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偏误汇总

对外汉语偏误汇总
对外汉语偏误汇总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综述

随着汉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学习人数的增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现象,影响着教学和语用效果,本文主要从近几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汉字、语法(词法、句法)三个方面对偏误现象研究和分析进行梳理,做一下总结。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oeder)在1967年首先提出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两种类型。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和实际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EA) 和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研究是以1967 年Corder 论文TheSignificanee of Learner.s Errors 的发表为标志的。1972 年,Selinker 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1984 年鲁健骥的5中介语理论与外

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6的发表,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这一领域的开始。

一、语音语调的偏误分析

(一) 双音节词偏误分析夏晴《韩国留学生学习普通话时二字组及其在语流中的声调偏误分析》(2006)在其论文中则侧重在语流中探讨韩国留学生的两字调偏误。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声调的学习中,四声的习得情况最好,一声和二声其次,三声情况最为严重。

侯晓虹、李彦春《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发音规律研究》(2006)以巧名初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在16种双音节词语组合模式的发音过程中声调的偏误问题。并根据不同声调组合的不同难度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声调发音训练的对策。董倩倩《日本留学生轻声声调习得偏误初探》(2012)指出:“轻声双音节词前字被误读成阴平

的偏误所占比例最大。并从音调和音高两方面分析了原因。(二)调域调型偏误分析罗音《俄

罗斯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2007)从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分析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指出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的偏误大部分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杜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指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有一定的干扰。徐瑾《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指出:“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现象,首先,表现在调型上的错误。其次,俄罗

斯留学生声调偏误还表现在调域缺陷上。第三,俄罗斯留学生的声调偏误还表现在在语流当

中的声调偏误和变调失误。”

(二) 语音对比偏误分析

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1998) 利用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同美国学生的汉语声调进行对比。

得出的结论:韩学生的阳平和上声声调曲级极接近,有时极其难以分辨;去声问题日韩学生同美国学生一致,偏误集中在调型上而不是调域上;阴平情况也有相似之处,阴平调较中国人低得多。吉娜、简启贤《初学汉语的泰国学生的语音偏误分析》(2004), 通过泰语和

汉语的对比研究,指出泰国学生初学汉语时在语音、文字、语法等方面的偏误,并探讨了产生

这些偏误的原因。

(三) 受母语迁移影响李红印在她的《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1995) 中提出泰国学生的声调偏误也受到其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其偏误类型是:第一声的调值不够高,第四声调太长。蔡整莹和曹文《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2002) 则把泰国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模式归为:阴平上不去,阳平去

声长。不管是哪种偏误类型,泰国学生出现声调偏误的最要原因是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杨娜《越南人学汉语常见语音偏误分析》(2005)在对越南人常见的汉语语音偏误研究中,指出了静态声调、动态声调、语流音变情况下越南人在汉语声调上的不同表现,并指出母语和目

的语的干扰是其主要原因。辛亚宁《意大利留学生习得汉语两字调的偏误分析》(2011) 指

出语音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作用的影响,而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其中介语则更多地受目的语语音的影响。

二、汉字的偏误分析--- 以日韩学生为例

高万丽(1998) ,江新、柳燕梅( 2004),尉万传、毕艳霞( 2006),陆瑾( 2014)等学者均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偏误情况进行了研究。高万丽从笔画、部首、部件、语音几个方面分析了英国某大学东亚系汉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汉字偏误情况。陆瑾以拉美儿童为对象,研究得出了初级阶段学生的汉字偏误分为笔画、部件、结构和形近四个方面和笔画书写难点在于笔画的折及折的变形以及撇和捺的结论。陈绂( 2001 )、陈建萍( 2008)、武氏江

(2012 )、刘凤芹( 2013)等都以汉字文化圈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研究。陈绂以日本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搜集了中级水平的学生的相关偏误,将其分为误写日语汉字、别字、错字三类,并指出第一类偏误是日本留学生所特有的,而这是由于日语汉字负迁移所造成的。刘凤芹以中高级韩国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韩国学生在中高阶段学习阶段,汉字的偏误主要集中在音同、音近别字,所以要注意加强同音字的教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们对汉字特点研究不断地深入,有从宏观整体的角度进行研究,也有针对具体汉字构成要素或汉字某一特点的研究。杜同惠(1993) 以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因以及纠正方法。施正宇(2000)以正字法为依据,将拼音背景学习者的偏误分为了非字、假字和别字三大类,予以了举例说明,并强调要加强汉字笔画的教学和汉字形体拓扑性质的认识。

搜集的留学生书写汉字方面偏误为语料对其进行了具体的归类,并分析了这些偏误的原

郭圣林(2008)、朱华平(2013)、盛继艳(2013)、井甜甜(2014)等学者从笔画这一汉字重要构成要素的角度,对外国学习者的汉字偏误情况进行了研究。郭圣林将外国学生笔画偏误分为笔形偏误、笔向偏误、笔际关系偏误、笔画数目偏误四种类型,同时提出在教学中应关注不同文字之间、相似笔形之间的对比。盛继艳对留学生汉字笔顺偏误进行了全面考察与归类分析, 研究得出了笔向的规范与否对汉字成品正确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折笔其次, 顺序影响不显著的结论。“部件”是对外汉字教学出现后,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的一个术语。许多学者认为“部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肖奚强(2002)从部件的角度,对成系统的汉字偏误分为了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部件的变形与变位三个方面。郝美玲、范慧琴(2008)考察了部件频率、部件构字数等对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结果发现,部件频率对留学生汉字书写存在直接影响,部件构字数的作用相对较弱。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占着重要的部分。高立群(2001),张艳、郑家洁(2010),梁智智(2012 ),杨世民(2014)等学者都研究过学习者关于形声字的偏误情况。高立群对外国留学生形声字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母语背景和HSK 等级都会对学习者形声字的学习情况产生影响,但是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对读音规则字和不规则字的学习情况却没有大的差异。

三、词法偏误分析

(一)副词的偏误分析在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词类的偏误分析占了70%多。其中对实词的研究占词

