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配置探讨

森林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配置探讨
森林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配置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816667587.html,

森林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配置探讨

作者:游彩云

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4期

摘要:建设森林城市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明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本文以典型的城市森林為研究对象,探讨了建设森林城市中的植物群落配置方法,为森林城市的建设理论提供案例支持。

关键词:森林城市;植物选择;群落配置;规划思路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游彩云(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森林经理等教学与研究。

目前,我国对森林城市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对我国的森林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1,2]。森林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就是植物群落的科学合理配置。县级森林城市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典型案例不够丰富,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撑。江西省新干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县,境内气候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城市建设基础好。全县以“森林十创”为主题,先后建设了一批森林乡镇、森林小区、森林学校、森林村庄和森林园区。本文在与有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和城市文化特征,探讨了森林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植物群落配置方法,为实现研究区的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提供科学指导。

1研究区概况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最北端,地处赣江中游,地理位置为E115°13′48"~115°43′54",N27°30′09"~27°57′50"。根据中国植被区划,研究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种类繁多。全县高等植物有100多科,400余种,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檫树(Sassafras tsumu)、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甜槠(Castanopsis eyrei)、锥栗(Castanea henryi)、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等;主要灌木树种有油茶(Camellia oleifera)、柑桔(Citrus reticulat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乌饭(vaccinium bracteatum)、柃木(Eurya japonica)等;主要草本植物有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芭茅(Miscanthus floridulus)、蕨类(Pteridium aquilinum)等。

永川新城区绿地调研报告

永川新城区绿地调研报告 时间:2012.03.28 地点:永川新城区一.永川简介 永川市前身名永川县,建于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宋仍置。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复置,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仍置。1992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永川县设永川市,隶属重庆至今。2006年10月22日,国务院(国函 2006 110号)批准:撤销永川市,设立重庆市永川区。以原永川市的行政区域为永川区的行政区域,永川区人民政府驻中山路街道。因城区“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 (一)、地理位置 永川位于重庆西部,长江上游成渝经济走廊腹心地带,介于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沿成渝高等级公路东距重庆市渝中区63公里、居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东邻江津区,东北靠壁山县,北接铜梁县,西接荣昌县,南与四川省合江县、泸县接壤。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9个镇、3个街道,45个社区居委会、210个行政村。 (二)、文化背景 永川文化底蕴深厚。永川恐龙、石松化石闻名世界,茶文化、石文化、竹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清朝台湾知府黄开基、“东方梵高”陈子庄、微生物学家陈文贵、地理学家徐近之、微刻艺术家刘声道,作家(小

