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

第三章
古代希腊、亚历山大时期、古罗马的科学


第一节
古希腊科学技术


公元前550年的希腊及其殖民地版图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

古希腊自然哲学
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自然科学知识与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在古代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恩格斯说过“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古希腊的自然科学与哲学结合,既有利益自然科学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发育成为独立的学科,也有利于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对后世都有深刻的影响。
古希腊自然哲学
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学派因产生于小亚细亚的沿海商业城米利都而得名。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早期科学技术的发源地。
代表人物有:泰勒斯(Thales)(约前640-546)。西方历史上第一个哲学家也是第一个科学家,是西方科学—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西方称他为古希腊的“七贤之一”。
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对演绎几何学的贡献

如下几何学定理被认为泰勒斯出的:
①圆周被直径等分;
②等腰三角型的两底角相等;
③两直线相交时,对顶角相对;
④两三角形中两角及所夹之边相等,则两三角形全等;
⑤内接半圆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米利都学派
关于世界本源和物质结构探索

泰勒斯认为是“水”组成了世界,万物都起源于水,又回归到水。他认为地球是漂浮在水上的圆盘,天空是由稀薄的水汽形成的盖子。
泰勒斯力求从自然界本身说明自然界——用水的无定形和流动性来描绘自然界的生成和变化,这种超越经验的抽象思维和综合思考开创了人类以科学分析和哲学概括认识世界的新纪元。
米利都学派
关于世界本源和物质结构探索

另一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曼德(Anaximender)(前585-582), tales的学生。
他对世界本源的解释比Tales有所发展。他认为万物的始基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和确定性质的原始物质,并把这种原始物质定为“无定形”(无规定者)。他认为当无规定者受到冷与热的作用时,就会形成水、土、气、火四种元素。
对于宇宙的起源,他提出了世界从混沌中来的自然主义的解释。
阿那克西曼德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学成果,是他对进化论的猜想。

米利都学派
关于世界本源和物质结构探索

米利学派的最后一位学者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约公元前550-475)。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
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气”,气是运动变化的,通过冷热潮湿的运动,逐步生成世界万物。当气非常稀薄时

是火,经浓缩就变成风,风在浓缩就形成云,云再冷凝就会变成水,水再浓缩就变成土,如果最大限度浓缩就变成石头。总之,自然万物都是由气演变而来的。
古希腊自然哲学
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of Samos,约公元前584~前497年)是古希腊最早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数学家。
他和他的门徒所组成的派别既是一个学术派别,也是一个能量颇大的宗教性、政治性的团体。
毕达哥拉斯学派
在算术研究上有很多创造,尤其对整数的变化规律感兴趣 。 在西方首先发现了勾股定理,指出了奇数和偶数的区别方法,还发现了无理数。
在几何学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证明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两个直角”的论断;研究了黄金分割 ;发现了正五角形和相似多边形的作法等。
在音乐学研究的基础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数即万物”的学说 。
毕达哥拉斯学派
表现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
毕达哥拉斯学派
关于世界本源和物质结构探索
在宇宙本原问题上,毕达哥拉斯学派主张“万物皆数”,数是世界的本原,由数依此产生点、线、面、体和水、土、火、气四元素,最后形成世界。
他们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服从于一定的比例数,天体的运动受数学关系的支配,形成天体的和谐。这种数学审美观念为近代精确科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毕达哥拉斯学派
在天文学领域,毕氏学派奠定了希腊数理天文学的基础。首先毕达哥拉斯第一次提出作为一个圆球的地球概念。其次,他进一步提出宇宙也是一个球体。它是有一系列半径越来越小的同心球组成,每个球都是一个形星的运动轨道。他们认为位于宇宙中心的是“中心火”,所有的天体都绕中心火球转动
古希腊自然哲学
爱非斯学派
爱非斯学派因产生于爱非斯城而得名。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公元前540?-480),古希腊著名的唯物论者 。
爱非斯学派
关于世界本源和物质结构探索
赫拉克利特基本上依循米利都派的路线,试图寻找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万物的本源,它认为那是火。自然界来源于火,火变成万物,万物还可以变成火。火是一切自然物质的共同元素。
爱非斯学派
赫拉克利特与辩证法
赫拉克利特说“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的物质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的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依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两方面同时进行的,因此万物都是在不断地产生着又不断地灭亡着。

