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初中生物导学案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设计人:刘凤杰审稿人:于宏伟

【学习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预习新知】

1.植物体内含有相当多的,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导学达标】

(一)情景引入:1.“分析小实验:哪个塑料袋内的小水珠多,水从哪里来,有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分析图片:植物散失的水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又是如何散失到体外的?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分析图片农田里的玉米因缺水而面临死亡及教材P45资料分析和相关文字材料,总结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任务二:根吸水的特点

1.观察右图,回忆一下,根尖从顶端向上分别是哪些结构?

〔〕;〔〕;〔〕;〔〕;

2.①中央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它应该属于哪种组

织。

3.观察玉米种子的根毛后自学课本P46,完成下面知识点的学习: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原因是

_ 。

4.总结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毛数量,增大根吸水的。

5.根毛是什么?是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管状结构。

拓展思考:①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②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任务三:水分的运输途径

1.下面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有关的问题。结合P46下“观察与思考”,思考:把枝条插入红墨水中而不用清水的原因是。

教师释疑:(1)选择带有叶片的枝条而不用光秃的枝条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由叶片完成,带叶的枝条蒸腾作用旺盛,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使实验效果明显。

(2)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直射处而不放在黑暗处的原因是:光下,植物的蒸腾作用更强,

加快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效果明显。

2.把茎横向切开后,将茎放大后如右图所示,(学法指导:木本

植物幼茎的横切成示意图,完成下面知识点的学习)

(1)把茎纵切和横切后,会发现变红的部分看上去像一根根长长的

管子,这就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2)导管的形成:每一根导管都是由许多形的、的细

胞所组成的,上下细胞间的已经消失,形成了一个中空的管道。

拓展思考:①所以说构成导管的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②除茎以外,植物的哪些结构里还有导管?③根从哪个具体的部位开始有了导管?

(3)根部吸收的水分,沿着运输到植株各处,水中溶解的,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中是植物体重要组成成分,且还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姿态的是()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糖分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的一项是()

A.使植株保持直立、硬挺的姿态

B.参与组成植物体

C.保持叶片洁净,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D.溶解无机盐,使无机盐能够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3.菜农卖菜时,不时往青菜上洒水,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菜的重量

B.使青菜干净

C.有利于蔬菜的水分散失

D.补充水分,使蔬菜保持新鲜

4.下列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受水影响的是()

A.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B.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

C.三七、人参只有在密林下层才能生长的好

D.蛾类在夜间活动

5.某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B.导管中水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D.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6.根尖的结构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7.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树木死亡()

A .环剥主干树皮 B.环剥侧枝树皮 C.树干空心 D.树皮外层自然脱落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植物茎中导管的主要作用是()

A.连接细胞

B.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C.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支持细胞

2.将带叶的杨树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待一些时候把枝条纵切,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A.筛管

B.茎全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3.甘薯根长的肥大,其中所含的大量淀粉是由()

A.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B.叶制造后通过韧皮部运输的

C.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D.甘薯根自身合成的

4.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其中的道理是()

A.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5.下列关于导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导管细胞之间的细胞壁已消失

B.导管具有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

C.导管是由活细胞构成的中空的长管

D.导管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已消失

6.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尖生有大量根毛,扩大了吸水表面积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一致的

C.根和茎的导管是相通的

D.导管中水和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相反的

7.关于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毛区细胞→根毛区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B.根毛区导管→根毛细胞→根导管→茎导管

C.根毛细胞→根毛区导管→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D.根导管→茎导管→叶导管

8.李明为同学移栽刺玫花时,妈妈告诉他要多带土,这是为了防止()

A.水分散失

B.植物不适应环境

C.营养流失

D.对幼根和根毛的伤害

9.在根尖中,成熟区吸水能力最强的主要原因是()

A.成熟区细胞缺水

B.根毛扩大了吸水面积

C.成熟区细胞液浓度大

D.成熟区细胞最接近水,有向水性

10.俗话说“梨树砍三刀,果枝压弯腰”,在初夏梨树的“坐果”期,有果农会给梨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有机物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B.促进水分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C.促进无机盐更多地输送给果实

D.阻止形成层的分裂,促进果实的发育

二、非选择题

11.下表是对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转换成表右侧的直方图。请你分析:

(1)小麦的总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计算出各个时期每天的平均需水量,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各个时期每天的需水量。

