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必须二第1至4章)测试卷_Hooker

2016届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必须二第1至4章)测试卷_Hooker
2016届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必须二第1至4章)测试卷_Hooker

沐川中学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必修二1-4章)(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卷头发和直头发 B.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C.鼠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D.兔的细毛和长毛

2.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3.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雌、雄配子在②过程随机结合 B.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

C.M、N分别为16、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4.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工作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F

代中的表现型共有8种

2

代中的基因型共有16种

B.F

2

C.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可产生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配子

D.F

1

5.某种鼠中,黄色基因A对灰色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2:1

B.9:3:3:1

C.4:2:2:1

D.1:1:1:1

6.人类的并指(A)对正常指(a )为显性的一种遗传病,在一个并指患者(他的父母有一个是正常指)的下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性母细胞④次级性母细胞⑤成熟的性细胞

A.①②④ B.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7.人体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次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DNA依次有

A.46、23、0、46

B. 23、46、0、23

C. 46 、23、0、92

D.184、92、46、46

8.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最可能是

A.卵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原细胞

9.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

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性别的一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10.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B.一旦卵细胞与一个精子结合后,卵细胞膜会发生变化,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

C.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受精卵中的DNA也同样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受精前的卵细胞代谢较慢,受精后的卵细胞十分活跃

11.基因型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③ D.②③④12.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

A.a、b、c分别进行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

B.OP的核DNA含量比MN增加1倍,原因是NO发生了受精作用

C.JK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与分开

D.CD与OP的染色体数相同

1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而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成对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14.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对下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

B.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C.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

D.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5.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的遗传物质依次是()

①、DNA ②、RNA ③、DNA和RNA ④、DNA或RNA

A、①②③

B、④④④

C、③③④

D、①①④

16.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B.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20个

C.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

D.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17.如果用3H、15N、35S、32P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和3H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5S、32P

18.下图表示发生在细胞核内的某生理过程,其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过程需要ATP和尿嘧啶脱氧核苷酸

B.真核细胞中此过程发生的唯一场所是细胞核

C.b中(A+G)/(T+C)的比值一定与c中的相同

D.正常情况下a、d链应该到不同的细胞中去

19.关于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标记噬菌体需分别用含弱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D.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区分开

20.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玉米体细胞(2N=20)若干代后,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

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细胞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后期时,每个细胞中被32P 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10,20 B.20,20 C.20,40 D.10,20 21.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③⑥22.关于图示的生理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的生物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C.该图能够表示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D.该图所表示的生理过程中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全相同

23.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转运RNA运载

B.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是由存在于转运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

C.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与T配对,C与G配对

24.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来进行的25.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甲、乙),下列叙述

中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没有位于甲上,甲上能编码蛋白质的密码子有64种

B.乙由三个核苷酸组成

C.显然,甲、乙的合成均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乙可能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根据下图,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甲所示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_过程,在细胞质的_____________中进行,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的化学键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聚合成的多肽为 _______肽。

(2)图乙为_______的结构示意图。如果图乙中的反密码子为 UAG , 则对应的密码子是_______,转录出该密码子的基因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是_______。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_____种。

(3)该过程不可能发生在()

A.神经元 B.肝细胞 C.心肌细胞 D.成熟的红细胞

(4)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B.核糖体不同

C.转运RNA不同

D.信使RNA不同

27.(11分)右图是DNA分子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中l的中文名称是,8代表,

9代表。

(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和

交替连接而成,8的断裂需要酶的参与

(3)DNA分子独待的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模板。碱基间配对的方式有

种,并遵循原则。

(4)若以图中10为模板产生mRNA,则mRNA相应片段的碱基序列可表示为

(假设该过程从上面那一端开始)。

28.(6分)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

示意图,图3示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

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细胞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是(填图中序号)。