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是运动变化的,一切事物皆存在于变化过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如流动的河流一样,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列宁认为这是辨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
古希腊自然哲学
关于世界本源和物质结构探索---原子论的形成
古希腊的杰出科学成就是指原子论。米利都和赫拉克利特把单一的“物质”看成是万物的本源,毕达哥拉斯作为万物的本源的数又有无穷多,在说明世界上都存在着困难, 于是对世界本源探索就走上了原子论发展的道路。
古希腊原子论的形成
四元素说
恩培多克勒是一个医生,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认为自然界并不是Tales等人说的是由单一元素组成的,而是由互相有差别的水、土、火、气四种元素组成,这四种元素可以产生世界万物,万物可以改变,但四种元素永远是不灭的。
古希腊原子论的形成
四元素说
火(血液)

热的 干的

气(黄胆汁) 土(黑胆汁)

湿的 冷的

水(粘液)
古希腊原子论的形成
种子说
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约公元前500-428)是古希腊古老原子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认为万物都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在小的东西里并没有最小的,总是还有更小的。”这实际上提出了无限小的概念。被分割成无限小的东西阿那克萨哥拉称为“种子”。
他认为组成万物的是一种叫做“种子”的基本元素,“种子”组成世界就象金的微粒组成黄金一样,“种子”的种类和数量是无限多的,因此可以组成纷繁复杂的自然界。
古希腊原子论
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约公元460-前370年)集前人思想成果之大成,提出的著名的原子论说。
古希腊原子论
第一,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第二,组成万物的原子都是最小的、不可分割、不可改变的物质粒子。原子的数目无限,它们是不生不灭的。原子之间在质上都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形状、次序和位置。它们的这些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各种事物。
第三,原子在虚空中因必然性向四面八方互相冲击和碰撞,形成旋涡运动,使原子之间相互结合或分离。它们结合,万物生成;它们分离,万物消失。
古希腊原子论的发展
希腊古老的原子论,后来被晚期的伊壁鸠(Epicurs,前341-270)所继承和发展,但比德谟克利特晚半个世纪。
1)伊壁鸠认为原子不但有形状、大小区别,还有重量

不同。
2)原子的数量是无限的,但它们的形状、大小和重量的差别有是有限的,最大最小的原子都处于一定的界限之中,不会无限大,也不会无限小。
3)原子因为有重量,所以会沿垂直轨道做下降运动,但由于下降运动时各种原子相互排斥,所以造成原子沿偏斜轨道运动。

古希腊原子论
古希腊原子论标志着古代自然哲学在认识自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它虽然还只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哲理的思辨和天才的猜测的结果,但它的思想和方法对后来科学思想的发展有着极大地启发和影响。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前470—前399年),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的哲学主要研究探讨的是伦理道德问题。
苏格拉底对科学的贡献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方法” 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教学生也从不给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影响。
苏格拉底对科学的贡献
“讥讽”即通过不断追问,使对方自相矛盾,承认对此问题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抛弃谬见,找到正确、普遍的东西,即帮助真理问世;
“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规律;
“定义”即把单一的概念归到一般中去。
苏格拉底的难题
柏拉图
柏拉图(Plato,前429-347)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也发展了辩证法。在解决概念、判断、推理等问题过程中发展了逻辑学。他的著作很多,大多是反映他的哲学观点的。也有一些自然科学著作,对后来科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学院成为数学、科学和哲学等的研究中心。这个学园在科学教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的哲学
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有一种神圣和高贵的东西,追求纯粹的理想是他的一大特色。他相信真正实在的不是我们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种种常识和感觉。真正实在的是理念,哲学的目的就