(3)小麦每天的平均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12.右图是茎的横切和纵切示意图,据图回答:

(1)标号①为,作用是。

(2)标号②为,能够进行,形成

新的木质部和韧皮部。

(3)标号③的作用是。

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doc

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教学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教学重点、难点: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2、从生物圈水循环的高度认识大量根毛吸水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展示实验):展示实验:茎吸收染色液体后其叶片发生红色,而茎并不见红色。引起学生兴趣。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途径通过实验中染色液体的流动过程及以往的知识基础,讨论1、尝试说出植物体吸收水分的途径?2、除了水,还有其他物质也是由这条通道进入植物体内吗?为什么?3、根有哪些特点适于吸水?1、根—茎---叶---花2、无机盐,无机盐只有溶解于水中才能被吸收3、根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提高了根的吸水面积。茎的结构茎对水分的运输植物体中起吸收作用的茎的结构如何?通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来探究茎对水分的运输。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方案根据书本的茎的介绍,总结出茎中结构为:1、导管(特点)2、筛管3、形成层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讨论和完善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简单介绍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扦插技术…树怕伤皮,不怕空心的道理植物体吸收水分后在生物圈的循环那么,植物体吸收水分后,还能在生物圈中循环吗?(播放生物圈中水循环的例子)。小结:1、根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2、根部的水如何向上运输? 3、茎的结构1、根的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增加根吸收水的表面积。2、根(根毛)→

茎→叶3、导管、筛管、形成层练习:1.植物体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茎 c.叶 d.花 2.判断题①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②植物茎中的筛管也具有输导水分的作用。()③茎中形成层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可使茎不断长粗。()④一般说,植物的地上部分的扩展范围大于它的地下部分的扩展范围。()⑤植物灌溉量的多少应该根据植物的不同种类和不同的生长期来决定。()教学反思:用一棵染色的花而导入新课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到课堂上,这节课我把重心放在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茎的哪些部分用于运输水分这方面,因为发觉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还不够掌握,而这个课题难度也适中,如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制定计划中去,相信很多学生也能想出很好的方案。但是在个别班却有些学生并不能真正进入到讨论中去,而在1,2,4,9,10这四个班中,小组讨论得比较成功的是1班和4班,想出来的方案多,而且都较具有实践能力的,而像9班,我已经把实验要求讲解了两次,还是比较少同学讨论得出方案,我想如果再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可以指定几个学生充当小组长,记录员,这些学生起主导作用,这样课堂纪律较易控制,而且学生也会进入角色。 2019-03-26 教学目标: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教学重点、难点: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微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微课采用探究式教学、实验教学和研讨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针对教材知识的特点、学生特质和教学资源的可操作性,教学设计主要从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通过观察实物,对照实验,识图比较,配合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究。微课教学中力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教育,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学习内容分析】: 本知识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第第二个知识点内容。通过学习,旨在认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能力目标: 1、尝试根据观察的现象解释、分析产生的原理。 2、在观察过程中逐步养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描述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难点: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参加过种菜等农事活动,对农村生产中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认识。之前,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已经认识了根尖的结构和输导组织中的导管,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和体验探究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目标的。 【教学方式】: 教法:引导法、实验法、提问法等 学法:观察法、体验探究法、比较法等 【教学媒体设计】: 实验视频和PPT 课件合成的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师提出问题并展示图片,请生观察和思考: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树是什么树吗?它就是杏仁桉树,被称为“树木世界里的最高塔”。它平均100米,最高可以长到156米。相当于50层楼房的高度,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把水送到50层的楼房上,用水泵才能送上去,生边观察边思考对图片进行对比, 质疑:为什么水分能送到156米的树叶上。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 问题导入,充分 吸引学生注意 力,激发学生的 兴趣

