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在线监测系统方案

风机在线监测系统方案
风机在线监测系统方案

太原煤气化公司东河煤矿主通风机在线监控系统应用

二o—一年十月十日

1、概述

通风机在线监测系统是依据国家标准《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GB/T1236-2000和煤炭行业标准《煤矿用主要通风机现场性能参数测定方法》MT 421- 2004的要求,结合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而研制的新一代矿用主通风机在线监测系统。它利用高性能PLC构成前端数据釆集和处理单元,以稳定、可幕、精确的方式将采集数据传送给主控制计算机,主控制计算机

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显示存储,从而对通风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的在线监测,为通风机

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风机是矿井要害设备之一,风机的实时运行数据需要纳入全矿井自动化系统,传统的设备无法与矿井自动化系统交换数据,只要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才可以将风机运行的实时信息数据传

送给矿调度室,并将其运行数据并入全矿井数据库以供整体分析决策使用。所以,在线监测是实

现全矿井自动化的必须设备。

通风机微机监测系统是应用于大型通风机流量监测方法的装置;系统以国家标准”通风机空气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和煤炭行业标准”煤矿用主要通风机现场性能参数测定方法”为依据,应

用工业计算机检测技术和独特的专有研究成果对矿用大型通风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连续在线测量与

处理,以多种方式提供通风机运行状态的各种数据,保障通风机的安全运行和方便通风机的性能

测试,并为多种功能扩充提供方便的条件。

在线测量与处理的风机运行参数包括:风量、负压、静压、动压、全压、风速、瓦斯;风机振幅;电机电压、电流、功率因数、轴功率、转速、轴承温度、定子绕组温度、电能损耗、正反转、

效率等;电源配电柜母线电压、电流;根据运行情况可实时输出各种特性曲线。数据传输模式兼容满足国际标准的多种数交换形式,FTP、局域网IE数据服务与广域网IE数据服务功能,可与全矿井自动化系统实现灵活便捷的数据联网,将风机的实时运行参数传输到矿总调度室,满足自动管理的需求。通风机微机监测系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随时掌握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改变了传统的设备管理方式,提高了通风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有力地保证了通风机设备的经济、可靠运行,为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深受用户欢迎。

本系统采用测控功能齐全,画面、报表丰富多彩,方便现场操作人员使用和技术维护。

煤矿风机在线监控系统是工业级煤矿风机自动监控系统。它实现了风机运行的实时监控、风机停运报警、风机远程中心监控等功能。系统采用多种数据远程传输模式,适合于各种煤矿通讯条件,为煤矿提供最及时、安全、可黑、便捷、经济、易维护的安全监控手段,实现现场风机系统的无人值守在线监控。

2、基本参数:

通风机为防爆对旋式轴流风机,数量两台,电压AC660V,—台工作,一台备用。每台电机为功率2X1320KW的异步电机,

3、功能及特点: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及稳定性,我们采用西门子公司S7-300系列PLC,通过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设备的监测、监控,上位机釆用双机热备的方式,当其中一台

出现问题时,另外一台自动投入运行,工业控制计算机的配置为:CPU : P4

3.0GHZ,内存:1G ,硬盘:320G ,显示器:22”三星液晶高清晰度彩显。

3. 1系统功能:

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实时监测通风系统参数、通风机的性能参数、电机的电气参数、轴承温度、电机振动、数据管理、报表管理、性能测试、远程通讯等,详述如下:

3.1.1、实时监测通风系统入口静压、入口温度、风量。

3.1.2、实时监测通风机性能参数:流量、全/静压、效率。

3.1.3、实时监测风机配用电机的电气参数:电流、电压、功率。

3.1.4、实时监测轴承温度并在超限时报警。

3. 1. 5、实时监测定子温度并在超限时报警。

3.1.6、实时监测电机振动。

3.1.7、数据实时显示、存储、查询、打印。

3.1.8、报表自动生成、存储、查询、打印

3.1.9、兼容多种国际计算机通讯协议(DDE、OPC、FTP)。

3.1.10、局域网IE浏览功能

3. 1. 11、Internet信息发布与存贮功能

3. 2、技术指标

3.2.1、工作电压:?220V+10%

3.2.2、环境温度:一10°C?+ 50°C

3.2.3、环境湿度:>85%

3.2.4、变送器精度:<0.5级

3. 3、系统特点:

3.3.1、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功能强大,智能化程度高;以图形界面显示工作状态,画面丰富,直观生动。

3.3.2、釆用模块化设计方案,系统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精度高,使用维护方便。

3.3.3、釆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网络技术,实现了全矿数据共享。

3.3.4、釆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因此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监测准确。

3.3.5、流量监测措施独特、新颖,可靠性好、精度高。

3.3.6、选用了可靠性好、精度高的传感(变送)器。

3.3.7、软件设计安全性高。

3.3.8、操作简单快捷、维护方便。

3.3.9、各功能模块用高性能的PLC进行控制,功能强大、可扩充性好,系统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精度高,使用维护方便。

3.3.10、软件以图形界面的形式显示工作状态,画面丰富,直观生动,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方便。

