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餐营养指南

学生餐营养指南
学生餐营养指南

学生餐营养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6岁~17岁中小学生全天即一日三餐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配餐原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生供餐的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

2 术语和定义

2.1 学生餐 school meals

由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为在校学生提供的早餐、午餐或晚餐。

2.2 带量食谱 quantified recipe

以餐次为单位,用表格形式提供的含有食物名称、原料种类及数量、供餐时间和烹调方式的一组食物搭配组合的食谱。

3 学生餐营养标准

3.1 全天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全天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见表1。

表1 每人每天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

3.2 每人全天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一日三餐应提供谷薯类、新鲜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及大豆类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尤其是早餐。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全天各类食物的供给量的标准见表2。

表2 每人每天食物种类及数量

3.3 三餐比例

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25%~30%、35%~40%、30%~35%。

3.4 每人每天早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不同年龄段学生每人每天早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见表3。

表3 每人每天早餐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3.5 每人每天午餐、晚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不同年龄段学生每人每天午餐、晚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见表4。

表4 每人每天午餐、晚餐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单位:g

4 配餐原则

4.1 品种多样

4.1.1 食物互换

在满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的基础上,参考附录A进行食物互换,做到食物多样,适时调配,注重营养与口味相结合。

4.1.2 谷薯类

包括米、面、杂粮和薯类等,可用杂粮或薯类部分替代米或面,避免长期提供一种主食。

4.1.3 蔬菜水果类

每天提供至少三种以上新鲜蔬菜,一半以上为深绿色、红色、橙色、紫色等深色蔬菜,适量提供菌藻类。有条件的地区每天提供至少一种新鲜水果。

4.1.4 鱼禽肉蛋类

禽肉与畜肉互换,鱼与虾、蟹等互换,各种蛋类互换。优先选择水产类或禽类;畜肉以瘦肉为主,少提供肥肉。每周提供1次动物肝脏,每人每次20g~25g。蛋类可分一日三餐提供,也可集中于某一餐提供。

4.1.5 奶类及大豆

平均每人每天提供200g~300g(一袋/盒)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如酸奶。每天提供各种大豆或大豆制品,如黄豆、豆腐、豆腐干、腐竹、豆腐脑等。奶及奶制品可分一日三餐提供,也可集中于某一餐提供。

4.2 预防缺乏

参考附录B,经常提供下列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

——富含钙的食物:奶及奶制品、豆类、虾皮、海带、芝麻酱等。

——富含铁的食物: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木耳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深绿色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动物肝脏、海产品、蛋类、深色蔬菜和水果等。

如果日常食物提供的营养素不能满足学生生长发育的需求,可鼓励使用微量营养素强化食物,如强化面粉或大米、强化酱油或强化植物油等。

4.3 控油限盐

学生餐要清淡,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30g;控制食盐摄入,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的食盐在内,提供的食盐不超过每人每天6g。

4.4 三餐时间

早餐以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7:30~19:30之间进行为宜。

4.5 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的食物品种、季节特点和饮食习惯等具体情况,结合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和身体活动水平配餐。以周为单位,平均每日供应量达到标准的要求。参考附录C,向学生和家长公布每天的带量食谱。

5 合理烹调

蔬菜应先洗后切。烹调以蒸、炖、烩、炒为主;尽量减少煎、炸等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烹调方式。烹调好的食品不应存放过久。

不制售冷荤凉菜。

6 学生餐管理

学生餐相关从业人员应接受合理配餐和食品安全培训。在供餐学校及单位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营养与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配备专职或兼职营养专业人员。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配餐指南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配餐指南

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配餐指导指南 为了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体质,根据我市农村中小学体质和生长发育状况,结合我市农村生活习惯和实际情况,学校供应营养餐以让学生吃得饱、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开心为原则,经本地专家研究制定了此配餐指南,供学校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际工作中参考。 一、配餐要求 (一)能量和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比例。 1.热量。 在进行营养配餐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学生对热量的需要,一个学生每天需要的热量可以用体重千卡不同体重、性别之间有差异来计算,三大热量营养素在总热量中的百分比应当是碳水化合物55~60%,蛋白质15~20%,脂肪20~30%。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最好是早餐占30%,午餐40%,晚餐30%。每餐摄入的三种热量营养素也要求要均衡搭配,比例合理。在三种热量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经济的热量来源,也是大脑的主要能源物质。如果血液中的糖含量下降,学生就会感到头晕、心悸、疲软、犯困,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效率差。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另一方面,如果碳水化合物摄人量过高,就会转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而脂肪过多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 2. 蛋白质。

