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和Ksp(最新讲义)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和Ksp(最新讲义)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和Ksp(最新讲义)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和K sp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和K sp 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Pb 2++ SO 42

PbSO 4↓

平衡时,)sp(PbSO SO Pb 424

2K c c =?-+ 故 4424

2PbSO )sp(PbSO SO Pb S K c c ==

=-+

?=

+=

?+?=

=-+--+

+

1000

)(1000

1000

1000

4

424

2424

24

224

PbSO PbSO SO Pb PbSO SO

SO Pb Pb i

i PbSO λλλλλλκS S c c c

4

4

4

44P b S O

P b S O P b S O

6

-P b S O P b S O 1000)

(10)(1000λκλκ?=

??=

读数值读数值S (mol·L -1)

)s p (P b S O 4K = 2

PbSO 4S

其中:O H PbSO PbSO 244κκκ-=溶液,由电导率仪测出

][2)SO 2

1

()

Pb 2

1

()(PbSO PbSO 2424

4

∞∞

∞-

++=≈λλλλ 可查表。

三、装置图

1.仪器 超级恒温槽 一套 DDS —307型电导率仪 一台 电导电极(镀铂黑) 一支 锥形瓶(200 mL ) 五个 电炉 一台

2.试剂

0.01mol/L 氯化钾溶液 硫酸铅(A.R.)

四、操作步骤 1. 调节恒温槽温度至25±0.1 2. 测定电导池常数

用0.01mol ·L -1的KCl 溶液。查附录,25℃的电导率。用少量标准KCl 溶液洗涤电导电极两次,将电极插入盛适量溶液的锥形瓶中,液面高于电极2毫米以上。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槽内,恒温10分钟后,测定其电导率以确定所用电极的电导池常数θ(以24℃为例:查附

录,24℃时0.01 mol ·L -1的电导率为0.1386 S ·m -1,若测得θ=0.1372 S ·m -1,则电导池常数θ=0.1386/0.1372=1.010。 或把电极插入KCl 溶液,若显示1372,只需要调节“常数”旋钮,使显示1386,然后把“选择开关”指向“检查”,此时显示值即为θ。本实验采用后者)。 3. 测定硫酸铅溶液的电导率

将约1克(约1小勺)固体硫酸铅放入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约100 mL 去离子水,摇动并加热至沸腾。倒掉清液,以除去可溶性杂质,按同法重复两次,再加入约150 mL 去离子水,加热至沸腾使之充分溶解。冷却后用上层清液先后清洗干净一个小的锥形瓶和电极,将上层清液和电极置于该小锥形瓶中,放入恒温槽恒温20分钟,测其电导率,然后换溶液再测定两次,求其平均值。 4. 测定去离子水的电导率

取配制溶液用的去离子水约120 mL 放入250 mL 锥形瓶中,摇动并加热至沸腾,赶出CO 2后,待冷却后用瓶内的少量水洗净电极,连电极一同恒温后,测定其电导率三次,求其平均值。

五、结果记录与处理 实验温度 1 电导池常数测定

KCl 溶液浓度 查得KCl 溶液电导率=KCl κ 测得θ

2 去离子水与4PbSO 溶液电导率测定

次数 )cm s (μ1O H 2

-?κ

)cm s (μ1PbSO

4-?溶液

κ

1 2 3 平均值

3 溶解度4PbSO S 计算 4. 溶度积)sp(PbSO 4K 的计算 六、实验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所加溶剂均为去离子水。

2.饱和溶液必须经三次煮沸制备,以除去可溶性杂质后再加水煮沸测定。第四次所加之水体积可多一些(150 mL 左右)。

3.测水及溶液电导前,电极和所盛溶液的仪器(锥形瓶、烧杯、滴管)要用被测液少量多次反复冲洗干净(仪器至少洗三次),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七、结果讨论

电导法测难溶盐溶解度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惠斯顿电桥 O H pbso pbso 2 4 4 κκκ-=溶液 由电导率仪测出 )]2 1()21 ([2)(24244 - ∞+∞∞+=≈so pb pbso m m m pbso λλλλ 由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查表计算 4 4 )(3pbso pbso m mol C λκ= ?- 或 4 4 1000)(3pbso pbso dm mol C λκ?= ?- 三、装置图 四、操作步骤 1、制备硫酸铅饱和溶液。 2、用0.02mol/L 氯化钾溶液校正电导池常数。 用25℃,0.02mol/lKCL 溶液。查附录二十二,其12765.0-?=m s κ。若实测 12865.0-?=m s κ,则2865.0/2765.0=cell K 。或把电导电极插入KCL 溶液,若显 示12865-?cm us ,只需调“常数”旋钮,使显示为12765-?cm us ,然后把“选择”开关指向“检查”,此时显示值即为cell K 3、测水电导率。 4、测硫酸铅溶液电导率。 )(4pbso m ∞λ=1222421 22110 02.3)]()([2---∞+∞???=+mol m s so pb m m λλ(查附录二十三) 溶解度S=C×M=1.391×10-4×0.303=4.21×10-5 (无单位) 或S=4.21×10-2g/l 六、实验注意事项 1.配制溶液需用电导水(电导率小于1us/cm )。处理方法是,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用硬质玻璃烧瓶进行蒸馏。 2.饱和溶液必须经三次煮沸制备,以除去可溶性杂质。 3.温度对电导有较大影响,所以测电导率时必须在恒温槽中恒温后方可测定。 4.铂黑电极上的溶液不能擦,用滤纸吸,以免破坏电极表面积。电极不用时,应

