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沪科版)

0.2滑轮及其应用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课型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实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教学难点1、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进行实验探究拉力、物重及吊起动滑轮绳子股数间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分别获得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其作用方面的规律性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论证实验探究的结论。接着引导学生对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去寻求重物所以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的关系。最后通过介绍几种升降机械,让学生知道复杂的机械中有许多部件是由杠杆和滑轮等简单机械组成的。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播放学生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录像,观察到了旗杆顶端

是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其作用是什么?

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滑轮及其应用

二、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动滑轮,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和实质。

知道什么是滑轮组,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其作用以及提升重物所用的拉力与承担物重的绳子的股数关系。

三、自学指导:

定滑轮:_______________叫滑轮,_____________叫定滑轮。

○1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定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定滑轮?

动滑轮:______________叫动滑轮。

○1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

○2动滑轮能否省力?能否改变施力的方向?

○3依据图分析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杠杆。

○4生活、生产中哪些地方使用动滑轮?

滑轮组:____________叫滑轮组

○1使用滑轮组有哪些好处?○2组装滑轮组,总结方法。○3分析以上组装图,总结拉力F、物重G、吊起动滑轮绳子的股数n三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升高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滑轮组在水平使用时的情况分析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检测:

如图,物体重为4N,如果用一恒力F向左拉绳,使物体在桌面上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N,则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

A、2N

B、3N

c、4ND、6N

如图,动滑轮重1N,拉力F为5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物重G分别为

A、5N、10N

B、10N、9Nc、5N、4ND、5N、9N

如图,如果静止时的拉力F=4N,则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甲是______,乙是______。

如图,A物体重20N,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为2c/s,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则拉力F为______,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_。

如图所示,动滑轮重及摩擦都不计,重500N的人站在

重100N的吊篮里拉绕过滑轮组的绳,使吊篮匀速上升。

求:人拉绳的力

人对吊篮的压力

引发思考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指导:

根据学习指导自学自主学习。

小组互助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结论。

多生相互补充

利用多媒体出示答案,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小组内消化相关知识,也可以小组互助,教师在最后给予指导。

板书设计

定义:定义:定义:

定滑轮作用:动滑轮作用:滑轮组作用:

实质:实质:实质:

教后反思《滑轮及其应用》练习

一、单选题

同一物体在相同水平地面上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A.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D.F甲=F乙>F丙

小李的质量为50g,可以举起80g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g,可以举起60g的杠铃.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比赛结果是.

A.小李把小胖拉起

B.小胖把小李拉起

c.两个都拉不起D.两个都拉起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中所挂物体的重量G=100N,不计摩擦力和动滑轮的重,滑轮组平衡时,作用在甲、乙两组滑轮上的力F甲和F乙的关系是.

A.F甲=,与F乙相等

B.F甲=2G,大于F乙

c.F甲=,小于F乙D.F甲=G,小于F乙

分别用下图中甲、乙、丙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起同一重物G时,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和F3.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这三个力的关系为.

A.F2F2>F3c.F3>F1>F2D.F1=F2=F3

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重物匀速提升,若不计摩擦和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A.A

B.Bc.cD.D

利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来提起重物,如果所用的拉力是100N,则用这个滑轮组能提起的物体最重为.

A.200N

B.300Nc.400ND.500N

如图所示,沿三个不同方向用力,通过定滑轮拉同一重物G,用的力.

A.F1较大

B.F2较大c.F3较大D.F1,F2,F3一样大

用动滑轮提起重物时,沿三个不同方向用力,如图所示,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

B.F1=F2=F3c.F1F3>F2

二、填空题

如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重小于物重G,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F乙

0、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物,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若拉力F为50N,则物重G为N,若绳子的自由端向上拉0.6,则重物升高.

1、如图所示,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时,使用的拉力分别是F1和F2,则FlF2.

三、解答题

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吊车提升大理石板的示意图。已知大理石的密度是 2.8×103g/3,每块大理石板的规格为50c×50c×2c,升降机吊框的重力是600N。不计滑轮和钢丝绳的重力,不计摩擦,g取10N/g。则:

一块大理石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如果吊车钢丝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0000N,则该吊车一次最多能匀速提升多少块大理石板?