蛋白质在体内组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如皮肤、肌肉、骨骼、血液、内脏、毛发和指甲等,同时也是人体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抗体等的基本成分。人体的蛋白质更新代谢率较快,因此需要不断地更换补充。中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阶段, 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成人更大,因此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达到总热量的15%或稍高,或者以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多少克为标准计算每日蛋白质总摄入量。应当注意的是,在摄入的所有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的含量最好在一半以上。 3.脂肪。 脂肪是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产热量是等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两倍,脂肪也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载体。体内的脂肪具有保护内脏,缓冲压力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天,脂肪还有隔热保温的重要作用。因此,摄人适量的脂类食物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脂类食物的摄取中,要注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摄入平衡。通常饱和脂肪酸应占总热量的7%左右,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比例在10%以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3%。因此,在中小学生的营养配餐中,要注意选择各种烹调油交替搭配使用, 以及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相交替。 4. 维生素。 关于维生素,由于中小学生好动,加上各类考试临近,中小学生用眼较多,因此要注意在营养配餐中要多选择一些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类和乳类等。另外,还应考虑维生素D(蛋黄、动物肝脏中含量丰富)的补充,以提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 A.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 B.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B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认为大部分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胃内起始肠内营养。 B5.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将肠内营养推迟至患者经充分的复苏或稳定后。已在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的患者可以小心起始/再次起始肠内营养。 C.肠内营养的用量 C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况良好、疾病严重程度低(NRS2002<=3分,NUTRIC<=5分)的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在入住ICU的第一周无需特别进行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ARDS/ALI以及预计机械通气时间>=72小时的患者适宜使用滋养性肠内营养(10-20kcal/h,不超过500kcal/d——译注)或足量肠内营养,两种营养策略在入住第一周的临床结局是相似的。 C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高营养风险的患者(NRS2002>=5分,NUTRIC>=5分[不包括IL-6])或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24-48小时内尽快达到目标剂量,但同时应警惕再喂养综合征(指长期进食或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不适当补糖时发生的电解质紊乱和大脑糖代谢障碍——译注)。在入住第一周,应该在48-72小时内达到预计的能量和蛋白需求量的80%以上才能获得肠内营养的临床获益。 C4.我们建议提供足量(高剂量)的蛋白。重症患者需要的蛋白大约在1.2-2.0g/kg实际体重,烧伤或多发伤患者可能需要更多(见M和P)。(还有肠瘘患者也可能需要更多!!——译注) D.关注肠内营养是否耐受和充足 D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每天监测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我们建议避免轻易中断肠内营养。我们建议诊断阶段的禁食禁水应该仅限于限制肠梗阻的蔓延并防止营养输注不足。 D2a.我们建议不必常规监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ICU患者的胃残留量。 D2b.我们建议仍在监测胃残留量的单位,如果胃残留量<500ml且没有其他不耐受表现,应避免停用肠内营养。 D3a.我们推荐制定并实施肠内喂养预案,以增加营养用量。 D3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基于摄入量的喂养预案(即关注每日摄入量而非严控输注速度——译注)或自上而下的多重策略计划(基于用量、促动力药、幽门后喂养等——译注)。 D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应评估误吸风险并使用减低误吸风险和吸入性肺炎的措施。 D4a.我们推荐误吸风险高的患者使用幽门后营养通路进行喂养(同样适用B5)。D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高风险患者以及对胃内推注式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使用持续输注的方式给予肠内营养。 D4c.我们建议条件允许时对误吸高风险的患者可以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胃复安、红霉素)。 D4d.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使用降低误吸风险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措施。所有插管的ICU患者在使用肠内营养时应

