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二十八)颈部局解

局部解剖学(二十八)颈部局解
局部解剖学(二十八)颈部局解

(二十八)颈部局解

问:试述颈前三角的境界和分区,各三角区的主要结构?(中大02)

颈前区:内侧界为颈前正中线,上界为下颌骨下缘,外侧界即胸锁乳突肌前缘。颈前区又以舌骨为标志,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前者包括颏下三角和左、右下颌下三角;后者包括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1.颈部的层次结构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颈部皮肤较薄,移动度较大,皮纹横向,手术时常作横切口,以利愈合且美观。

(二)浅筋膜

浅筋膜 superficial fascia含有脂肪,在颈前外侧部脂肪层的深面,有一菲薄的皮肌,称颈阔肌platysma。该肌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越过锁骨斜向上内方;其前部纤维附于下颌骨下缘,后部纤维附于腮腺咬肌筋膜,并移行于降下唇肌和笑肌。肌三角内侧部和枕三角上部未被此肌覆盖。颈阔肌深面有浅静脉和浅神经。

1.浅静脉颈部浅静脉无动脉伴行,主要有如下两条。

(l)颈前静脉anterior jugular vein:沿颈前正中线两侧下行,至胸锁乳突肌下份前缘处,穿入胸骨上间隙,经该肌深面汇入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少数汇入头静脉。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上间隙内的吻合支,称颈静脉弓 jugular venous arch,横行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胸骨上间隙内。颈前静脉有时仅一条,位居中线,称颈前正中静脉。

(2)颈外静脉external jugular vein:由下颌后静脉后支和耳后静脉、枕静脉等在下颌角附近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垂直下行;在锁骨上缘中点上方约2-5cm处穿深筋膜,约2/3汇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1/3汇入颈内静脉。该静脉末端虽有一对瓣膜,但不能阻止血液逆流;当上腔静脉血回心受阻时,可致颈外静脉曲张。颈外静脉穿深筋膜处,两者彼此紧密愈着,当静脉壁受伤破裂时,管腔不易闭合,可致气体栓塞。

2.浅神经主要有颈丛皮支和面神经颈支分布。

(1)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神经点),有4条皮神经浅出。此点是颈丛皮支阻滞麻醉穿刺处。

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l nerve(C2、3)勾绕副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行向后上,分布于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肤。

耳大神经greater auricular nerve(C2、3)为颈丛皮支中最大的分支,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伴颈外静脉上行,分布于耳廓及腮腺区皮肤。

颈横神经 transverse nerve of neck(C2、3)横行向前,越过胸锁乳突肌中份,穿颈阔肌后,分布于颈前区皮肤。

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nerves(C3、4)分为3支,在锁骨上缘处浅出,越过锁骨,分布于颈前外侧部、胸上部(第2肋以上)及肩部等处的皮肤。

(2)面神经颈支cervical branch of facial nerve:自腮腺下端穿出,入颈阔肌深面,行向前下方,支配颈阔肌运动。行腮腺手术时,可作为追踪面神经的标志。

二、颈筋膜及筋膜间隙

(一)颈筋膜

颈筋膜cervical fascia即颈深筋膜,位于浅筋膜和颈阔肌的深面,围绕颈、项部诸肌和器官,并在血管和神经周围形成筋膜鞘及筋膜间隙。颈筋膜可分为浅、中、深三层。

1.浅层superfcial layer又名封套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向两侧包绕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形成两肌的鞘;向后附着于项韧带及第7颈椎棘突,向前在正中线两侧彼此延续;向上附着于颈上界的骨面;向下附着于颈、胸交界处的骨面。因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封套结构。颈筋膜浅层在下颌下三角和腮腺区分为两层,分别包绕下颌下腺和腮腺,形成两腺的筋膜鞘。此二鞘被茎突下颌韧带所分隔。

2.气管前层pretracheal layer即颈筋膜中层,又称气管前筋膜或内脏筋膜。紧贴在舌骨下肌群的后面,经甲状腺及其血管、气管颈部及颈动脉鞘的前方(后上部覆盖颊肌、咽缩肌者称为颊咽筋膜);两侧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与颈筋膜浅层相连;上方附于舌骨,下方续于纤维心包。此筋膜于甲状腺侧叶的后外方分为前、后两层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在甲状腺与气管、食管上端邻接处,腺鞘后层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

3.椎前层prevertebral layer即颈筋膜深层,又称椎前筋膜。此层位于椎前肌及斜角肌前面,上起自颅底,下续前纵韧带及胸内筋膜。颈交感干、膈神经、臂丛及锁骨下动脉等结构行经其后方。该筋膜向下外方包绕腋血管及臂丛形成腋鞘,又称颈腋管。

4.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是颈筋膜在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周围形成的筋膜鞘。上起自颅底,下续连纵隔。鞘内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

(二)筋膜间隙

l.胸骨上间隙suprasternal space是颈筋膜浅层在距胸骨柄上缘3~4cm处分为前、后两层,分别附着于胸骨柄的前、后缘所形成的筋膜间隙,内有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颈前静脉下段、颈静脉弓、淋巴结和脂肪组织等。

2.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小儿有胸腺上部。此间隙感染、出血或气肿时可蔓延至上纵隔。

问:气管前间隙的构成和其中的结构?(南医2004)

3.咽后间隙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其外侧为颈动脉鞘;其位于咽壁侧方的部分,称为咽旁间隙,内有淋巴结及疏松结缔组织。

4.椎前间隙prevertebral space位于脊柱颈部与椎前筋膜之间。颈椎结核脓肿多积于此间隙,向两侧可至颈外侧区,并经腋鞘扩散至腋窝,溃破后,经咽后间隙向下至后纵隔。

2.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及内容

舌骨上区为颈前区舌骨上方的区域,包括两侧的下颌下三角和单一的颏下三角。

(一)下颌下三角

1.境界下颌下三角 submandibular triangle位于下颌骨体下缘与二腹肌前、后腹之间,又名二腹肌三角 digastric triangle。此三角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由浅入深依次为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和咽中缩肌。

2.内容主要有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l)下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位于颈筋膜浅层所形成的筋膜鞘内。此腺形状不规则,可分为较大的浅部和较小的深部;浅部位于下颌舌骨肌浅面,绕该肌后缘伸向前内与深部相延续。下颌下腺管 submandibular duct由深部的前端发出,经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开口于口底粘膜的舌下阜。

(2)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动脉平舌骨大角起自颈外动脉,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沿下颌下腺深面的沟内前行,绕下颌骨下缘入面部。舌下神经位于下颌下腺的内下方,它与二腹肌中间键之间有舌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舌神经从下颌下三角后部达下颌下腺上内侧,经下颌骨内面与舌骨舌肌之间前行入舌。下颌下神经节 submandibular ganglion上方连于舌神经,向下发分支至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分布在下颌下腺周围,约4-6个。

1.内容①下颌下腺及包被它的筋膜囊——下颌下腺囊;②舌动脉;③舌下神经;④舌神经;⑤面动脉。另外还有舌静脉及面静脉等结构。

2.两块重要肌肉浅层的下颌舌骨肌,深层的舌骨舌肌,以这两块肌肉为标志,辨认下述结构:

(1)下颌舌骨肌浅面有下颌下腺的浅份,颏下动脉及支配下颌舌骨肌的神经、颏下淋巴结。

(2)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的间隙是各重要结构进入口底的门户。在此间隙内(舌骨舌肌浅面)自下向上安排有舌下神经、下颌下腺的深份及下颌下腺导管、舌神经及其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

舌动脉行经舌骨舌肌深面至舌。注意舌静脉的回流有两条途径:一与舌下神经伴行回流至面静脉或舌静脉干至颈内静脉;另一途径则与舌动脉伴行,最终回流至颈内静脉。

舌骨下区为颈前区舌骨下方的区域,包括颈动脉三角和肌三角。

(二)颈动脉三角

1.境界颈动脉三角carotid triangie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2.内容三角内有颈总动脉及其分支、颈内静脉及其属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膈神经和颈深淋巴结等。

(l)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位于颈内静脉内侧,平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始部膨大处为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窦壁上有压力感受器;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有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是化学感受器。二者有调节血压和呼吸的作用。