是把握理念。理念具有超越的存在,它先于一切感性经验,日常世界只是理念世界不完善的摹本。
柏拉图的哲学
他对数学十分重视,在诸多自然事物中,数学对象更具有理念的色彩,虽然它也还不是理念本身。在柏拉图看来,数学是通向理念世界的准备工具。
柏拉图派研究数学不是为了实用目的,而在于寻求一种思维中的完善和美。
柏拉图的科学成就
柏拉图学园培养了不少数学家。学园门口树有一块牌子,上书“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说明当时柏拉图学园比较重视数学。
柏拉图学园推动了哲学和数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322)柏拉图的学生,是古希腊思想家中的知识最为渊博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并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
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建立了吕昂学园,在那里传授它的学说。形成了以他为首的逍遥派学。
对事物的认识他提出了“四因说”:所有的事物都有四方面的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在他看来,把一件事物的四因都弄清楚,也就是认识了这件事物了。
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博大精深,自成一体。他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念说,认为事物的本质寓于事物本身之中,是内在的,不是超越的。为了把握世界真理,必须重视感性经验。就对待自然界的态度而言,这是与柏拉图完全不同。柏拉图强调理念的超越性,蔑视经验世界,但也发展了数学;而亚里士多德重视经验考察,特别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哲学目的在于找出事物的本性和原因,因而发展了一套“物理学”,以穷事物之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就
亚里士多德在希腊科学史上,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因为他是最 后提出一个整个世界体系的人。物理学著作主要有《物理学》、《论产生和消灭》、《天论》、《天象学》、《论宇宙》,生物学著作主要有《动物的历史》、《论动物的结构》等,逻辑学著作有《范畴篇》、《分析篇》,伦理学著作有《大伦理学》、《欧德谟斯伦理学》以及《政治学》、《诗学》、《修辞学》等。主要表现他自然哲学思想特色的是四元素说、地球中心说和运动观,而集中反映他注重知识经验特点的是生物学。亚里士多德被誉为“逻辑之父”。

第二节 亚力山大时期科学技术
(古希腊化时代)





从公元

前4世纪到2世纪中叶,大约300多年里,科学从自然哲学中开始分化出来。这一时期又称“希腊化科学时代”(即亚历山大阶段),是古希腊科学发展的顶峰。它的特点是,科学脱离了直觉和思辨,沿着一条以实践为基础的专门化方向发展起来,形成了欧几里得几何学和阿基米德力学。
亚历山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建于托勒密王朝,它是亚历山大时期 科学文化高度发达的象征,也是科学只好还是的大宝库。
亚历山大图书馆到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代国王——克娄巴特拉女王当政时,藏书已超过70万卷。遗憾的时这样一个知识宝库,后来毁于战火和宗教冲突。
天文学
古希腊的最后成果是构造了一个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模型,并使这个模型达到了接近定量的程度,尽管因为模型的出发点是错误的,使计算工作十分繁杂,与实际误差又很大,但毕竟不是单纯定性的猜想,而是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系统。
天文学
? 欧多克索(Eudoxos,前408-355)柏拉图的学生。
? 欧多克索既观察天象又研究几何学,从而第一个建立了宇宙模型。他的模型可以称作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壳层球模型。在这个模型里,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五大行星和恒星分别附着于一些同心透明球形壳层之上,围绕地球而旋转。
天文学
本轮—均轮模型
伊巴谷(Hipparchos)在罗德斯岛上的天文台曾工作35年之久,他的本轮—均轮模型是他数十年的天象观测和精密构思的结果。伊巴谷的模型在一些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功,但在一些方面与实际相比仍然有相当的差距。