语偏误分析的55%,虚词占45%。在词类的划分上,我们依据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中的语法部分,以便于分类统计。实词偏误分析,对外国人汉语实词的偏误分析都集中在了副词和动词上,很少涉及其它词类。副词偏误分析,在词语偏误分析研究中,副词所占的比例最高。陈小荷(1996)以北京语言学院的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和副“也”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与母语背景和语料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金昭延(2001)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句法功能方面的错误和原因。这是国内韩国人对韩国留学生学习副词进行研究的少量文章之一,具有一定的价值,产生偏误的原因不仅仅是母语的负迁移,对其它因素也应当有所涉及。聂丹(2004)从单纯的释义导致副词在使用上出现偏误出发,以语气副词“竟”为例,从句法结构、语义类型、语用规律三个方面总结了语气副词“竟”出现的类型,并对易出现偏误的情况进行入分析。胡云晚(2005)将外国学生使用程度副词“非常” 出对外汉语教学现的偏误进行分类。作者依然是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汉韩语的不同并分析偏误的原因。与王有芬的研究相比,后者对“了”的偏误分类更加详细,但是仍然没有摆脱对比分析的局限。辛永芬(2001)从留学生使用“已然”类时间副词的角度考察助动词“了”的偏误使用情况。分析在“已然” 类时间副词的句子中,造成“了”泛化的原因,文章选取角度新,

原因分析详细,有助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高霞(2005)在前人对结构助词“的”研究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及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时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点是文章的进步之处。偏误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要多角度的进行考察。

(二)、动词偏误分析

相对于副词而言,动词的学习相对容易些,因此关于动词方面的偏误分析并不多。这或许和动词在句子中所作的句法成分比较固定,不像副词那样复杂灵活有关系。戴国华(2000)对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的偏误进行分析。戴先生将动词的偏误分成八类: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误用;名词和动词的误用;动词和形容词的误用;离合动词的误用;系动词“是” 的误用;动词多余;词义不明造成的误用;母语动词误用为汉语动词,对每种类型都进行举例分析。我们认为这是目前对动词偏误分析较全面的研究。但是,在原因的阐述上,戴先生只将其归因于母语的语法体系的负迁移,对其他原因没有加以说明。尽管如此,文章对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的偏误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对留学生汉语动词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一篇关于日本留学生使用汉语动词偏误的文章是吕滇雯(2000)对动词重叠式的研究。文章对是否使用动词的重叠形式的语境进行分析,在肯定使用的前提下,再分析如何组织正确的语法结构。文章总结了动词重叠式使用的规则,对留学生汉语的学习有实用价值。陈若凡(2002)对留学生使用能愿动词“能”和“会”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陈先生通过英汉语法、语义的对比来分析留学生产生的偏误。与以往的对比分析所不同的是,陈先生认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母语与汉语之间有明显差异的地方,而是两种语言在形式或者意义上差别最小的地方。我们认为,事实上两种语言明显的差异更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因而会避免出现错误,反而是那些注意不到的细微差别更易产生偏误。汉语的能愿动词“能” “会”与英语的情态动词存在着复杂的交叉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导致了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三)虚词偏误分析

1.介词偏误分析

崔希亮(2003)以中介语语料库为依据,对欧美学生习得汉语介词进行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介词的使用频率、偏误率,并且通过与其他国家学生使用情况的横向对比以及每种介词使用情况的纵向对比,发现欧美学生使用介词的规律。崔先生将出现的偏误分成九种类型,对每种类型都进行语法结构上的分析。在教学策略上,崔先生引入了认知理论提出教学意见。我们认为,崔先生的研究是偏误分析的一大进步,尤其是数据的横向、纵向对比和认知理论的引入,这对以后的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张艳华(2005)对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类。在传统的语法偏误类型即遗漏、误加、错序的基础上增加了认知的偏差和难点句型中介词短语构建的错误。同时,对偏误的成因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仅

仅局限于母语和目的语的负迁移上,既有教师的客观方面的失误,也有学生主观上学习策略的偏离。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以探求学习者习得汉语的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是一大进步。我们

认为,发现问题并不是研究的目的,重要的是知道问题出现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知道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思维方式,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将会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介词“ 在”是留学生较早接触的虚词。李金静(2005)留学生习得“在+处所”结构进行分析。文章首先指出“在+处所”结构的句法功能,即在

句子中作定语、状语和补语。针对这一功能对每种句法成分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其中还包括语序和在“把”字句中的使用偏误。我们认为,文章分类详细,分析详尽,如果能进一步指出如何针对偏误进行教学将更加完善。

2.助词偏误分析汉语助词的偏误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了”的分析上。王有芬(1996)从偏误原因的角度对母

语为日语和韩语的留学生学习汉语“了” 的偏误进行分析。作者认为,造成偏误的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和目的语的泛化。韩在均(2003)在韩汉翻译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病句对出对外汉语教学以及一些特殊的句型。

3.语气词偏误分析徐丽华(2002)将外国学生使用语气词出现的偏误分为四类:遗漏、误加、多余、错位,并分析了偏误的原因。我们认为,文章对偏误类型的分类与鲁健骥(1994)对外国人汉语语的偏误分类大体一致。但是在偏误原因的阐述上较为详细,值得借鉴。

4.连词偏误分析徐丽华(2001)通过具体的材料对外国学生使用连词的偏误进行分类并分析原因。虽然在研

究方法上并没有新的突破,但是弥补了对连词偏误研究少的缺陷。

四、句型偏误分析虽然对句型偏误的研究不如词类那么丰富,但是研究范围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句式上:

(一)“使”字兼语句

李大忠(1996)对具有中等以上汉语水平的八个国家的外国学生使用“使”字兼语句出现的

偏误进行分类,通过汉语语法规则来分析产生偏误的原因。李先生的分析是基于静态描写的方法,说理性很强,理论丰富。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二)“被”动句

柳英绿(2000)通过韩汉语之间的对比对韩国留学生习得“被”动句的偏误进行分析。柳先生主要是通过汉韩“被” 动句中主语、宾语及谓语之间的差异来找出韩汉语的异同,并以两者之间的差异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分析偏误的原因。尽管对比并不全面,韩汉语“被” 动句之间的转译规律也没有找到,但是在韩国留学生“被”动句习得的主、谓、宾语研究已经起到了开山的作用。王振来(2004)也对韩国留学生习得“被”动句偏误进行了分析。王先生主要是从有标记的“被”动句和无标记的“被”动句两方面来讨论留学生习得“被”动句的偏误情况,在内容上更加完善。在教学方法上,王先生提出“情景教学法” ,在具体的语