(2)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平甲状软骨上缘起自颈总动脉,沿颈内动脉前内方垂直上行。在甲状软骨上缘至舌骨大角间,依次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及面动脉;近二腹肌后腹下缘处向后上发出枕动脉;自颈外动脉起端的内侧发出咽升动脉,行向上方。

(3)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自颈外动脉的后外方行至其后方,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至下颌后窝,经颈动脉管入颅中窝。该动脉在颈部无分支。

(4)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位于颈总动脉外侧,大部分为胸锁乳突肌所掩盖。其属支自上至下依次为面静脉、舌静脉和甲状腺上、中静脉。位于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交角处的淋巴结,称为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jugulodigastric lymph node,收纳舌根部的淋巴,又名舌主淋巴结。

(5)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经二腹肌后腹深面进人三角,呈弓形越过颈内、外动脉浅面,再经二腹肌后腹前端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在舌下神经弓形部向下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上根,沿颈总动脉浅面下降,参与颈袢(颈袢下根来自第2、3颈神经)组成。

(6)迷走神经vagus nerve:行于颈动脉鞘内,位于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在颈动脉三角内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心支。前者在颈内、外动脉的内侧与咽中缩肌之间分为内、外支;内支弯向前下,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司声门裂以上喉粘膜的感觉;外支沿咽下缩肌表面下降,支配该肌和环甲肌。心支沿颈总动脉表面下降入胸腔,参与心丛的组成。

(7)副神经accessory nerve:经二腹肌后腹深面入颈动脉三角的后上角,越过颈内静脉浅面(或深面)行向后外,至胸锁乳突肌深面发肌支支配该肌,本干至颈后三角。

(8)二腹肌后腹posterior belly of digastric:是颈动脉三角与下颌下三角的分界,也是颌面部与颈部手术的重要标志。其浅面有耳大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面神经颈支;深面有颈内动、静脉和颈外动脉、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颈交感干;肌的上缘有耳后动脉、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等;下缘有枕动脉和舌下神经。

颈动脉三角

1.内容①颈总动脉: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为颈内、外动脉,有些尸体该动脉的分叉点可高达舌骨或舌骨以上;②颈外动脉:大部分分支在此三角内分出,如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咽升动脉;③迷走神经,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同包于颈动脉鞘内;④迷走神经的分支:喉上神经分布喉的环甲肌和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喉上神经分支;喉内支、喉外支);⑤舌下神经;

⑥面总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中静脉;⑦颈交感干;⑧颈深淋巴结。

此三角的特点是局部位置浅表,三角内结构较多,且无深层肌肉覆盖。

2.两个重要标志甲状软骨上缘及二腹肌后腹。

在辨认或寻找颈动脉三角内的结构时,可抓住这两个标志以确定三角内的主要结构。

(1)甲状软骨上缘一般教科书多以此作为确定颈总动脉分叉点的标志。但在尸体解剖中发现颈总动脉的分叉点有时高于甲状软骨上缘,甚至可高达舌骨或舌骨以上水平。

(2)二腹肌后腹二腹肌后腹的起点为胸锁乳突肌和乳突遮盖。它的上缘为下颌下腺掩复。它的浅面除面总静脉的属支和耳大神经外,并无其他重要结构跨过。但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及深面是一个关键线。所有位于颈动脉三角内与面部及颅内相通的结构皆由此通过:它们是三大血管——颈内动脉、颈内静脉、颈外动脉,末三条脑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颈部交感干:现分述如下:

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在颈部并无分支。颈内静脉在颈部的属支主要由颈外动脉各分支的伴行静脉所组成。颈总动脉,颈内动、静脉在颈部由颈动脉鞘包绕。它们向上行经二腹肌后腹的深面出颈动脉三角。在此三角内的重要动脉分支是颈外动脉的分支。这些分支主要分布于颈前区和面部,因此颈外动脉是颈前区和面部的动脉主干。它的分支除两个终末支由面部分出外(上颌动脉、颞浅动脉),其他分支几乎皆可以二腹肌后腹为标志寻找,如舌动脉:在二腹肌后腹下缘处从颈外动脉分出,绎二腹肌后腹的深面行向前上,进入二腹肌三角,分布于舌。面动脉:出现于二腹肌后腹上缘。它的起点则位于后腹的深面。此动脉与下颌下腺位置关系极为密切,行径呈“S”形弯曲,经二腹肌三角到达面部。根据国人尸体解剖的统计,上述分支并不总是分别起自颈外动脉,有时面动脉与舌动脉可合干;舌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合干。检查一下你所解剖的尸体是否有这样情况。

末三条脑神经与颈内静脉、颈内动脉均经二腹肌后腹的深面进入颈动脉三角。副神经:一般自颈内动、静脉之间穿出并转向外侧,行向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并支配该肌。有时副神经

可行于颈内静脉的深面。迷走神经:在二腹肌后腹下缘,于颈内动、静脉之间的后方直向下行,它们被包于颈动脉鞘内。舌下神经:在颈内动、静脉之间,位于副神经的内侧。沿二腹肌后腹下缘弓曲向前内方行走。该神经位置较浅表,行经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舌动脉的浅面。在舌骨大角处,经二腹肌中间腱的深面进入二腹肌三角:在颈动脉三角内仅发出一分支;舌下神经降支,沿颈内动脉前方下行,此支实为第一颈神经的分支,而被舌下神经所带出。在颈部与第二颈神经、第三颈神经的分支共同形成舌下神经袢.再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舌骨下肌群并非由脑神经——舌下神经的分支参与支配,这是假象.实际是肌节演化来的舌骨下肌群仍然由脊神经支配。交感干;位于颈椎横突尖端内侧.椎前肌前面,为椎前筋膜所围绕或位于该筋膜的深面。颈部交感干与迷走神经在形态上和位置上差别是明显的,前者主干细且有三至四个大小不均的神经节。交感干位于颈动脉鞘的后内方,椎前筋膜深面。当颈部手术不慎切断交感干或根据临床需要麻醉交感颈下神经节时,病人可出现霍纳综合征(Homer’s syndrome),即患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球内陷,面部潮红、无汗。

3.由颈动脉三角经肩胛舌骨肌上腹的深面入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的结构。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起点处,偶尔亦可直接起自颈总动脉的末端。喉上神经:是迷走神经的分支。斜向下、内行经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的深面,分为喉内支与喉外支,前者较粗,穿过甲状舌骨膜,支配声带以上喉的粘膜。后者较细,支配环甲肌。

3.甲状腺区的局部解剖(层次结构)

问:阐述甲状腺位置,毗邻及其血供?(华西2001)

甲状腺的位置、毗邻、甲状腺血管与神经的关系?(华西2004)

椎动脉,甲状腺上下动脉的来源?(南医2006)甲状腺的被膜?

问:甲状腺与气管切开的手术径路层次及小儿气管切开术应避免损伤的结构?(中大2006)

气管切开的手术径路层次: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

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在体表,上为环状软骨,两侧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尖向颈静脉切迹的三角,为气管切开的安全三角。

幼儿因其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等位于气管颈部下端前面,故在幼儿进行气管切开时应注意这一特点,应注意不宜低于第五气管软骨。

1)形态与被膜:甲状腺thyroid gland:腺体呈“H”形,分为左、右侧叶和连结两侧叶的峡部。据国人资料统计,峡部缺如者约占7%;有锥状叶者约占70%,且多连于左侧叶。

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又称甲状腺假被膜。甲状腺自身的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腺鞘与纤维囊之间为囊鞘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在甲状腺两侧叶内侧和峡部后面,假被膜增厚并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以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着,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于喉及气管壁上。因此,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为判断是否甲状腺肿大的依据之一。喉返神经常在甲状腺悬韧带的后面经过,因而在甲状腺切除术中处理悬韧带时,应注意保护喉返神经。

2)位置与毗邻:甲状腺位于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甲状腺的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前外侧,上极平甲状软骨中点、下极至第6气管软骨。甲状腺峡部位于第2-4气管软骨前方。

