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2019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2019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2019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小学综合课程和综

合实践活动

第五章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教学设计的知识和水平,要求考生具有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基础知识,能够使用这些知识完

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

题和教学设计题的形式实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

本内容、步骤和要求,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

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

内容的教案设计。

第三节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高频考点提要

1.综合课程的类型;

2.当前在小学设置的综合课程;

3.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概念和性质;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高频考点速记

一、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的类型

根据考察和探究的中心主题或问题的来源不同,综合课程可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学科本位综合课程”考察和探究的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科知识,“社会本位综合课程”考察和探究的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社会生活现实,“儿童本位综合课程”考察和探究的中心主题或问题源于学生自

身的需要、动机、兴趣、经验。

(二)当前在小学设置的综合课程

当前在小学设置的综合课程主要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与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二、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和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使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性质:

1.实践性

2.开放性

3.自主性

4.生成性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小学阶段自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感恩父母》案例 一、确定课题(教师讲话录像) 在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当谈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孝敬感恩父母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的说父母的养育子女是应该的,有的说没必要欠他们的亲情,等他们老了,我们还得照顾他们。而且争议很大。有一个学生突然提议:“我们把这些问题当作这一学期的小课题进行研究不是更好吗?”其余学生积极响应,于是《感恩父母》的课题研究产生了。 二、制定方案 确定了课题接下来开始制定研究方案。(室内录像)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看自己的衣服,是谁给买的、做的?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父母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所以,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就是《感恩父母》。你想知道、研究哪方面的内容。 生: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孝敬的。(上网查询:二十四孝故事),〈黄香温席〉 生:我想知道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医院:十月怀胎、养育、敬老院) 生:我想知道现在的大人、孩子是如何感恩父母的?(采访大人、发放调查问卷)〈小品〉 生:我想知道感恩父母的诗、歌有哪些?(图书室查资料)〈诗朗诵、感恩的心〉。 师:请同学们分别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吧。 分组制定研究方案(提前备好成品) 三、分头行动

活动方案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有的小组来到图书室查资料,有的小组上网查资料,有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有的采访,到处都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 1、研究“父母付出知多少”的小组,来到医院,请教父母怀胎十月的经过。(采访视频) 生;医生阿姨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感恩父母”课题研究小组的学生。我们想向您请教母亲怀胎十月的过程。 医生:好的。… 生: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妈妈太辛苦了。 医生:对呀,没有妈妈艰辛的怀胎过程就没有我们,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孝敬自己的母亲呀。 生:我们一定会的。谢谢阿姨,再见。 2、“当代人感恩父母知多少”小组来到百岁寿星家中采访。 (1)生:奶奶(爷爷)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的学生。您是我们镇上的寿星了,我们想请教您几个问题? 老人:说吧。 生:您今年高寿呀? 老人: 生:您这么大的年纪身体还这样好,这一定于您的孩子有关吧 老人: 生:您的孩子平时是怎么孝敬您的? 老人: 生:您的孩子都很孝顺,我真为您高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然而它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努力开创新局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向学生介绍读书的好处,讲鲁迅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活动中,进行诵读古诗词或交流名著赏读,推荐经典的名句或心得。通过摘抄成语、名言、佳句等方式做读书笔记和阶段性地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小书签、剪贴报,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需,并用于布置教室,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二、各组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活动的开展,须不断修正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要及时将所调查访问到的内容集中起来,并进行分类处理,准备在交流。如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开展对“走近生命之源——水”的探究实践活动时,发给学生“自我评价表”。各小组通过采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活动任务,丰富知识,为汇报展示作准备。 三行展示会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提高素养。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全人的教育。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常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检查就有促进。在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推动学生读更多的书,活动中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及时将学生的读书笔记展示出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同时,每学期评比两次“阅读之星”。平时,对读书摘录做得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评比班级“百花少年”。活动中通过举办“我读书我快乐”、“古诗朗 诵会”“故事会”等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书,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 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且通过练笔写读书笔记,汇报对所读过的书的认识,让学生在评比优秀读书笔记中,感受到读书的了处,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探究,学生对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资料整理分析,通过展示会分组展示成果,通过交流,学生对水有了一定的全面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四、活动评价促成长。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确立正确的评价观,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者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形式及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启发引领学生及时交流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促进活动更好地完成。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 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两块,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湿巾、盛饺子的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那你会包饺子吗? 2、介绍经验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述,谁会包饺子了?