(完整版)第二章植物的水分代谢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代谢复习题参考答案1、植物细胞吸水方式有、和 。 2、植物调节蒸腾的方式有、和 。 3、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和。 4、植物细胞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和。 5、水孔蛋白存在于细胞的和上。水孔蛋白活化依靠 作用调节。 6、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和。 7、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越大,则代谢;其比值越小,则植物的抗逆性。 8、一个典型细胞的水势等于;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等于;干种子细胞的水势等于。 9、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吸水。 10、风干种子的萌发吸水主要靠。 11、溶液的水势就是溶液的。 12、溶液的渗透势决定于溶液中。 13、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压力势等于。 14、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细胞的水势等于,渗透势与压力势绝对值。 15、将一个ψp=-ψs的细胞放入纯水中,则细胞的体积。 16、相邻两细胞间水分的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细胞间的。 17、植物可利用水的土壤水势范围为。 18、植物根系吸水方式有:和。前者的动力是________后者的动力是。 19、证明根压存在的证据有和。 20、对于大多数植物,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永久萎蔫系数时,其水势约为 MPa,该水势称为。 21、叶片的蒸腾作用有两种方式:和。 22、某植物制造10克干物质需消耗5公斤水,其蒸腾系数。 23、水分在茎、叶细胞内的运输有两种途径1. 细胞,2. 细胞。 24、小麦的第一个水分临界期是,第二个水分临界期是 。 25、常用的蒸腾作用的指标有、和 。 26、影响气孔开闭的因子主要有、 和。 27、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和。 28、C3植物的蒸腾系数比C4植物。 29、可以较灵敏地反映出植物的水分状况的生理指标有、 、和 。 30、近年来出现的新型的灌溉方式有、和 。 四、选择题 1、植物在烈日照射下,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降低体温,是因为()。 A、水具有高比热; B、水具有高气化热; C、水具有表面张力; D、水分子具有内聚力。 2、一般而言,进入冬季越冬作物组织内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规律。 3、有一个充分为水饱和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则细胞体积:()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可能变小,也可能不 变。 4、已形成液泡的植物细胞吸水靠()。 A、吸涨作用; B、渗透作用; C、代谢作用; D、扩散作 用。 5、已形成液泡的细胞,其衬质势通常省略不计,其原 因是:()。 A、初质势很低; B、衬质势不存在; C、衬质势很高, 绝对值很小;D、衬质势很低,绝对值很小。 6、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吸水靠()。 A、渗透作用; B、代谢作用; C、吸涨作用; D、扩散作 用。 7、将一个细胞放入与其渗透势相等的外界溶液中,则 细胞()。 A、吸水; B、失水; C、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D、既可能 失水也可能保持平衡。 8、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一般植物的叶片的水势 为( ) 。 A、-0.2- -0.8 Mpa; B、–2- -8 Mpa; C、-0.02- 0.08 Mpa;D、0.2- 0.8 Mpa。 9、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气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速度 ()。 A、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 B、与气孔周长成正比; C、 与气孔周长成反比;D、与气孔面积成反比。 10、蒸腾作用快慢,主要决定于()。 A、叶内外蒸汽压差大小; B、气孔长度; C、叶面积大 小;D、叶片形状。 11、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与下列无机离子有关 ()。 A、Ca2+; B、K+; C、Cl-; D、Mg2+。 12、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与下列有机物质有关 ()。 A、丙酮酸; B、脂肪酸; C、苹果酸; D、草酸乙酸。 13、调节植物叶片气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 ( )。 A、光照; B、温度; C、氧气; D、二氧化碳。 14、根部吸水主要在根尖进行,吸水能力最大的是 ()。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根毛区; D、根冠。 15、土壤通气不良使根系吸水量减少的原因是 ()。 A、缺乏氧气; B、水分不足; C、水分太多; D、CO2浓 度过高。 16、植物体内水分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是 ( )。 A、筛管和伴胞; B、导管和管胞; C、通道细胞; D、胞 间连丝。 17、植物体内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有 ( )。 A、大气温度; B、蒸腾拉力; C、水柱张力; D、根压。 18、土壤温度过高对根系吸水不利,因为高温会 ()。 A、加强根的老化; B、使酶钝化; C、使生长素减少; D、 原生质粘度增加。 19、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植物()。 A、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 B、需水量最多的时期; C、需水终止期; D、生长最快的时期。 20、作为确定灌溉时期的灌溉生理指标有:( ) 。 A、叶片水势; B、细胞汁液浓度; C、渗透势; D、气孔 开度。 五、是非判断题 1、影响植物正常生理活动的不仅是含水量的多少,而 且还与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密切关系。() 2、在植物生理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水势定义是水的化学 势差。() 3、种子吸胀吸水和蒸腾作用都是需要呼吸作用直接供 能的生理过程。