3.3.11、系统的输入信号有:高低配电系统的参数及状态;通风机的开停信号;电机的轴承温度、电流等;风门信号、负压信号、风速信号、瓦斯信号等,系统的输出信号有:主电机的开停控制;风门控制。

3.3.12、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运行方式分为自动、手动检修两种控制方式,自动控制是按预先编制的程序进行集中控

制;手动控制是当监控管理计算机和控制PLC全部瘫痪时,在主要保护由继电器的完成情况

下的紧急开车方式。检修是系统自动检测全控制过程,并可模拟起机,也可进行风机分功能进行调试或风机测试。

2、每台通风机配置一套变频装置。两台通风机可设一台集中操作台,可实现主机的启动、

正常停止、紧急停止等控制。PLC自动运行故障时,不得影响通风机的手动运行。操作台上两套通风机的手动运行系统应相互独立。

3.3.13、系统起车及停车:

当风机集中操作台显示允许合闸信号时,发出启动联络信号,启动主电机。

主机停止有两种方式:正常停止、紧急停止。

正常停机:发出停机指令后,自动切断主电机电源。

紧急停机:在风机集中操作台设紧急停止按钮,发出停机指令后,立即切断主电机电源。3. 3.14、和其他系统通讯:

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对风机、风门等信号进行采集监测和控制。通过RS483通讯接口与风机参数测试仪、高低压配电柜的智能电力监测仪、电力监控单元等连接。PLC配置以态网通讯模板。通过Ethernet/IP协议,与矿井待建的工业以太环网无缝衔接,实现与矿井调度中心的上位监控计算机互通,监测、控制通风机,并支持远程编程和远程诊断。

3.3.15、系统与上级网络互联

系统釆用OPC协议通过一根网线与矿井综合自动化以太网络进行数据通讯,实现与全矿井整个工业以太网络中的数据共享和交互(要有防病毒措施)。

系统全部信息上传,能在网上浏览查询系统运行状况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图表等;同时能接受上级以太网络中授权终端(或某一监控系统)传来的各种动作指令和保护调试指令并可靠执行,实现远方操作、接受解锁命令后能修改参数设定等。当上级以太网络遥控失效(或与接口不连接)时,实现本系统安全运行及整定调试。

3.3.16、自动控制功能

111 PC自动完成对通风机的起停控制及工况监测,并通过接口向上传送数据。

3. 3.17、手动控制功能

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从自动控制方式切换到手动控制方式。此方式下操作人员可在PC站的触摸屏上人工手动控制。或者通过控制台的按钮进行操作,当切换风机时,在PC站人工操作。

3.3.18、遥控

将工作方式切转到遥控时,可在地面监控主机上控制系统中的各设备。此时各分站仍处于自动状态,当保护信号动作时仍报警停机。

3.3.19、就地手动控制

工作方式打到就地位置时,可直接在开关柜上人工手动控制。此方式主要用于设备检修时。

3.3.20、组网功能

该监控站通过以太网口直接挂接在全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网络上。

3.3.21、计量/时间/运行统计

图形曲线显示

可实时显示各设备运行图。并提供开放式的图形制作软件,用户可随心所欲描绘 各种动态图形、静态图形,同时支持多种图形格式(Bmp 、Jpg 、Gif> Icon> Avi 等 等),图形画面具有链接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切换其它画面显示。可显示实时曲线, 可显示年、月、日各时间段的历史曲线和具体数据表。

3.3.22、实时报警/报警记录

可显示现场单元当前的报警信息以及保存的报警记录。

4、系统的组成

本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主要由信号测取装置和传感(变送)器、信号 釆集及转换装置、通讯装置、供电装置、显示器等组成。如图一所示。

1号风机

(图一)

信号测取装置和传感(变送)器主要包括取压装置、电压及电流互感器、差压变 送器、温度变送器、电量釆集模块等。

信号采集及转换装置主要包括滤波环节和电压/电流变换。

通讯装置主要包括lOmbps/lOOmbps 自适应网卡。

供电装置主要包括直流稳压电源。

5、系统的工作原理

该系统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配以各种外圉设备组成,在软件的控制下,完成 数据的采负圧抵动气溫 ?簣^电朮、电压、功率