深圳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引编制说明

《深圳市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为贯彻落实《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9年民生实事的通知》(深府函〔2019〕38号)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2019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深府办函〔2019〕124号)精神,三部门联合签发《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深圳市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制定工作方案的通知》(深卫健公卫〔2019〕31 号)。市卫健委组织开展《深圳市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起草工作。自任务下达后,市疾控中心成立了编制小组,确定初步的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编写小组收集和整理了国内外中小学营养配餐相关标准和资料,制定相应工作方案。通过开展全市中小学校供餐情况调查,摸清了全市中小学供餐基本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60所学校,开展现场调查,调查包括学生供餐食物台账、就餐人数、从业人员配置、配餐方式、菜式品种、食谱设置、从业人员营养知识等内容。对现有学生餐食谱营养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其合理性。结合深圳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和学生餐现状,以《WS/T 554-2017 学生餐营养指南》为基础,编写更适合深圳市中小学生的《深圳市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 二、制定意义 学生营养餐是指根据学生生长发育在不同年龄段对营养素的不同需要量结合各国的国情、饮食结构而制定出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各种营养素摄入的标准依据。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学生营养餐的推广,国务院及卫生部先后颁发了学生餐相关指导意见、监督办法及生产企业规范。目前,我国约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营养午餐工程。然而相比美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学生营养餐起步较晚,市场发展时间短,体制尚未健全,秩序较差。全国多次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三餐膳食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等现象。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期,对营养素的需求量及合理的搭配上有着严格的要求。深圳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生活节奏快,经济比较发达,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并存。学校有自办食堂,也有对外承包食堂,学校食堂存在原材料配比随意,缺乏专业营养指导等问题。为

围术期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自2006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制定《临床诊疗指南:肠内肠外营养 学分册》至今已有10年,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的临床营养实践,我们按照当今 国际上指南制定的标准流程,根据发表的文献,参考各国和国际性营养学会的相 关指南,综合专家意见和临床经验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 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本指南。 指南制定方法学 本指南主要采用德国医学科学委员会、苏格兰学院指南协作网及牛津大学循证医 学中心所提供的分级系统,并根据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做出评定[1]。 证据级别主要由研究的数量和类型决定,用来评判相关证据的质量和效果的确定 性,等级从“高”到“极低”,最高证据质量来源于多项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所产生的一致结果和Meta分析结果(表 1)[2]。 表1《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采用的证据分级 证据级 别 定义研究类型 高我们非常确信真实的效应值接近效应估计无限制、一致性好、精确、可直接应用、无发表偏倚的 RCT;效应量很大的观察性研究 中对效应估计值我们有中等程度信心:真实值有可能接近估计值,但仍存在二者大不相同 的可能性有严重限制、结果严重不一致、精确度严重不足、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的RCT;有剂量反应、效应量大的观察性研究 低我们对效应估值的确信程度有限:真实值可有极其严重限制、结果极其严重不一致、精确度极其严

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重不足、大部分不能直接应用、很有可能存在发表偏倚 的RCT;观察性研究 极低我们对效应估计值几乎没有信心:真实值很可能与估计值大不相同有非常严重限制、结果非常严重不一致的RCT;结果不一致的观察性研究;非系统的观察性研究(病例系列研究、病例报告) 注:RCT为随机对照试验 根据PICO系统构建合适的临床问题,通过相应的关键词进行系统文献检索,文献搜索资源中,一级文献数据库包括MEDLINE、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二级文献数据库包括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ic Reviews、 the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再利用Google学术搜索进行搜索(含电子出版物),搜索时间截至2016年3月29日。所有文献由2~3名工作人员采用提取数据形式的方法进行数据验证和研究方法质量评估,每篇文献生成一个共识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GRADE Pro 软件对分析后的数据就干预措施和其结果的证据主体质量进行评估并生成森林图。如就某个问题,观察性研究是唯一可用的证据时,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估;如无RCT或观察性研究能直接回答相关问题时,由相关专家对最佳临床实践意见进行协商,推荐意见归为“专家协商意见”。 确定推荐强度时,通过评价推荐意见的效益比、回顾支持性证据等方法进行综合协商,采用Delphi法进行群体决定和投票后达成一致;每个特定推荐需获得75%的参与专家同意方可成立。强烈推荐指确定针对特定群体或患者的临床决策或干

