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1)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X 一定条件

CO(NH2)2+H2O,X的化学式为()

A.NH3B.N2H4C.HNO3D.NH3?H2O

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H2B.NaCl C.HCl D.HClO

3.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4.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16X5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X值为28

5.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0H2Y+Cu(OH)2↓,则()

A.X一定是Cu(N03)2 B.X的式量比Y大

C.Y中阴离子的化合价为-2 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6.如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7.40%的甲醛(CH2O)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工业上可用甲醇(CH2O)氧化得到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5:18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

D.其中A、C、D属于化合物

8.托盘天平两边放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内装浓度和质量都相同的稀盐酸,若左杯中投入一块生石灰,向右边杯中投入一块石灰石,且两块固体质量相等,则反应后天平的指针将()

A.偏向左边

B.偏向右边

C.仍指零处

D.无法确定

9.“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该过程中NiFe2O4是()

A.生成物B.反应物C.催化剂D.氧化剂

10.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 2 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甲的质量/g乙的质量/g丙的质量/g丁的质量/g

反应前6410116

t 时刻48a未测未测

反应后054b0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 等于 21

C.b 等于 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1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3个硝酸根离子:3NO3-B.2个铝原子:Al2

C.五氧化二磷分子:O2P5D.标出氯化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2

Mg Cl

2 12.重铬酸钾(K2Cr2O7)可用于测定酒驾中的酒精(C2H5OH)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B.K2Cr2O7属于氧化物

C.C2H5OH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5:1

13.常温下,氯气与苛性钠溶液反应产物是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1 C.-2 D.+2

1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15.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

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为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1:1

16.下图为甲烷与水反应得到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四种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17.下列关于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的分析,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SO 3

B .X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CO 2和X 的质量比为11:16

D .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

18.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 .W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 .参加反应的X 、Y 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19.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 2B

20.将一定质量的a 、b 、c 、d 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10.0

7.2

x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和b 是反应物 B .x=3.2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d 一定是催化剂

21.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l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22.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2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没有改变

B.甲、乙、丙均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乙、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24.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物丁的质量

C.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D.甲的化学式为C2H2

2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

24.550.10.4

(g)

反应后的质量

0515x

(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是反应物B.丁是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x=10

26.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

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27.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H2O(气)H2+CO,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A.元素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原子的数目D.物质的总质量2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

211616

(g)

反应后质量(g)17m611

A .物质Y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 .反应后Z 和Y 的质量比为6:1

D .反应的Z 和W 的质量比为2:1

29.汉黄芩素(C 16H 12O 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 .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30.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x 的值等于2

B .甲一定是化合物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1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A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22CO +2X

CO(NH )+H O 一定条件

,反应前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0、

2、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分别为1、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 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每个X 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3NH 。故选A 。 2.B

【分析】

【详解】

书写化学式的时候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侧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应该相等。反应物中一共有2个l C原子,2个Na原子,2个O原子,2个H原子;生成物中一共有1个Na原子,1个l C原子,2个H原子,2个O原子,相比反应物少1个Na原子和1个l C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l

NaC,故B正确。

故选B。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错误;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H2O2表示,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4:2=22:1,故错误。本题选A。

4.D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质量总和,反应后增加的是反应物,减少的是生成物。

【详解】

A、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则甲是生成物,丁增加了24g-4g=20g,则丁是生成物,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丙可能没参加反应或是催化剂,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有

8g+32g+5g+4g=16g+X+5g+24g,则X=4g,则反应表达式是+

乙甲丙,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丙反应前后质量没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者没参加反应,故B正确;

C. 反应后甲增加了16g-8g=8g,丁增加了24g-4g=20g,则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8:20=25:,故C正确;

D、在密闭容器中,则有8g+32g+5g+4g=16g+X+5g+24g,则X=4g,故D不正确。故选D。

5.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是可溶性铜盐且其阴离子的化合价为-1价;因为反应物为盐和碱,故该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因为氢氧化铜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分子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所以X的式量一定比Y大,故答案选择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类型

6.B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中含有2个N原子,生成物中含有2个N 原子和6个H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甲中含有6个H原子;再结合题意,“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可知每个甲分子是由两个H原子构成的,由此可知,甲分子为H2,乙分子是N2,丙分子是

NH3,故该反应可表示为3H2+N2=2NH3。

A、每个甲分子由两个H原子构成,故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2,错误;

B、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正确;

C、据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为氢气分子和氮气分子,反应后的分子为氨气分子,故反应前后分子改变,错误;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因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故选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7.B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H3OH+O2一定条件

2CH2O+2H2O;

【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30×2):(18×2)=15:9,故B错误;

C、40%的C溶液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故C正确;

D、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其中A、C、D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先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物质的种类,后解决相关问题。

8.A

【解析】

【详解】

生石灰即氧化钙,虽与盐酸反应,但无气体生成;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两固体质量相等,由于石灰石一侧产生气体,故质量减小,天平指针偏向另一侧。选A。

9.C

【解析】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详解】

利用24NiFe O 将航天员呼出的2CO 转化为2O ,而24NiFe O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则24NiFe O 为催化剂,故选C 。 10.D 【解析】 【详解】

A 、b =64+10+1+16﹣54=37,根据题目提供信息可知,甲、丁是反应物,乙、丙是生成物,故A 正确;

B 、设t 时刻生成乙的质量为x

++64g 54g-10g

64g-48g x

→甲丁乙丙

64g 64g-48g

=54g-10g x

x =11g

a =10g+11g =21g ,故B 正确;