I

f jjjj

配电屏

静压、全压、ML

撮动

ML 定曲

电压、电瀛功率

轴廉定子温度\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风机盘管安装施工方案

第二节风机盘管安装 1.安装前准备 1)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编写风机盘管的安装方案。 2)风机盘管进场必须具有设备出厂合格证书或质量检验鉴定文件。风机盘管开箱检验内容为: ①风机盘管的数量、规格型号应和设计图纸一致,符合设计要求。 ②风机盘管外观应无明显划痕、锈蚀。水管接口及电气接线端子等部件应无损伤。 ③技术检测,应对风机盘管逐台进行通电试验,要求电气部分不得漏电、电机运转正常,机械部分不得有磨擦、卡壳、运转噪音符合产品样本技术文件。 ④风机盘管在安装前要进行水压试验,试验按规范抽检5%,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3)风机盘管进场检查验收合格后,根据安装方案即可安装。首先在典型部位安装样板,样板经甲方、设计、监理等几方检查认可后,再进行正式安装。样板检查应有以下几方面: ①风机盘管安装高度是否满足电气接线、供回水接管的安装位置及维修方便。是否便于风机盘管进、回风管(进回风箱)的接管安装。 ②风机盘管安装固定是否牢靠。 ③风机盘管安装高度是否满足冷凝水管道有≥0.01的坡度。④风机盘管安装水平方向应坡向集水盘一端便于冷凝水排出。 ⑤风机盘管装在吊顶里,由于吊顶内有风、水、强、弱电等各种管道,所以风机盘管安装前要先测量定位,凡遇上专业管道交叉,需按有压让无压、小管让大管的原则互相协调修改。 2.风机盘管安装 1)风机盘管吊装在混凝土楼板下方,顶部距混凝土楼板150~200mm,吊杆采用φ8~10圆钢,根部用M8~10膨胀螺栓生根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下,吊杆和风机盘管的连接用双螺母锁紧固定。 2)风机盘管的冷凝水是从集水盘的出水口用高压塑料软管与冷凝水管道相连,两端用喉箍卡牢,坡度为反坡向风机盘管集水盘安装。高压塑料软管不得压扁、折弯,以保证凝结水畅通不渗漏。

第8章-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docx

第8章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工程 8.1概况 .....................................................................................8-1 8.2仪器设备采购验收率定 .....................................................8-1 8.3施工方法及措施 .................................................................8-2 8.4变形监测 .............................................................................8-3 8.5施工进度安排 .....................................................................8-3 8.6施工期观测及资料整理分析 .............................................8-3 8.7资源配置 .............................................................................8-4 8.8质量保证体系 .....................................................................8-4 8.9沉降观测的安全文明施工 ................................................8-5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院提供的施工图纸 2、建设单位提供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5、建筑单位提供的二个沉降观测控制点:BM1、BM2。其高程分别为:2093.185米、2093.929米。 二、工程概况 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D-1#楼建筑面积23410.99m2,D-S1#楼建筑面积2319.21 m2,、D-3#楼建筑面积21884.73m2,车库总建筑面积51307m2。各工程项目概况如下表: 项目概况、名称D-1#楼D-S1#楼D-3#楼车库四标段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 27层地上3层地下3层,地上27 层 地下2层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二级一级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50年50年50年50年 建筑分类一类二类一类特大型汽车库 耐火等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二级地上一级,地下一 级 地上二级,地下 一级 建筑性质高层商住楼多层商业高层住宅楼地下车库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7度7度7度7度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丙级甲级乙级 基础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 桩筏基础现浇钢筋混凝 土条形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筏基础 现浇钢筋混凝土 条形基础 地基持力层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3层砂砾端承摩擦桩,桩端 持力层4层砂砾 3层粘土层

三、人员及仪器的配备 1、测量人员配备 为了满足本工程测量全面、有序的开展,将投入以下测量人员,组成本工程施工 测量组。 序号姓名学历施工年限职务近期施工工程 1 大专11年组长 2 大专3年测量员 3 大专4年测量员 由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现场测量工作的监督实施。 2、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沉降观测精度要求,平面控制盒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如下表: 仪器名称型号数量是否检定用途 经纬仪TDJ6E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1103 角度测量水准仪AT0-32 1 已检定,证书编号:14122502 沉降观测 注明: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有效日期内使用。 四、观测点的设置 1、制作方法 沉降观测点大样见下图:

风机盘管专项方案

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管线综合布置 1管线现场布置 由于设计院进行专业设计时,管线布置方面往往只考虑各系统接口,对现场实际由于缺乏相关资料而造成布置方面可能产生的交叉及冲突,而施工单位由于具有现场第一手资料,对现场情况比较熟悉,结合自身解决施工技术方面经验,绘制的管线综合布置图较合理、实际,按建筑特点,如梁位、柱位等控制点,结合装修要求,把通风空调、消防、给排水专业施工图的管线布置要求合理合成综合布置图。因为管线综合布置图涉及到管道偏移及楼层结构,并对后期施工布置及施工流程影响较大,故绘制后的管线综合布置图需要经过业主、监理、设计院各方的认可或批准,方可执行。 2 管线综合布置图考虑因素 综合管线布置由于涉及各专业(土建、装修及机电专业)的施工,并且要符合安全、经济、维护等各方面相关要求: 2.1 必须做到不影响系统的使用功能 进行管线综合布置图编制应不影响原系统的设计要求,管道的走向应基本与施工图相同,布置时尽量减少弯头等影响系统运行阻力的因素。 进行管线综合布置只是使管线布置更加合理而不是修改原设计。 进行管线综合布置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管线作微小移位(施工现场需要并在容许范围内的),但必须忠于原设计意图。对此,编制出的管线综合布置图需要业主、监理、设计院的认可及确认后方可执行。 2.2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施工验收及规范的要求 国家有关施工验收及规范对一些管线的布置已有明确的技术要求,编制时应严格参照有关要求进行,以使机电系统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这是确保工程验收及工程评优的关键。比如:规范明确规定管道的布置排列、管道离墙、柱等支撑物、障碍物的距离,管线综合布置时均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2.3 必须符合装修结构的要求 2.4 考虑管线之间的安装操作、操作空间 管井及设备层内管线较多,管线安装及维护时,均需要预留一定的安装操作空间以及各管线安装顺序。如焊接管道需要考虑焊枪的焊接空间;丝扣连接的管道需要预留安装管钳操作空间;保温管道需要预留保温层的安装空间;阀门安装位置除按设计及规范安装要求外还需要考虑阀门操作手柄的操作位置,以及日后运行时操作的方便性,以方便维护、维修单位的使用,当然也需要考虑阀门重新拆装的方便性。 2.5 考虑管线的安装顺序影响 由于管线安装不是同时进行,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如先安装上层管线再安装下层管线;先安装里层管线再安装外层管线;先安装较大的管线后安装较小的管线。管线的布置应给予综合考虑,以免部分管线安装后,后装的管线安装困难或需要拆除原已安装的管线后再重新安装。 2.6 考虑管线之间的安全及相互干扰距离要求 管线的布置还需要预留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电缆桥架与水质的管道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相互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免由于管道漏水而影响电缆的安全运行;强电桥架、线槽应与弱电(带电信号)分别设置,以免相互干扰;电缆与人行通道尽可能隔离并留有检修空间。总之,

风机盘管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风机盘管安装施工工艺标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2.施工准备 2.1材料要求及主要机具: 2.1.1所采用的风机盘管、诱导器、设备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书或质量鉴定文件。 2.1.2风机盘管、诱导器设备的结构型式、安装型式、出口方向、进水位置应符合设计安装要求。 2.1.3设备安装所使用的主料和辅助材料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具有出厂合格证。 2.1.4电锤、手电钻、活扳手、套筒扳手、钢锯、管钳子、手锤、台虎钳、丝锥、套丝板、水平尺、线坠、手压泵、压力案子、汽焊工具等。 2.2作业条件: 2.2.1风机盘管、诱导器和主、副材料已运抵现场,安装所需工具已准备齐全,且有安装前检测用的场地、水源、电源。 2.2.2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完毕,屋顶做完防水层,室内墙面、地面抹完。 2.2.3安装位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空调系统干管安装完毕,接往风机盘管的支管预留管口位置标高符合要求。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预检→施工准备→电机检查试转→表冷器水压检验→吊架制安→风机盘管安装发愤器安装→连接配管→检验 3.2风机盘管在安装前应检查每台电机壳体及表面交换器有无损伤、锈蚀等缺陷。 3.3.电机盘管和诱导器应每台进行通电试验检查,机械部分不得摩擦,电气部分不得漏电。 3.4风机盘管和诱导器应逐台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强度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定压后观察2~3min不渗不漏。 3.5卧式吊装风机盘管和诱导器,吊架安装平整牢固,位置正确。吊杆不应自由摆动,吊杆与托盘相联应用双螺母坚固找平正。 3.6诱导器安装前必须逐台进行质量检查,检查项目如下: 3.6.1各联接部分不能松动、变形和产生破裂等情况;喷嘴不能脱落、堵塞。3.6.2静压箱封头处缝隙密封材料,不能有裂痕和脱落;一次风调节阀必须灵活可靠,并调到全开位置。 3.7诱导器经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的型号就位安装,并检查喷嘴型号是否正确。 3.7.1暗装卧式诱导器应由支、吊架固定,并便于拆卸和维修。 3.7.2诱导器与一次风管连接处应严密,防止漏风。 3.7.3诱导器水管接头方向和回风面朝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立式双面回风诱导器为利于回风,靠墙一面应留50mm以上空间。卧式双回风诱导器,要保证靠楼板一面留有足够空间。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标示方案

大唐瓜州北大桥第六风电场AB区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标志、标示方案 一、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和统一风电场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的标示,制定此方案。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各标段设计图纸 三、设计图纸要求 单台风机共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和3个基准点,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材质为铜头,保护罩为镀锌铁皮盒(厚0.7mm,200*200*50mm)。 四、标志、标示设置方案 1、各施工单位需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设置并施工完成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 2、按照图纸要求完成保护罩的安装。 3、标示设置方案: 方案一: 1)、在保护罩上设置统一字体和样式的沉降观测及基准点标志标示。

