必要的。

6.3 测试用例建设目标

6.3.1 测试用例编写

编写了测试用例,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做好测试工作。测试用例只是用来达到测试覆盖和进行测试经验积累的一种手段。因此,测试用例建设的目标之一,是通过对测试用例的编写,让测试人员加深对各模块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测试能力,积累测试经验。

6.3.2 测试用例评审

缺乏评审,测试用例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既不能保证测试用例的质量,又会造成各方资源的浪费,增加测试人员工作量。因此,坚持定期的对编写的测试用例进行评审,对保证测试用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6.3.3 测试用例执行与维护

测试用例的编写过程和质量,并不是测试用例工作的全部,测试用例的执行、维护才是这项工作的重点。编写好的测试用例必须认真执行与维护,否则,将不会对实际的测试工作带来明显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测试工作量的增加和资源浪费。测试用例编写出来了,但它毕竟是一份文档,是死的,我们需要活用它。也就是说,测试用例还需要一个相配套的使用策略。比如,对某个软件版本的测试,根据实际的项目情况(如测试时限,人员及其水平,目标软件的品质等)对测试用例库进行筛选和打包,制定合适的测试方案。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测试用例的效果。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测试用例执行方式,自觉的测试用例维护意识,是测试用例建设的重要目标。

6.4 测试用例建设实施过程

6.4.1 从不同测试需求覆盖手机功能点

测试用例应能满足手机功能性测试与非功能性测试的需求。测试用例必须覆盖手机各功能的所有功能点。

功能性测试包括:

1)常规测试。主要针对手机功能实现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从模拟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设计测试场景,进行正确的操作,输入正常的参数,检验手机功能的正确性。

2)异常测试。主要针对手机功能实现的健壮性进行验证。设计异常操作场景,设计异常输入值等,检验手机功能在遭遇异常时的表现情况。

非功能性测试包括:

1)交叉测试。让手机保持在某一状态,在遇到意外事件干扰时,检验手机功能表现情况。2)兼容性测试。检验手机功能的兼容能力。比如对SIM卡的兼容性,对TF卡的兼容性,对不同网络,不同品牌手机的兼容性等等。

3)可靠性测试。主要针对手机相关功能使用成功率的测试。比如,拨号连接成功的概率,发送信息成功的概率等等。

4)极限测试。检验手机软件某些功能在一些极限条件下的表现。比如,在SIM卡容量将满时,在手机内存空间不足时,进行其他操作,如W AP上网,收发信息等手机软件的表现。

5)压力测试。在不断增加输入条件,以及输入参数值的情况下,观察软件相应功能的表现。

如,在关机状态下,连续的向测试机发送50条信息,观察手机在开机后接收信息时的表

现。

6)UI测试。按手机功能需求规格书要求,设计测试用例,检验手机功能操作流程,UI界面等是否符合功能规格书的要求。

7)性能测试。对手机整体功能的验证,主要是对手机软件反应速度,单个操作响应时间的测试。如,在存储大量短信的情况下,手机软件反应速度;或登陆W AP时的响应时间等。

6.4.2 分不同模块管理和维护

手机功能点庞杂,需运用大量的测试用例进行覆盖和验证。手机功能需求变更频繁,测试要求严格,需适时的对测试用例进行更新和维护,以满足实际测试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应采用分模块管理和维护的策略,一方面可以分担测试用例更新和维护的工作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测试用例更新和维护的速度,保证测试用例的质量。

具体方式如下:

1)每位测试员负责二至三个模块的测试用例编写。

2)测试员间需常交换负责的模块,从不同角度完善模块用例。

3)坚持评审,清除无效用例。

4)适时添加多方面获取的有效用例。

5)定期管理和维护,保持用例库的稳定,健壮。保证各模块用例的完善,和有效性。

6)根据不同平台,不同项目的测试需求更新和调度测试用例。

6.5 测试用例建设注意事项

1)测试用例非常重要,但不要对测试用例期望过高,测试用例并非万能。成功的测试,应同步采用多种策略。

2)测试用例是一件要求非常细致的工作,应合理分配投入的资源,平均分担工作量。

3)加深对测试用例的理解,应坚持长期学习设计测试用例所需要的技术知识。测试用例的设计离不开技术(虽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否则,将导致测试用例的设计很片面,且过于主观,实际意义不大。

4)坚持严格评审。

5)定期按需更新。

6)科学组织,执行。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 1. 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并可以对测试工作勺效率和质量勺提高产生积极勺作用。 2. 测试环境搭建原则 测试环境搭建之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所需计算机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勺硬件配置要求,包括 存和硬盘勺容量、网卡所支持勺速度等 ; 部署被测应用勺服务器所必 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勺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勺相关补丁勺版本 ; 用来执行测试工作勺计算机所必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艮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 本; 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 境的备份; 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 ; 执行测试工作所需要使用的文档编写工具、测试管理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缺陷跟踪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名称、版本、 License 数量,以及所要用到的相 关补丁的版本。对于性能测试工具,则还应当特别关注所选择的工具是否支 持被测应用所使用的协议 ; 测试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是否需要 ; 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或用户环境搭建。 3. 测试环境管理 、设置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 每条业务线或测试小组应配备一名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其职责包括: u 测试环境搭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WE 曲艮务器等必须软件 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编写 ; u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硬件配置、 IP 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 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 ; 管理规 范 CPUl 勺速度、内