() 4、植物根系吸水快慢和有无,决定于导管汁液与外界 溶液之间的水势差异的大小有无。() 5、植物细胞吸水方式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水。 () 6、植物的临界水势越高,则耐旱性越强。 ( ) 7、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水势等于压力势。 () 8、在细胞为水充分饱和时,细胞的渗透势为零。 () 9、把一个细胞放入某溶液中体积不变,说明该细胞液 的浓度与此溶液的浓度相等()。 10、蒸腾效率高的植物,一定是蒸腾量小的植物。 () 11、蒸腾作用与物理学上的蒸发不同,因为蒸腾过程 还受植物结构和气孔行为的调节。() 12、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空气蒸汽压增大,蒸腾加强。 () 13、低浓度CO2促进气孔关闭,高浓度CO2促进气孔迅 速张开。() 14、糖、苹果酸和K+、Cl-进入液泡,使保卫细胞压力 势下降,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15、就利用同单位的水分所产生的干物质而言,C3植物 比C4植物要多1-2倍。() 16、干旱时细胞内磷酸酯酶活性减弱;硝酸还原酶活 性增强。() 17、植物轻度缺水时,光合作用尚未受影响,但生长 已受抑制。( ) 18、灌溉的形态指标易于观察,它比生理指标更及时 和灵敏。 ( ) 19、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是有条件的、短暂的。 ( ) 20、作物一定时期缺水并不一定会降低产量,还可能 对作物增产更为有利。( ) 一、名词解释 1、水分代谢( water metabolism):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水势(water potential ):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 差。符号:ψw 3、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由于溶液中溶质颗 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符号ψπ。用负值表示。亦称 溶质势(ψs)。 4、压力势(water potential ):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 在而增大的水势值。一般为正值。符号:ψp。初始质壁分离 时,ψp为0;剧烈蒸腾时,ψp会呈负值。 5、衬质势(water potential): 由于细胞胶体物质亲 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 示。符号:ψm 6、重力势(water potential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 使体系水势增加的数值。符号:ψg 。 7、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8、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 的水分。 9、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 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10、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11、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 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 12、水的偏摩尔体积:在温度、压强及其他组分不变 的条件下,在无限大的体系中加入1摩尔水时,对体系体积的 增量。符号V-w 13、化学势:一种物质每mol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 化学势。 14、水通道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 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亦称水孔蛋白。 15、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 出液滴的现象。 16、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器官、组织伤口处溢 出液体的现象。 17、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 压力。 18、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 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9、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 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0、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 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g/dm2·h) 21、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 重量(g)。 22、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量 (g)。又称为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23、小孔扩散律:指气孔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 其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的规律。 24、永久萎蔫:萎蔫植物若在蒸腾速率降低以后仍不能 恢复正常,这样的萎蔫就称为永久萎蔫。 25、临界水势:气孔开始关闭的水势。 26、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一般 为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 27、生理干旱:盐土中栽培的作物,由于土壤溶液的水 势低,吸收水分较为困难或者是原产热带的作物遇低于10℃ 的温度时而出现的萎蔫现象。 28、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一内聚力—张力学说。即 以水分的内聚力来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原因的学说。 29、初干:在蒸腾失水过多或水分供应不足的条件下, 细胞间隙及气孔下腔不再为水蒸气所饱和,这时即使气孔张 开,蒸腾作用也受到抑制的现象。 30、节水农业:是充分利用水资源、采取水利和农业措 施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并创造出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