2)、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统一标示为: 沉降观测点(NO:DTB001—01)(B区001号风机),共四个,依次为:沉降观测点(NO:DTB001—02),沉降观测点(NO:DTB001—03),沉降观测点(NO:DTB001—04)。可参考下图。 基准点(NO:DTB001—01)(B区001号风机),共3各,依次为:基准点(NO:DTB001—02),基准点(NO:DTB001—03)。做法同沉降观测。 3)、按照第一台风机设置情况依次类推。沉降观测点(NO:DTB002—01)(B区002号风机);基准点(NO:DTB002—01)(B 区002号风机)。 4)、要求每个风机的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标示顺序必须相同,避免标示顺序混乱。 4、方案二 1)、在沉降观测墩和基准墩地面部分的墩身侧面用红色标志漆统一喷涂标示序号。如:沉降观测点(NO:DTB001—01)(B区001号风机);基准点(NO:DTB001—01)(B区001号风机)。依次类推设置。可参考下图。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目的 (1) 3编制依据 (1) 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1) 4.1水准基点的布设 (1)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1) 5测量仪器及人员情况 (2) 6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测量方法及技术要求 (2) 7内业数据处理 (2) 8观测频率 (2) 9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保护 (2)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国投新疆哈密景峡第五风电场A区300MW工程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西北约180km。场址位于东经94°12′~94°56′,北纬41°56′~42°14′之间,东西长约62km,南北宽约32km,场址区地貌为丘陵、戈壁,地势起伏。本期工程拟开发利用面积约84.95km2,风电场区域高程介于1033m~1228m之间,装机规模为300MW。场址区有简易公路与工程区相通,交通较便利。 2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风机基础沉降情况,确保风机基础在风机安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中水准测量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中相关技术要求,制定本观测方案。 3编制依据 ⑴《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⑵《国投哈密景峡五A风电场300MW风机预应力锚栓基础设计》 4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 4.1水准基点的布设 根据风电场区周围的地形、地质情况,为满足风机基础的沉降观测,对每台风机进行单独观测,测定四个观测墩与三个基准点之间的沉降。基础沉降观测墩均布于风机基础平台上,观测墩用4HRBΦ22制作,顶部磨圆,镀铜,外露端头焊接在预埋件中间,观测墩与风机基础钢筋连为一体,。 4.2沉降观测标的布设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墩(1,2,3,4)均匀分布于风机基础顶面圆环环上,距承台边缘约为0.05m。以监测风机基础沉降变化,沉降观测墩布置图如下:

完整word版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施工方案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施工方案 1、暖通工程概况 该工程一至十六层为研究、实验、办公部分,通风空调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每层设2台新风机组,B1层为设备部分,内设空调机房,采用大风道系统南北各设轴流风机1台。 2、施工组织 2.1 劳动组织准备:本工程的总包方为北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第××项目经理部,机电设备部分分包给北京××公司水电分公司,在总包方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针对新承包的工程项目,配备相应施工人员,建立施工管理体生活费,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各专业、项目设有专业人员专业管理。 2.2 技术准备: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资料,对相关的技术、经济和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可行的施工方案。针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为施工作出准确的、科学的技术指导。 2.3施工现场准备:施工道路、施工用水、施工用电和加工场地由总包方统一规划,生产、办公、生活用房等临时用房由总包方提供。2.4本专业空调系统由施工班组加工、制作、安装、保温,根据专业进程由项目负责人统一调配劳动力,劳动力的安排详见下表1。 表1 劳动力计划表

2.5施工机具准备 具体施工用机具见下表2。 表2 施工机具计划表 3、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要求 3.1预留预理通风预埋、预留洞的工作跟随土建结构工程进行,主要工作为3.1.1采用木盒预埋方式,为便于拆除预留和预埋,坚井穿楼板洞和穿墙洞,,固定要稳固和方正,不影响合100mm按风管规格尺寸四边各放大模,拆模后应立即剔出木盒。空调水系统需要在楼板或墙体上用钢套管预埋留洞,待土建打3.1.2并在砼能上人的时候把钢套管拔完砼达到一定强度时将钢套管松动。预埋要求详见下表然后刷上机油以备下次使用。出后及时清理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批: 中铁四局沪宁城际铁路工程站前I标项目部一队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监测断面的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路基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桥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过渡段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沉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6沉降观测的频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7观测点的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7.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一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资料整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提交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风机盘管)

施工组织方案(水机) 1、末端系统的施工 1.1、通风管道及阀部件安装方案 1.1.1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点、控制措施 工艺流程图如下: 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措施备注安装准备 孔洞预留位置、标高准确绘制管道留洞图、洞口检查表 支吊架安装支架类型符合要求 支架位置间距符合要求 支架得制作加工 根据标准图及设计图纸要求选 用支架类型,确定支架位置 风管安装位置、标高正确 水平度符合要求 风管接口严密牢固分系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加大检查力度。 风口阀件安装防风阀位置方向符合要求 风口位置、水平度符合要求 风口与风管连接严密牢固 风口位置核装饰结合良好结合装修、电气灯具安装图绘制风口安装图。 认真检查 漏风实验低压系统采用漏光实验 实验分系统抽查 控制凤管制作质量及安装质量1.1.2、施工准备