(2)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图2中的(填图中字母)细胞所处的时期。

(3)若图1所示为人体造血干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填图中字母)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图3中由Ⅲ变化为Ⅳ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变化是→。(填图中字母)(5)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图2中C细胞中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29.(8分)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性遗传

(2)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

(3)假设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Ⅰ-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4)若Ⅲ-1与Ⅲ-4号婚配,生育子女中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30.(15分)在研究安哥拉兔长毛和短毛(相关基因用A、a表示)遗传时发现,用纯种长毛雌兔和纯种短毛雄兔交配,产生多个后代(F1), F1中的雌兔都是短毛,雄兔都是长毛。

I、有人假设长毛和短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 若假设正确,则F1中雌兔的基因型为▲,雄兔基因型为▲。

(2) 研究人员再用纯种长毛雄兔和纯种短毛雌兔交配产生多个后代,如果子代表现型为▲,则可以基本确定假设正确。

II、经查阅资料得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在雄兔中仅aa表现为短毛,雌兔中仅AA 表现为长毛。现让F1的雌、雄兔交配产生多个后代(F2)。

(3)现将某种海蜇的一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B)转入基因型为AaXY的受精卵某条染色体上中,并且成功培育出能够在紫外线下发绿色荧光的兔子。为了确定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用多只纯种短毛雌兔与该雄兔杂交产生足够多后代。

②若产生的后代表现型为雄性长毛无荧光:雄性短毛有荧光:雌性短毛无荧光:雌性短毛

③若基因B既不位于性染色体上,也不在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后代的短毛兔

高一期中考试生物答题卡

26.(10分)

(1)

(2)

(3)(4)

27.(11分)

(1)

(2)

(3)

(4)

28.(6分)

(1)(2)

(3)(4)

(5)

29.(8分)

(1)(2)

(3)

(4)

30.(15分)

I.(1)

(2)

II.(1)

(2)

(3)①

试卷答案

1.A

2.C

3.C

4.B

5.A

6.D

7.A

8.C

9.B 10.C 11.B 12.D 13.A 14.D 15.D 16.B 17.B 18.D 19.B 20.B 21.B 22.C

23.24.D 25.C

26.(1) 翻译核糖体-CO-NH- 五肽

(2) tRNA AUC TAG 61

(3) D (4) D

27.(10分)

(1)胞嘧啶碱基对氢键

(2) 半保留复制

(3)双螺旋2 碱基互补配对

(4)—C—A—G—U—

28.(1) ②和⑤ (2) D (3) C (4) B A

(5)A、a、B、b

29.

30.Ⅰ(1)X A X a(1分) X a Y(1分)(2)雌雄个体全为短毛(1分)

Ⅱ(1)1∶1(2分) 1∶3(2分)(2)1/6(2分)

(3)①X(2分)②B(2分)③1/2(2分)

高二生物选修一测试题

1.[生物——选修l:生物技术实践](15分)(15年全国一卷)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设计后续实验。 2、【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年全国二卷)(15分) 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 (1)胡罗卜含有的胡罗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罗卜素”或“β—胡罗卜素”或“γ—胡罗卜素”),该胡罗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罗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罗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罗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4年全国二卷)(15分)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分离等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 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___。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___________灭 菌,在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示意图A和B中,________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 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__的利用率。 4、[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14年全国一卷)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5、.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2016全国1卷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置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免疫细胞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 3.下列有关水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维持K+浓度相等 C.末被吸收的钾经尿液排出体外D.血钠升高能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4.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 5.人在感觉寒冷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战”现象,此反射的效应器是 A.骨骼肌B.立毛肌C.血管平滑肌D.皮肤毛细血管 6.紫茉蓝的叶片有绿色、白色、花斑三种类型;花色由一对核基因R、r控制,基因型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根据图上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花斑叶 B.③个体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②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D.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7.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B .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 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 转变成NADP + C .分解水的部位在基粒,分解ATP 和NADPH 的部位在基质 D .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 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8.右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B .抗原也可以直接作用细胞⑤和④ C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细胞② D .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9.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预防感染的有效性。 下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 件下同时进行的是 A .a, c B .a, d C .b, c D .b, d 10.右图为Ⅰ、Ⅱ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①在曲线OA 段,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限制 因素是CO2浓度 ②在E —F 光强范围内,影响两种植物光合 速率的因素只有CO 2浓度 ③影响植物Ⅱ出现C 、D 两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O 2浓度 ④植物Ⅰ可能是C 4植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小明有一次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去了,但到第四节课时他仍然能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 关于他此时体内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分解生成葡萄糖 B .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 C .下丘脑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病毒 甲组小鼠 a 疫苗 乙组小鼠 d b c