说)易凡,(戏剧)蔡世伟,(文学评论家)文世奎,(诗人)钟代华等名人,是中国女子足球队训练基地、中国国际象棋队、中国跆拳道训练基地和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写生基地。有各类职业院校30所,职教学生10.4万人。 二.永川新城区绿地指标 (一)、规划指标 1﹑近期(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9%,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率达到3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 2﹑中期(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绿化覆盖率达到43%,绿地率达到38%;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8㎡,各个指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3﹑远期(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绿化覆盖率达到48%,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0㎡,高标准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二)、现状绿地指标 表永川区各类绿地现状指标一览表 三.永川新城区现状景观结构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摘要: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科学型设计、艺术性选择以及园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鸿恩寺,桂花,园林,公园绿地,植物造景,配置原则 鸿恩寺公园秉持“自然、生态、野趣”建园理念,遵照建设兼具“人性生态、运动休闲、巴渝文化”功能特色名园之要求,择优选用专家设计方案,广泛吸纳民众建议,精雕细琢,打造“十二圣景”,计有:滚雪听桂、喊天堡、翠涌云涯、金桂溢香、鸿恩春晓、琴台结缘、鸿雁留影、清风幽篁、桂憩绿野、鸿恩思泉、鸿顶云霞、江风恋桂。园内广植桂花、银杏、紫薇等观赏乔木3万余棵,香艳四季。其中桂花逾万株,齐聚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60余个品种,集桂之众,品类之全,为全国桂花园林之最。公园50余万平方米绿地打造都市氧吧,鸟语花香,。公园文化内涵丰厚,“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蕴含“桂花文化”;“天恩”、“国恩”、“民恩”、“师恩”、“亲恩”、“友恩”,尽显“感恩文化”。 鸿恩寺建成前山坡上原本就长有一些零散的桂花,而桂花性喜日光,在全日照条件下,枝叶葱翠,树形优美,着花繁密;亦稍耐荫,但在疏林中或大树下,枝叶稀疏,着花亦少。适于温暖湿润气候,在适宜条件下,一年可抽梢三次,一般春秋抽梢两次。较耐寒,曾有经历短期-18℃低温,成年树无明显冻害;亦较耐高温,气温达40℃时,枝叶无灼伤现象。并且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喜好湿润而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较粘重土壤生长亦佳,但切忌渍水。嗜肥,施用各种完全肥料后,植株生长迅速、茂盛,但亦较耐瘠薄土壤。在45度左右的山坡岩岭间亦生长正常,其萌发力和再生能力均较强,移植大树时经截干修剪,2~3年即可恢复树冠。 而桂花的生长特性也就为鸿恩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桂花园,打造“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一系列内涵丰厚的“桂花文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园内“琴台结缘”中170岁树龄的两棵金桂树,成为园中的“镇园之宝”,以缘造景,以缘迎客,共筑佳境,将见证情侣恋人的甜蜜爱情。 1 引言 公园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公园就是一幅艺术品,这一艺术品中植物是主体因素。植物在公园中发挥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结合。植物造景与配置专业性很强,是集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植物栽培学、园艺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又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1]。本文主要就园林中的公园绿地中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 科学性设计与配置 植物是有生命的,而且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非常复杂。从事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工作,首先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2]: (1)植物的形态特征:形态是植物的外观,是对植物的第一感觉。所以,首先必须了解植物的整体形态,枝、叶、花、果(或种子)的特征,分清在植物界属于哪一个系统,哪一个类型,科学上叫什么名字,然后分析其观赏价值。如植物外部形态中的树冠形状就有多种多样,其中乔木有主干直立的尖塔形(雪松等)、圆锥形(圆柏等)、圆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原则

园林树木学学习资料 (中远公司李亮)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按树木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 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 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 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类 树体矮小(在6m以下),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 木本植物。 3、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的主 干。 4、藤木类: 能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之蔓性树木,多借助于吸盘(如爬山虎

等)、吸附根(如凌霄等)、卷须(如葡萄等)、蔓条(如蔷薇)及干茎本身之缠绕性而攀附它物(如紫藤等)。 5、匍匐类:干、枝均匍地生长。 6、地被类:覆盖地面的植物。多年生,除少量草本之外,大 多一次种植,多年享用;自繁或易繁,成苗率高;青绿期长,在 一年内保持绿色覆盖的时间较长;管理粗放,没有精细的人工养 护地也能良好生长。 二、按生长速度分类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 三、按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 1、风景树(孤赏树):通常作为庭院和局部的中心景物,赏其 树型或姿态,也有赏其花、果、叶色等的。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雪松;金钱松;南洋杉;日本金松;巨杉(世界爷)。 2、庭荫树:栽种在庭院或公园以取其绿荫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一般多为叶大荫浓的落叶乔木,在冬季人们需要阳光时落叶。例 如:梧桐、七叶树、槐、栾树、朴树、榉树、榕树、樟等。 3、行道树:是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 树种。落叶或常绿乔木均可作行道树,但必须具有抗逆性强、耐 修剪、主干直、分枝点高等特点。例如:悬铃木、槐、椴、七叶 树、元宝枫、樟、银桦等。 世界五大行道树种:银杏,鹅掌楸,椴树,悬铃木,七叶树。其中悬铃木被称为“行道树之王”。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