设备材料的准备 风管安装前必须对材料进行送检,取得合格检验报告后方可安装,安装前还应对其外观进行质量检查,按设计图纸核对风管尺寸,清除其内、外表面粉尘及管内杂物。 施工工具的准备 安装工具:切割机、电焊机、手电钻、冲击钻、台钻。 检测测量工具:卷尺、水平尺、线坠。 施工条件的准备 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审图记录的准备。 非金属材料风管进场材料检验批表格的准备。 1.1.3、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支吊架制作→支吊架安装→风管排列法兰连接→风管安装→部件安装→漏光及漏风检测→复核检验 (2)支吊架制作 1)确定标高:按照设计图纸并参照土建给出的基准线找出风管底标高,结合管线综合布线图作合理布置,最终确定风管系统标高及走向。 2)设置支吊点:标高确定后,按风管所在空间位置及周围环境,确定风管支吊、托架型式及支吊点设置位置。设置在钢筋混凝土上的支吊点型式主要采用有膨胀螺栓法固定(单胀管式胀锚螺栓),风管边长≤1250mm采用不小于M10膨胀螺栓;风管边长>1250mm采用不小于M12膨胀螺栓,同时膨胀螺栓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支吊架制作:支吊架焊接应外观整洁,焊缝要求饱满,支架牢靠。镀锌通丝应根据风管安装标高适当截取。风管吊架横担、吊杆应平直,光洁,安装后各副支架的受力应均匀,无明显变形,吊架横担、吊杆规格如表1-1所示: 表1-1 风管吊架横担、吊杆的规格(mm)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标示方案

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标示方案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大唐瓜州北大桥第六风电场AB区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标志、标示方案一、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和统一风电场风机基础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的标示,制定此方案。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3、各标段设计图纸 三、设计图纸要求 单台风机共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和3个基准点,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材质为铜头,保护罩为镀锌铁皮盒(厚0.7mm,200*200*50mm)。 四、标志、标示设置方案 1、各施工单位需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设置并施工完成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 2、按照图纸要求完成保护罩的安装。 3、标示设置方案: 方案一: 1)、在保护罩上设置统一字体和样式的沉降观测及基准点标志标示。 2)、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统一标示为:

沉降观测点(NO:DTB001—01)(B区001号风机),共四个,依次为:沉降观测点(NO:DTB001—02),沉降观测点(NO:DTB001—03),沉降观测点(NO:DTB001—04)。可参考下图。 基准点(NO:DTB001—01)(B区001号风机),共3各,依次为:基准点(NO:DTB001—02),基准点(NO:DTB001—03)。做法同沉降观测。 3)、按照第一台风机设置情况依次类推。沉降观测点(NO:DTB002—01)(B区002号风机);基准点(NO:DTB002—01)(B区002号风机)。 4)、要求每个风机的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标示顺序必须相同,避免标示顺序混乱。 4、方案二 1)、在沉降观测墩和基准墩地面部分的墩身侧面用红色标志漆统一喷涂标示序号。如:沉降观测点(NO:DTB001—01)(B区001号风机);基准点(NO:DTB001—01)(B区001号风机)。依次类推设置。可参考下图。 2)要求标示漆颜色醒目,不掉色,标示方向统一朝向风机检修道路侧。 5、方案对比 结合上述两种方案,方案一制作工艺繁琐,且标示不醒目;方案二工艺简单,标示清楚醒目,便于查找。建议采用方案二。 五、标志、标示保护和移交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测量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测量仪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量施工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校核水准控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水准点控制网的测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观测周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 签。 5.4沉降观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沉降观测埋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控制点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沉降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风机盘管机组安装施工方案

风机盘管安装施工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宁夏亘元财富中心万豪大厦工程的风机盘管的安装。 2使用标准 GB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3暗装风机盘管机组安装简图(见图1) 图1 卧式暗装简图

4 5工艺过程 5.1施工准备 主要是通过对设计图审核,现场勘察,装饰进度配合要求等,拟定与工程相适应的施工作业计划和方法。 业准备工作的正常运行。 5.1.1图纸审核 确定风机盘管机组与送、回风管的连接节点与安装操作的可能性。 出,及时解决。 风机盘管机组的凝结水盘放水口与凝结水排放管承口的距离宜为100mm ~300mm ,坡度应大于1%。 5.1.2现场勘察 根据本工程中风机盘管机组安装的不同类型,进行现场抽样勘察。一般可按卧式暗装、立式暗装与明装进行分类,或按厅堂、标准客房与特殊套房进行分类。 确定风机盘管机组支、吊架的结构型式及实施的可行性。 查建筑空间实际尺寸与图纸的相符性,是否有妨碍机组与接管按图施工的情况,如有应判断其影响程度。 了解装饰隔墙与风机盘管机组左(右)端的间距,应考虑留有能进行施工操作的空间。