重症营养指南精要

A. 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 人体测量等一一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一一译注) B. 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 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B4b.基于专家共识,我们认为大部分重症患者可以通过胃内起始肠内营养。 B5.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将肠内营养推迟至患者经充分的复苏或稳定后。已在减少血管活性药用量的患者可以小心起始/再次起始肠内营养。 C. 肠内营养的用量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ESPEN指南:外科临床营养 早期经口喂养是手术患者营养的首选方式。营养疗法可避免大手术后喂养不足的风险。考虑到营养不良和喂养不足是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早期肠内喂养对于任何有营养风险的手术患者尤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进行上消化道手术的患者。 该指南的重点是涵盖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概念和进行大手术患者的特殊营养需求,例如癌症,虽然提供最佳围手术期医疗,但是仍然出现严重并发症。 从代谢和营养角度而言,围手术期治疗重点包括: ?将营养整合入患者整体管理 ?避免长时间术前禁食 ?术后尽早重新建立经口喂养 ?一旦营养风险变得明显,早期开始营养疗法 ?代谢控制,例如血糖 ?减少加重应激相关分解代谢或影响胃肠功能的因素 ?缩短用于术后呼吸机管理的麻醉药物使用时间 ?早期活动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肌肉功能恢复 缩写 ?BM:生物医学终点 ?GPP:良好实践要点。根据指南制定小组临床经验推荐的最佳实践方法。 ?HE:医疗卫生经济终点 ?IE:整合传统终点与患者报告终点 ?QL:生活质量 ?TF:管饲 该指南共提出37项临床实践推荐意见:

1.对大多数患者从午夜开始术前禁食是不必要的。被认为无任何误吸风险的手术患 者在麻醉前两个小时应喝清流质。麻醉前六小时前应允许进食固体食物(BM、IE、QL)。推荐等级:A,高度共识(97%同意) 2.为了减少围术期不适症状包括焦虑,前一天晚上和术前两小时应给予经口进食碳 水化合物处理(而非夜间禁食)(B,QL)。为改善术后胰岛素抵抗和缩短住院时间,对大手术患者可考虑术前使用碳水化合物(0,BM、HE)。推荐等级:A/B,高度共识(100%同意)在完成过程中由工作小组根据最新荟萃分析下调等级(工作小组内成员100%同意) 3.一般情况下,术后经口营养摄入应持续不中断(BM、IE)。推荐等级:A,高 度共识(90%同意) 4.建议根据个人耐受性和实施的手术类型来调整经口摄入,特别关注老年患者。推 荐等级:GPP,高度共识(100%同意) 5.大多数患者应在术后数小时内开始经口进食清流质。推荐等级:A,高度共识(100% 同意) 6.建议在大手术前后评定营养状况。推荐等级:GPP,高度共识(100%同意) 7.营养不良患者和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有指征进行围手术期营养疗法。如果预计患 者在围手术期不能进食超过5天,也应启动围手术期营养疗法。预计患者经口摄入少,不能维持推荐摄入量的50%以上超过7天也是指征。在这些情况下,建议立即给予营养疗法(首选肠内途径ONS或TF)。推荐等级:GPP,高度共识(92%同意) 8.如果能量和营养需求不能仅通过经口和肠道摄入满足(<能量需求的50%)超过 7天,建议肠内联合肠外营养(GPP)。如果有营养疗法指征,但有肠内营养禁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学文稿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第45号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已经2018年8月20日教育部第20次部务会议、2018年1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9次局务会议和2019年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12次委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2019年2月20日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学生和教职工在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集中用餐是指学校通过食堂供餐或者外购食品(包括从供餐单位订餐)等形式,集中向学生和教职工提供食品的行为。 第三条学校集中用餐实行预防为主、全程监控、属地管理、学校落实的原则,建立教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学校集中用餐应当坚持公益便利的原则,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 第五条学校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对工作,将学校食品安全纳入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第七条教育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管理制度,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落实安全风险防控职责、推进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评价考核;指导、监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精要定稿版

重症患者营养指南精要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SCCM/ASPEN重症患者营养指南(2016)精要 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 A.营养评估 A1.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住ICU的预计自主进食不足的患者评定其营养风险(NRS2002评分,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是最可能从早期肠内营养获益的患者。 A2.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应包括共存疾病、胃肠功能和误吸风险。不建议将传统的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人体测量等——译注)或替代指标用于营养评估,因其在重症患者的适用未得到确认。