高二生物单元测试_20201208205710

高二生物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所以细胞分裂期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B.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C.猫叫综合征和21三体综合征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遗传物质的改变可能导致人类遗传病的发生,但也可用于培育生物新品种。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是由人的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C.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所依据的原理与杂交育种的原理不相同 D.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3.距今一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经多次海陆变迁,形成台湾海峡。随着时间推移,某种鸟的两个种群被分隔,随着时间推移,两地的种群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逐渐形成两个鸟类新物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导致变异,形成两个新的鸟类物种 B.新的鸟类物种的产生,实质是基因的定向改变 C.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的差异,最终出现生殖隔离 D.两个新的鸟类物种的进化体现了共同进化 4.若“M→N”表示由条件M必会推得N,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有() A.M表示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N表示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M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N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C.M表示基因突变,N表示性状的改变 D.M表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母亲患病,N表示女儿一定患病 5.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高中生物选修测试题

高中生物选修测试题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如下图所示,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 ( ) 2.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B.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C.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 D.装瓶时,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3.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4.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各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B.与斐林试剂检测相比,用尿糖试纸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特异性更强、灵敏度更高 C.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引物Ⅰ和引物Ⅱ的碱基序列应互补 D.腐乳制作过程中,添加料酒、香辛料和盐,均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 5.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8.检验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最有效方法是 (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9.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 ( )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B.导入其他植物的基因 C.脱离母体并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界条件 D.将成熟的筛管的细胞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 10.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 ) A.稀释涂布平板法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 D.比浊法 11.在下列选项中,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 A.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 B.利用花药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C.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 D.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12.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NaOH来检验 B.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C.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能测定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8 页。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2B 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3、答第Ⅱ卷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座位号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请 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作答。 4、考试结束后,监考人请将答题卡、答题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 2.下列能够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 A.乳酸与NaHCO3 的反应 B.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 C.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D.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 3.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D.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 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 寒冷时出现寒颤进而感冒发烧 B. 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的现象 C. 注射疫苗后,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D. 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答案.doc

2016-2017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答案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注释) 1、如图表示人体某组织的结构,数字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2、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都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物 B.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C.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可能不同 D.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3、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作物的除草剂,其原理与下列叙述相似的一项是() A.用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修剪制造植物盆景 C.除去种子后的子房停止发育 D.雪松保持塔形 4、在人和动物体内有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6、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7、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 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 8、注射肉毒杆菌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明的目前最常用的新型除皱技术之一。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 9、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2.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活,应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B.酶催化反应后,会立即被分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酶为分子提供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D.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测试题