天文学
地球仍然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各天体被设想为各自沿着自己的本轮作匀速圆周运动,这些本轮的中心又沿着各自的均轮以地球为中心作匀速圆周运动。
数 学
欧几里得(Euclid,前330~前275)出生在雅典。曾从师于柏拉图。长期在亚历山大教书,并在那里创办过一所学校,建立了以他为首的数学学派。是古希腊最享有盛名的数学家

数 学
欧几里得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把前人的数学成果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以严密的演绎逻辑把建立在一些公理上的初等几何学知识构成为一个严整的体系,创立了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简称欧氏几何)。著有《几何原本》13卷,是世界上最早公理化的数学著作
数 学
《几何原本》把卓越的学术水平与广泛的普及性完美的结合,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构造了世界数学史上第一个宏伟的演绎体系。《几何原本》成为当时出色的教科书,一直被使用了两千多年。对后世数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

作用。《几何原本》共13篇:
第一篇:直边形,全等、平行公理、毕达哥拉斯定理、初等作图法等
第二篇:几何方法解代数问题,求面积、体积
第三、四篇:圆,弦、切线、圆的内接、外切
第五、六篇:比例论与相似形
第七、八、九、十篇:数论
第十一、十二、十三篇:立体几何,包括穷竭法,是微积分思想的来源
数 学
《几何原本》共包含有23个定义、5个公设、5个公理、286个命题。
公设
1、任意一点到任意一点可作直线。
2、一条有限直线可以继续延閘。
3、以任意点为心及任意的距離可以画圆。
4、凡直角都相等。
5、平面內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一側的两个內角的和小于二直角,則這二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側相交。
数 学
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212)是古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具有很高的数学造诣,这也是他在力学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他的数学成果又得益于他的力学研究。阿基米德的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求面积和体积。著作有《论球和圆柱》、《论劈锥面体
与球体》、《抛物线求积》、《论螺线》等。
数 学
阿基米德着重研究了一些形状比较复杂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如球体面积、体积与其外切圆柱的面积、体积之比,求螺线所围面积等。
阿基米德研究数学是为了得到在实际中有用的结果,他与前人的目标不完全相同,但他所用的证明的方法则较他的前人更为精确和严谨。他既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研究抽象数学的科学方法,又使数学的研究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这在科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史重大的,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物理学
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的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成就最大的物理学家。
阿基米德在物理学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关于平衡问题的研究和关于浮力问题的研究。在力学研究中,给出了确定许多平面形和立体形重心的方法,建立了杠杆定理,发现了浮体定律,提出了相对密度的概念,为静力学尤其是流体静力学奠定了基础。
阿基米德的力学著作有《论浮体》、《论平板的平衡》、《论杠杆》等。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利用反射镜,烧毁罗马的军舰



医 学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
克拉底(Hippocrates o
Cos,约公元前460~前
375年)。
他最大的贡献是将医学从原始巫术中拯救出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生病、治病。他注意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规律,同时也建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即体液论。
医 学
希波克拉底体液论
人类正如宇宙中的其他部分

一样,是由四种元素——土、气、水、火组成的,这四种元素和人体中的四种液体(黑胆汁、黄胆汁、血液和粘液)相对应,这四种液体处于平衡时,人就是健康的;失衡时,人就会得病。
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跪弱、动作迟纯的抑郁质。这种理论几乎一直在西方医学中流传,成为西西医学的理论基础。
医 学
《希波克拉底誓言》
誓言节选:
“我愿在我的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我的能力,遵守为病人谋利益的道德原则,并杜绝一切堕落及害人的行为。我不得将有害的药品给予他人,也不指导他人服用有害药品,更不答应他人使用有害药物的请求。尤其不施行给妇女堕胎的手术。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在治病过程中,凡我所见所闻,不论与行医业务有否直接关系,凡我认为要保密的事项坚决不予泄漏。”