A3a.如果条件允许,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IC)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除非存在影响IC测量准确性的因素。 A3b.基于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IC,我们建议使用各类预测公式或简化的基于体重的算法(25~30kcal/kg/d)计算能量需求。(肥胖患者参照Q) A4.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持续评估患者的蛋白补充是否充足。(重症患者较普通患者需更高比例的蛋白[1.2~2g/kg],是否在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的基础上添加蛋白组件依赖于对蛋白摄入是否充足的持续评估——译注) B.肠内营养的起始 B1.我们推荐不能进食的重症患者在24~48小时内开始早期肠内营养。 B2.我们建议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重症患者首选肠内营养 B3.基于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MICU和SICU的患者,虽然在肠内营养起始的时候应该评估胃肠道功能,但肠道收缩的明显标志(指肠鸣音和排气排便——译注)对于肠内营养的起始不是必须的。 B4a.我们推荐对于高误吸风险的患者(D4)或对胃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应降低营养输注速度。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2016】 2016年1月16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与危重病医学学会联合发布新版《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之提供与评估指南》,该指南将在2月份《肠外肠内营养杂志》与《CCM》杂志联合发表。该指南针对多种成人危重病提供了全方位的营养推荐意见。 A 营养评估 A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ICU的患者,如果预期自主摄食不足时,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例如NRS-2002,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最大。 A2--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包括对基础疾病,胃肠道功能,反流误吸风险的评估。我们建议不要使用传统的营养指标或者替代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在重症监护中没有得到验证。 A3a-我们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及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间接测热法估计热量的需求。 A3b-根据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间接热需,我们建议使用发表的预测公式或者简单的基于体重的公式(25-30kcal/kg/天)来估计热量需求。 A4--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蛋白的摄入量进行连续评估。 B 启动肠内营养 B1--我们推荐危重症患者如果无法保证自主摄入,于24-48h内启动肠内营养。 B2--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相对肠外营养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 B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的内科危重症与外科危重症患者,尽管在启动肠内营养时,需要对胃肠道蠕动功能进行评估,但并不要求有明显的胃肠道收缩性。 B4a-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或者对经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我们推荐营养管路尽量放置于下段胃肠道。 B4b-根据专家共识,对于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是可以接受经胃肠内营养的。 B5--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血流动力学受影响或者不稳定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直到患者充分复苏或者稳定。对于处于血管活性药物撤除过程中的危重症患者,启动或者再启动肠内营养需要谨慎。 C 肠内营养量 C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态正常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轻(例如,NRS-2002≤3或者NUTRIC评分≤5),同时无法保证自主摄食的患者,在入住ICU7天以内不需要特殊的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急性肺损伤的患者或者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在 72h以上的患者,既可以通过肠内进行营养性喂养也可以进行全营养,因为两者在入院一周内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是相同的。 C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高风险(NRS-2002>5或者NUTRIC评分≥5)或者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在监测再喂养综合征与耐受的情况下,尽早在24-48h内达到预期量。在48-72h内到需要尽量到达目标热卡以及蛋白量的80%以上,这样才能在入院一周了实现肠内营养的临床效益。 C4--我们建议应该提供足够的蛋白摄入。蛋白需求可以根据1.2-2.0g/kg(实际体重)提供,对于烧伤或者多发伤患者可能还要更高。 D

营养支持指南

2016 ACG临床指南:成人住院患者营养治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前言 2016年3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Stephen A. McClave 等研究者,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上发布了最新的住院成年患者营养支持指南,指南对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选择、营养支持途径的建立以及营养制剂的选择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更新与推荐。在推荐意见中,对于临床医师最关心的问题,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指征、营养风险和营养状态的评估、能量需求与代谢监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地回顾,根据不同质量的RCT研究,总结出38条不同级别的推荐意见:A 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征 问题:何种住院病人需要进行专门的营养治疗,应该提供何种营养途径最合适? 推荐意见: 1. 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后,对于有高营养风险的以及口服饮食无法满足正常需求的住院病人,应当尽早开始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低级)。 2. 对于自主进食显著减少并且没有肠内营养禁忌症的住院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低级)。 3. 对于营养风险低、营养状况好、以及预期在入院5-7天内能够恢复正常饮食的病人,无需进行特殊的营养治疗(无论肠内营养治疗或肠外营养治疗)(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4. 对于肠内营养无法实施或难以满足热量与蛋白质需求的住院病人,应当考虑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有条件的推荐,证 据级别极低级)。 B 营养评估 问题:住院病人营养治疗启动前如何进行营养评估,能量和蛋白质需求量如何确定? 推荐意见: 5. 在启动营养治疗(肠内或肠外)之前,应该先对病人的营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可以采用的评价工具包括NRS2002评分和NUTRIC评分等(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a. 在启动营养治疗之前,应该对影响营养方案制定及实施的可能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b. 在营养评估时,应该避免采用“传统的”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人体测量学等)(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6c. 感染指标或炎症指标不应该用于营养状态的评价(有条件的推荐,证据级别极低级)。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配餐指南