学科:生物 日期: 2012年 12月24日命题人:周全 题型:选择题和分析综合题 命题意图:以果蝇的形式考察生物进化,旨在考察学生的计算、理解及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为高频考点。也是易错点。 题目: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 比; 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 (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F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1/2。 若不淘汰,F2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 纯合子分别为1/4、1/2、1/4。该实验缺少对照,只能说明在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 基因频率的变化,而不能说明在不进行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在进行 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果蝇种群中bb的个体被淘汰,因此,B基因的频率增加,b基因的 频率减小。 答案:(1)1/2 (2)1/3 (3)不科学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 (4)②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 配5代,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 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 蝇的种群中的百分比 ④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 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 (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基因的频率增大,b基因的频率减小 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选择一只纯种雄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在子三代的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的比离? 2.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0—201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25小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6、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③胰岛素含量减少 ④胰岛素含量增加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7、呆小症、侏儒症、糖尿病病人缺乏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C、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 8、吞噬细胞在机体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不参与了()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9、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10、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11、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 12、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感受器 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 A.淋巴因子 B.吞噬细胞 C.淋巴细胞D.抗体 14、人在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血浆的pH不会明显下降,其原 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通过呼吸排出CO2 B.血液中的碳酸氢钠能与乳酸反应,导致pH基本稳定 C.血浆中的碳酸可以中和乳酸的酸性,使pH基本保持稳定 D.乳酸的酸性较弱,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的影响不大 15、多数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存在状态是() A、稳定的化合物 B、不稳定的化合物 C、单质 D、离子 16、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疾病。有关此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在繁殖过程中,其RNA在宿主细胞中控制病毒自身蛋白质的合成 D.目前接种疫苗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措施 17、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2020-2021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长春二实验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命题人:李岩审题人:王洋2020 年8 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49 题,共100 分,共4 页。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 50 分 ) 一.单选题(1--40 每题 1 分,41--45 每题 2 分,共50 分)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B.拉马克C.摩尔根D.孟德尔 2.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3.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没能解决的问题是( ) A.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明物种是可变的 C.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及多样性D.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4.在19 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 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 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各种表现型的个体 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 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 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 基因突变成S 基因的频率增加 5.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基因突变的方向 B.若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基因就不会发生突变 C.自然界中即使没有突变发生,生物也会进化 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 6.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不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 7.下列关于隔离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生殖隔离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 C.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可以杂交,但二者存在生殖隔离8.下列各项中育种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太空椒与抗虫棉B.抗除草剂的玉米和无子西瓜 C.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高产青霉素菌株D.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 9.二倍体草莓的幼苗经秋水仙素诱导变成四倍体草莓,该过程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A.多倍体育种B.诱变育种C.杂交育种D.单倍体育种 10.现在转基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美国已批准转基因三文鱼进入市场,旨在利用生物技术提升水产品产量。下列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DNA 分子的杂交 B.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解决了人类史上很多难题,是有利无害的 C.现在很多转基因食品包装都有警示标志,就是揭示潜在的安全性 D.转基因食品比传统食品营养更丰富,因此在不久之后转基因食品会替代传统食品 11.基因工程技术也称为DNA 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须具备四个必要的条件是( ) A.目的基因,限制性内切酶,运载体,体细胞 B.重组DNA,RNA 聚合酶,内切酶,连接酶 C.模板DNA,信使RNA,质粒,受体细胞 D.工具酶,目的基因,运载体,受体细胞 12.加拿大学家研究发现选择特定的外源DNA(脱氧核糖核酸)片段并将其嵌入到细菌基因组的特定区域,这些片段便可作为一种免疫因子,抵抗DNA 裂解酶入侵,此项技术有望解决某些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难题。这种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 )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 13.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B.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高的 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14.基因重组的过程发生在() A.减数分裂过程中B.有丝分裂过程中 C.受精作用过程中D.不同品种嫁接过程中 15.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第12 号染色体上,目前该病有20 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A.可逆性B.不定向性C.普遍性D.稀有性 16.生物在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影响下将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这种基因突变易发生在( ) A.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B.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 C.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1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具有的一种可遗传变异方式

