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02T12:16:46.5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作者:张海文[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日益重视,变电站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化智能变电站这一课题,探讨其建设背景、模块划分以及典型的设计技术,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国网海北供电公司青海 812200)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日益重视,变电站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化智能变电站这一课题,探讨其建设背景、模块划分以及典型的设计技术,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设计 1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背景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国内能源形势的深刻变化,加快建设智能电网的需求迫在眉睫。变电站是电力网络的节点,它连接线路、输送电能,担负着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分配电能、控制电能流向等功能,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环节之一。模块化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从设计到建设阶段将全过程遵循“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管理理念,通过电气一、二次集成设备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模块化配送,减少现场安装、接线、调试工作,建筑物采用装配式结构,工厂预制、现场机械化安装,将工业建筑实现标准化设计,统一建筑结构、材料、模数等,实现设计、建设标准化,有效提高建设质量、效率,提升电网建设能力。

1.2研究现状

2012年以来,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构建了以集成化智能设备、一体化业务系统及站内统一信息流为特征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2013年,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研究工作和试点工程又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提出了“模块化建设”的工程建设理念。设备厂商设计生产的电气设备质量的提高和电网可靠性的增加及电网发展的需求,推动了变电站设计模块化方案的可行性。 2智能变电站的模块化划分

智能变电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变电站形式,具有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对于它的模块化来说,属于变电站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模块化建设主要涉及到主变压器、高压开关、中压开关、中压配套设备和综合自动化等五个部分,它们相互作用、联系,共同构成智能化变电站。

第一,主变压器。它是通过拔插的方式,和高压进线电缆接头相互连接,在全封闭和多股电缆母线桥架,来实现和中压出线的相互连接。

第二,高压开关。它是在进出线部位选择拔插的具体方式,在气体绝缘封闭方式的利用下,来实现和组合电器的相互连接。

第三,中压开关。它是选择一体化的预装性质的组合电器。

第四,中压配套设备。这一设备中,它的结构构成主要是以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以及无功补偿装置为主的o 第五,综合自动化。它属于是选择一体化预装式的控制室。

在实际的变电站建设中,这五个功能模块都是需要在事前进行调试的,在开始安装操作时,依次选择的是一次电缆、连接变压器、开关和配套设备、综合自动化选择通讯线路、电缆连接,在各个部分连接完成之后,最后开始进行整体上的调试工作,对各个功能组成进行性能的测试,以确保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 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典型设计技术 3.1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设计

针对原来变电站单独配置的二次设备室,占地面积相对比较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过设计优化,提出了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用体积较小的舱体来替代二次设备室,从而节省了变电站占地面积。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按设备对象模块化设计,以方便运行、维护,变电站根据需要设置公用设备预制舱、间隔设备预制舱等,可根据变电站具体建设规模、布置方式等进行选择调整组合设计。预制舱内二次设备采用前接线、前显示式装置,屏柜采用双列靠墙布置,屏正面开门,屏后面不开门。舱体内集成二次设备及相应辅助设施,包括安防、消防、暖通、照明、检修、接地等。舱内与舱外光纤联系采用预制式光缆,舱内与舱外电缆联系可采用预制式电缆。舱内设备在工厂内完成相关接线、调试等工作,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3.2预制电缆设计

现有智能变电站中使用最多的控制电缆大多为4芯、7芯、14芯铠装电缆,接线芯数较多,容易出现接头不牢固而断线,采用预制电缆,按双端、单端预制方式,统一航空插头、电缆的型号,从而大大减小断线概率。预制电缆可以使用于主变压器、GIS本体与智能控制柜之间二次控制电缆连接。对于AIS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与智能控制柜之间二次控制电缆宜采用预制电缆。预制电缆可采用穿管、槽盒、电缆沟等敷设方式,从而使屏柜内的电缆接线简洁清晰,便于运行与维护。

3.3装配式建筑物设计

结合实际工程出线情况,对于采用组合电器(GIS)的工程规模,在组合电器全部为架空出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架空出线套管作为后期试验、耐压的场所。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考虑后期设备运行、检修的移动,适当考虑取消目前GIS室双层层高的现状,能够优化建筑体量,实现建筑和设备的紧凑布局: 3.4配电装置选型设计

模块化设计要求设备选型均严格按照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理念设计,一次设备本体加智能组件的方式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智能组件统一由一次设备厂家场内集成,体现模块化设计的高效;电气装置的布置方式采用“单元”布置方式,一台主变所带设备成“单元”分区就近布置,并满足二次接线的要求。开关设备同无功补偿设备分区明确,充分体现电气布置模块化。一、二次设备高度集成,现场只需完成合并单元及保测装置至二次设备室的相关交直流电源电缆及光缆的敷设,全站电缆大幅减少,电缆敷设、电缆施工接线的工作量相应减轻,缩短电缆施工安装周期,节约工程造价。

智能变电站技术(详细版)[详细]

智能化变电站技术

内容提要
?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 ? 如何实现智能化变电站 ? 关键问题分析 ? 智能化变电站技术规范 ? 国内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定义
?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给出的定义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
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 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 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 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化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 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 智能变电站派生于智能电网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变电站 内部分层
IEC61850将变电站分为三层
远方控制中心 技术服务
7
变电站层
功能A
16
功能B
9 16
8
3
继电保护
控制
间隔层
控制
3
继电保护
45
45
过程层接口
过程层
传感器
操作机构
高压设备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需要区分的概念
? 变电站层 监控系统、远动、故障信息子站等
? 间隔层 保护、测控等
? 过程层 智能操作箱子(或称智能单元) 合并单元 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等。