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目录 第壹章可行性分析方案 1.1引言 (1) 1.2系统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意义 (1) 1.2.1背景 (1) 1.2.2必要性 (2) 1.2.3意义 (2) 1.3拟建系统的候选方案 (2) 1.3.1候选方案壹 (2) 1.3.1候选方案二 (2) 1.4可行性论证 (2) 1.4.1经济可行性研究 (2) 1.4.2社会可行性研究 (3) 1.4.3技术可行性研究 (3) 1.5几个方案的比较 (3) 第二章系统说明书 2.1引言 (4) 2.1.1系统的名称 (4) 2.1.2系统功能和系统目标 (4) 2.1.3系统开发的背景 (4) 2.2项目概述 (4) 2.2.1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 (4) 2.2.2现行系统的调查情况 (5)

2.2.3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5) 2.2.4人事管理系统模块图 (9) 2.3实施计划 (9) 2.3.1工作任务的分解 (9) 2.3.2进度 (10) 第三章系统设计说明书 3.1引言 (11) 3.1.1项目背景 (11) 3.2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11) 3.2.1模块设计 (11) 3.2.2模块划分及功能介绍 (13) 3.3运行测试 (14) 第壹章可行性分析方案 1.1引言 项目名称:人事管理系统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于开发过程中,我们为了尽量给用户以方便,考虑到用户需求的实际情况,建立较为简单易明的系统服务,开发此系统无论于经济上,操作上,仍是于技术上均是可行的。 本次可行性方案的编写目的于于研究公司的人事管理部门的人事管理系统的各种需要。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壹个具体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通过它能对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方便了使用,通过壹系列的操作能够快速、可靠的进行人事档案的更新、查找,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必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开发与应用 73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The Design and I m p lementati on of Enter p rise Pers onnel Adm inistrati on System 李永琴3 L I Yong -qin doi:10.3969/j .issn .1672-9528.2009.03.025 摘 要  今天,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各个部门的重要财富。建立一个满足各级部门信息处理要求的行之有效的信息系统也成为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应运而生。本文着眼于企业人事管理的特殊需求,详细分析了人事管理系统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关键词  MS S QL Server VB6.0 M I S 人事管理 Abstract Today,inf or mati on res ource has become an i m portant wealth in all sect ors .The establish ment of an inf or mati on syste m at all levels t o meet the inf or mati on p r ocessing require ments of vari ous depart m ents has be 2come an i m portant fact or which a cor porati on or an organizati on can survive and devel op for .Cor porati on pers onnel manage ment syste m ca me int o be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 pecial needs of cor porati on pers onnel manage 2ment,detailed analysis the features of pers onnel manage ment syste m,and then designed and realized the cor pora 2ti on pers onnel manage ment syste m. Keywords MS S QL Server VB6.0 M I S Pers onnel manage ment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数据库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工作和搜索数据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千千万万的数据库被应用于商业管理、政府办公、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等方面,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使数据库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网络环境,提高办公效率和指挥自动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基本完成了企业信息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办公自动化网、办公宣传网、后勤保障网已经发挥了巨大的效能,各种专用网络系统也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之中。 Client/Server 结构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计算模式。它的优势 3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 250014 在于广泛地采用了网络技术,将系统中的各部分任务分配给分布在网络上的担任不同角色的计算机,它把较复杂的计算和管理任 务交给网络上的高档机器—服务器(Server ),而把一些频繁与用户打交道的任务交给前端较简单的计算机—客户机(Client )。通过这种结构完全实现了网络上信息资源的共享、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信息的管理。 本课题就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结合实际工作环境和实际管理需求,建立了一个高效、稳定的人事管理系统,达到了先进、安全、实用、可靠的目标,并对今后新的需求有很好的扩展性。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的性能要求 (1)整个企业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在本单位局域网中。(2)对数据的安全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3)针对不同管理层的使用者,设置不同的操作权限。 下的电阻,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电阻值如表1所示。 表1 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电阻值 接触电压 (U /V )皮肤干燥 (R /Ω)皮肤潮 (R /Ω)皮肤湿 (R /Ω)皮肤在水中 (R /Ω)10700035001200600255000250010005005040002000875440100 3000 1500 770 375 由表1可以看出,在各种情况下,仅仅人体接触,上述所设计的焊机一般不会启动。按照上述两种情况下计算得到电流为I 1=22V /7500Ω=2.9mA;I 2=22V /2500 Ω=8.8mA,可以看出即使在锅炉管道等比较危险的环境中电流也远远小于摆脱电流,焊工可以自行扔掉焊钳,一般不会对焊工造成伤害。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焊工触电机理及现有焊接设备的不足,提出了低空载电压的技术,并对现有焊接设备进行改进,从而有效降低了焊工施工时发生触电伤亡的概率,尤其适用于锅炉、管道等比较容易发生二次空载电压造成人员伤亡的场合,较好地弥补了通用手工焊接设备的一大缺陷,为焊工的人身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收稿日期:2009-04-26)