甲状腺前面: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内含颈阔肌,是皮肤切口深度的标志。颈前静脉及颈前皮神经。颈前静脉位于中线两侧或沿胸锁乳突肌前缘下行至胸骨柄上缘以上2-3厘米处,穿深筋膜进入胸骨上间隙内。在间隙内形成横的吻合弓,称颈静脉弓汇入颈外静脉。)、颈筋膜浅层(深筋膜)、舌骨下肌群和气管前筋膜。侧叶的后内侧与喉和气管、咽和食管以及喉返神经等相邻;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鞘内的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以及位于椎前筋膜深面的颈交感干相邻。当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压迫,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如向后外方压迫交感干时.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及眼球内陷等。

问:甲状腺手术入路经过哪些层次?这些层次有哪些形态特点?(复旦)如果甲状腺肿大能影响哪些局部器官? (复旦)

3)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神经:甲状腺上动脉 superior thyroid artery起自颈外动脉起始部的前面,伴喉上神经外支行向前下方,至侧叶上极附近分为前、后两支。前支沿侧叶前缘下行,分布于侧前面,并有分支沿甲状腺峡的上缘与对侧支吻合;后支沿侧叶后缘下行,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升支吻合。该动脉沿途的分支有胸锁乳突肌支、喉上动脉和环甲肌支。喉上动脉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穿甲状舌骨膜,分布于喉内。

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在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伴甲状腺上动脉行向前下方,在距侧叶上极约0.5-1cm处,与动脉分开,弯向内侧,发支支配环甲肌和咽下缩肌。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腺的上极进行,以免伤及喉上神经外支致声音低钝、呛咳等。

4)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甲状腺下动脉inferior thyroid artery起自锁骨下动脉的甲状颈干,沿前斜角肌内侧缘上行,至第6颈椎平面,在颈动脉鞘与椎血管之间弯向内下,近甲状腺侧叶下极再弯向上内,至侧叶后面分为上、下支,分布于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和食管等。

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是迷走神经的分支。左喉返神经勾绕主动脉弓,右喉返神经勾绕锁骨下动脉,两者均沿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上行,至咽下缩肌下缘、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称为喉下神经inferior larynyeal nerve;其运动支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感觉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左喉返神经行程较长,位置较深,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的后方;右喉返神经行程较短,位置较浅,多行于甲状腺下动脉前方。二者入喉前都经过环甲关节后方,故甲状软骨下角可作为寻找喉返神经的标志。喉返神经通常行经甲状腺腺鞘之外,多在甲状腺侧叶下极的后方与甲状腺下动脉有复杂的交叉关系。因此,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时,应远离甲状腺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以免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

(问: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为什么应紧贴腺的上极进行?而应远离甲状腺下极?)

5)甲状腺最下动脉arteria thyroidea ima:该动脉可起自头臂干、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或胸廓内动脉等。沿气管前方上升,达甲状腺峡,参与甲状腺动脉之间在腺内、外的吻合。其出现率约为10%。当低位气管切开或甲状腺手术时应加注意。

6)甲状腺的静脉:甲状腺的静脉变异较大,它们起自甲状腺浅面和气管前面的静脉丛,汇合成甲状腺上、中、下3对静脉。

甲状腺上静脉 superior thyroid vein与同名动脉伴行,汇入颈内静脉。

甲状腺中静脉 middle thyroid vein自甲状腺侧叶外侧缘穿出,横过颈总动脉前方,汇入颈内静脉。该静脉管径较粗,管壁较薄,多为1支,亦可为2-3支或缺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时,要仔细结扎此静脉,以免出血或气栓。

甲状腺下静脉 inferior thyroid vein自甲状腺侧叶下极穿出,经气管前下行,汇入头臂静脉。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前与峡部的属支吻合成甲状腺奇静脉丛。在峡下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止血。

问:甲状腺手术要结扎哪些血管?这些血管的局部位置在哪里?需要注意哪些神经?这些神经的局部位置在哪里?(复旦)

4.颈根部的解剖特点及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和内容

颈部可视为连结头与躯干、躯干与上肢的桥梁。脊柱的颈段是颈部的支持性结构。

颈根部结构的配布有如下特点:

(1)由头部下降入胸腔的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器官,如咽、食管、喉、气管等皆纵行于脊柱前方,其两侧为纵行排列的神经和大血管;由胸部和颈部到上肢的神经和往返的大血管,多为横行经过颈根部,如锁骨下动、静脉及臂丛。

(2)颈部运动灵活,加上发音、吞咽和呼吸等活动,增加了颈部各结构间的活动范围。与颈部运动及上述功能相适应,颈部肌肉数目多,大小不一,形态复杂,层次较多。其中前方的肌肉多为纵行且较细小,两侧、特别是后方的肌肉较多且粗大。这是由于头的重心位于寰枕关节前方所致。

(3)颈部的筋膜及蜂窝组织较发达,层次多;颈部器官皆有筋膜形成的鞘包绕。筋膜之间形成蜂窝组织间隙,蜂窝织炎可沿这些间隙蔓延到胸部和腋窝。颈部的神经和血管亦被筋膜所包绕,形成神经血管鞘。围绕静脉形成的静脉鞘,可借结缔组织与静脉壁紧密连结,因此,颈部静脉创伤时不易闭会,有引起空气栓塞的危险。

(4)颈部器官及血管在头颈运动时位置不固定。如头向一侧转动时,喉、气管及血管均向旋转侧移动,食管则移向旋转的对侧;头倾向一侧时,气管在中点处凸向对侧;头后仰时,颈部器官向上、向前凸出。在实施颈部手术时,应对上述情况有充分的了解。

(5)颈部的淋巴结较多,主要排列在血管和器官的周围,因而颈部癌肿沿淋巴扩散时,累及范围较为广泛。淋巴结的局部位置和引流范围具有诊断意义。

斜角肌间隙的构成:中、前斜角肌于第一肋之间的空隙。

斜角肌间隙的内容: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颈外侧区又称颈后三角。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锁骨中1/3上缘围成的三角区。该区被肩胛舌骨肌下腹分为枕三角和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一、枕三角

(一)境界

枕三角 occipital triangle又称肩胛舌骨肌斜方肌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围成。其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和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及其覆盖下的头夹肌、肩胛提肌和中、后斜角肌等。

(二)内容

1.副神经accessory nerve自颈静脉孔出颅后,经二腹肌后腹深面,颈内静脉前外侧,在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穿,并发肌支支配该肌。本干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l/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有枕小神经勾绕,是确定副神经的标志。在枕三角内,副神经沿肩胛提肌表面,斜过三角中份,在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界处进入该肌深面,并支配该肌。

2.颈丛和臂丛分支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穿颈筋膜浅层,分布于头、颈、胸前上部及肩上部的皮肤。枕三角内有支配肩胛提肌、斜方肌和椎前肌的颈丛肌支。臂丛分支有支配菱形肌的肩胛背神经,支配冈上、下肌的肩胛上神经,以及入腋区支配前锯肌的胸长神经等。

二、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一)境界

肩胛舌骨肌锁骨三角 omoclavicular triangle又称锁骨上三角。位于锁骨上缘中 1/3上方,在体表呈明显凹陷,故又称锁骨上大窝。该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和锁骨围成。其浅面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及位于其中的锁骨上神经、颈外静脉末段、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其深面为斜角肌下份及椎前筋膜。

(二)内容

1.锁骨下静脉及静脉角锁骨下静脉在第1肋外缘处由腋静脉延续而成。在该三角内位于锁骨下动脉第三段的前下方,在前斜角肌内侧与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二者之间向上外开放的角,称为静脉角。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2.锁骨下动脉位于三角内的是该动脉第三段,经斜角肌间隙进入三角并走向腋窝;其下方为第1肋,后上方有臂丛诸干,前下方为锁骨下静脉。锁骨下动脉在三角内的直接和间接的分支有:肩胛背动脉、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分别至斜方肌深面和肩胛区。

3.臂丛brachial plexus由第 5- 8颈神经前支和第 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纤维组成,经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后上方进入此三角。第5、6颈神经前支合成上干,第7颈神经前支延续为中干,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合成下干。各干均分为前、后两股,经锁骨中份的后下方进入腋窝,合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在锁骨中点上方,为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处。臂丛锁骨上部发出肩胛背神经、锁骨下肌神经和胸长神经等分支。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均由椎前筋膜形成的筋膜鞘包绕,续于腋鞘。