溶解度的测定

硝酸钾溶解度得测定(方法1:结晶析出法) 实验原理: 先设计好不同溶质与溶剂得量,称量、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降温并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其开始析出晶体时得温度,即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得饱与溶液,计算该温度下得溶解度。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J0160,200g,0.2g),烧杯(J6124),大试管(J6104),玻璃棒(J6453),温度计(J6071,量程0~100℃),酒精灯(J6201),量筒(J6001,10ml),方座支架(J1102,带铁圈),石棉网(J6432),药匙(J6442),试管刷(J6471),硝酸钾(化学纯),蒸馏水。 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用品就是否齐全、完好。 二、硝酸钾得称取与溶解。 1、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3.5g、1.5g、1.5g、2.0g、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得步骤二。将称好得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得3.5g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 三、硝酸钾得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得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得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得温度t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得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得温度t2、t3。将读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得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1.5g、2.0g、2.5g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5.0g、6.5g、8.5g、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得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得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AgCl溶度积的测定

AgCl溶度积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电池电动势法测定氯化银的溶度积。 2、加深对液接电势概念的理解及学会消除液接电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电池电动势法是测定难溶盐溶度积的常用方法之一。测定氯化银的溶度积,可以设计下列电池: Ag(s), AgCl(s)┃KCl(a1)‖AgNO3(a2)┃AgCl(s),Ag(s) Ag-AgCl电极的电极电动势可用下式表示 (18-1) 由于AgCl的溶度积Ksp为 Ksp=aAg+ ·aCl- (18-2) 将(19-2)式代入(19-1)式得(18-3) 电池的电动势为电极电势之差。 整理后得lg Ksp= -EF/2.303RT+ lg aAg+ ?aCl- (18-4) 若已知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活度,测定了电池的电动势值就能求出氯化银的溶度积。 三、仪器和试剂 电势差计及附件1套; 超级恒温水浴1套; 粗试管 2支; 烧杯(50ml) 2 只; Ag-AgCl电极2只; 饱和氯化钾盐桥2支; KCl(饱和) ; AgNO3(0.1000mol.L-1)。 本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溶液用重蒸水配制。 四、操作步骤 1、电极的制备 (好像不用) 制备Ag-AgCl电极,将表面经过清洁处理的铂丝电极作为阴极,把经过金相砂纸打磨光洁的银丝电极作为阳极,在镀银溶液中镀银。电流控制在5mA左右,40分钟后在铂丝上镀上紧密的银层。制好的银电极用蒸馏水仔细冲洗。然后用它作阳极,另用一铂丝作阴极,用0.1mol/L的HCl溶液电解,电流同前。通电20分钟,在银层上形成Ag-AgCl镀层(紫褐色)。制成的电极不用时放在含AgCl沉淀的HCl中,暗处保存。 镀银液配方:分别将AgNO3(35-45g)、KS2O5(35-45g)、NaS2O3(200-250g)溶于300mL蒸馏水中,然后,混和前2种溶液,并不断搅拌,生成白色的焦亚硫酸银沉淀,再加入NaS2O3,不断搅拌,直到沉淀消失,加水到1000mL。新配制的镀银溶液略呈黄色,或略混浊或沉淀,放置数日后,经过滤可得非常澄清的镀银液。 制得的Ag-AgCl电极电势之差不得大于5×10-4V。 2、电池的组合 将Ag-AgCl电极按图18-1所示,组合成下列电池: Ag(s), AgCl(s)┃KCl(a1)‖AgNO3(a2)┃AgCl(s),Ag(s) 3、池电电动势的测量 用UJ-25型电势差计测量25。C时电池电动势值。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可将电池置于25。C 的超级恒温槽中进行。测定时,电池电动势值开始时可能不稳定,每隔一定时间测定一次,到测定得稳定值为止。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1、记录上述电池的电动势值。 2、已知25。C时0.1000mol/kg硝酸银溶液中银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为0.731, 0.1000mol/kg 氯化银溶液中氯离子的平均活度系数为0.769,并将测得的电池电动势代入(19-4)式,求出氯化银的溶度积。

实验6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实验10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第二类导体导电能力的大小,常以电阻的倒数表示,即电导: (10.1) 式中G称为电导,单位是西门子S、 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成反比,即: (10.2) 是比例常数,称为电阻率或比电阻。根据电导与电阻的关系,则有: (10.3) k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它相当于两个电极相距1m,截面积为导体的电导,其单位是。 对于电解质溶液,若浓度不同,则其电导亦不同。如取1mol电解质溶液来量度,即可在给定条件下就不同电解质来进行比较。1mol电解质全部置于相距为1m的两个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称之为摩尔电导,以Λ表示之。如溶液的浓度以C表示,则摩尔电导可以表示为: (10.4) 式中Λm的单位是;C的单位是。Λm的数值常通过溶液的电导率k,经(10.4)式计算得到。而k与电导G有下列关系,由(10.3)式可知: (10.5) 对于确定的电导池来说,是常数,称为电导池常数。电导池常数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或电阻)来确定。