在某次提升作业中,吊车钢丝绳的拉动速度是0.1/s,则在2in内吊车将大理石板提升的高度是多少?《滑轮及其应用》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物体匀速移动,由图知F甲=f,F乙=f,F丙=f,则F甲>F乙>F丙.

【答案】B

【解析】李=50g,G李=500N,胖=70g,G胖=700N,两者想把对方拉起,需要克服对方的重力,因此决定因素不是两人举力的大小,而是自身重力的大小,自重大的人能将重力小的人拉起来.

【答案】B

【解析】F甲=2G,F乙=G,F甲>F乙,B正确.

【答案】A

【解析】F1=G,F2=G,F3=2G,则F2

【答案】c

【解析】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越多越省力.

【答案】B

【解析】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有两种组合方法:一种由两段绳承担重

【答案】D

【解析】定滑轮为等臂杠杆,不省力,F1=F2=F3=G,D正确.

【答案】c

【解析】F1=,F1的力臂为滑轮直径,G的力臂为其半径,而F2,F3的力臂为弦,且F3的力臂小于F2的力臂,所以F1

解:由题知,甲乙两图都不计绳重与摩擦,甲、乙两物体的重相同

甲图使用的是定滑轮,拉力F甲=G;

乙图使用的是动滑轮,拉力F乙=/2,

∵动滑轮重G轮小于物重G,

∴F乙</2=G,

∴F乙<F甲.

故答案为:>.

0、解: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

∴重物上升的高度:h=s/3=0.6/3=0.2;

∵不计动滑轮自重和摩擦,

∴拉力F=G/3

∴提升物体的重:

G=3F=3×50N=150N.

故答案为:150,0.2.

1、解:由图示滑轮组可知,滑轮组承重绳子股数:n1=2,n2=3,则拉力

故答案为:大于.

【答案】560Pa;210块;4

【解析】每块大理石重G=g=ρVg

=2.8×103g/3×0.5×0.5×0.02×10N/g

=140N

一块大理石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

p====560Pa

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块数

钢丝绳端移动的距离s=vt=0.1/s×120s=12

大理石板上升的高度h=s=×12=4

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 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

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 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 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 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 设计表格(供参考) 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的 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

八年级物理滑轮作图专题

(一)n的判断方法: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段数是多少,n就是多少。 (二)绕线方法:奇动偶定原理:使用滑轮组时,直接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n。若n为偶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定 滑轮上;若n为奇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动滑轮上。 (三)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 体要求组装滑轮 ①已知滑轮和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画绕线:若n是奇数,则绳子的固定端拴在动滑轮上;若n是偶数,则绳子的固 定端拴在定滑轮上(“奇动偶定”)。连线时由内向外依次缠绕滑轮。 ②已知滑轮和拉力方向,画绕线:若拉力方向向上(指向用来固定滑轮的墙面),则绳子的末端与动滑轮相连;若拉力 的方向向下,则绳子的固定端拴在定滑轮上。连线时由外向内缠绕,最后找出绳子起点的固定位置。 ③已知滑轮组,画最小拉力:使绳子承担物重的段数为最大即可。若滑轮组中动滑轮和定滑轮数目不等,那么答案很明 显;若滑轮组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的数目相等,那么n是奇数。 如图所示滑轮,用它们组成滑轮组,按各自的要求,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绳子的绕法,并填写出省力情况。(不计摩擦和 绳子的重力) n=1 n=1 n=2 n=2 n=2 n=3 n=3 F= F= F= F= F= F= F= S绳= S绳= S绳= S绳= S绳= S绳= S绳= n=4 n=4 n=5 滑轮的实质 如图所示,标出滑轮支点O,并画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 F= F= F= S绳= S绳= S绳= F F F F

(四)自由端绳子拉力方向已知类 轮组的绕线。 的绕绳方法。 3. 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 省力的绕绳方法。 4. 如图,用滑轮组将物块从位置A 匀速拉到位置B ,请在 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五)自由端绳子拉力方向未知类 对于自由端绳子拉力方向未知的问题,通常采用由里向外的绕线方法。此类问题又可细分为两小类: (1)、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可确定类 (2)、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不可确定类 (六)关于滑轮组的设计及组装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二节 滑轮(第二课时)教案