老化测试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老化操作步骤及老化环境要求,特制定本规范,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作业。 2、适用范围 公司老化房。 3、权责 工程部门负责老化房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操作,生产部门负责老化车的维护保养。 4、定义 恒温老化房,也叫高温老化房和老化房,是针对高性能电子产品仿真出一种高温、恶劣环境测试的设 备,是提高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的重要实验设备、是各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性的重要生产流 程,根据不同的要求配置主体系统、主电系统、控制系统、加热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风力恒温系统、时间控制系统、测试负载等可检杳出不良品或不良件,是客户迅速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手段。 5、作业内容 5.1所需设备 5.1.1老化台车及老化电源,按客户出货电源要求调整电压,特殊产品使用专用电源(详 查BOM单)。 5.1.2 220V 50HZ交流电源。 5.1.3老化加热系统。 5.2老化步骤: 5.1.1将DIP通电测试OK的产品接在老化车上 5.1.2将一台装好产品的老化台车进行预通电,检查产品的电源灯是否能点亮,将电源灯不 点亮的PCBA从老化车取下并做好标示放置在不良品箱中,不良品给到工程与PE分析,按照《不良品处理规范》操作。 5.1.3产品推进老化房老化之前须将老化房环境温度设定为45+/-5℃,提前给老化房升温,老化房温度达到40度才开始老化。 5.1.4将预通电OK后的老化车的总电源插头插到老化房墙壁上的电源插座上进行通电,并开启老化车上变压器电源,当老化产品通电后其电源灯亮的状态必须一致的,否则亮灯异常的为不良品送至维修处维修,进出老化房时随手关好老化房门,记录产品开始老化时间并填写到“老化记录表”里面。 5.1.5产品在老化过程中,老化操作人员及IPQC人员要每隔1个小时进行巡查,检查老化房中温度计上显示应在45+/-5℃间,则表示该环境温度为合格;巡检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例如灯不亮、烧爆IC和电容、冒烟、外壳变形等)及不良一定要拿出由产品工程师和维修人员共同分析,不良品按照《不良品处理规范》操作。 5.1.6老化房中的老化车要摆放整齐,老化房中的温度计及湿度计要定期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1.7产品老化时间规定为4小时,特殊产品老化时间按客户要求而定。由于产品的试验等特殊性的要求及特殊情况,需要更改产品老化时间,以《工程更改通知》或由产品工程师在《老化记录表》备注栏签字. 5.1.8不良品太多(超过2%)应立即通知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出现起火要立即关总电源开关。 5.1.9老化完后将老化车变压器的开关关闭,拔下插头,将老化车推出老化房。 5.1.10将老化OK的产品全部放置到指定的已老化的区域,按照规定和结合“7 S ”来放置,在老化台车上面贴好标示单。

软件测试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工作规范 1 目的 统一公司所有项目的软件测试流程; 提供一套适合公司所有项目并可裁减的软件测试工具; 2 范围 本规范中单元测试适用于所有的JAVA项目; 本规范中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适用于所有项目。 3 测试阶段与软件开发阶段的对应关系 1 过程描述 1.1 单元测试活动 该活动包括以下环节: ● 编写单元测试计划; ● 设计单元测试用例; ● 执行单元测试过程; ● 记录单元测试缺陷; ● 编写单元测试报告; 1.1.1 活动目的 验证软件系统模块内功能、容错、界面和报表测试和桩模块、子模块之间的接口测试。 1.1.2 角色与职责 1.1.3 测试范围

● 单元模块的功能性测试 ● 单元模块内和模块之间的接口测试 ● 单元模块的容错性测试 ● 单元模块的界面测试 ● 单元模块内的权限 1.1.4 进入条件 已经完成被测模块的编码工作 1.1.5 输入 《详细设计说明书》 1.1.6 活动说明 对于结构化的编程语言,程序单元指程序中定义的函数或子程序。单元测试是指对 函数或子程序所进行的测试。 对于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程序单元指特定的一个具体的类或相关的多个类。单元模块之间的接口等。 (1)开发人员依据详细设计编写单元测试计划和和单元测试用例,《详见junit使用说明》和《jprobe使用说明》,需详细描述该用例的输入、输出和预期结 果等相关内容; (2)开发人员编写程序代码; (3)开发人员执行单元测试用例,并记录执行结果; (4)开发人员执行测试用例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必须提交到缺陷跟踪工具中; (5)开发组长完成单元测试后,编写单元测试分析报告,项目经理审核《单元测试分析报告》。 1.1.7 输出 已通过回归测试、打标签单元级的代码 《单元测试分析报告》 1.1.8 退出条件 ● 被测代码语句覆盖率满足单元测试计划中制定的代码覆盖率要求; ● 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应达100%; ● 《单元测试分析报告》通过评审;