溶液的电导常用惠斯顿电桥来测定,线路如图10.1所示。其中S为信号发生器;R1、R2和R3是三个可变电阻,R x为待测溶液的阻值;H为检流计,C1是与R1并联的一个可 变电容,用于平衡电导电极的电容。测定时,调节R1、R2、R3和C1,使检流计H没有电流通过。此时,说明B、D两点的电位相等,有下面的关系式成立: (10.6) Rx的倒数即为该溶液的电导。 本实验测定硫酸铅的溶解度。直接用电导率仪测定硫酸铅饱和溶液的电导率(K溶液)和配制溶液用水的电导率(K水)。因溶液极稀,必须从溶液的电导率(K溶液)中减去水的电导率(K水),即为: K硫酸铅=K溶液-K水(10.7) 根据10.4式,得到: (10.8) 式中:C是难溶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由于溶液极稀,Λm可视为Λm∞。因此: (10.9) 硫酸铅的极限摩尔电导可以根据数值求得。因温度对溶液的电导有影响,本实验在恒温下测定。 电导测定不仅可以用来测定硫酸铅、硫酸钡、氯化银、碘酸银等难溶盐的溶解度,还可以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盐的水解度等。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槽,电导率仪,电炉一个,锥形瓶两只,试管三支,电导电极。 试剂:二次蒸馏水配制 四、操作步骤

(完整版)实验电导法测难溶盐的溶度积

实验 电导法测难溶盐的溶度积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导测定的原理和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电解质溶液电导与浓度的关系。 3. 掌握电导法测定BaSO 4的溶度积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导体导电能力的大小常以电阻的倒数去表示,即有 R G 1= 式中G 称为电导,单位是西门子S 。 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成反比即: A l R ρ= ρ是比例常数,称为电阻率或比电阻。根据电导与电阻的关系则有: )(l A G κ= κ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 ρκ1 = 对于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同则其电导亦不同。如取1mol 电解质溶液来量度,即可在给定条件下就不同电解质溶液来进行比较。1mol 电解质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m 的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称之为摩尔电导,以λ表示之。如溶液的摩尔浓度以c 表示。则摩尔电导可表示为 c 1000κ λ=

式中λ的单位是S.m 2.mol -1,c 的单位是mol.L -1。λ的数值常通过溶液的电导率k 式计算得到。 G A l =κ 或 R A l 1?=κ 对于确定的电导池来说l/A 是常数,称为电导池常数。电导池常数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或电阻)来确定。 在测定电导率时,一般使用电导率仪。使用电导电极置于被测体系中,体系的电导值通过电子线路处理后,通过表头或数字显示。每支电极的电导池常数一般出厂时已经标出,如果时间太长,对于精密的测量,也需进行电导池常数校正。仪器输出的值为电导率,有的电导仪有信号输出,一般为0~10mV 的电压信号。 在测定难溶盐BaSO 4的溶度积时,其电离过程为 BaSO 4 → Ba 2+ + SO 42- 根据摩尔电导率Λm 与电导率κ的关系: )()()(444BaSO c BaSO BaSO m κ=Λ 电离程度极小,认为溶液是无限稀释,则可Λm 用Λm ∞代替。 )()(242-∞+∞∞ +=Λ≈ΛSO Ba m m m m λλ )(),(242-∞ +∞SO Ba m m λλ可通过查表获得。 c ) O H ()() ()(244κκκ-==Λ溶液c BaSO BaSO m 而 )Ba (c )SO (c )BaSO (c 22 44+-== 所以 22 42c )SO (c )Ba (c Ksp =?=-+ 这样,难溶盐的溶度积和溶解度是通过测定难溶盐的饱和溶液的电导率来确定的。很显然,测定的电导率是由难溶盐溶解的离子和水中的H +和OH -所决定的,故还必须要测定电导水的电导率。

7.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1)资料讲解

7.电导法测定难溶盐 的溶解度(1)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第二类导体导电能力的大小,常以电阻的倒数表示, 即电导: R G 1= (1) 式中G 称为电导,单位是西门子S 、 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 成反比,即: A l R ρ= (2) ρ 是比例常数,称为电阻率或比电阻。 根据电导与电阻的关系,则有:?? ? ??=l A G κ (3) k 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κ=1/ρ,它相当于两个电极相距1m ,截面积为 导体的 电导,其单位是。 对于电解质溶液,若浓度不同,则其电导亦不同。如取1mol 电解质溶液来量度,即可在给定条件下就不同电解质来进行比较。1mol 电解质全部置于相距为1m 的两个电极之间,溶液的电导称之为摩尔电导,以Λ表示之。如溶液的浓度以C 表示,则摩尔电导可以表示为: c m κΛ= (4) 式中Λm 的单位是;C 的单位是。Λm 的数值常通过溶液的电导率k ,经(10.4)式计算得到。而k 与电导G 有下列关系,由(10.3)式可知: ?? ? ??=A l G κ 或 A l R ?=1κ (5)