高二生物考试反思总结

高二生物考试反思总结 考试后进行总结,有利于查漏补缺,尽快弥补不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高二生物考试反思总结吧! 高二生物考试反思总结【1】生物结考的铃一响,仿佛经历了一场浩劫似的。时间竟是始料未及的紧迫,而且从未这么被题目牵着鼻子走过,拿捏不定的空太多。考完后就心神不定的,觉得生物考试本不应该这么难。于是,回到家后,不惜花了半个小时把整张卷子大抵重做了一遍,便顿觉豁然开朗,仿佛久困于井底的矿工重见天日一样,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又不觉心如刀绞,坚信当时韦尼克区或是额中回后部8区一定停止了工作,虽捶胸顿足不止,但败局已定,早已无力回天了。 总分85分,能上平均分,已经大大超出我的想象了。但我惊奇地发现,班里的最高分竟然只有92分,上90分的也就寥寥几个。这时,自怨自艾就显得矫情,因为谁也没有规定你的水平就必须比别人高。但我就是不甘心呀,如此简单的一套题(呵呵,实际上我们的题并不简单,题量也大),不得95分,实在有失水准。当然,这些自我安慰的话最终是骗不过自己的。因此,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在此作深刻总结。 首先要说考试心态。考生物前可谓是异常紧张。因为前三场考试已经输得一塌糊涂了,这场考试就不是赢不赢的问

题了,而是赢多少的问题。自己定的目标是至少比平均分高10分。期望值高没有什么错,但我却犯了孤注一掷的大忌。于是,选择题部分我就谨小慎微,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纰漏。偏偏事与愿违,开篇第三题就给我以沉重打击。当我无比纠结于细胞膜蛋白质含有硫元素这个问题时,时间老人就在我身旁匆匆走过,于是便慌了阵脚。接着又碰上24题。这本身是很简单的一道题,静下心思考30秒应该就能出答案。可我的心里却一团糟,眼巴巴地瞪着8个阿拉伯数字竟1分钟没动笔。最后,胡乱蒙了个选项,草草而过。看来,考试的结果,早在开考后的前十几分钟,就已成定数。 其次要说审题。这是令我无比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我数不清在这条河沟里到底翻过几次船。比如第49题第3小问,这原本是不假思索就可以出答案的,可我却犹豫不决,徘徊踯躅于保留癌细胞的无限增值基因还保留效应B细胞的抗体基因之间,取舍不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都要保留,于是便迟迟不肯下笔。其实,我的思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题干第一话就赫然写着:“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可当时我果断对其进行了中枢过滤,虽视而不见。这不仅直接导致了我有3个空完全不知所云,而且还夺取了本应属于我检查的宝贵时间。 我还清楚记得上学期期末考试我就犯了类似的错误。有一道基因工程的题,题目不难,我看过题之后就匆匆作答,

(完整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生物组创新试题 学区: 二学区 级部: 高二 姓名: 张珊珊 所教班级: G2.6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 A .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 . 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 C . 血浆→组织液→血浆→淋巴 D . 血浆→淋巴→血浆→组织液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Na +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B . 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C . 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 D . K +在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血钾含量过低会导致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3.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列激素与 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C . 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 .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 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 望梅止渴 B . 膝跳反射 C . 缩手反射 D . 吮奶反射 5.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 . 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 . 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D .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6.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扫描等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 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 . 直接价值 B . 间接价值 C . 潜在价值 D . 生态功能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 . 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 .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 . 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 细胞,再由B 细胞呈递给T 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 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⑤④ C . ①③⑤④ D . ①③④⑤ 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 . 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 C .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 D . 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10.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 .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 . 细胞a 只能为B 淋巴细胞,细胞b 只能为T 淋巴细胞 D . 细胞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 只能为效应T 细胞 1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呆小症 B . 激素到达作用部位,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立即分解 C . 胰岛素促进细胞对糖的氧化分解与细胞膜蛋白无关 D .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体现了生物膜有流动性,但膜成分不会更新 12.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 .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3.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 A . 内环境的稳态 B .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 .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下列对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2016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60分)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如:心肌含水约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于这种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A.心肌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 B.心肌细胞内结合水含量较高 C.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3、促进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发育的物质属于 A.核酸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质 4、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A.氨基 B.羧基 C.一个来自氨基和一个来自羧基 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5、下列哪项物质的组成中含有糖类物质 A.胰岛素 B.纤维素酶 C.RNA D.糖精

