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凉州词

出塞 凉州词
出塞 凉州词

出塞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会写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2、初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3、体会将士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会写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出塞》板书课题,齐读。

2、背景简介:《出塞》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课件出示)

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示标)。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遍?(指名读、齐读)这节课的目标很轻松,有信心完成吗?

1、会写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2、初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流利,有感情。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师巡视

四、检测自学(后教)。

1、现在我们开始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字音准确,声音宏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错,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指名初读:纠正字音:还(huan)将(jiang)教(jiao)

2、学习生字“秦”,与“泰、奏”区分

3、听写会写的字词,小组内订正,教师适时点拨。

4、指生说一说诗的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五、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练习册)。

2、积累《塞下曲》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对应题

板书设计:出塞

还(huan)将(jiang)教(jiao)

教学反思:

出塞

总课时第二课时日期2015-10-2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

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

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

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题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出塞》,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意,掌握感悟古诗的的方法。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二、出示自学指导:

(1)、默读诗思考: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背诵并会默写这首诗。

三、学生自学,师巡视。

四、检测自学效果。

1、指名回答第1题,师生共同讨论,订正,逐句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2、指名回答第2题,订正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1、46页练习问题:看画面写诗句,再讲一讲这几幅画

六、拓展:你还知道其它边塞诗吗?

板书设计: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教学反思: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仍有邪恶的组织给国家的和平和人民生活的安宁造成威胁,我们不得不警钟长鸣。

凉州词

总课时第一课时日期

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3、初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凉州词》板书课题,齐读。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示标)。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遍?(指名读、齐读)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目标吗?

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3、初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流利,有感情。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师巡视

四、检测自学(后教)。

1、现在我们开始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字音准确,声音宏

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错,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2、听写“葡萄、琵琶、征战”,小组内订正,教师点拨“葡”的写法。

3、指生说一说诗的大致内容,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五、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练习册)。

2、积累王之涣的《凉州词》

六、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凉州词

姓崔催促醉酒卧倒

战斗征战葡萄琵琶

教学反思;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了充分的预习,部分同学已经背诵下来,但对古诗的理解还很有困难。

凉州词

总课时第二课时日期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韵律美。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板题出示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凉州词》,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韵律美。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4、出示自学指导:

(1)、默读诗思考:结合注释、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整体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韵律美。

(3)、背诵并会默写这首诗。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检测自学效果。

1、指名回答第1题,师生共同讨论,订正,逐句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2、指名回答第2题,订正师点拨。

四、当堂训练。

1、49页练习问题: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翰

马上催残酷

几人回悲苦

教学反思;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比较顺利,但对是的韵律理解有困难。主要是对背景布够了解。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还比较好,个别学困生还没能完成。

综合学习实践

总课时第一课时日期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感受祖国美好的文化传统。

一、板题示标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仍然给大家带一首好听的歌,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长城长)

2、能告诉老师这是一首歌颂什么的歌儿吗?(长城)

3、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组关于长城的图片呢!(板贴)看后你想到了什么?

4、是啊,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巨龙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的见证,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同学们,你可知道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关于长城背后的故事和知识实在是太多了,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亲近长城--(板书)

二、明确目标:

1、用多种方式了解长城,动手查找资料,提高大家搜集、整理、运用材料的能力。

三、展示收集的资料

老师知道你们搜集到了很多关于长城的资料,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对你们所查找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将一类的资料汇总到

一起,对于重复的资料进行删改,不足的可以互相补充,汇报时也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以任意一种方式,书中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三、汇报(点评并总结)

1、关于修建长城的历史性资料,旅游名胜-八达岭长城(学生间不同材料互相补充)

2、关于修建长城时的民间故事。(师生共同参与点评)

3、小结: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长城有了更多的了解,你们所讲的这些故事中最有名的就是孟姜女哭长城,被人千古传唱,这些故事只是当时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的灾难。但是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还记得我们学习了两首边塞诗《出塞》和《凉州词》吗?就是当时战争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能不能背给老师听一听?(学生齐背)

4、一小组为大家齐背《清平乐.六盘山》

5、这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行至六盘山时毛主席做的诗词,最后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是说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也就意味着没有胜利。

6、在写出征的战士与家人离别的情景除了这些古诗词还有一首歌也写出了离别者的伤感,知道是哪首歌吗?《送别》生唱.这首歌是著名词作者李叔同填的词,正因为它道出了离者的伤痛,曲调舒缓凄凉,才被人传唱了近乎一个世纪。

7、其他材料的汇报:关于长城的近期新闻进而宣传环保知识.