对于确定的电导池来说,l/A 是常数,称为电导池常数。电导池常数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或电阻)来确定。 本实验测定硫酸钡的溶解度。直接用电导率仪测定;硫酸钡饱和溶液的电导率(κ溶液)和配制溶液用水的电导率(κ水)。因溶液极稀,必须从溶液的电导率 (κ溶液)中减去水的电导率(κ水),即为: O H Bbso Bbso 244κκκ-=溶液 根据(4)式,得到: C BaSO mBaSO 4 4κ=Λ式中:C 是难溶盐的饱和溶液的浓度。 由于溶液极稀,Λm 可视为Λm∞。 因此: C BaSO mBaSO 4 4κ=Λ∞ 硫酸钡的极限摩尔电导可以查表得。因温度对溶液的电导有影响,本实验在恒温下测定。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槽,电导率仪,电炉一个,锥形瓶两只,试管三支,电导电极。 试剂:0.01mol/l 标准氯化钾溶液,BaSO 4(A.R.),电导水。 四、操作步骤 1. 调节恒温槽温度至25±0.1℃。 2.测定电导池常数 用少量0.01mol/L KCl 溶液浸洗电导电极两次,将电极插入盛有适量 0.01mol/L KCl 溶液的锥形瓶中,液面应高于电极铂片2mm 以上.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槽内,十分钟后测定电导,然后换溶液再测定两次,求平均值。 3.测定BaSO4溶液的电导率

实训5 药物溶解度测定

实训5 药物溶解度测定 一、目的要求 1.了解药典对药物近似溶解度的规定。 2.理解药物结构特点(极性)与溶解性的关系。 3.了解CTC的形成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及CTC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药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溶剂中药物形成饱和溶液时的浓度。溶解度的大小,表明一种药物在某一种溶剂中被分散的难易程度。药物溶解时,药物的分子结构不会改变,是一种物理性质。 溶剂一般分为三类:以水为代表的极性溶剂、以甲醇和乙醇为代表的亲水性有机溶剂和以苯、石油醚为代表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溶解的经验规则:相似相溶。 为了适应某种制剂的要求而将药物制成盐或加入助溶剂形成电子转移复合物(CTC),这是增加药物在水中溶解度的常用方法。 三、实验方法 (一)不同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测定 1.“极易溶”药物的溶解:称取1.50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1.0~1.5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2.“易溶”药物的溶解:称取1.0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1.0~10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3.“溶解”药物的溶解:称取0.1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1.0~3.0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4.“略溶”药物的溶解:称取0.1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3.0~10.0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5.“微溶”药物的溶解:称取0.1克的药物于合适的试管中,加入纯化水10.0~100.0毫升,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注:以上实验是根据药典对药物溶解度定义设计的,药物在所加的溶剂范围内均可溶解,实验时原则上加入最小溶剂量即可,如果出现不溶的现象,则可能是药物的纯度差、药物的称量和溶剂的取量不准确等因素引起。将实验结果折算为标准溶解度。) (二)同一种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测定 1.取三支试管,一支加入0.01克的维生素C,加入乙醚10.0毫升,另两支均加入0.1克的维生素C,再分别加入10.0毫升乙醇和1.0毫升纯化水,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2.取三支试管,一支加入0.1克的水杨酸,加入纯化水10.0毫升,另两支均加入0.1克的水杨酸,再分别加入1.0毫升乙醇和1.0毫升丙酮,室温下每隔5分钟振摇30秒,30分钟后观察溶解情况。记录溶剂用量。 思考题: 1.药物的极性与药物在水中的溶解性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药物溶解度? 3.简述药典对药物近似溶解度的规定和溶解度的实验方法。 1

实验三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度积

齐齐哈尔大学 化学专业实验 实验题目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度积 院系专业班级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081班 学生姓名宁连双 同组者姓名陈娜董艳丽龚灿灿刘宝艳刘俊宏鲁亮指导老师陈伟 实验日期2011-10-25

实验三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度积 一、目的 1、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对溶液电导概念的理解及电导测定应用的了解。 3、测定在BaSO 4在25℃的溶度积和溶解度。 二、基本原理 1.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 难溶盐的溶解度很小,其饱和溶液可近似为无限稀,饱和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 Λ与难溶盐的无限稀释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m ∞Λ是近似相等的,即 m Λ≈m ∞ Λ 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 、摩尔电导率m Λ与电导率κ的关系为 m c κ Λ= (Ⅰ) 电导率κ与电导G 的关系为 κ= l A G=cell K G (Ⅱ) 确定κ值的方法是:先将已知电导率的标准KCl 溶液装入电导池中,测定其电导G ,由已知电导率κ,从式(Ⅱ)可计算出cell K 值。 难溶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微,其饱和溶液的电导率κ溶液实际上是盐的正、负离子和溶剂(H 2O )解离的正、负离子(H +和OH -)的电导率之和,在无限稀释条件下有 κ溶液=κ盐+κ水 (Ⅲ) 因此,测定κ溶液后,还必须同时测出配制溶液所用水的电导率κ水 ,才能求得κ盐。 测得κ盐后,由式(Ⅰ)即可求得该温度下难溶盐在水中的饱和浓度c ,经换算即得该难溶盐的溶解度。 2.溶液电导测定原理 电导是电阻的倒数,测定电导实际是测定电阻,采用较高频率的交流电,其频率高于1000Hz 。另外,构成电导池的两极采用惰性铂电极,以免电极与溶液间发生化学反应。 精密的电阻常数用途图1所示的交流平衡电桥测量。其中R x 为电导池两极间的电阻。R 1、R 2、R 3在精密测量中均为交流电阻箱(或高频电阻箱),在简单情况下R 2、R 3可用均匀的滑线电阻代替。这样,R 1、R 2、R 3构成电桥的四个臂,适当调节R 1、R 2、R 3,使C 、E 两点的电位相等,CE 之间无电流通过。电桥达到了平衡,电路中的电阻符合下列关系: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得溶解度 一、实验目得 1、掌握惠斯顿电桥测定电导得原理及方法 2、掌握电导测定得原理与电导仪得使用方法。 3、学会用电导法测定难溶盐得溶解度 二、基本原理 1、电导法原理 导体导电能力得大小常以电阻得倒数去表示,即有 式中G称为电导,单位就是西门子S。 导体得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截面积成反比即: ρ就是比例常数,称为电阻率或比电阻。根据电导与电阻得关系则有: κ称为电导率或比电导,单位:S·m-1 对于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同则其电导亦不同。如取1mol电解质溶液来量度,即可在给定条件下就不同电解质溶液来进行比较。lmol电解质溶液全部置于相距为1m得两个平行电极之间溶液得电导称之为摩尔电导,以λ表示之。如溶液得摩尔浓度以c表示。则摩尔电导可表示为 式中λ得单位就是S、m2、mol-1,c得单位就是mol、L-1。λ得数值常通过溶液得电导率k式计算得到。 对于确定得电导池来说l/A就是常数,称为电导池常数。电导池常数可通过测定已知电导率得电解质溶液得电导(或电阻)来确定。