人事管理系统模板

人事管理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人事管理系统 学院(系):理学院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 摘要I 第 1 章绪论1 1.1 课题背景1 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 第 2 章管理信息 系统概述2 2.1 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2 2.2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3 第 3 章企业人事 系统概述4 3.1 开发工具的选择4 3.2 开发思想5 3.3 运行环境 5 第 4 章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 4.1 系统调研7 4.2 可行性分析概述7 4.3 技术可行性分析8 第 5 章人事管理系 统分析10 5.1 系统需求分析10 5.2 数据流程图10 第6 章系统总体设计 12 6.1 系统功能分析12

6.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12第7 章系统详细设计14 7.1 数据库需求分析14 7.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15第8 章系统测试19 8.1测试举例19 8.2测试项目20 8.3测试方法21 结论 22 参考文献 23附录124

引言 1.1编写目的 人事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单位或若干单位中员工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是在变化的。人事部门要为本单位、上级部门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由于人 员众多、数据源复杂、统计管理工作繁琐。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如效率低,保密性差,查找、更新、维护困难等各种各样的缺点。 1?作为软件系统开发技术协议的参考依据,为双方提供参考。 2?根据人事管理系统的特点,对被开发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性能进行完整描述,为软件开发者进行详细设计和编程提供基础。 3.为软件提供测试和验收的依据,即为选取测试用例和进行验收的依 据。 1.2项目背景 人事管理软件(workforcemanagementapplications)将成为商务软件市场中 最热销的软件。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其全球市场总额将以复合年增长率(CAGR) 39%的速度增长到达到40亿美元。同时,全部商务软件市场总额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其中人事管理软件占全部商务软件总额的比 率,将从1999年的1.8%上升到的3.4%。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 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办公系统更趋于系统化、科学化和网络化。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迅速发展的一个办公应用解决方案

软件工程工具-超市管理系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要求 (2) 三、实验内容 (2) 四、实验步骤 (2) 五、实验结果 (3) 1.超市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3) 2.用例图分析 (3) 2.1登录用例 (3) 2.2仓库管理用例 (4) 2.3采购管理用例 (4) 2.4财务管理用例 (5) 2.5人事管理用例 (5) 2.6销售管理用例 (5) 3.类图分析 (6) 3.1登录系统类图 (6) 3.2仓库管理系统类图 (6) 3.3采购管理系统类图 (7) 3.4财务管理系统类图 (7) 3.5人事管理系统类图 (7) 3.6销售管理系统类图 (7) 4.顺序图分析 (8) 4.1登录系统顺序图 (8) 4.2仓库管理系统顺序图 (8) 4.3采购管理系统顺序图 (9) 4.4财务管理系统顺序图 (10) 4.5人事管理系统顺序图 (10) 4.6销售管理系统顺序图 (10) 5.活动图分析 (11) 5.1商品信息状态图 (11) 5.2商品入库状态图 (11) 5.3收银系统状态图 (12) 5.4仓库管理系统活动图 (12) 5.5登录系统活动图 (13) 5.6制作报表活动图 (13) 5.7人事管理活动图 (14) 6. 部署图分析 (14) 六、心得体会 (15)

1.通过对系统的整体建模,进一步理解如何使用软件开发工具辅助软 件开发。 2.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化软件开发技术和面向对象开发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要求 综合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完成系统的建模。 三、实验内容 1.图书管理系统 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将前面介绍的UML的各种图形以及模型元素综合起来,形成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建模实例。系统管理员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如下活动。查询书籍信息、添加书籍、删除书籍、修改书籍、查询读者信息、添加读者、删除读者、修改读者信息、添加书目、删除书目。 2.学籍管理系统 以学籍管理系统为例,将前面介绍的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及数据库设计方法建立系统模型。系统包括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成绩管理和专业管理几大模块,方便管理员及教师录入、查询、统计学生基本情况和考试成绩,也可以方便学生查询成绩。 3.超市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完成超市信息管理系统UML建模。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小的系统模块。销售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订货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在超市信息管理系统中,系统包括4种节点,分别是:库存管理节点,库存管理员通过该节点进行库存管理和维护;订货管理节点,订货管理员通过该节点进行订货管理;统计分析节点,统计分析员通过该节点进行统计分析;系统管理节点,系统管理员通过该节点进行系统维护和员工信息维护。通过4个方面来为超市信息管理系统建模,分别是系统的用例模型、系统的静态模型、系统的动态模型以及系统的部署模型。 4. 或自选一个系统,利用前面已经学习的知识,采用结构化软件开发 技术或面向对象开发技术完成系统的建模。 四、实验步骤 1.选定一个系统,完成系统分析。 2.完成各模块的设计。 3.完成系统建模。 4.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报告。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 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 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 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 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四条信息技术部核心组、投资OA组的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应遵循本制度。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 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 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第七条开发厂商职责。 (一)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开发测试环境程序版本发布。 (四)开发人员客户端程序代码、文档的管理、备份工作。 (五)开发测试环境的程序开发、测试维护和投产前验证。 (六)开发测试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排查、分析。 第三章保密管理 第八条为加强项目开发、实施期间的保密管理,维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权益,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必须与公司签订《保密承诺书》,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人员必须签字承诺遵守《****IT外包厂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否则不允许厂商及人员进场。 第九条外包人员不得在办公区内部接待与工作无关的访客,如有人员来访,应在会客区接待;对因工作需要,需要在办公区接待的访客,应会知****工作人员,并填写《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的格式请参考附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案例分析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姓名 学 号 所属学院 信息技术工程学院 专 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 级 12信管班 《管理信息系统》结课大作 业