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讲课案

编码1sw006 主备于春叶主审张蕾利审批王志红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 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清楚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意义 2.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3.描述水分和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了解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重难点 植物根有大量根毛的意义;水分及有机物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导管和筛管的区别 学法指导: 读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内容: 一、课前准备:准备新鲜的水果和干果(如葡萄和葡萄干,香蕉和香蕉干等);新鲜的蔬菜和放置很久的蔬菜(如芹菜,萝卜等),培育好的已经长出根毛的大豆种子的幼根,一段生生长旺盛带叶的被染色的植物的茎,放大镜 二、导入新课:用实物比较导课(新鲜的芹菜和放了很久的芹菜,或者是鲜花等)。 三、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我们以前学过的跟尖,其结构从下向上依次 是、、、 。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 靠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习新知 学习任务一: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自主探究:对照课本P45资料分析,品尝准备的水果和干果,完成问题: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保持 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3. 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植物体的各个器官。 学习任务二: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同学看大屏幕,结合课本P46——47观察和思考等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植物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2.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 3.成熟区有何特点? 4.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何意义?

植物的水分代谢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代谢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水分代谢( water metabolism):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过程。 2、水势(water potential ):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符号:ψw 3、渗透势(osmotic potential ):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 势降低值,符号ψ π。用负值表示。亦称溶质势(ψ s )。 4、压力势(water potential ):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大的水势值。一 般为正值。符号:ψ p 。初始质壁分离时,ψ p 为0;剧烈蒸腾时,ψ p 会呈负值。 5、衬质势(water potential): 由于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 的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符号:ψ m 6、重力势(water potential ):由于重力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增加的数值。符号:ψg 。 7、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8、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9、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10、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11、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 12、水的偏摩尔体积:在温度、压强及其他组分不变的条件下,在无限大的 体系中加入1摩尔水时,对体系体积的增量。符号V- w 13、化学势:一种物质每mol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 14、水通道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在蛋白,亦称水孔蛋白。 15、吐水: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16、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器官、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17、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8、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9、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0、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g/dm2·h) 21、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g)。 22、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g干物质所需消耗的水分量(g)。又称为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23、小孔扩散律:指气孔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其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的规律。 24、永久萎蔫:萎蔫植物若在蒸腾速率降低以后仍不能恢复正常,这样的萎蔫就称为永久萎蔫。 25、临界水势:气孔开始关闭的水势。 26、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一般为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形成期。 27、生理干旱:盐土中栽培的作物,由于土壤溶液的水势低,吸收水分较为

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理解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 2、通过观察根毛的结构,描述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3、通过”茎运输红墨水“的的实验,描述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学习过程:】 模块一:理解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阅读课本第45页的“资料分析”的有关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下面的问题: 通过对教材中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你能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模块二:描述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首先观察培育好的已经生出根毛的幼根。然后阅读课本第46页的小资料及旁边的那个自然段的有关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下面的问题: 1、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2、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哪儿? 模块三: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阅读课本第46—47页的有关内容(结合实验),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下面的问题: 1、将已经准备好芹菜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观察切面被染成红色的部分分别呈什么形状? 2、环剥冬青的枝条,观察并推测染成红色的部位位于茎的哪部分结构中? 3、参考课本第47页,探究什么是导管?导管是死细胞还是活细胞? 4、植物体内的哪些器官内有导管?各器官的导管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5、你认为土壤中的水分到达植物体各器官的途径是怎样的? 6、绿叶制造的有机物在体内是怎样运输的呢? 模块四:学以致用 1、城市绿化中,园林工人在移栽树苗时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2、菜农卖菜时,不时往青菜上喷洒少量的清水,你知道其中的主要原因吗? 3、把幼嫩的植物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什么结构里渗出来? 【达标检测】 1、下列实例不能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是() A、养花需要经常浇水 B、农田需要合理灌溉 C、植物的呼吸作用能生成水 D、旱灾严重时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2、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区 B、伸长区 C、分生区 D、根冠 3、下列属于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 ) A、有根冠 B、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 C、伸长区细胞生长迅速 D、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4、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其意义是() A、使根系更牢固 B、扩大根系的分布范围 C、使根向下生长 D、增加吸收面积 5、水分及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管道是() A、形成层 B、木质部 C、导管 D、筛管 1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的物质的运输 [例1]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有无髓 [例2]小明和小刚两人到刚砍伐过树木的山上去观察茎的结构。观察到茎的切面中从里到外有许多同心圆。两个人都数了同一棵树横切面上的同心圆,小明发现树皮由内到外有17个同心圆,小刚从里数到最外面发现有20个同心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l7年 B.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37年 C.这棵树可能已生存了20年 D.这棵树一定已生存了l7年 [例3]如图所示的爬山虎的茎能产生不定根,能在竖直的墙壁上生长,你认为按生长方式分析。爬山虎的茎属于 ( ) A.攀缘茎 B.缠绕茎 C.直立茎 D.匍匐茎 [例4] 在两棵小树之间,拴上铁丝用来晾衣服。日子久了结果发现小树形成节瘤。这是由于破坏了 ( ) A.韧皮都 B.木质部 C.形成层 D.木纤维 [例5] 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图,分析图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图中A、B、C分别表示什么结构: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其中C_______中有_________ ,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A_________中有 _______ ,可以输送有机物。 (3)图示的茎________(填“能”或“不能”)逐年增加,是因为A________和 C________之间有_________,能__________。 考点应试必备 1.如图所示,表示缠绕茎的是 ( ) A B C D 2.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加粗是由于这些植物具有 ( ) A.形成层 B.生长区 C.韧皮部 D.木质部 3.下列哪一个过程符合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途径 ( ) A.叶根茎 B.根叶茎 C.叶茎根 D.根茎叶4.植物的年轮存在于植物体茎的哪个结构中 ( ) A.外树皮 B.髓 C.形成层 D.木质部 5.收集橡胶胶乳时往往要割橡胶树,为使胶乳顺利流出。正确的割胶方式是应该割到橡胶树的哪个部位 ( ) A.木质部 B.内树皮的韧皮部 C.形成层 D.外树皮的韧皮部 6.在树干近地面处环割树皮一圈,环割处就会长出树瘤,树会逐渐死亡,这是由于( )