三、长城知识问答

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会自觉加入保护长城的志愿者的行列中的!由于时间关系,其它的资料我们课下可以再继续交流.老师知道你们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了解了许多长城的知识,那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长城的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A、万里长城万里长,万里长城到底有多长?

B、长城的东西起点分别在哪儿?

C、长城是哪个朝代最先开始修建的?

D、起初统治者修长城是为何用意?

E、长城是一种特殊的防御工程,历史上很多朝代都修筑过长城,下面没有修过长城的是哪个朝代?(A.汉朝B.北周C.明朝D.清朝)

F、美国阿波罗2号宇宙飞船宇航员登月球时在月球上可以看见地球的两项工程,一项是我们的万里长城,另一项,你知道吗?

G、万里长城在古代主要是起防御作用,现在它的价值还体现在军事方面吗?

H、万城长城已被列入八大奇迹之一,这八大奇迹中其它几大奇迹分别是什么?(也可以做为课后搜集内容)

四、总结

1、在今天的综合学习活动中,你们都能够积极搜集大量资料,并能合理分类整理,有选择性地向大家介绍,小组合作意识也很强。老师看到了你们的进步。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含着统治者

的心机和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长城如果会说话,它一定会讲述其万世沧桑,千载沉浮。宇航员登临月球时可望见地球上最壮观的人造工程就是我们中国人建造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身为一个中国人你最想说什么呢?

2、老师听到了你们的心声,也仿佛听到了中华民族郁积了几千年的心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最让我们在这雄壮的国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五、作业布置

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

板书设计:长城

关于长城的图片

教学反思: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及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及赏析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说课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拼音版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拼音版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凉州词》,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古诗王之涣拼音版,欢迎阅读。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王之涣《凉州词》赏析1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基础知识练习

一、古诗默写: 出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州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日绝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字组词: 塞:()()() 秦:()()() 征:()()() 词:()()() 催:()()() 醉:()()() 杰:()()() 亦:()()() 雄:()()() 项:()()() 三、多音字: 塞:sài() sāi() sè()还:huán() hái() 将:jiàng() jiāng() 几:jǐ() jī() 四、形近字: 塞()赛() 秦()奏() 催()摧() 醉()碎() 雄()难() 项()顶()

参考答案 一、古诗默写: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二、生字组词: 塞:关塞要塞边塞 秦:秦代秦朝秦岭 征:征战出征征程 词:宋词填词词语 催:催促催命催化 醉:醉鬼醉酒陶醉 杰:英杰豪杰杰出 亦:亦然人云亦云亦庄亦谐 雄:枭雄英雄雄伟 项:强项项目款项 三、多音字: 塞:sài(边塞)sāi(塞住)sè(阻塞)还:huán(归还)hái(还是) 将:jiàng(少将)jiāng(将近) 几:jǐ(几个)jī(几乎) 四、形近字: 塞(边塞)赛(赛跑) 秦(秦朝)奏(演奏) 催(催促)摧(摧毁) 醉(陶醉)碎(破碎)

王之涣的凉州词全文及赏析

王之涣的凉州词全文及赏析 凉州词前者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 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 悲壮的情感。 后者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 具有浓郁的边塞 军营生活的色彩。王之涣 的凉州词全文及赏析,一起来看看。 【年代】:唐【作者】:王之涣 ——《凉州词 》【内容】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译文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 《集异记》 记载: 开元间, 王之涣与高適、 王昌龄到酒店饮酒, 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 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 下。 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 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 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 。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 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 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 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 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 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 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 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 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 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 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 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

古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翻译赏析

古诗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翻译赏析《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翰。其古诗全文如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前言】 《凉州词》创作于开元年间,是描绘边塞生活的名曲之一,诗人性情的豪爽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写出了广袤边塞来之不易的一次盛宴,勾画出了戍边将士尽情畅饮、欢快愉悦的场面,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又作凉州曲,即凉州地区流行歌曲的歌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辞》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县)。 夜光杯:据《海内十洲记》记载,夜光杯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相传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这里用作酒杯的美称。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欲:将要。 琵琶:弹拨乐器,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饮。即杨炯《送临津房少府》诗"弦奏促飞觞"之意。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翻译】 精美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的时候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开怀畅饮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 【赏析】 《凉州词》创作于开元年间,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这首诗的前两句言事,写将军战罢归营,设酒庆功。正欲开怀畅饮,琵琶弦音急促,催人出征。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都有着浓郁的边塞色彩和鲜明的军旅生活特征,诗人借以渲染出塞外军营的特有的情调,一开始就把读者引人了塞外古战场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中。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知识点归纳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知识点归纳一、我会写组词 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 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 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 词:cí(歌词、词语、单词) 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 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 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 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 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 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 二、我会认组词 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 三、多音字