医 学
亚历山大时期的医学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解剖学的深入研究,把理性带入了医学。代表认为是赫罗拉斯(Herophilus)埃拉西斯特拉塔(Erasistratus)。这两个人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解剖学家。
埃拉西斯特拉塔研究已采取了一些实验方法,并对生理学做了一些探索,通过研究他发现自己患了癌症,这应当认为是人类最早确定癌症的医学家,时间约为公元150年左右。
古希腊建筑——希腊文明的体现和标志
雅典卫城位于雅典西南部,是供奉雅典庇护者雅典娜的地方。建于公元前5世纪,由著名的帕特农神庙、埃雷赫修神庙、雅典娜胜利神庙和卫城山门等古建筑组成.
古希腊建筑——希腊文明的体现和标志
建于公元前350年的古希腊埃比道拉斯剧场,是古希腊晚期建筑中最著名的露天剧场之一。
古希腊剧场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观众席逐排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形的通道。表演区是位于剧场中心一块圆形平地,后面有化妆及存放道具用的建筑
物。剧场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自由民集会的地方,因此规模巨大。
古希腊建筑——雅典帕提农神庙
雅典城南面的帕提农神庙(是雅典建筑最杰出的典范。帕提农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80年,因希波战争受损,再建于公元前447年。
它的机座长68米,宽30米,机座上耸立着56根10米多高的石柱,高大华丽的列柱是希腊建筑风格的反映。

古希腊建筑-神庙
厄瑞克透斯神庙
(公元前421~405年):
坐落在帕提农神庙的北面,用于存放圣物。 2.1米高的女像柱支撑着南门廊上的檐部,

传说代表着6名受罚的伺女。
该庙以建有女性雕像柱著称,其它的则为柱头上有着漩涡状装饰的爱奥尼克式柱子。
古希腊建筑-神庙
为供奉城市守护神阿波罗,于公元前540年左右建的神庙——阿波罗神庙。
古希腊建筑
希腊人喜欢用柱廊,经长期发展形成了多利亚、爱奥利亚和科林斯三种风格。多利亚式建筑庄严朴实,其石柱不设柱基,柱身上细下粗,并有凹槽。爱奥利亚式建筑明快活泼,其石柱下有基座,上有盖盘,柱身细长,凹曹密集。

第三节
古罗马科学技术
公元前180年前后罗马帝国的版图
古罗马哲学家 -----卢克莱茨
卢克莱茨(Lucretius,前99-55)是古罗马罕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诗人。古希腊原子论的继承者 ,他的基本思想与伊壁鸠鲁相似。
他认为世界是无限的,是由原子组成的,同时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地球也是世界变化的产物,它还会变,最后必将灭亡。
他认为原子是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的。
托勒密和他的成就
古希腊最杰出的天文学家托勒密(约85-165)统一说明天体的运动现象,把前人的全部“地心”思想系统化,并巧妙地运用几何模型方法,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地心体系,使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达到了高峰。他撰写的13卷经典巨著《天文学的伟大的数学表述》,被阿拉伯人翻译为《至大论》。
托勒密宇宙体系
托勒密设想宇宙有九重天,即九个旋转的同心晶莹球壳。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远离各个天球,静止不动,一切重物都被吸引到地上。最低的一重天是月球天,其次是水星天和金星天;太阳居于第四重天上,以它的光辉照亮了宇宙;火星天、木星天、和土星天是第五到第七重天;第八重天是恒星天,全部恒星向宝石一般镶嵌在这层天上;在恒星天外还有一重原动天,那里是神居住的地方。
托勒密宇宙体系
每个行星都沿着一个叫做“本轮”的较小的圆作匀速运动;而本轮的中心又沿着一个大的圆绕地球作匀速运动,这个大圆叫“均轮”。再加上“偏心理论”来帮忙解释四季长短的变化。即太阳仍然在本轮上匀速运动,而地球则不在大圆的中心,而是向旁边偏离了一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不同,地球的受热就不同,这样在地球上的观察者就感觉到了四季的变化。每一个天球的球壳都很厚,足以容纳星体的本轮。
老普林尼和他的《自然史》
罗马人老普林尼(Pliny,23-79),是古罗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一生著作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自然史》。这是一部有37卷的巨著,内容十分广博,包括了宇宙理论、天文学到地理学、生