本实验测定PbSO4得溶解度,首先测定PbSO4饱与溶液得电导率,因溶液极稀,必须从k溶液中减去水得电导率(kH20): 因为: 则: C就是难溶盐得饱与溶解度,由于溶液极稀,λ可视为λ0 ,因此: PbSO4得极限摩尔电导λ0可以根据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得: 其中25℃时得可查表得到。 2、惠斯顿电桥测电阻得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DDS—307型电导仪1台; 玻璃恒温水浴1台; 电导电极(铂黑) 1支; 锥形瓶100ml3个 PbSO4饱与溶液重蒸水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好电路 2、测定重蒸水得电导率 取少量重蒸水,浸洗电导电极两次中,将电极插入盛有适量重蒸水得锥形瓶中,液面应高 于电极铂片2mm以上。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十分钟后测定电导,然后换溶液再测两次,求平均值。 3、测定PbSO4溶液得电导率

溶解度的测定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结晶析出法)实验原理: 先设计好不同溶质和溶剂的量,称量、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降温并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其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即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计算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J0160,200g,0.2g),烧杯(J6124),大试管(J6104),玻璃棒(J6453),温度计(J6071,量程0~100℃),酒精灯(J6201),量筒(J6001,10ml),方座支架(J1102,带铁圈),石棉网(J6432),药匙(J6442),试管刷(J6471),硝酸钾(化学纯),蒸馏水。 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二、硝酸钾的称取和溶解。 1. 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3.5g、1.5g、1.5g、 2.0g、 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的步骤二。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的3.5g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 三、硝酸钾的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2、t3。将读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1.5g、2.0g、2.5g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 5.0g、6.5g、8.5g、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2.根据所得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五、整理实验用品。 1.用试管刷清洗玻璃仪器。 2.整理实验用品,恢复实验前的摆放位置。 注意事项: 1.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称取硝酸钾晶体的质量和量取倒入试管的蒸馏水的体积应尽量准确。 2.水浴加热时,烧杯里的水面不能低于试管里的液面。温度计应插在溶液的中部,使所示的温度具有代表性。 3.使试管里的液体升温时应采用水浴加热,而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2 溶解度的测定 37 一 目的 藉由不同温度下测定物质的溶解度,以了解温度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并以图形表达之。 二 实验原理 溶质的溶解度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溶质的本性、溶剂的种类、温度…等。即使是在同一种溶剂中,如图E2-1所示,不同的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也各不相同,硝酸钾在约22℃以下,其溶解度小于氯化钠,但高于此温度时,其溶解度则远大于氯化钠。大部分的固体溶质,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变大,但是如下图所示有些变化较大,有些则变化较小。 图E2-1中的各条曲线是如何画出来的?我们可以在高温下配制数支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然后依序让试管内溶液的温度徐徐降低,直至溶液中有碎屑开始出现时,记录当时的温度,将其浓度换算即可得知该温度的溶解度,将数点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图形中相连,即可得相似的曲线。 三 实验器材 每組 器材(规格) 数量 器材(规格) 数量 天平 共享 中型试管(18 mm 口径) 4支 试管夹 1支 烧杯(600 mL ) 1个 量筒(25 mL ) 1个 电热板和磁搅拌子(或其他加热装置) 1组 温度计 1支 末端有环的铁丝(可自制) 1支 试管架 1座 溶解度的测定 如何使更多的固体溶到水中? 2 连结课本P.116 图E2-1 各种固体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36高中化学(全)实验活动手册 四实验试药 每組 药品份量药品份量 水约20 mL 硝酸钾(KNO3)约14 g 五实验步骤 1 取600 mL烧杯,装热水 半满并置于电热板上,开 启电源,把火力调至最 小,加热烧杯内的水。 2 称取质量为2.0 g、3.0 g、 4.0 g和 5.0 g的硝酸钾倒入 四支试管。 3 再各加入5.0 g水于四支 试管。 4 将4支试管放入装水烧 杯中,以水浴法加热。 5 注意观察各试管内固体。 6 依序用试管夹将固体已 溶解的试管取出(其先后 顺序应为加了2.0 g、3.0 g、4.0 g和5.0 g硝酸钾 固体的试管),先进行下 一步骤,直到所有试管均 取出为止,关闭电热板的 电源。