F 第二节 滑轮(第二课时)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 巩固简单机械有关的知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轮轴与斜面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定轮轴和斜面结构、特点及作用 2、难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三)教学准备 带钩的木块、细绳、测力计、木板。 (四)教学过程 一、斜面 阅读《科学世界》自己进行探究:斜面是不是真的省力? 通过实验后,教师分析:FL=Gh 。 即在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请学生举例说明:盘山公路,我们骑自行车时上坡比较困难时就骑S 形等。 二、 轮轴 介绍书上的一些例子,说明人作用在轮上省力。(F1R=F2r) 三、练习 1、升旗的时候,我们看到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旗子就升上去了,这是因为旗杆顶端有一个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改变 。 2、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A 的读数是5N 时,弹簧测力计B 的读数是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种简单机械能够 。 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 a 、用扳手拧上螺钉: ; b 、用改锥拧下螺钉: ; c 、汽车走的盘山公路: ; d 、挑东西的扁担: 。 4、下面能够省距离的简单机械是( ) A 、定滑轮 B 、动滑轮 C 、轮轴 D 、斜面 5、在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其目的在于( ) A 、省力 B 、省距离 C 、改变力的方向 D 、工作的方便 6、如图是没有组装的滑轮组,如果用它来提升重物,请你用笔画线代表绳子画出两种组装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7、如图是工人师傅运重物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其中利用的物理知识有 ,其目的在于 。 8、如图中的滑轮是 滑轮,如果重物重为100N(滑轮重不计),则拉 力F= N ,分析一下,这样使用滑轮的好处在哪里?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练习配答案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练习配 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滑轮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滑轮A的作用是 _,滑轮B的作用是_ __. 2、如图所示,物体A在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物体A的重为100牛,则拉力F的 大小 为__ _牛,物体相对于滑轮是__ 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第1题图第2题图 3、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4、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把物体匀速提起,绳头移动了3米,用250牛的力,则 物体上升 米,物体重为牛.(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第3题图第4题图 5、如图所示,若胖者体重800牛,瘦者体重500牛,货物重600牛(绳重及摩擦力不计).则静止站立在地面的胖者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牛,他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瘦者在上升过程中作匀速运动(选填“是”或“不是”). 6、如图所示,地面上一物体重G=200牛,现通过一个定滑轮用绳子来提它,用的拉 力F大小为80牛,此时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牛. 7、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滑轮重1牛,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牛,则物 体B重为 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牛. 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二、选择题 8、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如图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 国旗就会上升.对该滑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第8题图 9、如图所示的使用该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沿不同方向所用的 拉力中---- -(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0000B((沪科版))[[初二物理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文库

「 「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而改变。 (板书: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重量的单位 提问:小学数学在表示物体重量时,常用哪些单位?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为了方便,还有比千克大的单位吨,比千克小的单位克、毫克。 (板书:2.单位:吨,千克、克、毫克)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 请学生看课本图7—l“国际千克原器”。 (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 (板书: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请学生观察课本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读出“大头针的质量、苹果的质量、鲸的质量”。 教师示范,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后的练习(1)、(2)。 (板书:大头针的质量=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请四位学生上黑板每人完成该练习的一个问题。 3.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讲解:日常生活中买粮、买菜,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请学生看课本图7—2“常见的测质量的器具”。 提问:谁能说出每种工具的主要优点? 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出示: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质量。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讲解:由于托盘天平使用较简便,先学习托盘天平的用法。 (a)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讲台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7—3对照,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板书: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 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集整套下载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质量 教学目的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重点与难点 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常用单位间的相互换算。 教具 教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1台、砝码1盒。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单的运动的初步知识,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

研究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今天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 二、讲新课 1.质量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讲台、课桌。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让学生通过观察,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提问:(a)将它卷起来,形状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