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

植物群落配置

植物配置 对于占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小区,在不同区域中植物所应达到的种数与小区所处区域常见植物种数的关系如表3-2。 表3-2 居住小区常见木本植物种数与其所在区域常见木本植物种数的关系 区域常见木本植物种数小区应达到的木本植物百分比小区应达到的木本植物种数 东北地区60 50% 30 华北地区80 40% 32 华中、华东地区120 40% 48 华南地区160 35% 56 下面列举作者三年中所调查的处于不同气候带的几个城市的人工植物群落搭配的应用模式,以供参考: 1.北京(1998-2000年期间陆续调查) 作上木的树种有:银杏、白蜡、臭椿、合欢、槐树、栾树、刺槐、悬铃木、元宝枫、柿树、杜仲、流苏、旱柳、山桃、晚樱、毛白杨、白榆、皂荚、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油松、华山松、玉兰、洋白蜡等。 作中木在林下较阴的条件下生长的植物有:鸡麻、连翘、小花溲疏、溲疏、大花溲疏、天目琼花、红瑞木、蓝荆子、金银木、珍珠梅、柳叶绣线菊、棣棠、四照花,大叶黄杨、粗榧等。 在较疏的林下或全日照条件下生长的中木有:矮紫杉、紫荆、小叶黄杨、猬实、太平花、紫叶小檗、圆锥绣球、珍珠梅等。 作下层地被的植物有:阔叶土麦冬、崂峪苔草、土麦冬、垂盆草、络石、大花萱草、玉簪、紫萼、二月兰、紫花地丁、地锦等。 适合应用的植物群落模式: (1)毛白杨——元宝枫+碧桃+山楂——榆叶梅+金银花+紫枝忍冬+白皮松(幼)——玉簪+大花萱草 (2)银杏+合欢——金银木+小叶女贞——品种月季——早熟禾 (3)国槐+桧柏——裂叶丁香+天目琼花——崂峪苔草 (4)毛白杨+栾树+云杉——珍珠梅+金银木——崂峪苔草 (5)臭椿+元宝枫——榆叶梅+太平花+连翘+白丁香——美国地锦+崂峪苔草 (6)毛白杨+桧柏——天目琼花+金银木——紫花地丁+阔叶土麦冬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公众开放,具有一定的游憩设施,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娱乐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对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环境生态效益,提升城市品位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是城市园林化的重要标志。公园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和小品。说起植物造景就离不开植物配置,如果没有植物的科学搭配,就谈不上是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关键词:公园,绿地,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 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 中有较详细的说明。英国造园家B.Clau ston也曾说过: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各类公园绿地规划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明显地物标。公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按照科学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线条等观赏特性的自然美。 3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3.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对于公共绿地,主要考虑的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观赏,游憩和运动空间。 2、植物配置要满足景观需求 1)、根据景观需要选择植物配置方式。在公园绿地设计中,根据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的需要,选择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或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2)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明显。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季相变化明显。 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注重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 4)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配置植物还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 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论述,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方面体现了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在持续深化,实践在持续深入;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解 越来越深刻,对未来目标和方向的把握越来越明确。赣县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实施“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四化’水平战略,全力推动新 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进程,走环境 友好型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四个赣县”,全县生态环境意识持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了自然与社会和谐 发展。为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持续推动赣县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实行了专项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一、现状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政策支持。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五位 一体”总布局,并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坚持节 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为主的方针,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 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 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世界生 态安全作出贡献。同时,赣县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推动生态与经 济融合,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的要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振 兴发展全过程,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促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 优化生态环境,围绕加快创建省级生态县,大力推动“发展生态产业、建设森林城乡”工作,积极创建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为 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政策理论依据;二是环境支撑。县域内 拥有获省“先进湿地公园”称号的大湖江国家湿地公园、马口森林公