智能化变电站概述-需要区分的概念
? IEC61850变电站
特征: 1)两层结构(变电站层、间隔层,没有过程层); 2)一次设备非智能化,间隔层通过电缆与传统互感器和开关连
接; 3)不同厂家的装置都遵循IEC61850标准,通信上实现了互连
互通,取消了保护管理机; 4)间隔层保护、测控等装置支持IEC61850,直接通过网络与
变电站层监控等相连。
市场特征: 该模式在国网和南网都处于大批量推广阶段,所占比例会越来 越大,以后会成为变电站标配。 例如:华东500kV海宁变、湖北500kV武东变等。

变电所视频监控方案

变电所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二○一八年七月

设计人员名单

目录 1 总论 (2) 1.1 概述 (2) 1.2 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2) 1.3 设计原则 (3) 2 改造内容及改造方案 (4) 2.1 改造内容 (4) 2.2 改造方案 (4) 2.3主要设备或备件、材料清单 (8) 3 改造效果 (11) 4 验收标准 (11) 5 能源介质供应 (11) 6 安全 (12) 7 环保 (12) 8 消防 (12) 9 投资估算 (13) 10 进度安排 (13) 10.1 进度说明 (13) 10.2 进度计划表 (13) 11 需说明的问题 (14)

1 总论 1.1 概述 1.1.1 项目发生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发生单位: 1.1.2 设计依据 (1)此设计方案根据电气室无人监控优化改进的具体需求,软件开发人员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以及用户提供的相关资料为设计依据; 1.2 现状及改造必要性 宝钢股份厂区受钢铁产能过剩和宏观经济影响,近些年,宝钢生产协力承包范围逐年扩大,而协力费用每年大幅度缩减,随着人工成本逐年攀升,给水电工程项目部成本造成了较大压力。为了响应公司降本增效号召,降低业务运营成本,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水电工程项目部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水电工程项目部承揽的《能环部大临供电供水生产协力项目》业务,目前,有5座变电站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每个变电站8人,采取四班三运转值班模式。近几年,随着部分人员流失,水电工程项目部已不再另行招聘人员,通过内部调级消化保状态。目前,该项目通过遥信、遥测、遥控智能化改造,从有人值班到无人值班管理模式转换,达到减员增效的目标。

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监控解决方案

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监控解决方案 一、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配电网的不断更新改造,要求高压直接进入负荷中心,形成高压受电—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的供电格局。箱式变电站(简称箱变)正是这种集成化程度高,工厂预安装、节能、节地的发展中设备,因而在城乡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住宅小区发展,不仅要求箱变安全可靠,同时要求具有“四遥”(遥测、遥信、遥调、遥控)的智能化功能。完成智能箱式变电站(简称智能箱变)环网供电时,在上位软件配合下,达到故障区段自动定位、故障切除、负荷转带、网络重构等功能,从而保证在一分钟左右恢复送电。 建设原则:解决方案以满足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在数据采集和传输方面尽量利用现有的设备和通讯网络,以求最大程度降低系统造价。 系统设计原则: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先进性、兼容性、易操作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容性。 二、系统建设目标和架构 建设目标 相变各元器件的数据的实时采集; 图形化的实时数据显示; 远程控制、调节设备; 危险报警; 对故障进行智能诊断。 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构成 箱变各部位的功能体现: 1、高压柜:电压,电流,功率,开关状态量,开关控制,小接地选线,温度。 2、变压器:油温,油位,瓦斯,电压,震动。 3、低压柜: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三相不平衡谐波,开关状态量,开关控制,温度。 4、箱变:温度。

三、建设内容 监测子系统 ?信息采集功能 采集模块读取各种自动化设备的数据,由数据汇总模块汇总,最后通过光纤或GPRS将数据发送到客户端的紫金桥组态软件。 可采集各种电气量信息、开关状态、温度、火警监测等。 ?图形化的实时数据显示:以直观的图形方式展示设备,用简单的操作实现各种功能。

110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通用设计说明-A2-2方案

110(66)kV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 通用设计 110-A2-2通用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2014年12月

目录 1 总的部分 (1) 1.1概述 (1) 1.2站址概况 (1) 1.3主要技术原则 (2)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2 电力系统 (3) 3 电气一次 (3) 3.1电气主接线 (3) 3.2短路电流 (4) 3.3主要设备选择 (4) 3.4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 (7) 3.5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型式 (10) 3.6防雷接地 (11) 3.7站用电及照明 (11) 3.8电缆设施 (12) 4 二次部分 (12) 4.1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2) 4.2系统调度自动化 (13) 4.3系统及站内通信 (14) 4.4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16) 4.5元件保护 (19) 4.6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方案 (20) 4.7全站时间同步系统 (21) 4.8智能辅助控制系统 (22) 4.9二次设备组柜与布置 (25) 4.10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27) 4.11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抗干扰 (28)

4.12光缆/电缆选择 (28) 5 土建部分 (29) 5.1概述 (29) 5.2站区总布置及交通运输 (29) 5.3装配式建筑 (31) 5.4暖通、水工、消防 (32)