C 、根据A 中计算结果可知b =37,故C 正确;

D 、设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则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m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 +

b

c +

d 26416am bm g g

→甲丁乙丙 2am 64g

=bm 16g

a :

b =2:1,故D 错误。 故选:D 。 11.A 【解析】 【详解】

A.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离子符号前加相应的数字,3个硝酸根离子:3NO 3-,此选项正确;

B.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铝原子:2Al ,此选项错误;

C. 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氧化物的化学式中,氧元素符号在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故五氧化二磷分子:P 2O 5,此选项错误;

D. 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氯化镁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1

Mg Cl,此选项错

2

误。

故选A。

12.C

【解析】

【详解】

A.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x+(﹣2)×7=0,则x=+6价;故选项说法错误。B.K2Cr2O7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C.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D.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C2H5OH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2:6: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B

【解析】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 ,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1+x+(-2)=0,得x=+1,故选B。

14.C

【解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00-52-3=45,故A错误;

B、反应后W质量是0,是反应物,氧气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增大,都是生成物,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反应后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说明W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的碳元素、氢元素来自于W,因此W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W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即W中不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故D错误。故选C

15.B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15克,B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克,则A、B、C参加反应的质

量比为5:3: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 的质量为10克,生成D 的质量为50克。 A 、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 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选项错误;

B 、A 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5克时,生成D 的质量为25克,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 的质量为25克,第二次反应后D 的质量为50克,选项正确;

C 、反应中A 与B 的质量比为5:3,选项错误;

D 、反应中A 与C 的质量比为5:2,选项错误。故选B 。 16.D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H 2O

CO+3H 2;A .反应前在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反应后在

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发生了改变,故A 正确;B .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B 正确;C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C 正确;D .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四种物质中有CO 、H 2O 两种氧化物,故D 不正确;故选D 。 17.D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个数不变,则可知:反应前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S 原子个数为2、O 原子个数为8;反应后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O 原子个数为4;可以推测X 气体为SO 2;因此: A 、根据分析,X 气体为SO 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SO 2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CO 2和SO 2的质量比为44:128=11:3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8.D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 3

催化剂

高温

2N 2+3CH 4。A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

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 正确;B 、由图示可知,W 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

16

×100%=75%,故B 正确;C 、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X 、Y 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故C 正确;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D 错误;故选D 。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受守恒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等。 19.D

A、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在发生时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一定未变;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由反应图示中关于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2+B2=2A2B;

故选D.

20.C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a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0.0g-

6.4g=3.6g,b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0g-

7.2g=6.8g,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6.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6.8g-

3.6g=3.2g,该反应是:b=a+c。A. b是反应物,错误;B. x=3.2+3.2=6.4,错误;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 d可能是催化剂,错误。故选C。

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判断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出待测质量的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21.A

【解析】

【分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催化剂

CH4O。

【详解】

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化合反应,故A正确;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甲、丙属化合物,乙属单质,故B不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不正确;

D、l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A。22.B

【解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过量,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为6个,二氧化碳分子为2个,生成1个乙烯分子和4个水分子;故A选项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是错误的叙述;B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生成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是错误的叙述;D选项根据题中叙述知道,无机物能转化为有机物,故是错误的叙述;答案选择B

23.C

【分析】

【详解】

A、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每两个甲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个乙分子和两个丙分子,分子数发生了改变,故A不正确;

B、由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乙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

C、由三种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乙、丙的质量之和,故D不正确。

2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反应中生成物为两种,而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选项说法错误;

B、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总和=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总和,选项说法错误;

C、丙为二氧化碳,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属于无机物,选项说法错误;

D、因为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也没有增减,反应后碳氢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2和10,已知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故2甲中一共有4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故甲的化学式为C2H2,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25.D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物质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故甲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丙、丁为生成物;即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详解】

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可能没有参与反应;

B、丁的质量由0.4g,变为10g,不可能是催化剂;

C、由分析可知: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故属于分解反应;

D、由分析可知:由表格的数据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4.5g+5g+0.1g+0.4g=5g+15g+x,则x=10g.故选D.

26.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反应后质量的变化关系可知甲丁物质为生成物,乙为反应物,根据质量守恒

定律知道乙物质质量的减小等于甲丁物质的增加,故丙物质的X=5,既可以作催化剂也可以是杂质,所以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是正确的叙述;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正确的叙述;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是错误的叙述,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2:7;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是正确的叙述,故选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27.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发生改变,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实质;

点评: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特征和本质是解题的关键.

28.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2+1+16+16=35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17+m+6+11,故m=1g。

Y物质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选项正确。

反应前后,X物质质量增多,Y质量不变,Z质量减少,W质量减少,两种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反应后Z质量为6g,Y质量为1g,故反应后Z和Y的质量比为6:1,选项正确。

反应后剩余6gZ,则消耗的质量为16-6=10g。反应后剩余的W为11g,消耗的W为16-

11=5g,故反应的Z和W的质量比为2:1,选项正确。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对于反应前后质量未发生改变的物质,可能作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完全与反应无关,所以首先需要通过密闭容积内质量守恒计算未知量的值。29.D

【解析】A、汉黄芩素的化学式为C16H12O5,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5)=12:5,故正确;

C、汉黄芩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1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故错误。故选D。

30.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50+2=23+x+24+3,x=2。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50+2=23+x+24+3,x=2,故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则甲是化合物,故B正确;

C、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反应是甲生成丙丁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4:3=8:1,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反应中减少的我反应物,增加的为生成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