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配餐指导指南 为了改善学生营养,增强学生体质,根据我市农村中小学体质和生长发育状况,结合我市农村生活习惯和实际情况,学校供应营养餐以让学生吃得饱、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开心为原则,经本地专家研究制定了此配餐指南,供学校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实际工作中参考。 一、配餐要求 (一)能量和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和比例。 1.热量。 在进行营养配餐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满足学生对热量的需要,一个学生每天需要的热量可以用体重千卡不同体重、性别之间有差异来计算,三大热量营养素在总热量中的百分比应当是碳水化合物55~60%,蛋白质15~20%,脂肪20~30%。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最好是早餐占30%,午餐40%,晚餐30%。每餐摄入的三种热量营养素也要求要均衡搭配,比例合理。在三种热量营养素中,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经济的热量来源,也是大脑的主要能源物质。如果血液中的糖含量下降,学生就会感到头晕、心悸、疲软、犯困,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效率差。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另一方面,如果碳水化合物摄人量过高,就会转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而脂肪过多对身体健康也有危害。 2.蛋白质。 蛋白质在体内组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如皮肤、肌肉、骨骼、血液、内脏、毛发和指甲等,同时也是人体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抗体等的基本成分。人体的蛋白质更新代谢率较快,

因此需要不断地更换补充。中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阶段,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成人更大,因此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达到总热量的15%或稍高,或者以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多少克为标准计算每日蛋白质总摄入量。应当注意的是,在摄入的所有蛋白质中,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等优质蛋白的含量最好在一半以上。 3.脂肪。 脂肪是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产热量是等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两倍,脂肪也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载体。体内的脂肪具有保护内脏,缓冲压力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天,脂肪还有隔热保温的重要作用。因此,摄人适量的脂类食物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脂类食物的摄取中,要注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摄入平衡。通常饱和脂肪酸应占总热量的7%左右,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比例在10%以内,多不饱和脂肪酸占13%。因此,在中小学生的营养配餐中,要注意选择各种烹调油交替搭配使用,以及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相交替。 4.维生素。 关于维生素,由于中小学生好动,加上各类考试临近,中小学生用眼较多,因此要注意在营养配餐中要多选择一些维生素A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类和乳类等。另外,还应考虑维生素D(蛋黄、动物肝脏中含量丰富)的补充,以提高中小学生对钙的吸收和利用。维生素能促进铁的吸收,也是中小学生应该注意补充的维生素之一。在维生素的补充方面,要特别注意水果的选择,不同水果维生素的含量差别很大,要注意水果选择的目标性和价值性。由于目前多食用精白米面,容易造成维生素的缺乏,因此在主食的配餐中要注意粗粮的穿插和搭配,保证维生素的摄入。 5.矿物质。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