绿化植物配置技巧

绿化植物配置技巧 绿化植物配置技巧 导语:城市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就非常容易体现出韵律,在设计时要注意空间问题,要做到有起有伏,高低搭配合理。下面是绿化植物配置技巧,欢迎参考! 1.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 主体原则。在建设任何园林工程之前,首先都要先制定出园林的主题,只有首先将主题确定,才能够根据主题来进行园林的设计,并根据主题的需要来选择用什么植物,植物的配置分布如何都要根据主题来确定。所以说绿色植物的配置必须要依照主题来进行。 整体优先原则。园林工程的植物配置不应只考虑到自身的园林工程,而是应该首先考虑身处的城市,要考虑到城市的环境、特征、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很多要素,园林的`植物配置要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有价值的事物都给与高度的保护。所以园林植物的配置必须要遵从整体优先性。 适宜原则。所谓的适应原则主要指两方面,一方面是指要选择合适的树木,也就是说应该选择能适合当地气候、地质、温度等自然环境的树木。另一方面是指园林工程的植物配置必须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相协调。 经济原则。所谓的经济原则就是在植物配置中要将节水问题考虑在内,也就是说在园林工程的植物配置时,要尽量选择一些耐旱、节水的植物,例如银杏、国槐等。 生态原则。植物是环境的一部分,反过来说,环境对于植物的生长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环境是我们改变不了的,所以在选择植物上,应该尽量选择可以适应当地环境的,对于外来植物,应该先通过试验,之后再进行种植和配置。 2.绿化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衬托和对比。利用不同植物的特征,加上不同形式的对比手法,就可以将植物景观的美感衬托出来。而树丛的组合中要注意的是协调问题,尽量不要将差异过大的树种进行组合。 动势和均衡。每种植物的自然姿态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进行配置的过程中要讲究植物和植物之间,以及植物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另外还要将植物生长中的变化考虑在内。 起伏和韵律。韵律分两种:严格韵律和自由韵律。城市道路两边的绿化带就非常容易体现出韵律,在设计时要注意空间问题,要做到有起有伏,高低搭配合理。 背景和层次。在植物的配置时要避免出现景观的单调,在配置要进行多层的配置,由此让景观不再单调,而是丰富多彩。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是什么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有益于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九江县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扩大城市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做出如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九江县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现有经济及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把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全面推进,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的有益方式。截至2008年底,城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4%,绿地覆盖率达25%,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推动了九江县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把握县城发展定位 九江县是六十年代市县分家后从市区搬迁到沙河来的,是在新城镇这样一个小规模集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这一历史原因,给

城市发展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随意性大的病根。过去城市建设谈不上有什么完善的规划体系。近几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托、服务、融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的思路,结合近城优势和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实际,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现场勘察论证,对县城的功能定位、区划布局、道路景观、重点工程等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了《九江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到2020年之前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初步的规划。规划方案把城区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四大部分,规划面积达22.53平方公里,规划骨干道路框架,以路为线,以交叉口为面,立体发展城区,把老城区定位于商贸居住、新城区定位于综合服务、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定位于工业制造,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同时,九江县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网、物流仓储、集贸市场等若干专业性规划。打下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二)加大投入、着力“还账”,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由于建城的历史原因,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九江县城市建设较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doc

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报告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题目: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年 ** 月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要解决这些危机,人类就必须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因此,理解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调查方法、概况 为深入了解**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在XX年1月至XX年3月,我们先后深入**市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践调查。

调查内容 一、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近年来,**市紧紧抓住国家、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设的机遇,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布局,推出了包