植物的水分代谢

植物的水分代谢 陆生植物是由水生植物进化而来的,因此,水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的“先天”环境条件。植物的一切正常生命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细胞水分含量的状况下,才能进行,否则,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阻,甚至停止。所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在农业生产上,水是决定收成有无的重要因素之一,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就是这个道理。 植物从环境中不断地吸收水分,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植物又不可避免地要丢失大量水分到环境中去。这样就形成了植物水分代谢(water metabolism)的3个过程:水分的吸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和水分的排出。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 植物体中都含有水分,但是植物体的含水量并不是均一和恒定不变的,因为含水量与植物种类、器官和组织本身的特性和环境条件有关。 不同植物的含水量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水生植物(水浮莲、满江红、金鱼藻等)的含水量可达鲜重的 90%以上,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的低等植物(地衣、藓类)则仅占6%左右。又如草本植物的含水量为70~85%,木本植物的含水量稍低于草本植物。 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环境中,含水量也有差异。凡是生长在荫蔽、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它的含水量比生长在向阳、干燥的环境中的要高一些。 在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和不同组织的含水量的差异也甚大。例如,根尖、嫩梢、幼苗和绿叶的含水量为60~90%,树干的为40~50%,休眠芽的为40%,风干种子的为10~14%。由此可见,凡是生命活动较旺盛的部分,水分含量都较多。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不但与其数量有关,也与它的存在状态有关。水分在植物细胞内通常呈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种状态,而这又与原生质有密切联系。 原生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它占总干重60%以上。蛋白质的分子很大,其水溶液成为高分子溶液,具有胶体的性质,因此,原生质是一个胶体系统(colloidal system)。蛋白质分子形成空间结构时,疏水基(如烷烃基、苯基等)包在分子内部,而许多亲水基(如—NH2,—COOH,—OH等)则暴露在分子的表面。这些亲水基对水有很大的亲和力,容易起水合作用(hydration)。所以原生质胶体微粒具有显著的亲水性(hydrophilic nature),其表面吸引着很多水分子,形成一层很厚的水层(图1-1)。水分子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越强;相反,则吸附力越弱。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称为束缚水(bound water);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称为自由水(free water)。事实上,这两种状态水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数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生长速度等。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百分比越大,则代谢越旺盛。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

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

课题初一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课型新课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说出水对植物体的意义; 说出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及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及观察、分析,提高分析能力及对照实验的设计能力。 运用本节有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加深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规律的认识。 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根与吸收水分相适应的特点”和“水分在植物内的运输途径” 2、教学难点:根与吸收水分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图片展示荒漠地区的植被。提出问题:你能举出哪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分? 学生分析表格:植物体内各部分的水分含量。回答以下问题: 水与植物体的构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习水对于植物体的意义。 观察: 缺水的苔菜和水分充足的苔菜,从外形上看有何不同? 想一想:水对植物体有什么作用? 思考:农民为什么要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施肥? 想一想:植物吸收水分还用来干什么? 活学活用:学生巩固训练 【复习】根尖的结构 一、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复习】根尖的结构 (一)植物细胞吸水的道理 提出问题:根为什么能够吸水? 课堂演示“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有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1、观察到哪些现象。 2、有什么疑惑? 小结:细胞吸水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由于溶液浓度变化引起的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 (二)大量根毛有利于根吸水。 根如何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分?展示:玉米根尖各部分细胞的特点,分析一下根吸水的主要部位。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的“观察与思考”找答案。 根毛有多少? 根毛可能有什么作用?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初中生物导学案六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一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设计人:刘凤杰审稿人:于宏伟 【学习目标】 1、说出大量根毛对植物吸水的意义; 2、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3、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收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预习新知】 1.植物体内含有相当多的,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有利于。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导学达标】 (一)情景引入:1.“分析小实验:哪个塑料袋内的小水珠多,水从哪里来,有此你能得出哪些结论?”2.分析图片:植物散失的水分是怎样进入植物体,又是如何散失到体外的?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分析图片农田里的玉米因缺水而面临死亡及教材P45资料分析和相关文字材料,总结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任务二:根吸水的特点 1.观察右图,回忆一下,根尖从顶端向上分别是哪些结构? 〔〕;〔〕;〔〕;〔〕; 2.①中央有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它应该属于哪种组 织。 3.观察玉米种子的根毛后自学课本P46,完成下面知识点的学习: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原因是 _ 。 4.总结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毛数量,增大根吸水的。 5.根毛是什么?是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的管状结构。 拓展思考:①大量的根毛对吸水有什么意义?