对已安装完空调水管的,应注意其风机盘管机组的接口位置是否正确,标高是否符合。一般为下送上回,凝水为最低。 根据风机盘管机组送、回风管与建筑装修的连接要求与现场可操作位置的大小,确定安装方法与应采取的措施。 5.1.3核实产品 核实产品实际供货的型号、规格、数量。 将实际供货清单与设计图规定进行核对,两者应一致。如有改型代用时,应做确认手续。 按类别或按安装计划实行分区堆放,做好保管及领发工作。对于外型尺寸相同,易发生错装的增压型风机盘管,应作特殊标记。 按类别、规格、抽样检查其外形尺寸、吊装点位置,送、回风口的口径,是否与设计相一致。 风机盘管机组进库,宜对产品质量(明装以外表装饰、暗装以外型及接管无损为主)与另配件数量进行抽检验收。 安装前对工程的风机盘管机组,进行风机三速试运转及盘管的水压渗漏试验。风机在220V±10%时,启动、运转无异常为合格。盘管在1.5倍工作压力下(至少 0.6MPa),无渗漏为合格。 机组检验可采用全检或抽检。对于数量较多的工程宜采用抽检,抽检率为5%~20%,抽样中如发现有不合格品时,应提高抽检率加以复验。机组抽检应按机组型号、规格分别进行。 5.1.4摸清装饰进度 装饰进度与设备安装休戚相关,风机盘管安装必须与它相一致。摸清装饰进度计划的目的是合理安排安装计划,并提出具体的配合协调要求,妥善解决交叉作业的矛盾。 5.5.5拟定安装施工方案 根据工程特点,拟定相应的施工作业计划。 2暗装风机应对送、回风管的连接方法和次序作出决定。采用先装风机盘管,后接风管及保温施工。

风机盘管安装工艺标准

风机盘管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得安装。 2施工准备 2、1材料、设备 2、1、1风机盘管应有合格证或质量鉴定文件,进口产品应有商检证明。 2.1.2风机盘管得结构、安装形式及进出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1、3风机盘管安装所使用得主、辅材得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规定,并有合格证。 2.2机具设备 2.2。1机械:电锤、手电钻、试压泵、台虎钳、电气焊风机盘管、弯管器等。 2、2。2工具:活扳手、套筒扳手、钢锯、管钳、手锤、套丝板、水平尺、线坠等。 2。3作业条件 2、3。1风机盘管与主、辅材料已运抵现场,安装所需工具已准备齐全,且有安装前检测用得场地、水源、电源。 2、3、2建筑结构工程施工完毕,屋顶做完防水层,基准线已测放。 2.3。3空调系统干管安装完毕,接往风机盘管得支管预留管口位置、标高符合要求、 2。3.4已编制施工方案,完成安全技术交底。

2。3、5参照有关专业图与建筑装修图,核对风机盘管得位置、标高就是否正确。有问题及时与设计与有关人员研究解决,办理变更洽商记录、 3操作工艺操作 表冷器水压试验 支吊架安装 电机试运转 3、1 工艺流程 开箱检查 风机盘管安装 连接配管 机组试运转 3.2 操作方法 3、2、1 开箱检查 3。2、1。1风机盘管应有装箱单、风机盘管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与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等随机文件,进口风机盘管还应有商检合格得证明文件。 3、2。1.2风机盘管开箱检查内容包括:电机壳体及表面交换器有无损伤、锈蚀等缺陷。 3.2、2 电机试运转:风机盘管应按总台数得10%通电进行三速试运转检查、机械部分不得有摩擦,电气部分不得漏电,运转平稳、噪声正常。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报告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 降观测报告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XXX12MW风电工程 风机基础观测分析报告批准 审核 编写 XXX工程项目部 2012年5月28日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2)

前言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们把目光逐渐聚集到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风能上。风电场的建设逐渐遍布全国地区,从草原风力发展到海上风能的利用,可见风电已逐渐走上成熟之路。风机基础的施工是风机的关键之处,对整个风机的是否屹立不倒起决定作用,因而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的沉降观测便显得尤为重要。 风机属于高耸建筑物( 风机轮毂高度在60 m 以上), 轻微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将使风机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 在机舱、叶片风力等荷载作用下, 产生较大偏心弯矩, 从而使原先在水平方向未能保持平整度的风机更加倾斜, 给风电机组吊装及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风机具有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较强敏感性, 对基础是否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观测分析,便是评定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将根据本工程各个风机基础现有的观测数据、基础所在的地形地质、施工工艺对其进行进行初步分析。 一、工程概况 XXX工程位于浙江XX岛,XX岛形状略似长方形,四面环海,岛中间一带为山岭,将整个岛分成南北两块,岛上以山丘为主,山脊陡峻,山坡坡度一般在20~30°左右,海拔高度多在100~250m之间,最高山峰太平岗,高程。 安装有8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风力机组,总装机容量12MW。风电机组采用华仪风能生产的HW77/1500机组,轮毂高度,转轮直径77m,属于IEC Ⅱ