初中物理滑轮教案

课题滑轮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教具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 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 教学过程互动与反馈 第一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一、初步认识滑轮 1.提出问题:如何把木料运到楼上? 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器材做一个模型,试一试能否实现自己的设想。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 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 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 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旗杆顶端的滑轮、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动滑轮、电梯上的滑轮等。

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 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 2 3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课堂练习和作业: 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 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 C.F1<F3<F2D.F3<F1<F2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 滑轮专题复习.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杠杆滑轮专题复习(满分8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如图所示:杠杆恰好平衡(钩码相同),下列措施中仍能使杠杆平衡的是() A.A,B两点各增加2个钩码 B.A点增加1个钩码,B点增加2个钩码 C.左端向右移一格,右端减少1个钩码 D.左端向右移一格,右端增加1个钩码 2.用定滑轮匀速吊起重物,先后用F1、F2、F3沿图中所示的方向拉绳子,则:() A.F1>F2>F3 B.F1<F2<F3 C.F3<F1<F2 D.F1=F2=F3 3.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力和阻力的大小一定相同 B.动力臂一定等于阻力臂 C.若动力为阻力的1/2,则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 D.支点一定在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之间 4.下列关于下图所示的动滑轮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滑轮能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B.动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轴心为支点 C.动滑轮是一个不等臂杠杆,其直径是动力臂,半径是阻力臂 D.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滑轮轴心移动距离的一半

5.在下列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镊子 B.道钉撬 C.老虎钳 D.独轮车 6.一刻度准确的杆秤,若将它的秤砣挖去一小块,则称物体时的读数将() A.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 B.和物体的实际质量相等 C.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大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2分,满分3 0分) 7.如图所示:物重G=100牛,挂重物的钩子承受的拉力是牛,若滑轮重及摩擦不计,则拉力F= 牛. 8.如图所示:货物所受重力G=200牛,现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货物,试确定各图中拉力F的大小(滑轮重及摩擦不计),FA= ,FB= ,FC= . 9.某同学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时,设计了下面的表格,请帮助把空格填好.动力(牛)动力臂(米)阻力(牛)阻力臂(米) 1 1.96 0.04 0.02 2 0.06 0.98 0.03 3 2.45 0.03 1.47 实验中:如果杠杆左端低,右端高,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或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直至杠杆静止在位置. 10.在下列杠杆类机械中:(1)道钉撬、(2)钓鱼竿、(3)天平、(4)钢丝钳、(5)缝纫机踏板、(6)筷子.省力而费距离的杠杆是;省距离而费力的杠杆是;等臂杠杆是. 11.如图所示:重为8牛的物体G挂在杠杆的A端(O为杠杆的支点),要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在B端至少要加牛的力,力的方向是,在图中标示出这个力.

2018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初中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数即承担力的绳子股数是不同的,一个妙诀是注意前两个图的动力端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阻力方向相反,是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这股不算!第三幅图就是有效的。 ②根据公式F阻=nF动(n为绳子有效股数) 思考题: ①如图有几股有效绳子?②绳子力是多大? (5股;2G=5F,所以F=0.4G,注意动滑轮有重力) 二.题型分类 题型一:滑轮使用特点 例1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滑轮质量不计,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A、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力 B、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距离 C、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省力 D、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费距离 【解析】第一幅图是定滑轮,定滑轮使用特点是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第二幅图是动滑轮,使用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答案】 B 变式训练1 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 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答案】B 变式训练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a方向的拉力最小 B、b方向的拉力最小 C、c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答案】D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弹簧秤示数为26牛,则物体B重为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 【解析】本题滑轮为费力动滑轮,动力端的力是阻力2倍,阻力端为B,所以B 的重力是13牛,然后可得绳子拉力是13牛,研究A可知受到3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0,可得支持力为7牛。 【答案】13;7牛 题型二:动力端与阻力端距离问题 例2 图1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答案】动,上,25,4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 (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答案】动,75,8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若工人在5秒内将绳子匀速向下拉6米,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牛,物体在上升的高度为____米. 【答案】200,6 变式训练3 使用一个定滑轮将一重物提升2m,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如果改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高度,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为。