目录 1、项目背景与意义 (2) 2、可行性研究 (2) 3、需求分析 (3) 3.1系统需求分析 (4) 3.2系统性能要求分析 (4) 3.3 建立系统用例模型 (5) 3.4 建立系统动态模型 (6) 4、总体设计 (8) 4.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8) 4.2数据流图 (9) 4.2.1基本图形符号 (9) 4.2.2系统的数据流图 (10) 4.3系统接口设计 (10) 5、系统界面设计 (11) 5.1 系统总体流程图 (11) 5.2 登录窗体 (11) 5.3 添加内部调动信息窗体 (11) 6、总结 (12) 7、参考文献 (12)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案例分析 1、项目背景与意义 当代的社会中,办公自动化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已经势不可挡,而人事管理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小小体现 它为人事管理大量又繁杂的员工数据工作提供了方便,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建设好企业和单位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单位现代化管理、加速决策科学化的重要途经,实现人事资源信息的统一管理,做到能查所查、能改所改、能用所用。并对企业和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有力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全球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频率日益加快,建立合理、科学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的有序管理与高效利用,是二十一世纪企业和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企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对人事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功能的实现,以及对用户权限的限制,增加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使得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人事管理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系统准确、全面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系统便捷的信息采集和查询功能,为员工管理和查看个人信息提供了方便。利用计算机实现企业人事管理势在必行,计算机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因而高效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一套行之有效的人事管理软件,对企业和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电子化管理,化简繁琐的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2、可行性研究 开发任何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都会受到时间和资源上的限制。因此,在接受项目开发任务之前,必须根据客户提供的时间和资源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减少项目开发风险,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可行性分析与风险分析在很多方面是相互关联的,项目风险越大,开发高质量的软件的可行性就越小。 (1)新系统目标可行性分析:分析新系统的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的需要。如果单位采用人事管理系统来管理单位人员,那么它在工作效率上会有很大的提高。 (2)社会可行性分析:社会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符合国家法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规范

软件系统安全测试 管理规范 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2020年3月22日

版本历史

【目录】 1概述 (5) 1.1编写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1.3角色定义 (5) 1.4参考资料 (5) 2项目背景 (6) 3软件系统安全测试流程 (7) 4测试准备 (9) 4.1测试准备 (9) 4.1.1测试对象 (9) 4.1.2测试范围 (9) 4.1.3工作权责 (9) 4.2测试方案 (10) 4.2.1测试准备 (10) 4.2.2测试分析 (11) 4.2.3制作测试用例 (12) 4.2.4实施测试方法 (13) 4.2.5回归测试方法 (14) 4.3测试计划 (14) 4.4实施测试 (15) 4.5回归测试 (15)

4.6测试总结 (15)

1概述 1.1 编写目的 建立和完善-系统安全测试管理制度。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各环节的要求、规范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行为及文档要求。 以规范化的文档指导软件系统安全测试工作,提升管理效率、降低项目风险。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软件安全测试管理过程。 1.3 角色定义 1.4 参考资料

2项目背景 校园内信息化软件众多,这些软件不光承载着学校核心业务,同时还生成、处理、存储着学校的核心敏感信息:账户、隐私、科研、薪资等,一旦软件的安全性不足,将可能造成业务中断、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出现。 希望通过规范软件系统安全测试管理,改善和提高学校软件安全测试水准,将学校软件系统可能发生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

软件测试规范制度

安徽中杰测试 管 理 规 范 序号版本编号修订内容修订人批准人发布时间 1 安徽中杰软件测试管理规 范2015年7月20 日

1.目的 本文是对项目软件测试的指导性文件,对软件测试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测试理论、测试类型、测试方法、测试标准、测试流程及测试过程中涉及到的角色职责进行总体规范,以有效保证软件质量。 2.范围 本文适用于软件测试人员。 3.参考资料 《缺陷管理规范》 《测试执行规范》 《文档测试指南》 《项目测试计划模版》 《测试用例设计规范》 《功能测试用例模版》 《集成测试用例模版》 《项目测试报告模版》 《自动化测试计划模版》 《性能测试计划模版》