实验2 难溶盐的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2 难溶盐的溶度积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电池电动势及电导法测定难溶盐AgCl 的溶度积。 (2)熟练掌握电位差计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提高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设计提示 (1)电池电动势法测定难溶盐溶度积的原理: 用电池电动势法测定难溶盐溶度积首先需要设计相应的原电池,使电池反应就是该难溶盐的溶解反应,例如:我们如果要测定AgCl 的溶度积,可设计如下电池: Ag(s) ︱Ag + (a Ag+)‖Cl -(a Cl -)︱AgCl(s)+Ag(s) 左边负极反应: Ag(s)→Ag +(a Ag+)+e - 右边正极反应: AgCl(s)+ e -→Ag(s) + Cl -(a Cl -) 电池总反应: AgCl(s) →Ag(s) + Cl -(a Cl -) AgCl 的溶度积: Ag Cl ln ln()sp zEF K a a RT +-=+? 根据能斯特方程: Ag Cl ln()2RT E E a a F θ+-=-? (4-2-1) 将ln 2sp RT E K F θ=代人(4-2-1)式中,整理的 Ag Cl ln ln()sp zEF K a a RT +-=+? (4-2-1) 若已知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活度(可由所配制溶液的的浓度和γ±值计算得 到),测定了电池的电动势E 值,就能求出氯化银的溶度积。 (2)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度积的原理: 难溶盐饱和溶液的浓度极稀,可认为m m ∞Λ≈Λ,m ∞Λ的值可由离子的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相加而得到。 运用摩尔电导率的公式可以求得难溶盐饱和溶液的浓度。 m ∞ Λ (盐)= κ(盐) / c m ∞ Λ可由手册数据求得,κ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电导G 求得,c 便可从上式求得。 电导率κ与电导G 的关系为: cell G G l K A κ==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和Ksp(最新讲义)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解度和K sp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和K sp 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Pb 2++ SO 42 - PbSO 4↓ 平衡时,)sp(PbSO SO Pb 424 2K c c =?-+ 故 4424 2PbSO )sp(PbSO SO Pb S K c c == =-+ ∑ ?= += ?+?= =-+--+ + 1000 )(1000 1000 1000 4 424 2424 24 224 PbSO PbSO SO Pb PbSO SO SO Pb Pb i i PbSO λλλλλλκS S c c c 4 4 4 44P b S O P b S O P b S O 6 -P b S O P b S O 1000) (10)(1000λκλκ?= ??= 读数值读数值S (mol·L -1) )s p (P b S O 4K = 2 PbSO 4S 其中:O H PbSO PbSO 244κκκ-=溶液,由电导率仪测出 ][2)SO 2 1 () Pb 2 1 ()(PbSO PbSO 2424 4 ∞∞ ∞- ++=≈λλλλ 可查表。 三、装置图 1.仪器 超级恒温槽 一套 DDS —307型电导率仪 一台 电导电极(镀铂黑) 一支 锥形瓶(200 mL ) 五个 电炉 一台 2.试剂 0.01mol/L 氯化钾溶液 硫酸铅(A.R.) 四、操作步骤 1. 调节恒温槽温度至25±0.1 2. 测定电导池常数 用0.01mol ·L -1的KCl 溶液。查附录,25℃的电导率。用少量标准KCl 溶液洗涤电导电极两次,将电极插入盛适量溶液的锥形瓶中,液面高于电极2毫米以上。将锥形瓶放入恒温槽内,恒温10分钟后,测定其电导率以确定所用电极的电导池常数θ(以24℃为例:查附

难溶盐溶度积的测定

电导法测定PbSO 4的溶度积 张玉 吴玲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3)注意有毒物质的排放。 二、基本原理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建立一种特殊的动态平衡。尽管难溶电解质无法溶解, 但仍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 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 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沉淀溶解平衡, 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在一定温度下, 一种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形成一种多相离子平衡, 可表示为: AmBn( s) ? nAm+ ( aq) + mBn- ( aq) K sp= αn (Am+ ) αm ( Bn- ) K sp 称为溶度积常数, 简称溶度积。若能测出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相应离子浓度, 就可计算出溶度积。难溶盐的饱和溶液浓度很低,可以把浓度当做活度处理,即c ≈α,所以: K sp= cn (Am+ ) cm ( Bn- ) 难溶盐PbSO 4在其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 PbSO 4(s )?Pb 2+(aq )+ SO 42-(aq ) 其溶度积为: K sp= c (Pb 2+ ) c (SO 42-)=c (PbSO 4) 本实验采用电导法测定PbSO 4的溶度积,惠斯顿电桥 G K G A L L A G cell ?=?=?? =κκ 由电导率仪测出:O H pbso pbso 244κκκ-=溶液 由离子独立移动定律,查表计算:

)]2 1()21([2)(24244 - ∞+∞∞+=≈so pb pbso m m m pbso λλλλ 4 4)(3pbso pbso m m ol C λκ=?- 或 4 4 1000)(3pbso pbso dm mol C λκ?=?- 所以: K sp=c 2(mol.m -3) 因温度对溶液的电导有影响,本实验在恒温下测定。电导测定不仅可以用来测定硫酸铅、硫酸钡、氯化银、碘酸银等难溶盐的溶解度,还可以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盐的水解度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电导率仪1台,恒温水浴装置1套,滤纸若干,洗瓶1只,烧杯若干,玻璃棒一根。 (2)试剂 KCl 标准溶液(0.1mol/L),硝酸铅固体试样,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将恒温水浴温度调至25℃。 (2)制备PbSO 4饱和溶液 准确称取PbSO 4固体试样0.0045g (最好稍微过量一点),放入250ml 烧杯中,用100ml 容量瓶取100ml 去离子水加入烧杯中,放入恒温槽中恒温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由于PbSO 4很难溶解,必要时用电炉加热溶解)。 (3)测定电导池常数k cell 取适量配置好的0.1mol/L KCl 标准溶液,在恒温槽中恒温10分钟后,用电导率仪测其电导率,重复三次。 (4)测定电导水的的电导率 调节好电导率仪的电导池常数k cell ,将电极和电导池用电导水洗干净并擦干,然后测电导水的电导率,重复三次。 (5)测定PbSO 4饱和溶液的电导率