物学、医学、艺术以至实用工艺等许多内容,是罗马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
老普林尼和他的《自然史》
这部内容庞杂的书中,老普林尼没有提出多少他自己的观点,也说部上有什么创造性见解,甚至他对索引用的材料也未很好地鉴别,收集了一些显然不足为信的材料,相互矛盾的地方也时有出现。特别是谈到动物和人类时,许多神话鬼怪故事夹杂其中,像美人鱼、独角兽等传说中的动物也被普林尼当作真实的东西与其它生物并列。
老普林尼和他的《自然史》
老普林尼的哲学思想也是唯心主义的人类中心论。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的安排,自然界不过是为了人而存在的。这一哲学立场贯穿在他的《自然史》中,得到了日益兴盛起来的基督教的认同,从而大大有助于著作的流传。
《自然史》一书在学术上虽无甚价值,但是保存了不少现在已不可多得的古代资料,在科学史上也有其意义。
医学和盖仑学说
古罗马的最后一位医学大师,古代西方最著名的医生是盖伦(Clandis Galen,129~199年)。
盖伦的主要贡献:系统总结了希腊医学自希波克拉底以来的成就,创立了自成体系的医学理论。
盖仑医学---“三灵气”学说
他描绘了一幅人体生理图象。人的消化系统自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之后,营养物质就被送往肝脏,在哪里变成了深红色的静脉血,静脉血靠“自然灵气”的推动,经过心脏的右侧循静脉流向全身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心脏;还有一部分血液在心脏右侧通过心脏隔膜上的细微孔道进入心脏左侧,从这里流经肺而与空气接触,它带上“活力灵气”之后就转变成为鲜红色的动脉血,动脉血受此灵气推动循动脉流向全身,也从原路返回心脏;流经大脑的那部分动脉血中的“活力灵气”在大脑转变成“灵魂灵气”,这种灵气经由神经系统通至全身而支配人体各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盖仑医学
盖伦的体系就是古希腊人埃拉西斯特拉塔的体系发展。盖伦的“三灵气”说有很多并无根据的臆测成分,包含了不少谬误,但总算是最早的对人体生理的比较完整的看法。他在欧洲曾长期据有统治地位,直至17世纪血液循环说确立之后才为人们多抛弃。
罗马实用技术
农业技术
罗马监察官加图(Cato,前234-149)著有《论农业》一书,这是一部向奴隶主讲述农庄经营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一些农业生产经验和农学知识,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农学著作。
古罗马人已使用牛耕,农具有铁制的锄、锹、镰等,为了保持地力,人们已经开始实行“二圃制”,即把耕地分为两部分,每年轮流耕种其他的一部