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在教学中少讲术语,不用背概念,多举例子,以学生理解为主。我们认为,王先生的教学建议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三)“有”字句

“有”字句是现代汉语教材中较少涉及的一种句型,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刘苏乔(2002)对表示比较的“有”字句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进行偏误分析,对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四)“把”字句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特殊句式,较难掌握。李宝贵(2004)对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的

“把”字句进行偏误分析。文章按照偏误的性质将其分为遗漏、当用而不用、不当用而用、语序错误四类。事实上,这和传统的语法偏误类型是一致的,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是在偏误类型中的小类分析详尽,说明具体。

(五)“除了”句式

肖奚强(2005)通过对语料中“除了”句式的用例进行统计,分析了外国学生使用“除了”句式的情况。作者对39 个偏误用例进行分析,其中缺省偏误占绝大多数。在缺省偏误中,学生使用“除了……也/还”出现的偏误要比“除了……都……”比率高。因此,作者认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应当先易后难,提出在教学中要先教“除了……都……”的建议。作者通过

实践分析提出的教学建议我们认为是十分可行的。此外,作者指出学生出现偏误与教材和工具书中概括不准确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力求精准,不能含糊,以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仅对偏误情况进行分析,对正确的用例也进行了详尽的统计,我们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唯一不足的是,肖先生对留学生为什么倾向于使用“除了”句式还不能找到明确的原因。

(六)、其它

除了词汇和句型方面的偏误之外,其它专门研究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的文章和著作也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李大忠于1996 年编写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是国内第一本研究汉语语法偏误的著作。李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母语为英、法、俄、德、意、日、泰、等十几种语言的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类汇总。内容涵盖广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词类,把偏误分成五种类型,即:“非常”对动词、形容词的兼容选择,“非常”与程度副词的共现,“非常” 与否定副词的连用及连用后对形容词、动词的选择,“非常” 对“比”字句的选择,“非常”的静态程度定性与动态性的不相容。文章对五种偏误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并从语法的角度论证其成因,其中也涉及到了语用的因素。袁毓林(2005)以中介语语料库中和“不” 有关的偏误的句子为研究对象,从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将偏误的句子进行归类。句法方面偏误的句子又分成九个小类进行分析,并简要论证其出现偏误的原因。袁先生对偏误分类详细,但是文章例子多而对偏误原因的阐述似乎有些欠缺。袁先生的另一篇文章是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中有分歧的“没有”

四、结语

(一)对表达偏误提出的策略和建议:

1. 通过对比找到语音偏误的原因后,既要正面引导,讲解汉语的发音特点,也要促进母语的正迁移。

2. 在汉字偏误上,要促使学生端正态度,反复练习,注意笔画的规范和变异;同时,教师要对比易混字,形象说明、规范汉字笔顺和笔划。

3. 在词语上,使学生借助字典、实物图片、练习和语境等通过汉语与母语的对比,准确理解词

义;教师要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错误,自行改正,消除学生母语与汉语词义对等的观念,使他们全

面接触中国文化;另外,教材编写的应用性、趣味性、系统性也很重要。

4. 语法上,学生要记住固定格式、句式、搭配;教师要注意语法教学的系统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把理论和练习结合起来,要特别注意通过对比讲解汉语语法的特点。

5. 在语用上,应该加强对汉语语篇的特点、衔接方式、连贯机制以及民族文化背景和语言交际策略等的研究,重视标记性衔接手段的教学、读写结合。目前我国语用学研究力度不够、

水平不高是导致对外汉语语用教学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0 年偏误分析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在研究方法上,从理论引证到实践分析;从借鉴国外理论并例举汉语偏误的演绎型,到根

据留学生习得汉语的实际偏误语料总结规律的归纳型;从理论指导下的验证性分析,到基于调

查分析的解释性研究。可以说,理论探讨与实际汉语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更可喜的是,近几

年来,有的学者开始注意对偏误分析的方法和原则进行理论反思,通过语料库和数学分析使偏

误研究更具实证性、科学性;有的还借鉴汉语本体研究的理论来分析偏误,拓宽了认识偏误的

路子。

2. 在研究对象上,从宏观研究到微观研究;从不分母语背景和汉语水平的偏误共性举例说明,到

针对不同国别的偏误个性研究,可以说,偏误分析的对象越来越细,范围越来越广。

3. 在偏误现象的描写上,以静态为主,探讨留学生在汉语能力或某个方面存在的偏误,开始出现

动态对比研究,探索不同阶段偏误特点的异同。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一遗漏偏误 顾名思义, 遗漏偏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 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 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在我们的资料中有遗漏偏误的复句结构有: 不管?,[都] ? ( 注:[ ]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者, 下同。) 宁可? , [也] ? 另如: 结构: 除了?以外, [ 都]? 除了?以外, [也] 表示强调: 一点儿[也」不? 疑问代词活用: 谁[都/也] ?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意义比较“虚”。卜丁是关联词语, 处于句首的那些, 地位突出, 说话人要说这些话时, 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二般( 实际上我们没有发现一例) 不会漏掉。 与学生的母语对比, 这些词语( 除“而且”外) 都是不出现的。就复句结构说,虽然也有对应的成对词语, 但是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只能出现其中之一,两个都用是典型的偏误。至于“ beside ” ,“except ” , “ not in the least ?, “ anyone/no one ”这些与“除了?以外, 都?” , “ 除了?以外, 也?” , “ 一点儿也不?”等相对应的词语,使用时根本没有与“都” , “也”等对应的成分。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 而造成遗漏偏误。 再如外国学生在使用某些动词一结果补语词组时, 常常遗漏一个成分( 动词或结果补语) , 如: (1 ) 记[住] 听[到] 听[见] 看[见] 跑[到] 寄[给]

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摘要: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基础的内容,所以语音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汉语的好坏。因此本文主要是对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的偏误及成因进 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对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有一些帮助与启发,以减少俄罗斯汉语学习者语音方面的偏误。 关键词: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偏误原因;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65-02 语音是语言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学习语言最基础的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由于汉语与俄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俄罗斯学生很难准确掌握汉语的语音。所以对汉语语音进行专门的研究,并使它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归纳偏误的主要类型,探讨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汉语语音偏误的分析 俄罗斯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看拼音,只有一小部分学生会去看汉字。这就说明