1 总的部分 1.1 概述 1.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 (2)《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750kV智能变电站部分》 (3)国家电网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4)可研设计文件等。 1.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1.1. 2.1 工程建设规模 远期3×50MVA主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0/35/10kV(#3主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0/10kV 或110/35/10kV);本期2×50MVA主变压器。 110kV出线,本期2回,远期3回。 35kV出线本期4回,远期6回。 10kV出线本期12回,远期18回。 本期1、2号主变各配置2×4000kvar 10kV并联电容器装置,远期每台主变配置2组无功补偿装置。 1.1. 2.2 设计范围及分工 新建2台50MVA变压器及按建设规模要求的110kV、35kV、10kV配电装置及无功补偿装置、电气二次保护室及相应的电气控制、测量、信号、继电保护;站用交直流电源、电缆敷设;站内过电压保护、全站接地、照明;调度通信。与上述内容对应的土建部分:电气二次保护室、屋内配电装置;站区上下水系统、采暖、通风、消防、火灾报警。 1.1. 2.3 本工程设计分界点 110kV配电装置电缆出线设计到站内GIS电缆引接终端,电缆头不在设计范围内。35kV、10kV配电装置电缆出线设计到开关柜内出线电缆引接端子,电缆头不在设计范围内。电缆沟、上、下水管等设计到围墙外1m处。 1.2 站址概况 (1) 站址按假定的正北方向布置。 (2) 假定场地设计为同一标高。 (3) 在设计工程中,需根据变电站所处系统情况具体设计。

全行业解决方案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介绍

创新科技,发掘商机 ----全行业解决方案IBC Solution Marketing

2012年主要的解决方案 AFC(自动售检票系统) 轻轨 地铁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和隧道城市道路 Ehouse(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 MMM 行业 O&G PG 行业 机场天气系统机场港口和水运交通管理系统港口水运

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E-House)介绍

E-House 是什么? 很多叫法:Electro center, Powerhouse, Packaged Control Rooms, SwitchRooms, Control Center, Power Control Room, Prefabricated substation, Electrical building . E-house是一种定制化的、工程化的“设备”或者“解决方案”

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E-House) 供应商 HVAC Schneider 内部联锁Schneider UPS 不间断电源Schneider 电气安装Schneider 设计、制造、项目管理 Schneider 母线槽、桥架Schneider MV, LV 开关柜Schneider RTU Schneider ●Power(E)-House 是指一个预制式的完整的电力变电站 ●针对石油石化、矿山冶金和电网行业中发展迅速的客户的解决方案●全球的电气设备制造商是客户的优选/必选

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E-House) 特点: ●结合环境条件,量体裁衣设计 ●一体化 ●在工厂预安装●现场调试 组成: ●电气设备和过程控制●空调及正压通风●消防和火灾报警●通信 ●CCTV检测及照明●电缆桥架、接地 E-House 是为客户定制化的完整的动力解决方案 VSD Cabinets MV Switchboard LV MCC & Switchboard UPS HVAC Fire & Gas Panel LV Remote panel & annunciator Distribution boards & control panel 预装式模块化变电站主要构成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02T12:16:46.5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作者:张海文[导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日益重视,变电站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化智能变电站这一课题,探讨其建设背景、模块划分以及典型的设计技术,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国网海北供电公司青海 812200)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高效利用日益重视,变电站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就化智能变电站这一课题,探讨其建设背景、模块划分以及典型的设计技术,希望对读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设计 1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背景 1.1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国内能源形势的深刻变化,加快建设智能电网的需求迫在眉睫。变电站是电力网络的节点,它连接线路、输送电能,担负着变换电压等级、汇集电流、分配电能、控制电能流向等功能,变电站的智能化运行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环节之一。模块化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从设计到建设阶段将全过程遵循“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管理理念,通过电气一、二次集成设备最大程度实现工厂内规模生产、集成调试、模块化配送,减少现场安装、接线、调试工作,建筑物采用装配式结构,工厂预制、现场机械化安装,将工业建筑实现标准化设计,统一建筑结构、材料、模数等,实现设计、建设标准化,有效提高建设质量、效率,提升电网建设能力。 1.2研究现状 2012年以来,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方案应运而生,构建了以集成化智能设备、一体化业务系统及站内统一信息流为特征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设计方案。2013年,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研究工作和试点工程又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提出了“模块化建设”的工程建设理念。设备厂商设计生产的电气设备质量的提高和电网可靠性的增加及电网发展的需求,推动了变电站设计模块化方案的可行性。 2智能变电站的模块化划分 智能变电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变电站形式,具有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对于它的模块化来说,属于变电站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模块化建设主要涉及到主变压器、高压开关、中压开关、中压配套设备和综合自动化等五个部分,它们相互作用、联系,共同构成智能化变电站。 第一,主变压器。它是通过拔插的方式,和高压进线电缆接头相互连接,在全封闭和多股电缆母线桥架,来实现和中压出线的相互连接。 第二,高压开关。它是在进出线部位选择拔插的具体方式,在气体绝缘封闭方式的利用下,来实现和组合电器的相互连接。 第三,中压开关。它是选择一体化的预装性质的组合电器。 第四,中压配套设备。这一设备中,它的结构构成主要是以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以及无功补偿装置为主的o 第五,综合自动化。它属于是选择一体化预装式的控制室。 在实际的变电站建设中,这五个功能模块都是需要在事前进行调试的,在开始安装操作时,依次选择的是一次电缆、连接变压器、开关和配套设备、综合自动化选择通讯线路、电缆连接,在各个部分连接完成之后,最后开始进行整体上的调试工作,对各个功能组成进行性能的测试,以确保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 智能变电站模块化典型设计技术 3.1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设计 针对原来变电站单独配置的二次设备室,占地面积相对比较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通过设计优化,提出了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用体积较小的舱体来替代二次设备室,从而节省了变电站占地面积。 预制舱式二次组合设备按设备对象模块化设计,以方便运行、维护,变电站根据需要设置公用设备预制舱、间隔设备预制舱等,可根据变电站具体建设规模、布置方式等进行选择调整组合设计。预制舱内二次设备采用前接线、前显示式装置,屏柜采用双列靠墙布置,屏正面开门,屏后面不开门。舱体内集成二次设备及相应辅助设施,包括安防、消防、暖通、照明、检修、接地等。舱内与舱外光纤联系采用预制式光缆,舱内与舱外电缆联系可采用预制式电缆。舱内设备在工厂内完成相关接线、调试等工作,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3.2预制电缆设计 现有智能变电站中使用最多的控制电缆大多为4芯、7芯、14芯铠装电缆,接线芯数较多,容易出现接头不牢固而断线,采用预制电缆,按双端、单端预制方式,统一航空插头、电缆的型号,从而大大减小断线概率。预制电缆可以使用于主变压器、GIS本体与智能控制柜之间二次控制电缆连接。对于AIS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与智能控制柜之间二次控制电缆宜采用预制电缆。预制电缆可采用穿管、槽盒、电缆沟等敷设方式,从而使屏柜内的电缆接线简洁清晰,便于运行与维护。 3.3装配式建筑物设计 结合实际工程出线情况,对于采用组合电器(GIS)的工程规模,在组合电器全部为架空出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架空出线套管作为后期试验、耐压的场所。充分利用建筑本身的结构,考虑后期设备运行、检修的移动,适当考虑取消目前GIS室双层层高的现状,能够优化建筑体量,实现建筑和设备的紧凑布局: 3.4配电装置选型设计 模块化设计要求设备选型均严格按照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理念设计,一次设备本体加智能组件的方式实现一次设备智能化,智能组件统一由一次设备厂家场内集成,体现模块化设计的高效;电气装置的布置方式采用“单元”布置方式,一台主变所带设备成“单元”分区就近布置,并满足二次接线的要求。开关设备同无功补偿设备分区明确,充分体现电气布置模块化。一、二次设备高度集成,现场只需完成合并单元及保测装置至二次设备室的相关交直流电源电缆及光缆的敷设,全站电缆大幅减少,电缆敷设、电缆施工接线的工作量相应减轻,缩短电缆施工安装周期,节约工程造价。