②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这是为什么? 任务三:水分的运输途径 1.下面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有关的问题。结合P46下“观察与思考”,思考:把枝条插入红墨水中而不用清水的原因是。 教师释疑:(1)选择带有叶片的枝条而不用光秃的枝条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由叶片完成,带叶的枝条蒸腾作用旺盛,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使实验效果明显。 (2)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直射处而不放在黑暗处的原因是:光下,植物的蒸腾作用更强, 加快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效果明显。 2.把茎横向切开后,将茎放大后如右图所示,(学法指导:木本 植物幼茎的横切成示意图,完成下面知识点的学习) (1)把茎纵切和横切后,会发现变红的部分看上去像一根根长长的 管子,这就是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 (2)导管的形成:每一根导管都是由许多形的、的细 胞所组成的,上下细胞间的已经消失,形成了一个中空的管道。 拓展思考:①所以说构成导管的细胞是活细胞还是死细胞?②除茎以外,植物的哪些结构里还有导管?③根从哪个具体的部位开始有了导管? (3)根部吸收的水分,沿着运输到植株各处,水中溶解的,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 【当堂达标】 1.下列物质中是植物体重要组成成分,且还有助于维持植物体一定姿态的是()A.水 B.蛋白质 C.无机盐 D.糖分 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的一项是() A.使植株保持直立、硬挺的姿态 B.参与组成植物体 C.保持叶片洁净,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D.溶解无机盐,使无机盐能够被植物吸收和运输

第三章 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第三章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吸收仅仅是植物利用养分一系列过程的第一步,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有如下的去向: 1)在细胞内被同化,参与代谢或物质形成,或积累在液泡中成为贮存物质; 2)转移到根部相邻的细胞中; 3)通过输导组织转移到地上部的各器官中; 4)随分泌物一起排到介质中。 习惯上,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转移过程称为运输(transport),其中在细胞或 组织水平的转移过程称为短距离运输(short-distance transport),而在器官水平 的转移过程称为长距离运输(long-distance transport)或运转(translocation)。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各种营养元素在化学性质上差别很大,因此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也有不同的表现。 第一节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一、养分在细胞水平的运输 (一)离子的分隔作用 植物细胞是植物的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单位,细胞被生物膜分隔成许多的室,在每个室内进行着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按室分工的结果使植物细胞能有条不紊地执行多种功能。在代谢过程中,室与室之间存在着能量及物质的交换或运输,其中矿质养分在室间运输更为普遍。养分根据细胞生理生化需要而运输分配至不同室内的现象称为分隔作用(compartmentation) o由于矿质养分大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内,因此人们通常用离子分隔作用(ion compartmentation)这个概念。 离子分隔可以在小范围内(如细胞器之间)或大范围内(如细胞质与液泡之间)进行,但现在的测定手段使对离子分隔的研究尚停留在大范围内。尽管如此,离子分隔的研究还是能使我们从本质上了解离子运输过程与一些生理生化过程的关系。 (二)离子分隔的基本模式 根据研究重点的不同,人们将细胞内的离子分隔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如下几个模式。 1.三室模式 假设离子仅在质外体(细胞壁)—细胞质—液泡之间进行分隔,其简化模式如图3-1所示。 该模式涉及到分隔的两道屏障,即原生质膜和液泡膜,这两个膜基本上控制着离子在质外体、细胞质、液泡三部分的分布水平。 原生质膜对离子的控制机制实质上与离子吸收过程是一致的,即离子透过原生质膜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形式。被动运输的途径可能是简单扩散和易化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 第一课时 【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我们来介绍茎的结构。 一、茎的结构 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 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让学生举例各种茎的常见植物。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变态茎有: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鳞茎—洋葱肉质茎—仙人掌 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茎的结构: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A、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木质部一般由导管、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不少木质部是良好的木材来源。