结构,如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喉返神经及交感干等。外侧份的结构主要是横行的结构,斜向外下,是往来于胸、颈、上肢之间的神经及血管。现以前斜角肌为标志辨认颈根部主要结构的安排。(就已学习的局部解剖学知识,你如何确定前斜角肌?该肌与哪些结构相毗邻?复旦)

即椎动脉三角内的结构,其内容为:

1.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及其分支——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等。锁骨下动脉弓凸向上,行于胸膜顶的前方。椎动脉纵行向上穿过第六颈椎至第一颈椎的横突孔。继入颅腔参与组成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甲状颈干的本干较短,分为若干支,其中甲状腺下动脉上行至第六颈椎横突下方,弓曲向内行于颈总动脉深面,转而向下分支,分布到甲状腺侧叶下端后面。其他分支如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横行分布至上肢带有关的肌肉。胸廓内动脉行向下,分布于胸前壁。

2.迷走神经原位于颈总动脉后外侧,该神经向下行于胸膜顶的前内侧,在右侧继续向下行于右锁骨下动脉与右头臂静脉之间进入胸腔,左侧迷走神经则行于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及左头臂静脉后方进入胸腔。其分支喉返神经则更靠近内侧,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

3.交感干位于第五层颈筋膜的深面,颈椎横突的前方。因胸部脊柱向后凸,交感干也随而转向后,紧贴肋颈。颈部位于胸膜顶的后方。颈根部的交感神经节变异较多。颈中神经节位于第六颈椎横突前方,甲状腺下动脉附近。有时颈下神经节位于椎动脉的深面,常可与第一胸神经节合成星状神经节,其位置较深且低。在椎动脉起始处的前方,常可发现有明显的神经节,称为颈中间神经节。因此颈部的交感干神经节可以是三个(颈上,中、下神经节),有时也可出现四个(颈上,中、中间、下神经节)。

(二)前斜角肌前面的结构

1.前斜角肌上部的前方有颈动脉鞘。鞘内包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自该肌外侧转自其前面的是膈神经,位于颈部第五层筋膜(椎前筋膜)的深面。甲状颈干的分支颈横动脉横过前斜角肌的前面。

2.前斜角肌止点处的前方有锁骨下静脉。该静脉不与同名动脉伴行,中间夹有前斜角肌。锁骨下静脉的位置较低。一般不超过锁骨,它与颈内静脉在紧邻前斜角肌内侧缘处合成颈静脉角。胸导管开口于左静脉角。

(三)前斜角肌后面的结构(斜角肌间隙)

1.胸膜顶必须记住由于肋骨向前下倾斜,所以胸膜顶向上超过锁骨而伸入颈根部。在此部位胸膜顶位于前、中、后斜角肌所构成的“三角尖帽”的保护之下。换言之,这三块肌肉从前、外,后及上方保护胸膜顶。紧贴着胸膜顶尚有较致密的筋膜支持和保护,称为席氏筋膜(Sibson’s faccia)。穿过斜角肌间隙的结构,及纵行于前斜角肌内侧的结构均与胸膜顶有着重要的联属。在颈部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勿伤及胸膜顶,否则将造成病人气胸。

(胸膜顶的前方有哪些神经、血管与其毗邻?复旦)

2.锁骨下动脉第二段越过胸膜顶的前方。

3.臂丛穿过斜角肌间隙。臂丛各根与胸膜顶及锁骨下动脉的联属不同,颈5、6、7神经根位于锁骨下动脉上后方。颈8、胸l的神经根则位于锁骨下动脉及胸膜顶的后方。(四)前斜角肌外侧的结构

是横行向外下分布到上肢的结构:锁骨下动、静脉,臂丛及颈横动脉。组成臂丛的五个根先合成三个干。上、中干位于锁骨下动脉第三段的上外方,下干则位于动脉的后方。它们均走向腋腔的尖(锁骨、第一肋骨及肩胛骨围成),继而进入腋腔。

问:气管切开的层次及须注意的结构?(中大2000)

答:气管切开的层次: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颈静脉弓、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气管前间隙。第2-4气管软骨前方有甲状腺峡,峡的下方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和可能存在的甲状腺最下动脉。

气管后方为食管,两侧为甲状腺侧叶,二者之间的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神经,其后外侧为颈动脉鞘和颈交感干等。气管切开时应熟悉上述结构。

在体表,上为环状软骨,两侧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尖向颈静脉切迹的三角,为气管切开的安全三角。幼儿因其胸腺和头臂静脉位于气管颈部下端前面,故在幼儿进行气管切开时应注意不宜低于第五气管软骨,以免伤及上述结构。

头转向一侧时,气管亦转向同侧,而食管却移向对侧。常规施行气管切开术时,常在肩后垫一软枕,严格使头保持正中位,并尽量后仰,使气管接近体表,以利于手术进行。

局部解剖学实验方案

局部解剖学实验总结周振东 经过一个学期的局解实验课学习,以下是我对每次实验课的总结 第一次实验课主要是腋窝的解剖。 1. 解剖浅层找到肋间臂神经 剔除浅筋膜和腋筋膜后。 。 从喙突向下修洁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2)在喙肱肌内部剖出肌皮神经、正中神经;3)再循正中神经向上找出位于其二根之间的腋动脉;4)剖出位于腋动静脉之间较粗的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及位于腋静脉内侧的臂内侧皮神经;5)观察腋动脉的分段,剖出各段的分支;6)在腋动脉的后方,找出桡神经。 (5)解剖腋窝后壁穿三边空、四边孔的结构:剖出穿三边空的旋肩胛动脉和传四边孔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 (6)解剖胸背神经,肩胛下神经上支和下支,位于腋中线附近的胸长神经。 (二)臂、肘、前臂前区,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 Ⅰ臂、肘、前臂前区. 1.解剖浅层结构: (1)寻认头静脉及前臂外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前臂内侧皮神经。 (2)寻找臂内侧皮神经、肘正中静脉、肘淋巴结。 2.臂部剔除浅筋膜和深筋膜: 3观察肱二头肌内、外侧沟及有关的血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肱动脉及桡神经,观察它们的走行、分布范围。 4解剖肘窝: (1)清理肘窝的边界:观察肘窝的境界,显露肘窝的内容。 (2)解剖肘窝内的结构:修洁肱二头肌腱,在其内侧剖出和修洁肱动脉的末端至分为桡、尺动脉,在肱动脉的内侧修洁正中神经。 5解剖前臂前肌群、血管和神经: (1)观察前臂肌前群浅层。 (2)剖查桡血管神经束:将肱桡肌拉向外侧,修洁桡动脉和桡神经前支,并寻找其分支。 (3)剖查尺血管神经束:将尺侧腕屈肌拉向外侧,找出尺神经和尺动脉,并寻找其分支。 (4)剖查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两头之间找出已剖出的正中神经,观察其分支分布。 (5)剖查前臂肌前群深层。 6 剖出骨间总动脉、骨间前动脉、骨间后动脉和前臂屈肌后间隙。 Ⅱ肩胛区,臂、肘、前臂后区 1. 解剖浅筋膜及浅筋膜内的结构:找出臂外侧皮神经、臂后皮神经、贵要静脉、头静

局解颈部测试题

局解颈部测试题(一)名词解释 神经点 腋鞘 囊鞘间隙 斜角肌间隙 Virchow淋巴结 (二)选择题 型题] [A 1 1.颈前区是指: A.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部分 B.两侧斜方肌前缘之间的部分 C.两侧斜方肌前缘之间和脊柱颈部前方的部分 D.两侧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部分 E.一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与颈前正中线之间的部分2.关于颈丛皮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枕小神经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伴颈外静脉上行 B.耳大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 C.颈横神经横越胸锁乳突肌中份分布于颈前区 D.锁骨上神经以2终支越过锁骨 E.锁骨上神经分为3支穿过锁骨深面 3.关于气管前间隙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位于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深层之间 B.位于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 C.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 D.位于气管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 E.此间隙与椎前间隙相交通 4.椎前筋膜与脊柱颈部之间的间隙为:

A.咽后间隙 B.椎前间隙 C.气管前间隙 D.椎后间隙 E.颊咽间隙 5.包裹下颌下腺和腮腺的筋膜为: A.颈浅筋膜 B.颈深筋膜浅层 C.颈深筋膜中层 D.椎前筋膜 E.颊咽筋膜 6.关于气管前筋膜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紧贴在舌骨下肌群前面 B.行于甲状腺、气管颈部的后面 C.上方附于下颌骨下缘 D.下方附于胸骨柄上缘和锁骨上缘 E.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 7.咽旁间隙与以下哪个间隙相连通? A.锁骨上间隙 B.胸骨上间隙 C.气管前间隙 D.咽后间隙 E.椎前间隙 8.下颌下三角的内容主要有: A.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B.下颌下腺和舌咽神经 C.下颌下腺、面动脉、舌下神经和舌神经 D.下颌下腺、舌动脉和下牙槽神经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胸部参考答案汇总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 第一章胸部 一、选择题 A 型题: 1-5 E A A D D 6-10 D D A E B 11-15 D D D C B 16-20 D B E A C 21-25 E E C D C 26-30 B D E C E 31-35 C A C A D 36-40 B C C A C 41-45 C C D C E 46-48 B D D B 型题: 49-50 B A 51-55 A D C A B 56-60 E C D D C 61-65 B A A E D 66-70 B E E D C 71-75 B A B C A 76-77 D E C 型题: 78-80 A B D 81-85 A A C D A 86-90 C C A D D 91-95 A B C D B 96-100 A C A B D X 型题:

101-105 ABCE ACD ABCD ABDE CD 106-110 ACDE BDE ABCDE ACDE ABCE 111-115 ABC ABCDE ABE BDE CE 116-120 ADE ACE BC AB ABCD 121-125 ABC BCDE ABCD AC DE 126-130 BD AB ABCDE BC AD 131-133 BCDE ACE ABCDE 注:第 123题 C 选择项“弓”去掉。 二、填空题 1.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肋骨、胸内筋膜、壁胸膜 2.肋弓、剑胸结合 3.乳房、胸肌筋膜、乳房悬韧带 4.胸肌淋巴结、中央淋巴结、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对侧乳房淋巴管、腹前外侧壁上部的淋巴管、膈下间隙、肝、胸肌间淋巴结、尖淋巴结。 5.胸长神经、前锯肌、翼状肩;胸背神经、背阔肌 6.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胸膜隐窝、肋胸膜、膈胸膜、肋膈隐窝 7.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上叶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

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指导

. 解剖操作简介 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个局部层次结构及各器官之间的位置与毗邻关系的科学。它是临床医学课程尤其是外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局部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与系统解剖学不同,系统解剖学是通过理论大课的讲授和实验小课的示教见习进行学习;而局部解剖学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大量的实地解剖操作和少量的阶段总结性大课进行学习的。因此,实地解剖操作学习局部解剖学的主要方法,是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通过解剖、观察和辨认,不仅能巩固已获得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而且将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各器官之间的毗邻关系,为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实践,在实地解剖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尸体标本,在教员指导下,严格按照解剖操作步骤和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解剖,细心观察和辨认各层次结构,并作阶段性的归纳总结,真正按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掌握局部解剖学知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地解剖操作,在解剖尸体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解剖操作的方法和要求。 一、解剖操作前准备 1、每次课前应预习《局部解剖学》和《局部操作指导》,明确本次课的目的要求、解剖部位的层次结构和毗邻关系以及操作步骤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第一次进实验室前学员要进行分组,每个实验室分成若干个组,每组分成4个小组解剖1具标本,每个小组由3~5名学员组成。 3、小组成员要进行分工,要安排主刀、助手、阅读教材和指导者。每个角色要定期交换,使每个学员都有解剖操作的机会。 4、准备好各种操作器械,如刀、镊、止血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等。 5、放置好尸体的位置。 二、常用的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在实地解剖过程中,常用的器械有刀、剪、镊、止血钳和组织钳,此外还有咬骨钳、肋骨剪、锯子、骨凿和锤子等。 1、刀有解剖刀和手术刀两种,现一般使用手术刀。通常用于切开皮肤、翻起皮瓣以及切割各种组织。持刀的方式有执笔式持刀法和指压式持刀法之分。前者与持钢笔的姿势相同,解剖操作时多用此法。后者则将刀柄握于拇指与中指、环指及小指之间,食指压在刀背上,此法除用于作较长的皮肤切口外,一般均不采用。 2、止血钳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止血钳,其用途亦不尽相同,一般用于钳夹各种组织,亦可借助止血钳分离各种组织结构。持止血钳的方法是将止血钳柄套在拇指和环指上,食指紧贴于止血钳背,起导向和稳定作用。 3、镊含有各种不同形式的镊,用于固定各种组织器官,以免滑动,便于解剖。亦可借助镊剥除各种组织。除固定皮肤采用有齿镊外,固定其它各种组织器官均宜用无齿镊。持镊法与握笔姿势相同。 除上述常用的解剖器械外,还有剪、组织钳、咬骨钳和肋骨剪等器械,将在使用时逐一介

局部解剖学;三角区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三角区;临床应用 在人体内有许多三角区,它们是局部解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有的三角区是手术中寻找血管的标志,有的是穿刺部位,有的用作鉴别疾病,有的为危险区等。因此掌握三角区对系统学习局部解剖学,指导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头部三角 (1)危险三角为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面静脉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经面深静脉、翼丛等与海绵窦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常无静脉瓣,当面部感染引起疖、痈时,可经上述途径至海绵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脑膜炎等,故该处感染应避免挤压。 (2)磨牙后三角由下颌骨内斜线和外斜线向上延伸相交而成。其基底部是最后磨牙的远中面,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3)颊脂体三角位于颊粘膜下,底位于颊部,尖端靠近翼下颌韧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亦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4)外耳道上三角(Macewen三角)位于外耳道上棘(Henle棘)的后方。上界为颧突后根的水平延长线(颞线),前界是骨性外耳道后缘的切线,后下界为自颧突后根的延长线引至外耳道下缘之斜线。乳突凿开术时应以此三角和Henle棘为标志,开放鼓窦和乳突小房。但应注意勿向上误入颅中窝或伤及硬脑膜,向后易伤及乙状窦。 (5)脑桥小脑三角脑桥臂、延髓与小脑交界的三角形区域。前庭蜗神经根和面神经根恰连于此,在其上方有三叉神经根,下方与舌咽神经根和迷走神经根邻近,后方为小脑。因此,当此处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脑桥小脑角综合征。最常见的是听神经瘤和蛛网膜炎等,随着病灶的扩大逐渐影响周围结构,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此三角的血管、神经走行较为复杂,在其内手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上述结构[13]。 2 颈部三角 (1)颏下三角为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此区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为颏下恶性肿瘤、颏下区结节性筋膜炎的好发处[1]。 (2)下颌下三角(二腹肌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体下缘围成,内有下颌下腺、面动脉、舌动脉、舌神经、舌下神经和下颌下神经节以及4~6个下颌下淋巴结。为颌下腺炎、颌下淋巴结炎的病变处。此区手术要保护舌神经、舌下神经以及下颌下神经节,以免引起舌前2/3感觉障碍、舌肌瘫痪和唾液分泌障碍。 (3)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内有颈内静脉及属支、颈总动脉及分支、舌下神经及降支、迷走神经及分支、副神经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由于颈总动脉位置表浅、在活体可摸到其搏动。当头面部出血时,可在平环状软骨高度向后内将颈总动脉压向第六颈椎的颈动脉结节进行止血。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低血压、哮喘等病时,应向深部触压颈总动脉,避开颈总动脉直刺。 1/4 (4)肌三角位于颈前正中线、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三角内有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颈部和食管颈部等器官。当甲状腺肿大时,如向后内侧压迫喉、气管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若向后外方压迫颈交感干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在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极,靠近颈动脉鞘处结扎,以免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而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应紧贴甲状腺上极,以免损伤喉上神经外支而出现声音低钝或呛咳等。部份病人在行低位气管切开或甲状腺手术时,还要注意勿伤甲状腺最下动脉。此外甲状腺手术时,还应尽量保留甲状旁腺,以免引起钙、磷代谢紊乱。(5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