如何对变电站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

变电站升级和自动化改造方案 智能变电站——是指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相比普通变电站,智能站有以下优势: ●节能、环保、结构紧凑。 ●应用电子式互感器解决传统互感器固有问题 ●提高自动化水平、消除大量安全隐患。 ●光缆取代二次电缆。 ●不同设备间可实现无缝连接。 ●设备集成,降低投资 ●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提高运行效率和水平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分布式结构,监控后台布置在监控中心,前置工控机、前置服务器、串口服务器、各种通讯设备等采用集中组屏,布置配电室,前置屏与后台监控系统采用光纤网络连接,便于值班人员进行监控管理,我们将所有保护、仪表及变压器温控等设备(带RS485接口)接入现在有自动化系统,保证整个变电站电力监控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完整。 本系统为多层分布式系统结构,站中前置机系统是通过串口服务器进行通讯端口的转换,并将采集所有数据通过网络上传至后台系统中,利用服务器系统接收的数据和信息来监视各变电站的运行状况,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存储,参数设置和修改,报表打印和执行遥控、操作票生成等操作命令。系统完成整个变电站的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通过一定的接口和规约可与BA系统或者动态模拟屏通信或原有系统通讯。变电所监控系统与变电所内就地的每个开关柜上分设的综合保护测控装置及各种智能仪表等其他设备等一起组成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可快速实行对变电所的连续监视与控制。 对原有开关柜进行改造接线,将所有后台值班所需要的信息量全部接入保护设备或电仪表,这些设备再通过RS485接口用通讯线将信息上传到前置服务器系统。 变电站中所有的数据都通过专线以及安全的VPN通道上送到云中心。