导管一般是死细胞构成的,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自下而上输导水分、无机盐的功能。木纤维的细胞壁比较厚,属于机械组织,对茎的直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多年生木质茎中,木质部常常构成茎的主要部分。 B、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所以茎能加粗。 C、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物。 韧皮部是维管植物体内具有输导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其中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它们来完成。 D、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E、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阻碍了植物体中茎的有机物的运输,所以铁丝下面部分的茎和根得不到有机物或得到很少,最后会导致死亡或发育不良,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学生实验】观察木质部的结构 【读图】年轮 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 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植物的水分代谢复习题

植物的水分代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分代; 2、水势; 3、渗透势; 4、压力势; 5、衬质势; 6、重力势; 7、自由水; 8、束缚水; 9、渗透作用;10、吸胀作用;11、代性吸水;12、水的偏摩尔体积;13、化学势;14、水通道蛋白;15、吐水;16、伤流;17、根压; 18、蒸腾拉力;19、蒸腾作用;20、蒸腾速率;21、蒸腾比率;22、蒸腾系数; 23、小孔扩散律;24、永久萎蔫;25、临界水势;26、水分临界期;27、生理干旱;28、聚力学说;29、初干;30、节水农业。 二、缩写符号翻译 1、atm; 2、bar; 3、Mpa; 4、Pa; 5、PMA; 6、RH; 7、RWC; 8、μw; 9、Vw;10、Wact;11、Ws;12、WUE;13、ψw;14、ψp;15、ψs;16、ψm;17、ψπ;18、AQP;19、RDI;20、SPAC。 三、填空题 1、植物细胞吸水方式有渗透性吸水、吸胀吸水和代性吸水。 2、植物调节蒸腾的方式有气孔关闭、初干和暂时萎蔫。 3、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蒸腾作用和吐水。 4、植物细胞水分存在的状态有自由水和束缚水。 5、水孔蛋白存在于细胞的液泡膜和质膜上。水孔蛋白活化依靠磷酸化/脱磷酸化作用调节。 6、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下列问题:判断膜的半透性、判断细胞死活 和测定细胞渗透势。

7、自由水/束缚水比值越大,则代越旺盛;其比值越小,则植物的抗逆性越强。 8、一个典型细胞的水势等于ψπ+ψp+ψm;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等于ψπ+ψp;干种子细胞的水势等于ψm。 9、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渗透性吸水。 10、风干种子的萌发吸水主要靠吸胀作用。 11、溶液的水势就是溶液的渗透势。 12、溶液的渗透势决定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总数。 13、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的水势等于ψπ,压力势等于零。 14、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细胞的水势等于零,渗透势与压力势绝对值相等。 15、将一个ψp=-ψs的细胞放入纯水中,则细胞的体积不变。 16、相邻两细胞间水分的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异。 17、植物可利用水的土壤水势围为-0.05MPa~-0.30MPa。 18、植物根系吸水方式有:主动吸水和被动吸水。前者的动力是__根压______后者的动力是蒸腾拉力。 19、证明根压存在的证据有吐水和伤流。 20、对于大多数植物,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永久萎蔫系数时,其水势约为-1.5MPa MPa,该水势称为永久萎蔫点。 21、叶片的蒸腾作用有两种方式: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

5.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试题答案版

1、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______,它的内侧部分是______,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______. (2)②叫做______,它能够使水本植物的茎逐年______. (3)图中③的名称是______.其中分布着有输导功能的______. (4)④的名称是______,具有______的功能. (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2)②叫做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从而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加粗. (3)图中③的名称是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4)④的名称是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贮藏营养的作用. 故答案为:(1)树皮;韧皮部;筛管; (2)形成层;加粗; (3)木质部;导管; (4)髓;贮藏营养.

2、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______.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______.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______.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______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______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______向上运输的. 由题干“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与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时为加快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现象更明显,常采取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的措施,如,保留枝叶、采取光照等.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但同时都保留了木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可以看到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故答案为:(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水分的运输(3)木质部(4)导管(5)相同(6)木质部;导管;木质部的导管自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