头颈部局部解剖-名词解释

(一)头部 1.帽状腱膜: 前连额枕肌的额腹,后连该肌的枕腹,两侧渐变薄,与颞筋膜浅层相移行。颅顶外伤若伤及帽状腱膜,因受额腹和枕腹的牵拉而伤口裂开,尤以横行创伤为甚,可导致大面积的头皮撕裂。 2.头皮: 通过浅筋膜的纤维束与皮肤紧密相连,临床上通常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这三层结构称为头皮。 3.颞间隙: →是介于颞筋膜与颞窝骨膜之间的间隙,分浅深两部 浅部位于颧弓上,颞筋膜浅深两层间,①容:颞中血管; 深部位于颞筋膜深层与骨膜间,①容:颞肌、颞深前、后血管和神经。 ②交通:通颊间隙、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 4.颞下间隙: →位于颞下窝,指翼外肌及周围的围。 上界—颧弓上缘;上壁—蝶骨大翼的颞下面构成;下界—翼外肌下缘;前壁—上颌骨的后面;后界—下颌支后缘;侧界—翼突外侧板、翼上颌裂;外侧界—下颌支上半部、颞肌腱。

①容:翼外肌、血管、神经、脂肪等 浅部:上颌动脉及分支、翼丛 中部:翼外肌、颊神经、舌神经、下牙槽神经 深部:颞深前、后神经、耳颞神经、鼓索、下颌神经及分支 ②交通:向上—颞间隙,经颅底孔洞—颅,前下—眶外间隙,外下—翼颌间隙,向外越下颌切迹—咬肌下间隙,向后经上颌血管—下颌后间隙,向经翼上颌裂—翼腭窝。 5.危险三角: 面静脉位于面动脉后方,它经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相通,经面深静脉与颞下窝的翼静脉丛交通,眼上静脉和翼静脉丛则与颅海绵窦交通;口角以上的面静脉无瓣膜,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域的感染,若处理不当(如挤压等),细菌可随血液循环经上述途径逆流入海绵窦,导致颅感染,故临床上称鼻根至左右口角额三角形区域为“危险三角”。 6.腮腺囊: 由腮腺咬肌筋膜分两层包被腮腺浅深两面而成,腮腺囊的浅层致密,与腮腺附着较紧,且深入腮腺小叶间,因而腮腺炎症肿胀时受限而疼痛剧烈,腮腺囊的深层比较薄弱。 7.眶下间隙(infraorbital space):

2011级局部解剖学实验要求

局部解剖学实验要求长沙医学院形态学实验室修订

实习一头面部 一、目的要点 (一)熟悉头部重要的骨性标志:枕外隆凸、上项线、乳突、下颌角、髁突、颧弓、眶上缘、眉弓、眶上孔、眶下孔及颏孔 (二)掌握额顶枕区层次及各层结构特点,临床意义 (三)掌握颅底颅中窝、蝶鞍区的主要结构、毗邻及临床意义 (四)掌握面浅层的局解特点及临床意义 (五)掌握腮腺咬肌区主要结构特点及毗邻关系、临床意义 (六)熟悉颅内、外静脉交通及临床意义 (七)了解面部疏松组织间隙 二、重点、难点 (一)要求掌握的内容 (二)蝶鞍区的解剖 (三)面部疏松组织间隙位置的确认 三、授课学时及方式实习观察2学时 四、标本教具 (一)额顶枕区局解标本 (二)整颅标本、模型 (三)面浅部、腮腺咬肌区局解标本 (四)去顶颅标本 (五)各相关内容视频、课件、插图 五、观察内容(见教材) 实验报告画图:教材16页,图1-12颅顶层次 实习二颈部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颈部分区原则,掌握重要结构的体表标志 (二)熟悉颈深筋膜的配布;筋膜间隙的构成、其交通及临床意义 (三)熟悉下颌下腺及其导管与邻近血管和神经的位置关系 (四)熟悉颈动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及临床意义 (五)掌握甲状腺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血供;甲状腺手术时的注意事项 (六)掌握气管颈部的位置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气管切开术的解剖要点(七)掌握颈根部的范围、主要结构、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八)熟悉副神经的行程与淋巴结的位置关系以及临床意义 二、重点、难点 (一)以上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 (二)颈筋膜层次及筋膜间隙 (三)喉上N外支、喉返N的确认 三、授课方式及时数实习观察2学时 四、标本教具

局部解剖学

局解实验报告 院系:医学院 专业:临床医学 年级班级: 2012级临床3班 组名:第六组 学号:刘芳敏(59)郑孟秋(47)杨硕亮(31) 赵清(36)张芸(57)谭俊(60)唐娇(34) 陈坚(33)李长学(32)缪世生(11)[排名不分先后] 2014年12月

目录 头面部解剖 (2) 颈部解剖 (8) 胸部解剖 (15)

头面部解剖 一、实验背景 1、根据理论课所学习的基础内容,结合教学视频,了解整体的解剖过程。 2、掌握颈部的重要结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解剖器械的使用。 2、准确找到切口和部位,解剖颈部的重要结构。 3、识别变异结构。 三、实验材料与器械 1、人体标本 2、止血钳、手术剪、解剖镊、有齿镊、止血钳、手术刀、白大褂、手套等。 四、注意事项 1、使用手术刀时,要按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伤到自己和他人。 2、不要随意扔弃从标本上解剖下来的组织。

五、解剖操作 (一)面部 1.体位及切口: 尸体取仰卧位,肩部垫高,使头部后仰。作如下皮肤切口: (二)层次解剖 1.解剖面部皮肤及面肌 沿上述划线分别向外侧翻开面肌及皮肤,浅筋膜。 2.解剖腮腺区 (1)解剖腮腺咬肌筋膜:紧靠耳廓前面,自颧弓到下颌角切开腮腺 表面咬肌筋膜,向前、上、下三个方向逐渐翻起除去,修洁时可看到一些腮腺淋巴结。 (2)解剖穿出腮腺前缘上份至上端的结构: ①先在腮腺前缘、颧弓下方约一指宽处找到 (1)自颅顶正中向前经鼻背、人中至下颌体下缘作一正中切口。 (2)自鼻背中点向外到眼内眦,再沿睑裂两缘到眼外眦,并继续向外到耳前作一横切口。 (3)在鼻孔和口裂周围各作一环形切口。 (4)沿下颌体下缘至下颌角,再到乳突尖做一横切口 图1 面部解剖划线

颈部解剖(局解)

第三部分颈部 【颈部境界】上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上项线和枕外隆凸的连线。 下界---前面为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全长。 后面为肩峰至第七颈椎棘突的连线。 【体表标志】 1、舌骨:口腔底皮肤与颈前部皮肤相移行处。舌骨体两侧可扪及舌骨大角(寻找舌动脉标志)。 2、甲状软骨:前上部向前突出形成喉结,喉结上缘可触及甲状软骨上切迹。甲状软骨上缘约 平对第四颈椎,颈总动脉在该平面分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3、环状软骨:环状软骨弓平对第六颈椎横突,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可作为计数气 管软骨环和甲状腺触诊的标志。环状软骨弓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为弹性圆锥 (环甲膜),喉阻塞病人可再此做环甲膜切开。 4、颈动脉结节: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经其前方。在环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前 缘之间可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向后压迫可止血。 5、胸骨上窝:位于颈静脉切迹的上方,触诊气管的标志。 【颈部层次】 一、皮肤:颈部皮肤较薄,移动性大,皮纹横行。手术宜做横切口,以利于愈合。 二、浅筋膜:含有颈阔肌、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结等。 1、颈阔肌:颈正中线附近无肌束。受面神经颈支支配。 颈部手术时常作为切口深度标志,切断的颈阔肌应缝合,以免形成较宽的瘢痕。 2、浅静脉: (1)颈前静脉:较细,无伴行动脉,沿正中线两侧下行,汇入颈外静脉。左右颈前静脉之间有静脉弓相连,此弓位于胸骨上间隙内,低位气管切开术时注意不要损伤。(2)颈外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约2/3的人颈外静脉汇入锁骨下