新模式模块化变电站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新模式模块化变电站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6-10-08T15:37:06.9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3期作者:巩怀鹏李亮孟先觉 [导读] 近年来,电力行业变电站电力设备基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快速提高。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齐河县供电公司) 摘要:近年来,电力行业变电站电力设备基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快速提高,变电站的基础建设工程逐步走向工厂预制式的模块化建设发展,现场的简单组装式拼装变电站的发展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群体的青睐。本文主要着重分析介绍了电力变电站模块化建设的基本方式以及技术特点,并且提出了各个模块建设的发展方向;最后通过市场调查对变电站模块化的目前市场状况进行了整理,并对未来市场情况作了相应预测。 关键词:变电站;模块化建设;基本方式;技术特点;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际上就出现了模块化的变电站,受到许多企业和专家的关注,人们认为这种建设模式具有简单、快速、占地少等优势,应用范围很广。2006 年,在达拉斯举办的 IEEE 电力展览会上出现了许多变电站建设的模块化产品,表明了变电站模块化的技术发展趋势。 1、模块化变电站组成 模块化变电站提出了一种变电站建设的新模式,它是将变电站划分为高压开关、主变压器、中压开关、综合自动化、中压配套设备五个功能模块。 1)高压开关功能模块为进出线采用拔插式电缆接头连接的气体绝缘封闭式组合电器; 2)主变压器模块的变压器高压进线采用拔插式电缆接头结构,中压出线采用多股电缆或全绝缘封闭母线桥架方式; 3)中压开关模块内采用一体化预装式开关室; 4)综合自动化模块采用一体化预装式控制室; 5)中压配套装置模块包括无功补偿装置、接地变压器、消弧线圈等配套设备。 6)中压开关柜、综合自动化、中压配套设备等模块中的主要设备均安装在非金属箱体。 2、模块化变电站的技术分析 2.1进线模块 各种封闭式组合电器可以作为进线模块的基础,如果进出线采用工厂预制的整体式电缆套管及可插拔式电缆插接头将更能体现模块化的特点,可更方便于安装及运行中的维护。 35kV电压等级较少有户外型封闭式组合电器产品,制约了35kV全模块化变电站的发展。目前35kV模块化变电站的进线模块主要采用拼装式,即将户内开关柜或气体绝缘封闭式开关柜拼装到一个预制的箱体内,箱体采用覆铝锌板等双层金属材料或金邦板等非金属材料,中间填充隔热材料,由于箱体的防潮、隔热、防凝露等效果不够好,需要附加空调、温控和强迫通风装置。 2.2变压器模块 变压器模块需要对常规变压器的进出线端子进行改进,一次侧采用可拔插的电缆附件或油气套管与进线模块相连。二次侧可以考虑电缆或架空两种出线方式,但需要考虑绝缘封闭的要求。 2.3出线模块 近几年来,出线模块开始采用以永磁机构真空开关为基础的紧凑型开关柜,由于体积小、重量轻、维护少、吊装和运输方便等优点,提高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已大量应用在35kV变电站;随着永磁开关参数的提升,这种模块已扩大应用到66kV和110kV变电站。另一种模式是户外共箱式,将开关设备装在充气箱体内,电缆接头作为进出线连接,并兼隔离断口功能,外边再加防护壳体。这种模式专为户外电力设备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小,维护少,布局简捷,使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更加简化,工厂化特点更加突出。其实现的技术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开关设备免维护,二是大电流参数的电缆接头。 2.4综合自动化模块 综合自动化模块主要包括保护屏、交直流屏、电度表屏、通讯屏等后台部分,都是常规变电站的标准设备,目前没有新的突破。小容量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也可与出线模块合并为一个模块。 2.5无功补偿及消弧线圈模块 无功补偿和消弧线圈可以敞开式布置加顶罩,也可采用户内设备安装在箱体内,目前也没有适用的新概念。小容量变电站也可与出线模块合并为一个模块。 3、模块化变电站市场分析 我国于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生产和应用出线模块,目前约有 20 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类型的 10 kV和 35 kV 进线模块,每年约生产1100 套各种模块,虽然产品名称不够统一,有一体化站、预装式变电站、组合式变电站、各种箱式变电站等,但基本结构均如前所述。目前国内变电站模块化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呈现以下特点:(1)多数产品采用传统的开关柜,体积较大,运输和吊装不便,运行中的维护工作量大,采用紧凑型开关柜的产品还不多。(2)多数企业属于开关设备制造企业,其他配套设备主要采取外部采购方式,对变电站综合性技术的把握能力不强,模块设计技术缺乏创新。(3)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如永磁机构真空开关)还不多,户外共箱式模块也刚开始出现,只有个别企业能够生产制造。(4)全绝缘、全屏蔽的模块化变电站刚刚起步,核心元件配套方面还不能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5)模块化产品主要应用在农村 35 kV 变电站和城市 10 kV 配电网的开闭站,在 66 kV 及以上变电站的应用刚起步。 4、结束语 综上分析,以及通过大量市场调研,模块化变电站总体投资比户内GIS站略高,设备购置费高于户内GIS站,建筑工程费低于户内GIS 站,将原来花在修建筑物上的钱花在设备投资上,说明模块化变电站建设模式的整体技术经济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模块化变电站建设模式

国内智能变电站研究现状

国内智能变电站研究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组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内的各大电力设备制造厂商从2001年开始关注AEC 61850系列标准,并开始对该标准进行翻译,目前已经发布和出版了IEC 6185o系列标准的正式版,并组织了6次互操作实验,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电力自动化设备供应商积极响应并参与了互操作性试验。 为有效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规范化,国家电网公司在近年近百个各种类型数字化变电站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下系列标准和规范的讨论,并由智能电网部牵头编写了e/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e/GDwZ410下2010《高压设备智能化技术导则》、《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O/GDw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智能电网试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等。这些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出台,为智能变电站的实施试点项目提供了规范化的依据。 1.实际工程应用 2007年5月,河南首个智能变电站——洛阳金谷园110kv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该站基于“网络化二次系统”概念,采用vLAN技术将局域网内的设备按网络化保护和控制功能逻辑划分成若干个网段,保证了控制的实时性,实现了网络的安全隔离;在间隔层采用了GOOSE网络传输技术,实现了数字化变电站三层结构的一体化应用;利用GOOSE网络实现了设备跳合闸命令传输、智能操作,实现了变电站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一体化的五防操作逻辑闭锁功能;利用网络化实现了母线保护、备自投、低频低压减载功能;采用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在线监视与诊断服务技术,实时监视各网络节点的工作情况,实现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网络可视化监控。特别是在“网络化二次系统”及“网络化保护”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河南金谷园110kⅤ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成功,标志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变电站投人运行,也为智能电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工作。