(完整版)初二物理杠杆与滑轮专题训练

初二物理杠杆与滑轮专题训练 一、杠杆习题 1.图中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杆上标尺每格的长度相等,在杠杆的A处挂着4个均为10N的钩码,这时B处的拉力F是() A.30NB.20NC.40ND.25N 2.以下装置中,利用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A.斜面B.液压机C.天平D.连通器3.如图所示,杠杆的一端A为支点,在它的另一端B用力F将挂在C点的物体抬起,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已知 AC=15cm,CB=60cm,则动力F跟物重G之比是() A.1:4 B.4:1 C.1:5 D.5:1 4.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只有静止在水平位置才是平衡 B.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一定在支点的两侧 C.杠杆一定有支点 D.杠杆一定是直的 5.如右图所示,杠杆ab的中点挂一物体G,杠杆可绕轴a转动, 则水平拉力F的力臂应是() A.ac B.ab C.ad D.bd 6.1.5N的动力F1和15N的阻力F2作用在同一杠杆上,杠杆达到平衡,则动力臂L1与阻力臂L2之比为() A.1∶1 B.10∶1 C.1∶10 D.无法比较 7.(多选)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B.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C.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 D.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这个力的力臂为零 8.如图所示杠杆,O是支点,中间挂一重物G,如果在杠杆的另一端M,加一个力F使杠杆平衡,并且所加的力要最小,则这个 力() A.就沿MQ方向B.就沿MP方向 C.应沿MN方向D.可沿任意方向 9.如图所示,在轻质杠杆CA的中点用细绳挂上一个质量为G的重物,为使杠杆在与竖直方向成45°角的位置处于静止,可在A端加不同方向的力,如F1、F2、F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F2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教学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自然和生活中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音现象的基础。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以及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三种措施,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 本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响度和音调的决定因素;知道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难点是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课时安排】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三节,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课时;第五节,习题课,1课时。

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s;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的观察、类比等活动过程认识声波;通过比较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学的人耳结构,了解引起听觉的过程。 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并能找其他物体试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5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5章质量与密度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4.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行为提示: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标出来。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法指导: 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物体中所含物质种类不同,所含物质多少也不同。本类型除了要求理解质量这一属性外,重点是掌握天平的使用,注意平衡螺母与游码在调节天平时的区别。 归纳总结: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各类考试的热点,此类试题中除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外,还经常从考查实验步骤及方法入手,分析实验误差。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对照复习目标,回顾本章知识要点,想想自己对哪些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熟练?(自主梳理知识,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图)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质量及其测量 1.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冷冻室里,过一段时间,水全部结成冰。则水结冰后( B ) A.质量变大B.质量不变C.密度变大D.密度不变 2.如图所示是测量某物块质量的实验情景,小宇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天平的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请你指出小宇操作中的错误:游码没有移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纠正错误后,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 知识板块二密度及其测量 3.野战部队行军时携带的压缩饼干与平常饼干相比,主要优点是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压缩饼干的( C ) A.密度大,体积大 B.密度小,体积小 C.密度大,体积小 D.密度一样,体积小 4.小明家有一个镶嵌玉石的铜制工艺品,在实验室中用天平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141g,已知其中铜的质量为89g。如图所示,将工艺品浸没在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由此可以算出玉石的密度为2.6g/cm3。(铜的密度为8.9g/cm3)

八年级物理滑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二节 《滑轮》一节教案 孟津第二县直中学郭丽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够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3.能够根据滑轮及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数据信息处理的方法,有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实验探索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析数据,感受收集数据信息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滑轮及滑轮组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然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难点: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学习用具】滑轮、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铁架台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杠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为是古代人们提水用的杠杆。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用古代的杠杆提水,能把物体提上来,可是不是感觉不方便。不能把物体提到我们想要的高度。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使用杠杆不能把物理提高到我们理想的高。如果我用另一种器材,看能不能把物体提到理想的高度?请同学们观察。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师:老师第二次用的像是一个轮子,转起来就把物体提到了理想的高度。它像我们生活的那种器材? 生:滑轮。 (板书:滑轮) [利用多媒体展示国旗、吊车,介绍滑轮也是生活中的简单机械。] 师:通过对生活中滑轮的认识,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滑轮固定不动,而的滑轮在提升重物时,随着重物一起移动。 生:这是为什么?