汉语拼音在汉语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我们就按汉语语音的要素对俄罗斯学生汉语语音的偏误进行分析。 (一)声母的偏误。对俄罗斯学生来说,由于俄语的辅音和汉语的声母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所以大多数的汉语声母,他们都可以分的清楚。但是少数声母的发音对他们来说也存在着问题。 1.送气与不送气的偏误。汉语中有六对送气、不送气对立的声母:b[p]―p[p‘]、d[t]―t[t‘]、g[k]―k[k‘]、zh[t]―ch[th]、z[ts]―c[ts‘]、j[t]―q[th]。而俄语中却没有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只有六对清、浊对立的辅音:п―б、ф―в、т―д、к―г、ш―ж、с―з。因此,汉语的发音中,学生往往将送气音p[p‘]读作不送气音b[p],例如:我的爸爸、脾气;将不送气音用自己的母语来代替,发成浊音б、д、г,例如:害怕、它们、可能。 2. z[ts]、zh[t]、j[t]的偏误。在汉语中,z[ts]为舌尖前音,zh[t]为舌尖后音,j[t]为舌面音。在俄罗斯学生学习这几个较为困难的声母时,他们常常会将汉语的声母与俄语中的字母相对应形成偏误。汉语中的z[ts],学生常常会用俄语字母дз[d∫]来标注,将z发成дз,发音时摩擦力更强形成了偏误,例如:汉字、自己、滋味;而zh[t]、j[t]在俄语中没有相对应的音,但是它们的发音方式却和俄语字母з相近,学生往往将之混淆,例如:知识、一直、记住、班级。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管理案例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失败的课堂管理案例 一、背景介绍 此案例来自我个人的教学经历。2016年3月,某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培训中心的老师将一个校区的汉语课堂教学工作交付给我。当时我就读的是英语专业,由于我个人对于本科毕业后的学习发展计划偏向第二语言教学,所以平时在学校经常一对一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2015年11月我在学校汉语培训中心实习了一个月,实习内容为跟随老师听课、协助办公室面试前来应聘的汉语老师,实习结束时试讲了一节复习课,所以对汉语教学有了一点实践上的了解。我所负责的班有两个,一个为本科生班,一个为硕士博士混合的班,此案例来自硕博混合的这个课堂。该班有30人,5个学生是博士生,其他为硕士生。他们已经有了34个课时的学习,教材为《汉语会话361句》。学生有半数来自巴基斯坦,其他学生来自北非、东南亚和中东;学生年龄都偏大,有的甚至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学生上课很守纪律,有个别会经常迟到,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作业也都能按时完成,可以说是非常符合中国人眼里的“懂事”和“听话”的学生。课后师生交流也比较频繁。但是同时他们也知道自己的老师是一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女孩,尤其是对于巴基斯坦的学生来说,学校让一个任何学位都没有拿到的小女孩来给他们上课,来自传统文化的他们心里是有点难以接受的。 二、案例 一般上课我都会按照教案和PPT的顺序讲解语法点和操练,学生很配合,偶尔碰到有学生问题比较多的语法点我会停下来一一回答他们的问题,学生都是理工科专业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一旦有一个地方不“通顺”,学生是会主动发问直到理解为止,但是他们理解得都很快。一次,上课上到一半时,我正在讲解一个语法点,班里最活跃的一个男生突然“钻牛角尖”般地追着这个语法点问问题,他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一个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问题,而问题的内容越来越偏离这节课的内容。我明白课堂内容已经偏离正轨了,所以我心里非常不情愿去接着回答问题,因为这样问下去我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不了的,但是当时为了答疑解惑,我还是耐着性子仔细地给他解释下去。但是真正的问题出来了,他问题问得越深,我越无法解释,毕竟超出了我的对外汉语知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师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一、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过程。中介语理论提出,学习者自身存在着一个介于第一语言与目的语之间的动态的语言系统——中介语,并重视对这一语言系统的研究。研究时主要采用偏误分析的方法,即关注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并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以探求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因此,教学中一般的纠错并不等于偏误分析,进行偏误分析首先要区分“失误”(mistake )和“偏误” (error )。 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第二语言学习者和操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例如在一位学习者的同一篇作文中,先后出现了以下两句话: (1 )*从4 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开始,我妈妈每天给我打电话,想让我回家。 (2)从5 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开始,电视台停止播放那首歌。 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 ,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例如: (3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要)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4 )*快八点了,你(要)起床了。 以上两例均出自初级阶段学习者的作业,由于他们还没有熟练掌握助动词“要”的用法,所以在该使用的地方却没有使用,这是他们在特定阶段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具有普遍性,所以他们所犯的错误属于偏误。 在教学实践中,纠错应该以偏误为对象,进行有效地分析。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师了解偏误的成因,进而预测偏误的发生,积极有效地进行教学。例如: (5 )*我每天吃晚饭在食堂。 此例是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的偏误。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而英语是地点状语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时间状语在前或者在句尾。所以学习者会受英语语序的影响,造出有偏误的句子。因此在讲解动词谓语句的语序时,教师应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在说明基本规则之外,有目的地设计一些练习,比如列出以上带有偏误的句子,指导学习者改正,以便学习者早发现问题、早重视、早纠正。 、语法偏误的成因和特点 一)偏误成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偏误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通常归纳为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策略_倪梅君