分,其余一部分休耕养地。
这时意大利半岛上相继出现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农庄、果园和牧场。这时农具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使用一种带有轮子的铁犁,耕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还有一种收割谷物的机具,在那时也是相当先进的农具。
罗马实用技术
手工业技术
古罗马的手工业相当发达,冶金、制陶、制革、木工等在罗马城帮时期就有相当的基础。意大利半岛和其他许多地区的城市成了著名的手工业中心,意大利半岛以青铜铸造、制陶、毛纺织、玻璃制造业二闻名。
罗马实用技术科学家----赫伦
亚历山大城的赫伦(Heron,公元一世纪)。他写过不少著作,也有许多发明创造。他曾制造过比较复杂的滑轮系统、双缸单程鼓风机、记里程器、虹吸管、测量用的照准仪等许多发明创造。他所制成的蒸汽反冲球是一个空心金属球,两侧各有一细管通球内,将水蒸汽经此管通入球内时,水蒸汽从球上另外两细管依切线方向冲出,由于反冲作用,金属球可以高速转动。
赫伦在数学方面写过一本部关于《几何原本》的评注,证明归一些新的定理,在面积的公式中得出以三角形三边之长球三角形面积的公式,S= s(s-a)(s-b)(s-c)(a、b、c为三边之长,s为周长一半)。他还有一部名为《测地术》的著作,它以后的数百年间一直指导人们进行大地测量。
罗马实用技术---建 筑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著名的建筑师维特鲁维奥(Vitruvius),他著有一部10卷本的《论建筑》,书中提到了一系列建筑问题,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该书被称为建筑学上的百科全书,对欧洲的建筑学有深刻的影响,维特鲁维奥也因此被称为建筑学的鼻祖。。
古罗马建筑——罗马斗兽场
建于公元70-80年的罗马大角斗场可能是古罗马最大的建筑物,这是古罗马贵族以驱驶奴隶同猛兽搏斗或人与人搏斗取乐之用的。
这座建筑用不同的石料砌筑而成,平面为椭圆性,长径约为188米,短径为156米,四周为看台,外墙稿48.5米,可容纳观众5-8万。
古罗马建筑——万神庙
古罗马建筑——君斯坦丁凯旋门
建于公元312—31年,是为庆祝君斯坦丁皇帝最后战胜马森齐奥所建,是罗马凯旋门中最大最复杂的一座。
古罗马建筑——高架引水渠
罗马最早的供水渠道是约公元前312年修建的阿庇水渠,长16千米左右。
此图为位于西班牙境内的由古罗马人在公元前98-17年修建的高架引水渠,采用双层拱洞结构,全部用粗花岗岩干砌而成。

古罗马建筑——高架引水渠
图为古罗马人公元23年建造的尼姆高架水渠,用于向法国南部的尼姆城供水。
儒略

历的诞生
儒略历是由罗马独裁者朱利亚?恺撒采纳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计算的历法,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执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 《儒略历》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是一部纯粹的阳历。它将全年分为12个月,单数月是大月,长31日,双月是小月,长为30日,只有2月平年是29日,闰年30日。全年平年365日,每四年一闰,闰年366日,每年平均长度是365.25日。
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迟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
格里高利历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将4年置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从而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闰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





基督教的创立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基督教的经典是《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其中《旧约全书》就是犹太的圣经,是基督教从犹太教中继承下来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圣经》逐步取代了科学。古罗马后期,统治阶层都相信神学和《圣经》,对科学一点热情也没有。基督耶稣完全统治了古罗马后期人们的精神,人们只要皈依了基督教,认真读《圣经》,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人对自然的深入研究都被看成是没有必要的,人们只要把一切困难问题都留给上帝去解决就行了。
古罗马技术的衰落
公元476年,西罗马瓦解。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度统一了古罗马帝国。当时基督教已经成为拜
占庭的国教。教会视古希腊文化为异端学说,查士
丁尼为了讨好教会,下令关闭了雅典所有的学校,
包括柏拉图学园。持续了九百多年的希腊学术研究
机构被毁灭掉。此后的500多年里,欧洲没有一所
学校。
古罗马技术的衰落
古罗马技术的衰落
古罗马帝国在政治上、军事上曾经是强大的,它雄踞西方,称霸一时,靠武装力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但罗马帝国的统治阶层中少有较高文化水平的人,他们在掌握权利之后目空一切,把权利看成是至高无上的,追求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对不能马上就为他们带来现实利益的

理论自然科学采取轻蔑的态度,对古希腊保存下来的珍贵资料不知爱护,而是进行野蛮的破坏,甚至把有价值的科学手稿付之一炬,这就使理论自然科学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罗马统治者根本不懂得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为了眼前的利益,只注重短期技术成果,而不顾长远的科学发展,这就使古罗马科学日趋衰落。他们又以基督教为国教,实行思想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古希腊事情那种活跃的学术气氛不复存在,新鲜的思想也难露头角了。古罗马的衰败是奴隶制在欧洲的衰败,起义的奴隶与外族人一起彻底摧毁腐朽了的罗马是历史的必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