看来,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一样,自然是学不会包饺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懂得得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行。) 3、做准备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场地,你们愿意动手试一试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得做好准备,包饺子也是同样如此。现在就请大家将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二)、包饺子 1、师生共同学习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包饺子的简单的方法,不过我知道有的同学会包饺子,那你看我我们的方法一样吗? (1)拿起饺子皮手弯成窝形放入适量馅, (2)对折成半圆,捏牢中间, (3)由两边向中间封口,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边。 2、学生自己在组内练习包 3、讨论交流在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师强调小结: (1)由于技术不熟练,放馅不能过多; (2)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 5、学生再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包出完整的饺子。 6、学生欣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西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她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经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学生经过走进社区、走进农田、走进敬老院,亲近、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2.各年级课程内容及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市教育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结合“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工作方案”,以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为目标,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广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试点学校阶段检查”和“综合实践科组巾帼文明岗的创建”为契机,加强对科组建设成果的总结和梳理,同时抓好省、区“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继续在规范中不断向前发展。现将主要如下: 一、加强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尽管科组中大多数老师都有多年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通过各种形式的校本研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学期围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研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围绕主题,推荐科组四位新手老师上校内研讨课,通过课例的展示,课后集体的研讨反思,进一步的改进课例并在市试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与定位 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 1、教育学原理 ①大教育学原理。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

月异”,因此教育应当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时间长,空间广。是强调实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xx教育,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效率高则是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各种方法性知识。这些方法性知识包括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方法、调查与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法等等。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程努力拓展教育时空,使学习与学校外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课程教材在开发时注意内容的引伸性,教育途径上想方设法与广播、电视、戏剧、报刊、图书、讲座等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链接。其次,本课程致力于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以及单一学习向综合学习的转变。? ②情境教学原理。情境包含主观情境和客观情境。主观情境即针对儿童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所创造的一种“亲、助、乐”的xx人际情境和“xx、智、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儿童以最佳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参与到学习当中,获得主动发展。客观情境是指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客观情境中,由于每一个真实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得到学习者经验背景的支持,也需要运用多种概念、原理。因此,本教材力求弱化或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整合。其次,客观情境中的各种事件与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由于这些事件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永远处于一个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对事件和问题的综合探究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新的问题情境,即新生出许多潜在的学习机会,使自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教学内部和进程就变固定不变的静态的教育载体为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梁山县马营乡赵坝小学郭庆强 教材说明:包饺子是一项家务劳动。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面、拌馅和擀饺子皮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属于包饺子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欣赏、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实践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一个,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湿巾、盛饺子的食品袋(或盛物盘)。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课,揭示课题(3—5分钟)

1、播放《饺子歌》,烘托课堂气氛,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1—2分钟) 师:多么优美、动听的一首歌曲呀!正如歌词中说的那样,几千年来,我们中华儿女每逢过大年时,都以张贴对联,吃年夜饭等形式来辞旧迎新。而在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都少不了“饺子”这一贺岁食品。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饺子不过年”!尤其是在社会进步、经济生活富足的今天,饺子更成了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代表更多的是喜庆、团圆。(板书:饺子)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出示饺子图片) 师问:同学们知道“饺子”的象征意义吗? 老师讲解吃饺子的意义(新春佳节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而在平时则多是代表团圆、喜庆。) 师问:我们当中有哪些同学会包饺子呀?(会包的请举手) 2、介绍经验 那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 师:说得很不错!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讲述,大家会包饺子了吗?想不想学习包饺子呀? 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包饺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包”,进而完成课题板书“包饺子”) 3、检查准备工作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同学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同学独立考虑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置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同学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同学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置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同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同学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和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 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2、布置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同学活动的方式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同学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同学主体参 与实践的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 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 和师评相结合。本学期学校将在十二月上旬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并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效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 (二)、活动主题:平安自护我能行 通过以上活动拟达到: 1、引导同学学会与老师、同学一起生活、热爱集体。 2、具有主动探索身边环境的兴趣,并努力的想出方法去研究。(通过活动使他们获得生活的知识以和得到他人理解、友谊的技能) 3、结合“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教育同学学会有责任感的生活。(老实待人、对待自身的错误、失败、挫折的方法、战略,学 会自身的事情自身做,独立、自理的生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在小学3-6年级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设置3课时,校本课程1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为了“常态化”实施此课程,根据有关政策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拓展学生学科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融入到社会大环境中,通过社会考察与实践,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人际交往能力。 2、分阶段目标 三年级 在教师指导下,能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并进行小课题调查,写调查日记。 能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围绕主题开展社区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能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和生活自理。 四年级 以系统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思考研究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 家长组织下参加小组活动或个人社会实践。 完成一些手工制作及生活自理项目,并在周末回家时能帮助父母完成家务。 五年级 能独立思考研究课题,自主选择、确定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科普文章。 能独立组建活动小组,独立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注意人身安全。 根据主题创意设计相应的作品,能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完成,