2009年11 月上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倪梅君 摘要:帮助汉语初学者跨国学习语言的第一道门槛,是汉语教师的责任。如果我们了解学习者的发音难点,并针对问题掌握一些语音教学技巧,我们完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习者的负担。 关键词:语音教学;声韵调;正音 一、语音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言的第一功能是交际,是通过特定的声音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是用某一词语表示某一概念,还是用某一语法规则去组织语句,最终都是用语音形式表达出来。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准确的发音,除了贯彻教育学里的一般教学原则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对外汉语的语音教学原则: (一)示范与模仿为主,语音理论指导为辅 语音教学是口耳相传的活动,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是教学中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学生要掌握发音技巧,必须经过反复模仿操练,但模仿的前提要有正确的听辩能力,否则是模仿不好的。所以在语音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听,听多了,才能说的好。 (二)从易入手,先易后难 如何确定那些是易那些是难?一是根据一般的情况而论,二是根据学习者的母语来定。如教单元音uü时,就可以从容易发的i入手,由i带出uü来。因为i这个音大部分语言里都有。教声调时也一样,可以先教高平调第一声和低平调第三声,再教第四声,由第四声带出第二声来。因为平调对多数学生而言都容易掌握,而且一高一低,对比鲜明。掌握了这两个调之后,在发第四声就不难了,因为第四声刚好是从高平开始降到低平为止。升调比降调难学,所以最好等学生掌握了降调以后再教升调。 (三)温故而知新 复习学过的音,引出新的音,这样过渡比较自然。如老师在教以i uü为介音的复韵母时,最好先复习单韵母i uü的发音,因为单韵母是韵母是韵母中最基本的音素,发好它是发好其他韵母的基础和条件。再如由复元音韵母引入带鼻音的韵母,在教an之前先复习ai,教完an之后,再对比ai。 二、声母b/p、d/t、g/k、j/q、z/c、zh/ch教学技巧 汉语普通话着那个有六对声母b/p、d/t、g/k、j/q、z/c、zh/ch,它们每一对的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也很相近,但只是由于发音时吐气的强弱不同,它们便是两个不同的声母,由不同的声母组成的音节是具有不同意义的。 送气与不送气,在很多语言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所以使用这些语言的学生对此就不敏感,很难听辩,尤其是日本、东南亚国家、拉美及东欧一些国家的学生。在学生中常见的错误有两种:一、不能听辩送气和不送气,所以把送气音发成了不送气。二、能听辩送气和不送气,但送气音的发音不到位,没有掌握送气的要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教学技巧: (一)气息感应法 拿个纸条放在嘴前,发送气音时气流较强,纸条会被吹动。或者把手掌放在嘴前,感觉气流强弱。强者是送气音,弱者是不送气音。这种方法可以直观而简易地展示送气与不送气声母发音时气流的强弱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要求学生摩擦送气的时间要长一些,以免出现"有气无力"的现象。 (二)对比描述法 老师先把送气与不送气的发音原理和要领,借助学生理解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说明,然后再示范发音。老师发音时尽量动作放慢,有意识的将送气的时间拖得长一点,然后再发韵母,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体会到两者的不同。开始时先由易入手,找一对容易发的音来练习,这样能起到带动的作用。如对比练习"ba爸"和"pa怕",因为声母"p"的音和第四声本身气量足,学生容易掌握用力点。等学生有了语感后在进一步练习其他的音。 三、韵母-n/ng教学技巧 汉语普通话中有16个鼻韵母。每个鼻韵母都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其中,以-n作韵尾的前鼻韵母有8个,以-ng作韵尾的后鼻韵母有8个。由前、后不同鼻韵母组成的音节是具有不同意义的,如"瞒man"不同于"忙mang"。但是很多学习者因为母语的干扰不能准确分辨这两者,所以鼻韵母的发音是他们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如下教学技巧:(一)夸张法 针对学生不会发前鼻韵母的问题,我们不妨夸张一些,要求学生发前鼻音韵尾时舌尖伸到上下齿中间让老师看见,就像发英语thin []一样。这样,为了达到这个位置,学生的整个舌体必须向口腔前部推移,便能发出前鼻音韵尾-n。针对学生不会发后鼻音韵母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直坐仰头迫使舌体往口腔后部移动,下颚尽量向下,便能发出-ng。 (二)增音法 在前后鼻韵母中,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in和-ing。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按照语音原理,在发后鼻韵母ing时,中间有意识的加入一个过渡音,即-ing实际读音为-ieng。这样让学生先区分-in和-ing(-ieng)之后,再练习-in的发音。 四、汉语四个声调的教学技巧 世界上有声调的语言并不少,但是像汉语这样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不但有高低之分,而且还有升降曲折之别,却是很少见的。因此,在汉语学习中,声调几乎是所有外国学生的共同难点。我们采用声带控制法进行教学。 汉语声调高低升降的形成,是发音时声带松紧造成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应对学生进行声带控制训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发四声调时声带活动的状况。声带的状况,无非是收紧、放松。我们可以这样初步描些发汉语声调时声带的状况,并以此训练学生:阴平[55],拉紧声带并始终保持紧张 上声[211],放松声带并始终保持松弛 去声[51],声带突然拉紧,让后逐渐放松 阳平[35],声带呈不松不紧状况后,很快的拉紧 对于汉语声调的某些错误,单独的就某一声调进行正音,往往不容易取得明显的效果。因为学生掌握声调音高模式不难,难在掌握不好相对音高。如果用声带控制法先掌握好汉语声调的音高范围,有了自身的相对音高系统,就可以从整体上避免一类偏误的出现。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特别是第二语言,都得在语音上下功夫。可以说,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语音学习是整个语言学习的基础。培养正确的发音习惯,对学习者日后口语表达能力和听辨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对提高学习者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的自信也起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董玉国.对日本学生鼻韵元音的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4期 [3]关键.声调教学改革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 [4]黄北华.掌握发音原理克服语音缺陷,《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 [5]王若江.《汉语正音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教育教研 171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 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 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 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 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 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 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 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 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 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 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 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 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 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 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 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

对外汉语偏误汇总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综述 随着汉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学习人数的增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现象,影响着教学和语用效果,本文主要从近几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汉字、语法(词法、句法)三个方面对偏误现象研究和分析进行梳理,做一下总结。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oeder)在1967年首先提出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两种类型。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和实际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偏误分析 (Error Analysis)EA) 和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研究是以1967 年Corder 论文TheSignificanee of Learner.s Errors 的发表为标志的。1972 年,Selinker 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1984 年鲁健骥的5中介语理论与外 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6的发表,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这一领域的开始。 一、语音语调的偏误分析 (一) 双音节词偏误分析夏晴《韩国留学生学习普通话时二字组及其在语流中的声调偏误分析》(2006)在其论文中则侧重在语流中探讨韩国留学生的两字调偏误。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声调的学习中,四声的习得情况最好,一声和二声其次,三声情况最为严重。 侯晓虹、李彦春《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发音规律研究》(2006)以巧名初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在16种双音节词语组合模式的发音过程中声调的偏误问题。并根据不同声调组合的不同难度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声调发音训练的对策。董倩倩《日本留学生轻声声调习得偏误初探》(2012)指出:“轻声双音节词前字被误读成阴平 的偏误所占比例最大。并从音调和音高两方面分析了原因。(二)调域调型偏误分析罗音《俄 罗斯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2007)从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分析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指出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的偏误大部分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杜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指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有一定的干扰。徐瑾《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指出:“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现象,首先,表现在调型上的错误。其次,俄罗 斯留学生声调偏误还表现在调域缺陷上。第三,俄罗斯留学生的声调偏误还表现在在语流当 中的声调偏误和变调失误。” (二) 语音对比偏误分析