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一.开始肠内营养 1. 在开始肠内营养前,评估应包括入院前的体重减少、营养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情况及胃肠道功能(E)。 2. 不能自主进食的危重病患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C)。 3. 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B)。 4. 肠道喂养应在入室24~48hrs开始(C),争取在48-72hrs达到喂养目标(E)。 5. 营养支持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 (E)。 6. ICU患者不将肠鸣音存在及是否排气作为开始EN指征的否定意见(B)。 7. 有误吸高风险及胃管喂养耐受不佳者,应将胃管放置于小肠内喂养(C)。胃管喂养有较多潴留者,应使用小肠喂养(E)。 二.肠外营养时机 1. 在住院7天后病人仍无法接受 EN时才开始进行 PN(E) 2.既往营养不良而又不能使用肠内营养者,入院后应尽早使用肠外营养(C)。 3. 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前即开始)应积极给予PN(B)。营养状况正常者,术后5-7天才能开始肠外营养支持(B)。病程预计大于7天者,才能予肠外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剂量 1.肠内营养支持的目标应根据开始肠内营养时的营养状况决定(C)。营养需求应根据预期公式或间接测热法决定(E)。 2.在住院第一周,肠内营养支持应提供目标热卡的50-65%(C)。 3.若肠内营养支持7-10后仍不能提供100%所需热量,应考虑增加肠外营养(E)。而在这之前增加肠外营养,不能增加疗效并可能产生损害性作用(C)。 4 BMI<30者,每日蛋白需要量为1.2-2.0g/kg,烧伤及多发伤者需求量要提高(E)。

学生餐营养指南

学生餐营养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6岁~17岁中小学生全天即一日三餐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配餐原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为中小学生供餐的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 2 术语和定义 2.1 学生餐 school meals 由学校食堂或供餐单位为在校学生提供的早餐、午餐或晚餐。 2.2 带量食谱 quantified recipe 以餐次为单位,用表格形式提供的含有食物名称、原料种类及数量、供餐时间和烹调方式的一组食物搭配组合的食谱。 3 学生餐营养标准 3.1 全天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全天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见表1。 表1 每人每天能量和营养素供给量

3.2 每人全天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一日三餐应提供谷薯类、新鲜蔬菜水果、鱼禽肉蛋类、奶类及大豆类等四类食物中的三类及以上,尤其是早餐。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全天各类食物的供给量的标准见表2。 表2 每人每天食物种类及数量 3.3 三餐比例 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25%~30%、35%~40%、30%~35%。 3.4 每人每天早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不同年龄段学生每人每天早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见表3。

表3 每人每天早餐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3.5 每人每天午餐、晚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不同年龄段学生每人每天午餐、晚餐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见表4。 表4 每人每天午餐、晚餐的食物种类及数量 单位:g 4 配餐原则 4.1 品种多样 4.1.1 食物互换 在满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的基础上,参考附录A进行食物互换,做到食物多样,适时调配,注重营养与口味相结合。 4.1.2 谷薯类 包括米、面、杂粮和薯类等,可用杂粮或薯类部分替代米或面,避免长期提供一种主食。

营养餐指南

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民族素质的养成和提升。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根据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结合本地区的饮食习惯,充分合理地安排营养用餐,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推广中小学学生营养餐、着力改善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是平衡膳食、解决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根据《天津市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市地区特点特制定本指南。指南针对学校食堂及学生供餐单位制定,配餐应满足6岁~17岁中小学生课业活动和运动量的需求,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生餐配餐的基本原则 各学校食堂及供餐单位应遵循“科学营养、安全卫生、质量兼顾”的原则,做到每周在校用餐膳食中各类食物合理搭配,满足各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需要。 1.科学营养原则。合理食物搭配,均衡营养摄入;保证青少年的正常生长发育。制定食谱时应考虑学生年龄及性别等因素,要满足人体能量与营养素的需求,应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学生餐营养指南》(WS/T 554—2017)标准。 2.安全卫生原则。学校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把好食品安全关,确保学生餐的安全卫生,守住底线。 3.质量兼顾原则。每餐的合理搭配是确定学生餐质和量的重要因素。 质的方面,学生餐的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菜品风味决定了质的水准。以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为例,蛋白质每日应达到60g~75g,其中优质蛋白质应占40%~50%,故膳食中应有足够的动物性食物和大豆类食物;维生素A、D、C、B族及钙、磷、锌、铁等矿物质对青少年的脑体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应充分供足。学习紧张期间,如考试时应考虑到蛋白质、维生素A、C和B族维生素的消耗会增加,配餐时可适当增加鱼、瘦肉、肝、牛奶、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食物。 量的方面,每餐中的各种食物的总重量决定了量是否充足。以中学生每日午餐为例,除汤品外中餐食物总摄入量应不少于500g,小学生视具体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二、学生餐配餐的主要内容 (一)合理配餐 在满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和营养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食物同值互换,做到食物多样,适时调配,注重营养与口味相结合。应注意每周的学生餐食物种类应不少于25种。三餐不能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不应将含糖饮料作为辅助配餐提供。做到清淡饮食,少食含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品。 1.谷薯类。 包括米、面、杂粮和薯类等,可用杂粮或薯类部分替代米或面,多种主食交替提供。 2.蔬菜水果类。 每天提供至少五种以上新鲜蔬菜(300g~500g),二分之一以上为深绿色、红色、橙色、紫色等深色蔬菜,适量提供菌藻类。每天提供至少一种新鲜水果。