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讲解

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蒋福全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随着国家对城乡电网建设的投入增加和改造力度加大, 要求高压直接进入负荷中心, 逐步形成了受电、变电、配电一体化格局, 突出供配电建设向节地、节能、小型化、无人值守的方向发展, 箱式变电站正是具有这些典型特点的最佳末端变配电设备, 而结合智能化的处理技术, 能更好地提升管理效能和经济效益。 1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特点与布局 1.1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特点 箱式变电站简称箱变, GB/T17467-2008标准名词术语为预装式变电站, 是集高低压开关设备和变压器及辅助设备为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紧凑型成套变电所。由于箱变具有成套性强、体积小、占地少、能深入负荷中心、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线路损耗、缩短送电周期、选择灵活、对环境适应性强、安装方便、运行安全可靠及投资少见效快等一系列优点, 受到广大电力工作者的重视, 箱变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 [1]。制造厂也加大开发力度, 引领其朝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满足市场更高要求的需求。箱变在结构上, 采用模块方式, 每一台箱变可由以下各种型式组合而成; 按高压开关接入电网型式分为环网型或双电源型或终端型; 按设备布置方式分为“ 目字型” 或“ 品字型” ; 按内装变压器种类分为油浸全密封变压器或干式变压器; 按箱体外壳材质分为金属外壳或非金属外壳; 按高压开关选形分为产气式负荷开关或压气式负荷开关或真空式负荷开关或 SF 6 负荷开关 [2]。 1.2箱变的布局 箱变按照高压、低压、变压器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分为三个独立隔室, 而智能控制系统则分布安装于低压柜内, 必要时也可单独制作监控柜。 (如图 1 2箱变的智能化系统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 王鹏

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王鹏 发表时间:2019-07-22T11:51:38.643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5期作者:王鹏 ,杨仁宇 [导读] 介绍了模块化在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特点,然后从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技术,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合肥电力规划设计院安徽合肥 230022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效性和节能性是逐渐成为电力企业在能源的供应与消耗上越来越关注的重点。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逐步增加,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成为必然,模块化成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中的方向和趋势,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能缩短建设周期,提高集约化程度。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模块化在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特点,然后从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技术,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 引言: 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模块化建设成为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主导。通过对事物本质的分析,不难发现,装配结构模式是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主体,工厂的提前预制和当场安装是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就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周期,节约了建设用地,使各模块之间组合合理化。模块化技术的运用对于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模式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特点 智能变电站是实现智能电网自动化的基础和支撑,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是智能变电站的新模式。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特点是:适用性、安全性、经济性和通用性,体现了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新特征。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包括高压开关、中压开关、主变压器、配套设施以及中和自动化等几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具体分析,主变压器与高压开关之间通过拔插的方式实现连接,在多股电缆母线桥架和全部封闭的环境下,与中压出线建立连接。高压开关是组合电器连接的关键,必须在气体绝缘封闭的环境下在进出线部位起到拔插的作用。再看中压开关是一组预装组合电器,主要是一体化模式,还有配套设备,包括几个组成部分:变压器、消弧线圈、无功补偿装置等。最后一个是自动化,主要是一种控制室模式。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出现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弥补了传统变电站周期长、成本高、工作量大、占地面积大等一系列缺点,体现了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新特点 [1]。 二、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技术介绍 (一)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工艺 传统户外型变电站存在很多弊端,必须先建立庞大的户外架构,电器设备再以此为连接,这就使得空间需求变大,电气设备庞大的体积,占用了很多土地资源。模块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模式有其特定的布局:模块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都是由厂家完成统一连接和调试,到达户外地址后,只需进行外部的调试和整体调节,就可以投入使用。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解决了很多传统变电站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整体成本,在我们面临不同户外环境变电站的建设时更具灵活性,不会因为施工环境和工艺水平的高低而对变电站的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功能模块的调查都非常重要,这是保证方案顺利执行的前提。每个施工环节都要采取最适合的施工技术和手段[2]。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电缆线要采用成品电缆盒进行铺设。为了降低后期现场浇筑的压力,电缆沟采用隐藏式系统,不仅安全,而且为其它施工工作提供便利。 (二)模块化建设中二次设备集成形式的概述 模块化建设中二次设备集成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现场接线、现场调试,周期长的局限和弊端。二次设备模块间的组合排列体现了经济性、独立性、灵活性、适应性、安全性的原则。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连接统一,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中的二次设备模块组合,整套设备都由厂家加工完成、不用二次接线、现场施工、调试,降低了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模块化二次设备集成模式的运用下,减少了交换机的使用,缩小了用地面积,降低了不必要的设备投入,体现了智能网络的简洁性。其次,从整体来看,变电站各个功能模块之间更加紧凑,运行更加安全可靠,有利于变电站的全面管控。再次,整套二次设备由厂家集成加工,拉到现场就能使用,减少现场调试,二次接线,能够去除连接中不必要的线路,使线路简介清晰,提高电缆线的利用率。最后,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各功能模块之间联系紧密,资源共享程度较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投入,节约了设备资源,降低了变电站的总体成本[3]。 (三)模块化智能变电站中主要设备的介绍 在选择电气设备上,目录原则是通用设计原则的根本,同时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集中起来。首先,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中的智能变压器在传统变压器的基础上添加智能组件,在变压器上安装智能控制设备,110kv的变压器可以不用安装智能控制设备,安装的这些智能组件是变压器与本体可以智能连接。另外,对安装在变压器上的智能设备组件要开展多种预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变压器智能终端老化问题预估、变压器智能终端热度测试、变压器智能设备上各种开关插头的松动、磨损等。其次,变压器高压开关设备在出厂之前已经由厂家完成了完成了内部零件的集成安装、接线和调试等一系列工作,这种一体化操作减少了现场二次接线、调试的工作量,缩短了周期,加快了变压器投入建设使用的速度。这种经过综合考虑过的模块组合、配置经济合理,体现了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的经济性。 (四)对模块化智能变电站总平面布局的概述 减少变电站的建设用地,节省城市空间是模块化智能变电站总平面布局的基本出发点。 首先、通过高集成设备来实现主接线工作的完成和优化,追求内部设备的合理配置,在这个过程中要确定变电站的发展规模,使各组合模块之间保持绝对的透明。 其次,对选定的变电站的地址的周围条件要清楚并且要尽可能对这些条件进行合理的安排利用,尽量缩小横纵向尺寸,减少变电站的占地面积。 再次,了解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结构,基于户外变电站的条件,尽可能的把周围闲置的空地充分利用起来,确保二次设备可以在可合理组合的情况下得到合理配置,保证后期配送和输出的需要[4]。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不良因素对设备运行的影响。模块化智能变电站建设模式采用二次设备组合的形式,对模块功能进行了清晰的划分,简化个体、优化整体,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