初二物理滑轮练习题集

滑轮 1、1、知识点: (1)(1)定滑轮: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2)(2)动滑轮: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 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 物+G 动滑轮 )其 中n表示吊着物体的绳子段数。 2、2、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1)理解吊着物体的绳子段数,就是通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不包括通过定滑轮的绳子段数。 (2)(2)理解动滑轮的支点位置与定滑轮不同:定滑轮的支点位置就是固定轴,它位于动力和阻力的中间位置。 (3)(3)动滑轮的支点位置不在动力和阻力的中间,而是位于滑轮的一侧,即动力和阻力的一侧,它是动支点。 3.重点难点: 1.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根据承担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段数,推断提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能根据要求,画出绳子的绕法。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如图,人对绳的拉力都是F,将各重物匀速提起。不计动滑轮重,物重最大的是() A、A、G 1B、G 2 C、G 3 D、G 4 分析与解:

图(1)是定滑轮:其作用是不省力。拉力大小与物重相同即G 1=F 。 图(2)是动滑轮:其作用是省一半力,拉力F 是物重的 ,即G 2=2F 。 图(3)是滑轮组: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有三段拉力F 是物重的 , 即G 3=3F 。 图(4)的滑轮组:承担重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有两段,拉力F 是物重的 ,即G 4=2F 。 答案:物重最大的是G 3,正确的选项是C 。 例2、如图所示,若每个滑轮重均为1N ,在绳的自由端用力将重25N 的物体 匀速提起,不计摩擦,则拉力F=_____________N? 分析与解: 滑轮A 是定滑轮,滑轮B 是动滑轮,承担重 物和动滑轮的绳子有两段,拉力F 是总重的 。 即F= = =13N 答案:拉力F=13牛。 例3、如图所示,某人用一定滑轮将一重力为G 的物体匀速提起,若作用在绳自由端的力分别为F 1、F 2、F 3,则( )。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1>F 2>F 3 D 、F 1>F 2<F 3 分析与解: 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它的作用是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力F 1、F 2、F 3的方向虽不同,但力的大小都是相同的。 答案:正确的选项是B 。 例4、使用图所示的滑轮,将重200N 的物体M 沿水平地面匀速拉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20N ,则拉力F=________N?(绳子、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八年级物理:二、探索之路教案 沪科版

§1-2 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重点难点】了解探索之路 【课时】1课时 【教具】录像 【教法】阅读、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新课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看图1-14---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 我国古代文明: 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1-19---图1-22 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

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物理与高新技术: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板书设计】 §1-2 探索之路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反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下全教案 第六章力与运动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1)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制订计划与试验设计:参考课本,师生讨论形成共识。 进行试验:实验过程由师生讨论达成共识(可参考课本)。 数据收集: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表面状况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分析与论证:根据表中的内容得出结论:。 假设与推理:如果平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力)小车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doc

第三节快与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三、教学设备和用具 多媒体图片,《快与慢》教学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走路、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转等运动情况。 师:它们运动的快慢相同吗? 生:不同。有些运动得快,有些运动得慢。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你是如何比较的? 生:(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授 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举例: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百米赛跑正在进行,谁能获得冠军,观众正在试目以待。 提问:如果你们是观众,用眼睛看,谁运动得快? 作为裁判员,你认为谁运动得快? 总结:观众和裁判员判断谁快谁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裁判员看谁先到达终点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2.速度 师:若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例如:一个物体在3s内运动了6m,另一个物体在5s内运动了10m,该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再回答。 (1)、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公式 若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变形公式:s=vt,t=s/v。 (3)、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 -1”表示。 常用单位: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 -1”表示。 (4)、单位换算:1m/s= km/h 1km/h= m/s (5)、例题 【例1】、你的同学跑100 m用了17 s,而你用25 s跑了165 m。你的同学和你谁跑得快呢? 【例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相距1 km处产生的雷声?(教师强调解答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