周随堂练习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班级:2011级对外汉语班 姓名:杨语佳 学号:20111032132 一、案例分析: 某位本土汉语教师在教案日志中记录了如下情况: “今天教了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我问他你是不是姓廖?他说是。我说你写错了后面的两个点应该没有。他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我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我给他看一本词典,但是我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词典,里面没有廖这个词。这个学生跟我说,你自己也看词典嘛!我跟他说我想给你看你写错了。他还不服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是从中国来的。’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问题: 1.面对学生的质疑,你认为该本土汉语教师的处理 方式是否得当?如果是你,你怎么处理? 2.从这份教案日志,不难看出该本土教师在汉语教 案课堂中,遇到了除“质疑”以外的“问题”, 由此,给予了你什么启示?

3.在汉语教案课堂中,教师常会面临学生的“质 疑”,请结合自己的教案经历,列举自己曾经遇 到过的“质疑” 答:1.如果是我会先上完准备的内容后再依靠词典等工具书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告诉学生老师的观点不一定全正确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 2.案例分析:这个案例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第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中国的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该案例中,中国老师之所以教错,很可能是因为他本身就认为“廖”字就应该有后面的两个点,由此可见该教师对汉字的掌握并不过硬,最起码对“廖”和“瘳”两个字的区别并不清楚。把错的东西当成正确的教给学生,自然会出现问题。 第二,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案例中,如果该生之前的老师能负责地查阅词典、确认之后再教给学生“廖”字的正确写法,也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发生教错的事,其一可能是如第一条中所述,老师本身对知识的掌握有问题;其二,则是老师也不知道正确答案,而随意地拿自己也不确定的答案来应付学生,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 导读:本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 作者/ 王学凯 摘要: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偏误分析的判断标准的学习展开讨论,并且提出了偏误分析应以本族人的标准去判断,要求汉语老师要给出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解释。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判断标准 一、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下面以留学生的习作为例,进行偏误分析。 中国日历可能有5000多年,不太清楚什么时候才纪年新年。 在中国有一个神话:佛到达了智慧以后要纪年新年。他邀请的所有动物,但是只有出现的十二只动物。对每一个动物归一年,因而这个动物将治理,形成与十二年的周期的中国日历,从鼠开始以后水牛、老虎、兔子(或猫)、龙、蛇、马、山羊、猴子、雄鸡、狗、野公猪

(猪)。 首先我们要确定十二生肖与纪年的故事背景:如何挑选十二种生肖动物,这是一个人们亘古流传的话题,传说中有一年,玉皇大帝过生日,下令让所有的动物在正月初九这天前来祝寿,并决定按前来祝贺生日的报到顺序选定十二种动物,作为通往上天之路的守卫,并按年轮流值班。 然后我们在对文章进行逐句逐字的修改。 中国历史可能有5000多年,不太清楚什么时候才开始纪年。 中国有一个传说:玉皇大帝有了智慧以后要纪年。他邀请了所有动物,但是只来了十二种动物。他将每一种动物归为一年,并让这种动物在这一年里值班,形成以十二年为周期的中国日历。从鼠开始以后分别是牛、虎、兔(或猫)、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猪)。 修改原则上要尊重并符合原文的意义和用语倾向,不可将学生的文章修得“体无完肤”。 10月5日我跟朋友们一起去轻工市场买东西了。大概六个小时,他们走来走去买了很多东西。在轻工市场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且能买东西便宜。 改为:10月5日我跟朋友们一起去轻工市场买东西,他们逛了大概六个小时,买了很多东西。在轻工市场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而且能买到很便宜的东西。 第一句中的“了”,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中的一个难点。用在句子末尾的“了”,表示动作的完成,但这里是正在进行陈述,动作并

第六章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第六章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我们的一个高频词,也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但“精讲多练”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到底讲多少算“精讲”,练多少算“多练”呢?一般我们说老师讲的部分不超过30%,而练的部分不少于70%,就可以说是做到了“精讲多练”。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就要注意“怎么讲”和“怎样练”的问题。讲,只能是提纲挈领地讲,抓关键要领的讲,要讲那些对学生最实惠、最有用的东西,同时又是富有启发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讲。“讲”,要迅速地,印象极为深刻地解决“懂”的问题;只要能理解,越少越好,要一语中的,但要做到精讲而不缺。老师把意义解释得再清楚,使用的限制条件讲得再好,学生也未必能马上会用。为此就需要我们设计大量的、实用性的练习来让学生事件所学的东西。对操练感到棘手的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练不会,一练就烦”。毫无目的机械性的操练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产生不了应有的效果。我们提倡有质量的交际性的操练,即利用各种手段尽量为学生创造一种比较接近实际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某种交际的需求,并使之在模拟交际中产生一种真实的感觉,从而达到交际性的目的。“练”不要要学生盲目地想句子,老师最好给他一个语境,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老师及时结合学生练习中出现的偏误作出分析,这样,通过反复、整合、重新编码等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掌握并真正学会运用。 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所依据的教学法理论、教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水平等,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得是否得当,是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教学方法和技巧运用得好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时间有限,而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自古多种多样,所谓“教无定法”,就是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们这里说的教学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二是语法规则的表述方式和方法。在此我们不加细分统称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表