6、组成纤维素、纤维素酶和决定纤维素酶的遗传物质三者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7、有关溶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B.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溶酶体能分解细胞内所有的物质 8、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9、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0、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B.细胞膜和核膜 C.中心体和纺锤体 D.核糖体和内质网 11、在豌豆叶肉细胞和人表皮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B.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 D.线粒体、液泡、中心体和核糖体 12、下列细胞具有细胞周期的是 A.植物叶肉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高中生物会考练习题(答案)

高二生物会考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沙漠中旱生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蛋白质B.糖类 C.脂肪D.水 2.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3.细胞核控制合成的RNA进入细胞质以及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分子进入细胞核的通道是() A.核膜 B.核孔 C.胞间连丝 D.内质网 4.生物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A.磷脂和胆固醇 B.载体蛋白 C.蛋白质、磷脂 D.膜蛋白和糖蛋白 5.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线粒体 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大小和视野的明暗情况依次为() A.多、、大、亮 B.少、小、、暗 C.多、小、暗D.少、大、暗 7.鉴定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化学试剂()A.龙胆紫染液 B.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斐林试剂 8.红细胞吸收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共同点是()A.都可以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一边 B.都需要供给ATP C.都需要载体协助 D.既需要载体协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9.下列哪一项是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 () A.产生C02B.分解葡萄糖C.产生ATP D.放出O2 10.气孔关闭会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其表现在()

A.水光解产生[H]的量不足 B.光反应中产生的ATP数量减少 C.暗反应过程中还原剂的数量不足 D.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三碳化合物数量减少 11.下图表示植物在不同的光照下生长的状况,其中哪一组的植物长得最差 () 12.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蓄、保鲜应保持:()A.低温、高氧B.低温、低氧 C.高温、高氧D.高温、低氧 13.检测某一组织细胞,发现其分解有机物速率减慢,且细胞萎缩。这说明该细胞正在() A.分化 B.分裂 C.衰老 D.癌变 1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时 B.次级精母细胞形成时 C.精子细胞形成时 D.精子形成时 15.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A.胎儿出生时 B.胎儿发育时 C.受精卵形成时 D.受精卵卵裂时 16.DNA分子的双链在复制时解旋,这时那一对碱基从氢键连接处分开() A.鸟嘌呤与尿嘧啶 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 C.鸟嘌呤与胸腺嘧啶 D.腺嘌呤与尿嘧啶 17.豌豆是一种理想的杂交实验材料,这是因为() A.豌豆是严格的闭花受粉植物 B.不同品系的豌豆具有对比鲜明,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C.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选考)

平阳二中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选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关于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 B. 相等质量的油脂比淀粉所含能量多 C. 哺乳动物血Ca2+浓度过低会发生抽搐 D. Fe3+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 下图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元的示意图,它们的共同点是() A.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D.都能被同一种酶水解 3. 人血红蛋白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构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β链第6位的谷氨酸替换为缬 氨酸导致血红蛋白聚集为纤维状,红细胞形状随之改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构成患者体内血红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发生改变 B.人血红蛋白至少有4个氨基和4个羧基 C.氨基酸序列改变影响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D.该病是蛋白质结构异常造成的 4. 右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其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② B.细胞膜上的③多数是不可以运动的 C.细胞膜的选择透性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细胞膜表面①的含量通常较其他生物膜要多 5. 英国科学家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约 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突破性贡献而获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中含有磷脂 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分布 C.核糖体的形成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 D.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6. 病毒、蓝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遗传物质 7. 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D.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要在不同的酶催化下才能完成 8. 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人体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A B C D 9. 如图中Ⅰ~Ⅳ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