园林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在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上,首先应遵循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且群众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购易成活,加之城市本身立地条件较差,大气污染严重,灰尘大,在这样苛刻的立地条件下,栽植树木并使之健康生长,必须适地适树。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 长江流域现在常用树种中有许多都是外来经过多年驯化且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如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经过多年的栽植,已成为当地优良的抗烟尘、废气的优良树种;广玉兰原产北美东部,现已成为良好的城市绿化观赏树种之一;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等地区,曾广泛应用作为行道树。 市花市树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 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已上升为当地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园林小品相得益彰的配置,可以赋予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古树名木是指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珍稀树种、列级保护的树木,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树木以及在园林风景区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另外还具有科技、科普价值,能间接地体现一个城市的科技、文明程度,应动员全社会保护和管理好。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其配置原则有以下要求: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属***市管辖,地处***、***、***三州、市交界处,与***市的***县、***州的***县等接壤。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地形山高坡陡,其中山区面积占%,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18个乡(镇),164个村委会,4个社区,22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6万人。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支撑主要靠农业,XX年县本级财政收入***万元,支出***万元,基本上靠国家补贴。 ***县是***的北大门,通往***的交通要道,***高速公路从县城通过,过去,由于历史、体制、经济以及所处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县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人口密集,房子陈旧老化,街道狭窄却又脏又乱,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拥挤,县城呈现典型的“脏、乱、差”现象。 为加快***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县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县县委、县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东南亚、南亚通道,建立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的机遇,大兴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城市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规模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万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约提高个百分点。交通拥挤、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困人口从XX年的***人下降到***人。 二、主要做法 ***县城市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在抓好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胆创新,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强化建管、通过新区建设促进旧城改造,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立发展目标,科学规划

绿化环境调查报告

绿化环境调查报告 环境的绿化是很重要的,下面整理了绿化环境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绿化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一 关于城市主要街道绿化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寒假计划安排,最近,我对我市城市主要街道的绿化情况进行了调查。我先查阅了相交资料,并到市区主要街道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们诸城市近几年围绕创建生态城市,按照“园在城中,城在绿中”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市龙城碧水的特色,加大资金投入,新建扩建了恐龙公园、潍河水利风景区等一批精品工程,大大改善了城市人居生态环境。 以增加绿量、提升品位为目标,不断加快城乡绿化步伐,提升绿化档次,实施精细管理,力求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确保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目前,我市城区绿化面积已达 1295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了 38.5%,人均占有公共绿化面积 19.5 平方米; 完成林场造林 11.4 万亩,植树总数达到950.3 万株,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诸城的绿化苗木有花灌木、黄杨、龙柏球、雪松、樱花、紫叶李、玉兰、冬青、蜀桧,垂柳、水杉、国槐、法桐、红叶石楠等品种,形成了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花团锦簇,物种丰富的绿化景观。 在市区一些主要街道上,通过种植不同的树种,强调沿线特色绿化

景观。和平街两旁种有银杏树,秋天金黄的银杏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东关街种有玉兰,早春四月开花,洁白芬芳,令行人驻足,久久不忍离去。东武街以樱花为特色,被市民们称为樱花街,每到花季,赏花的游人如织,络绎不绝。这些都体现了我们诸城的城市风貌、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市环境与景观水平,形成独具魅力的景观特色。 我市城市绿化工作虽然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调查中,我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绿化树过高过密,遮挡过往机动车司机和行人视线,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也又防碍了沿街商铺的生意。 2、在城区有好几处地方,人行横道被路旁的绿化带阻断,行人沿斑马线无法穿越马路,行人若想从马路一侧到达另一侧,只能与车争道,沿机动车道绕行三四米才能到达,给道路交通安全造成隐患。绿化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二 城市园林绿化的调研报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光荣使命。近几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我市城市绿化工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及学习国内外的好做法,对我市城市绿化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研究?提升城市绿化理念多年来,我市绿化曾有过误区,学大连、造草坪,学南京、山野大树进城。实践结果,北方干旱缺水,养护费用高,大造草坪之风受到专家质疑;山野大树可以使城市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论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摘要:随着园林在全国各地的普及与重视,园林植物的配置问题也日益凸显,文章提出了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几点原则,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关键词:园艺植物配置原则 时下,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提出及倡导,园林绿化建设在各大城市乃至乡镇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但是笔者观察,各地园林建设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植物配置难有合理,科学合理的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植物,不但可以发挥园林的功能,而且使园林具备了一定的观赏性,创造出优美的景致效果,笔者根据自身观察研究的结果,总结出了几点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1、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也可说是发展节约型园林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草坪热曾经风靡中国,经过实践检验,在城市绿化中大量使用草坪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存在养护费用高、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生态效益相对不好等弊端,已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但在实际工作中,草坪的应用量仍然过大,用地被植物替换草坪仍需要我们大力提倡和推广。近几年衡水使用了大量的地被植物萱草、景天、矮牵牛、鸢尾、金银花、沙地柏、马蔺、萱草等来代替草坪,效果很好。选择节水和耐旱、自育繁殖能力强的植物材料,是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2、时效原则 在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开花与结果、花色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在设计时考虑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同时还要考虑植物景观的色相和季相。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如针叶林呈蓝绿色,常绿阔叶林呈深绿色,银白杨呈现碧绿与银白交相辉映的色相,掌握不同的种群的色相,合理配置交换的林相。在较长的植物生长期内,用较多的品种,满足对色彩的需求显示出季相变化,按照植物的季相和不同花期的特点创造园林时序景观,使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群落形象。早春二月兰、山桃、迎春、连翘等竞相花开,春夏时节鲜花锦簇,月季、桃花、梨花、樱花等相继绽放,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遒劲,四季演变的园林景观。3、适宜原则 各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设计时 选择适当树种。如设计烈士陵园绿化,宜选择常绿树如柏类树,表示烈士英雄“坚强不屈”高尚品德。幼儿园绿化设计,宜选择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木,如红花檵木、金叶女贞、大叶女贞,由红、黄、绿三色组成,带来活泼气氛。还要从安全考虑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带刺、有毒、有刺激性、有奇臭、易生病虫害及结浆果的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模板(完整版)_1