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总第60期) 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Ξ 蔡整莹曹 文 提要 文章通过对22位泰国学生录音样本的听辨判断和部分样本的声学分析,发现了泰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中存在的难点。其中,声母的问题集中在k、h、j、q、x、z、c、zh、ch、sh、r 上。韵母偏误主要发生在:o、e、ü、2i、2 、ao、ei、ie、ua、uo、üe、iu、ui、ian、üan、un、ün、2ng、er上。声调偏误为:阴平不够高;阳平和去声因有较长的预备段而使整个音节增长;上声则总以[211]形式出现。有些偏误虽然未必引起音位混淆,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泰国学生的“洋腔洋调”。文章指出,母语及其方言的影响以及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偏误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就如何纠正有关的偏误提出了教学对策。 关键词 汉语语音 偏误分析 泰语 近几年来,泰国学生成为继韩国、日本之后人数最多的来华留学群体,他们的汉语学习规律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泰国学生的发音有非常显著的特点,过去曾有人对此进行过研究(蒋嫦娥,1993;李红印,1995;曾富珍,1997;蒋印莲,1997)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1999年底,我们对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基础系1999—2000学年的22名一年级泰国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目的是为了发现他们汉语语音学习中的偏误规律,进而分析原因,寻找对策。 一 调查方法 我们设计了一个调查字表,包括50个汉语双音节字组和几个常用句。它们涵盖了汉语音节系统中所有的声、韵、调以及二字声调组合,并保证声韵调至少各有一次复现。22名学生逐一录音,每个词语念三遍,再按单字的形式念一遍;常用句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之后我们对每个学生的录音进行听辨,找出每个人的语音错误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了作比较,我们还对10位北京人用同样的方法采集了录音样本。对于一些较难判断是非的样本和一些典型的样本,我们运用语音软件Wincecil(美国SIL暑期语言学院研制)采取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力求“信而有征”。 二 调查结果 录音材料中,泰国学生的有效音节共有9614个。经过听辨,发现他们在发音上存在如下问题: 2.1声母方面 问题出现在“k,h,j,q,x,z,c,zh,ch,sh,r”等11个声母上。 Ξ本文蒙中国社会科学院吴宗济先生提供部分参考资料,并得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在此谨致谢忱。文章曾在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七次学术讨论会(2000,7,成都)上宣读。 68

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汉语习得语法偏误的案例分析

语 言教学研究 odern chinese M 119 XIANDAI YUWEN 2009.12 章,然后让学生模仿范文,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提纲的形式写出来,但要保证全文必须连贯。经过系统地强化训练,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减少语篇方面的偏误。 五、小结 以上我们对高级班两名留学生一个阶段的作文偏误进行了分析,虽然不能代表作文偏误的整体性问题,但通过对学生一个月作文情况的跟踪调查,可以证实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需要指出的是,留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与某一阶段内的强化训练有很大关系,一旦离开这样的环境,写作能力也会出现退步。有位作文曾获得HSK10级的韩国留学生回国生活后,在给老师写来的信件中偏误明显增多,这就验证了我们的观点。因此,作文教学应保持其连贯性。 参考文献: [1]何立荣.浅析留学生写作的篇章失误[J].汉语学习,1999,(1).[2]刘俊玲.留学生作文中的篇章偏误类型[J].语言文字应用,2005, (S1). [3]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J].汉语学习,1993, (1). [4]田善继.非对比性偏误浅析[J].汉语学习,1995,(6). [5]吴平.从学习策略到对外汉语写作教学[J].汉语学习,1999, (3). [6]辛平.对11篇留学生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 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1,(4). [7]赵成新.外国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方式偏误分析[J].台州学院学 报,2005,(2). [8]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2. [9]吴丽君.日本学生汉语习得偏误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2. (吴泓 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中文系 150025) 一、引言 无论在学习本民族语言还是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都经常会出现各类偏误,这是难以避免的。以汉语为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由于国籍、语言、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也各有不同。越南语和汉语都属于孤立语,和汉语一样几乎没有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具有重要的语法意义。越南学生可能因为母语本身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所以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并没有感到特别困难,虽然有的声调也发不好,如阴平和去声往往区别不清,但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对于越南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时最困难的是汉语语法。为了更好地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我们有必要对不同母语背景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者 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 汉语习得语法偏误的案例分析 □高 洁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两名初级水平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个案调查,对其语法偏误进行了研究。依据中介语理论,将语法偏误主要分为误用、误加、缺失、重叠、错序等类型,同时指出了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学习环境时期产生语法偏误的重要原因。本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初级水平的越南人学习汉语时的语法特点。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语法偏误 越语 汉语习得 案例分析

偏误分析例析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例析 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就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和偏误产生的原因等。它作为一种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是就笔者直接接触到的真实的偏误材料进行偏误分析。 一、偏误例句及来源: 1.我书包里词典有。 2.我买了新书两本。 3.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4.我要练习跟你。 5.我想见面你。 6.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 7.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 8.我和三个同学穿韩服唱了韩国传统歌,很精彩了。 9.学生都善良,还有很好学生。 10.我们班的男人、女人都很好学生。 11.我们千佛山了。 12.我们一起大润发吧。 13.我们运动会了。 14.泰山,早上很冷,日出,我喜欢。 15.朋友,天冷,保重身体。 16.他明天没和我们一起去。 17.A:后天是我奶奶的生日,我要回家。 B:真的吗?你奶奶几岁了? 18.你不高兴,我没考好。 19.今天比昨天很冷。 20.意识到这一点很是让我非常难过。 以上例句中例1到例7来自以韩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日常用语,例8、例9、例10来自留学生

办的教室板报,例11到例18来自非洲留学生平时的交际用语,例19、例20来自留学生的校内日志。其中韩国留学生和非洲留学生是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学习的汉语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教室板报和校内日志,涉及到的留学生水平从初级到高级不等。 二、偏误的来源及例句分析: 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还有不少偏误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产生的。下面结合例句作具体分析说明: 1、母语负迁移。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常常是依赖母语知识,同一母语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 错误。韩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被修饰语”,受母语的影响,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出现像这样的语法偏误。如: 例1 我书包里词典有。 例2 我买了新书两本。 例3 我见到了Mary等去年见的朋友很多。 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留学生的语序意识增强,偏误发生的机率变得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非英语母语的留学生,除了受母语的影响,由于先接触和学习了英语、有时课堂也以英语为中介语,因此,也常发生因受英语影响的偏误。如: 例4 我要练习跟你。(英语为I want to practice with you 。) 例5 我想见面你。(I want to meet you. Meet在英语中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做不及物动词,但是汉语 “见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加宾语“我”。) 例19 今天比昨天很冷。(在英语的比较句中表示差别的形容词要变成比较级,而不能以词语的原型出 现。如“这个比那个大很多”翻译成“This one is much bigger than the other”, 受此类影响出现了例句中的偏误。) 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 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这种现象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fion)或者过度泛化。如: 例6 我的汉语会话是不好,他们听不懂.。(学习者在最初的学习中,会了解到“是”用来表示判断、 说明陈述对象的情况。但是如果判读、说明部分含有“不”、 “没”则不需要用“是”。) 例7 大概有十个学生们去济南。(“们”的基本用法是“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但是, 如果代词或是名词前有具体的数词修饰限制时,则不能再用“们”。 此处属于“们”的泛化。)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分析