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继电保护设计开题报告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110kV智能变电站系统及继电保护设计 学生姓名:郭飞飞学号:29 专业: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专业班级:12091 指导教师:王玲 2012 年4 月25日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信息源和执行终端,要求提供的信息量和实现的集成控制越来越多,因此,目前的变电站迫切需要一个简约的、智能的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以减少投资,提高运行、维护效率。这些运行和管理的需求使智能变电站成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新方向。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离我们越来越近。 建设智能变电站(即数字化变电站)的必要性: 1.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变电站作为输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化改革对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变电站外部看,更加强调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信息化程度,和与电力系统整体的协调操作能力;从变电站内部看,体现在集成应用的能力上,也不同于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装置的智能。 2.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不足 1)装置功能独立,且部分内容重复,缺乏高级应用。虽然独立的装置实现了智能,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变电站系统智能,由于功能独立,装置间缺乏整体协调、集成应用和功能优化;高级应用功能,如状态估计、故障分析、决策支持等尚未完全实现。 2)二次接线复杂、CT/VT负载过重由于测量数据和控制机构不能共享,自动化装置之间缺乏通信等原因,变电站内二次接线十分复杂,且系统内使用的通讯规约不统一,不同的厂家使用不同的通讯规约,在系统联调的时候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规约转换,加大了调试的复杂性,也增加了运行、维护的难度,给设计、调试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存在大量硬接线,造成CT/VT负载过重。 3)装置的智能化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由于站内各套独立的自动化装置间缺乏集成应用,使得智能装置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从而降低了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投资价值。 4)缺乏统一的信息模型。相互独立的自动化装置间缺乏互操作性,一方面局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郑宏刘砦(新密)煤业有限公司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改造方案 一、变电所综合自动化实施原因 煤矿井上、井下生产过程复杂,环境恶劣,自然灾害多,严重影响生产和人身安全。煤矿井上、井下重要岗位监控系统的实施,对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科学决策提供了直观、可靠的手段。 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各生产岗位及各变电所高效、可靠运转,提高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特设计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现有变电所缺点:①安全性、可靠性不高。传统的变电所大多采用常规的设备,尤其是二次设备中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远控装置等。②电能质量可控性不高。各工矿企业对保证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是频率和电压,目前还应考虑谐波问题。③实时计算和控制性不高。供电系统要做到优质、安全、经济运行,必须及时掌握系统的运行工况,才能采取一系列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手段。现有的变电所不能满足向调度中心及时提供运行参数的要求;一次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由于远控功能不全,一些遥测、遥信无法实时送到调度中心;而且参数采集不齐,不准确,因此没法进行实时控制,不利于供电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④维护工作量大。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多为电磁型或晶体管型,接线复杂且其工作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其整定值必须定期停电检验,每年校验保护定值的工作量相当大。 二、实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目的 根据我矿企业生产供电的特点和管理模式精心设计,是以计算机数字通讯技术为基础的远程分布式监测、监控系统。实现矿高低压供电系统的远程监测、监控,实现地面监控中心对井下高低压供电设备的遥测、遥调和遥控,并可生成相关的供电生产记录和管理统计报表。可使井下高低压供电管理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矿井供电智能化调度和信息化管理。提高我矿生产自动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生产信息化: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转化、整理、挖掘,管理系统对供电情况进行综合性动态分析和数据管理。