静脉,1/3的人汇入颈内静脉。 颈外静脉虽有一对静脉瓣,但不能有效阻止血液逆流,故上腔静脉回流受阻 时(如右心衰),颈外静脉可明显扩张。颈外静脉管壁与颈深筋膜紧密结合, 颈外静脉破裂时,管腔不易闭合,可致空气栓塞。 3、皮神经: (1)颈丛皮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浅出,共四条--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 颈横神经--横越胸锁乳突肌表面,分为上支和下支分布于颈前区皮肤。 耳大神经--伴随颈外静脉垂直上行至耳廓附近,分布于耳廓及腮腺区皮肤。 枕小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行至枕部,分布于枕部和耳廓背面皮肤。 锁骨上神经--向外下方分为内中外三支,分布于颈外侧及胸、肩部皮肤。 前三支由C2、C3前支组成,锁骨上神经由C3、C4前支组成。 (2)面神经颈支:自腮腺下缘浅出后走向前下,行于颈阔肌深面,进入并支配该肌。 4、浅淋巴结: (1)颈前浅淋巴结:沿颈前静脉排列,收纳舌骨下区浅淋巴,输出管注入颈外侧下深淋巴结,或直接注入锁骨上淋巴结。 (2)颈外侧浅淋巴结:位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后缘处,沿颈外静脉排列,收纳枕、耳后及 腮腺淋巴结引流的淋巴,输出管注入颈外侧深淋巴结。 三、深筋膜:包绕颈部肌肉和脏器,分为浅、中、深三层。 1、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形成完整的封套包绕在颈部。在后正中线附着于项韧带,前正 中线左右彼此延续,参与组成颈白线。 构成两个肌鞘、两个间隙、两个腺囊。 (1)肌鞘:分两层包裹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2)腺囊:包裹下颌下腺和腮腺。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

局部解剖学实验指导参考答案 四、名词解释 1、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的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7、动脉韧带: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左肺动脉起始部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索,它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 8、食管后间隙:位于后纵隔内,食管于胸内筋膜之间的间隙。其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向上与咽后间隙相通。 五、简答题 1、简述胸骨角的表面解剖。 答:(1)两侧:连接第2对肋软骨,是计数肋和肋间隙的标志。 (2)平对:主动脉弓起止部、气管杈、食管第2处狭窄处、第4胸椎体下缘、奇静脉弓注入上腔静脉处、动脉韧带起于左肺动脉根部处(3)是纵隔的分界标志 8、某一胸膜腔积液的患者,拟定进行穿刺抽液治疗,其进针部位选择腋后线第8肋间隙。请问: (1)怎样确定该位置,为什么? (2)进针的原则,为什么? (3)由浅至深经哪些层次到达胸膜腔? 答:确定位置:以肩胛下角为准计数肋及肋间隙的序数,固肩胛下角平对第7-8肋。 进针原则:于下位肋(即第9肋骨)骨的上缘平行进针,以免损伤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 层次:皮肤→浅筋膜→背阔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廓内筋膜→肋胸膜→胸膜腔。 9、试述在乳腺癌时癌细胞的淋巴转移途径?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应清除哪些结构和注意点? 答:途径: 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到腋淋巴结,所以,其乳腺癌细胞的转移途径主要有以下方向: (1)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转移到胸肌淋巴结; (2)乳房上部的转移到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3)乳房内侧部的转移到胸骨旁淋巴结; (4)乳房深部的转移到胸肌间淋巴结。 (5)内侧部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 (6)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临床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应清除: (1)胸大、胸小肌,乳房以及周围的结缔组织一并切除, (2)清除腋窝的淋巴结,以防癌细胞转移。 避免损伤的结构及损伤时会出现的症状: (1)清除胸肌淋巴结时,避免损伤胸长神经,以免造成前锯肌瘫痪而出现“翼状肩胛”; (2)清除肩胛下淋巴结时,避免损伤胸背神经,以免造成背阔肌瘫痪;(3)在切除胸大肌时,应保护位于胸大肌三角肌间沟中的头静脉,以免造成出血或者是上肢浅静脉回流受阻。 第二章腹部 四、名词解释 1、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的三层扁肌间的裂隙,其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穿过。 2、腹股沟管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由腹横筋膜向外突出的一个卵圆形裂隙。是腹股沟斜疝的疝囊穿过的部位。 6、胃床:指胃后壁隔网膜囊相毗邻的器官结构。包括胰、左肾、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其系膜。 五、简答题 1、左季肋区有哪些主要器官在腹前壁投影? 答:左半肝小部分、胃贲门、胃底和部分胃体、脾、胰尾、结肠左曲和部分左肾。 8、结肠下区的脏器主要有哪些? 答:主要有空肠、回肠、盲肠、阑尾、结肠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和血管等。 12、输尿管的分部及其各部的位置? 答:根据部位输尿管可分为三部: ①腹部(腰段),从肾盂与输尿管交界处至跨越髂血管处; ②盆部(盆段),从跨越髂血管处或入小骨盆处至膀胱壁; ③壁内部(膀胱壁段),斜行穿膀胱壁,终于膀胱粘膜的输尿管口。 13、试述肾的位置和毗邻。 答:位置:肾为腹膜后隙器官,位于脊柱的两侧,紧贴腹后壁。左肾高于右肾半个椎体,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端平第2腰椎,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上缘。 肾脏的毗邻: (1)上方:隔疏松结缔组织与肾上腺相邻。 (2)内下方:双肾均为肾盂、输尿管和左、右腰交感干。 (3)内侧:左肾为腹主动脉;右肾为下腔静脉 (4)前方:左、右肾的的毗邻不同。 ①左肾:上部为胃后壁,中部为胰横过,下部为空肠袢及结肠左曲。 ②右肾:上部为肝右叶,下部为结肠右曲,内侧为十二指肠降部。 (5)后面:①第12肋以上部分:与膈邻贴,借膈与胸膜腔相邻。 ②第12肋以下部分:除有肋下血管、神经外,自内向 外为腰大肌及其前方的生殖股神经,腰方肌及其前方的髂腹下神经和 髂腹股沟神经等。 14、试述腹股沟管的位置、内容、两口和四壁。 答:位置: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与之平行。 内容: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两口:(1)内口:即腹股沟管深环,又称腹环,是腹横筋膜的一 个卵圆形裂隙,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2)外口:即浅环,又称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的一个 三角形裂隙,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 四壁:(1)前壁: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的下部肌纤维; (2)后壁:腹横筋膜和联合腱(腹股沟镰); (3)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4)下壁:腹股沟韧带。 16、叙述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各种韧带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答:(1)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由双层腹膜形成,上缘游离, 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 (2)子宫主韧带:又称子宫颈横韧带或子宫颈旁组织,位于子宫 阔韧带基底部,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呈扇形连于子宫颈与 盆侧壁之间。有固定子宫颈、维持子宫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作用。 (3)子宫圆韧带:呈圆索状,起自子宫角,在子宫阔韧带内弯向 盆侧壁,再经腹股沟管附着于阴阜及大阴唇的皮下,是维持子宫前倾 的主要结构。 (4)骶子宫韧带:起自子宫颈后面,向后呈弓形绕过直肠两侧, 附着于骶骨前面,韧带表面为直肠子宫襞。该韧带向后上方牵引子宫 颈,防止子宫前移,维持子宫前屈。 17、何谓腹膜后隙?主要有哪些器官位于腹膜后隙?腹膜后隙的感染 向上、向下经过何结构蔓延到何处? 答: 定义:腹后壁的腹膜与腹后壁的腹内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之腹膜后 隙。 连通关系:上经腰肋三角通后纵隔;向下通盆腔的腹膜后间隙, 腹膜后隙的感染可经二者向上或向下扩散。 主要器官有: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的大部以及腹 部的大血管、神经、淋巴等,并有大量的结缔组织。 注:第9题属于胸部的内容。 第三章上肢 四、名词解释 3、肱骨肌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一个自内上向外下 绕肱骨骨干后外侧面的管道,管内有桡神经和伴行的肱深血管。 5、肘窝:位于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由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肱桡肌和旋前圆肌围成,其内有肱动脉、静脉,桡尺血管和正中神经 通过。 6、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连成腱板,围 绕肩关节的上后和前方,并与肩关节囊愈着,对肩关节起稳定作用。 8、锁胸筋膜:位于腋窝前壁由胸小肌、锁骨下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 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9、腋窝:位于肩关节下方、臂上段内侧和胸前外侧壁之间的锥体形腔 隙,由顶、底和四壁构成。有腋动、静脉和臂丛,脂肪、淋巴结和淋 巴管等结构。 11、骨筋膜中间鞘:又称掌中间鞘,由掌腱膜,掌内、外侧肌间隔, 骨间掌侧筋膜及拇收肌筋膜共同围成,其内有指浅、深屈肌腱,蚓状 肌、屈肌总腱鞘、掌浅弓、指血管和神经等。 12、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格桡侧半深方,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 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肌间隔,内 侧界为掌中隔后部。 13、腕管:是由手腕骨与屈肌支持带形成的一个通道,有九条肌腱及 正中神经通过。 14、解剖学“鼻烟窝”:位于手背外侧部,是由桡骨茎突、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组成的浅窝。 15、掌深弓:位于骨间掌侧肌与骨间掌侧筋膜之间,由桡动脉的终支 和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 16、掌浅弓;位于掌腱膜深方,指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蚓状肌的浅 面,由桡动脉的掌浅支和尺动脉的终支吻合而成。 五、简答题 1、腋动脉第三段的后方、外侧部有哪些结构与其毗邻? 答:腋动脉的第三段位于胸小肌和大圆肌下缘之间。 后方的毗邻结构是:①桡神经;②腋神经;③大圆肌肌腱;④背 阔肌;⑤旋肱后血管。 外侧部毗邻结构是:①正中神经外侧根;②正中神经;③肌皮神 经;④肱二头肌短头;⑤喙肱肌 3、简述肘窝的位置、组成及其主要结构? 答:肘窝的位置:肘窝是位于肘前区,呈尖端朝向远侧的凹陷。 肘窝的组成: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 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顶即肘前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窝底由肱肌 和旋后肌组成,再后方为肘关节囊。 肘窝主要结构:肱动、静脉,正中神经,肘深淋巴结,前臂外侧 皮神经以及桡神经。 6、三边孔、四边孔的组成及其通过的结构? 答:(1)三边孔:三边孔由肩胛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 头围成。通过的结构:旋肩胛动脉和旋肩胛静脉。 (2)四边孔:四边孔由肩胛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 头和肱骨上端围成。通过的结构:旋肱后动脉、旋肱后静脉、腋神经。 8、描述腋窝的位置、构成及其结构? 答:(1)位置:腋窝位于腋区内,当上肢外展90o,呈一四棱锥体形的 腔隙。 (2)构成:由1顶、1底和4壁构成。 顶:是腋窝的上口,向上内通颈根部,由锁骨中1/3段、第 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底:由皮肤、浅筋膜和腋筋膜构成。 四壁(也构成腋窝四个方位毗邻):有前、后壁和内、外侧壁。 ①前壁:由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构成。 ②后壁:由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和肩胛骨构成。 ③内侧壁:由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构成。 ④外侧壁:由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构成。 (3)主要结构:有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和臂丛及其 分支,脂肪、淋巴结和淋巴管等结构。 ①腋动脉的分支:胸上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 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 ②腋静脉属支:与同名动脉伴行 ③臂丛及其分支: 臂丛内侧束,发出胸内侧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 尺神经及正中神经内侧根 外侧束:胸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 后束:桡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胸背神经 此外,腋窝内还有臂丛锁骨上分支—胸长神经 ④腋淋巴结:有外侧淋巴结、胸肌淋巴结、肩胛下淋巴结、中央 淋巴结和尖淋巴结 第四章下肢 四、名词解释 2、肌腔隙:位于股前内侧区深面,由腹股沟韧带外侧部、髂骨和髂耻 弓围成,其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5、股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和阔筋膜深面,为腹横筋膜及髂筋膜向 下延续包绕股动、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向下 与股血管外膜融合。 6、股管:为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长约1~2cm。其上口为股环, 隔一层腹膜外结缔 组织与腹腔相邻,下口是个盲端,正对着隐静脉裂孔。 7、股环:指股管的上口,股环被一层腹膜外结缔组织所覆盖。其前界 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 8、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长收 肌的内侧缘围成。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 9、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为位于股中1/3段前内侧,是缝匠肌、 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一长15~17cm的管状间隙。其内有股神经、股 动脉和股静脉以及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10、腘窝:位于股后区由股二头肌腱、半腱肌和半膜肌和腓肠肌内、 外侧头构成的呈菱形凹陷;其内有腓总、胫神经,腘动、静脉和腘深 淋巴结等。 11、踝管:是由屈肌支持带与跟腱内侧面和外踝之间围成,内有胫骨 后肌、趾长、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通过。因 某种原因使该管变狭窄时,压迫其内容物,形成“踝管综合征”。 五、简答题 1、经梨状肌上、下孔出盆腔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是哪些? 答:经梨状肌上孔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 静脉。 经梨状肌下孔的结构从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 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静、动脉和阴部神经。 2、简述坐骨小孔的组成及其穿行的结构。 答:坐骨小孔的组成: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和骶结节韧带围成。 穿行的结构: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 4、肌腔隙的境界和内容是哪些? 答:境界: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容: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 5、简述收肌管的境界及内容。 答:境界:浅面覆以缝匠肌和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 长收肌和大收肌。上口与股三角尖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 上角。 内容:有股神经的内侧肌支、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以及淋巴 管和疏松结缔组织。 6、简述踝管的的组成及其通过的内容。 答:组成:由踝后区的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和内踝之间所围成。 内容: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 脉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 9、描述股三角位置、境界、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答:位置: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的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 肌管。 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下界为 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髂腰肌、耻 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股 三角内还有股神经和股动脉的分支、股静脉的属支及沿股血管周围排 列的腹股沟深淋巴结。