2016成人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和评定指南

2016+SCCM/ASPEN指南 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

2016年1月15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 )和重症医学会(SCCM)联合发表了2016年版《成人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疗法提供与评定指南》,分别刊登于2016年2月第2期的《肠外肠内营养杂志》(JPEN)和《重症医学》(CCM)。该指南面向医师、护士、营养师和药师,针对重症成人(18岁以上)患者,提供了最佳营养疗法的最新建议,协助医疗团队提供适当的营养疗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疾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结局。 该指南基于对文献、国际于国家指南、专家意见、临床实用性的分析,参考文献由2009年的307篇更新到2016年的480篇,JPEN版正文页数由2009年的40页增加到2016年的53页,附录更多达140页。 2016年版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包括: A 营养评估 A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ICU的患者,如果预期自主摄食不足时,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例如NRS-2002,NUTRIC评分)。营养风险高的患者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最大。 A2--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包括对基础疾病,胃肠道功能,反流误吸风险的评估。我们建议不要使用传统的营养指标或者替代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在重症监护中没有得到验证。 A3a-我们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及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间接测热法估计热量的需求。 A3b-根据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间接热需,我们建议使用发表的预测公式或者简单的基于体重的公式(25-30kcal/kg/天)来估计热量需求。 A4--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蛋白的摄入量进行连续评估。 B 启动肠内营养 B1--我们推荐危重症患者如果无法保证自主摄入,于24-48h内启动肠内营养。 B2--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相对肠外营养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 B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的内科危重症与外科危重症患者,尽管在启动肠内营养时,需要对胃肠道蠕动功能进行评估,但并不要求有明显的胃肠道收缩性。 B4a-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或者对经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我们推荐营养管路尽量放置于下段胃肠道。 B4b-根据专家共识,对于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是可以接受经胃肠内营养的。 B5--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血流动力学受影响或者不稳定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直到患者充分复苏或者稳定。对于处于血管活性药物撤除过程中的危重症患者,启动或者再启动肠内营养需要谨慎。 C 肠内营养量 C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态正常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轻(例如,NRS-2002≤3或者NUTRIC评分≤5),同时无法保证自主摄食的患者,在入住ICU7天以内不需要特殊的营养治疗。 C2--我们推荐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急性肺损伤的患者或者预计机械通气时间在72h以上的患者,既可以通过肠内进行营养性喂养也可以进行全营养,因为两者在入院一周内对患者结局的影响是相同的。 C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高风险(NRS-2002>5或者NUTRIC评

中小学营养餐改善计划意见

中小学营养餐改善计划意见 中小学营养餐改善计划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浙政办发[2016]30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的具体举措,是进一步改善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客观需要,是帮助全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6]5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实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主要内容,提高资助标准和水平 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要以我省已实施多年的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为基础,按照“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资助标准,加强管理,促进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一)科学界定资助对象。营养改善计划享受对象为全省农村(不含县城、下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括低收入(新扶贫标准以下)家庭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未成年人。各地对资助对象进行鉴定,并经公示无

误后,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并根据人均年收入变化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资助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应助尽助。 (二)努力提高资助标准。自2016年春季入学开始,全面实行“一日一餐”制,即各学校每周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5餐荤素搭配、营养合理的营养餐。餐费基准标准为每生每餐元,全学年为每生750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财政补助,适当提高营养餐标准。今后,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可能,适时对基准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三)合理选择供餐方式。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要在按照“热菜热饭、营养可口、吃饱吃好”要求提供餐饮服务的前提下,充分结合每所学校条件,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供餐方式。一是实行食堂(伙房)供餐。对用餐规模较大的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包餐制或选菜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