模块化变电站预制舱应用及设计探讨 巨彩虹

模块化变电站预制舱应用及设计探讨巨彩虹 发表时间:2019-08-05T09:26:30.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巨彩虹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变电站建设越来越多。 身份证号码:63212319820814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变电站建设越来越多。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大力推广变电站模块化建设,预制舱式变电站具有环保、建设速度快、经济等优点,被大力推广于110kV-330kV电压等级的模块化变电站中,其中的电气二次设备室可采用预制舱形式,代替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小室。文章对变电站预制舱式电气二次设备室的设计问题进行研究,通过综合比选,确定了预制舱的结构形式,材料种类,保温隔热以及安装运输方式,并研究了组合式舱体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模块化变电站;预制舱;二次设备室 引言 预制舱式变电站以其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安装、灵活布置、施工周期短、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变电站建设的一种新选择。然而,行业对预制舱在耐候性、耐腐蚀等方面性能的疑虑依然限制着预制舱式变电站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相关标准的分析,以确定大气环境腐蚀作用等级,并提出一种“高耐候防腐技术”用于预制舱的防腐。 1整体结构布局方案 1.1基础设备构成 针对预制舱的布局来说,在进行相应布局方案规划上涵盖了诸多基础设备,诸如舱体、照明以及暖通设备,此外还要进行相应的消防以及安防设备的使用,还包括一些二次设备等。通过不同设备的综合运用和接线设计,确保最终完成的预制舱式变电站的结构布局能够充分实现预期变电站设计要求。同时在进行整体的变电站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调试操作。通过调试,保证变电站能够充分符合实践运行的需求,促使其充分实现自身作用的发挥。在完成整个预制舱式变电站的设计后,按照项目现场的需求,通常会是将其作为整体运输,也存在将其看作2-3个单体运输的情况。 1.2预制舱设计 ①舱体外墙。集装箱外墙材料应采用轻质高强、耐水防腐、阻燃隔热,隔音性能强的材料。目前可作为外墙材料的有耐候钢、金邦板、复合压型钢板、复合纤维水泥板、铝板和不锈钢板,其中材料价格按制造Ⅲ型号尺寸舱体计算得出。金邦板自重轻,易于安装,且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综合考虑,推荐采用金邦板作为舱体的外壳材料。②舱体内墙。集装箱内墙应采用防火性能好的材料,目前可以作为内墙材料的有压花铝板、镀铝锌板、石膏板或彩钢板,其中材料价格按制造Ⅲ型号尺寸舱体计算得出。综合考虑材料性能和经济性,铝塑复合板具有强度高、防火性能好、易保养等特点,且性价比较高,推荐作为舱体内墙材料。③舱体夹层。由于预制舱置于户外,需隔热保温,因此采用双层结构,夹层中填充隔热保温材料。目前常用的保温材料有无机类和有机类保温材料两种。有机类保温材料主要有聚氨酯泡沫、聚苯板、酚醛泡沫等,它具有重量轻、致密性高、保温隔热效果好等优点,缺点有不耐老化、易燃烧、施工难度大且工程成本较高。无机保温材料主要有玻璃棉、岩棉、膨胀珍珠岩,它具有不易燃烧、吸水率低等特点,能够达到A级防火。岩棉保温板具有优良的防火、防潮、保温和吸音性能,并且施工及安装方便、节能效果显著,性价比高。综合考虑上述条件及经济性等因素,选择优质防火岩棉材料作为设备舱夹层材料,岩棉外表面覆盖隔热薄膜,可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④舱体顶板和底板。预制舱顶部结构设计需考虑具体工程气象条件,以满足抗风、抗震、防腐和防水要求。推荐预制舱采用可拆卸型式坡屋面,采用冷轧钢板,经过喷砂和热喷锌处理。顶部采用有组织排水,坡度不小于5%,对于北方多雪及南方多雨地区,可适当增大屋面坡度,以预防积雪和利于排水。 2预制舱式变电站的关键技术 2.1整体结构布局技术标准 在进行预制舱式变电站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其整体的结构规格设定,并非是由施工设计人员随意设定,而是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展开。结合目前ISO标准的要求,确保预制舱式变电站的外观设计能够充分满足标准规定。 2.2运输、吊装方式 预制舱参考集装箱运输主要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等,考虑我国变电站建设特点,推荐采用公路运输方式,使用集装箱式专用平板车运输,舱体需与平板紧固。在配备集装箱公路运输车辆时,首先考虑所运输的预制舱规格尺寸和额定总重量,按照集装箱标准选择公路运输车辆。预制舱常用吊装方式有上部起吊和下部起吊。现场安装时,考虑集装箱内已安装设备,采用下部起吊方式,上部起吊仅用于空箱转运。 2.3设备走线技术要求 从预制舱变电站的设计布局情况来说,既有的变电站在进行接线上,一般是使用预制式电缆以及光缆进行接线。在接线处理上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上进线电缆架桥方式,还有一种是舱体底部进线方式。上进线电缆架桥方式主要是采取上部进线的模式来进行接线处理。在具体操作的实现上,一般会在整个预制舱的顶部进行横梁的设计,数量一般是两根。通过横梁为走线提供便捷。在走线处理上,横梁的作用在于进行电缆的吊架,而后对电缆做出相应分流,分流的电缆则直接进行到机柜。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上进线电缆架桥方式是目前预制舱式变电站走线常用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走线处理,能够充分确保在进行接线上,可以清晰的获取到不同线路的走向,确保接线的准确性。但是在采用这种方式走线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做好相应的密封工作,防止雨尘进入到舱体。同时合理的密封也可以规避一些小动物进入舱体损坏设备。另外一种走线方式是舱体底部进线。也就是说在预制舱的底部进行开口,从而为接线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便捷。走线的目的在于充分确保接线工作实现更便捷,所以走线设计的目的要充分结合接线需求展开。采用底部走线,需要结合不同接线处的接线需求在相壁进行对应开口。而且为了尽可能减少开口,同时最大化满足内部接线工作对走线的要求,一般会进行多芯连接器的使用,通过连接器来完成光缆以及电缆的连接和牵引,确保为界限工作开展提供最大的便捷。 2.4设备的工作技术要求 为尽可能确保资源的节省,对照明设备的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时间要做出合理的标准规定。一般采用感应式照明设计,以充分达成资源节约效果。在舱内暖通设备的工作实现上,要求通过空调系统的布局,实现对舱内温度的有效调节和管控,确保温度能够满足设备工作要求。另外还要进行排风系统布局。排风系统作用是实现空气的流通。为了尽可能确保变电站运营的效益,以及便于相应管理人员对预制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