还:huán(归还)hái(还是) 度:dù(度假)duó(揣度) 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 四、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 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 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 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 《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赏析

《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赏 析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读: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白云间》译文及赏析,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二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 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小学古诗25首 凉 州 词

凉 州 词 唐 王翰 p ú t áo m ěi ji ǔ y a gu āng b ěi 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 ,〇〇/〇〇/〇〇/〇 y ú y ǐn p í p ā m ǎ sh àng cu ī 欲 饮 琵 琶 马 上 催 。〇〇/〇〇/〇〇/〇 zu ì w ? sh ā ch ǎng j ūn m ? xi ào 醉 卧 沙 场 君 莫 笑 ,〇〇../〇〇../〇./〇〇.. g ǔ l ái zh ēng zh àn j ǐ r ?n hu í 古 来 征 战 几 人 回 ?〇〇../〇〇../〇./〇〇.. 诗人名片: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他的诗豪放壮丽,可惜很多已散失,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凉州词》。 疑难注解:①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精美的酒杯。②欲:将要。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催:催人出征。③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君:你。 ④征战:打仗。 古诗今读: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在激越的琵琶声的催促下

开怀畅饮,如果我醉倒在沙场(战场)上,请君莫笑话,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诗文赏析:这是一首优美的边塞七绝诗。 首句华贵艳丽,用夸张写饮宴之美:在晶莹透明的酒杯中倒满了葡萄酒,战士们正准备痛饮,突然用“欲饮”把文意一转,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场面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 第三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定决心要“醉卧”。 最后用“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书写: 迁移阅读:《征人怨》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醉 莫 君 场 沙 卧 笑 几 征 来古 回 人 战

王之涣写的凉州词

王之涣写的凉州词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著名的爱国诗人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全文是怎样的呢?《凉州词》既抒发了戍边战士思乡的情感,也反映了唐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欢迎阅读! 《凉州词·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词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

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 《凉州词·其二》

出塞(凉州词)王之涣 赏析

出塞(凉州词)王之涣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出塞(凉州词)王之涣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出塞(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4、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

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5、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6、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7、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8、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其兄王之咸、王之贲皆有文名。他从小就很讲究义气,纵酒谈乐,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中年才悔悟而立志向学。对于参加科场考试没有兴趣,学成后到处拜访名人。担任过主管文书簿记的小官,后来因受诽谤而辞职,过著游山玩水的生活。存诗六首,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翰《凉州词》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王翰《凉州词》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原文: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赏析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地荒寒艰苦的环境,紧张动荡的征戍生活,使得边塞将士很难得到一次欢聚的酒宴。有幸遇到那么一次,那激昂兴奋的情绪,那开怀痛饮、一醉方休的场面,是不难想象的。这首诗正是这种生活和感情的写照。诗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乐器则是胡人用的琵琶;还有“沙场”、“征战”等等词语。这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边地色彩和军营生活的风味。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傭说诗》)这话对我们颇有启发。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课练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课后习题(附答案)

21 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 第一课时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万里长征人未还(huán hái )还(hái huán)来就菊花 但是龙城飞将在(jiànɡ jiānɡ)将(jiānɡ jiànɡ)军 不教胡马度阴山(jiào jiāo)教(jiāo jiào )课 二、填空。 1.龙城飞将指的是(),他是()代名将,被世人成为() 2.“阴山”指今天的()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 3.这首诗中的( )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4.《出塞》作者王昌龄是( )代诗人。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图。诗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三、选择。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飞将”指的是()。 A.李广 B.岳飞 C.文天祥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度”的意思是( ) A.度步 B.度过 C.越过 四、说说你对“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案】 一、huán hái jiànɡ jiānɡ jiào jiāo 二、1. 李广汉飞将军 2. 内蒙古 3.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4.唐 冷月照边关的苍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希望朝廷启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关战争,人民安居乐业。 三、1.A 2.C 四、不仅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对边塞战士的同情,还写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悟与对现实的无奈,其实后面两句更直接的写出作者对良将的向往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第二课时 一、填空。 1.“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夜光杯”是指( )。 2.《夏日绝句》主旨是哪句?,。 3. 李清照,代女词人。号,齐州章丘人。 二、判断对错。 1.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2.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是千古名句,令人深思。() 3.这首诗描写了战士们出征后的场面。() 三、回答问题。 1.《夏日绝句》这首诗怀念项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价值观?