4.测试过程描述 4.1 测试流程图 需求评审 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 功能测试执行 集成测试设计 /性能测试设计 集成/性能测试 文档测试 项目总结

4.2 活动说明 4.2.1 需求评审 4.2.1.1目的 从源头把握软件质量,并确保开发结果与实际需求相一致 4.2.1.2角色与职责 需求人员:《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编写,以及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修正; 评审人员:评审《需求规格说明书》,从全面性、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可靠性方面检、查《需求规格说明书》,将需求缺陷提交给需求人员,并跟踪需求缺 陷直至需求缺陷验证关闭。 4.2.1.3启动标准 《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写完成

4.2.1.4工作流程图 需求评审 评审人员 需求人员 验证需求规格说明书 评审完成 对需求规格说明书评审 发现需求缺陷 修正需求规格说明书 将需求缺陷提交给需求人员 修正需求文档,并提交评审人员验证 全部缺陷验证通过 存在不通过的需求缺陷 4.2.1.5输入/输出 输入:《需求规格说明书》 输出:需求缺陷 4.2.1.6规范 参见《文档评审指南》

系统需求模型

公司人事管理系统需求模型 1.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公司人事管理系统 用户:公司员工和管理员、系统管理员 项目建设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办公系统更趋于系统化、科学化和网络化。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迅速发展的一个办公应用解决方案,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交流和信息共性,提供协同工作的手段,提高办公的效率,让人们从繁琐的有纸办公中解脱出来。 2.需求模型 建立一个模型,需求分析是第一步,首先对点名系统系统需求进行分析,识别系统的用户和相关外部系统,以确定系统的角色,它可以帮助界定软件系统的边界,引导和发掘用户需求;其次再依据系统功能来确立系统的用例模型。 2.1.业务需求 1.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2.规范、完善的基础信息设置; 3.支持多人操作,要求有权限分配功能; 4.为了方便用户,要求系统支持多条件查询; 5.对员工信息在需要时打印不同需求的报表; 6.支持数据更新调整; 7.当外界环境干扰本系统时,系统可以自动保护原始数据的安全。 2.2.用户需求 1、员工可以实现的功能: 注册:主要实现员工的注册,创建自己的账户密码; 用户登录:登录应用程序查看自己的信息; 修改密码:修改用户自己的密码; 查看信息:员工查询自己的基本信息、职位、薪水等。

2、管理员实现的功能: 注册:主要实现管理员的注册,创建自己的账户密码; 管理员登录:登录应用程序查看、管理信息; 员工调用:查看修改员工的调动信息; 查看信息:统计与查询员工基本信息; 员工考评:记录员工考评信息; 员工调薪:管理员工对员工的薪水调整; 职称评定:评定和记录员工的职称信息; 培训管理:管理员工的培训信息。 3、系统管理可以实现的功能: 报表输出:将需要的信息以报表形式输出打印; 数据备份:管理员(或DBA)备份数据; 数据恢复:病毒,黑客等破坏数据库后对数据进行恢复; 系统管理:主要对用户的密码、管理权限的设置等。

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软件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开发管理流程,使各开发项目的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详细规定软件开发程的各个阶段及每一阶段的任务、要求、交付文件,使整个软件开发过程阶段清晰、要求明确、任务具体,实现软件开发过程的标准化。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计算机的自主软件开发项目。适用对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软件开发管理人员职责: 第五条软件开发人员职责: 第六条软件维护人员职责: 第七条系统管理人员职责: 第三章软件开发环境管理 第八条软件建设环境根据项目不同的时期,需要搭建生产运行环境、系统测试环境、系统开发环境三种不同的软硬件网络环境,便于生产、开发、测试等工作的安全、顺畅的进行。 第九条生产环境为系统维护管理人间管理的范畴,是系统正式运行,提交给各业务科室的正式环境,包括系统运行的硬件、网络等设备和进行集群处理的软件系统。 第十条测试环境为测试人员提供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的运行环境,包括运行环境模拟、测试工具服务器、测试工具客户端。 第十一条开发环境为系统开发人员提供系统开发需要的软件硬件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开发工具客户端。 第十二条生产环境、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都存在自己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在开发环境完成内部测试后,提交发布版本到测试环境中,由专门的测试人