溶解度的测定

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结晶析出法) 实验原理: 先设计好不同溶质和溶剂的量,称量、混合、加热、搅拌使其溶解,降温并用温度计分别测定其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即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计算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实验用品: 托盘天平(J0160,200g,0.2g),烧杯(J6124),大试管(J6104),玻璃棒(J6453),温度计(J6071,量程0~100℃),酒精灯(J6201),量筒(J6001,10ml),方座支架(J1102,带铁圈),石棉网(J6432),药匙(J6442),试管刷(J6471),硝酸钾(化学纯),蒸馏水。 实验步骤: 一、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二、硝酸钾的称取和溶解。 1. 用托盘天平分别准确称取硝酸钾3.5g、1.5g、1.5g、 2.0g、2.5g,称量过程详见分组实验三的步骤二。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上面称取的3.5g硝酸钾。 3.用量筒准确量取10.0m1蒸馏水,加入大试管中。 4.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 三、硝酸钾的结晶。 1.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1,并填入下表中。 2.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2、t3。将读数填入表格。 四、溶解度曲线的绘制。 1.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1.5g、2.0g、2.5g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5.0g、6.5g、8.5g、11.0g),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读数填人表格。

水质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称量法方法确认

水质溶解性总固体的测定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4-20068.1)称量法方法确认1 目的 通过精密度测试来验证水样中的溶解性总固体GB/T 5750.4-2006 8.1,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试用于饮用水及水源水中溶解性总固体。 3 方法原理 3.1水样经过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称为溶解性总固体,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及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等。3.2 烘干温度一般采用105℃+3℃。但105℃的烘干温度不能彻底除去高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的结晶水。采用180℃+3℃的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3.3 当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中含有多量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镁、硝酸镁时,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吸湿性使称量不能恒定质量。此时可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而得到改进。 4分析方法 4.1 测量方法简述 溶解性总固体(在105℃+3℃烘干) ℃+3℃烘箱内30min。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30min。 4.1.2 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定质量(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 g)

4.1.3 将水样上清液用滤器过滤。用无分度吸管吸取过滤水样100ml于蒸发皿中,如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过少时可增加水样体积。 4.1.4 将蒸发皿置于水浴上蒸干(水浴液面不要接触皿底)。将蒸发皿移入105℃+3℃烘箱内,1h后取出。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 ℃+3℃烘箱内30min,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直至恒定质量。 4.2 溶解性总固体(在180℃+3℃烘干) ℃+3℃烘干并称重至恒定质量。 5. 计算 5.1 溶解性总固体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 —水样中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 (TDS m—蒸发皿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蒸发皿和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单位为克(g); 1 V—水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6实验结果 选取10份样品加标,使溶解性总固体值为170.5mg/L,按4进行测试。由附表可知,精密度RSD<4.9%,满足GB/T 5750.4-2006 8.1要求。

(新)实验二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度积

实验三 电导法测定难溶盐的溶度积 一、目的 ①掌握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和方法。 ②加深对溶液电导概念的理解及电导测定应用的了解。 ③测定在BaSO 4在25℃的溶度积和溶解度。 二、基本原理 1.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解度的原理 难溶盐如BaSO 4、PbSO 4、AgCl 等在水中溶解度很小,用一般的分析方法很难精确测定其溶解度。但难溶盐在水中微量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因此,常用测定其饱和溶液电导率来计算其溶解度。 难溶盐的溶解度很小,其饱和溶液可近似为无限稀,饱和溶液的摩尔电导率m Λ与难溶盐的无限稀释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m ∞ Λ是近似相等的,即 m Λ≈m ∞Λ m ∞Λ可根据科尔劳施(Kohlrausch )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由离子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相加而 得。 在一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的浓度c 、摩尔电导率m Λ与电导率κ的关系为 m c κ Λ= (Ⅰ) m Λ可由手册数据求得,κ通过测定溶液电导G 求得,c 便可从上式求得。 电导率κ与电导G 的关系为 κ= l A G=cell K G (Ⅱ) 电导G 是电阻的倒数,可用电导仪测定,上式的K cell =l /A 称为电导池常数,它是两极间距l 与电极表面积A 之比。为防止极化,通常将Pt 电极镀上一层铂黑,因此A 无法单独求得。通常确定κ值的方法是:先将已知电导率的标准KCl 溶液装入电导池中,测定其电导G ,由已知电导率κ,从式(Ⅱ)可计算出cell K 值(不同浓度的KCl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κ值参见附录)。 必须指出,难溶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微,其饱和溶液的电导率κ溶液实际上是盐的正、负离子和溶剂(H 2O )解离的正、负离子(H +和OH -)的电导率之和,在无限稀释条件下有 κ溶液=κ盐+κ水 (Ⅲ) 因此,测定κ溶液后,还必须同时测出配制溶液所用水的电导率κ水 ,才能求得κ盐。