题目:《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课程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案例研究 姓 名: 任鹏颖 学 号: 13065084 培养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院系专业: 文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印制 得 分 评卷人

她学得很好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这是我在博文楼311听的一节汉语综合课,张老师(化名)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教授十五名初级阶段的留学生学习《汉语教程》第一册(下)第二十五课《她学得很好》。张老师是一名有数次教学经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十五名留学生中有八名来自韩国,两名来自非洲,三名来自意大利,两名来自俄罗斯。韩国留学生的发音相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来说要好一些,但也存在问题,非洲留学生的发音相对来说不太好,意大利和俄罗斯留学生的发音还算可以。十五名留学生的发音总体上都有问题。 张老师先进行了新课导入环节,张老师在PPT上展示图1,走下讲台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五课,那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想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情,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梦,大家最近看了那个韩剧《太阳的后裔》了吧?那么老师梦见了宋仲基跟老师结婚了,所以老师今天非常开心。”张老师一直面带微笑,语气活泼,声音响亮。导入结束后走回讲台在PPT上放了图2与图3,开始新课讲解。张老师先请同学读课文:“下面呢,请同学们来读一下课文。”并叫了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来读课文。同学“老师:罗兰,电视台想抢留学生表演一个汉语节目,你愿意去吗?罗兰:老师我不想去。老师:为什么?罗兰:我汉语说得不好,也不会表演。老师:你学得不错,有很大进步,汉语水平提高得很快。罗兰:哪里,我发音发得不准,说得也不流利。让玛丽去吧。她汉语学得很好,说得很流利。玛丽会唱京剧。老师:是吗?她京剧唱得怎么样?罗兰:王老师说她唱得不错。老师:她怎么学得这么好?罗兰:她非常努力,也很认真。”张老师说:“非常好,谢谢!那么大家注意一下老式标红色和蓝色的部分。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汉语时因语言能力的不足而出现的语病,它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当事人一般不能改正,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而它往往会影响教学的进度,并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能力难以取得成效,本文就简要阐述了偏误是什么,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偏误主要表现在汉语教学中哪些方面,偏误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对待偏误。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偏误意义方面原因策略 一、偏误是什么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要清楚理解“偏误”的含义,就必须与“失误”相区分。失误是指在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语言错误,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粗心或紧张等,具有偶然性。第二语言学习者和使用母语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这类错误,而且在错误发生之后有能力进行改正。所以,它属于语言运用范畴,不能反映说话人的语言能力。例如: ①这周是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 ②这周是7月份的第一个星期。 这里的两个例子前一句遗漏了量词“个”,而句法环境相同的后一句却未遗漏,可见前面的错误是由于她的疏忽产生的,属于失误。 ③我每天吃饭在食堂。 ④我上课在教室。 这里句子明显就是偏误。汉语中当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共同出现时,地点状语一定要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前,时间状语之后,而这里是把地点状语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之后。由于学习者没有把句子的语序问题弄清楚,造成一系列的错误,这就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 二、偏误分析对汉语教学的意义 对教师而言,通过偏误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及其所达到的阶段;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助于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还便于大纲、教材和词典的编撰。使得其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情况,从而促使教学有意义的进行。 对学习者而言,通过偏误分析,可以验证自己对汉语语言规则的理解正确与否,好改正自己的错误,完善目的语,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对研究者而言,通过偏误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学习者是如何习得目标语的,有助于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策略和步骤;研究者还会发现学习者的偏误是不可避免的,出错可以看成学习的手段,用于检验关于正在学习的语言规则的假设。 三、偏误主要表现在汉语教学中哪些方面 偏误主要表现在语音、汉字、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 语音方面:主要是音节偏误、声母偏误、辅音偏误、声调偏误、语流音变偏误。 汉字方面:主要是笔顺偏误、笔画偏误、部件偏误、结构偏误。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研究综述 迄今为止,“偏误”这一术语引入我国只有二十多年。偏误分析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法偏误分析更是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主要以二十多年来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为依托,从词法和句型两个方面,对外国人习得汉语过程中产生的语法偏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语法偏误分析有一个整体的掌握。 标签: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词法,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另一类是句法,对外汉语教学中表现为句型的教学。①据此,我们将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的研究分成词类偏误和句型偏误两大类分别进行综述。文章文献的主要来源为二十年来中国期刊网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在近70篇的语法偏误分析论文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46篇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词类偏误分析 在外国人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中,词类的偏误分析占了70%多。②其中对实词的研究占词语偏误分析的55%,虚词占45%。在词类的划分上,我们依据的是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中的语法部分,以便于分类统计。③ (一)实词偏误分析 对外国人汉语实词的偏误分析都集中在了副词和动词上,很少涉及其它词类。 1.副词偏误分析 在词语偏误分析研究中,副词所占的比例最高。陈小荷(1996)以北京语言学院的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和副词“也”有关的偏误进行分析。通过语境分析和背景分析调查留学生使用副词“也”的使用率、偏误率、语法结构上的偏误原因以及与使用率和偏误率有关的语篇属性。通过语境分析将偏误分为四种类型并分析每种类型出现的情况,分类详细全面。通过背景分析调查了副词“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最后得出结论:语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偏误发生的范围,“也”的使用率和偏误率与母语背景和语料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陈先生的研究使我们认识到语境分析对语法偏误分析所起的作用,对以后的对外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金昭延(2001)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副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句法功能方面的错误和原因。这是国内韩国人对韩国留学生学习副词进行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