员进行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并进行一定的压力性能测试。在测试环境通过的版本在发布到生产环境。 第十三条生产环境与测试环境、开发环境需要物理隔离,保障生产环境的安全。 第四章开发过程管理 第十四条项目开发流程根据软件工程的流程,分为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总计设计、详细设计、代码开发、系统测试五个阶段。 第十五条可行性研究与计划 1实施要求 1.软件开发部分析人员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确认软件的市场需求 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写出可行性报告 3.评审和审批,决定项目取消或继续 4.若项目可行,制订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建立项目日志 5.根据市场环境、公司软硬件情况预测十大风险因素 2交付文档 1.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的软件开发计划 3.十大风险列表* 4.软件项目日志* 第十六条需求分析 1实施要求 1.调查被开发软件的环境 2.软件开发提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给出详细的功能定义 3.做出简单的用户原型,与用户共同研究,直到用户满意 4.对可利用的资源(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力等)进行估计,制定项目进度计划(可 有相应的缓冲时间) 5.制定详细的软件开发计划 6.测试人员制订质量控制计划和测试计划 7.编写初步的用户手册 8.进行需求方案评审 2交付文档 1.软件需求说明书 2.更新后的软件开发计划 3.项目进度计划 4.计划

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文档编制规范

目录 文档编制规范 (1) 一、文档的分类 (2) 二、文档的编号 (2)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 3.1、页面布局 (3) 3.1.1、页边距 (3) 3.1.2、页眉页脚 (3)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3) 3.3、目录 (4) 3.4、正文 (4) 3.4.1、正文内容 (4) 3.4.2、小标题级别 (4) 3.4.3、图片与表格 (5) 3.4.4、功能点与列表 (8) 3.5、附件 (8)

一、文档的分类 将文档分成如下几类: 1、规章制度类(编号:GZZD):公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规范类(编号:GZGF):各部门的工作规范; 3、项目管理规范类(编号:XMGL):项目管理规范、药监项目管理规范、招投标系统开 发与实施指南等; 4、项目类文档(编号:XM):包括项目各个过程的产出物,如合同(HT)、建设方案(FA)、 需求文档(XQ)、设计文档(SJ)、操作手册(CZSC)、测试报告(CSBG)等; 5、体系类(ISO9001、ISO27001、CMMI3); 6、知识类(编号:ZS):各类技术经验总结等; 7、产品类(编号:产品名称缩写):如OA、Mis平台、电子招投标产品的介绍资料/操作手 册等 8、其他类(不需要编号):上述7个类别之外的其它文档。 二、文档的编号 文档的编号是文档唯一标识,主要用于文档的检索和版本控制。 文档编号规则如下: 文档编号=文档所属部门代码+文档类别代码+文档流水号+版本号 示例如下: 例如:QYGL-GZZD -001V2.1

企业管理部 说明: 1.部门代码为各部门的拼音首字母(公司的部门代码为GTXD)。 部门编码示例: 企业管理部-QYGL、人力资源部-RLZY、行政部-XZ、开发部-KF(子部门为KF1、KF2类推)、实施部-SS(子部门SS1、SS3类推)、测试部-CS等; 2.版本号使用2位数字进行声明,数字间使用英文标点“.”隔开。首位数字表示第几个 版本,末尾数字表示版本内的第几次修改。例如:v1.0表示第一次正式发布的版本; v1.2,表示在第一次发布后进行第二次修改后的文档。 3.其它类的文档(各种表单、ppt等),无需编号、页眉页脚,如《培训记录表》等。 4.EXCEL类文档按WORD文档编号方式编号。 5.其他各类外来文件,包括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顾客资料等,均按各自的原本编号, 也不需要另外修改。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1、页面布局 3.1.1、页边距 上下页边距:2.54厘米,左右页边距:3.17厘米(默认)。 3.1.2、页眉页脚 页眉:加入公司logo图片左对齐;后面加上文档名称,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文件编号和版本号,如“GTXD-GZZD-001 V1.0”右对齐;页眉顶端距离0.8厘米。 页脚:加入公司名称及联系方式居中;加入页码/总页数右对齐页面底部;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页脚底端距离1.2厘米。 首页如果是封页,则不显示页眉页脚。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基本信息:顶格、两端对齐,以图片形式放置公司logo及公司基本信息。

人事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学生学号014301754116 题目:人事管理系统架构设计 学生姓名:贾金录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陈国志

目录 1总体设计 (3) 1.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3) 1.1.1顶层系统结构 (5) 1.1.2用户登录功能结构图 (5) 1.1.3员工管理 (6) 1.1.4部门管理 (6) 1.1.5休假管理 (7) 1.1.6人事考勤 (8) 1.1.7加班管理 (8) 1.1.8工资管理 (9) 1.2系统对象设计 (10) 1.2.1数据库连接类 (10) 1.2.2用户登录功能类图 (11) 1.2.3员工管理功能类图 (12) 1.2.4部门管理类图 (13)

1总体设计 1.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以某公司为例,某公司需要对员工基本资料、所在部门、员工请假/休假、人事考勤、加班及工资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需求沟通后,确定系统需要具有如下的功能。 ●用户登录管理:用户登录后才能进入系统,包含用户名和密码检查 ●员工信息管理:员工信息的添加、删除、更改,可添加员工照片 ●部门管理:能够以树状视图显示员工所在的部门 ●休假管理:员工的休假信息添加、查询及统计功能 ●考勤管理:员工的考勤记录、考勤历史查询及考勤统计功能 ●加班管理:录入加班信息、加班汇总及特定员工的加班查询功能 ●工资管理:录入员工的发薪记录、查询特定员工的发薪记录及发薪历史信息 ●系统日志:记录当前用户的所有操作信息,提供查询功能 需求分析用例图如图所示。