实验2难溶盐的溶度积的测定

实验2难溶盐的溶度积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用电池电动势及电导法测定难溶盐 AgCI 的溶度积。 (2) 熟练掌握电位差计及电导率仪的使用,提高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 设计提示 (1)电池电动势法测定难溶盐溶度积的原理: 用电池电动势法测定难溶盐溶度积首先需要设计相应的原电池, 使电池反应 就是该难溶盐的溶解反应,例如:我们如果要测定 AgCI 的溶度积,可设计如下 电池: Ag(s) 1 Ag + (a Ag+) || C 「(a ci -) | 左边负极反应: Ag(s)—Ag +(a Ag+)+e - 右边正极反应: AgCI(s)+ e - —Ag(s) + CI (a cI -) 电池总反应: AgCI(s) — Ag(s) + C 「(a cl-) AgCI 的溶度积: ln G RT ln(a Ag a Cl ) 根据能斯特方程: E E R 】n(a Ag a 。) (4-2-1 ) RT 将E 2F InK sP 代人 ( 4-2-1 )式中,整理的 ln K sp RT ln(a Ag a CI ) (4-2-1 ) 若已知银离子和氯离子的活度(可由所配制溶液的的浓度和 丫 士值计算得 到),测定了电池的电动势 E 值,就能求出氯化银的溶度积。 (2)电导法测定难溶盐溶度积的原理: 难溶盐饱和溶液的浓度极稀,可认为 m , 的值可由离子的无限稀 m m 释摩尔电导率相加而得到。 运用摩尔电导率的公式可以求得难溶盐饱和溶液的浓度。 m (盐)=K 盐)/ C m 可由手册数据求得,K 可以通过测定溶液电导 G 求得,c 便可从上式求得 电导率K 与电导G 的关系为: G- K ceii G

实验五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五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和溶解度的测定 第一部分: 常用的测量工具: 水银温度计: 温度计是膨胀式温度计的一种,水银的凝固点是℃,沸点是℃,用来测量0--150℃或500℃以内范围的温度,它只能作为就地监督的。用它来测量温度,不仅比较简单直观,而且还可以避免外部远传温度计的误差。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已设计制造出多种温度计。其设计的依据有:利用固体、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的现象;在定容条件下,气体(或蒸汽)的压强因不同温度而变化;热电效应的作用;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热辐射的影响等。一般说来,一切物质的任一物理属性,只要它随的改变而发生单调的、显著的变化,都可用来标志温度而制成温度计。 第二部分: 实践反思 1、搅拌时不要紧贴试管底。 2、如何界定为结晶,操作人员要是同一个人。 第三部分: 教学指导: 硝酸钾溶液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测定硝酸钾溶解度的规律。 2.了解硝酸钾溶解度与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仪器和器材】 水浴锅,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蒸馏水,试管,硝酸钾。 【实验原理】 一定温度下,溶质中一定量溶剂中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我们既可以用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对物质的溶解能力做粗略的定性表述,也可以用溶解度来定量表述物质的溶解能力。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剂就是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室中测定固体溶解度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温度变化法,另一种是蒸发溶剂法。 1.温度变化法(结晶析出法) 温度变化法是固定溶质和溶剂二者的质量,测定制成的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开始析出结晶时的温度,从而计算出所测温度下的溶质的溶解度。 100g ?=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 利用此式求得的数值就是2T T 2 1+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 2.蒸发法 蒸发法是在一定温度下,取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测定蒸发掉水分后析出晶体质量的方法。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和所析出的晶体质量,就可以算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 【动手实践】 1.温度变化法(结晶析出法) (1)分别准确称取3.5g 、1.5g 、1.5g 、2.0g 、2.5g 硝酸钾,将称好的5份硝酸钾放在实验台上,并做好标记。(为什么要称5份,每份的质量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做好标记?) (2)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3.5g 硝酸钾,并加入蒸馏水; (3)在水浴中加热大试管,边加热边搅拌,至硝酸钾完全溶解(水浴温度不要太高,以刚好使硝酸钾溶解为宜,否则会使下一步结晶析出操作耗时过长);(装置如何设计?如何进行搅拌操作?) (4)自水浴中取出大试管,插入一支干净的温度计,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并摩擦试管壁,同时观察温度计的读数。当刚开始有晶体析出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T 1; (5)把试管再放入水浴中加热,使晶体全部溶解,然后重复两次上述实验步骤的操作,分别测定开始析出晶体时的温度T 2、T 3;(在搅拌过程中,如何保证溶质不减少?) (6)依次向试管中再加入1.5g 、1.5g 、2.0g 、2.5g 硝酸钾(使试管中依次共有硝酸钾5.0g 、 6.5g 、8.5g 和11.0g ),每次加入硝酸钾后都重复溶解、结晶实验步骤的操作,并将晶体开始析出时的温度记录下来;(加入不同份的药品时,是否需要添加水?) (7)根据所得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溶剂度为纵坐标,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如何选择坐标?绘制图线是什么形状?若是直线,斜率表示的含义?如果是曲线,变化趋势如何?) 2.蒸发法(溶质质量法) (1)准确称量洁净干燥的蒸发皿,记下蒸发皿的质量(1m ),放在干燥器(干燥箱)中备用;(用何种称量器,准确称量蒸发皿?为何要干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