凉州词王之涣翻译赏析

凉州词王之涣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之涣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王之涣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原文】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①这是一首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的边塞诗。 ②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③羌笛:西汉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④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翻译】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1】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原文及翻译_唐诗三百首

精心整理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原文及翻译_唐诗三百首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着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诗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 , 兴》) 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

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 云: ) 《凉

王之涣的《凉州词》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 王之涣的《凉州词》_古诗大全 今天分享王之涣的《凉州词》,短短四句诗,究竟有怎样的情怀,让我们同周啸天先生一起去探寻。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 兴》) 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

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出塞 凉州词

出塞 总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会写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2、初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3、体会将士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会写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出塞》板书课题,齐读。 2、背景简介:《出塞》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课件出示) 本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示标)。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遍?(指名读、齐读)这节课的目标很轻松,有信心完成吗? 1、会写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古诗。 2、初步理解诗的主要内容。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音准确,流利,有感情。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三、学生自学,师巡视 四、检测自学(后教)。 1、现在我们开始比赛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字音准确,声音宏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如果有错,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指名初读:纠正字音:还(huan)将(jiang)教(jiao) 2、学习生字“秦”,与“泰、奏”区分 3、听写会写的字词,小组内订正,教师适时点拨。 4、指生说一说诗的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时点拨。 五、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练习册)。 2、积累《塞下曲》 六、作业布置 练习册对应题 板书设计:出塞 还(huan)将(jiang)教(jiao) 教学反思:

出塞 总课时第二课时日期2015-10-2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 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 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 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板题出示学习目标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

王之涣《凉州词》翻译 凉州词·其一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二】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 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王之涣的出塞和凉州词

王之涣的出塞和凉州词 王之涣 (688─742),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季凌,又字季真,汉族人,祖籍晋 阳并州(今山西太原), 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王之涣的出 塞和凉州词 ,欢迎阅读。 《出塞》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诗 三百首之王之涣:出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2、羌笛:西代羌人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3、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4、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 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 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评析】: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 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 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 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 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 而生愁, 甚至听 《折杨柳》 歌而生怨。 关外春风不度, 杨柳不青, 无法折柳寄情, 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

罢, 愁也罢, 都是枉然, 因而作“何须怨”。 这种宽解语, 着实委婉, 深沉含蓄, 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 :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 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赏析 :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 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 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 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 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 充分表现出盛唐诗 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 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 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 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 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 镇的地理形势, 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 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 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 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 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翻译赏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翻译赏析 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者简介] 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着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工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据两唐书本传,王翰少年时豪健恃才,性格豪放,倜傥不羁,登进士第后,仍然每日以饮酒为事。其登第的时间,《唐才子传》云为景云元年( 710年),徐松《登科记考》云为景云二年。徐松所考,不为无理,今人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王翰考》以之为景云元年登第。《旧唐书》本传中记载说:王翰登第后,"并州长史张惠贞奇其才,礼接甚厚,翰感之,撰乐词以叙情,于席上自唱自舞,神气豪迈。张说镇并州,礼翰益至。"张嘉贞任并州长史,在开元四年( 716年)至开元八年( 720年),这段时间,王翰未担任官职,居住本乡太原,

受到张嘉贞的礼遇。张嘉贞入朝后,张说为并州长史。张说开元八、九年为并州长史时,王翰曾举直言极谏、超拔群类等制科,又一度调为昌乐县尉。开元九年( 721年)张说入朝为相,在张说荐引下,王翰即于本年或次年上半年入朝任秘书正字之职,又擢驾部员外郎。张说当时不但在政治上居宰相之位,而且是一个有成就的诗人,在文坛上俨然是一宗主,尤重词学之士。由于他的汲引,一批文人学土如张九龄、贺知章等常游其门,王翰也在其中,因此得与张九龄等名诗人交往。王翰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以至后来还是"枥多名马,家有妓乐","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因此张说罢相后,王翰便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虽已遭逢如此,但他到仙州后,还是"日聚英豪,从禽击鼓,恣为欢赏".于是,又被贬为道州司马,未至道州而卒于途中。卒年,据今人傅璇琮所考,约在开元中。王翰仕途不得意,吃亏在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而他的这种性格,却有助于成为一个名诗人。他的诗,感情奔放,词华流丽,为人所爱。《凉州词》为历代传诵之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