报告编号:YT-FS-6180-11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模 板(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全面掌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专门调研组,于今年上半年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环保、水务、城管、畜牧等部门和部分镇街、有关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专题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市

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全省减排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一)生态经济初具规模。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工业化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培植形成了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等支柱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旅游业提档升级,干杂海货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生态保护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

2020最新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2020最新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

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XX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县在小城镇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像x、y、z、m 四重镇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成绩显著,有目共睹,积累了许多方法和经验。我们先来看看李渡的城镇建设: x镇在城镇建设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列.x镇,镇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49829人.XX年国内生产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42亿元,区域财政收入20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9

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配合省、市新型城镇化调研工作,我县通过组织座谈、听取汇报、实地察看等形式扎实开展相关调研工作,全面了解了我县城镇化建设现状,认真总结了工作经验,深刻查找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一、我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近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围绕一河两岸、新老融合,南延东扩、产城对接发展思路,坚持把城区当作景区建、把园区当作城区建、把乡村当作社区建,加快推进了山水安福、美丽樟乡、生态福县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速提质,截止目前,全县户籍城镇人口8.3万人、新增落户城镇人口1568人、常住城镇人口15.73万人,外出务工农民工4.6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10万人,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3.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2%。 1.注重规划引领,推动城镇科学发展。 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始终把加强规划编制与管理摆在城镇建设中的突出位置来抓,启动实施了县城第三轮、各乡镇总规XX县城绿道、商业网点、城市绿地系统、排水、燃气等专项规划编制修编,完成了全县30户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同时,为保护县内历史遗留建筑,还完成了金田乡银圳村和竹江乡沙溪村两个国家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编制。按照城市建设既重视面子、也重视里子,既重视地上、更重视地下的要求,投入资金111.5万元,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县城(含工业园区)约9.6平方公里地下管线普查。大力推进阳光规划,建立健全了城镇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布等制度,实现了城镇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确保城镇建设始终延着规划确定的方向前行。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力。 结合我县实际,大力实施精细、精致、精品建设,着力促进城区景区互动、园区城区对接、城市乡村融合。城市建设提速升级,加快推进了道路提升工程,修通了公园路、站前大道和百福门至湛田桥等景观道,完成了武功山大道、宝成路地面立面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17条小街小巷的综合整治,构建了三横四纵城市交通网络框架。重点推进了品质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了泸水河大道和泸水河两岸亮化提升工程,改造新建了中山场公园、思成小游园等街头绿地20余处,县城绿地率达42.6%;安福广场、文化公园、湿地公园、滨江公园入选首批XX市立公园,蒙岗岭公园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全力推进了功能提升工程,启动实施了天然气工程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