局部解剖学实验报告及答案WZF

头部 (1)茎突及周围肌(2)迷走神经(3)舌下神经(4)面神经(5)副神经 (6)颈内静脉(7)二腹肌后腹(8)颈外动脉(9)下颌后静脉(10)咬肌 (1)皮肤(2)帽状腱膜(3)颅骨外膜(4)浅筋膜(5)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6)导静脉(7)板障(8)硬脑膜(9)蛛网膜粒(10)上矢状窦(11)蛛网膜下隙

(1)枕额肌额腹(2)颞顶肌(3)帽状腱膜(4)枕额肌枕腹 (5)滑车上神经(6)眶上神经及血管(7)颧神经颧颞支(8)耳颞神经及颞浅血管(9)枕小神经及耳后动静脉(10)枕大神经及枕动静脉 (1)垂体(2)动眼神经(3)滑车神经(4)海绵窦 (5)眼神经(6)颈内动脉(7)展神经(8)上颌神经

颈部 (1)胸锁乳突肌(2)枕三角(3)肩胛舌骨肌上腹(4)锁骨上三角 (5)二腹肌(6)下颌下三角(7)颈动脉三角(8)肌三角(9)锁骨上大窝 (1)面神经颊支(2)面静脉(3)下颌后静脉(4)耳后静脉 (5)枕小神经(6)副神经(7)颈外静脉(8)锁骨上神经(9)耳大神经(10颈横神经

(1)气管前筋膜间隙(2)气管前筋膜(3)纤维囊(4)颈动脉鞘(5)颈交感干(6)椎前筋膜(7)颈前静脉(8)封套筋膜 (9)胸锁乳突肌(10)咽后间隙(11)斜方肌 (1)舌神经(2)下颌下神经节(3)下颌下腺(4)舌骨舌肌(5)舌动脉(6)咽中缩肌(7)下颌下腺管(8)舌下神经

(1)副神经(2)迷走神经(3)胸锁乳突肌(4)肩胛舌骨肌下腹(5)舌下神经(6)颈袢上根(7)颈内静脉(8)颈总动脉 (9)颈袢(10)舌动脉

胸部 (1)乳腺(2)乳腺后隙(3)胸肌筋膜(4)浅筋膜深层 (5)胸大肌(6)乳房悬韧带(7)皮肤(8)浅筋膜浅层(9)输乳管 (1)中央淋巴结(2)胸肌淋巴结(3)锁骨上淋巴结(4)尖淋巴结(5)胸骨旁淋巴结(6)膈上淋巴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