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好易通 沉 降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好易通齐全二○一一七年八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0 2.工程概况 0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2) 3.1.观测目的 (2) 3.2.观测原则 (2) 3.3.观测点布置 (2) 4.观测方法 (2)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2)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2) 5.观测周期 (3) 5.1.施工阶段 (3) 5.2.使用阶段 (3) 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3) 6.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3) 6.1.观测仪器 (3) 6.2.人员组成及职责 (3) 7.观测资料及整理 (3) 7.1.观测资料整理 (3) 7.2.观测成果 (3)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wwwww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住宅项目,位于00000,原机0000内。工程项目包 2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 根据“3.2.”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178个沉降观测点(其中1#房1区6个、2区16个,2#房14个,3#房、4#房、5#房、8#房各12个,6#房、7#房各16个,9#房、12#房各13个,10#房、11#房各6个,13#房9个,14#房7个,具体点位见个号房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4.观测方法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我方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0.500位置(观测点大样见附图,各栋号一层施工完成后,采用植筋方法布设)。本次共布设178 个沉降观测点(详见各栋号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行规范要求: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风机盘管完整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风机 盘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施工组织方案(水机) 1、末端系统的施工 、通风管道及阀部件安装方案 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点、控制措施 工艺流程图如下: 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设备材料的准备 风管安装前必须对材料进行送检,取得合格检验报告后方可安装,安装前还应对其外观进行质量检查,按设计图纸核对风管尺寸,清除其内、外表面粉尘及管内杂物。 施工工具的准备 安装工具:切割机、电焊机、手电钻、冲击钻、台钻。 检测测量工具:卷尺、水平尺、线坠。 施工条件的准备

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审图记录的准备。 非金属材料风管进场材料检验批表格的准备。 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支吊架制作→支吊架安装→风管排列法兰连接→风管安装→部件安装→漏光及漏风检测→复核检验 (2)支吊架制作 1)确定标高:按照设计图纸并参照土建给出的基准线找出风管底标高,结合管线综合布线图作合理布置,最终确定风管系统标高及走向。 2)设置支吊点:标高确定后,按风管所在空间位置及周围环境,确定风管支吊、托架型式及支吊点设置位置。设置在钢筋混凝土上的支吊点型式主要采用有膨胀螺栓法固定(单胀管式胀锚螺栓),风管边长≤1250mm采用不小于M10膨胀螺栓;风管边长>1250mm采用不小于M12膨胀螺栓,同时膨胀螺栓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支吊架制作:支吊架焊接应外观整洁,焊缝要求饱满,支架牢靠。镀锌通丝应根据风管安装标高适当截取。风管吊架横担、吊杆应平直,光洁,安装后各副支架的受力应均匀,无明显变形,吊架横担、吊杆规格如表1-1所示: 表1-1 风管吊架横担、吊杆的规格(mm) 1)水平安装风管支、吊架最大间距如表所示。边长大于2000mm的超宽、超高等特殊风管的支、吊架,其规格及间距应进行载荷计算。垂直风管的支架,其间距应小于或等于3m,每根垂直风管应不少于2个支架。当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防止摆动的固定点,每个系统不应少于1个。 表1-2 水平安装风管支、吊架最大间距(mm)

风机盘管施工方案

风机盘管施工方案 第十节空调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 1. 本工程是热能泵水系统末端的办公楼空调管道及风机盘管安装工程,不包括制冷 机组、大型水泵等设备安装 2. 本工程采用加厚镀锌钢管DN25至DN2O0为通程管设置。 3. 采用天加牌各种型号风机盘管153 台。 4. 保温采用B1级30mn厚橡塑保温管。 5. 风管采用玻璃钢风管。 6. 采用铝合金出风口、吸风口。 二: 分项工程施工方法严格按图纸要求及《通风空调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施工风管制作安装施工,采用工厂和现场相结合方式进行,即所有风管道和吊筋、风口及阀门等组件均在场外加工,经质检合格后运往工地现场安装,并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施工:测量放线: 由专业技术人员确定管道的位置,并在两端定位中拉线以确保管道安装平直 1 .风管及部件安装 1) 风管及部件穿墙,穿墙时,应设予留孔洞,尺寸和位置应符合设 计要求。 50 2) 风管和空气处理室内,不得铺设电线以及输送有毒、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的管 道。

3)风管与配件可拆卸的接口及调节机构,不得装设在墙或楼板内。 4)风管及部件安装前,应清除内外杂物及污物,并保持清洁。 5)风管及部件安装完毕后,应按系统压力等级进行严密检验,漏风 量应符合《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37 页之规定。 7)风管支、吊架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8)风管与部件支、吊架的预埋件,射钉或膨胀栓位置应正确,牢固可靠,埋入部分应去除油污,并不得涂漆。 9)在砖墙或混凝土上预埋支架时,洞口内外应一致,水泥沙浆捣固 应密实,表面应平整,预埋应牢固。 10)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时,应符合膨胀螺栓使用技术的规定。 11)支吊架的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应按下列规 定执行。 2. 水管及部件的安装 在管道安装工程中,螺纹连接、焊接及法兰连接是常用的几种连接方法。比如系统的立管,支管等管径较小常用螺纹连接,干管,室外管道等一般采用焊接,阀门,减压阀,除污器等管路附属设备与管子连接,采用何种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视具体情况而选定。 钢管螺纹连接与管螺纹加工: 51 一般管径在15-40mm的小管子都采用螺纹连接,定期检修的设备也采用螺纹连 接,使拆卸安装较为方便,管螺纹的规格符合规范要求,管子和螺纹阀门连接时,管子上的外螺纹长度应比阀门上内螺纹长度短1-2mm扣丝,以避免因管子拧过头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