人事管理系统用例图

1.1.1顶层系统结构 系统顶层系统结构功能图 1.1.2用户登录功能结构图 用户登录功能结构图 用户登录功能包含用户登录及更改密码两个: ●用户登录:用户输入帐号及密码,系统验证,成功则进入系统,否则给予提示。 ●更改密码:在用户登录界面提供一个更改密码按钮,通过此按钮可以弹开一个更改密码的界面, 用户输入原有帐号及密码,以及新密码进行更改。

软件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修改履历 修改编号版本修改条款及内容修改日期 1 V1.0 初稿

目录 1.概述 (5) 1.1目的 (5) 1.2适用范围 (5) 2.环境使用要求和原则 (5) 2.1环境使用要求 (5) 2.2环境使用原则 (5) 3.硬件环境 (6) 3.1全流程测试环境申请 (6) 3.1.1申请流程图 (6) 3.1.2申请流程说明: (6) 3.2待测系统环境申请 (7) 3.2.1申请流程图 (7) 3.2.2申请流程说明: (7) 3.3测试用机申请 (8) 3.3.1申请流程图 (8) 3.3.2申请流程说明: (8) 3.4硬件环境变更 (9) 3.4.1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图 (9) 3.4.2全流程测试环境变更流程说明: (9) 3.5硬件环境释放 (10) 3.5.1释放流程图 (10) 3.5.2释放流程说明 (10) 4.环境权限 (11) 4.1权限说明 (11) 4.1.1查询帐户 (11) 4.1.2监控帐户 (11) 4.1.3应用帐户 (11) 4.1.4备用帐户 (11) 4.1.5特殊帐户 (11) 4.2权限申请流程 (11) 4.2.1查询帐户申请流程 (11) 4.2.2监控帐户申请流程 (11)

4.2.3应用帐户申请流程 (12) 4.2.4备用帐户申请流程 (12) 4.2.5特殊帐户申请流程 (12) 4.3应用系统 (12) 4.3.1应用版本变更 (12) 应用版本部署 (12) 应用版本变更 (12) 4.3.2测试数据 (12) 测试数据预埋 (13) 测试数据变更 (13) 5.系统参数变更 (13) 5.1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4) 5.1.1变更流程图: (14) 5.1.2变更流程说明: (14) 5.2非工作时段参数变更 (15) 5.2.1变更流程图: (15) 5.2.2变更流程说明 (15) 6.系统备份 (16) 6.1不定期备份 (16) 6.1.1备份说明 (16) 6.1.2备份流程 (16) 6.2特需备份 (16) 6.2.1备份说明 (16) 6.2.2备份流程 (16)

软件测试管理规定V

金鼎文科技技术有限公司 软件测试管理规定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目录 第一章引言 (2) 第一条测试概述 (2) 第二条测试目标 (3) 第三条适用范围 (4) 第二章测试职责 (4) 第三章需求分析 (5) 第四章测试策略 (6) 第四章测试计划 (7) 第五章测试用例 (7) 第一条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7) 第二条测试用例操作步骤 (11) 第三条测试用例选择准则 (11) 第四条测试软/硬件环境 (11) 第五条测试数据准备 (11) 第六条测试执行过程绩效考核 (12) 第六章测试执行 (12)

第一条项目测试周期 (12) 第二条项目测试启动 (12) 第三条项目测试阶段 (12) 第四条项目测试结束 (13) 第五条测试执行过程绩效考核 (13) 第七章测试变更 (13) 第八章缺陷管理 (14) 第一节缺陷基本属性 (14) 第二节缺陷管理流程 (14) 第三节缺陷分类 (15) 第四节缺陷定义 (17) 第五节缺陷完成度 (18) 第六节处理机制 (18) 第九章测试结果分析 (19) 第一节测试完成的标准 (19) 第二节允许保留的缺陷 (19) 第十章测试输出文档 (20) 第一章引言 第一条测试概述 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它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都不过分。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漫长过程中,面对着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因此,

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差错。我们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审查,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纠正差错; 经验表明审查并不能发现所有差错,此外在编码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新的错误。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没有发现并纠正软件中的大部分差错,则这些差错迟早会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那时不仅改正这些错误的代价更高,而且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 目前软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和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同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软件系统还应该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另一个独立的阶段,通常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在极端情况,测试那种关系人的生命安全的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可能相当于软件工程其他开发步骤总成本的三倍到五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软件测试工作,绝不要以为写出程序之后软件开发工作就接近完成了,实际上,大约还有同样多的开发工作量需要完成。仅就测试而言,它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但是,发现错误并不是我们的最终日的。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 第二条测试目标 下面这些规则也可以看作是测试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从上述规则可以看出,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