完整地表达自己作品设计的目的。 能根据研究主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搜集。 二、活动方式 个人活动、小组活动、集体活动并存,具体视活动内容而定。个人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鼓励优秀生拔尖,并将过程或成果交流、展示,与他人共同分享。小组活动,倡导学生优势互补,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培养相互合作精神,是活动成功必备条件。集体活动,收获的面较广。通过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体会集体同心协力产生巨大力量的道理。当然这三者不是孤立地进行,可以审时度势,兼而有之,以达到最佳的组合。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段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三、实施措施 1、健全管理制度,保证课程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其核心内容就是使课程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要做到有计划、有进度、有备课、有评价、有小结。学校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指导教师教研制度、校外活动管理制度等,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走向规范化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折纸活动 折小燕子 教学目的: 1 、复习,进一步掌握三角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折叠出自己喜爱的燕子形象。 2 、学会把握燕子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 、能基本运用粘贴,添画等方法进行作品的添加与完善。 4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互助的精神。 5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并喜欢折纸这一间民艺术。 教学重点: 1 、让学生基本了解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 、学会利用三角折纸进行燕子的制作。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基本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学习根据燕子的外形特点用三角折纸准确地组合成一只可爱的蜻蜓 教学用具:燕子折纸作品、折叠过程范图、彩色纸、水彩笔、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大燕子入场。 2、老师提问:这只燕子是怎么拼折成的?(学生回答)教师把范作略加拆开:发现是用许多三角折纸折叠成的。 3、学生活动:复习三角折纸的折法 请一个小朋友演示一遍。教师稍加指导,学生折几个三角折纸 小组内的学生互相检查,看看折得对不对。 二、新授:

1 、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与结构比例 教师出示大燕子,学生观察 总结出燕子的特点:颜色、形状、动态等。 提问: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2 、开始引导自学:(学生观察、讨论来了解燕子的折叠方法)。 教师出示燕子折叠过程范图。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活动:学生按自己的意愿自由搭配、两个学生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提问:燕子的折叠方法是怎样的?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3、教师用大三角折纸进行折贴示范,讲解折小燕子的要领: (1 )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把三角折纸折得挺刮,准确。 (2 )从尾巴往上折叠,注意尾巴的插入、卷须的制作方法。 (3 )把折叠的三角折纸插紧,选择小燕子的各个部分的色彩。 三、学生练习: 1 、两个学生一组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倡导学生质疑问难) 2 、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 四、评议: 1 、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然后大家一起评议。 2 、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放在讲台上进行展示,学生上来欣赏。 3 、老师奖励学生,奖教师做的动物鱼,大家鼓掌表扬。(拓展学生思维) 折小青蛙 教学目标: 1. 掌握青蛙的形态特点、体态特征,学习表现青蛙的方法。 2. 学习纸青蛙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社区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市委宣传 部命名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十二年的实践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得到了专家的热情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河桥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受到了众人的关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课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模式。它既不是科学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它的价值体现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前调学生亲历亲为,鼓励学生超越学科的逻辑体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发现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自然、关爱社会,形成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实现其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为更好地把握课改精神、创办学特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阵地,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苏州市立项课题《开发利用生态园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该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我校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更为广阔的学习途径,强调学生在亲历实践中,掌握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1、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实践互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增强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

石庙镇中心小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经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她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她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进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